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特朗普对全球化的看法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特朗普对全球化的看法

发布时间: 2023-06-18 11:03:18

1、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影响几何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在华盛顿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并在国会山发表就职演说。
这篇演说可以说是其任职期间的施政纲领、指导思想与治国方略。全球都在关注其到底说了什么?特朗普果然“不负厚望”、语出惊人,通篇演说虽然体现出其竞选期间的思想,但还是让人感觉少有的“异类另类”。
特朗普发誓要重建美国,重建希望;要让美国再度富裕、自豪和伟大。好像美国处在战争破坏以后的样子,貌似美国已经没有希望,美国梦破灭了一样。又好像美国是世界上的穷国,很自卑很渺小一样。其实,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国家、最富裕国家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这几年美国过分于参与国际事务,把国际事务放在高于美国国内利益上,确实存在国内基本建设等经济被耽误与荒废的情况。美国公民感受最深。特朗普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才从竞选开始直到民众投票选择了特朗普。
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说,几十年来,我们以美国产业为代价肥富了外国产业;我们在海外花费上万亿上万亿美元却让美国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我们让其他国家致富,我们国家的财富、力量和自信却消失在地平线。
工厂一个接一个关闭,它们离岸而去,从不想想被遗弃的成百万成百万的美国工人。
我们中产阶级的财富被剥夺,从自己的家园拿走,却在全世界进行分配。
这些话语岂不能抓住美国民众之心?无论在哪个国家,站在本国利益、本国民众利益上说话的民族主义都能赢得掌声、选票与拥护者。高度民主的美国也不例。只要损害本国公民利益,或者是人民生活水平比前期有所下降,那么都会遭到抛弃与反对,都会失去选票。
特朗普说,从今天起,新的愿景将统治我们的国土。从今天起,只有美国优先,只有美国优先。贸易、税收、移民、外交,每一个政策都要有利于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我们必须保护边界不受他国蹂躏,这些国家生产我们的产品,盗取我们的公司,摧毁我们的工作,而保护将带来伟大的繁荣和力量。
这种美国式大屠杀在这里终结,从现在开始它不复存在。
特朗普所指的美国式大屠杀就是:在内陆城市,母亲和孩子们受累于贫困;锈迹斑斑的工厂四处可见,好像我们国家地平线上的墓碑;教育系统花钱如流水,却让我们年轻美丽的学生们一无所知;犯罪、黑帮和毒品夺走太多生命,剥夺了我们国家太多未加实现的潜力。
有人会说,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是理所当然,有错吗?站在美国本国立场上确实没有错。但必须历史的看待问题。二战后,世界基本是美国等超级大国主宰的。世界政治经济金融规则在制定中美国的发言权、话语权、决定权最大。美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的国际事务与活动中谋取了巨大利益。仅一个美元国际货币就让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中占尽先机,得到巨大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竭力倡导全球化。并且劝说甚至制裁一些资源劳动力丰富国家打开国门参与到全球化之中。在全球化中,美国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而新兴市场处在最低端。基本依赖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获取一些可怜的利益。
然而,在新兴市场国家劳动力红利消失,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环保成本上升开始时,美国突然冒出个特朗普,要以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美国优先为原则,将全球化抛到九霄云外,逆全球化而动,抡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不惜发起贸易大战,汇率大战等。特朗普就职演讲已经使得反全球化、贸易大战变为了现实。
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紧急谋划对策。作为全球化比例最高的美国企业,如果企业资本都撤回美国,导致的资本外流越来越大或引发金融风险。一旦美国掀起贸易大战,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必将雪上加霜或彻底停滞下来,这对艰难复苏的经济无疑是伤口上撒盐。假如美国将新兴市场大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那么最终伤害的还是贸易。
尽快有针对性地谋划特朗普上任后引发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贸易经济大冲突或是当务之急!

2、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和看法?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和看法完全取决于什么样的政策和言论有利于他的政权的稳固,特朗普恳求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目的是提升他在关键州和特殊利益集团的选举运势。而最近,特朗普有时会发表强硬的反华言论,以转移人们对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的批评。

特朗普对华态度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有利于他竞选连任的短期利益决定的。其结果是,美国的对华立场反复无常,特朗普的个人野心,而不是任何连贯的战略决定了他如何对待对美国而言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特朗普为了赢得连任,频繁打出"中国牌",用各种方式来对中国施压,企图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强硬,从而获得国内激进派的支持。然而,特朗普的支持率仍旧落后于拜登,竞选团队的资金也快用完。竞选问题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而中美关系却被特朗普破坏殆尽。

(2)特朗普对全球化的看法扩展资料

特朗普对华态度主要受两股势力影响

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经常在温和派和鹰派官员之间摇摆不定。温和派的官员包括了他的女婿库什纳,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美国财长姆努钦;强硬派包括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国务卿蓬佩奥,当然还有波廷杰。

不过波廷杰与鹰派代表人物之间还是有些细微的区别,他更偏实用主义,对上级指示绝对服从,并且非常低调,避免与上级发生相互矛盾的表态。波廷杰与特朗普的“首席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也交情不浅。白邦瑞告诉《华盛顿邮报》,波廷杰处事谨慎,如果没有得到特朗普明确的批准,他不会试图去推动任何议程。而且波廷杰与各个阵营的人相处都比较融洽,包括与民主党人士。

在波廷杰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块大白板,上面详尽地描述了中国在全球范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看过这幅图的人说,上面还有一些军事术语,包括Lines of Efforts (联合行动中的努力), Strategic goal (战略目标)等等。

波廷杰所主张的对华政策在美国国内也遭到了批评。拜登的外交政策顾问,新美国安全中心执行副总裁拉特纳(Ely Ratner)说,特朗普政府构想的对华政策与实际政策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如果不与盟国协调一致,加大美国外交政策的投入,一味的追求对抗和单边行动,这样的政策根本不会奏效。

3、逆全球化浪潮之下,中国该怎么走

近些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特朗普当选后提出的“美国优先”以及英国脱欧等现象都是“逆全球化”的集中表现。

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欧等国诉诸贸易保护措施的频率较以往有所上涨,但我认为,逆全球化与全球化并非“二选一”的选项,美国也不可能彻底“闭关锁国”。在如今资源、人员等要素流动空前繁荣的形势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无条件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反而,逆全球化也会对全球化产生某些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国参与全球化就是美国的资本、产业流向世界的各个地方。特朗普上任后,希望兑现竞选诺言,重新振兴美国工业(即“再工业化”),吸引美国的海外资本回流本土,我认为这也是全球化。

下一轮美国、中国等大国对国际资本的竞争会加剧,这种竞争也会促进全球化。我们不能说资本流出来是全球化,流回去就不是全球化。欧盟也是一样。英国脱欧对欧盟是个打击,英国脱欧后,与欧洲之间的竞争会空前加剧,而这种竞争也会产生全球化。

美国、中国、欧盟等行为体,现在对于全球化均处于一个调整期,而这种调整期是深度的、必须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美国的中产阶层占75%以上,而现在却不到50%。全球化本身没有什么错,只是全球化与主权国家之间发生了冲突。特朗普并不是不想搞全球化,他只知道如今这样的全球化进行不下去,因为对美国没有利益可言。

在调整期内,美国政府能对全球化施加影响的空间有限,只能通过贸易保护措施。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吸引资本回流本土只能用政策,像大规模减税等政策。但特朗普主导不了美国的资本。全球化基本就是跨国企业资本主导的现象,没有一个人能够主导资本的流动,特朗普也是一样。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看来,在过去30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是显著的受益者之一。那么,在逆全球化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该怎么走?

去年中国主办G20峰会,包括今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都表明中国正努力扛起全球化这面大旗,成为全球化的捍卫者与贡献者,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接下来,中国还要处理好跟自由秩序、国际经济秩序的关系。美国、欧洲推动的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饱受诟病,但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并没有那么多的意识形态因素,我们需把两者区分开。

中国应先明确如何与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接轨。 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完全有能力改革现有的贸易体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不是为了取代世界银行或者亚行,而只是一个补充。

这几年,很多人想着去扮演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奥巴马时期,美国参与制定的TPP等也强调写规则,结果惨遭折戟。美国以前制定的规则有用,是因为美国经济繁荣、国内市场大,而美国如果国内市场小了、经济实力没那么强了,制定再多的规则也没用。

中国下一步要推动的全球化不是规则导向的,是发展导向的。我们现在做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样开放性、包容性的倡议,让其他国家参与进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商量规则,这才是行之有效的。

4、美国推行的孤立主义政策违背了当今政治、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地处与传统世界中心欧亚大陆隔绝的新大陆,美国自建国以来便有着浓厚的孤立主义思想渊源。孤立主义一直是美国各种意识形态主义的重要分支,随着国内政治的发展以及美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塑造着美国与世界的新关系。理解美国孤立主义的发展脉络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特别是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美国的孤立主义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与全球主义此消彼长,共同推动着美国对外关系的未来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美国孤立主义主要聚焦于经济领域这一实际情况,侧重从经济角度对美国孤立主义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
美国孤立主义的历史脉络
《韦氏第3版新国际英语足本词典》中对于孤立主义的界定是:“故意回避结盟或其他政治、经济关系,以让自己直接与其他国家隔绝开来的国家政策。”玛丽恩·史密斯(Marion Smith)①在其一篇关于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孤立主义”作为一个完整和连贯的大战略,是由经济孤立或保护主义、军事和外交不干涉以及文化上的隔离共同组成。②追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孤立主义”现象,通常认为其最早出自于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外交理念中的“中立主义”原则。尤其华盛顿那句“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名言,成为“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宣言。总体上,自华盛顿总统以来的孤立主义,既有政治方面的表现,也有经济方面的表现,而且两者有时并不同步:当政治孤立主义兴起之际,经济层面并不孤立,而是保持一个总体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而在经济孤立主义抬头之时,政治孤立主义却影响有限,美国依旧积极参与外部事务。
以经济孤立主义为脉络梳理美国的立国与对外经济关系,不难发现总体上的经济自由主义,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孤立主义基础之上的。在美国历史上,甚至曾有过几乎完全隔绝与外部贸易的时期。为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美国对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更是常在国内和国际形势相对不利时回潮。
1807年至1809年失败的禁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两国再次卷入战争,两国互相使用封锁政策遏制对方。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英国加强在海上搜捕中立国船只,危及到作为中立国的美国的利益。为避免卷入英法战争,美国颁布了《1807年禁运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禁止任何船只由美国港口出发,驶往外国港口,仅允许外国船只交付某些进口商品。此举几乎等同于对国际商业实施了完全禁运。杰斐逊原本期望通过让英法两国失去美国的产品和市场,来对两国施加经济压力。但英国很快以西班牙及其美洲属地取代美国,成为其新的贸易伙伴;法国则通过加大对意大利的控制和掠夺,使得禁运政策给英法两国的经济压力远远小于预期。
禁运实施后仅一两个月,美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棉花、面粉、烟草、大米的出口额急剧下降,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进口商品价格则相应提升了约三分之一。1808年,美国出口总额下降了八成,进口额减少了六成,政府关税接近于零,航运业接近崩溃。禁运使得美国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经济萧条。根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欧文(Douglas A. Irwin)统计,禁运给美国造成的静态福利损失约为GDP的5%③,可见代价之大。国会最终在1809年3月废除了《禁运法案》。而杰斐逊总统本人在此经历之后,开始坚决反对经济上对外孤立。
美国内战后的孤立主义。美国内战结束后的40年间,主张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人基本控制了国会和总统,征收高额关税一度成为美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但另一方面,美国又积极争取扩大产品出口。从短期来看,这种经济政策确实会给美国带来大量的贸易盈余,但相互矛盾、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也从根本上破坏了当时的国际贸易体系。持续对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必然严重抑制美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阻碍美国产品进一步出口扩张,最终会伤及自身利益。因此,1912年民主党的威尔逊政府上台后,美国逐渐转向贸易自由主义,并在1913年通过《安德伍德关税法》,大幅度降低保护主义关税,改变了自美国内战之后较长一段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经济政策。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孤立主义。一战之后,出于强烈的厌战情绪,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强烈。而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体系过于惩罚和报复德国的举措、重建金本位的错误意图和各国寻求民族主义特征的“以邻为壑”政策等因素叠加,使得世界经济始终未能复苏。④当1929年大萧条来临之际,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关税提高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旨在保护本国制造商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根据该法律,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其中农产品关税的平均水平从20%提高到34%,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3年,罗斯福总统更是决定脱离金本位,进一步使得美国脱离世界经济。但此举并没有抑制经济形势的继续下挫,反而使得各国争相效尤,世界经济破碎成由几个核心区以及它们边缘国家构成的相对孤立的集团。⑤自由世界经济秩序的崩溃使得大萧条愈发严重,法西斯势力崛起,并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后的美国孤立主义。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一国的经济就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0%。⑥在与苏联争夺全球霸权的冷战期间,美国精心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体系,主导并控制了国家交往和交易方式的国际机制网络。此外,通过石油和美元挂钩、广场协议等做法,巩固了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随着苏联解体,更是出现了由美国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在这个新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中,充分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利益,按照美国式的架构方式和组织原则进行运作。即便如此,孤立主义的思潮并未绝迹于美国的话语体系。每当国际或者国内形势不利于美国时,美国民众的孤立情绪便会高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的保守主义和新孤立主义支持者帕特里克·布坎南就曾经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参加美国总统大选,大力鼓吹美国不应该作为世界警察,而应该将国内需要放在政策的中心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并未销声匿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鼓吹美国利益优先,高举保护主义大旗,战胜民主党希拉里赢得了总统大选。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数度公开宣称只代表美国利益,不代表世界利益。在各项政策中,最为体现特朗普施政风格的举措有二:一是正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二是宣布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重启谈判。在特朗普看来,TPP和NAFTA更多是美国提供公共产品,而让其他国家搭便车的“赔本买卖”,并不公平。这两大举措颠覆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任总统提倡的全球扩张和自由秩序战略,体现了鲜明的孤立主义色彩。
当前美国孤立主义抬头的原因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各种思潮之中,从未消寂。这是由其政治哲学传统和地理天然位置所决定的。但是,此轮以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为标志的孤立主义浪潮,却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了美国国内以及美国和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一是美国国力相对衰落,未来发展较为悲观。美国孤立主义的兴起往往与外部世界的动荡或者本身国力的下降高度相关。外部世界风险越大,国内孤立主义情绪越浓。当前,世界总体处于和平发展当中,局部地区虽有动荡,总体安全可控,没有大国战争风险。因此,美国国力相对衰落成为此轮美国孤立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2007年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力相对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从经济实力看,经过此轮金融危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显著上升,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由此形成东方世界重新崛起之势。根据汇率法计算,中国占美国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20%左右上升为2016年的61%左右。⑦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GDP甚至早在2014年便已经超过美国。从发展后劲看,历经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美国国力透支严重,联邦政府负债率迅速上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国内经济发展动力长期不足。而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社会组织、财富创造以及积累方面表现似乎更佳。国力的此消彼长导致美国精英逐渐对美国国际领导地位感到悲观,认为美国的相对衰落是一种历史性趋势。美国民众对美国国力的看法大致也是如此。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美国人对国家未来发展预期普遍不容乐观。2016年甚至有超过7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国家发展方向是错误的。在国力相对衰落的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全球的地位相比以前不那么重要。根据2016年的统计,甚至有49%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极可能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40%。
二是美国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导致民粹主义兴起。美国实力下降不仅表现在国家间的实力对比上,更表现在美国民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下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中产阶级规模的萎缩。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社会结构呈现出显著的橄榄型特征。中产阶级长期占据着60%左右的规模,而贫穷者和富人处于橄榄结构的两端,均为少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水平及其资产,开始不断下滑。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中产阶级人数在不断减少,实际收入水平也在下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占比例从1970年的62%下降到2015年的43%。中产阶级的数量逐渐萎缩,甚至已不再是美国社会的最大主体;⑧从收入来看,根据美国统计局数据,2015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约为5.65万美元,较2014年增加5.2%,出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年度增长。即便如此,这一数据较2007年的水平仍然低1.6%,较1999年约5.79万美元的峰值低2.4%。⑨
规模和收入的双重下降使得美国中产阶级在美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衰落,失落感加重,不满情绪增加,他们在政治上变得更为激进,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产阶级转而成为民粹主义者。民粹主义者在找寻“药方”的时候,很容易狭隘地把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作为攻击目标,认定是全球化以及自由贸易导致问题的出现。加之美国确实存在着制造业外流所导致的就业人数下降以及巨额贸易逆差等问题,民粹主义者更加相信他们的判断,认为要改变现状必须采取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就出现了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合流。
三是选举政治需求,特朗普迎合孤立主义。美国孤立主义的高涨既有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收入下降等经济性因素,也有总统选举的政治性因素。当前美国孤立主义的抬头就恰逢2016年总统选举。在大选期间,政客对于民众的诉求表现得极为重视,以便获取更多选票。孤立主义借助选举,其影响会在短期内有所放大。在本次总统大选两党对决中,各类精英普遍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希拉里相反,特朗普是反建制出身,剑走偏锋,求助于孤立主义、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重视底层白人民众诉求,主张美国及美国民众是全球化的失意者和受害者,强调美国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保护美国人民的“自由、安全和财产”才是美国至关重要的利益。⑩在失意的白人中产阶层的大力支持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作为履行其选举承诺的必然反映,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优先”,反对美国过多参与世界事务,耗费过多资源,意图通过适度战略收缩,减少国际义务。总体上,特朗普当选之后对传统主流精英的继续不信任,是迎合而非抑制、加剧而非缓解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
事实上,从自身的经商经验出发,特朗普本人也有较为浓烈的孤立主义色彩。只不过,他的这种孤立主义更体现在精明算计成本收益方面,带有明显的商人特征。在他看来,美国为世界付出更多,但并未获得相应收益。他甚至认定美国和世界的现有关系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因此,如果美国不能从其他国家那里得到应有的利益,就应在军事和经济层面减少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另外,特朗普认为创造一个貌似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美国形象,可以为美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贸问题谈判时赢得有利的谈判位置。因为其他国家看到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会有所忌惮,担心美国真的实行去全球化,为了拉住美国,从而更有可能答应美国政府的相关要求。
美国孤立主义对于全球化的影响
在国力相对衰落、民众总体困顿以及选举政治需求的共同作用之下,当前美国社会中的孤立主义确实有所抬头,产生的影响将波及各个领域。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美国长期以来是全球化的支持者,且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不断兴起,而特朗普政府对于全球化又持有消极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全球化的未来发展,给全球化的动力、理念和利益分配等带来一定的变化。
全球化短期内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总体而言,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任总统对于全球化是提倡并且支持的,因为这符合美国的整体利益,其支持全球化的措施在贸易、金融和投资等领域均有表现。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最大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国。得益于美国以往的支持,全球化势如破竹,在全球范围内高歌凯进。如果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化降低甚至丧失兴趣,全球化将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全球化的推动者既需要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足够的意愿,两者缺一不可。在短期内,除了美国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推动全球化。在贸易领域,美国对于全球化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诸多国家通过与美国贸易并且从美国那里获得贸易顺差来获取外汇储备。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容量,特别是逆差额,能够与美国相提并论。假如美国中断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由此消失的市场没有替代者,贸易全球化会遭遇重大挫折。在货币领域,美元事实上是全球准基础货币,美元的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如果特朗普在货币领域也采取去全球化的措施,美元流动性可能会出现不足,进而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全球化理念会发生变化。全球化发展至今,是有一套话语体系作为理念支撑的,即新自由主义。在原有全球化浪潮中,美国政府大力推行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市场作用、开放经济和自由贸易。在美国以往政府看来,新自由主义和美国政府所推行的意识形态也大致契合。然而孤立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背道而驰的,如果特朗普推行孤立主义,会给全球化原有主流理念带来影响,可能形成某种程度的全球化理念范式转换。
一是国家行为体影响上升,而市场作用相对下降。特朗普政府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借助的不是自发的市场力量,而是美国的国家力量。为创造更多就业,带动制造业回流,特朗普以政府力量压迫各跨国企业,促使它们在美国进行更多投资。而按照市场规律,这些跨国公司本应该在其他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投资设厂。二是经济民族主义理念增强,开放理念有所式微。特朗普政府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民族主义理念特征。在其就职演讲中,特朗普公开宣称“每一个关于贸易、关于税收、关于移民、关于外交的决定,都会为了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的利益而做出”,强调“所有国家都有权以自己的利益为先”。⑪这是赤裸裸的经济民族主义。开放不是特朗普政府的选项。三是保护主义情绪高涨,自由贸易理念受阻。与经济民族主义相伴相生的,通常是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政府的国际经济政策已经体现出了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在关税问题、汇率问题以及贸易协定问题上,特朗普不仅不讳言其保护主义倾向,甚至为保护主义“正名”,鼓吹“只有保护,才能有真正的富强”。特朗普政府公然的保护主义理念可能会刺激其他国家跟风追随。假如保护主义理念蔓延开来,自由贸易理念将会受阻。
全球化利益的再分配。说到底,特朗普对于全球化的不满和指责在于他认为美国没有在此前的全球化中获得应得的利益。因此,不同国家关于全球化或者去全球化的争论,其要害在于利益问题。特朗普旨在捍卫和扩大美国利益的孤立主义路径确实会对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带来震动,使得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产生变化。
在各种利益再分配中,有两种利益再分配尤其引人注目。一是全球化利益在各个国家之间的分配。全球化中有“赢家”也有“输家”。特朗普认为美国属于“输家”阵营。在特朗普针对“不公平”全球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之下,全球化创造的利益分配确实会有所调整。总体上,美国在全球化中的收益相比以前会有所增加,而相应地,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通过全球化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或者从美国获得大量顺差的国家的利益将会相对减少。只有出现全球化红利的再转移,美国等国家才会对现有的全球化保持兴趣,全球化也才能得以继续。这也符合全球化“赢家”的长期利益。二是全球化利益在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正如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所揭露的,全球化时代资本比劳动更能带来财富。特朗普政府试图提升底层民众收入以及重视制造业等经济议程,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劳动要素在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在全球层面,美国对于制造业的重视以及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争。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强烈的制造业回流偏好,各国都力图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受到重视,工人以及劳动的价值得以再发现,而资本的财富创造效应会有所抑制。无论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还是生产要素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其趋势是利益分配从相对失衡走向相对平衡。
对全球化影响的制约性因素
尽管特朗普对全球化的消极态度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有限度的,不宜过分夸大,更不应据此认为去全球化趋势将会不可逆转。在看到特朗普对全球化的抵制态度的同时,更要看到对这种态度的制约性因素。
美国国内制约。孤立主义的抬头在美国当下确实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其发生也有着特定的背景。但是,孤立主义是不是美国国内的主导型意识形态?是不是已经完全成为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主基调?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目前国内尚缺乏全面孤立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一是美国国会态度总体上以温和为主。2016年美国除了总统大选以外,还进行了国会议员选举。共和党以显著优势赢得了国会选举胜利。通常而言,共和党在国际经济政策上更为主张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反对孤立主义。而根据美国宪法,国会在对外经济贸易事务有很大的发言权,涉及对外经贸的法律都必须经由国会同意。仅特朗普本人在言辞中表达出孤立主义倾向,并不足以导致严重的孤立主义后果。如果其贸然制定孤立主义政策倡议,这些倡议又极可能会因共和党议员所控制的国会反对而无法转化为法律。
二是美国主流精英并未转向孤立主义。如前所述,美国此次孤立主义更多的是和民粹主义相结合,中低收入阶层的孤立主义情绪浓重。在竞选过程中,反建制出身的特朗普迎合中低收入群体,体现出鲜明的孤立主义色彩,遭遇到以各派精英为主的建制派的强烈抵制。建制派普遍反对特朗普也从侧面证明了美国主流精英圈是反对孤立主义的,仍主张美国要继续在全球政治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特朗普政策中所展现出来的孤立主义,是其政治上的反建制主张在经济上的延续。但没有精英支持的孤立主义,即使反映了部分民众的呼声,也会因缺乏持久性而难以顺利转化为政策。
三是美国跨国资本利益集团不支持孤立主义。虽然美国制造业似乎遭受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但美国资本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资本借助全球化进行产业布局分工,谋求利润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全球化的进程就是包括美国资本在内的资本全球化过程。如果美国政府制定孤立主义政策,美国资本获取利益的空间将会缩减,甚至可能面临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为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资本利益集团将会通过各种经济和政治途径来约束特朗普孤立主义。
在美国的民主体制下,上述美国各种国内政治力量将会对特朗普行政当局形成有力约束,防止特朗普制定过分偏向孤立主义的政策。
双边层面制约。从目前显露出来的孤立主义端倪看,特朗普政府国际经济政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弱多边而强双边特征。特朗普政府认为多边渠道对美国多有牵制,美国很难在其中实现最大利益,美国希望与重点国家双边谈判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例如,在亚太地区,美国政府退出TPP之后,立即把与日本的双边贸易协定作为重点;在北美地区,美国政府希望与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就北美自由贸易的升级版进行双边谈判。
既然是双边手段,其政策效果就不仅要考虑美国的意图,也要看对方国家的意愿。由于美国双边互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来更好地施压,而非进行公平交流来促进共同利益,因此对方很难完全配合特朗普政府。可以预见,无论是在美日双边谈判中,还是美墨双边谈判中,美国都不可能逼迫对方完全接受自身诉求。这意味着特朗普想要根本调整双边经贸关系的难度非常大。此外,双边层面带来的制约不仅来自于对方,也来自于美国国内。在原有的经济互动中,美国国内已经形成了利益格局,不同行业和公司在其中损益程度有所不同。特朗普若想重塑原有的双边经贸关系,势必会影响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那些因调整而受损的经济利益集团将会对特朗普政府进行游说,然后形成“双边问题国内化”情况,进而对特朗普政府形成牵制。
国际制约。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政策倾向,国际因素将变得十分重要。虽然当今世界确实也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或者去全球化的苗头,但总体而言,特朗普面对的是一个不支持孤立主义的国际大环境。
一是全球化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其他国家希望继续推进全球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二战后大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实现了本国经济发展。这些国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从以经合组织成员(OECD)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立场看,大多数国家也都支持全球化。以德国为代表,欧洲国家对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情绪异常担忧。至于通常与特朗普当选相提并论的另一起去全球化事件——英国脱欧,从英国的角度,其实不是反对全球化或者支持去全球化,而是想通过“脱欧”改变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因此,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本政策看,继续推进全球化是大方向。为了提振全球化的信心,对冲特朗普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形成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正出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联合起来推动全球化的新动向。
二是此前全球化所形成的各种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将对美国形成制约。全球化及全球治理催生了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比如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这些机构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政府间组织,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相对独立的机构利益,制定了大量的国际规则。例如,在贸易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就有一套成员国共同认可、且对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贸易规则。美国新政府也要在总体遵守国际规则的基础上来推行孤立主义的各项措施,不能完全无视已有规则。
考虑到目前美国的全球地位相对衰落这一现实,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上推行孤立主义还存在一种两难困境:美国试图通过孤立主义来扭转利益“受损”的局面,但由于自身力量下降,全球化进程并不会因为美国反对而终止;美国如果执意通过保护主义措施把自身从全球经济中剥离,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全球化的塑造能力将会进一步下降,包括软实力在内的自身力量将会受到更大伤害。面对这一悖论,美国难以不受约束地切割其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结语
全球化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政策,确实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全球化更加面临源自美国的变数。在特朗普治下,美国不愿意再如此前那样“不计成本”地推动全球化,而是明确把自身利益放在全球利益之前,甚至意图以全球利益来换取自身利益。这种认知转变会对全球化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可能会使本已遭遇一定挫折的全球化雪上加霜。但需要指出,从目标上看,特朗普反对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格局中美国所处的不利位置。从策略上看,与其说特朗普政府是拥抱孤立主义,毋宁说其是采取了收费的全球主义。从效果上看,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之下,美国的去全球化战略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总而言之,全球化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结构的要素之一。它符合世界总体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因为特定的政策偏好而发生实质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冲撞式调整之后,美国和世界的关系还将回到全球化的大格局之中。全球化积蓄新的动力将会继续向前。

5、特朗普当选,世界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

纽约时报与特朗普共创中美美好未来

北京其实很期待华盛顿改弦易辙。对于中国来说,自1971年尼克松恢复中美关系以来,奥巴马掌政的八年是两国关系最困难的时期。以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为国务卿的奥巴马政府将其制定的“重返亚洲”政策变成了遏制中国的战略,试图强化和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增强军事存在。“重返亚太”战略的背后的经济支撑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但这份多少有些旨在孤立中国的贸易协定如今已几乎走到了穷途末路。

自冷战结束以来,从克林顿总统到奥巴马总统,美国一直试图按照自己的模样重塑世界——以全球化之名构筑美利坚帝国。美国设计的庞杂的联盟体系和全球机构不断膨胀,华盛顿方面通过它们整合统一贸易、金融和国际关系的全球标准。美国利用它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力量,驱使其他国家接受西式选举民主和市场资本主义。

然而中国一直拒绝屈从。中国虽然是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主要受益方,却一直坚持以自己的一套参与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从贫穷是农业经济体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华盛顿邮报总统特朗普

周二时,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5位总统。我们真希望这句话永远没机会写下……特朗普当选,在现实中意味着什么?首先,希望特朗普先生能成为比我们想象得更好的总统,在他做出正确决定时支持他,特朗普先生将马上开始接手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复杂的执法机构以及情报机关,还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我们衷心希望他能明白,美国的政府系统不是为个人服务的,也不只关乎个人。他一个人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

美国人民不是通过血缘或者宗教联合起来的,我们是通过忠于共享权力的民主政府制度,珍视法治并尊重个人的尊严而团结在一起。我们希望我们新当选的总统将尊重这一制度。如果总统尊重这些,那我们要做好准备支持他,而无论他尊重与否,我们都要支持我们的制度。

联合早报特朗普总统的混沌世界

这场无比激烈和情绪化的选举,充分暴露了美国社会严重撕裂,其结果更否定了华盛顿主流体制所代表的基本价值。缺乏任何政绩且不时语惊四座的特朗普总统会如何施政,外界根本无从推测。这种巨大的不确定,对正在经历地壳式地缘政治变动的世界局势,将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

美国人选择政治强人担任总统所可能开启的混沌世界,反过来也将考验其数百年演化而来的体制。特朗普参选至今所表现的藐视一切和喜怒无常,在成为总统后是否能够被体制所制衡和驯服,还是体制反被他的个人意志与基层愤怒的民粹力量一举摧毁,很可能将决定美国甚至世界的未来走向。

FT中文网特朗普胜选挑战西方民主模式

特朗普的竞选**了本土主义、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特朗普的笼统大话和强迫性的推文,引起数以百万计觉得自己受到全球化排挤的美国人的共鸣。资本、商品、劳动力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是战后伟大成就之一。全球化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摆脱贫困,特别是在亚洲。在美国,按照特朗普所言,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让少数特权阶层获益。近年不平等加剧,收入中位数按实际价值计算陷入停滞甚至下降,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高校学位、未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不高的人。

德国《商报》特朗普对华活动余地有限

对北京而言,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作为总统,特朗普也将考虑在南中国海示强能带来多少经济和政治好处。回答是:很少。就此而言,中国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完全有可能获得比今天更大的在亚洲持续施展影响力的活动余地。对于坏消息,北京却不抱任何幻想。他们已经认识到,特朗普在贸易关系方面肯定会采取强硬路线,在这方面他必须向选民有所交代。选民坚信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特朗普完全用自己的方式加强了这种错误情绪,他说中国“**了”美国且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小偷”。
(源自参考消息)

日经中文网奔涌的民粹主义洪流

美国也被卷入了民粹主义的洪流,国内意见被完全撕裂。背景是心怀不满和愤怒的普通民众的反抗。

全球化带来的伤痛加上金融危机的打击让中低收入层的痛苦加剧。对持续增加的移民和人种构成的变化,以及允许同性婚姻和堕胎等的社会变化感到愤怒的保守派白人阶层也不在少数。

但现有政权被统治阶层控制,听不到普通民众的声音。达到忍耐极限的中低收入阶层和白人阶层对主流派失去信心,为了寻求真正的变革而转向非主流派,这应该就是特朗普旋风的本质。

南华早报在特朗普统治下,美国将接受中国的崛起
——只要中国不挑战现状

美国到目前为止仍是全球领先的军事力量。我们是唯一能够进行足以威慑敌人、决定战争并平定整个地区的力量投射的国家。我们或许会在决定何处该参与、如何参与时更加谨慎,但我们不会变成孤立主义者。美国认为自己支撑着亚洲力量均衡,并且很可能仍坚决保护其盟国不受中国的过度扩张影响。上世纪的经历告诉我们,不受遏制的扩张主义和侵略只会引起更多恶劣行为。我们不会重复这个错误。中国应该意识到,我们在亚洲的迅速反应能力并不是受到领土野心驱动。

我们明白,中国渴望改革全球性机构,以反映其在全球经济和全球安全体系中越来越多的足迹。改变国际机构需要时间,但我们看到改变确实发生了,最近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在杭州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可被视为中国的领导角色获得认可的另一个例子。

6、特朗普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

首先,不能说经济全球化创造了美国,经济全球化,多说也就是最近30年的事情,而30年前美国早就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霸主了,要说全球化造就了谁,应该是中国,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代表,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受益最多,也成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其次,全球化使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们受益,他们用第三世界国家,比如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来生产,同时在美国本土垄断了技术和研发,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变成了技术开发部门,和资本管理部门为主的结构,同时为全球资本流动和输出服务的金融产业大行其道。事实上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就业是与金融产业相关的。
第三,特狼普上台的主要支持者是美国中下层蓝领白人,正是由于前面说道的两条,才使得这一部分人在全球化浪潮中利益受损,因为他们自身的条件使他们不能成为跨国公司高层和金融从业者。而低端制造业就业岗位又被那些工资低廉而又吃苦耐劳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和美国本土上的非法移民们(多数为有色人种)所占据。
最后,特狼普反的是正在发生战乱的穆斯林国家的难民,而对美国的传统盟友,阿拉伯海湾地区的石油富国们,他拉拢还来不及呢。但正是因他这种以宗教和国别而不是以个人的善恶来制定政策使他备受争议。
总之,特狼普的逆全球化对于美国来说会是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但长期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还很难判断,而美国社会的撕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7、如何从经济学角度评价特朗普的政策

任何人当选美国总统都将首先维护美国利益,只是发展的观念和执行的方式会有所不同。特朗普从竞选过程中的观念和论调来判断,是个贸易孤立主义者,预计花钱折腾的事会减少(比如钓鱼岛和南海问题),因为他连俄罗斯关系都愿意改善。

然而,经贸、金融方面的矛盾会加深,因为他联美国盟友的面子都不给,发对TPP,并要求盟国分担义务。

(7)特朗普对全球化的看法扩展资料:

特朗普上任伊始,美国经济面临短期企稳复苏与长期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短期内企稳复苏,是指美国经济同比增速稳定、通货膨胀率逐渐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升,产出缺口逐渐缩小,短期内美国经济基本面有望呈现回暖走势。

长期增长停滞,是指危机后至今美国实际GDP年平均增速仅为1.5%,远低于3.5%的历史平均水平。剔除周期性因素影响,美国经济长期增长动能依旧面临挑战。

打着“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的旗号,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经济政策延续了竞选时期的政策主张,凸显了“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倾向。一方面,特朗普上台后的经济政策深受传统供给学派影响,抓住了税改、医保、货币、贸易等核心要害,将扩大供给与改善分配作为其政策核心导向;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崇尚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全球化、从区域主义转向双边主义、拒绝无偿或低成本提供有效的全球公共产品,这对全球贸易体系与全球治理体系构成了严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