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丰益集团全球化管理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丰益集团全球化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6-12 20:03:59

1、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的益海嘉里

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集团)是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SGX: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属于新加坡独资企业)。20世纪80年代,嘉里粮油在深圳蛇口设厂,并生产中国第
一个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龙鱼”。2006年底,丰益国际以27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并将嘉里粮油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截止2008年9月,益海嘉里在中国的食用油粗炼和精炼厂共24家,特殊油脂生产厂5家,灌装油生产厂20家,大米厂2家,面粉厂5家。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植物油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益海嘉里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是由新加坡丰益国际和美国ADM公司共同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公司业务涉足压榨、精炼、油脂化工、米面等多种业务,企业在国内的大豆、棉籽、菜籽、花生等油籽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企业的标志产品“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和青岛嘉里花生油有限公司是由跨国企业集团益海嘉里集团与青岛植物油厂合资兴建的中国大型植物油加工企业。益海嘉里集团是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在华投资的以粮油加工、油脂化工、仓储物流、内外贸易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总部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益海嘉里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深圳、青岛、天津、秦皇岛、连云港、营口、广州、上海、泉州、防城港、张家港等主要港口及武汉、岳阳、西安、成都、佳木斯、新疆昌吉等主要城市投资设立了40多家工厂和20多家贸易公司,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并成功的塑造出“金龙鱼”、“口福”、“胡姬花”等国内著名品牌。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采用国际化管理的先进技术,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积淀和市场的开拓,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粮油加工生产企业。公司坐落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前湾港咫尺相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占地180亩,拥有花生和芝麻榨油车间、精炼车间、小包装车间、大桶灌装车间。为保证原料常年新鲜及产品品质稳定,公司投巨资建成2万平方米的标准库房和存储1万多吨原料的低温库,储油能力近9万吨标准油罐区。公司主要产品有“胡姬花”系列花生油,“福宴”牌系列餐饮油,“厨珍”系列芝麻油等,其中“胡姬花”系列花生油传承1918年花生油木榨工艺精髓,采用现代纯物理压榨工艺,留住天然花生香,深得消费者信赖,花生油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公司于1998年就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随后先后通过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版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多年来,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改善,提升了公司的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使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达到了国际标准水平。2005年胡姬花花生油、金龙鱼大豆油、菜籽油同时获得 “中国名牌产品” 称号。2006年集团品牌“金龙鱼”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用油独家供应商。
企业技术研发是发展的原动力,公司投资800万用于研发中心建设,从2002年专门成立产品开发中心,并依靠集团研发中心的技术优势,先后开发了新特香花生油、花生风味调和油、专用月饼油、系列风味芝麻油等产品。公司在花生风味物质、营养、炒香、稳定性方面深入研发,取得了多项专有技术,解决了围绕花生油行业的含磷量不合格、沉淀物多、使用起沫、颜色深等技术难题,引导浓香花生油的健康发展。同时又开发出花生系列产品和芝麻系列产品,如花生切碎,花生商品米,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食品跨国企业。
营销

交易完成后,丰益国际将成为亚洲最大农业综合企业集团之一,并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油料提炼商。而在中国食用油领域,由此也将引发一场大“地震”,因为该公司旗下品牌将和中粮集团的相关业务争锋。中粮集团仅控股“福临门”,参股“鲁花”。中国内地恰逢食用油价格上涨。郭氏家族资产重组也引发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震荡。
丰益国际整合后,受母公司兼并影响,郭氏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和益海集团很可能将被丰益国际收编为一家人。嘉里粮油是郭氏集团旗下粮油资产,主打品牌“金龙鱼”在中国食用油小包装市场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颇有声誉。此外,嘉里旗下还有“鲤鱼”、“元宝”等品牌。益海集团则是美国ADM和丰益在中国投资成立的一个粮油集团,在中国市场参股的知名食用油品牌包括“鲁花”、“福临门”、“口福”。在本次丰益国际大收购中,丰益国际将通过与ADM换股的形式全资控股益海集团。在交易全部完成后,ADM将通过其直接和间接控股,成为丰益国际的第二大股东。
收益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2008年第三季度净利达到4亿8260万美元,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季对季来看,商品价格有所降低,但丰益国际的强劲表现来自于持续提升的油种子和棕榈油等业务在销售与加工上利润。不过,公司较低的税率等因素也提升了公司的净利。
预计,丰益国际2008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与加工利润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利润率将较小。同时,丰益国际的借贷分布于多间银行,并包括多种货币。随着商品价格的下调,公司的短期借贷从前个季度的67亿美元减少至58亿美元。
争锋
2006年12月26日,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益国际”)收购了马来西亚大富豪、83岁的郭鹤年旗下郭氏集团的全部食用油以及相关业务,交易价值为27亿美元。 中国内地恰逢食用油价格上涨。郭氏家族资产重组也引发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震荡。
当丰益国际完成所有股权转换后,中国市场上几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后几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这也意味着,在中国食用油市场将形成国有巨头和外资寡头两相对峙的局面。中国食用油市场形成的寡头格局将对中小食用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可能导致行业进一步整合。食用植物油行业具有量大、利薄的特征,要获取高额盈利必须实现规模经济,而要形成规模就必须有资金作后盾,综观中国市场上占主要份额的食用油品牌都有外资背景,如“福临门”、“金龙鱼”等。在这样的市场中,中小食用油企业基本不具备竞争实力。

2、ABCD四大粮商是怎样控制中国粮食市场的?

这是中国经营报上的文章 很能说明问题。 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的大豆定价权的外资粮商,又把目光急切地投向了中国的粮食产业,现在,他们决定从中储粮开始突破。
面对拿着“彩礼”上门“提亲”的外国粮商,中储粮并不急于做出决定,已经学会吸取大豆教训的他们,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国家发改委则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毕竟向中储粮提亲的外资粮商,都以控制整条粮食产业链条而著称于世。
被政府赋予平抑粮油价格的中储粮,正处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
外资粮商“提亲”
“他们确实一直想和我们合作。”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
他说的“他们”包括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国总部上海,他们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储粮”几个字并不陌生,“我们经常有一些传真件往来”,不过,她拒绝透露这些传真涉及的内容。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的企业,在交易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嘉吉现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
此时此刻,外资四大粮商在占领了中国大豆行业后,谋局中国粮食行业的步伐已渐行渐快,除了嘉吉,还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储粮某高层透露:四大粮商均在与中储粮接洽,商谈合作事宜。
他们频繁示好的中储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家粮食购销机构,主要作用为平抑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彼时,为了使其拥有更多的资源完成这项职能,政府赋予了中储粮进出口农产品的权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并未完成企业化改造,投资主体依旧为单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储粮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负责收购粮食,并以最低收购价以及适时调整价格的方式,影响与控制粮食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其拥有的粮食购销渠道,在中国境内只有中粮(中国粮食集团)可以比肩,而这显然是外资看中中储粮的原因所在。
此时,天时又站在了外资四大粮商的一方。
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外资四大粮商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方才频繁示好中储粮,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粮食购销领域。
现在,布局的还不止是嘉吉。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
产业链利益的觊觎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说。
显然,中储粮只是这些外资的切入点,他们觊觎的是整条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记者了解到,在向中储粮频繁示好的同时,嘉吉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这正是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根据嘉吉方面的公开资料,嘉吉在华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但在这个资料中,嘉吉对他们在中国化肥领域的投资只字不提。
而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刘登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以来的中国粮价上涨,农资涨价是重要因素。
在这之前,益海嘉里已经做到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
“益海嘉里集团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刘登高表示,该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发改委的戒心
大豆河山的全面沦陷让政府早已产生了戒心, “几年前的教训触目惊心,粮食肯定不会重走老路。”中储粮的上级主管单位——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告诉记者。
他表示:“我们的国有粮库不可能让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仅仅限于一些小的加工厂之类,小公司我们不管,国有粮库,不可能。”
魏强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和四大粮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有意和中储粮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业,“最后不了了之了。”
“染指中储粮,没戏。”上述发改委官员说,“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放弃宏观调控职能。”
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显然是长鸣警钟。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涨价潮中,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益海嘉里的仓库。
国内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20万吨太少了。”不过,魏强认为,“关键不是太少,是四大粮商实力太强大了,我们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没用。”
“我们已经改变了方式,比如从抛售改为定点销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强说,“不过在油料市场上,失去的旧河山,再难收复。”政府显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剧在更重要的粮食领域重演。
不过,在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WTO年度报告》主编马宇看来,这一切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引进竞争是好的,反垄断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遏止他们的垄断行为。”他说。
中储粮的忧虑
然而,尽管如此,上述外资粮商的来势汹汹仍然让魏强很担忧,“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太弱小了,四大粮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却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另一点让魏强担忧的是,同时负责平抑油价的中储粮,以前曾有过粮食的进出口权,不过,现在粮食的进出口权基本上被中粮垄断。这一弊端在中储粮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轮换时暴露无疑,“有时我们需要轮换,但是国内的供给跟不上,我们又没有进口配额,这样一来,就滞后很多。”
不过,外资四大粮商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市场放开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加剧这种担忧,“不是说我们完全封闭,我们不和他们合作,我们国家粮食就安全了。”魏强说。承担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中储粮,多少有些进退两难。
事实上,在四大粮商已经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通过建立或收购面粉、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并不难,“因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
“而且,外资四大粮商布局销售网点比我们要强很多,可行的路径就是,必须有大型的粮食企业与之抗衡。”魏强透露说,下一步,中储粮会加快粮食加工领域的业务开发,不过,具体的时间表仍然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