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全球化和高等教育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和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28 10:35:01

1、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有效促进高等教育也朝着国际化迈进,各个大学之间形成了开放和交流合作态势,成为发展趋势,从现实来看,一些教育较强的国家,及实力较强的大学都出台了,国际化的战略,鲜明的表面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但是教育国际化并不是占绝对优势,还必须要从实践中思考,而改进。
随着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正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发展中,高等教育成为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两者互相依赖,促进价值,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体力劳动转化为脑力劳动,因此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成为了发展趋势。
事实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属于,立国之本,只有面向世界,以及未来才能够真正实现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国际化,而且教育国际化,本来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是经济一体化,乘务,更是信息化社会发展,最终目标,但是高等教育实现国家,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要通过这种国际化培养出世界眼光,进而培养出知识素质以及能力全面发展,具备的国际竞争,直,优秀人才。
所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利国利民的。

2、申论热点: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国际化浪潮

悉尼大学的招生新政,与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相似。刚刚出炉的2012年香港大学的招生章程指出: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应届内地高考生均可申请报读香港大学。港大的内地招生计划不同于内地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有其独立的报名程序。在录取过程中,香港大学会优先考虑申请人2012年的高考成绩、申请人2012年的高考英语成绩及其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对于高校争夺中国内地优秀生源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专家李家永说:“如果从国际化程度、英语国际化教学角度来讲,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比香港大学要更加国际化。加之是英语国家,悉尼大学对北大、清华这些国内最有名的大学形成一个更大冲击。”澳大利亚已有十几所学校认可中国高考成绩,悉尼大学并非首创。启德留学专家认为,悉尼大学作为世界排名前50的著名大学宣布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势必带动其他国家一些名校承认高考。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王辉耀认为:尽管高考不是最理想的考试,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录取参考。李家永指出,认可中国高考成绩是一种必然趋势,相信其他国际化高校也会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留学不只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2012年各国纷纷颁布利好留学新政,招揽生源,悉尼大学此举也开启了一场人“财”之争。李家永认为,近百万元的本科学费与生活费将会推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产业化结合,是澳大利亚高校的一大发展策略。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加剧的背景下,海外高校逐渐加入生源竞争队伍,对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将形成一个很大的冲击。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所长李酉亭表示,海外高校逐步放开中国学生的申请,一方面是为了争夺生源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中国大学的改革也是一种推动。就国内大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李家永认为,目前来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市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只有把中国高等教育包容在国际大的竞争态势之下,才能够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

3、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又制约教育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 发展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教育。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是经济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和支点。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必然与社会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主动,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也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其对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越来越大,许多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社会的知识创新与传播以及科技发明与推广的中心。
(三)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注入重要的精神动力。经济发展需要劳动者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人类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合作,需要人们摆脱那种根深蒂固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需要一种科学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力量。
要提高人类自身的文明水准,提升人类的精神追求,除了寄希望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加强法治以外,最实际、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教育。由于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文化、促进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高等学校虽然不完全是社会的一方净土,但总体上还是具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相对于社会公共环境和多数社会机构来说,高等学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富有理性和人文色彩的文化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锻炼专业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条件去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促使他们感悟人生、孕育理想、涵养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或人文素养。因此,社会总是希望高等教育在防止道德滑坡、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价值导航。
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制约教育的发展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三、现代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出路
我国高等教育受我国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政府是惟一的办学单位和教育资源分配者,大学成了政府的附属品。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教育体制逐渐被打破,开始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割裂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联系,盲目夸大高等教育的独立性,也不能照搬经济学的模式、经验来管理教育,用经济领域的价值标准来评估教育。
(一)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适应与积极批判的态度。大学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与政治、经济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应当根据市场信息设置学校和专业,根据市场趋势确立科研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育规模、层次和质量;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现代经济所提出的要求。但是高等教育不是社会经济的“温度计”,不可能一味地适应,而对社会的每个冷热现象都予以反映;它也不是社会经济的“风向标”,不可能一味地迎合,而完全反映市场经济风向。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应当坚持独立批判的态度,批判经济领域里的消极因素,抵御这些消极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坚持高等教育的自身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 批判市场经济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高等教育“坚持人文立场,发扬学术精神”创造环境。
(二)必须树立高等教育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终身化的观念、教育国际化的观念。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能力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培养这些能力,首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相对自由地发展。其次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要培养学生果断的精神、执着的精神和开拓精神。第三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第四要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意识。要调整结构,创建现代教育体制。要根据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构建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三)要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几年本科生、研究生大量扩招,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以及高考年龄的放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可喜表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应是多样化,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样化,模式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多样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层次的办学需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和大学后续教育,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通过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对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积极抢占国际教育市场,提高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争取逐步达到10%~15%。
(四)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为它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我们需要明确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因为它给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科技的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潜力,而不是依靠自身的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增长。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费不足,而造成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势在必行。国家扶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和完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同时也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其他功能正常发挥,既重视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要重视它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4、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

三、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们应如何应对 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谈论得最多、见解最丰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正确的应对策略措施。 1.关于国际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几乎是与会专家学者一致的共识。 什么是教育的国际化?虽然认识不尽相同,其主要涵义却大同小异。比较典型的说法,如杨德广认为,"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也有的学者认为,"国际化'不等于'全球化,'全球化'更凸显一种整体性和一体化的倾向,而'国际化'规定以民族国家的国情、文化的丰富多样为前提的,是基于国家利益出发的国际化。"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又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培养适应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国际教育产业;教育国际化除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与之相关的政治斗争需要、国力竞争需要、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共享教育资源、教育市场、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尖锐地存在着教育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存在着教育趋同与文明疏异的分野,存在着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矛盾。 高等教育既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对此,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作斌提出并论述了"国际融合"的教育理念。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融合,是指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作用而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及其结果。"他认为,融合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开放;二是互动;三是创新。他认为,"只有立足本国并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这种融合才能够健康发展并得以实现。"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则认为。"国际化不同于全球化,全球化更凸现的是一体化的趋同,而国际化强调的是以民族间存异为前提。"中南大学校长胡冬煦从新合并建立的中南大学办学实际出发,考虑到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的使命,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 2.关于教育市场和教育产业化。教育是否具有产业属性?在论坛的大会交流发言及许多论文中,均对此有比较肯定的论点。湖南省省长助理许云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驱使之下,各国教育被迅速推向国际大市场,教育由单纯消费性公共事业正逐渐变成有利可图的产业。很显然,一个日渐繁荣活跃的国际教育市场已经形成和正在发展。中国再也无法逃避更不应该放弃这个日益壮大的教育市场。"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浅论教育服务产业》论文认为,教育必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服务产业,是人人都不可缺少的服务产业;但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审视教育服务产业,必须遵循为社会各类人员和各类部门服务的多层次原则,必须遵循责任、效益、竞争等产业运行规则,必须建立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经济结构。 在小组讨论中,有的认为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但不能产业化;有的认为教育主要是公益事业,视教育为产业是有害的;有的则认为应把教育和办学分开来,办学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不能在教育与办学之间划等号,教育不是产业、不具有产业属性,而办学则应考虑按某些产业规则进行运作,具有一定的产业性。 3.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交论坛的论文中,主要论点有: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种趋势,因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兴起、国力竞争激烈而加快了大众化的步伐,成为多数国家的一项国策或争取实现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策略,不实现高教大众化,就无法回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经济全球化是高教大众化的物质基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国加快了高教大众化步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既要保持快速的步伐,又要根据国情和经济增长速度,实事求是,适度超前。 四、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原西北大学校长、现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认为,"经济全球化向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两个课题":第一,在西方文化的挑战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对待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展现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我国高等学校如何深化科学技术教育。他认为,文科教育应当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引导和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应当相互渗透和综合化。他特别指出,如果只有科学技术发展而没有社会伦理或科技伦理与之渗透和配合,科技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害人类和社会。只有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作为科学技术的依托,科学技术才能成为人民的福音,而不致变成残害人类的毒物。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同等重要"。他指出: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技术的运用和支撑,现代化大生产中的协同劳动几乎不可能出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社会生产力形成的决定因素;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划分,只是作为知识领域的一种学科的划分,而非实践的划分;它们虽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但在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标准来体现其客观性和科学性方面并无差别。

5、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

一、什么是教育国际化

所谓的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什么是教育国际化?或者说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是什么?我们非常赞同这样的一个观点: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6、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变革,社会生产领域中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不仅将对我国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将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否迎接这种挑战,决定着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们的事业能否延续和发展。虽然这种影响目前还未全面展开,但种种变化在近几年已崭露端倪。在这个基础上,对之进行一些分析,并由此确定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取向,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复杂化对学生政治意识和世界观的影响
1 市场经济的运作形态将使大学生的平权意识和民主诉求更加强烈,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将对他们的祖国归属感和政治信念提出挑战2 利益驱动机制和竞争意识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具个性化和功利性,传统道德观受到严峻挑战二、开放教育市场,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对学校办学方向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1 外资介入教育市场,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引进现代教育观念,但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严峻的挑战
2 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信息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增进了解,但中外师生人际交往中将产生价值观的互动作用和碰撞三、文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对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的影响1 有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精华,但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排斥感,并改变人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
3西方文化借助于科技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强势地位将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形成“打压”态势,对主旋律形成干扰,并弱化民族的道德素质四、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对大学生认知、心态和行为方式的影响1 网络有可能成为人们信息主要来源之一,大学生的信息拥有量大,对教师的权威提出挑战,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 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渠道,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电子交往和电子娱乐也对人的自制与自律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总之,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高校德育应当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借鉴和吸收现代文化和信息技术的积极要素,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灌输型德育模式转向辨析型、引导型的教育模式,构筑起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其选择性,使其在更加平等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导控,以健康心态和完善人格走进新时代。

7、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

8、求英语作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200字左右 在线等!!!采纳后再送金币!!!

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发生碰撞,由此引发的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冲击。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研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在国内展开的。我们认为,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走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就其字面直观意义而言,“国际化”与“民族化”是两个完全相异或相斥的命题,有着各自不同内涵。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它们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相互重叠、密切相关的。首先,国际化与民族化具有内在一致性。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加拿大教授奈特(Jane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国针对全球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应对,同时尊重本国的特点。欧阳玉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为载体,以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它们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为方式,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kes the world cultures collided, triggering e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ses unprecedented threats and impacts. Study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c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mplemented in the country. We believe in promoting higher e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should follow "but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a combination of roads. ,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cation on their literal and intuitive sens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propositions or repel, each have a different connotation. But theoretically,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not, but overlapping and closely related. First of all,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have internal consistency. The so-called "refers to a State of higher e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cation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cesses, is international and cross cultural and global concept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 the functionality in the process." Canada Professor Knight (JaneKnight) believes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cation is taken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of a State a, while respecti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Yu believ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cation is to the world, future-oriented, specific and diverse higher ecatio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s a carrier, to absorb and learn from the world's ecational philosophy and mode of higher ecation as well as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value syste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higher ecation.

9、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有哪些改变

全球化是将一个人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地球的范围内,因而先前的区域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北更广泛的空间和区域所改变,这就好像以前的没有全球化的时候我们学好普通话基本上就可以生活的很好了,但是全球化使学习任何一种技能都可能是有用也可能是没有用的,因而高等教育就不能在像以前一样10年不变20年不变了要不断的改革,适应新的形式,新的需要

10、请帮忙翻译一下一个论文题目: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谢谢:)最好专业一点~

Impact of Economy Globalization on China's
Higher E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management of China government’s crisis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说明:1)标题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但介词和冠词还是小写。2)摘要一般多用一般现在式,少用过去式或完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