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唐朝的外貿外交海上運輸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唐朝的外貿外交海上運輸

發布時間: 2020-10-19 20:26:54

1、唐朝的對外交往盛況空前,與唐通商的國家有70多個。唐朝政府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官暑是?

打開記憶的閘門,兒時的生活如同一幅浸在水中的畫,早已模糊不清了,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卻深深鐫刻在心裡,揮之不去。我想,我與古詩詞的不解之緣就是從此開始的吧。 上了小學,由於每天忙於功.

2、「映日帆多寶舶來」是描寫唐朝對外貿易盛況的佳句。這種局面的出現,從根本上是因為

答案B
解析:經濟是決定一個國家對外交往、對外貿易的基礎,且B項又補充說明了商業發達、交通發達,故它最准確、最全面。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外貿易興盛是建立在本國經濟發展基礎上。在古代史上,對外貿易還與統治者政策有關。開放則國興,閉關則國衰,鑒於此,要注意把唐朝的外交與明清時期外交進行比較,把清朝被迫開放與今天主動開放相對照,從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

3、概括唐朝和宋朝對外貿易的特點

唐朝:
1 唐朝商路特點 海上交通得到拓展 絲綢之路也在繼續 水陸並重 商貿發達
2 說明宋朝 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 隨著北方領土被少數民族政權占據 對外貿易的重點已經轉移到海路
3 唐代最遠到西亞 波斯灣沿岸 鄭和下西洋更遠 到達非洲東海岸 對外交通發達的相同原因是 國力雄厚 有足夠的財力人力支持遠航 科技先進 掌握著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航海技術 經濟上中國的商品在海外受歡迎 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貢賜貿易同時給統治者帶來外國珍寶 滿足統治者享樂的需求
4 鄭和下西洋航線更遠 航行時間更長 航道更加豐富 這主要依靠造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指南針技術的廣泛應用
5 閉關鎖國政策 造成的後果 一方面短期內強化了沿海治安 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另一方面 造成了中國長期與世隔絕 科學技術徹底落後於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 為近代的百年屈辱埋下了禍根。

宋朝:
⑴前期陸路為主,後期以海路為主.唐朝以前以陸路交通為主,唐朝時海陸貿易並重,不但有東西陸路交通,而且已開通向東、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時期,陸路貿易下降,海路貿易地位日漸上升.其原因如下:其一,西北少數民族政權的阻隔,如西夏.其二,陸上絲路本身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點.陸上絲路位於我國西北,地處內陸,只能向西運輸商品,而我國傳統的外銷商品絲綢、瓷器、茶葉等的產地都在東南沿海陸路西運,遠離產區,既不經濟,又不方便.加之陸上絲路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要越過蔥嶺和戈壁沙漠,風沙彌漫,行程艱巨,時間久,運費高.其三,與當時主要外貿商品有關,漢代對外貿易中絲織品占很大比例,而兩宋時期陶瓷製品比重較大,易破碎,不適合於陸上長途運輸.其四,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地位提高,尤其以海運為主.其五,宋代航海業和造船業的發展,航海經驗的積累.如指南針的應用等.
⑵官方貿易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是加強友好往來.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帶去的都是我國最精美的工藝品、絲綢和瓷器,雖然暢銷,但有不少是相贈送的,返航時不僅帶回貨物,而且常常有外國使臣搭船來中國訪問.
⑶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西亞不少商人帶來了西方宗教,中國科技也相繼西傳.
⑷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國定居,長期與中國人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在元朝時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為什麼唐朝設 廣州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 清在廣州設十三行?

唐朝很注重外交,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然,要受到重視。清朝乾隆之前亦是如此。

5、唐朝時期的重要外貿港口和政府的管理機構

唐高宗顯慶六年(661),創設市舶使於廣州,總管海路邦交外貿

6、唐朝當時設立的管理對外貿的機構是什麼

唐朝當時設立的管理對外貿的機構是市舶司。
唐朝時設置的市舶司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唐玄宗開元間(713~741)﹐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為市舶司前身。明清兩朝反復"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銷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銷全部市舶司,設立江、浙、閩、粵四處海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蘇州親眼目睹洋商船隻絡繹不絕,引起警覺,下旨除粵海關外,撤銷所有其他海關。是為"一口通商" 。
負責對外(海上)貿易之事。唐時對外開放,外商來貨貿易,廣州等城市就成了重要通商口岸,國家在此設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節度使兼任。始於唐,盛於宋,至明末逐漸萎縮。清時設海關而廢市舶司。其職掌檢查進出船舶蕃貨、征榷、抽解、貿易諸事。

7、唐代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發生了哪些變化?

唐代後中國的對外貿易的變化主要是:開始從陸路貿易為主轉為海路貿易為主,再由以海上貿易轉為海禁。

漢朝的絲綢之路開啟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在隋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絲綢之路為主的路上貿易,主要貿易國家也是在絲綢之路周邊的國家。而隋唐以後因為陸路的交易通道受到了少數民族的阻撓,陸路貿易越發困難。再加上當時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提升,人們逐漸將對外貿易的目光轉為海路貿易。唐朝政府也隨之設立市船司來監管水路貿易。因為少數民族的阻撓,唐朝開始加大對互市的監管,而對於海路貿易開始加大扶持,鼓勵、開放海上貿易。

宋元時期海上貿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宋元時期的統治者希望通過海上貿易得到更多海外的奇珍異寶,積極鼓勵海上貿易,並且以「朝貢」為名的官方貿易則免稅,並在廣州、杭州、泉州、溫州等地區設立外貿官,定製《市舶條法》等加大對海上貿易的管理。

明清時期,洪武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防止倭寇入侵開始實施海禁政策,洪武元年法令明確規定了海民不得私自出海,並且金銀、鋼鐵、綢緞、兵器不得進行海上貿易,並且只能進行官方的「朝貢」貿易。長期的海禁沒有阻斷一切海外貿易,更多的人選擇走私貿易,走私貿易的出現進一步的導致當地沿海地區社會秩序出現混亂,海盜盛行。在這期間也不是沒有君主想要廢除海禁,但是沒有成功。於是中國的海外貿易發展成為海禁,也阻斷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8、「映日帆多寶船來」是描寫唐朝對外貿易盛況的佳句,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 A.唐統治者重視對

C

9、西漢、唐朝海上貿易繁榮的共同原因?

西漢的海上貿易並不發達,但如果真要說繁榮,那和唐朝的比起來,還是有很多差距的。
我先說說唐朝的繁榮原因:
一、條件: 1、國家安定統一 2、經濟文化繁榮 3、對外開放政策 4、海陸交通發達
二、對外交往的盛況 1、東亞 -- 朝鮮、日本 2、南亞 -- 天竺 3、中亞 -- 波斯、大食 4、西亞
由於國際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達。當時對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兩條,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可達朝鮮,西經敦煌,越蔥嶺,東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國,向西的一條與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有一定的相類,海路從登州,揚州出發,可達朝鮮和日本,從廣州出發,可達馬來半島、印度、波斯灣,這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唐朝正是因為有了這幾條便利的交通線,才使得對外友好往來得以發展。
前面提到南方大都會廣州,這是自漢朝以來就與海外通商的都市,唐朝時成為南方重要的外貿中心,阿拉伯、波斯、印度、南洋等地的商人、僧侶雲集廣州,為了加強管理,唐政府在廣州設市舶使(付板書),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設置對外貿易的官署。
以上便是唐朝的對外往來之所以能達到空前繁榮的原因,正因為唐朝具備了以上的條件,所以它同亞洲歐洲國家的往來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