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疫情外貿行業進口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疫情外貿行業進口

發布時間: 2021-12-04 16:36:20

1、疫情期間,大家的外貿生意怎麼樣,有試著去走出國門嗎?

因為疫情 在大家足不出戶的情況下 反而刺激了電商行業的發展,同比出口率上漲了 46-55%左右。至於國外的話 目前也是發展巨大 像日本的網購增長四倍。

2、疫情對外貿訂單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對外貿訂單的影響有:當前海外疫情仍沒有度過高峰期,外貿類企業面臨供應鏈和需求萎縮的雙重沖擊。除了取消訂單,不少企業也透露道,隨著美國、歐洲眾多企業機構開始進入遠程辦公、半停工的狀態,對物流的運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的工廠已經基本恢復生產了,年前的訂單在擱置了兩個多月後都在加班加點生產,忙著出貨。中國疫情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海外疫情卻爆發;外貿企業突然接到客戶取消訂單的消息,因為公司一般只收取客戶30%的定金,成本遙不可及,損失著實不小。受海外疫情影響,3月中旬開始,有客戶陸續取消了訂單。而那些量大的客戶,暫時決定延期出貨。這對外貿公司造成的影響和沖擊力確實不小。

3、新冠疫情對外貿行業的影響

貿發會議指出,疫情重創了全球經濟,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出現約5%的萎縮,國際貿易額也將下降約8%。
從行業看,能源領域的國際貿易額受疫情影響最大,降幅超過了35%。此外,汽車、機械、金屬及礦石行業貿易額降幅也較為顯著。相比之下,多數農業和糧食行業保持穩定或略有增長;紡織業貿易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
從國別類型看,2020年國際貿易的急劇下降在發達國家更為普遍,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相對更有彈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領域貿易增長間的差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例如,紡織行業的增長主要與疫情期間民眾對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增加有關;受供需兩端影響,能源領域受到巨大沖擊等。此外,不同國家間疫情嚴重程度、經濟承受力等也導致了這些差異。
從趨勢上看,貿發會議認為,2020年下半年起,國際貿易形勢雖仍低迷,但整體情況已好於上半年。其中,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貿發會議表示,中國出口貿易自2020年二季度起開始企穩,並在隨後幾個季度漸入佳境。總體而言,中國前九個月的出口水平已和2019年同期數據相當。而其他主要經濟體復甦進程仍較滯後,如巴西、印度、日本和俄羅斯等經濟體的進出口仍顯著低於2019年的水平。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貿發會議認為,今年全球經貿或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復甦前景依然充滿不小挑戰。
關於未來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貿發會議的研究發現也給予了一些啟示。
一在結構上,服務貿易比重在持續上升。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額接近19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約達6萬億美元。貿發會議指出,過去幾年商品貿易增長明顯放緩,而服務貿易各領域均有明顯增長,除了傳統的旅遊、運輸,金融服務、通訊科技等也有明顯增長。
二在格局上,發展中國家重要性提升。貿發會議指出,過去十年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存在感大大增加。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正日益構成國際貿易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陳鳳英看來,上述發展趨勢對新興市場國家總體是利好,意味著新興市場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來看,亞洲尤其是東盟、東北亞等地區數字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迅猛,未來將是撬動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4、2021年的疫情會對外貿行業有什麼影響?

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已經很明顯。

首先是貨櫃的問題。一櫃難求,可以說來形容當下的外貿環境很貼切。中國周邊的孟加拉、越南、印度等的貨櫃還好一些,歐美線的貨櫃真的是非常難訂到。

即使訂到了貨櫃,這個海運費的價格可以說是天價。按我們面料的海運費來計算,將近翻了2-3倍,這樣下去,單子哪裡還有利潤可言。

其次是訂單出運的問題。目前我們在做的一個訂單,臨近出運,但客戶突然通知暫緩出運。因為越南政府已經叫停了服裝廠的生產,目前通知是8月15日才能開工。

你要申請開工,還要滿足「三就地」的原則。面料暫緩出運,風險是很大的。因為品牌服裝都有上櫃時間,錯過了最佳銷售時間點,也就可能面臨單子取消的問題。

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大宗商品現貨指數(CRB)從2021年1月4日的446.1攀升至8月18日的566。原油、鐵礦砂、銅礦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剛需,近年來,原油、銅礦砂對外依存度超過7成,鐵礦砂超過8成。

2021年上半年,原油、鐵礦砂、銅礦砂進口額增長26.1%、85.6%、58.2%,其中價格拉動29.1、82.9、52個百分點,進口量僅拉動-3、2.7、6.2個百分點。2021年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8436.3萬噸,同比增長43.1%,進口價格上漲,但仍明顯低於國內糧食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