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武漢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武漢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 2021-12-03 03:58:42

1、現在武漢外貿情況怎麼樣

武漢畢竟是內陸城市,外貿沒法和沿海比。尤其是2012年後,經濟危機的影響在加深,加上現在勞動力市場的的成本也不斷提高。做外貿現在不是一個比較好的行業在武漢的話。尤其是武漢高校多畢業生多,學外貿做外貿的也非常多,這行不一定要更好的學歷,更多是經驗和興趣。基礎還要你外語好。
做了這多年的外貿,我現在也打算轉型升級了...

2、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公司怎麼樣?

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公司是1991-07-13在湖北省武漢市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江岸區台北一路26號。

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00177734085Y,企業法人毛志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經營或代理除國家組織統一聯合經營的16種出口商品及國家實行核定公司經營的12種進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的進出口業務;從事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咨詢服務技術交流服務。經營技術進出口業務和承辦「三來一補」貿易業務;接受國內外委託提供外貿外資、法律、財會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咨詢服務;代辦進出口商品展覽;從事進出口商品技術開發。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武漢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外貿行業現狀?

前景不錯,競爭挺激烈的,參考《2016-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版劃分析報告》可權知,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得到一個質的發展,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進出口額快速發展並且屢創新高,貿易狀況持續改善,持續的貿易順差使我國成為一個貿易大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
中國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企業絕大多數缺乏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這往往會導致企業不能生產性能完善的商品用於對外貿易。產品難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在國際市場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中很難處於有利的地位。
對外貿易面臨新的貿易壁壘的制約
經濟在快速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經濟范圍內的迅速發展,世界其他國家開始以種種借口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實施貿易壁壘,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等國家都針對我國的出口產品實施了貿易壁壘政策,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綠色貿易壁壘已給我國外貿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4、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外貿行業行業憑借優越的人口紅利,以低成本優勢完成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在上世紀末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和虛擬經濟盛行時代,中國外貿行業更是在全球引領風騷。

5、2020年對外貿易企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

根據本文一開始的分析,中國經濟整體勢必受影響,但沖擊主要局限在一季度。樂觀估計下,此次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沖擊也主要局限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2020全年在5.4%。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受損這一背景下,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勢必也會受影響。

結合全球對此次疫情的態度來看,各國海關暫未發布任何對中國貿易進出口採取強制、激烈的措施,目前措施主要集中在人口出入境控制。如2020年1月30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表示,雖然中國正在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口和出口活動不會受到影響;截至目前,兩國的貿易活動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暫停。

此外,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PHEIC,但同時也表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此次並非將中國列為疫區國,WHO定義疫區以「省/市」為單位、而非國家,且不同省市定義和解除「疫區」的時間不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被認定為PHEIC會對中國外貿有一定影響,但程度和方式上並不如外界所擔憂的嚴重。從短期來看,即便世衛組織不宣布,每個國家也會根據疫情發展決定是否與中國進行外貿,世衛組織宣布之後相當於是一個加強的提醒。



基於以上的結論背景,要保持中國外貿在全球的格局,力爭將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降到最小,化挑戰為機遇,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和考慮: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6、中國武漢的經濟在十大對外貿易之中是不是發展最快的

不是,十大對外貿易之中發展最快的是上海。

7、中國對外貿易現狀與發展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國內、國外均高度關注這一疫情,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均面臨變局。

結合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等人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研究中的兩大研究結論,其一,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時間更短,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樂觀估計全年GDP增速約5.4%;其二,疫情應對措施的三大政策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不禁引人思考,在這樣的經濟形勢背景下,如何「開放」以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對外貿易行業該如何化挑戰為機遇?



本文立足於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呈現出的各種特徵,結合全球對疫情的態度,展開我國貿易進出口如何化挑戰為機遇的分析。

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政治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仍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無論從貿易量上來看,還是從貿易效率上看,中國貿易格局在保持全球地位的同時也呈現出新的格局,如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名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從貿易效率上看,近年來,海關大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19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時間分別為41.4小時和4小時。



——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國際地位提升

2019年以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從中美貿易問題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問題,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面臨多重挑戰。與此同時,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推進貿易結構優化,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也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共同穩步推進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

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雙雙邁上新台階。從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來看,2013-2019年進出口總額波動變化,2019年中國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達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進口14.31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從國際地位來看,中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根據世貿組織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較全球高2.8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份額較2018年提高0.3個百分點至13.1%。





——外貿總額逐季攀升

2019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值為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達到8.59萬億元。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

2019年我國貿易順差擴大25.4%,貿易順差大幅回升。我國經濟擁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這種韌性在外貿領域同樣具備。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完善的工業門類和製造業基礎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中國出口面形勢較好。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貿易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出口額增速遠高於進口額增速。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第一大貿易夥伴仍然是歐盟,對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第四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對日本進出口2.17萬億元,增長0.4%。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在支持民營企業方面,海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營企業減負增效。拓展擔保方式,引入保險公司參與海關稅收擔保,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減輕負擔。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進口有關科研和科技開發用品免徵進口稅收。中國海關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支持民營企業享受當地海關提供的各項便利措施,服務企業「走出去」。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9萬億元,增長13%;進口4.58萬億元,增長8.4%。



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2.7%;而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9.9%,低於民營企業進出口額比重;國有企業進出口5.32萬億元,佔16.9%。



此外,2019年中國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8.61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佔比重接近六成;2019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0.06萬億元,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58.4%。

全球對中國此次疫情的反應和措施

世衛組織態度:理性客觀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高度肯定中國的防控工作,認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將於3個月後重新評估,若屆時疫情得到控制,將撤銷認定。WHO宣布PHEIC後,仍可能對中國主要疫情發生地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俗稱「疫區」,非國家概念,而是對部分省市)。

世衛組織明確肯定中國的努力以及信息的透明程度,認為該決定不是因為世衛組織對中國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他國,尤其是衛生系統較弱且准備不足的國家。世衛組織同時宣布七條臨時建議,具體如下。



多數國家:積極採取人道主義援助

從正面支持看,多數國家和地區援助中國抵抗肺炎疫情,如俄羅斯、韓國、日本、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其中包括捐贈物資、組織醫療團隊和提供技術支持援助中國。



部分國家/地區:採取一系列的反面封鎖措施

為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採取邊境封鎖措施,主要手段有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遊客入境審查、限制簽證和限制旅行五個方面等。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截至1月31日,已有62個國家針對中國公民採取入境管制措施,包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紐西蘭等等。其中,6個國家對中國公民採取了簽證收緊措施,4個國家採取入境限制措施,5個國家對護照簽發地為「湖北」及有「湖北」旅行經歷的人員進行重點入境管控,47個國家則對入境的中國公民採取體溫檢測和健康狀況申報等措施。



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

根據本文一開始的分析,中國經濟整體勢必受影響,但沖擊主要局限在一季度。樂觀估計下,此次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沖擊也主要局限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2020全年在5.4%。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受損這一背景下,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勢必也會受影響。

結合全球對此次疫情的態度來看,各國海關暫未發布任何對中國貿易進出口採取強制、激烈的措施,目前措施主要集中在人口出入境控制。如2020年1月30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表示,雖然中國正在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口和出口活動不會受到影響;截至目前,兩國的貿易活動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暫停。

此外,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PHEIC,但同時也表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此次並非將中國列為疫區國,WHO定義疫區以「省/市」為單位、而非國家,且不同省市定義和解除「疫區」的時間不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被認定為PHEIC會對中國外貿有一定影響,但程度和方式上並不如外界所擔憂的嚴重。從短期來看,即便世衛組織不宣布,每個國家也會根據疫情發展決定是否與中國進行外貿,世衛組織宣布之後相當於是一個加強的提醒。



基於以上的結論背景,要保持中國外貿在全球的格局,力爭將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降到最小,化挑戰為機遇,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和考慮: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8、目前外貿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前景如何?

前景不錯,競爭挺激烈的,參考《2016-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可知,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得到一個質的發展,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進出口額快速發展並且屢創新高,貿易狀況持續改善,持續的貿易順差使我國成為一個貿易大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
中國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企業絕大多數缺乏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這往往會導致企業不能生產性能完善的商品用於對外貿易。產品難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在國際市場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中很難處於有利的地位。
對外貿易面臨新的貿易壁壘的制約
經濟在快速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經濟范圍內的迅速發展,世界其他國家開始以種種借口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實施貿易壁壘,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等國家都針對我國的出口產品實施了貿易壁壘政策,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綠色貿易壁壘已給我國外貿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9、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

對外貿易現狀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為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應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外貿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使得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己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1.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高速增長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的最大變化應該就是中國以出口大國姿態重返世界市場了。197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只有206.4億美元,占當年世界貿易額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6.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德國。1978年~2006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85倍,遠遠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幅度(見表1)。   另外,中國很多行業和產品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強。如我國紡織品已佔領全球70%的紡織品市場。我國顯然已經成為了世界貿易大國,而貿易大國地位確立只用了16年的時間,這對於許多國家來講,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狀況簡表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數據頻道整理 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2.加工貿易出口占據半壁江山   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自1981年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6年間,加工貿易出口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7億美元。從占我國出口額的不足5%躍升到52%以上。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最主要貿易方式,也成為對外貿易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之間的比較來看(如圖所示),在大部分年份當中,加工貿易出口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率,超過了我國的總出口增長率。由此可見,加工貿易對出口具有非常明顯的拉動作用。 圖 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 3.外商投資企業促進了我國出口的高速增長   自1979年以來,中國以其改革開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量外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引進FDl最多的國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間,我國出口增加額絕大部分來自非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三,處於主導地位。在1991年~1995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仍處於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在1996年~2001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繼續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導地位,成為我國出口的主導力量(見表2)。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佔到了外貿總出口額的58.62%。 表2 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我國出口增加額的貢獻(1985-2005)(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年鑒》各期及海關統計資訊網數據整理 4.我國出口市場集中   我國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國、香港、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歐盟、美國和日本,雙邊貿易額合計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45%。對這三個市場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2%。與前六大貿易夥伴的出口額之和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79.4%,出口市場集中的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二、制約我國外貿出口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對出口創匯的要求,使我國出口實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發展模式,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很少考慮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問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發展後勁的削弱。我國出口產品很大部分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嚴重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耗比較大,並且我國單位產出投入的自然資源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並帶來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業也盲目開發高污染產品的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外貿增長方式沒有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