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外貿依存度醫療器械行業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外貿依存度醫療器械行業

發布時間: 2021-03-06 14:53:46

1、如何做好醫療器械行業外貿銷售

山東銘泰,這種問題好,有進取心,人可以適應絕大多數工作,基本不用講究適合。想干就能做好!
首先,外貿語言,外貿要求會外語,口語要好,不要求掌握全部,最少本行業的口語都會,且能熟練的與人交談。
第二點,最重要,語言藝術,銷售人員講究語言藝術,會交談,如何更好地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是成功的關鍵。
最後,大局觀,好的外貿人員不止能談,更能對市場有一定把控力度,知曉銷售重點,銷售方向,能自主的追求銷售,而不是銷售來找你。
這三點做好你就是好的外貿銷售人員。

2、怎麼看待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

一、截至2018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超過1.6億人,老齡人口的增加將不斷擴大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同時,由於人口的老齡化,總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了一倍,病人數量將呈現穩步增加的態勢。
二、內鏡診療作為微創治療的核心部分,隨著微創治療的全球化推開,迎來行業的快速發展期。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消化系統疾病高發,隨著人們對於內鏡檢查的越發重視,加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居民消費能力及醫保普及率的提高,中國內鏡診療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但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存在企業規模小、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導致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薄弱,沒有技術和實力去超越跨國企業及國內主流企業,只能走仿製的道路,或生產中低端、具有價格優勢的常規產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類產品,僅有部分產品足以和進口醫療器械抗衡,如監護儀、麻醉機、血液細胞分析儀、彩超和生化分析儀等,總體水平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
四、關於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可以參考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2022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大數據及標桿企業運行監測報告》。

3、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

1、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為對外貿易系數(傳統的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2、進口總額佔GNP或 GDP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佔GNP或GDP的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

3、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

(3)外貿依存度醫療器械行業擴展資料

1、經濟規模,也即一國GDP的大小。一般而言,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小國的貿易依存度大於大國,其主要原因是小國本身的資源和市場都有限,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進出口。相比之下,大國由於本身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等因素,對外部經濟依賴程度不大,外貿依存度相對較低。

2、國民收入的構成。三次產業變動對外貿依存度有很大影響,而產業結構又與一國發展階段有關。處於經濟初級發展階段的國家,由於農業比重較大、製成品比重不高、出口競爭力不強等原因,一般外貿依存度較低。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中可貿易程度較小的第三產業(服務業)佔有較高比重,因此它們的外貿依存度通常也不高。

3、經濟發展戰略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外開放程度也是影響外貿依存度的重要因素。採取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的國家,如亞洲四小龍,常常通過低估本幣匯率、採取出口獎勵等政策手段壓低出口部門的生產成本,使國內資源更多地流向對外部門,同時這些國家又受本身市場、資源等限制,為保證出口增長還需要進口原材料等上游產品,因此這些國家外貿依存度會更高一些。

4、匯率水平的影響。匯率水平對外貿依存度的影響分為直接和間接影響兩種。直接影響是,由於匯率水平影響到國內外價格比,所以它對外貿依存度的分子、分母都產生影響。

4、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現狀及面臨哪些挑戰?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由小到大,迅速發展,現已成為一個產品門類比較齊全、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市場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陽產業。特別是近年來,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連續多年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產品出口的數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斷提升。

一、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情況

1、總體發展情況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醫療行業品牌競爭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136.07億元,同比增長13.1%;工業總產值也達2175.91億元,同比增長12.1%。從近年來醫療器械和醫葯工業總產值增速來看,醫療器械的發展速度總體上快於醫葯工業。

2、產品結構情況

從近三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影像診斷設備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斷上升趨勢;其次是各類耗材,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骨科及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剩餘的市場份額被牙科及其他類器械所佔據。

3、競爭結構情況

在占我國醫療器械25%的高端產品市場中,70%由外資佔領,在絕大多數領域外資企業在技術和質量上遙遙領先於國內企業,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和體外診斷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市場佔有率超過80%。而國內企業在中、低端市場中具有天然優勢:如較低生產成本帶來的價格優勢,享受國家政策的相對傾斜,對本地化渠道掌握的優勢等,因此主要佔據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中低端市場,一些細分行業出現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較高附加值的產品領域。而在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醫療器械領域生產廠家較多,產品區分度低,行業集中度低。

4、總體概況總結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醫療器械監管起步較晚,醫療器械企業小、多、散和低水平競爭的現象尚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加速提高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醫葯器械研發的產、學、研聯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而且,從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來看,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中國雖然有2000餘家獲得出口認證的企業,但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又缺乏核心技術,對外出口只能以OEM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總體處於不利地位。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一些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正努力向高端市場突破。比如國內研發團隊規模最大、綜合開發能力最強的邁瑞已經在國內高端監護儀市場佔有率達49%,五分類血球儀、全自動化儀和彩超等核心產品的部分自主創新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高端耗材產品龍頭山東威高也正在通過與美敦力的合作提高技術和品牌,滲透高端市場。

隨著國際產業加速轉移,中國將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的重要生產基地,部分原先依賴進口的儀器設備正逐步實現國產替代進口。同時,國內已有不少省市把醫療器械工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抓緊培育。總體來看,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主要特點

由於我國具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政府的積極支持,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空間廣闊,產業發展呈現如下發展特點。

1、中小企業林立的局面未改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雖經過十多年的長足發展,但行業內中小企業林立的局面尚未改變,低、小、散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重要特徵之一,行業的發展還需依仗於生產技術的繼續創新和發展。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數以萬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995家,其中大型企業不到2%,中型企業170多家,小型企業700多家,而規模以下企業更是不計其數。目前在銷售規模和資產規模上,中小型企業都是醫療器械行業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2、產品以中低端為主

目前,我國的緊固件生產企業在生產技術、裝備水平、生產工藝等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行業中大量小企業以生產低端產品為主。即使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企業,產品質量和性能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3、產品大量出口

當前,我國的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性價比高等優勢,大量出口海外,近幾年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中低端醫療器械行業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對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4、經濟發展帶動醫療服務需求升級,導致健康服務需求顯著增加

醫療服務市場的逐步開放,使國內外資本投資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速度加快,從而直接導致醫療器械市場需求的增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的選用會越來越先進,其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功能更加多樣化,市場容量會不斷擴大。醫療器械產業作為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民福利的重要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不斷增強,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將會獲得更快發展。

5、醫院信息化趨勢引發醫療器械需求增長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路化是今後醫療管理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會引發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的需求增長。隨著IT技術的發展及其與醫療技術的結合,造就出許多新的醫療方法。近年來,隨著B超、CT、核磁共振裝置、直線加速器、超聲定位體外震波碎石機、神經電位診斷系統、正電子斷層掃描機、伽瑪照相機等一批尖端精密醫療儀器設備的廣泛應用,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增幅十分驚人。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路化給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路化是今後醫療管理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會引發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的需求增長。醫院信息系統的普遍建立又使得醫院有了進一步建立以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的要求,佔全部醫療信息90%以上的醫療影像信息的處理更是今後醫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醫院信息化趨勢給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據推算,全國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市場的總需求達2l1.7億元,如果考慮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檔影像設備以及其他一些附屬設備市場,PACS的市場容量將達到300億元以上。

6、醫療器械產業向創造高附加值發展

產業的高風險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報率來支撐,所以醫療器械產業研發費用的高額投入必然導致醫療器械新產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醫療器械企業才能發展壯大,醫療器械產業才能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5、外貿依存度與第三產業的關系

我國的過高外貿依存度主要表現為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上的比較優勢。因此,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等產品一直是中國大宗出口商品,但是這些行業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這種低附加值行業的不斷擴容實際上並未徹底解決我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目的,還使得產業投資的短視和以出口為導向,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實現提高外貿競爭優勢目標的難度。另一方面,不斷提升的外貿依存度也反應了我國目前第三產業發展仍然滯後的現實情況。這就進一步凸現了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合理,使得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偏低。由於第三產業的可貿易性程度較低,因此GDP中第三產業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越低。這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加快產業調整的任務仍將十分艱巨。

6、什麼是外貿依存度

http://biz.163.com/05/0914/16/1TKGDED400021KJ0.html
外貿依存度,亦稱「外貿依存率」「外貿系數」。一國對貿易的依賴程度,一般用對外貿易額進出口總值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來表示。即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總額/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變化意味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貿易依存度還可以用貿易總額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來表示。貿易依存度=貿易總額/國民收入總額。外貿依存度分為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國民生產總值;進口依存度=進口總額/國民生產總值。

7、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又叫對外貿易系數或貿易密度,是用來衡量該國經濟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低的指標之一。2001年以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均在40%以上,2004年已超過70%。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反映了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程度的提高,同時也反映了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在提高,受世界經濟沖擊的風險在不斷加大。

一、我國與其他國家外貿依存度比較

1970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為5.0%,1980 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達到60.4%,2004年進一步達到70%。全世界平均外貿依存度1960年為25.45%,1970年為27.9%,1990年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遠遠低於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後,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2000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速度達24.9%,加之匯率一直穩定在8.27元,使得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快速上升。

與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相比,我國外貿依存度有兩個特點:一是變化趨勢不同。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外貿依存度變動相對平穩,我國外貿依存度呈持續上升態勢。美國從1978年的14.9%到上世紀90年代都基本維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則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上世紀80年代基本維持在3個百分點的變化范圍,到21世紀初大體穩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變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內波動。而我國則呈現一個連續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個台階。二是變化幅度不同。經濟大國外貿依存度變動幅度較小,我國外貿依存度變化幅度較大。在1978—2002年間,美國外貿依存度變化幅度大約在7個百分點左右,印度在11個百分點左右,日本在12個百分點左右,巴西在12個百分點左右。同期,我國外貿依存度變化幅度在40個百分點左右。現在經濟學界對於外貿依存度的適度水平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准。依據庫茲涅茨理論,一國外貿依存度的高低與其國民經濟規模呈負相關,在證實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國經濟和美國、日本等大國外貿依存度的程度也證實了這一結論。而我國的實際情況似乎與之相背,作為一個經濟總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經濟貿易大國的外貿依存度卻很高,這是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徵。

二、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

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1980年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額為17億美元,到2004 年為 5500 億美元,增長了320倍,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佔加工貿易的3/4左右,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主體,2004 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6631.63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57.43%。這種「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貿易方式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間,我國一般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8.9和8.7,而加工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8.8%和24.2%,遠高於一般貿易的年均增長率。

(二)國內第三產業比重較低

外貿依存度是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國GDP構成中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國第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左右。這也是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總值

當 GDP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上,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越高,外貿依存度則越高。2000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長速度高出16個百分點。WTO成立以後,世界間接一體化進一步加強,國家和地區間的自由貿易進程也進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貿易總額已佔GDP的43%。我國對外貿易順應了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另外,由於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向著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發達國家對勞動密集型消費品的需求的上升,從而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四)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於統計原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於我國的 GDP是世界上惟一採用產出法統計的國家,統計數據存在遺漏,而統計指標的范圍比發達國家偏小;二是我國工業增加值只計算規模以上企業;三是農村產業分工不發達, 農民自產自銷的商品價格往往被低估。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低估,從相關統計的比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 增長9.3%,但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1%,進出口總額增長37.1%;2004年GDP增長9.5%,但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3%,進出口總額增長35.7%。同時,全國GDP總值明顯低於各地區生產總值之和,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觀點。

此外,從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分析看,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據測算,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33572。人民幣匯率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的貶值,誇大了外貿依存度的實際值。
三、外貿依存度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貿易摩擦已向宏觀化和制度化發展

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已從微觀化、企業化向宏觀化、制度化層面發展,我國外部貿易環境趨緊。2004年以來,我國涉外貿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貨物貿易領域外,還涉及環境、勞動、服務業等等領域。從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國外共發起707起針對我國產品的調查案件,平均每年約有400—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響。當前,貿易摩擦方式已由過去的關稅、配額許可證等向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以及社會和勞工標准轉變,形成新的貿易壁壘。新的貿易壁壘使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趨於緊張。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也就是說,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且我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大量進口,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3 高外貿依存度下我國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從理論上講,外貿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參與國際經濟的廣度和深度。而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利用國內外不同資源和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盡管國際上對於外貿依存度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准,但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出發,應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忽視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我國在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滯後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也就是說,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且我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大量進口,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高外貿依存度下我國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從理論上講,外貿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參與國際經濟的廣度和深度。而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利用國內外不同資源和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盡管國際上對於外貿依存度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准,但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出發,應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忽視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我國在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滯後。。

8、評價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抄度:即進出口總額、出襲口額或進口額與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是開放度的評估與衡量指標。

按照上面的數據計算2.28*7.5/24.6619=69.3%(匯率取個平均數7.5)

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較高,將我國大量基於破壞環境、使用廉價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品以低價供別國享用,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巨額貿易順差還一直為別國詬病,要求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後果就是出口企業利潤被擠壓,面臨倒閉。政府採取提高出口退稅的方式,來救助出口企業。政府的財政收入都是我們的錢啊,就是我們出錢、出力、出環境,讓別國低成本地享受我們的付出。

單純的貿易依存度高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中國的貿易模式下依存度過高就像用熱臉貼冷屁股,吃力不討好。

9、我國的外貿依存度

衡量外貿依存度多高合適,理論上並不存在一個普遍接受的標准。因此,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必須將中國置於國際背景之下進行分析,通過國際比較得到一個較為令人信服的結論。

第一,中國外貿依存度的持續提高是符合國際趨勢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一直高於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1980至1995年間,國際商品貿易的增長率達到5.6%,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在1980—1990年和1991—1998年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3.1%和2.5%。因此,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在近幾十年來一直在提高,世界平均的出口依存度從1970年的14%提高到1997年的約25%。從橫向看,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國家,外貿依存度也相對較高(參見表1),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我國外貿依存度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符合國際趨勢的。

第二,目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仍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1994年我國由於匯率大幅度貶值使外貿依存度短暫地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外,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一直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參見圖2)。

第三,進行外貿依存度的國際比較要考慮各國GDP構成的差異。一般而言,第三產業的可貿易程度較低,因此,GDP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可能越低。各國GDP結構差異明顯,例如,美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高達75%,而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33%。如果不考慮各國GDP結構上的差異,直接比較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就會包含不合理的成分。合理的國際比較,應該充分考慮GDP構成的差異。一種方法是將商品貿易額占商品GDP(即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的比重與服務貿易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另一種方法是直接用商品貿易額與商品GDP的比值來衡量各國經濟的開放程度。世界銀行就是用第二種方法來比較的。由於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相對較小,因此可以按世界銀行的方法來分析中國的外貿依存度。1997年,中國的這一比值為53.1%,低於世界上主要的大國經濟,如美國為75.3%,澳大利亞為116.8%,德國為60.4%,俄羅斯為64.4%(參見表1)。更低於所謂的「小國開放經濟」。

第四,研究外貿依存度要考慮匯率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80年代以來,大幅度地貶值。國內外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匯率(PPP)低3倍左右。世界銀行計算了各國商品貿易額占購買力平價GDP的比重,結果表明,中國的開放程度遠遠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1997年中國為8.5%,與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8.4%),遠低於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16.7%)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38.7%).
外貿發展為我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積累了巨大物質財富,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之一。從現實情況看,外貿依存度不等於經濟風險度。首先,國際組織從來沒有把外貿依存度與經濟風險掛鉤,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外貿依存度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能就斷言這些國家存在經濟風險。其次,從國內情況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但累積形成的綜合實力也逐漸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相應增強。
我們一方面要抓住機遇,利用我國比較優勢,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鞏固貿易大國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正視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外貿協調發展,推進貿易強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