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中國外貿100強企業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外貿100強企業

發布時間: 2020-11-27 22:05:10

1、中國某外貿企業出口商品50公噸,每公噸450美元CFRC2%利物浦,海運運費每公噸29美元,其商品出口總成本為100

解:因為CFRC2%=每公噸450美元,則CFR=450/(1+2%)=441.18美元/公噸,
又因版為海運運費F=29美元/公噸,CFR=FOB + F,則FOB=CFR-F=441.18-29=412.18美元/公噸
則:權50公噸商品的美元總收入=50 X 412.18=20609美元,
因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7元兌換1美元,則50公噸商品的人民幣總收入=20609 X 7=144253元
又因為商品出口總成本為100000元人民幣,
則此商品的出口盈虧率=(144253-100000)/100000=0.44
答:此商品的出口盈虧率為0.44

2、中國十大名牌衣服都有什麼

十大品牌服裝有太子龍男裝波司登杉杉羅蒙報喜鳥七匹狼男裝鄂爾多斯庄吉才子男裝柒牌,這些服裝品牌都是在中國內地口碑和銷售量不錯的男裝,不僅質感和價格都很友好,而且布匹之類的都是頂尖的,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些服裝品牌。

1、太子龍男裝

太子龍是一個以服裝為主導的大型多元化民營企業集團,為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生產基地位於西施故里浙江諸暨。

現品牌營運涉足太子龍服飾、出口外貿、金融投資等領域,擁有國際先進的智能化服裝生產基地,公司新規劃進的一流生產線及先進的工藝技術,專業生產「太子龍」中高檔服飾,主要品種有夾克、西服、西褲、職業裝、風衣、休閑裝、襯衫、T恤等。現已具備300萬件(套)的年生產能力。 

2、波司登

波司登集團1976年創立於江蘇省常熟市。2016年8月,波司登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36位。

波司登創始於1976年,是全國最大、生產設備最為先進的品牌羽絨服生產商,員工兩萬餘人。主要從事自有羽絨服品牌的開發和管理,包括產品的研究、設計、開發、原材料采購、外包生產及市場營銷和銷售。

3、杉杉

杉杉集團是杉杉企業中以服裝、服飾、紡織品等產業公司為基礎構建的時尚產業集團。杉杉集團實施"多品牌、國際化"戰略,以產品為核心、以品牌經營為根本,努力拓展時尚產業領域,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致力於成為國內時尚產業的領袖企業。 

杉杉品牌是杉杉集團旗下的核心品牌,是首家通過綠色環保認證的服裝品牌,也是中國服裝行業的代表品牌,形成了正裝、商務、休閑等系列化產品,產品線已延伸到了女時裝、內衣、童裝、皮具及家紡等產品領域,其中杉杉西服和杉杉襯衫分別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4、羅蒙

羅蒙,始創於1984年。羅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羅蒙集團,是國家工商總局核準的全國性、無區域、跨行業、現代化的著名大型服裝企業集團。主導產品羅蒙西服年銷量居全國第一。

西服國內市場綜合佔有率排名第二。2002年銷售15億元,突破利稅1、2億元,集團還是我國西服出口量最大企業,已累計出口西服500多萬套(件),出口量國內名列第一。

5、報喜鳥

報喜鳥(全稱:報喜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報喜鳥品牌西服和襯衫等男士系列服飾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公司,組建於2001年。2007年,報喜鳥於深交所上市。2015年11月12日,「2015東方時尚風雲榜」溫州年度總評報喜鳥榮獲「2015東方時尚風雲品牌」。

6、七匹狼男裝

七匹狼男裝(SEPTWOLVES)是中國男裝行業開創性品牌,創立於1990年,始終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滿足現代多元化生活需求的高品質服裝產品。「男人不只一面,品格始終如一」,七匹狼以「品格男裝」突顯了國際化品質和中西兼容的文化格調,以時尚傳承經典,以中國面向世界。

2004年於深交所上市,在行業內率先系統提出服裝品牌文化經營理論,形成了以品牌為核心、以生活形態產業為主導的現代企業經營體系。

7、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品牌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誕生的第一批民族品牌,經過30多年的深耕細作,鄂爾多斯建立起全球最大最完善的羊絨服裝產業鏈體系,有男裝、女裝、童裝、配飾、禮品等品類。

集團目前擁有總資產183億元,成員企業115家,員工24000多人。2007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3億元,出口創匯3.8億美元,實現利稅17.76億元。鄂爾多斯集團以強大的實力和規模成為中國出口名牌企業和中國行業排頭兵企業,進入全國520戶重點企業和中國企業500強之列。「

8、庄吉

庄吉集團是一家無區域服裝服飾企業集團,組建於1996年,坐落於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括蒼東路128號。法人代表:鄭元忠。現有成員企業12家,員工2000多人;在全國大中城市建成有400餘家成員加盟的特許經營、連鎖專賣網路。

主導產品「JUDGER庄吉」牌西服及高級成衣定位於中高檔消費群體,榮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等榮譽;同時生產經營女裝、休閑裝、襯衫、領帶、皮鞋等系列服飾產品。

現已具備年產高檔西服及高級成衣100萬套(件)、高級襯衫130萬件、其它各類服飾產品180萬套(件)的能力。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7.5億元。

9、才子男裝

才子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83年。才子股份主營業務為服裝設計、製造、銷售。產品涉及襯衫、西服、夾克、T恤、毛衫、西褲、休閑褲及男裝配飾品等系列,年生產能力近千萬件(套),在冊員工3016人,擁有各類技術人員252人。

自1995年開始,才子以其優勢榮躋中國服裝行業百強之列,並成為全國服裝行業重點生產企業。「才子」商標是全國服裝行業的馳名商標,在國內享有盛譽。才子男裝以中國精英族群為群體定位,以中國五千年文化精髓為產品創作靈感源泉,目標在於打造中國文化原創第一品牌。

歷經25年的艱苦創業,才子品牌成功完成戰略轉型、品牌體系構建,走出了一條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的品牌之路。

10、柒牌

柒牌男裝(seven),於1979年在晉江市英林鎮創立,全稱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飾研發、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柒牌是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服飾品牌,始創於1979年,總部位於中國晉江。 公司產品包括五大系列:商務系列、都會系列、戶外系列、柒系列和中華立領系列。

衣服選購技巧:

1、看布邊

布邊整齊,則料子本身的織法也整齊。

2、看紋路

較好的織物的縱橫紋路應呈垂直交叉。

3、對光照

可以清楚地看出線結的多少及有沒有脫線處。用此法觀察毛料最為可靠。

4、聞氣味

毛料不應有油味,化纖面料不應有葯味。

3、試述中國實施對外貿易的演化過程及該政策對中國的影響(答案好的話懸賞100)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隨著世界格局兩極對峙的結束,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已在全球開始,這便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賽。展望未來的新格局或新秩序,與其說各國在預想或既定的格局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不如說是在發展自己的過程中謀求適宜於自己的秩序。本文擬從反映世界經濟最直接的國際貿易的變化出發,對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以期把握時勢、因勢利導。

綜觀這幾年國際貿易的變化,有如下一些初露端倪的大勢之趨:

一、國際貿易仍然是在世界經濟的體系和邏輯之下演變,並且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的集中表現。

從總體上來說,世界經濟體系還是在原先的商品經濟市場體系之下演變的,即它是沿著市場化——社會化的途徑發展,走的是社會化——一體化——國際化——區域集團化的道路。從世界經濟演變的邏輯來看,「跨國思想」可以說是西方發達國家倡導的「新秩序」的核心理論。的確,二戰之後,跨國公司蓬勃發展,通過它的全球化經營,既拓展了市場,又滲透於生產,使世界經濟發生了質的變化,即從國際貿易走向國際生產,從世界生產走向世界工廠,從而促進了經濟的一體化和國際化。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生活,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貨幣、金融、科技和商品市場等方面處於霸主的地位。它們在世界范圍內生產和再生產著一種不平等的依賴關系,並企圖使其久遠地保持下去。

國際貿易受制於世界經濟「跨國思想」的邏輯體系,呈現出如下一些特點:

1、實物經濟日益和虛擬經濟相分離,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地流動。

首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服務貿易的增長率多年來持續地高於貨物貿易,如1992年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而當年的貨物貿易不過3.6萬多億美元。1993年貨物貿易價值額下降了2%,服務貿易卻相反繼增3%。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生效,這一趨勢將更加不可逆轉。其次,金融國際化和金融市場世界化進一步發展,國際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證券化趨勢更加明顯,企業籌資越來越多地通過證券市場走向國際,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角已由國際銀行貸款轉為證券市場。而且由於科技發展,世界金融市場已建成24小時全球營運系統,從而為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最後,國際間的生產協作特別是高科技研製合作方興未艾,這主要是跨國公司國際性生產的結果。綜上可以看出,隨著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從貿易的層次上來說由商品上升為勞務、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貿易是一大趨勢,並且虛擬經濟急劇膨脹(如目前金融創新之一的金融派生工具發展迅猛,其衍生資本的「名義價值」已高達17萬億美元,銀行持有的衍生資本的評估價值已相當於銀行自有資本的2/3。《人民日報》1995.12.18蕭琛《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由於實物經

濟與虛擬經濟的發展並不同步,這樣摩擦、矛盾在所難免,而動盪將主要發生在易變因素較高、投機性較強的虛擬領域,因之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將在所難免(如1994.12.29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5.2.25.擁有233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1995.11.2.日本大和銀行的違紀丑聞)。不僅如此,由此還有可能導致「泡沫經濟。」(如日本經濟的低彌徘徊,就是由「泡沫經濟」破滅造成的)。因此,盡管西方經濟近幾年有復甦的跡象,但整個九十年代世界經濟和貿易將打上重組、動盪和低速增長的印記。

2、國際貿易仍將以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速度發展。

進入90年代,受經濟衰退和長期蕭條的影響,國際貿易也有所減緩,但仍比經濟增長快。1990年的貿易增長率達6%左右,高出世界經濟增長一倍多。1993年經濟增長為2.3%,而國際貿易的增長率為4%,1994年經濟增長率為3.75%,世界貿易卻擴張了9.5%,這說明全球貿易並未因經濟的徘徊而低落,將來它仍將比經濟的增長更快,由此一方面說明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分離傾向,另一方面也強調了國際貿易對於經濟國際化的作用。

3、國際貿易的重點從主要在流通領域轉移到國際生產和國際投資領域,使國際經貿發生了質的變化。

這主要是跨國公司這一主體作用的結果。跨國公司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加深的產物。它的迅速發展已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國際化的主要組織形式。目前跨國公司的總產值已佔資本主義世界總產值的1/3,已有3.7萬家,加上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已超過20萬家。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它的全球銷售額達5.5萬億美元,截止1993年,全球累計跨國直接投資達21250億美元,其中近90%為跨國公司所為,而且其中1%的最大跨國公司擁有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50%以上。它控制了50%的國際貿易、80%的工藝研製、30%的國際技術轉讓。它的全球經營反過來加深了生產的國際化和資本的國際化。這種國際化發展的總體表現則是國際貿易增長快於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增長;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又快於國際貿易的增長。正基於此,西方經濟學家斷言:「今後將是資本的流動而不是國際貿易決定世界的興衰。」

4、受「跨國公司」發展變化的影響,國際貿易更多的是部門內部貿易和集團內部貿易,國際市場也日益成為有控制、有組織的市場,國際貿易由比較利益的「互補」向相互競爭的「共生」轉變。

由於跨國公司的滲透和發展,貿易更多地是在一個跨國公司內部或集團之間進行,跨國公司已經控制了世界貿易的50%,它們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銷售額相當於世界出口額的70%,而這還不包括公司內部的貿易額。可見跨國公司的擴大,內部貿易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國際市場也變得更有組織。其中根本的原因在於跨國公司通過控制多部門的生產結構,爭奪銷售市場,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這樣也使它成為多目標生產經營的綜合體。與此同時,國際貿易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調劑餘缺、取長補短」的優勢互補特徵,而變為「你有我也有,你強我更強」的競爭「共生」特徵。不過,我們也應看到資本主義經濟的國際化是建立在壟斷基礎上的,如果說以前僅憑對原料和銷售市場的壟斷就可獲得豐厚的壟斷利潤的話,現在它就有有必要也有條件從全球利益目標出發,把「世界市場戰略」、「產品多樣化戰略」和「技術轉讓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如此也就導致了貿易的內趨化、市場的管理化和競爭的同一化。

二、貿易區域集團化趨勢更加明顯,形成對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嚴重挑戰,未來的貿易格局便在這一演化背景下產生。

在關貿總協定(GATT)主導國際貿易的時期,總幹事薩瑟蘭說,自1986年烏拉圭回合開始以來,向GATT登記的已有25個地區性特惠貿易安排,主要形式是自由貿易區。現在幾乎所有總協定締約國都至少參加了一個特惠貿易安排。這種區域集團化是兩種力量交織而成的,一方面是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國際貿易自由化在市場區間的必然反映,是走向一體化市場的必經階段;另一方面又是企業一體化潮流的必然體現,即要建立一體化的跨國家、跨地區的國際壟斷集團。這樣兩股潮流相互交織、相互矛盾、共同形成區域集團化的趨勢。因此區域化是國際貿易內在聯系的深化,而不是鞏固地區性邊界。但區域化集團往往「對內自由,對外保護」,無形中也就助長了保護主義,強化了人為的主觀性,削弱了多邊貿易體制的約束力。不過烏拉圭回合通過的有關對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限制的決議,以及國際貿易組織(WTO)的建立則有可能重新恢復多邊貿易體制對區域化排他性傾向的約束力。值得指出的是:

1、在世界經濟貿易從舊體系的崩潰到新體系的建立這一過渡時期,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跨國集團日益與國家權力相結合左右國際貿易的發展。如美國柯林頓政府,把外貿視作「經濟安全」的首要因素,採取強硬的對外貿易方針,不厭其煩地動輒制裁他人,總想把國內法置於國際法及他國法之上。

2、貿易保護主義仍將是貿易自由化的障礙。盡管烏拉圭回合達成協議,世貿組織(WTO)創立,但大多數國家更為熱衷的仍是具有防禦性和排他性的區域化市場。象歐共體的創立本身就是為了與其他地區或國家相抗衡;美國積極推動下的「美加墨貿易協定」也有這種色彩。這與各國還處在調整階段相吻合。

3、目前已呈現出比較清晰的貿易格局:即分別以美、日、歐為中心的地區統一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些市場多少滲透著地域主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帶有很強的保護主義色彩。

4、由跨國公司為主體的拓展市場、壟斷市場被國與國的協議市場或區域市場所滲透,體現出市場的壟斷性與國家權力的結合,從而改變了競爭的主體,即公司之間的競爭讓位於國家介於其間的有組織市場之間的競爭。今天不管哪個國家,走向國際市場,首先要面對區域集團化市場。

5、單邊行動越來越不得人心,將受到制約。美國似乎嗅覺到了冷戰之後的保護主義潮流,也自以為把准了國家主體地位上升的勢頭。於是便動不動捍舞制裁的大棒,扛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但殊不知今日之世界是多邊多極化的世界,並非一國能夠主導;也不思量所謂保護主義的含義,它是以區域集團化市場為前提的,一國是絕不能左右貿易和市場的;尤其不知道多邊貿易體制的廣泛性。美政府官員也承認,如果美實行制裁,只表示美國的失敗,因此烏拉圭回合協議在美國國會得以順利通過。

三、受科技革命的影響,國際分工深化,全球結構調整緊迫,建立在分工基礎之上的國際貿易必然受其影響。

二戰之後,一場由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計算機等為主體的科技革命席捲全球,既引起了全球范圍的調整改革,又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分工。從根本上來說各國經濟的聯系和依賴,其基礎是國際分工。就國際分工而言,隨著科技——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分工將逐漸取代垂直分工。這樣有可能影響國際貿易的格局,使依垂直分工建立的南北經貿格局發生變化。又由於跨國公司內部分工的發展,隨其拓展,水平分工將更多地在發達國家范圍內發展。今後由國際分工決定著的國際貿易將有如下特點:

1、南北關系的不平衡將進一步加劇。這是因為一方面傳統的垂直分工層次差距拉大,傳統的不平等的經貿格局出現傾斜。據統計,現在42%的美國出口、20%的西歐國家出口、48%的日本出口都是銷往第三世界和前蘇東國家,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產品越來越重要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相比較相對下降,相應降低了南北經貿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比重,於發展中國家不利。

2、受科技革命的影響,發達國家關注於「高、精、尖」技術產業和拳頭產品,以及內部區域市場的協調,從而將促進水平分工的發展,這樣發達國家間的經濟關系將進一步發展,它們之間的貿易、金融、相互投資在世界總額中將占更大的份額。

四、就總體趨勢而言,與世界經濟的多極化和政治多元化相適應,國際貿易也將向多邊化和自由化發展。尤其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世貿組織的創立,將促使世界多邊自由化貿易進入一個新階段。

針對如上這些變化的大趨勢,這里談些對策建議:

(一)積極發展市場經濟,一方面是順應時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運作機制。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指導我們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對其的駕馭把握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二)要看到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分離造成泡沫經濟的不良影響,及早進行對策研究,協調二者關系。時下我國經濟的過熱、波動及通脹有很多因素就是在虛擬層次上產生的。同時這方面也要注意減少和避免外來因素的影響。

(三)積極發展我國的跨國公司,走實業化、專業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的跨國經營之路。目前,我國已有中化、中信、首鋼、華潤等跨國經營性的公司,但總的來說還處在初級水平,與國外跨國公司不可同日而語。究竟如何加快跨國經營的步伐,在理論界和實業界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針對國際貿易領域層次的變化,即向生產和投資的變化。大力優化環境,引進外資,理順融資渠道,轉變傳統的借貸方式,鼓勵協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

(五)針對國際貿易多邊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一方面積極但又審慎地加入世貿組織,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加入一些區域集團化組織。順應國際貿易內趨化的特點,打入內部集團,進入區域市場,以獲得發展貿易的新契機。一句話,要發展多元化的市場。

(六)針對國家作用在貿易中上升的特點,我們也要綜合運用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種手段,發展國家關系,推動經貿發展,更好地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方針,繼續貫徹外貿外交相配合的原則。

(七)把握國際分工的導向,大力發展我國的高精尖技術產業,改變我國因垂直分工造成的不利地位。同時不斷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使其逐步向國際規范靠攏。

(八)針對服務貿易上升的趨勢,要及早作好准備。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協定》的生效,為其進入國際市場掃清了道路。它與GATT最大的不同在於一般義務(MFN)同具體承諾(市場准入、國民待遇)相分離,即具體承諾不是自動生效的,必須通過談判來達成,故我們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作好統一的戰略規劃,以便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4、追加一百,論文資料!加入wto後中國對外貿易有哪些變化(近十年)?

一、在目前初步談判的條款下,加人WTO後中國的的變化

在朱總理訪美以後,美國政府搶先公布了我國與美方就加入世貿組織(WTO)談判的初步內容,在我國及國際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做出了重大的「讓步」,美國政界和商界也都承認中國政府做出了重大的「讓步」。我們國內許多人則認為目前按此條件加入WTO會給中國造成很大的沖擊,因此對加入WTO產生了較多的疑慮。

當然,這次談判所承諾的條件中,在一些主要的領域里,應該說都有一些沖擊,確實都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事實上,如果對我們所初步承諾的加人世貿組織的條件仔細進行分析,可以看到,這種沖擊並不像有些報刊、外電所描述的那樣是「國門大敞」,讓外國企業長驅直入,而是實際上還有很多方面的限制和保護,還有一定的過渡時期;主動權基本上還是操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中。我們對此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1.農業。現在議論比較多的領域,首先是農業。對於美國的農產品,首先是允許染有TCK病的小麥進口。但這宗進口的解禁其實對我國的影響並不大,本身也並不是WTO的問題。影響比較大的是在加入WTO以後,提高「大宗商品配額」,即每年進口糧食的「配額」增加到2100萬噸。在這2100萬噸進口的數額之內實行的是1%一3%的低關稅;2100萬噸配額以上的進口繼續實行高關稅,但要逐步從目前的30%一40%的水平降到2004年的17%的水平,有些將降到14%。對中國經濟影響比較大的恐怕首先是這2100萬噸的配額,因為我國目前每年只進口300多萬噸糧食,即使在最初兩年進口配額只有700-1200萬噸,進口的增幅仍然較大,這在目前我國農產品銷售困難、產品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國內農產品的價格和我國農民的收人造成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第一, 2100萬噸的進口仍然只佔我國糧食總消費量的2%-3%左右,占市場交易量(進入市場的部分)的10%左右,不會左右我國的糧食市場。第二,糧價的下降,對農民的收入有影響,但中國目前70%的糧食屬於農民自給自足的部分,受影響的主要是那些出售到市場上去的30%的商品糧,對市場價格影響較大,但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還是有限的。第三,農產品價格的進一步下降,會對農產品價格體制的改革、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也會對農業結構的調整產生積極的影響。第四,較低的國際糧價抑制國內糧價的提高,對於農民當前的收入是會有影響,但是對於促進農村人口轉移到工業和其他非農產業中去則會有用積極的影響。因為糧食價格降低,平均工資水平就可以降低,有利於工業的發展;通過工業化程度的提高,目前的農村人口進入工業、第三產業的速度,農村勞動力轉移、獲得較高收入的就業機會的可能性也就會增加。因此,如果我們承認農民收入的增加不太可能繼續依靠農業收入的增加,而主要將靠工業、非農產業的發展的話,那麼,盡管這一點會在短期內形成對農產品價格和農民收入的沖擊,但是從中、長期來講,對3億農業勞動力和7億農村人口是有好處的。當然,如果加入WTO,應採取相應的積極措施,盡量減輕在短期內對農民收入沖擊的負面影響。

就具體品種而言,在農業方面可能造成較大沖擊的是大豆和棉花。根據《中美農業合作協定》,到2004年我國豆油的進口配額將達到330萬噸。按中國大豆的出油率14%-15%來推算,進口330萬噸豆油相當於進口2200萬噸大豆,這個進口量大於國內大豆總產量。從而對我國的大豆生產將構成很大壓力,其次是棉花。去年我國棉花進口量為20萬噸,簽署《協定》後,棉花進口馬上就要變成74.3萬噸,到2004年則要達到89.4萬噸,而我國目前的棉花庫存達500萬噸,因而壓力也較大。

2.汽車業。很多人認為一加入WTO,汽車的關稅就會降到0,從而對中國的汽車業將是致命的打擊。實際上,即使今年加入WTO,汽車價格也不會馬上下降。我們承諾的條件是,到2008年(美國要求到2005年),汽車保護關稅由目前的80%-100%下降到25%。這么長的過渡期,國內的汽車行業有時間來發展壯大、並逐步和國外廠家競爭。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轎車價格也只比國際市場高出20%-50%。因而,加入WTO,價格將不是最大的沖擊。投資、服務方面的沖擊可能要大於價格沖擊。在投資方面,我們曾規定,整車、發動機生產,外資不能超過50%,這一規定在加入WTO後會逐步取消。這個沖擊是很大的;另外,與汽車製造相比,中國在銷售服務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更大。在研究開發(R&D)上,中國與國外的差距也非常之大。國外象豐田、通用這樣的大公司,每年研究開發經費高達50-60億美元,而中國整個汽車行業的研發經費加起來才不過十幾億元人民幣。設計開發一個全新的車型需要研發經費20億美元,改型要1一2億美元,中國的研發經費只夠改型,可以說,在這個方面還無法與國外競爭。現在看來,我們唯一可以與國外競爭的可能是汽車的維修服務方面。台灣由於有了很健全的國內汽車維修服務體系,因而在汽車保護關稅降得很低的情況下,其汽車進口量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總之,加入WTO對汽車行業的沖擊將是全面的、但也決不會一下子被沖垮。我門有喘息的時機, 要抓住這個時機,完成轉型,使中國的汽車業上一個新台階。

3.電信業。電信業實際上也並不是讓外國公司長驅直人。我國承諾的條件是在6年內取消對傳呼機、流動電話進口的限制,在2年內允許外資進入移動電信業務,4年內可以進入基本電信業務。加入WTO後,在基礎電信業,允許外資佔到25%;增值電信業允許外資佔到30%。但是這些「進入」在品種、地區、程度、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特別是在移動電訊、基本電訊業務這個領域里,不是讓外資獨家經營,而只是允許他們參加合資企業的投資。目前美國在這方面的要價是,要求國外公司能控股60%,至少為51%;外國公司可以直接進行國際出口,從而繞開中國的國際出入總局。這個目標與中方有分歧。現在要談判的、沒有確定的,就是允許他們將來可以持有多大的股權,是否可以有控股權等。在增值服務業、傳呼領域里可以持股51%,但在其它方面並不是這樣。因此,我們承諾的主要還是允許他們來辦合資公司,來參股,而不是由他們來控制我國的電信業。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也是我們發展電信業的需要。過去我們的一些電訊公司也進行了合資方面的嘗試,就是想通過合資及時地引進他們的技術。因此,這對我們來說,利大於弊。當然外國公司會得到一定的收入,但這對我國民族工業的沖擊並不是很大,相反可以加速我國電信業的發展,跟上國際信息產業發展的步伐。

4.金融業,另一個爭議比較大的領域是金融業,金融業實際上和電信業的情況差不多。在銀行業,目前談判的,首先是在各地允許外商開展業務,主要是從現在開始可以在各地設立分行。但是這個業務主要是他們能對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做外幣的業務。一定時期之後,會允許他們經營三資企業和外國人的一些人民幣業務,目前在上海、深訓已經在逐步放開。但這種人民幣業務,主要是外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可能會允許他們經營中國居民的外幣業務,也還並不允許他經營中國居民和中國企業的人民幣業務。而如果外幣不能和人民幣直接兌換,很多人還會願意把外幣存在中國銀行。而且,外資銀行在什麼地方可以開展業務,還是需要中國人民銀行的批准。從這個角度看,應該說限制是很大的。第二,金融領域里的另一個開放是允許外資搞合資銀行,股份可以佔到50%,也有一定的限制。

5.保險業,保險業的開放速度可能稍微快一點。人壽保險公司外商持股比例入關時可以達到50%,一年以後可以達到51%;在非人壽保險和再保險領域,外商將獲准在合資保險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並且在兩年內可以成立全資的分支機構,經營一定范圍內的保險品種,也不是所有的保險業務都可以由他們來經營。

6.關稅。這是另一個具有廣泛影響的領域。中國一方面同意降低農產品的關稅,另一方面也同意在2005年把工業產品的關稅從1997年的24.6%降低到9。4%左右。在有些領域里降得比較多,比如化工業、醫葯產品降到跟其他國家一樣5%-6%的關稅;汽車業從現在的80%-100%降到2005年的25%,汽車零件的關稅降到10%。應該說降的幅度比較大。但是這個影響我們也要通盤考慮。中國過去名義關稅比較高,但實際徵收關稅的比重很低,每年只有3%-5%,還不算走私(關稅高,走私的動機就強)。在全部進口產品中,由於我們實行了各種關稅的減免、合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大中型企業進口先進設備的優惠政策等等,以及對原材料、來料加工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所以實際上我們關稅徵收的比重並不大。並不是說降低關稅就沒有影響,而是說它的實際影響比起數字所顯示的程度可能要小。此外,降低關稅的影響要作整體分析,不能僅就對某一利益集團影響出發進行判斷。比如,象汽車這樣的工業,關稅的下降,對整車組裝業的沖擊較大,但對零部件生產廠家可能有利,整個汽車工業的就業可能會有較大的增加。

另外,還有一個對於降低關稅的認識問題。目前我國的關稅水平為16.8%,我們承諾2001年降到15%,2005年降到10%。現在,發展中國家平均關稅水平為14%,發達國家為3%,WTO成員國為6%。可見,中國的降稅是順應國際發展趨勢的,不是讓步;而且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關稅的保護作用在逐步下降。例如,我國簽署了信息技術貿易協定(ITA),這意味著到2005年,信息技術產品關稅將降到0。我們為什麼要這么做,這是由於,高新技術產品全球化要求其零部件在全球的自由流動,如果關稅不降到0,人家就不會到你這兒來生產,也就談不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需要努力趕超的國家。

從各方面來看,毫無疑問,加入WTO是有成本的,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有些領域是有沖擊的,但是它的沖擊並不像現在人們所想像的那麼大。而且有3-5年的過渡時期,有些領域有6年的過渡時期,還是給我們留出了一些調整的餘地。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加緊我們國內的體制改革,加快對國內企業、特別是對非國有經濟開放各個領域,加強在各個領域里發展國內的競爭,提高各個領域的管理能力,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就不僅僅是全球化規則的接受者,而且可以參與全球化規則的制定,還可以藉助世貿組織這個講壇解決貿易爭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推動下,WTO馬上要開始下一輪的談判,核心問題是如何擴大各國對美國等國占優勢的農業和信息、服務業的開放。中國如果現在不加入WTO,不僅將來加入更加困難,而且使我們在新一輪談判中沒育發言權,不能加強發展中國家這一邊的談判力量,這會使新一輪談判的結果對我們更加不利。這也是需要考慮的「未來因素」。

加入WTO最大的好處還在於:對國際上做一定的承諾,可以促進國內經濟體制的改革,促進國內經濟各個領域市場競爭的發展,而且現在我們面臨內需不足的情況,加入世貿組織在短期內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就業的增長可能會有積極的、正面的促進和推動。一方面由於各國的市場對我國的產品更加開放,貿易會有所增長、出口會有所增長;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卜對國際市場做出了更多的承諾,外國投資者會覺得中國的投資環境有所改善,會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這樣對國內經濟的回升也是有好處的。因此,如果我們看到這樣的正面促進對於負面沖擊的抵消作用,即使從短期看,加入WTO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更不要說從長期看,中國總是要走向世界,總是要進行改革開放,通過開放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體制的改革。

二、目前中國加入WTO的可能性

朱總理訪美,美國政府沒有批准在最後的協議上和中國簽字。由此也引起了美國商界的一片呼聲、一片反對,朱總理回國以後,又發生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作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事件。中美關系出現了急劇的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加入WT0的前景如何?

對這個問題要從我國的態度和美國的態度兩方面進行分析。

從我國的態度來講,最根本的問題是要分析加入WTO對中國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如果中國加入WTO好處大於壞處的話,那麼不管中美關系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還是應該積極爭取加入。因為越是國際關系惡化、越是在國際上處於弱勢地位,我們越是發展經濟,越是要在國際上爭取我國的利益,越要通過進一步的開放來得到發展。西方國家本來就不是從我國的利益考慮,而是出於打開我國的市場爭取他本國利益的目的。這一點現在也沒有什麼大的改變。我們還是要像過去一樣通過談判爭取我們的最大利益,做到權利和利益的平等。

從美國方面來講,這次事件也不會對中國加入WTO的談判發生大大的變化,既不會更好,也不一定更壞。不會更好,是因為他們不會因為覺得對你做錯了什麼事情,出於一種抱歉的心理,來使中國加入WTO更好通過。美國有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的反華勢力仍在反華,他們也不會因為炸了你的使館而有所改變。但是也不一定更壞。這件事情,包括這一輪的風波以後,盡管美國的反華勢力在叫囂什麼「中國政府組織遊行,就是為了對加入WTO的問題要價」,但多數人還是從兩國經濟關系的角度來看問題。美國商界的游說活動也有所加強,對抵消反華勢力的增長有好處,但是也不會由此產生很大的改變。

中國領導人最近說: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根本利益;再談13年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這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在這以後,中國能否在今年加入WTO,實際上已經取決於美國人談判立場的改變。從目前看,中國在今年加入WTO的可能性目前還是有的,但不妨做一個「50%對50%」的估計。

三、中國在國際形勢惡化條件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首先,國際經濟形勢對中國出口的增長在長期之內部不會很好。進入新世紀以後,不能指望我國的外貿條件還像80年代、90年代那樣好,我們也不會有像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當初經濟起飛時所享有的那種寬松的國際市場。中國現在對美國出口的順差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美國採取了各種抵制措施。在歐洲也有各種貿易配額對我國實行各種限制。亞洲、東歐。南美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都在發展各自的經濟,都在和我國競爭;全世界的經濟又進入了通貨緊縮的時期。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必須更多地著眼於國內市場,著眼於擴大國內需求。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國際形勢越是對我們不利,我們就越是要下決心加速改革與開放。

首先是要加速國內的體制改革,盡快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才能真正提高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們再也不能「說廢話」了,再也不能抱有幻想了,只能以「三個有利於」為標准加快改革,抓緊把經濟發展上去。

其次是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哪怕是吞下一些過去還不願吞下的「苦果」。這是因為,所謂「發展」的概念是落後國家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不是指落後國家自己今天過得比昨天好。這包括以下的一些含義:第一,發展中國家必須用國際市場的標准作為參照系衡量自己,認識自己的落後,認識自己的問題;第二,發展中國家必須增長得更快才能實現發展,因為你的經濟實力在增長,別人的經濟實力也在增長,如果你的增長速度比別人慢,到頭來差距會越來越大;第三,作為發展中國家,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須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包括一些痛苦的事情,才能追上先進國家,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這一切恰恰表明:要發展,就必須要開放,要加入到國際市場中去,經受國際競爭的考驗,開放與改革一樣,都是一件困難而痛苦的事情,因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意味著要到國際上去面對發達國家的競爭與擠壓,甚至要冒讓外國資本和產品過多佔領本國市場的風險,但是只有開放,我們才能知道國際上經濟發達的參照系是十么,才能在國際上獲得我們發展經濟所需要的產品、技術、資本、管理與市場,才能利用和吸取別國的經驗與教訓,少走彎路、多走捷徑,一步一步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們可以不開放,關起門來也可以實現一定的經濟增長,今天過得比昨天好一些,但是作為一個已經大大落後的國家,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增長速度不夠高,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會拉大,在當今科技與市場飛速變化的世界上,關起門來絕對不是辦法,因為那樣做實現不了我們趕超發達國家的目的,相反可能會再受人家的欺負。現在我們都在議論西方國家的「炮艦政策」。「炮艦政策」在歷史上就是用武力打開一國的國門。就是說,不早一點主動開放、發展經濟,結果卻可能是被動挨打,被迫開放,被人侵略。我國歷史上就有過這樣的先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改革開放的目的,說到底就是為了不再受別人的欺負,是為了使我們得以發展,與世界列強平起平坐。要想使我國強大起來,就一定要開放,要走向世界,要用世界的高標准來衡量自己,盡可能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本、技術等等,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建設。

5、我外貿公司出口某商品1000箱,該貨每箱收購價人民幣100元,國內費用為收購價的15%,出口後每箱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
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人民幣總成本包括:收購商品成本運費,保險費,銀行費用,綜合資用等,經扣除出口退稅金額(如果出口商品屬於退稅補貼商品〕後的人民幣總支出。
出口銷售美元凈收入:外銷商品的美元收入減去國外銀行費用,給客戶的傭金折扣等費用後的美元凈收入。

FOB出口成本=實際采購成本+國內費用=100-7+15=108元/箱
FOB出口外匯收入=CFR出口外匯收入-運費=19-1.2=17.8美元/箱
換匯成本=出口成本/出口外匯收入=108/17.8=6.0674157303371

6、近100年我國中國以外的境外國家和地區向我國中國境內訂購過的最大量的外貿訂貨單主要是哪一類商品?

機電類產品。

7、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100-200字左右

摘 要:本文介紹了我國過去和現在對外貿易的概念與發展歷程,然後描述了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息息相關,並且用數據說明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後給出了一些建議。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3/view-7329709.htm
關鍵詞:對外貿易;進出口貿易;經濟增長;建議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概述與發展歷程
1.我國古代的對外貿易與現代的對外貿易
我國對外貿易在古代主要是「朝貢」貿易,朝貢貿易是我國古代統治者為顯示自己賢明德威而與海外諸國官方的進貢和回賜關系。這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對外交往關系。現代的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國與國、國與地區、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對外進行商品和勞務的交往關系。她與古代的對外貿易不同,不僅范圍擴大了,而且目的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2.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歷程
(1)我國古代的對外貿易
我國古代的對外貿易始於秦朝而興於漢代繁榮於唐朝發展於明朝暗淡於清朝。漢唐時期是我國古代對外貿易的一個高峰期,這個時期「絲綢之路」形成了,其對外貿易呈現出史無前例的繁榮景象,訪問、觀光、經商的人從世界各國紛紛來華,不但陸上貿易有所發展,而且海上貿易尤其興旺。宋朝時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以鼓勵海外貿易,那時我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十分繁榮。明朝時,因鄭和下西洋而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直接貿易,他們的足跡遍布亞非歐三大洲。但是盛極必衰在清朝時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2)我國近代的對外貿易
1840年鴉片戰爭強迫打開我國國門,清政府與侵略國簽訂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求和條約,中國從此淪陷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進入了最黑暗、最恥辱的時期。中國經濟被西方列強通過對外貿易的方式進行經濟侵略。
(3)我國當代的對外貿易
當代我國對外貿易思想發展主要受蘇聯的經濟體制的影響,有著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和國家壟斷外貿管理體制被作為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轉變並積極與國際經濟貿易交往通行規則接軌的基本路線。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是一直保持著持續而高速的增長,從1978到2004年,我對外貿易額全球排名有著質的飛越從第32位上升到全球第三,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從1%增加到2007年的7%左右;經濟發展取得的進步十分明顯,GDP從1978年的千億元上升到2007年的十萬億元,在全球排行的位次被不斷提升。
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進出口總額從百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萬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百分之十幾。我國的外貿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利用外資不論是量還是方式也在發生改變。我國不僅單邊貿易在增加,雙邊貿易更是迅速發展突波千億美元大關。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往來有所下降甚至低迷,但結合我國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增長的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還是在不斷的增長,經濟增長帶來對外貿易的增長而對外貿易又反作用於經濟增長,拉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二、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確立了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
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是因為改革開放為她開辟了一條「絲綢之路」,貨物進出口貿易額大幅增長。1978年~201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年平均增長16.8%,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高出8.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年平均增長17.2%,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高出9.2個百分點:進口年平均增長16.4%,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7.3%高出9.1個百分點。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貨物貿易更是高位大幅增長,2000~2010年,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20.1%,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9.3%高出10.8個百分點。近幾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期間取得,這既表明中國出口商品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也證實了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進口,對支撐受危機沖擊國家和地區出口、降低國內需求萎縮壓力,以及對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發揮了積極的拉動作用。
2.對外貿易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改革開放前,中國長時間處於經濟短缺狀態,為了「互通有無、調節餘缺」才會有對外貿易,而且規模很小,又以進口為主,因此對外貿易尤其是出口貿易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沒有也無法顯現。改革開放後,對外貿易不論從國民的意識還是行動它都被列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交往形式,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投資、消費和出口)之一,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增長,特別是迅速擴張的出口貿易規模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貢獻度不斷提高。出口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經濟增長速度,據統計,1979年~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平均年增長率為9.9%,貨物出口額平均年增長率達17.2%,高出GDP7.3個百分點。自世貿組織以來,二者發展速度進一步擴大。2001年~2010年,我國GDP平均增長提高到10.5%,出口增速相當GDP兩倍,高達20.3%。
3.對外貿易為國家增加了稅收和外匯儲備
據統計,1991年~2010年,20年間我國徵收的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為72186.5億元,出口退稅額為47017.5億元。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減去出口退稅後,國家財政從進出口環節中直接獲得的稅達到12518.4億元。改革開放前我國外匯儲備極度短缺,1978年僅有1.7億美元。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特別是以出口創匯為中心的政策措施的實施,90年後我國對外貿易開始了順差時代。1990年~2010年,除個別年份貿易逆差外,其餘年份均為順差,其中2008年高達近3000億元。順差規模不斷擴大,外匯儲備不斷增加。2010年,2.8萬億美元相當於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關口的1990年的256倍,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防範金融危機有著重要作用。 4.對外貿易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對外貿易不僅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就業機會被創造而提供的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經濟學理論認為,擴大出口會為我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擴大進口則有助於為外國提供就業機會。多年來,我國進口貿易快速發展,順差不斷擴大,既為我國巨大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就業途徑,也部分抵消了進口所帶來的就業機會轉移。
5.對外貿易使我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加深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尤其是我國成為世界首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的進口國和經濟體後,我國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3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由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值的1.8%提高到2001年的4.2%,2010年進一步提高到9.3%。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01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到33.6%,遠高於美國的6.7%。如果沒有我國的貢獻,當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由2.5%降至1.8%。從世界經濟貿易組織的數據我們可知,2000年~2009年,中國的出口和進口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7%和15%,遠高於同期世界貿易總量3%的發展速度。特別是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後,2009年世界貨物貿易進口量下降了12.8%,而中國的進口量增長2.9%,對緩解市場需求萎縮壓力、帶動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影響十分明顯。
貿易壁壘是指來自國外的商品和勞務被本本國為保護本國經濟而設置的人為限制。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而來的是,我國的貿易壁壘事件發生頻率也越來越多。傳統的關稅壁壘和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都被全球化的到來大大減少,貿易各國紛紛使用新式手段來保護本國經濟,例如,反傾銷、技術壁壘等。由於出口快速增長,中國首當其沖成為最大受害國,中國發生反傾銷案子累計達800多起。同時我國的出口被美國用各種辦法限制,不僅有一般的關稅和配額,而且反傾銷訴訟、技術與綠色壁壘、具有嚴格標準的動植物檢疫等一些特別的措施被使用。其次,我國人口紅利在慢慢消失,勞動力已不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優勢。
從2004年起,民工荒、招工難的問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珠三角出現了。幾年過去了,招工難迅速在全國經濟增長核心帶擴散。雖然金融危機沉重地打擊了中國的出口製造業,短期內使大批農民工被迫離崗返鄉,但是隨著經濟持續走穩,企業卻再次面臨更嚴重的招工難。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大幅度提高工資搶人,而有些企業則因為僱傭不到足夠的工人不敢接訂單,形成產能閑置。對此,我國的勞動專家指出,招工難於我國人口紅利趨於結束有直接關系。最後,在中國製造下的貿易順差已不能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
從1994年我國開始進入貿易順差時期,迄今一直享有貿易順差。但是過度的貿易順差對內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凈損失,資源的過度輸出和消耗,對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成為貿易摩擦的根源。而且中國製造不利於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創造的產品附加值低是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總之,面對這么多的機遇,我國應該做好全面的促進工作:
(1)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低碳、綠色貿易之路。我國要提高自主創新與自主研發的能力,降低高污染產品的出口,走可持續出口貿易之路。
(2)以創新為動力,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創新是競爭能力的核心,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活的源泉,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
(3)擴大開放服務貿易領域,做大做強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給我國經濟帶來的經濟價值是十分龐大的,我國現在是處於各國貿易鏈的最低環節,不僅獲利少而且對環境傷害十分嚴重,不利於我國環境保護。
(4)協議與自主開放並舉,開放方式多樣。開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歷史告訴我們開放不能局限於某個領域或某個地區,否則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優化發展空間布局,確保穩定持續發展。發展不能敷衍了事而要確保質量以便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
(6)優化結構,提升貿易產品知識含量。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出口的商品要有知識含量。
(7)加強國際競爭與和作,實現互利共贏。和平與發展是各國取得的共識,國際競爭是國家居安思危的有力佐證。
面對這么多的挑戰,我國更應該積極面對取長補短,努力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採取應對措施:
(1)加強區區域一體化建設,貿易壁壘會區域貿易自由性的特徵下減少,有利於多邊貿易體制的完善和發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圍內被推動。
(2)積極應對貿易摩擦,貿易摩擦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利益博弈加劇的規律性表現,也是體現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平性原則和維護買一權利的表現。
(3)加強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渠道多元化,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著力發展行業職業培訓,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供適用的人才;進一步開放教育領域,引進國外教育資源,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建立行業准入制度,加強對各類人才的資格認證。
(4)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國際營銷能力。
(5)加快低碳經濟發展,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綠色發展,為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供綠色同行證,搶占低碳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國際貿易新市場。
(6)防範國際經濟風險,建立健全全開放型經濟運行的風險防範機制,才能切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8、求外貿老師 我在迪拜 一老外老闆要我給他在中國找產品 我壓根不知道怎麼做 他說每年可以做到100多

如果真有這么個老闆如此關照你,那是件好事,但仍不得不防外國騙子,我先將如何國內掃貨大體給你歸類一下,希望能幫到你吧:
1、跟老外確定好他想讓你在中國找的商品都有哪些
2、將這些商品分別按行業歸類,同時要向老外確定價錢
3、你必須確定老外有支付能力,最好是有公司
4、初期找家貿易公司或外貿公司掛靠,有錢可以自己注冊個離岸
5、確定以上信息後,找廠家開始談價、擬定合同、與老外協商發貨事宜
祝好運

9、近100年內向我國中國境外國家和地區向我國中國境內訂購過的各類外貿訂單主要集中在哪些商品上最多?

大家一起舉報這個成天都是莫名其妙「問題」灌水的垃圾

10、材料:截至目前,今年共有十九個國家(地區)對中國發起一百0二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約有一百一十六點

(1)上述現象是國際貿易中的貿易保護主義(1分)。它違背了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平等性和競爭性(1分),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自由貿易和非歧視原則,違反了國際貿易的平等互利原則(1分)。它違背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利於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優化配置不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1分),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復甦。應堅決發對貿易保護主義(1分)。
(2)政府部門:①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開展政府間雙邊和多邊貿易談判,爭取各國早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②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改善貿易不平衡狀況 ③政府應引導有關行業協會盡快建立出口協調機制。。④建立和完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學好用好WTO爭端解決機制。合理運用WTO規則,回擊國外對我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企業:①增強企業應訴能力,我國企業必須學會在規則下競爭,並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積極應訴,據理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②應採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堅持以質取勝。③要發揮比較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④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在出口國家上也不要過於集中,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行業組織:行業組織要協調本行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防止出口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尤其是杜絕個別企業的低價傾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