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我國現階段的外貿經濟是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我國現階段的外貿經濟是指

發布時間: 2020-10-30 20:08:43

1、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我國對外貿易在市場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從經濟地理的角度看,我國對外貿易仍然是以發達國家為主的結構。其中對歐盟的貿易已經升至第一位。另外,我國對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貿易都有較快增長。 我國外貿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和爭議。
其一,我國外貿目前主要還是數量型增長。例如出口加工貿易現已佔我國出口總額的50%,佔比較高,但附加價值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所佔比重低。因此,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現在已經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了,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
其二,從世界范圍看,現在正處於國際貿易磨擦的高發期,這對我國外貿發展有負面影響。這種貿易磨擦有幾個特點:一是展於世界貿易中的自然磨擦,而且我國涉及到此類磨擦的貨物所佔比例較大。這種自然磨擦在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韓國這類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的國家,也都發生過。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引起的磨擦。貿易保護主義樹起了各種新型壁壘,包括環境型壁壘和技術型壁壘。
例如歐盟就存在環境壁壘,其制訂的技術標准要求很高,包括涉及環保的汽車廢氣排放標准。這種壁壘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例如日本對進口大米制訂了100多種檢測標准,實際上讓發展中國家達到這種標准不太現實。我國制訂的產品標准與西方國家有較大差距,而且西方國家制訂和調高標准又相當快,這是今後若干年都將面臨的問題。三是外貿規則中一些對我不利的條款引起磨擦。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總體看利大於弊,積極因素很多。但同時我們接受了一些對我方不利的條款。現在我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而我們作出的承諾比一般發展中國家要多一些,因此,發達國家就要利用一些條款。例如外資零售業進入,以及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等等。
四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後,對我方仍有一些制約和限制。例如有關特殊保障條款,還有12年的有效期。在此期間,只要國際貿易中的一方以為你的產品擾亂了他的國內市場、侵犯了他的市場利益,就可以單方面提出制裁。
紡織品出口就是一個實例,現在取消配額了,但還有一個特保條款,對我方出口形成限制。 現在外貿發展中爭論較多的問題是: 一是關於外貿依存度的爭論。 有一種看法認為,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較高,佔GDP比重已達60%-70%,如果世界經濟出現波動甚至發生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較大,所以要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外向型經濟之路不應再走,要轉為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 我對上述觀點不太同意,理由有三條:一是我國實際外貿依存度並沒有這么高。計算外貿依存度實際應當單算出口
,那麼我國出口佔GDP的比重是30%強。
當然,比美國的10%、日本的12%、巴西的10%要高。但是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外商主導的加工貿易數量很大,佔了50%的比重,這實際是不出國的勞務出口,扣除這一塊,我國實際出口額佔比沒有那麼大。二是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加工貿易,主要是受三個條件的約束:1、資源約束。主要指能源、鐵礦砂、木材等資源、以及高新技術能力的約束。2、市場約束。我們的外部市場是逐步擴大的,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3、勞動力約束。我國勞動力數量很大,單靠國內難以徹底解決就業問題,因此,部分要靠發展世界范圍的貿易來解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此,發展加工貿易的重大意義,在於通過對外貿易實現資源轉換,在約束條件存在的前提下實現我國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等目標。三是從國家經濟安全形度看,我們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越廣泛,越深入,實際反而更安全。當然,一些重要資源產品,對國內市場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政策結論:還是要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對外貿易。發展外貿有風險問題,但無安全問題。因此國家還是應當採取措施,鼓勵發展外貿。不僅出口,進口也一樣。 二是關於引進外資的爭論。 我國吸收外資形勢很好,2004年超過了600億美元。1、現在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外商匯出利潤越來越大,不好控制,而且影響匯率穩定,因此有風險。2、隨著外商投資增加,跨國公司壟斷了國內市場。3、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造成了不平等競爭,對國內企業發展不利。4、外方掌握技術和銷售渠道,利潤大部分被外商獲取。這種觀點的結論是:限制外商投資,取消外商優惠政策。 我認為上述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

2、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國,比較優勢理論,國際競爭理論,產業內貿易關於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爭論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步上升,日益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與投資、需求一起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三支重要力量。然而,探索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理論思想顯得十分緊迫。在這一過程中,圍繞比較優勢理論能否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實踐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出現了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第一,中國的對外貿易應該以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第二,指出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存在科學合理的成份,中國可以借鑒其中的「合理內核」,但並不主張把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指導思想。第三,有人認為比較優勢理論長期指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如果也照搬照抄,中國必將長期處於國際分工中的劣勢地位,因此不應該借鑒比較優勢理論。從理論的探索到形成共識是需要時間作為代價的,當人們對此莫衷一是,還沒有形成新的共識之前,比較優勢理論被經濟學界所默認。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發展迅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成功。改革開放的前十幾年,人們對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實踐深信不疑。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國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明顯削弱,外貿出口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減,出口貿易的後勁嚴重不足等問題凸現。嚴峻的形勢又迫使經濟學界重新思考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比較利益陷阱」論和「國際競爭優勢」論。「比較利益陷阱」理論的主要內容該理論認為,比較利益理論是不能指導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基本理論的。因為比較利益結構的本質是一國產業的比較優勢,按照這種格局來進行分工的結果是,發達國家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雖然從理論上分析,勞動或資本密集型主要不是用產品本身來區分的,而是按照投入要素來區分的,但「比較成本」是相對於本國的產品進行比較的,它並不代表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世界市場就有競爭能力。所以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對外貿易雖然能獲得利益,但不能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而且在現階段,一個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於產業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單純根據資源稟賦來確定自己的國際貿易結構,企圖通過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來發展國內經濟,不僅不一定具有競爭優勢,而且還可能陷入「比較利益陷阱」,即以勞動密集型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它進一步強化了該國低水平的產業結構,同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該理論的實質是要告訴人們不要靜止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它並沒有完全否定比較利益的思想,而是要求人們應當動態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並不能以此作為長期發展戰略。「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主要內容這里所指的「國際競爭優勢」是指一國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高度入手,根據一國范圍內可以調度的資源,並以最終在國際市場上確立本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為目的的競爭能力。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競爭已不僅僅是單獨的企業行為,而是各個領域共同的力量才能實現。「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代表邁克爾·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的形成,不僅僅是因為一國的比較優勢,更關鍵在於能否使主導產業具有優勢,優勢產業的建立有賴於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的源泉在於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機制。進一步說,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創新機制、企業的後天努力和進取精神。根據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貿易結構導向的轉變,過去參加國際競爭主要是依據自身的供給條件,以資源稟賦為導向,現在則要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二是有效地進行由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變。為了使比較優勢成為競爭優勢,世界各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爭相採用高新技術,以新技術產品打進國際市場

3、現階段我國允許的私營經濟和外貿經濟客觀上造成剝削現象,是否與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矛盾?

不矛盾。「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一個需要逐步實現的漫長內的過程。在實現之前容,允許私營經濟和外貿經濟等存在剝削的經濟存在,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利用剝削,消滅剝削。

4、試述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 試述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標准體系。

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改革信息來源: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改革 發布時間:2011-12-30 19:46:27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改革
一、入世前的改革
我國外貿管理體制的改革始於1979年,到2001年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前,改
革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79年一1986年)。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外貿行政管理過於集中,經營統得太死,產銷脫節,地方政府、工業部門和生產企業缺乏從事對外貿易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外匯分配製度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改革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涉及到對外貿易的所有方面。改革的主要做法是通過下放外貿經營權,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工業部門、外貿公司和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使外貿取得較大的發展並具有相對的超前性,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要求。這次改革改變了對外貿易宏觀管理中過去那種主要直接依靠行政干預手段的控制,逐漸採取了間接市場經濟杠桿加以調節的措施,從而在許多方面有力地促進了外貿宏觀調節體系的發育成長。
(2)第二階段(1987年一1990年)。這一階段的改革主要是全面實行了對外貿易的承包責任制。這種改革首先使執行對外貿易的主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外貿公司進行承包改為地方政府作為承包人。同時,在外貿的計劃、財務、經營、管理價格和外匯分配體制方面的改革有了一些新的突破。_

(3)第三階段(1991年一1993年)。這一階段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在對前三年實行外貿承包責任制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外貿企業自負盈虧的目標。同時,政府對外經貿的管理轉向主要以經濟、法律和政策的手段,進一步減少了對企業經營運作的行政干預。
(4)第四階段(1994年一2001年)。根據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從1994年起我國開始了以外匯體制改革為核心、綜合配套的新一輪外貿
體制改革。其目的是:統一政策、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建立國際通行規則的外貿運行機制。
1994年制定的《對外貿易法》全面體現了我國從1994年開始的外貿管理體
制改革的精神口其主要內容包括:
(1)關於對外貿易經營者的許可。對外貿易經營者是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主體。根據原《對外貿易法》第8條的規定,我國當時的對外貿易經營者是指依照原《對外貿易法》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和其他組織。也
就是說,現階段中國對各類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實行許可管理,只有依法經國家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許可,取得對外貿易經營資格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才可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凡未取得外貿經營資格的法人和其他組織,不能從事外貿經曹活動。這些企業如果直接對外簽訂了進出口合同,這種合同是無效的,因而也是不能執行的。
我國當時的對外貿易經營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外貿專業公司,主要是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領導下的各專業進出口公司;工貿、農貿、技貿公司,是指各生產部門成立的進出口貿易公司;③各省、市地方外貿公司;④有權自營進出口的生產企業,主要包括國有大中型生產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除已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依照法律規定可以進口本企業需要的物資、出口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外,雖然我國企業當時從事對外貿易活動是以經審批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為前提,但從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考慮,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審批制度將會逐步放寬以至取消;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完成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向登記制的過渡。
(2)關於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原《對外貿易法》第巧條規定:「國家准許貨物與技術的自由進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規定集中體現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管理的基本原則,即在一定的必要限度管理下,對貨物、技術採取自由進出口的原則。

(3)關於對外貿易秩序。為進一步規范中國的對外貿易秩序,(對外貿易
法》突出強調了下列問題:關於對外貿易的國內秩序。對外貿易的國內秩序是指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國內從事外貿活動必須遵守的秩序。為了確保在依法經營、公平競爭的基礎上進行對外貿易,我國的原《對外貿易法》第27條對於對外貿易經營者的活動做了嚴格的限制性規定,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對外貿易經營
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偽造、變造或者買賣進出口原產地證明、進出口許可證;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以不止當競爭手段排擠競爭對手;騙取國家的出口退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這些都是針對近年來在我國對外貿易實踐中暴露出來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制定的,也是第一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集中起來作出的強制性規定。L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在上述領域還不斷加強專門立法和執法力度。如為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於1993年9月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為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於2007年8月30日又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作為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外貿經營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規范。關於對外貿易的進口秩序。對外貿易的進口秩序是指外國產品進人我國國內市場時,按我國
法律規定應遵守的公平競爭秩序。我國原《對外貿易法》關於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三項措施的規定只是原則性的規定,直到1997年才制定了相應的條例。
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經過20多年改革,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對經濟運行的市場化進程,對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培育和發展,對提高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使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對外貿易經營上,逐步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由外貿部門獨家壟斷經營的局面,較好地調動了地方、部門和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得到加強;貿易方式向著靈活性、手段向著多樣性的方向發展,逐漸向著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靠攏;通過引進國際竟爭機制,促使企業的素質不斷提高,推動我國企業逐漸走向國際市場,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我國經濟體制市場化的進程,加快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互補與對接,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創造了條件。

5、為什麼說擴大外貿出口是現階段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小論文

①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價的水平。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越快,消費增長也就越快。
因此,我國政府繼續提高農民收入、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優撫對象待遇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利於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從而增加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
②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我國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目前,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我們要擴大內需,以投資拉動消費和以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因此,我國政府要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參考第28頁: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igE8oJivehWo-EGdWfOckIV9E7bl3Mm5KBy__5hXKkKU8_aD_9THFH8teE9m

6、我國現行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是什麼?

?

7、關於我國對外貿易形式多樣化的論文

【內容摘要】
近年來我國貿易順差急劇擴大,促
使了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從而使我
國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同時
也有利於消化部分產能過剩,擴大就
業,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等作用。但是
隨著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相應的矛盾
和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如流動性過
剩,資源浪費,產業結構不合理,國際
貿易矛盾激化等等。本文結合最新數據
重點探討了我國現在對外貿易順差現
狀,弊端及持續擴大的原因,以及結合
現狀提出相關促使貿易平衡的意見。
【關鍵詞】
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產能過剩; 出1:2
退稅
一 我國現階段貿易順差基本情況
2006年,我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對
外開放邁上新的台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
制改革穩步推進,匯率彈性提高。國際收
支延續雙順差格局。經常項目2499億美
元,較上年增長55%。其中貨物貿易順差
2177億美元,增長62%;服務貿易逆差88
億美元,下降66%;收益順差1l8億美元,
增長11 0/0{經常轉移順差292億美元,增
長15%。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億美元,
較上年下降84%。其中直接投資順差603
億美元,下降l1%,證券投資逆差676億
美元,增長12.7倍;其它投資順差133億
美元,上年為逆差40億美元。2006年未
國家外匯儲備比上年末增加2475億美元,
達到10663億美元。由統計結果來看,經
常項目順差在夫幅增加,而資本和金融項
目順差則在大幅下降,並且經常項目貿易
佔了貿易總額的絕大部分。進入2007年以
來,我國外貿順差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
按目前發展趨勢,預計2007年全年貿易順
差為2500—3000億美元。通過海關2007
年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現階
段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從貿易方式看
加工貿易順差迅速擴大,一般貿易由
逆差轉為順差。一季度,加工貿易順差544.
7億美元,同比增加179.9億美元,增長49.
3%;一般貿易順差165.1億美元,同比增
加93.4億美元,增長1.3倍。加工貿易順
差為一般貿易順差的3.3倍,為全部貿易順
差的1.17倍。
(二)從產品結構看
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輕工紡織
產品是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卜3月,機
電產品順差為396.7億美元,占當期貿易
順差總額的85.4%,同比增加188.3億美
元,增長90.4%;高新技術產品順差123
億美元,占當期貿易順差總額的26.5%,同
比增加67.6億美元,增長1.2倍;卜2月
輕工產品貿易順差347.7億美元,相當順
差總額的74.9%,同比增加97.2億美元,
增長3 8、8%。1—2月紡織產品貿易順差
209.7億美元,相當順差總額的45.2%,同
比增加53.4億美元,增長34.2%。
(三)從貿易夥伴看
美歐等是我國貿易順差國主要來源
地。一季度,對美國貿易順差346.8億美
元,占順差總額74.7%,同比增加60.8億
美元,增長21.3%;對歐盟順差276.9億
美元,占順差總額59.6%,同比增加95.4
億美元,增長52.6%。對香港順差362.2
億美元,占順差總額78%,同比增加79.8
億美元,增長28.3%。對香港特區出口大
部分轉移到美國。對日本逆差63.8億美
元;對韓國逆差l10.6億美元,對台灣地
區逆差159.5億美元。
二 如何看待貿易順差
(一)從積極的方面看
l、順差擴大和外匯儲備迅速增加是
我國經濟實力和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的重要標志。順差和外匯儲備大量增加,
使我國擺脫了長期困繞經濟發展的「外匯
缺口」壓力,使我國抵禦外部風險能力顯
著增強。
2、順差擴大反映了出口對GDP的貢
獻增加,消化了我國部分產能過剩及通貨
膨脹的壓力。
3、持續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改善了
我國國際收支和信用狀況,維護了金融穩
定。07年6FJ底我國外匯儲備高達13326.
254L美元,相當於一年零五個月的進口用
匯量,遠遠超出國際公認的合理水平。近
幾年國際信用機構對我國的信用評級不斷
提高,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發展海
外投資。國家手中握有較多的外匯,也有
利於在銀行體系中保持金融的穩定。
(二)矛盾和問題
1、流動性過剩影響國民經濟全局發
展,隨著我國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在當
前的外匯管制體制下,中央銀行為了維持
匯率的相對穩定,被動購入外匯,形成外
匯儲備,同時也相應地投放了等值的基礎
貨幣,造成外匯占款猛增。這種流動性過
剩同時也造成了投資增長過快、部分行業
產能過剩的矛盾,從而影響國民經濟的全
局影和穩定
2、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矛盾日益
突出。我國加工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出
口高速增長,進一步加劇了國內能源、資
源和環境的矛盾。我國發展最快的珠三角
和長三角地區酸雨面積擴大,河流污染嚴
重,各種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
3、國際經貿矛盾激化。美國已經成
為我國第一貿易順差來源。巨額的貿易順
差已經成為中美經貿關系的突出矛盾,成
為美國對我國施壓和迫使人民幣升值和采
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重要口實。
4、隨著我國貿易順差不斷的增加,人
民幣升值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且人民幣升
值呈現加快的趨勢。
結合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我國外
匯儲備充足,貿易順差的繼續大規模增長
已經不利於我國長期經濟形勢的發展。目
前國家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我國對外貿易
實現平衡。
三 造成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原因
2005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急劇擴
大。2004年貿易順差32l億美元,2005年
增加到1020億美元,2006年進一步增加
到l775億美元。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仍
有加快的趨勢。貿易順差擴大,既有國際
大背景,也有國內產業發展、政策激勵等
原因。(一)國際大背景
1、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國際製造業
加速向我轉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國際產業加速向我國轉移,在亞太地區形
成了以我國為加工裝配中心,以東亞為原
材料和零部件供應方,以歐美為技術研發
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場的產業鏈,使
我國對美歐順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東亞
對美歐順差。2006年,我國對美國順差
1443億美元,對歐盟順差9l7億美元。
2、全球經濟持續增長,國際市場需求
強勁。近年來,全球經濟依然保持強勁增
長,主要發達國家內需旺盛、投資活躍,帶
動全球經濟較快回升。美國07年一季度經
濟增長5.3%,創兩年來最快的紀錄。歐元
區經濟復甦步伐加快。日本經濟走出通
縮,步入新的景氣周期。新興市場和發展
中國家繼續取得高增長。
(二)國內綜合優勢集中釋放
1、人力資源優勢明顯。我國勞動力資
源豐富,價格低廉,素質相對較高,工人
守紀律,能吃苦耐勞,勞資糾紛少,是吸
引外商投資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出口快
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2、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強。改革開放初
期,加工貿易料件完全依賴進口。隨著我
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製造業的產業鏈伸
延迅速,配套供給能力大大提高。據廣東
省外經貿廳統計,2006年該省加工貿易出
口2083.9億美元,帶動國內配套產業的產
值超過3000億人民幣。
3、要素價格低。長期以來,我國能源
價格、供水價格、環保收費明顯偏低。現
行的汽油價格比美、歐、日分別低20.9%、
67.7%和37.2%,柴油價格分別比美、歐
低21.6%和58.9%。工業用電價格和居民
用電價格分別比OECD國家低0.05元和
0.4元供水價格比美、日低66.7%和90%。
各項環保費用規定標准低,且徵收不到
位。為了吸引投資,很多土地無償或廉價
提供給外商投資企業。企業投資成本和運
營成本明顯偏低。
4、「獎出限人」政策和體制因素。改
革開放以來,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矛盾,
我國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創辦經濟特
區和改革開放試驗區,鼓勵發展外向型經
濟,鼓勵出1:3創匯,鼓勵增加出1:3拉動經
濟增長。
除上述兩個長期因素外,我國貿易順
差問題也與下面3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
一是部分企業在出13退稅率調整前突
擊出口。近兩年,國家對「兩高一資」(高
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相繼調低或
取消出口退稅率。企業往往根據政策調整
日期提前出口或突擊出口。
壩代商業 MODERN BUSINESS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
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
匯率相比匯改前累計升值幅度已達6% 。
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
債規模大、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
產的行業將會帶來好處,而對以出口為
主、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則
會帶來沖擊。為了減小或避免人民幣繼續
升值的沖擊,許多企業紛紛加快出口步
伐,而對進口采購則持觀望態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價
格。由於近年來國內土地、原材料、勞動
力等價格上升,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
許多企業通過提高出口價格轉嫁部分成
本。與2005年相比,2006年我國出口價
格總體上升4.2%,而進口價格總體僅上
升3%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國家打擊出
口騙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企業守法自
律意識的不斷加強,企業出口騙稅違法行
為逐步減少;導致出口價格總體水平提升
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
總體上升。因此,從海關統計角度分析,
所謂「大量出口高報價格以騙取出口退
稅、導致巨額虛假貿易順差」的說法,是
沒有根據的。
四、對策建議
貿易順差的迅猛擴大給我國經濟帶來
了許多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伙
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
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
臨更加放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
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對此,必須高度重
視,採取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
濟健康發展。為了減小我國貿易順差,筆
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通過普遍下調所有產品出口退稅率
進行總量調整
2006年以前實施的大部分商品的出
口退稅還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國家
為擴大出口而有意調高的出口退稅率。當
時對出口退稅的調整主要是考慮減小金融
危機對我國外貿的影響,支持與扶植企業
出口創匯,增加外匯收人,發展貿易。但
是這種政策目前已經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
的要求了,目前,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相對於當前我國的競爭優勢而言仍顯得偏
高。政府可以適當考慮將所有出口商品的
出口退稅率普遍下調2%左右,以抑制不
斷擴大的貿易順差。
(二),通過改變對外貿易政策取向進行結
構調整
改變出口導向行對外貿易戰略,適當
調整相關貿易政策,可以使對外貿易結構
趨於合理,並能夠通過貿易結構與產業結
構的關聯帶動效應,倒逼國內產業結構盡
快優化升級,促使經濟增長方式加速轉變。
(三)通過完善國內要素價格體系,進行
價格調整
完善價格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僅是產
業結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貿易結構轉
變的客觀要求。只有深化資源、能源產品
價格改革,讓它們的價格既反映市場供求
關系,又反映其稀缺程度,才能真正限制
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生產與出口,結束
以國內廉價資源、能源、環境要素補貼其
他國家的現狀,使我國出口在賺取外匯的
同時,也真正能夠為國民帶來福利,這需
要調高能源價格,逐步調整煤、天然氣、
水、電價格,完善利率、匯率形成機制,
改革勞動力價格形成機制等等。
總之,面對大量貿易順差產生的新形
勢,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高度重
視貿易順差問題帶來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影
響,也要正確認識到貿易順差的客觀必然
性。只要我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積極
穩妥地處理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就能始終
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圃
【參考文獻】
1
、張唯實.我國外貿順差的成因及其
對經濟的影響[J】.發展,2007,(o2)蠢
2、姜寧川,楊毅 中國外貿順差問題
[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 (01)
5、李播溪.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政
策選擇[J】.治金經濟與管理,2007,
(0{) 」
4、陳冬梅.我國巨額貿易順差產生的
原因與對策[J】_經濟論壇,2007,({2)
5、魯勝,淺析我國外貿順差問題【Jl1
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7,
({5)
6、秦玄,淺議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J】.
集團經濟研究,2007,(O7)中國統計
局.統計分析,2007,(07)
7
、巫才林.中國對外貿易巨額順差的
負面效應分析[J]. 技術與市場,
2007,(07)
8、陳冬梅.我國巨額貿易順差產生的
原因與對 J】_經濟論壇,2007,({2)

8、我國當前國際貿易現狀?我國當前面臨的國際貿易問題?現階段我國國際貿易應採取的戰略對策?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一直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和外貿順差的增長速度很快,外匯儲備在2008年末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外貿,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海關總署2008年10月13日發布的我國前三個季度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1億美元,增長29%。累計貿易順差1809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凈減少49.2億美元。進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凸顯出來,進出口貿易形勢呈現惡化的趨勢。由於前三個季度形勢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總體情況還可以。海關總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5,616.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46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0.86億美元,增長18.5%。累計貿易順差2,954.59億美元。進入到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外貿形勢進一步惡化。國家海關總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249.48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貿順差為48.41億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目前尚未到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這種下滑趨勢還將延續一段時期。具體什麼時候能終止下滑趨勢並轉為上升趨勢,目前還不能確定,筆者估計,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

9、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有何意義?

浮動匯率制

以前的固定匯率制由政府承擔了匯率變動的風險

改浮動匯率後我國的金融市場直接與國際金融市場掛鉤,在外匯方面個人/企業承擔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