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通貨膨脹與國際貿易數據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通貨膨脹與國際貿易數據

發布時間: 2020-10-19 17:40:23

1、貨幣匯率變化,進出口和通貨膨脹率的關系是什麼?

1、通貨膨脹的原因
紙幣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符號,沒有價值,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應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相應的會導致進口上升。

2、 通常說匯率上升,指的是本幣升值還是貶值?
一般是採用直接標價法,即一外幣兌換多少本幣,如1$兌換6.8¥,說匯率上升就是就是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匯率上升,貨幣貶值,導致出口品相對價格下降,進口品價格相對上升,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出口增加,外幣流入增加;進口減少,外幣流出減少。最終外匯儲備增加。
反之亦然

綜上,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出口競爭能力下降,反之就是會導致進口上升;同時通貨膨脹率高也會導致匯率下降,匯率下降會使出口減少,外幣流入減少。你上面的說法錯誤!

2、求通貨膨脹和利率 匯率 進出口的關系 請舉例 比如這么說 匯率上升 一美元就可以購買從7人民幣到8人民幣

1、人民幣有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通貨膨脹率上升,人民幣的對內價值下降,也就是購買力下降,原來7塊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要用8塊錢才能買到了。匯率反映的則是人民幣的對外價值,按你所說的,匯率上升,人民幣的對外價值降低,7rmb現在買不了1d
2、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的貨幣超過實際所需的貨幣而引起的持續的物價水平的上漲。提高利率有利於鼓勵儲蓄,從而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抑制通貨膨脹。所以你看央行在持續加息嘛~但是在國際上來看中國的利率水平已經相當高了,利率上升又會引起國際套利資本(也就是熱錢)流入,這就使得在國際貨幣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比如現在你有一億的美元,美國年利率0.1%,中國年3.5%,那你肯定願意把它換成人民幣存到中國來,這樣你就必須在外匯市場上用你的美元來買人民幣)所以人民幣就面臨強大的升值壓力,那樣匯率就會下降啦~比如1:8就會想1:7靠攏~但矛盾的是,熱錢進來之後,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又增加,又會加劇通貨膨脹~~不過最終利率上升是抑制通脹還是加劇通脹就看兩者博弈的結果了,畢竟我們對熱錢還是有管制的啦~這就是通貨膨脹率、匯率、利率大致的關系了~
3、匯率與進出口,匯率上升,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出口(因為你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變得相對便宜了),不利於進口(因為你的rmb沒以前值錢了,要買和原來一樣多的東西就要更多的rmb)。匯率下降,反之~
ps:匯率上升和下降的說法會因為所採用的標價法有所不同。這里採用的是1dollar=n rmb ,n就是匯率啦~
另:匯率的變化引起的進出口變化是否會改變一國貿易順差逆差的狀況,還要看該國的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之和是否大於1~~~

3、進出口貿易對通貨膨脹影響從哪幾方面寫

進出口貿易對通脹產生影響主要有三種途徑

外貿專家指出,進出口貿易對我國通貨膨脹產生影響主要有三種途徑:貨幣供給途徑、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成本傳導途徑。其中,貨幣供給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長期大量的對外貿易順差而形成巨額外匯儲備時,國內市場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方面,商品從國內市場被大量輸出到國外;另一方面,為收購出口所得外匯,卻要增加貨幣投放。這樣,會造成流通中通貨過多,引發通貨膨脹。另外,當國外資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國際收支順差過大時,也需要增發大量本國貨幣以收購外匯,從而也會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過多,引發通貨膨脹。

從國際收支情況來看,我國長期表現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至2006年10月,我國外匯儲備一舉跨過萬億美元大關。由於外匯不能在市場直接流通,中央銀行為買入外匯需要投放大量本幣,構成外匯占款。隨著外匯占款的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量隨之增加,並引起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從而引發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將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運行。

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當國外出現通貨膨脹、價格上漲時,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於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導致該國對外商品出口的增加,從而增加該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又會減少本國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消費,而轉為增加對本國商品的消費,由此,一增一減,最終引起社會總需求的增加。

從國外商品的價格傳導途徑看,近年來,我國對外商品出口連創新高,對外貿易連年出現順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全球經濟復甦導致的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市場需求的增加。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5年底,我國對外貿易中的經常項目順差已達160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從商品出口的增幅來看,月均同比高達38.3%,進口同比高達30.5%。快速增長的對外貿易,不僅提高了我國對出口商品的市場需求,而且也引發了整個社會總需求的膨脹。這種膨脹的社會總需求一旦失控,就會引起通貨膨脹。

成本傳導途徑的傳導機制是:由於國際市場上石油、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導致國內這些基礎產品的輸入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的價格上漲,並最終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從成本傳導途徑看,2005年,國際石油價格持續攀高。研究表明,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將大體沿著這樣一條產業鏈,以對整個國內價格體系發生作用:首先,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將導致國內成品油和有機化工產品的價格上升,而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又會引起交通運輸、用油工業品以及居民燃氣價格的上漲:其次,有機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則與國際原油價格同步,隨著有機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其下游的塑料、橡膠和化纖等工業中間品的價格也將進一步上升,並由此一步一步向下傳導,最終引起整個社會價格總水平的上升。這種逐次傳導的價格上漲機制一旦失控,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映,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目前國內三次石油價格的調整對整個物價的拉動作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另外,在我國,進口的絕大部分商品是生產的必需品,原材料、燃料、機械及運輸設備的進口量在總進口額中占的比重比較大。來自日本、美國以及歐洲等我國較大的進口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對我國進口額影響較小,而從拉丁美洲進口商品價格的影響比較顯著,其原因主要是我國自該地區進口的大多是原料和燃料等初始生產要素,而這些初始生產要素又是國內無法自產而又必需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這就決定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提高廠商的生產成本,引起物價上漲,會對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提醒我們今後要注意進口商品和服務的結構。

參考資料:

(一)進口與出口的變化都是引起通貨膨脹變化的原因。格蘭傑因果分析表明,進口、出口與通貨膨脹之間有明顯的因果關系,二者的變化會引起通貨膨脹率的變化。
(二)從脈沖響應分析來看,出口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為正效應,且正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增大;進口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在開始一段時間為負,之後轉為正,正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緩慢增大。但出口的正效應總是大於進口的正效應,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在VEC模型分析中,卻發現進口對通貨膨脹總是負效應,這與張明玉的研究結論一致,原因在於ECM模型中的解釋變數取的是進口、出口和通貨膨脹率的滯後值,而在脈沖分析中,度量的是某變數在當期發生變化,在以後各期被解釋變數對於沖擊的反映。所以,這兩個結論並不矛盾。進口對通貨膨脹的沖擊效應由負轉為正恰好說明兩者是一致的。
(三)進口、出口對通貨膨脹影響的長期效應總是大於短期效應。這一結論在VEC模型中通過比較變數的系數或者是觀察脈沖響應曲線都可以得出。
四、結語
九十年代末至今,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我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世界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外資大量進入,成為我國進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巨大推動力;政策放寬使私營企業迅速進入外貿領域,成為促進出口的新生力量;出口退稅政策的成功實施帶動了企業增加出口的積極性。但是,除2007年到現在以外,我們一直保持著低通脹、高增長的良好勢頭。雖然在長期進出口對通貨膨脹有推動作用,但是由於我國在宏觀調控方面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比如堅持擴大內需,增加對「三農」的投入,促進高新產業發展等,有效地避免了進出口對通脹的影響。
從2007年開始的通貨膨脹,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世界經濟形式不明朗,國際油價、農產品價格不斷上升對我國的傳導,以及國內生活資料供應不充足是主要原因。再結合本文的實證分析可以發現,進出口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小的,在宏觀調控上採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的影響。當然,在以後的對外貿易中也需要根據國家的經濟戰略、產業政策等做一些調整,以促進國內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4、一個國家進出口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高,則國外通貨膨脹對本國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影響就越大

外國通脹,會變現在外國貨幣相對貶值本國貨幣相對升值,我國的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進口的外國商品價格相對便宜,就會影響我國的凈出口,導致凈出口總額下降,根據總需求總供給函數Y=C+I+G+NX,NX下降就會導致Y下降,即總供給總需求下降。所以,當一國的進出口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占的比重越大,貨幣的升值(外國通脹引發的)對本國的經濟影響就越大。

5、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與進出口貿易有什麼關系?

哈哈,當然有關系,有興趣的話,看看我的文章<<進口與物價研究>
http://hi.baidu.com/dgnewpower2/blog/item/22d11a0b616bea36b0351d69.html

6、對外貿易與通貨膨脹

筆者在((五)「金銀」價值在哪裡?)一文中已簡要闡述了關於貨幣的性質和通貨膨脹的一般性原理,

如:一國貨幣的總發行量要以該國實際保有的社會物質資料價值總量為基礎,與其同等比例發行。以使「貨幣」這種「價值符號」能更合理的執行其「社會商品交換中介」的職能。如果貨幣發行量嚴重超出或不足其應有適當發行量,就可能導致「通脹」或「通縮」

需強調的是,筆者講的只是「可能」可能導致通脹或通縮,就是說這種結果並不是必然的!下面我們就單獨拿通脹來進行分析。

假如某社會有物質資料「糧食」十斤,那麼該社會貨幣發行量就應以十元為比較合理(一元對一斤方便計算)。但是政府卻實際發行了一百元貨幣量,那麼實際上「一百元貨幣」所代表的「實體價值」依然只有「十斤糧食」,那麼實際上就造成了,貨幣單位值(元)相對於物質資料糧食單位值(斤)的數字量的虛脹,由原本十元貨幣對十斤糧食,變為了一百元貨幣對十斤糧食,就是所謂「通貨膨脹」。

但是,接下來筆者卻要告訴大家,這里所說通脹並不是我們通常所面對的通脹。實際上,通脹是存在兩個類型的。為了清楚表達,我們且稱剛講過的通脹為「數據型通脹」亦或「潛伏型通脹」。

大體分析了「數據型通脹」的基本特徵後,接下來再講另一種通脹,才是真正闖入我們生活的「生活型通脹」亦暫稱「暴發型通脹」

那麼「生活型通脹」又是怎樣一種特徵呢?

其實所謂生活型通脹,才是真實具體的通脹。我們一般老百姓,對其是有最切身體會的,既然是「生活型」通脹,就基本上可以推斷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了。因為所謂生活型通脹具體就表現為我們日常所需的物質資料商品價格「普遍暴漲」(是普遍而不是個別,是暴漲而不是一般價格上揚),!相對而言,我們普通百姓手中有限的貨幣資本就會嚴重縮水貶值,導致我們入不敷出;導致我們生活陷入困境;導致我們對社會對政府出現不滿情緒...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後,是否考慮過這種現象是如何引起的呢?

事實上,我們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家就是將通脹誘因簡單歸之於政府過多發行紙質貨幣,並信奉「以金銀做為流通貨幣」就不會導致通脹,這種觀點很普遍;很正統;很官方;似乎還很真理...可偏偏它卻是一種十足謬論和極度荒誕的邏輯!若不加以糾正,表面上是經濟學家們愚誤,實則是,普通人民百受其害!

筆者是一小人物,絕不敢挑戰真理!當真有何異論出口,多緣於我所面對的並不是什麼真理,充其量那隻是種偽真理!

有關「金銀價值」認定,筆者已有闡述,這里無需重贅,但又需強調:金.銀與紙,亦或其它某種物相互間無論存在何種物質形態上的差別,一旦作為「商品中介物」存在,便都只不過是貨幣材質的一種而已!只不過金銀作為一種天然造物,其存在歷史已經和必將貫穿人類社會始終,其作為商品交換之物早已深深植根於普遍人類的頭腦意識里。故,其在人類意識當中具有了某中不可抹殺的意像價值。同時,它也不會象紙幣價值一樣會隨政府信用價值的消失而消失。但無論怎樣,也無法說明,金銀貨幣會比紙質貨幣多出什麼「價值維護」甚至「再造」功能...

其實,所謂通脹,真實的通脹只是一種社會物質資料價格普遍暴漲現象(是普遍而不是個別,是暴漲而不是一般價格上揚),這種現象根本上講其實只是由於「供求關系」變化影響所形成的,亦或說它只是自由市場經濟的一種必然基本規律...

在這里有必要先專門闡述一下關於「供求關系」的概念!

所謂供求---供給與需求,一般性觀點會認為:這是一對分割對立的概念,實則不然!嚴格地講,所謂「供求關系」只是一種建立在雙方「無特權差異」基礎上的「平等價值互換」關系。供給與需求只是同一個內容的兩種基本形式而已,它們表現為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對立...同一個市場主體既充當「供給方」角色同時也是「需求方」角色。因為他供給了某實際商品,而需求了對方同等價值的貨幣。反過來講,作為一般性「需求方」,既充當了「需求方」角色同時也是「供給方」角色。因為他需求了某實際商品而供給了同等價值的貨幣。

所謂「供求關系」其實就是「商品」與「貨幣」的互換關系,實際只是某兩種或多種同等價值商品在時間與空間上錯位後的互換。(所謂通脹就是這種互換關系的失衡)

作為真實的通脹,是一種社會物質資料價格普遍暴漲現象,這種現象根本上講,其實只是由於「供求關系」變化影響所形成的。政府多發貨幣也不過意圖人為影響供求關系格局(通脹亦所謂貨幣政策之一種)。那麼所謂的政府超經濟總量多發貨幣行為真的會導致真實通脹嗎?絕對不一定,雖然這絕對造成了意想空間上的數據型潛伏通脹,但卻不一定導致現實生活中的通脹、暴發真通脹。

因為潛伏型通脹暴發為真通脹需要至少兩個以上基本條件:

首先,社會物質商品總供給要處於實際萎縮與短缺狀態。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不具備這項條件!任何國家所謂的生產過剩都是相對的。廣大基層勞動人民的真實需求幾乎從未真的滿足過!

那麼接下來第二個基本條件也很關鍵,那就是政府所多發的貨幣是否真的進入廣大勞動人民的口袋,也就是說政府增發貨幣是否真正有效致力於提升廣大有「需求」但沒「需求能力」的普通人民的需求能力...如果僅僅是增發貨幣,而不論其去向,最種使其盡數流入原本需求就充分滿足的富人手中,那麼富人要麼會把它儲存起來,要麼繼續「投機倒把」,用這筆意外之財以財套財...盡管他們也可能增加某些消費,但其必定只是消費所謂高檔行業(更多是嫖賭包等淫迷享受)。這少數富人的局部高消費,又對廣泛商品領域有多大刺激呢?當增發貨幣仍然只是流入少數富人口袋,政府疲於增發行為,卻難解消費不火之困惑...所積累下的更多是總貨幣流量與總商物質價值量對比而言的潛伏通脹,數據通脹,而不是即時現實的生活型通脹...盡管這埋下經濟危機的種子...

­說到這里我們是否會突然發現?所謂「數據型通脹」,原來只是中國人的「高儲蓄率」問題!

盡管,社會總貨幣量遠高於實際總物質價值量,處於數據型通脹狀態之下,但那些多餘的傢伙卻大多躲在富人的保險箱里,並沒出來搗亂(影響消費品價格)!

由此斷定,多發貨幣並不是真通脹的誘因!

真通脹只是社會總物質消費品相對短缺時期的物以稀為貴...

再來看,如果果真以金銀做流通貨幣就不會通脹,我們豈不是可以忽略甚至放棄物質資料的生產,而一門心思去尋找挖掘金銀嗎?這很明顯只是一種笑談!實際上,貨幣終究是因其所代表的實體價值而有價值的,當人類生活消費品匱乏到極點時,任何材質的貨幣都難以阻止通脹的出現。

來做個假設: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在洪災中被同時困到一個孤島上,他們需要耐心等待洪水退去,才可能繼續生存下去。也許幾天;也許十幾天;也許更久...而此時,富人只帶了大批金子;窮人只帶了僅有的干糧。若干時刻後,兩人都餓了,窮人掏出干糧開始咀嚼。而富人摸摸自己的金子,又望望周邊的環境,才發現自己逃生時的攜帶選擇是多麼的愚蠢!但他還在打算用金子去買窮人的干糧...朋友們,請想一想,從人的本能出發,窮人會賣干糧給他嗎?我想富人唯寄希望於窮人的慈善之心了!因為此時.此刻.此境.富人的金子已不具有任何價值。而只有盡可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或許,窮人心性善良,會分一些干糧給富人,與其共渡難關,但這絕不會是因為富人的金子,如果窮人真的自私,且具備起碼算計之心,他不會分一粒干糧給富人,哪怕自己的干糧足夠兩個人維持到洪水退去...因為他可以不去管富人,由他餓死後,可以將他所有金子據為己有...當然這種假設我們可以設計多種結果,但每一種結果都不能否定金子在那種情況下已毫無價值的道理。

下面,再反過來假設:

有一天我們的社會到了絕對生產過剩地步...也就是當所有人的消費需求都充分滿足以後還有剩餘產品,(當然在一個廣闊的社會空間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現實出現的)屆時政府發行更多貨幣,並公平派發到每個人手裡,那麼消費會增加嗎?消費品價格會受刺激嗎?

最終,正反兩種假設後得出結論:當社會消費品極度缺乏時任何材質貨幣都會通脹;當社會消費品絕對過剩時,任何材質貨幣,無論發行多少,如何分配都不會形成通脹。

還如前面所述,形成通脹要有兩個基本條件:

­一.社會物質商品總供給要處於實際萎縮與短缺狀態。

二.政府所多發的貨幣真的進入廣大勞動人民的口袋。

這是政府主觀增發貨幣製造潛伏型通脹,可以暴發為現實生活型通脹的必備條件。只有真的有需求卻困於收入過低未曾真的滿足的人們才會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增加消費!但這種增加並非是無限的...

再做假設一:我原本每天吃一棵白菜就能滿足正常需求,突然一天我的資本收入大增,可我會因此每天吃兩棵白菜嗎?當然不會!因為我的食量是一定的,充其量我會在白菜質量上有所挑剔...

假設二:我雖然每天吃一顆白菜,但實際上並不能滿足正常需求,我是由於收入不多,所以省吃儉用,原本兩棵白菜才能吃飽,可為節省開支,我就只吃一顆白菜,混半飽完事!假如我的收入突然大增,消費資本不再緊缺,我當然會考慮每天買兩棵白菜把肚皮填飽。可是即便我收入繼續增加,我也不會每天買三棵白菜的...因為那毫無意義!

前者,我是個消費充分滿足狀態下的富人!

後者,我是個消費一直未曾真正滿足的窮人!

至此,將不難看出富人手中貨幣再增加也不太會增加消費。窮人手裡貨幣增加,也僅限於補足原本不足的消費。由此進一步可以看出單純增發貨幣並不能促使經濟無限增長(所謂的消費增長)但相對而言,讓窮人手中貨幣量增加對所謂經濟增長有「一定」作用(窮轉富會選擇補足原本空缺的需求)而僅僅是富人更富(貨幣增加),對所謂經濟增長卻無明顯作用!只會增加貨幣擠壓.淤滯(拉高儲蓄率)或者能投機市場更加活躍...

那麼真正的經濟增量來自哪裡呢?請參見(一)社會生產的內延與外延性規律

補充:

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通貨膨脹只是一般經濟現象,真正影響普通人生活的是失衡,分配失衡,收入失衡,只因為政府增發的貨幣只流入部分人口袋,而他們會比原來增加消費.從而帶動物價有所上漲,但這並不影響那些收到政府增發的貨幣的人的生活.據此道理,如果政府所增發貨幣能夠公平派發到每個人手裡.雖然會引發通貨膨脹.但所有人的可支出貨幣也多了.兩相抵消.除了政府多費些幣紙外.還能消化相對過剩的產品,除此外與經濟運行並無大的關系,當然這只是理論上講,現實政府不可能把貨幣按人頭發的... 但我們只須知道,無論政府的貨幣政策是擴張型的還是收縮型的.最終收傷害的只是那些收入沒保障的底層人民!收入沒增長,消費沒增加,只因別人增加消費拉高物價.自己卻要被迫增加支出...這就是所謂通脹對社會的不利影響.那些收入增長遠高於通脹的人.也高喊通脹影響自己生活,實在是無病呻吟...更讓政府難以體察普通人們的艱難生活
轉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a89c10100f4sn.html

7、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進出口有什麼影響?

購買力平價
國外對中國匯率E=P我國價格/P國外價格
所以,通脹導致E上升,也就是人民幣貶值;
如果E不變,我國通脹,那麼簡單地想
外國人買中國的商品花的錢多了,出口減少,同理進口增加
國際貿易惡化!

8、在處理貿易進出口數據時需要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嗎?

我是這樣看的,嚴格來說需要區分出口和進口,出口商品要按進口國的通貨膨脹折算,而進口商品要按照出口國的通貨膨脹折算。折計算起來很麻煩,目前咱們主要的價格指數是CPI和PPI,都不是用於進出口額通貨膨脹的折算。考慮到目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中,進出口依舊占據大比重,因此建議使用GDP平減指數來折算以提出通貨膨脹因素。

9、中國通貨膨脹對進出口的影響

通貨膨脹會抬高企業的經營成本,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都會增加,這樣是不利於出口的

10、通貨膨脹、本幣貶值、進出口的關系

分開理解,本幣貶值和本幣在國內的購買力是兩個概念。匯率不動,你國內購買力再怎麼貶,本幣在國外購買力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