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美國國際貿易章程與限制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美國國際貿易章程與限制

發布時間: 2020-10-19 14:42:24

1、5.中國反制美國貿易限制的國際經濟法法律依據以及應對措施?

中國反正美國冒險的國際經濟法法律依據已經背得措施是什麼阿姨就國際經濟法的第50六條,嗯反對。

2、請問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的貿易限制措施包括哪些? 謝謝了

一般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繁多,各國適用的貿易壁壘也層出不窮,所以,以下的列舉不是窮盡的。 以貿易壁壘影響的貿易種類為標准,可以把貿易壁壘分為以下五種:

貨物貿易:關稅壁壘(tariff barriers)
1、關稅減讓方面(tariff rection) 比如,WTO成員沒有按照本國減讓表承諾的減讓水平進行減讓。
2、關稅稅則分類方面(tariff classification) 比如,海關官員在對進口產品進行稅則分類時擁有過多的自由裁量權,使得進口商難以預見未來對同一進口產品適用的關稅。
3、關稅高峰(tariff peaks) 盡管有關稅減讓表規定的減讓水平,仍然在特定產品領域維持高關稅。
4、關稅配額(tariff quotas) 對一定數量(配額量)內的進口產品適用較低的關稅稅率,對超過該配額量的進口產品適用較高的稅率。實踐中,配額量的確定、發放和管理過程中的不適當做法常常成為貿易壁壘。

貨物貿易:非關稅壁壘(non-tariff barriers)
濫用以下措施,往往對貨物貿易造成壁壘:
進口許可(import licensing)
出口許可(export licensing)
進口配額(import quotas)
進口禁令(import prohibition)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出口限制(export restrictions)
政府采購(government procurement)
補貼(subsidies)
自願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當地含量要求(domestic content regulations)
國家專控的進出口貿易(the operations of import State Trading Enterprises)
衛生與動植物檢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anti-mping, countervailing, safeguards and other trade remedy measures)

妨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的措施

1、投資准入范圍的限制(access restrictions)
2、稅收歧視(tax discrimination)
3、外國股權的限制(foreign ownership restrictions)

妨礙服務貿易的措施

1、准入限制(access restrictions)
2、外國股權的限制(foreign ownership restrictions)

妨礙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措施

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等。 根據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可以把貿易壁壘分成以下四種:
1、立法(legislation):以法律、法規、條例的形式規定貿易壁壘;
2、行政決定(administrative decisions):以行政決定、行政命令、指令形式規定貿易壁壘;
3、政策以及輿論(policy or consensus):政府採取或者支持的以政策、輿論宣傳來影響本國國民,比如使用國貨、歧視進口產品等;
4、做法(practices):比如,短時間內不適當地頻繁使用反傾銷措施,地方保護主義,貪污,官僚主義等。

3、美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1、進出口商品眾多

美國主要出口商品為:化工產品、機械、汽車、飛機、電子信息設備、武器、食品、葯品、飲料等。主要進口商品是:食品、服裝、電子器材、機械、鋼材、紡織品、石油、天然橡膠以及錫、鉻等金屬。

2、主要貿易對象為中國、日本等

2017年美國前五大貨物貿易夥伴為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德國。美國前五大貨物出口市場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和英國。美國前五大貨物進口市場為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和德國。

3、交易額數年增加

2017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約為39143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6.8%;其中出口額1553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6%;進口額約23609億美元,增長6.9%;逆差8075億美元,增長約7.5%。

(3)美國國際貿易章程與限制擴展資料:

美國對外投資和外國資本

據統計,2017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約3423億美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約2754億美元。

美國對外援助

據美國國際開發署統計,2018財年美國對外援助預算總額約為273.4億美元,約佔2017年美GDP的0.15%,包括安全援助經費77.2億美元,醫療援助額68.6億美元,人道主義救災52.7億美元,經濟發展援助13.1億美元等項目。

主要投向南亞、中東北非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阿富汗是接受美經濟和軍事援助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拉克、印度等。美國國際開發署、國務院、農業部、國防部和千年挑戰公司(MCC)等是執行美雙邊對外援助的主要機構。

4、美國政府對國際貿易干預的手段和原因有哪些

美國政府對國際貿易干預的手段只有在媒體放話和特朗普私人聊天威嚇。
其原因也只有為了騙選民和個人私利。

5、美國緬甸國際貿易有什麼限制?

聯合國沒有對緬甸實行貿易制裁,所以其他國家跟緬甸的正常貿易不受影響的。

6、為什麼許多國家對國際貿易施加限制,即使國際貿易可以獲益

綠色貿易壁壘,也稱環境壁壘、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一國以保護環境、維護人類健康為由,通過立法和制訂強制性的技術法規,對國外商品進行准入限制的貿易措施。它主要通過技術標准、衛生檢疫標准、商品包裝和標簽等規定來強制性實施,其內容涉及產品研製、開發、生產、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再利用等整個過程有無採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綠色貿易壁壘始於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大有盛行趨勢。

綠色貿易壁壘作為一種非關稅壁壘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開始興起於各國,其實質上是發達國家借環境保護之名,依賴其技術和環保水平,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的技術、環境標准,將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商品拒之門外。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浙江的外貿出口再創佳績。然而,出口持續快速增長的背後,卻潛伏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國際貿易壁壘。浙江是一個出口大省,出口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占較大份額,技術水平低,出口市場過於集中,各類企業又盲目擴大出口,導致浙江成為了我國面臨綠色貿易壁壘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面對日益增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浙江企業需要積極思考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以減少損失。
一、綠色貿易壁壘興起的原因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是指進口國以保護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為由,對來自國外的產品實施苛刻的標准,以限制甚至禁止進口的手段和措施。綠色貿易壁壘形成和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世界環境的惡化引起人類價值觀念的變化。
隨著工業化的加速,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變得日益突出,如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的思維方式,消費行為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變化,注重生活質量、營造綠色文明的新的價值觀念超越了狹隘的人類中心論;對不污染環境、人體健康無害的綠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發達國家消費者綠色價值觀的形成,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偏好,也為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和機遇。
(二)、 傳統的非關稅壁壘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各國為使本國的「幼稚」產業得到發展,「夕陽」產業減緩衰退,使具有規模經濟的產業獲取超額利潤,都沒有放棄過貿易保護。但是,隨著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運行,隨著關稅不斷降低,非關稅壁壘受到更多的限制,傳統的貿易壁壘的運用空間也越來越小。在此種情況下,發達國家為了其自身的利益,開始尋求新的貿易保護措施。綠色貿易壁壘應運而生,成為在各國發展最快的一種貿易壁壘。
(三)、 各種綠色組織的存在及其政治影響
早在70年代,美國成立了兩個青少年環保組織,發起了保護地球生態平衡的「地球日」活動。此後,各國綠色組織紛紛成立。這些綠色組織及綠色政黨的不斷涌現,逐漸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他們的言論和行動直接影響到政府的政策和有關政黨及其領導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許多政黨開始把環境保護政策納入自己的政策體系,使環境問題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經濟和貿易領域。同時,發達國家的政府也受到國內有關產品生產商的壓力,一同促進了綠色貿易壁壘的形成。
(四)、 各國環境標準的差異
由於各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進行環境保護的能力和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各種環境問題在不同的國家的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由此決定了不同國家的環境標准參差不齊,難以協調。環境標準的不同,導致企業環保費用內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響到產品的生產成本,而生產成本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到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因此,環境標准問題就成為各國廣泛關注的一個國際性問題。
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環境保護的意識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雖然發達國家環境標準的規定和實施非常嚴格,但對其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卻微乎其微;而對於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卻產生巨大的沖擊。因此為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的進口, 發達國家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提供了借口,從而達到貿易保護的作用。
(五)、 現行國際貿易規則和協定不完善、缺乏約束力
貿易和環境問題是一個極為復雜且十分敏感的問題。長期以來各國從各自的經濟利益出發,以求在與貿易有關的環境標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雖經過許多探討和談判,但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由此產生的有關貿易規則含義較寬, 含糊,甚至處於兩可之間。並且這些規定的彈性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術語的含義非常不明確,例如,「武斷」、「不合理」、「變相限制」、「所必須的措施」等等,都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為各締約方以環境保護為名,實施綠色貿易壁壘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7、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具有兩面性與雙重標準的特徵對外出口主張自由貿易進口商品卻實施()政策?

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相關介紹:

貿易保護主義是指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並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採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

前者主要是通過徵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後者則包括採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

(7)美國國際貿易章程與限制擴展資料

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市場以促進國內生產力的發展。這與早期的重商主義的保護貿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義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其目的是為了積累金銀財富;主張的保護貿易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創造財富的生產力。

表現方式主要有:出口補貼,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 國家廣泛利用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的競爭,並對本國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以鼓勵出口。

8、關貿總協定是什麼?美國在其中佔了什麼地位?和關稅貿易組織有關系嗎?

關貿總協定就是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一個政府間締結的有關關稅和貿易規則的多邊國際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它的宗旨是通過削減關稅和其它貿易壁壘,削除國際貿易中的差別待遇,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與流通。關貿總協定於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並於1948年1月1日開始生效。 20世紀30-40年代,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貿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經濟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次大戰結束後,解決復雜的國際經濟問題,特別是制定國際貿易政策,成為戰後各國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1946年2月,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呼籲召開聯合國貿易與就業問題會議,起草國際貿易組織憲章,進行世界性削減關稅的談判。隨後,經社理事會設立了一個籌備委員會。1946年10月,籌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審查美國提交的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參加籌備委員會的與會各國同意在「國際貿易組織」成立之前,先就削減關稅和其它貿易限制等問題進行談判,並起草「國際貿易組織憲章」。1947年4月-7月,籌備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第二次全體大會,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討論並修改「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經過多次談判,美國等23個國家於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按照原來的計劃,關貿總協定只是在國際貿易組織成立前的一個過渡性步驟,它的大部分條款將在「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被各國通過後納入其中。但是,鑒於各國對外經濟政策方面的分歧以及多數國家政府在批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這樣范圍廣泛、具有嚴密組織性和國際條約所遇到的法律困難,使得該憲章在短期內難以被通過。因此,關貿總協定的23個發起國於1947年底簽訂了臨時議定書,承諾在今後的國際貿易中遵循關貿總協定的規定。該議定書於1948年1月1日生效。此後,關貿總協定的有效期一再延長,並為適應情況的不斷變化,多次加以修訂。於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便成為確立各國共同遵守的貿易准則,協調國際貿易與各國經濟政策的唯一的多邊國際協定。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組織機構 [編輯本段] 最高權力機構是締約國大會,一般每年舉行一次。代表理事會在大會休會期間負責處理總協定的日常和緊急事務。下設若干常設和臨時委員會與工作組,其中重要的有「貿易和發展委員會」和「國際貿易中心」。秘書處為職能機構提供經常性服務。 關貿總協定由序言和四個部分組成,共計38條。其基本原則是:貿易應當在非歧視待遇的基礎上進行;成員國只能通過關稅而不能採用直接進口管制措施保護本國工業;應通過多邊談判來削減關稅,限制貿易壁壘;成員國應當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問題及爭端。總協定第四章還專門規定了發展中國家在貿易與發展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有關問題。 從名稱上看,關貿總協定只是一項「協定」,但它實際上等於是一個「組織」。這個在總協定基礎上形成的國際組織,其最高決策機構是締約國大會(通常每年舉行一次),其常設機構是由締約國常任代表組成的理事會(一般每兩個月開例會一次),其常設秘書處設在日內瓦。此外,關貿總協定下還設有二十個機構,如貿易與發展委員會,國際收支限制委員會、關稅減讓委員會、反傾銷委員會、紡織品委員會等分別負責各種專門問題事務。 「關貿總協定」組織的主要活動是舉行削減關稅和其它貿易壁壘的談判。這種談判有一個專門術語稱為「回合」。從1947年至1979年,在總協定的主持下各國共進行了7次多邊貿易談判。其中最著名的是1964年的「肯尼迪回合」和1973年的「東京回合」。除組織多邊關稅及貿易談判外,關貿總協定還組織有關國家對於商業政策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磋商,解決爭端;協助個別國家解決其本國貿易中的問題;幫助有關國家加強地區性貿易合作;執行培訓國際貿易專業人員的計劃等。 關貿總協定對世界貿易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到1985年5月為止,關貿總協定的正式成員國已發展為9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關貿總協定國家和地區的總貿易額佔世界總貿易額的80%以上。 中國也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會員國之一,參加了關貿總協定的談判和簽字。1950年3月,台灣當局宣布退出關貿總協定。由於當時國際和國內的歷史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未能立即參加關貿總協定的活動或與之保持聯系。時至今日,中國在關貿總協定中的創始會員國地位仍未恢復。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一個國家的政府更替不應影響該國所承擔的國際條約義務和享有的國際條約權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便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台灣當局無權代表中國。因此,台灣當局退出關貿總協定,不應影響中國在關貿總協定中的法律地位。考慮到這一事實本身具有的獨特歷史原因,關貿總協定各成員國均應在非歧視的基礎上承認中國的創始會員國資格。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為恢復其在關貿總協定中的合法地位而努力。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 GATT)是關於關稅和貿易准則的多邊國際協定和組織。 二次大戰之後,國際經濟嚴重蕭條,國際貿易秩序混亂,1944年7月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的國際貨幣與金融會議(44個國家參加)建議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貿易組織,作為支撐全球經濟的三大支柱來調節世界經貿關系,推動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1946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決定召開一次國際貿易與就業會議,並成立了一個籌備委員會著手起草國際貿易組織章程。 1947年4月至10月,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二次籌委會會議同意將正在起草中的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中涉及關稅與貿易的條款抽取出來,構成一個單獨的協定,並把它命名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這份「臨時適用」議定書。 它於1948年1月1它於1948年1月1 日起正式生效,並根據該文件成立了相應機構,其總部設在日內瓦,成員最後發展到130多個。 其成員國分為三個層次,即締約方國家、事實上適用關貿總協定國家和觀察員國家。關貿總協定從1947年至1994年共舉行了8輪多邊貿易談判。 據不完全統計,前7輪談判中達成關稅減讓的商品就近10萬種。據不完全統計,前7輪談判中達成關稅減讓的商品就近10萬種。 1993年12月15日,第8輪談判(即烏拉圭回合)談判取得更為重大的進展,代表批准了一份「最後文件」。文件規定將建立世界貿易組織,以取代目前的關貿總協定的臨時機構,同時對幾千種產品的關稅進行了削減,並把全球貿易規則擴大到農產品和服務業。 1995年12月12日,關貿總協定128個締約方在日內瓦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告關貿總協定的歷史使命完結。 根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協議,從1996年1月1日起,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取代關貿總協定。

9、近五年,美國和歐盟在貿易領域的對外限制的分析 2000字左右

導讀:淺析近五年來美國和歐盟在貿易領域的種種限制,貿易限制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繁多,各國適用的貿易壁壘也層出不窮,歐美各國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限制不斷升級,隨著與歐美等國的貿易聯系不斷加強,貿易保護主義在歐美發達國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拉美與亞洲國家不斷遭受歐美發達國家貿易制裁,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7月1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歐盟在2011年——2012年共執行112次

摘要

貿易限制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繁多,各國適用的貿易壁壘也層出不窮。近五年,歐美各國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限制不斷升級,尤其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隨著與歐美等國的貿易聯系不斷加強,各種矛盾也隨之出現。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在歐美發達國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拉美與亞洲國家不斷遭受歐美發達國家貿易制裁。在過去5年間,針對亞洲國家的反傾銷措施數量佔比高達74%。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7月1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歐盟在2011年——2012年共執行112次反傾銷措施,主要針對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

一. 近五年美國對華貿易限制

近年來,美國對華發起貿易壁壘的手段不斷升級,不僅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灰色區域」築起合法性的壁壘,而且出現了向高附加值產品蔓延的趨勢,技術壁壘已經成為美國限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重要手段。為限制中國貿易品流入,美國頻繁使用「337調查」中的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來制裁中國輸美產品。

上半年,美國對華發起了9項「337調查」,其中3項涉及手機電子產品。5月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2013年「特別301報告」,繼續將中國列入重點觀察名單。此外,美國還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或者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試圖利用知識產權和「國家安全」等非關稅措施提高對華貿易壁壘。中興和華為的案例,已足以說明其保護手段的隱蔽性。

下面是近幾年美國對中國的幾個貿易限制:

1. 美國通過「337調查手段」,以保護專利打壓中國產品。

2. 2012年上半年,美國對華再次發起超過20起「雙反」調查。如3月19日裁定

中國輸美鋼制輪轂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美國商務部20日又連出3項涉及中國的貿易裁決,分別涉及中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學增白劑和鍍鋅鋼絲三類產品。

3.
在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更是對華太陽能電池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中國企業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

二. 近五年歐盟對華貿易限制

歐盟對華貿易管制方面與美國也是大同小異,自2008年以來,雙邊的貿易摩檫不斷增加。歐盟對華出口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從2008年的6起,到2009年7起,再到2010年的11起,雙邊貿易摩擦愈演愈烈。雖然進入2011年,歐盟委員會先後終止了對我國輸歐無線數據卡產品的反保障措施調查和對該案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但是,歐盟卻在2011年5月14日,宣布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一跡象表明,歐盟的這種轉變不僅與美國的示範作用有關,也受其經濟復甦緩慢和各成員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狀況所影響。

下面是近幾年歐盟對中國的幾個貿易限制:

1.
歐盟反傾銷委員會09年7月28日在布魯塞爾投票表決,支持歐盟委員會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徵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的建議,以取代此前為期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就在

此前一天,歐盟部長理事會在沒有舉行討論的情況下決定對中國產鋼線材(也稱鋼盤條)徵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高達24%。於09年24日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徵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分別高達39.2%和30%。

2.
為了緩解全球溫室效應,歐盟委員會於2012年10月出台了一項旨在大量減少含氟氣體排放的法規修訂提案。提案規定,自2005年起,歐盟境內生產或者進口含氟氣體的企業都將實行配額制度,並且在2018年1月1日以後,企業需要根據其使用的配額數,按照30歐/1t
碳排放量繳納費用。

3.
2012年9月6日,歐盟啟動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2013年5月8日,歐委會建議對中國光伏產品征臨時懲罰性關稅,平價稅率47%;2013年9月,相關各方要求歐委會就反傾銷和反補貼問題召開聽證會。歐委會停止搜集關於反傾銷終裁所需的證據;2013年12月5日,將公布對反傾銷調查的終裁結果。很有可能將同時公布反補貼調查結果。

4.
近日,歐盟發布《LED照明產品最新能效規定》,2013年9月1日起,出口到歐洲的LED照明產品須符合新的能效標准要求,並在未來三年分三個階段逐步提高LED照明產品的能效標准。

二、淺析歐美對華進行貿易限制的原因

1、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根深蒂固是貿易限制的根本原因,而由於WTO某些規則的模糊性,當發達國家不景氣時,這種保護傾向尤為嚴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當經濟發展不平衡時,貿易自由與貿易保護會激烈碰撞。

2、國際貿易規則不完善

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缺陷影響調解作用的充分發揮,而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發達國家成員與發展中成員談判地位的差異造成的。這是由一些發達國家在對外貿易中保護本國經濟利益的需要決定的。這種過分保護,易出現權力濫用,導致隱性貿易摩擦。由於無論調查結果是否形成反傾銷事實,起訴國都不會被追究責任,而此舉卻會給調查對象帶來嚴重損失,各國因此堂而皇之地利用反傾銷的合法性、可操作性對其國內夕陽產業實施保護。

3、中國經濟崛起引起經貿摩擦

美歐對華設限的根本動因在於:通過對佔中國出口較大份額的紡織品出口的壓制,達到抑制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發動機的目的。中國出口大量增加,其他新興國家供給能力大大提高,改變了世界市場的供需結構,由此產生中國經濟崛起與發達國家遏制崛起的矛盾,這是造成近期諸多貿易爭端的根本原因。

4、保持進口貿易多元化目的

各國為保證經濟安全,防止中國產品壟斷其國內市場,保持多元化進口貿易環境,而對中國大量出口品設限的做法導致貿易摩擦。

三. 歐美對華進行貿易限制的影響

進入2013年,歐美對華貿易依舊爭端不斷,影響也越來越大。今年上半年,美國和歐盟分別對華實施2項和4項「雙反」調查。

同年7月8日,歐美雙方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貿談判——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意在重塑歐美投資和貿易關系,建立國際貿易新規則。如果TTIP配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兩洋戰略」得到實現,世界貿易版圖有可能因此而改變。

而歐美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貿易夥伴,其聯手走向市場一體化,這對中國出口、

投資和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該協議可能築起的貿易壁壘,將遠遠大於歐美對中國單個產品徵收反傾銷、反補貼稅的影響。如果歐美之間享受零關稅或者低關稅,各自產品在對方市場上就有很大的價格優勢,而中國同樣的出口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後在價格方面就會失去競爭優勢。如果歐美統一產品、行業規則和標准,中國產品如果達不到歐美的技術標准、環保標准等要求,可能連歐美市場的大門都進不去。

結論

在中國力求發展,卻備受爭議的當前,努力適應和改革是中國當前發展的需要。面對變得日益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國對外貿易不僅需要繼續保持政策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還需要進行不斷的磋商、談判,構建一個良好的合作環境,保持進出口的穩定增長。不但要注重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開拓新市場,也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讓中國的世界國家中的地位增高,威信增強,成為東方真正的巨龍。

10、為什麼很多國家對國際貿易施加限制,即使國際

廣西與越南有何貿易機會?廣西與東盟的貿易情況已經成為廣西的第一大貿易那麼,廣西對越貿易在全國對越貿易中處於怎樣的地位,補償貿易的十。二、麻煩大家說一下最近的經濟熱點並對其進行分析 綠色貿易壁壘,也稱環境壁壘、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一國以保護環境、維護人類健康為由,通過立法和制訂強制性的技術法規,對國外商品進行准入限制的貿易措施。它主要通過技術標准、衛生檢疫標准、商品包裝和標簽等規定來強制性實施,其內容涉及產品研製、開發、生產、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再利用等整個過程有無採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綠色貿易壁壘始於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大有盛行趨勢。綠色貿易壁壘作為一種非關稅壁壘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開始興起於各國,其實質上是發達國家借環境保護之名,依賴其技術和環保水平,通過立。三、為什麼許多國家對國際貿易施加限制即使國際貿易可以獲益已解 2、國際貿易的內生性增長的新理論長期以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國際貿易的增長可以2、國際金融一體化對國家安全威脅著安全。首先,國際金融市場上巨額游資的存在,這說明國際貿易形態的歷史性變遷對經濟學家提出了挑戰。只有在現有貿易思想基礎上古典貿易理論建立在即使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奉行自由貿易么採取對抗性的貿易,其中主要獲益國家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東盟對中國出口增加最多的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無疑在較小范圍內為中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