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新編國際貿易重點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新編國際貿易重點

發布時間: 2020-10-18 19:31:13

1、求國際貿易基本知識和術語

一、國外費用主要有:

1.國外運費(自裝運港至目的港的海上運輸費用);2.國外保險費(海上貨物運輸保險);3.如果有中間商,還包括支付給中間商的傭金。

計算公式如下:

FOB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凈利潤

CFR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凈利潤

CIF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凈利潤

FCA、CPT和CIP三種貿易術語的價格構成適用范圍廣。在價格構成中,通常包括3方面內容:進貨成本、費用和凈利潤。

二、國內費用有:

1.加工整理費用;

2.包裝費用;

3.保管費用(包括倉租、火險等);

4.國內運輸費用(倉至碼頭);

5.拼箱費(如果貨物構不成一整集裝箱);

6.證件費用(包括商檢費、公證費、領事簽證費、產地證費、許可證費、報關單費等);

7.銀行費用(貼現利息、手續費等);

8.預計損耗(耗損、短損、漏損、破損、變質等);9.郵電費(電報、電傳、郵件等費用)。

三、國外費用主要有:

1.外運費(自出口國內陸啟運地至國外目的地的運輸費用);2.國外保險費;3.如果有中間商,還包括支付給中間商的傭金。

計算公式如下:

FCA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凈利潤

CPT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凈利潤

CIP價=進貨成本價+國內費用+國外運費+國外保險費+凈利潤

1、FOB:是Free on Board 或 Freight on Board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

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負責辦理出口清關手續,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交到買方指派的船上,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前的一切風險,並及時通知買方。

本條中風險轉移規則已經《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修改,裝運港貨物裝運上船後,風險轉移給買方。(由於2000年解釋通則規定之越過船舷風險轉移,是否越過船舷不便於舉證,故而修改。)

2、C&F:即「Cost and Freight"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成本加運費「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按通常的條件租船訂艙並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按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限將貨物裝上船並及時通知買家。

3、CIF: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成本加保險費、運費」。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按通常條件租船訂艙並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並負責辦理貨物運輸保險,支付保險費。

4、FCA:即「Free Carrier"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是「貨交承運人」。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將貨物交由買方指定的承運人處置,及時通知買方。

5、CPT:即 「Carriage Paid to」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自費訂立運輸契約並支付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運費。在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後,在約定的時間和指定的裝運地點將貨物交由承運人處理,並及時通知買方。

6、CIP:即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的英文縮寫,中文含義為「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自費訂立運輸契約並支付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運費,負責辦理保險手續並支付保險費。在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後,在指定的裝運地點將貨物交由承運人照管,以履行其交貨義務。

7、EXW:即 「EX Works 的英文縮寫,其中文含義為「工廠交貨(指定的地點)」。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在其所在處所(工廠、工場、倉庫等)將貨物置於買方處置之下即履行了交貨義務。

8、FAS:即"Free Alongside Ship" 的英文縮寫,中文含義為「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在裝運港將貨物放置碼頭或駁船上靠近船邊,即完成交貨。eliv

9、DAT:即「Delivered At Terminal (insert named terminal port or place of destination) 其中文含義」運輸終端交貨「。使用該術語賣方在合同中約定的日期或期限內將貨物運到合同規定的港口或目的地的運輸終端,並將貨物從抵達的載貨運輸工具上卸下,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

10、DAP:即"Delivered At Place"(insert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目的地交貨(插入指定目的港)。

使用該術語,賣方必須簽訂運輸合同,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或指定目的地內的約定的點所發生的運費;在指定的目的地將符合合同約定的貨物放在已抵達的運輸工具上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

2、新編經濟學重點

中教聯盟老師:這是一些考點。
關稅(tariff)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國所徵收的
稅收 
最優關稅(optimum tariff)是指這樣一種稅率,它使一國貿易條件的改善相對於其貿易量
減少的負面影響的凈所得最大化。也就是說,一自由貿易為起點,當一國提高其關稅率時,其福利逐漸增加到最大值(最優關稅率),然後當關稅率超過最優關稅時,其福利又逐漸下降。最終該國將通過禁止性關稅回到自給自足的生產點。[1] 
有效保護率也叫有效關稅率,又稱實際保護率。指整個關稅制度(和有效保護措施)對某
類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給予凈重增值的影響。一種產品在國內外加工增值差額與其國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也就是由於整個關稅制度而引起的國內增值的提高部分與自由貿易條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與名義保護率的關系 
有效保護率與名義保護率即名義關稅稅率存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一是高於後者,即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高於所用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 二是與後者相等,即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等於所用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 三是低於後者,即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低於所用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甚至會出現負保護的現象。 
名義保護率與有效保護率的區別 名義保護與有效保護的主要區別是: 
名義保護只考慮了關稅對某種成品價格的影響,而不考慮對其投入材料的保護;有效保護不但注意了關稅對成品的價格影響,也注意了投入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由於徵收關稅而增加的價格。因此,有效保護率計算的是某項加工工業中受全部關稅制度影響而產生的增值比。有效保護率是對一種產品的國內、外增值差額與其國外增值部分的百分比。這里所說的國外增值是指在自由貿易條件下該商品的增值。 
當某產業的產品進口名義關稅率高於原料的進口名義關稅率時,該產業所受的有效保護率就要高於名義保護率;當某產業的產品進口名義關稅率等於原料的進口名義關稅率時,該產業所受的有效保護率就等於名義保護率;當某產業的產品進口名義關稅率低於原料的進口名義關稅率時,該產業所受的有效保護率就要低於名義保護率。[1] 
 
貧困化增長是某些特定發展中國家發生的情況,它的含義為:當一國由於某種原因(一般
總是單一要素供給的極大增長)使傳統出口商品的出口規模極大增長,其結果是不僅導致該國貿易條件的嚴重惡化,該國國民福利水平絕對下降。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定義:由於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
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 
內部規模經濟主要來源於企業本身生產規模的擴大。由於生產規模擴大和產量增加,分攤
到每個產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設計成本,科研與發展成本等)會越來越少,從而使產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經濟是指當整個產業的產量(因企業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外部的因素),該產
業各個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 of Scope)。 
進口配額(Import Quotas System)又稱進口限額。它是一國政府在一定時間內,對於某些
商品一定時期內的進口數量或金額,事先加以規定的限額。超過規定限額的不準進口。 自願出口限制是進口國的政府或一個工業出口國的政府或相競爭的工業安排的、對後者所出口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產品的數量加以限制的措施。按照這個定義,自願出口限制是對所有限制出口的雙方協議措施的通稱。嚴格說來,自願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國單方面採取和執行的行動,稱它為「自願」,是指出口國具有取消或修改限制措施的正式權利。 
提供曲線的定義 
提供曲線(offer curve)又譯作供應條件曲線,也稱相互需求曲線,是由馬歇爾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個國家為了進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須向其他國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線即對應某一進口量願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軌跡。兩個國家的提供曲線的交匯點所決定的價格,就是國際商品交換價格(交換比率)。 
提供曲線反映的是一國為了進口其某一數量的商品而願意出口的商品數量。提供曲線包含了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反映了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相對價格水平下所願意進口和出口的商品數量。曲線本身是由一個國家的供給(出口)、需求(進口)曲線合成的。 
 
意義:提供曲線表明了在一系列相對價格下,一企國家為了換得一定量的 Y( 或 x) 商品所
願意提供的 x( 或 Y) 商品的量。這些進口和出口商品的量是由一國的需求量和供給條件 ( 即生產可能性 ) 所決定的。因而提供曲線既可以看作供給曲線,又可以看作需求曲線。作為供給曲線,它表明在不同貿易條件下,一國願意提供的出口產品的量,如果出口品相對價格上升,該國就會增加出口品的供給;作為需求曲線,它表明在不同的貿易條件下,這個國家對進口產品的需求量,如果進口產品相對價格下降,該國就會增加對這種產品的進口。於是,國際貿易中供給和需求兩個因素就結合在提供曲線中,因而可以用提供曲線來分析國際的均衡。 
要素密集度
是指生產一個單位某種產品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組合比例。在資本與勞動兩種生產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產一單位該產品所使用的資本-勞動比率。 
要素密集度是一個相對概念,即使生產兩種產品時各投入的要素數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種要素的相對比率相同,那麼這兩種產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要素豐裕度是一國的資源擁有狀況,即一國的要素稟賦狀況。一個國家的要素稟賦決定該
國各產業適宜的或可行的要素使用比例范圍;同樣,也決定著要素價格的適宜的或可行的范圍。 
幼稚產業是指某一產業處於發展初期,基礎和競爭力薄弱但經過適度保護能夠發展成為具
有潛在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 
產業內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段時間內,同一產業部門產品既進口又出口的現象。
比如日本向美國出口轎車,同時又從美國進口轎車的現象;中國向韓國出口某種品牌的襯衣,同時又從韓國進口某種T恤衫的這種貿易活動。產業內貿易還包括中間產品的貿易,即是某項產品的半製成品、零部件在兩國間的貿易。 
經濟一體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由政
府間通過協商締結條約,建立多國的經濟聯盟。在這個多國經濟聯盟的區域內,商品、資本和勞務能夠自由流動,不存在任何貿易壁壘,並擁有一個統一的機構,來監督條約的執行和實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自由貿易區通常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
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准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有時它也用來形容一國國內,指一個或多個消除了關稅和貿易配額、並且對經濟的行政干預較小的區域。 
關稅同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締結協定,建立統一的關境,在統一關境內締約國相互
間減讓或取消關稅,對從關境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商品進口則實行共同的關稅稅率和外貿政策. 
經濟聯盟是指參加國除了達到關稅同盟的要求外,並制定某些共同的經濟政策,在貨幣金
融方面進行協調,實現同盟內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建立起一些超國家的經濟調節機構的組織。 
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
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 
勞動密集型商品又稱為勞動集約型產品,是指那些在生產過程的要素投入比例中,勞動力
投入比重相對較高的產品,它是相對於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而言的,具體哪些產品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則沒有統一的劃分。 
資本密集型商品是指該種商品生產中資本投入比其他生產要素投入相對較多的產品。資本
密集型產品的特點是:投資大,容納的勞動力較少,資本周轉較慢,單位產品成本中資本消耗所佔比重較大。 
資本豐裕國家是分工生產並出口資本密集型的商品。 
勞動豐裕國在長期的產業間貿易中,勞動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水平將會提高,土地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水平將會降低;資本豐裕國在長期的產業間貿易中勞動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水平將會下降,資本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將會提高 
絕對優勢按照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原理,當兩個國家生產兩種商品,使用一種生產要素—
—勞動時,如果剛好A國家在一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高,B國家在這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低,則A國該商品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兩國按各自的絕對優勢進行專業生產分工並參與貿易,則兩國都能從貿易中得到利益。這種貿易利益來自專業化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比較優勢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於在其他
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 
雷布琴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對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會導緻密集使用該要素
部門的生產以更大比率增長,而另一部門的生產則下降。 
關稅與進口配額的主要區別:關稅是通過扭曲國內價格進而抑制進口需求來限制進口,
而進口配額是通過直接限制進口數量達到減少進口的目的。除此之外,二者在實施中還有許多不同。 
1. 進口配額對進口的限制強於關稅。進口配額將進口限定到一個確定的水平,而進口關稅
的貿易效果則不確定。 
2. 進口配額導致的福利損失大於關稅。對於給定的進口配額,需求增加時,會比同等的關
稅導致更高的國內價格和國內生產的進一步增加;而對於給定的進口關稅,當需求增加時,國內價格不變,會比同等的進口配額導致更高的消費量和進口量,故而進口配額對進口國福利造成損失比關稅大。 
3. 進口配額強化了國內壟斷。當進口國實行配額時,國內廠商可以壟斷除配額以外的國內
供給,此時國內市場的價格由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原則決定,因而配額進一步增強了國內壟斷力量。 
4. 進口配額導致「尋租」行為發生。進口配額涉及進口許可證的發放,進口商為了獲得許
可證,會賄賂政府官員,導致腐敗與社會資源的浪費。                                                     
比較優勢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於在其他
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  
李嘉圖主張的貿易基礎是:比較優勢  貿易模式為:兩國生產兩種商品的情況下,其
中一國在兩種商品上均占據絕對優勢,另一國在兩種商品上均處於絕對劣勢,則優勢國可以專門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劣勢國專門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然後進行國際交換,雙方仍能從中獲益。  
貿易所得:通過一個國家可以專門生產、出口其絕對劣勢 相對較小的商品, 同時進口其
絕對劣勢相對較大的商品, 這樣就會比以前享受更多的商品從而產生比較優勢的收益 絕對優勢理論:在兩國生產兩種商品的情況下,其中一國在一種商品的生產中具有較高效
率,另一國在另一種商品的生產中具有高效率,則兩國在不同商品的生產上分別擁有絕對優勢,此時如果兩國根據各自的絕對優勢進行專業化分工,並相互交換,雙方均能從中獲益。 
比較優勢理論:兩國生產兩種商品的情況下,其中一國在兩種商品上均占據絕對優勢,另
一國在兩種商品上均處於絕對劣勢,則優勢國可以專門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劣勢國專門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然後進行國際交換,雙方仍能從中獲益。                                                           
Ho要素理論主要內容: 
一國應當出口在生產過程中密集使用其相對豐裕和廉價生產要素的產品,進口在生產過程中密集使用其相對稀缺和昂貴生產要素的產品。勞動豐裕型國家應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資本豐裕的國家應當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  
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國際貿易在使同種商品在兩國的相對價格差異均等化的同時,會
使各國同質的生產要素獲得相同的相對於絕對收入。      
重疊需求理論:兩國之間開展貿易的可能性及貿易的規模是由兩國的需求結構和平均收入
水平決定的。  (所謂的重疊需求是指在兩國都有的需求) 
里昂惕夫之謎:由於美國是世界上資本最豐裕的國家,所以理應是美國出口資本密集型商
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但是,里昂惕夫檢驗結論是美國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勞動密集型商品,這與H-O模型預期的結果相反。 1. 自然資源稀缺說 2. 人力資源說 3. 貿易壁壘說 4. 需求逆轉說 5. 要素密集度逆轉說 
幼稚產業主要觀點:1.自由貿易理論是以世界主義為立論基礎的,只考慮了世界整體與單
獨的個人利益,而沒有考慮兩者之間的中介國家。 
2.一國實行何種貿易政策應取決於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與本國工業化發展的進程相適應。 
3.財富的生產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 
4.主張對產業部門實行有選擇的,暫時性的保護。 
5.貿易保護的主要手段是關稅,但關稅的徵收應因時間,因產業而異。貿易惡化理論:發展中國家在與發達國家的貿易中主要出口初級產品,而進口工業製成品,
由於初級產品的價格相對於工業製成品由不斷下降的趨勢,因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從長期來看由惡化的趨勢。 
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由於現代國際貿易中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的存在,國際市場競
爭演變為少數企業之間圍繞著市場份額進行博弈。在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下,政府採取戰略性貿易政策,通過出口補貼等積極干預措施可以提高本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而企業因此所獲得的利潤將大大超過政府所支付的補貼部分。 
比較國際直接投資和證券組合投資的異同: 
投資對象不同。國際直接投資主要以實體企業為投資對象,從而獲得收益;國際間接投資主要以國外股票、信貸資金和其他有價證券為投資對象,目標是實現貨幣增值。 
擁有許可權不同。國際直接投資強調對所投資的企業擁有控制權和管理權,而國際間接投資則不強調。 
投資風險不同。國際直接投資風險較大,國際間接投資風險較小。 
 
企業為何要進行跨國經營:  
跨國公司對全球經濟的作用與影響: 
1.促進要素的國際流動和要素價格的均等化 2.縮小落後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 3.促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勞動力國際流動的宏觀成本與收益有哪些: 重商主義者有哪些貿易思想: 
主要觀點:1、以流通領域為研究對象,認為利潤來自流通領域,與生產過程無關;            2、把貨幣(金銀)看作是財富的唯一形態; 
           3、認為國際貿易是零和博弈,一國所得必為它國所失; 
           4、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活動,獎出限入,力爭順差,增加國家財富。 政策主張:1、嚴格管制金銀貨幣 
          2、實行對外貿易壟斷,獨占殖民地貿易與航運           3、限制進口           4、促進出口 
          5、管制本國工業,鼓勵和扶持本國幼弱工業的政策 
 
亞當斯密主張的貿易基礎和貿易模式是什麼?貿易如何產生?他倡導什麼樣的貿易政策。   亞當.斯密主張的貿易基礎是絕對優勢;貿易模式為兩國通過專門生產自己
有絕對優勢的產 品並用其中一部分來交換器有絕對劣勢的商品。 通過生產絕對優勢商品並交換, 資源可以被 最有效的使用, 而且兩種商品的產出會有很大的增長, 通過交換就會消費比以前更多的商品 從而產生了貿易所得;斯密倡導自由貿易,主張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盡可能少干涉經濟  
WTO的基本原則有哪些?理解其含義。品非歧視原則:包括實行最惠國待遇和國民
待遇。 
貿易自由化原則:通過就減少貿易障礙來促進貿易規模的擴大 可預見性原則:各成員國在執行其貿易政策和措施之前,要對其他成員國公開並通知世界貿易組織。 
促進公平競爭原則:指世界貿易要公開,公正和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 
鼓勵發展與改革的原則:指對發展中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應採取鼓勵原則 
關稅同盟有哪些動態效應: 
1.關稅同盟可以獲得由於市場擴大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  
2.關稅同盟所產生的最大動態效應是促進了成員國企業之間的競爭。 3.關稅同盟的建立可以產生有利的擴大投資效應。  
Ho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區別與聯系   
  答:比較優勢理論則認為應集中力量生產利益較大或不利較小的商品,然後通過國際交換,在資本和勞動
力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總量將增加,如此形成的國際分工對貿易各國都有利,核心原則是:兩利取重, 兩害取輕;HO理論則是從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用不同國家的生產諸要素 的豐缺解釋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一國進出口商品結構的特點,主要包括生產要素供給比例說, 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說。 
   
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 
一方面國際剩餘資金供給充裕,另一方面國際資金需求旺盛,這是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原因。 具體有: 
1. 對高額報酬的追逐。資本國際流動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 
2. 國際風險因素。為了避免國際風險可能帶來的投資資本損失,會把資本轉移到其他安全
的國家和地區。 
3. 利率和匯率因素。利率和匯率對國際資本的流向有著重要的影響,利率影響金融資產的
收益水平,匯率高低會改變資本的相對價值。 
4. 壟斷優勢與要素稟賦。壟斷與要素稟賦都可以提供有利的投資機會,從而吸引跨國公司
直接投資進入。 
5. 政治環境與經濟政策。政治的穩定性與經濟發展計劃會對資本國際流動產生影響。  
提供曲線的含義與特點?  
提供曲線:用以表明一國在不同的相對價格水平下,為了獲取一定數量的進口商品而願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數量的一條曲線。提供曲線包含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它既是一國的供給曲線,也是該國的需求曲線。P23  
斯托珀-薩繆爾森定理的主要內容:某一商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將導致該商品密集使用
的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提高,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則下降。 一國豐裕要素的所有者從中獲益,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因貿易而受損。P38 
傳統貿易理論與現代貿易理論的主要區別: 
1. 從理論基礎上看,前者以規模報酬不變和完全競爭為前提,建立在完全競爭理論基礎上,
而後者以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競爭理論基礎上; 
2. 從解釋對象上看,它們分別解釋的是不同的貿易現象,前者主要解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產業間貿易,而後者主要解釋發生在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

關稅對小國的經濟效應:
關稅的價格效應,
征稅導致進口商品的價格提高表現為小國國內價格的上升,
關稅全部由
該國消費者承擔。
關稅的消費效應,征稅使進口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提高,價格提高導致需求量減少
關稅的生產效應,由於價格提高,國內生產增加為
關稅的貿易效應,國內供給量增加為,進口數量減少到
關稅的財政收入效應,指政府由於徵收關稅而增加的財政收入,等於單位商品稅額

與進口量的乘積。

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國際貿易的均衡過程: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市場的情況不
變,單獨分析某一市場的價格與供求變動的一種分析方法

什麼是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試分析兩類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

貿易創造:是指當一國加入關稅同盟後,一些原來在本國國內生產的產品現在被同盟內成員
國的更低成本的進口產品所替代,從而使同盟內部貿易規模擴大並增進成員國福利的貿易效
應。

貿易轉移:是指關稅同盟建立後,一國的進口由非成員國低成本的產品轉向成員國高成本產
品時所發生的資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和福利減少的效應。

3、王耀中的獲獎

曾先後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跨國公司並購中國企業的新動向與國家經濟安全研究」、「開放經濟下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民營經濟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標准體系建設與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家級精品課程等國家級課題7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等課題8項;出版專著3部,主編省級以上立項資助教材3本,在《世界經濟》、《經濟學動態》、《金融研究》、《經濟評論》、《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曾獲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優秀教師獎,中國金融教育基金獎,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1.入世後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摩擦與爭端預警系統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湖南服務業發展研究,湖南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
4.湖南外貿技術性貿易壁壘(TBT)預警系統研究,國家科技部基金項目
5.風險投資與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研究,國家科技部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6.研究型大學的創建與高素質人才培養研究,湖南省教育規劃重點課題 1.《綠色保護主義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世界經濟研究》1995.05,新華文摘1996.1摘登
2.《試論當代西方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分離現象》,《世界經濟》1997.01
3.《毫釐之差的交易准則—轉讓企業與轉讓企業資產的比較》,《國際貿易》1999.11
4.《啟動消費信貸的關鍵是調節居民心理預期》,《經濟日報(理論版)》1999.11.25
5.《中西投資運行機制比較研究》,《經濟評論》2000.01
6.《西部開放中的比較優勢分析與對外貿易戰略選擇》,《求索》2000.06
7.《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振興西部經濟的突破口》,《湖南社會科學》2000.09
8.《論我國的資本外逃問題及對策》,《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06
9.《人力資本形成的制度作用及其啟示》,《經濟評論》2001.11
10.《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問題與對策》,《國際貿易問題》2002.01
11.《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優勢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07
12.《發展經濟學與中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及其啟示》,《求索》2003.03
13.《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研究範式的演進》,《經濟學動態》2003.06
14.《民營對外貿易的經濟影響及其發展對策》,《國際貿易問題》2003.09
15.《我國反傾銷不力的博弈分析》,《經濟評論》2003.06
16.《論外資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國際商務》2003.10
17.《湘粵FDI比較分析及對策研究——一個地理集中模型》,《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02
18.《中心——外圍形成、轉變及其啟示》,《經濟學動態》2004.06 1.《中國投資體制轉型研究—一個中西比較的新視角》,人民出版社,2002.06
2.《國際商務管理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04
3.《國際貿易學》(主編),湖南出版社,1995.09,湖南省「九五」重點教材
4.《新編國際貿易學》(主編),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05,湖南省優秀教材
5.《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主編),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08,湖南省統編教材 1.中國投資體制改革研究,中國人民銀行課題(主持完成),1999.6.30
2.洞庭湖綜合治理宏觀經濟效益分析,湖南省科委軟科學重點課題(主持完成),1999.4
3.APEC一體化與中國對外投資結構相關研究,國家教育部外專局課題(主持完成),1999.9
4.運用國際租賃融資方式發展湖南電力工業研究,湖南省科委課題(主持完成),1998.12
5. 我國中部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研究,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主持完成),1996.10
6.湖南對外貿易發展速度結構、效益與科技開發相關性研究,湖南省軟科學課題(主持完成),1996.12
7.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研究,省社科基金課題(主持完成),2001.6
8.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產品開發及市場定位研究,省自科基金課題(主持完成),2002.12
9.21世紀初中國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問題研究,省社科基金課題(主持完成),2003.6
10.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11.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摩擦與爭端預警系統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12.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湖南服務業發展研究,湖南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
13.湖南外貿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研究,國家科技部基金項目
14.風險投資與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研究,國家科技部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15.研究型大學的創建與高素質人才培養研究,湖南省教育規劃重點課題

4、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主要內容 簡潔

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認為,應賦予生產要素以新的含義,擴展生產要素的范圍,生產要素不僅僅是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所說的勞動、資本和土地,技術、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產要素,這些無形的「軟體」要素越來越成為形成貿易的基礎,它決定著一國比較優勢格局。 新要素理論當然是對要素稟賦理論的發展,但就分析方法而言,新要素理論與傳統要素貿易理論並無本質的不同

5、主要的國際貿易術語

一、為「E」組,指賣方僅在自己的地點為買方備妥貨物(發貨)。

EXW(EX 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從工廠(或倉庫)交付給買方,除非另有規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安排的車或船上,也不辦理出口報關手續。買方負擔自賣方工廠交付後至最終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二、為「F」組(FCA、FAS和FOB),指賣方需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承運人 (主要運費未付)。

1、FCA(Free Carrier):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此術語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交貨期內在指定地點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監管,並負擔貨物交由承運人監管前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此外,賣方還應辦理出口所需的一切海關手續。

2、FAS(Free Alongside Ship):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指賣方將貨物運至指定裝運港的船邊或駁船內交貨,並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辦理貨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關手續,買方承擔自裝運港船邊(或駁船)起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3、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規定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三、為「C」組(CFR、CIF、CPT和CIP),指賣方須訂立運輸合同,但對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裝船和啟運後發生意外所產生的額外費用,賣方不承擔責任(主要運費已付)。

1、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負責租船訂艙,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2、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

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以及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3、CPT(Carriage Paid to):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賣方支付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運費,在貨物被交由承運人保管時,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於在貨物交給承運人後發生的事件而引起的額外費用,即從賣方轉移至買方。

4、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賣方支付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運費,並對貨物在運輸途中滅失或損壞的買方風險取得貨物保險,訂立保險合同,支付保險費用。

在貨物被交由承運人保管時,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於在貨物交給承運人後發生的事件而引起的額外費用,即從賣方轉移至買方。

四、為「D」組(DAF、DES、DEQ、DDU和DDP),指賣方須承擔把貨物交至目的地國所需的全部費用和風險(貨到)。

1、DAF(Delivered at Frontier):邊境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運至買方指定的邊境地點,將仍處於交貨的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付買方,並辦妥貨物出口清關手續,承擔將貨物運抵邊境上的指定地點所需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此地點為毗鄰邊境的海關前,包括出口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邊境(含過境國)。進口清關手續則由買方辦理。

2、DES(Delivered EX Ship):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將貨物運至買方指定目的港的船上,並交給買方,但不辦理進口清關手續,賣方負擔將貨物運抵指定卸貨港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買方負擔貨物從船上開始卸貨期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3、DEQ(Delivered EX Quay):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是指將貨物交付給買方,但不辦理貨物進口清關手續,賣方負擔將貨物運抵卸貨港並卸至碼頭為止的一切費用與風險。買方則負擔隨後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4、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是指賣方將貨物運至進口國指定的目的地交付給買方,不辦理進口手續,也不從交貨的運輸工具上將貨物卸下,即完成交貨。

賣方應該承擔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為止的一切費用與風險,不包括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在目的地進口應繳納的任何「稅費」(包括辦理海關手續的責任和風險,以及交納手續費、關稅、稅款和其他費用)。

5、DDP(Delivered Duty Paid):進口國完稅後交貨(指定目的地),是指賣方將貨物運至進口國指定地點,將在交貨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付給買方,賣方負責辦理進口報關手續,交付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在目的地應繳納的任何進口「稅費」。

賣方負擔將貨物交付給買方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如賣方無法直接或間接的取得進口許可證時不宜採用該術語。DDP是賣方責任最大的貿易術語。

(5)新編國際貿易重點擴展資料:

國際貿易術語(Trade 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稱價格術語。在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所承擔的義務,會影響到商品的價格。 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把某些和價格密切相關的貿易條件與價格直接聯系在一起,形成了若干種報價的模式。

每一模式都規定了買賣雙方在某些貿易條件中所承擔的義務。用來說明這種義務的術語,稱之為貿易術語。



6、國際經濟與貿易的重點方向是什麼?

我是國際貿易大二的學生,剛從上海實習回來,就在國際貿易部,具體的就英語水平,基礎的專業知識,個人
業務技巧,

起先先看下貿易的流程
1.客戶詢盤:一般在客戶下perchase Order之前,都會有相關的Order Inquiry給業務部,做一些細節上的了解。
2.報價:業務部及時回復客人查詢,確定貨物品名,型號,生產廠家,數量,交貨期,付款方式,包裝規格及櫃型等,peroforma Invoice給客戶做正式報價。
3.得到訂單:經過洽談,收到客戶正式的訂單perchase Order。
4.下生產訂單:得到客人的訂單確認後,給工廠下訂單,安排生產計劃。
5.業務審批:業務部收到訂單後,首先做出業務審核表。按「出口合同審核表」的項目如實填寫,盡可能將各種預計費用都列明。合同審批需附上客人訂單傳真件,與工廠的收購合同。審核表要由業務員簽名,部門經理審批,再交管理部人員審核後才能執行。如金額較大的,或有預付款和傭金等條款的,要經公司總經理審批才行。合同審批之後,製成銷售訂單,交給部門進程員跟進。
6.下達生產通知:業務部在確定交貨期後,滿足下列情況可下達生產通知, 通知工廠按時生產: 6.1:如果是L/C付款的客戶,通常是在交貨期前1個月確認L/C已經收到,收到L/C後應業務員和單證員分別審查信用證,檢查是否存在錯誤,交貨期能否保障,及其他可能的問題,如有問題應立即請客人改證。 6.2:如果是T/T付款的客戶,要確認定金已經到賬。 6.3:如果是放帳客戶,或通過銀行D/A等方式收匯等,需經理確認。

11 英語是基礎的基礎,因為在做業務時,單裾,往來的傳真,MSN,QQ,電話,等交流的英語使用頻繁,是不容許有半點散失的就象因地域不同,誤解,,,而翻譯錯誤.因此英語的話它是一座橋梁,連接客戶跟公司的最常用的手段.

22 基礎知識的話,因為國際貿易流程里頭,會有很多程序,包扣本國與外國公司的制度,產品規格,銀行手續規范,海運,空運的規范(起雲港到貨港的手續)等等的書面就形成了大量的相關術語,還有象利率,股票,國債,還有地方和國家政策的頒布變更.都會涉及到大學國際貿易流程的基礎知識的 熟練應用.

33技巧的話,是關於怎樣把貿易作好的說法,首先是這得依託公司的發展規模及影響力,在則看員工的素質又包扣人員關系,口才,思維敏捷度,處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公司里頭,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時.如果你是一個國際貿易的一個員工的話,首先都是部門經理去出差招攬洽談生意,再回來安下派專屬人員專門負責整宗貿易交易,就象一個團隊專門處理大宗買賣,單人處理小宗貿易買賣,,在其中,的內容包口向供應商詢價,報價,下單,在運輸,到港憑單證取貨,在到收款就是上頭的流程了,在國際貿易部門里頭就真是一團隊,各施其能盡心盡職.每周底都會開會討論各自的交易情況問題及解決方案,還\會在一端時間內做業績評估,進行獎勵.

實習後的一點體會,,有用的話拿去吧,,希望1對你有幫助

7、國際貿易實務重點

貿易術語:定義、買方職責、賣方職責、風險轉移點
付款方式:T/T L/C DP DA等等,重點在於定義、流程及風險
信用證:種類、定義、流程、風險
合同:條款、內容、注意點
案例分析:一般都是出問答題,類似模擬進出口,一種是問賣方買方對或者正確並陳述理由,另一種是計算題,根據FOB價算傭金或者算CIF CFR價格 或者根據出廠價算

8、國際貿易理論與商務的重點是什麼

第八章
1、What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什麼是經濟一體化?
It involves agreements among countries to establish links through the movements of goods, services, and factors of proction across borders
各國通過協議聯合在一起,建立了以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跨越國界進行自由流動為內容的聯盟。
Leve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經濟一體化的層次
The free trade area 自由貿易區
The customers union 關稅同盟
The common market 共同市場
The economic union 競技聯盟
2、Free Trade Area 自由貿易區
The free trade area is the least restrictive and loosest form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mong countries 自由貿易區是較為鬆散、歲成員約束力最小的一體化組織。
All barriers to trade among member countries are removed
消除了成員國之間的全部貿易壁壘
No discriminatory taxes, quotas, tariffs, or other trade barriers are allowed
不存在任何歧視性稅收政策、配額、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
Sometimes a free trade area is formed only for certain class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針對特定的商品和服務設立自由貿易區
Each member is free to set any tariffs, quotas, or other restrictions that it chooses on trade with countries outside the free trade area
各成員國對非成員國可以自由設置關稅、配額或其他限制性措施
3、Custom Union 關稅同盟
The customs union is one step further along the spectrum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關稅同盟在經濟一體化程度又前進了一步
Members of a customs union dismantle barriers to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among themselves關稅同盟的成員國取消了各成員國之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壁壘
Customs Union establishes a common trade policy with respect to nonmembers(e.g., a common external tariff)關稅同盟好需要建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共同貿易政策。
4、The Common Market共同市場
Factors of proction, including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re freely mobile among members 共同市場還允許生產要素在各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這些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和技術
The restrictions on immigration, emigration, and cross-border investment are abolished.
取消了對移民和跨國投資設置的限制政策
Members of a common market must be prepared to cooperate closely in monetary, fiscal,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各成員國必須准備隨時在貨幣、財政和就業政策方面驚醒緊密的合作
5、The Economic Union 經濟聯盟
It requires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in addition to the free movement of goods, services and factors of proction across borders.
經濟聯盟不僅需要實現商品、貨物和生產要素的跨國界自由流動,更重要的在於經濟政策的一體化
Members would harmonize monetary policies, taxatio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各成員國在貨幣政策、稅收和政府財政支出方面相互協調
A common currency would be used by all members 要求過成員國採用統一的貨幣

第十章
1、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國際市場調研
New parameter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國際商務環境仲的新參數
Duties 關稅
Foreign currencies 國外的資本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不同的運輸方式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國際單證
Differing modes of operating internationally 國際化經營的不同模式
New environmental factors 新的環境要素
The culture of the host country 東道國的文化
Political systems and level of stability 政治體系及其穩定性
Legal issues 法律事項
Technological level 技術層次
Broader definition of competition 競爭定義的廣泛性
2、The major reasons for reluctant to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不願進行國際市場調研活動的主要原因
Lack of sensitivity to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customer needs
他們對文化、消費者的偏好以及市場總需求的差異缺乏敏感性
A limited appreciation for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broad 對國外不同環境認識的有限性
Lack of familiarity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ata sources and inability to use
不熟悉本國以及國際數據的來源,或無法正確使用他們獲得的國際市場數據
Use business experience in a country as a substitute for organized research
把一個國家中進行實際商務活動是獲得的經驗作為市場調研的替代物
3、Identifying Sources of Data 確定數據來源
Macro data 宏觀數據
Tariff information 關稅信息
Host country export/import data 東道國進出口數據
Nontariff measures 非關稅措施
Foreign export/import data 國外進出口數據
Data on government trade policy 有關政府貿易政策的資料
Micro data 微觀數據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當地的法律和規定
Size of market 市場規模
Loc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當地的標准規范
Distribution system 分銷體系
Competitive activity 競爭性活動
Secondary data 二手數據
That is information already has been collected by some other organization such as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service organizations, trade associations, directorie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ervices

Selection of secondary data 二手數據挑選
Quality of source 信息來源的質量
Recency 時效性
Relevance to the task at hand 相關性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secondary data對二手數據的解釋和分析
It can be used only as proxy information只能作為中間信息
A consistency check must be concted 對一致性進行監督
The results should be cross-checked 結果必須被核對
4、Three Mechanisms for Building an Information System 建立信息系統是三種機制
Environmental scanning activities provide continues information on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affairs internationally, on changes of attitude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citizens and on possible upcoming alterations.
環境掃描活動可以隨時提供有關政治、社會和經濟事務方面的信息,公共機構和個人的態度方面的裱花以及可能發生的變化和調整
Delphi studies are a means for aggregating the judgments of a number of experts who cannot come together physically. This type of research clearly aims at qualitative measures by seeking a consensus from those who know rather than average responses from many people with only limited knowledge
德爾菲研究是把眾多判斷集中在一起,而不需要把這些專家真正集中到一起,它屬於一種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在眾多專家的意見中尋找一致性結論,而不是早眾多一般性被調查對象中尋找一般性結論。
Scenario building 腳本設計

第十一章
1、Motivations to Go Abroad 關於動機的探討

Proactive Motivation 主動性動機
Profit advantage 利潤優勢
Unique procts 獨特的商品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技術優勢
Exclusive information 專有信息
Managerial commitment 管理的投入
Tax benefit 稅務的優惠
Economies of scale 規模經濟
Reactive Motivation 反應性動機(被動性動機)
Competitive pressures 競爭壓力
Overproction 生產過度
Declining domestic sales 國內銷售量下降
Excess capacity 生產能力過剩
Saturated domestic markets 國內市場飽和
Proximity to customers and ports 接近消費者和港口
2、Alternative Entry Strategies 國際市場的進入戰略
Import and Export 進口和出口
Licensing 許可經營
FDI 特許加盟
Management Contract 管理合同(經營合同)
Turnkey Operations 交鑰匙工程
Im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