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的創造效應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的創造效應

發布時間: 2023-02-05 05:05:52

1、國際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有哪些?

一是貿易替代效應,即從靜態角度,一種商品可以通過貿易或投資方式進入一國市場,選擇了投資,便會替代貿易。聯合國1996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對於製造業的特定產品來說,作為公司國際化漸進過程即從貿易到FDI的結果,FDI與貿易的確存在著相互替代的線性聯系
二是貿易創造效應,即FDI可以在母國和東道國之間創造新貿易機會,使貿易在更大的規模進行.FDI會直接導致資本貨物、中間投入物和技術與服務的出口,從而會促進母國的貿易。特別是,FDI作為先進生產函數的轉移,會帶來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信息的跨國流動,因而從整體和長遠上看,FDI會創造新貿易需求,推動東道國向母國的出口貿易(小島清,1987)

三是貿易補充效應,FDI往往要帶來維修等後續的支持性活動的發展,從而會促進和增加貿易機會。

其四是市場擴張效應,FDI實現的生產擴大,既會加深對東道國的市場滲透,也會進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國市場,從而使貿易導向的生產帶來總貿易量的凈增。

2、什麼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創造是指在關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貿易轉移是指關稅同盟對外實行統一關稅,對第三國的歧視導致從外部進口減少,轉為從夥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產生「貿易轉移」。

3、國際貿易對外投資國際勞務的關系

1、首先從理論上分析: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具有替代效應,經查閱,投資與貿易的關系最初由蒙代爾提出,他在赫克歇爾-俄林模型的基礎上,考察貿易與投資相互替代的情況,認為在存在關稅的情況下,投資與貿易具有替代性,貿易障礙產生投資,投資障礙導致貿易。
2、其次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具有創造效應。

4、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產生原因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關稅同盟形成後由生產利得和消費利得共同構成的效應。關稅同盟成立後,生產在比較優勢基礎上更加專門化,同盟內某個成員方的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品將被生產成本更低的同盟國進口產品取代。這樣既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擴人了生產利益,又使本國該項產品消費開支減少,擴人了社會需求,促進了貿易量的增加,使同盟國的社會福利總水平得以提高。

5、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是共存同時出現的嗎?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建立關稅同盟後,關稅同盟某成員國的一些國內生產品被同盟內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的進口所替代,從而使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擴大了生產所帶來的利益;同時,通過專業化分工,使本國該項產品的消費支出減少,而把資本用於其他產品的消費,擴大了社會需求,結果使貿易量增加。貿易轉移效應是指締結關稅同盟之前,某個國家不生產某種商品而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商品;建立關稅同盟後,如果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被排斥在關稅同盟之外,則關稅同盟內部的自由貿易和共同的對外關稅使得該國該商品在同盟成員國內的稅後價格高於同盟某成員國相同商品在關稅同盟內的免稅價格,這樣同盟成員國原來從非成員國進口的成本較低的商品轉從關稅同盟內部生產效率最高、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來進口。

6、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越大越好貿易轉移效應越小越好對嗎

正確答案:(1)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①貿易創造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是由生產利得和消費利得構成。關稅同盟建成以後在比較優勢基礎上使生產更加專業化。這樣關稅同盟某個成員國的一些國內產品將被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所取代。其結果使資源使用效率提高擴大了生產利益;同時使本國該項產品消費開支減少擴大了社會需求結果會使貿易量增加。 ②貿易轉移效應 在關稅同盟成立以前關稅同盟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產品;關稅同盟成立以後關稅同盟國該項商品轉由同盟內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進口。但如果同盟內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不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則進口成本比過去增加消費開支擴大使同盟國的社會福利水平下降這就是貿易轉移效應。 (2)貿易創造大於貿易轉移的主要條件 從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的定義可以得出決定兩者大小的三個因素是

7、貿易創造效應是關稅同盟的積極效應嗎

貿易創造效應是關稅同盟的積極效應。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貿易創造效應,是由於關稅同盟取消關稅,成員國由原來自己生產並消費的高成本,高價格產品,轉向購買成員國低成本、低價格的產品,從而使消費者節省開支,提高福利是關稅同盟的積極效應。

8、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

一、關稅同盟理論
對關稅同盟理論研究最有影響的是以美國經濟學范納( Jacok Viner )和李普西( K·G·Lipsey )。按照范納的關稅同盟理論,完全形態的關稅同盟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 1 )完全取消各成員國間的關稅;
( 2 )對來自成員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進口設置統一的關稅;
( 3 )通過協商方式在成員國之間分配關稅收入。這種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相結合的結構,使得關稅同盟對整個世界經濟福利的影響呈現雙重性,即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並存。
(一)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
所謂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是指假定在經濟資源總量不變、技術條件沒有改進的情況下,關稅同盟對集團內外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物質福利的影響。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主要是指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1 、貿易創造效應( Trade Creating Effect )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由於關稅同盟內實行自由貿易後,產品從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往成本較低的成員國生產,從成員國的進口量增加,新的貿易得以「創造」。此外,一國由原先從同盟外國家的高價購買轉而從結盟成員國的低價購買也屬於貿易創造
2 、貿易轉移效應( Trade Diversion Effect )
假定締結關稅同盟前關稅同盟國不生產某種商品而採取自由貿易的立場,無稅(或關稅很低)地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產品;關稅同盟建立後,同盟成員國高產品轉由同盟內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進口。如果同盟內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不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則進口成本較同盟成立增加,消費開支擴大,使同盟國的社會福利水平下降,這就是貿易轉移效應。
(二)次優理論與關稅同盟的其他靜態效應
1 、次優理論
范納認為關稅同盟的建立既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成員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福利,而這取決於產生關稅同盟的環境,這就是次優理論( Theory of the Second best )。這個理論認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優所需要的條件不能全部滿足,那麼盡量滿足盡可能多的條件是沒有必要的,並且這樣做通常會導致次優情況的發生。因此,建立關稅同盟並不僅僅在成員國之間消除貿易壁壘,並不必然產生次優的福利狀態。所以,要使關稅同盟更可能產生貿易創造效應,增加福利,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2 、關稅同盟的其他靜態福利效應
第一,關稅同盟使得各成員國的海關人員、邊境巡邏人員等減少而引起的行政費用的減少;
第二,貿易轉移型關稅同盟通過減少對同盟成員國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進口需求和出口供給,有可能使同盟成員國共同的貿易條件得到改善。
第三,任何一個關稅同盟,在國際貿易投票中以一個整體來行動,較之任何一個獨立行動的國家來說,可能具有更強大的討價還價的能力;
第四,關稅同盟建立後,可減少走私。由於關稅同盟的建立,商品可在同盟成員國之間自由移動,在同盟內消除了走私產生的根源,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查禁走私的費用支出,還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三)關稅同盟產生的動態效應
所謂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是指關稅同盟對成員國貿易以及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關稅同盟的建立使成員國間的市場競爭加劇,專業化分工向廣度和深度拓展,使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2 、關稅同盟建立後,成員國國內市場向統一的大市場轉換,自由市場擴大,從而使成員國獲取轉移與規模經濟效益.
3 、關稅同盟的建立、市場的擴大、投資環境的大大改善 ,會吸引成員國廠商擴大投資,也能吸引非成員國的資本向同盟成員國轉移。
4 、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由於生產要素可在成員國間自由移動,市場趨於統一並且競爭加劇,投資規模擴大,促進了研究與開發的擴大,技術進步提高,加速了各成員國經濟的發展。
二、大市場理論
大市場理論的提出者認為:以前各國之間推行狹隘的只顧本國利益的貿易保護政策,把市場分割得狹小而又缺乏適度的彈性,這樣只能為本國生產廠商提供狹窄的市場,無法實現規模經濟和大批量生產的利益。
三、協議性國際分工原理
協議性國際分工原理是由日本著名教授小島清提出的。
所謂協議性國際分工,是指一國放棄某種商品的生產並把國內市場提供給另一國,而另一國則放棄另外一種商品的生產並把國內市場提供給對方,即兩國達成相互提供市場的協議,實行協議性國際分工。協議性分工不能指望同通過價格機制自動地實現,而必須通過當事國的某種協議來加以實現,也就是通過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把協議性分工組織化。如拉美中部共同市場統一產業政策,由國家間的計劃決定的分工,就是典型的協議性國際分工。
四、綜合發展戰略理論
綜合發展戰略理論認為,經濟一體化是發展中國家的一種發展戰略,要求有強有力的共同機構和政治意志來保護較不發達國家的優勢。所以,有效的政府幹預對於經濟一體化是很重要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一體化是變革世界經濟格局、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