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穩定的國際貿易體系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穩定的國際貿易體系

發布時間: 2022-11-27 15:45:34

1、二戰後哪一國際貿易組織因時而形成

1、二戰以後因時而形成的貿易組織有:世界銀行 、關貿總協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2、形成以上貿易組織的原因:
①經濟的混亂會加重危機;
②經濟的交流與合作是政治穩定的基礎;
③貿易保護主義嚴重阻礙貿易的發展;
④世界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
3、形成以上貿易組織的過程:
①1944年,美國等44國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決定建立國際貨幣、金融、貿易體系的國際組織。
②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規定固定匯率制、加強國際貨幣合作,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形成布雷頓森林體系。
③1947年,關貿總協定簽署,確立國際自由貿易體制,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④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支撐了戰後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三大支柱)。
4、形成以上貿易組織以後對世界產生的影響:
①在三大支柱中,美國擁有特殊地位;
②它們的出現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趨勢,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2、國際貿易體系的演變過程

聯合國貿發會議為第55屆貿發理事會准備的文件談及國際貿易和貿易體系及區
國際貿易體系
域貿易安排的發展演變。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體系正處於一個關鍵階段,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和發展和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等國際議定發展目標都是如此。到2015年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進程已過半,全球經濟當前現實,即經濟衰退初顯端倪、金融危機、糧食危機和能源與初級商品價格高漲、氣候變化及移民,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前景以及國際貿易體系均提出了挑戰。成功的多哈回合可在這方面作出巨大貢獻。在貿易新版圖內,充滿活力的南方的出現要求國際貿易體系作出相應調整。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崛起成為區域和全球生產與貿易的發動機,成功地從基於自然資源和勞務的生產轉向基於資本和技術的生產,並成為全球需求支柱。盡管此類發展引起了世界某些地區的一些不安,但充滿活力的南方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機遇。這還給南南機構和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潛力,以促進南南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此類演變極大地改變了國際貿易和貿易體系的動態發展,要求調整心態、政策和貿易體系,並要求拓寬經濟治理體系,以便更好地反映不斷演變的現實。多邊進程進展緩慢,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安排卻繼續增加,帶來國際貿易體系分割的風險。區域貿易安排加強了境內覆蓋范圍的深度。從而導致發展中國家在多邊貿易體系之下可用的靈活性與特殊和差別待遇在區域貿易之下在很大程度上被取消。包括了低收入國家的區域貿易安排是新興現象。此外,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新興較大發展中國家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制訂與發達國家的區域貿易安排。區域貿易安排不僅帶來收益,而且還對多邊貿易體系具有內在的體制性影響。然而,討價還價能力有限的發展中國家可能無法實現充分發揮作用的多邊貿易體系所提供的可能利益。
或許可以確認,盡管貿易協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對於影響到實體經濟和人類需求的根本性的和深遠的全球挑戰,僅協定自身不足以全面有效地應對。貿易政策和貿易體系必須在更廣泛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內運作。因此,全球經濟治理不同層面和體系之間,即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以及在發展、貿易、投資、金融、貨幣政策和技術方面,必須增強一致性。發展觀點應貫穿所有部分內容。在這方面,應探討以「非常規」發展觀點和團結一致為基礎的創新國家、區域和全球合作機制,尤其是在能源和糧食安全方面。政府可發揮突出作用,作為扶持國家採取積極政策。南南、北南和北北的區域,全球和政府間合作可發揮重要作用。此類政府間合作可動員非國家行為者,特別是公司方面的行為者,包括在解決市場扭曲性和反競爭做法方面合作,促進公司行為者的問責制,以便發展中國家生產商和消費者利用貿易自由化。也許應就多邊貿易體系運作的方式方法進行認真反思。由於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已達到153個,各項協定似乎比以往更應充分考慮到各國不同的利益和優先事項。成員國更加多樣化,包括在發展中國家中,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總體計算談判平衡的復雜性。還需要確保增強談判中從下至上和成員推動辦法的包容性和透明度。盡管存在這些挑戰,多邊貿易體系仍是國際貿易體系的核心支柱,並在推進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結束多哈回合並達成以發展為導向的平衡結果,加上貿易援助的宏大目標,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是不可或缺的貢獻。關於區域貿易安排,文件指出,區域貿易安排正在迅速增加,帶來更多的發展和體制方面的影響。到2007年,向世貿組織通報的區域貿易安排有385項,其中197項已在實施。近期主要是雙邊協定在迅速發展。美國已根據2002貿易促進授權強化了雙邊辦法,並締結了11個區域安排,包括與韓國的協定,這是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最近歐盟新戰略的重點轉向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非傳統夥伴。近期區域貿易安排已加強深化了境內覆蓋內容,包括競爭、投資和政府采購等多哈回合沒有處理的問題,同時其他一些具有體制影響的問題仍沒有解決,例如農業補貼。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地參與區域貿易安排,這意味著區域貿易安排中發展方面的重要性增加,包括監管和機構合作與發展援助。非加太集團和歐盟一直在談判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以此作為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和區域一體化的手段。
世貿組織授予歐盟科托努優惠的豁免到期以來,締結了一些全面和暫行的經濟夥伴關系協定。35個非加太國家草簽了協定,其中包括加勒比區域草簽一項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保留現有市場准入條件是這些國家的主要動機之一,其中許多國家嚴重依賴於容易受到科托努優惠損失影響的出口產品,包括牛肉、砂糖和香蕉。暫行經濟夥伴關系協定通常規定非加太國家在15-25年內對80%左右的進口和產品逐漸實行自由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方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4條中「實質上所有貿易」要求的理解,盡管這一措辭尚無議定定義。非加太集團長期以來一直呼籲改變該條款的參數,以便允許在更長的期限內實行更低的市場開放程度。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中的第三方最惠國待遇條款對南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可能威懾作用提出了關注。巴西在世貿組織質疑該條款是否與授權條款的精神相容。其他大多數區域尚有待在2008/09年談判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這一時間限制以及問題的復雜性,凸現了能力方面的限制,尤其是非加太集團的非洲國家。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將規定一個綜合范圍,涵蓋服務、電子商務、投資、競爭、政府采購、知識產權和個人資料保護。服務條款可能要求作出更深的承諾,包括非服務業投資的自由化。以真正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的方式,將現有雙邊和次區域暫行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轉為全面的區域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3、國際貿易協調體系內容有哪些

國際貿易協調機制的運行目標是為了消除貿易不平衡和貿易摩擦,減少貿易障礙,以推動各國及世界經濟的增長。在這一領域活動的經濟協調組織組成了一個國際貿易協調機制體系。在該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關貿總協定。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關貿總協定進行的國際協調具有全局性。目前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已達100多個,由這些國家進行的進出口商品貿易佔世界貿易的85%以上。也就是說,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貿易活動都是在關貿總協定協調下進行的。而且,關貿總協定的協調十分廣泛,協調對象幾乎包括了所有商品,並在烏拉圭回合中把它進一步擴展到農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領域。二是關貿總協定對其他貿易協調活動具有規定和制約作用。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實行的貿易政策和同其他國家進行的貿易協調活動具有規定和制約作用。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實行的貿易政策和同其他國家進行的貿易協調必須服從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為了增加各國貿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促使所有締約方更好地遵守關貿總協定規則和履行承諾,保證多邊貿易體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關貿總協定1989年建立了貿易政策審議機制,通過定期召開理事會特別會議來審議締約方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影響。關貿總協定的原則規定著其他貿易協調的方向,使後者表現為關貿總協定規則的延伸。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協調活動雖然具有與關貿總協定類似的廣泛性,但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論壇的性質,在採取實際國際措施方面還比較薄弱,在全局性貿易協調中只是對關貿總協定體制的一種補充。

在關貿總協定的總體框架之下,國際間還廣泛進行局部協調。局部協調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針對特定商品的協調,主要通過國際商品協定或各種雙邊貿易協定進行;另一種是在一定區域內的協調,主要採取建立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等區域經濟集團和貿易協定、國際會議等方式進行。局部協調對關貿總協定的全面協調起補充和促進作用,並與後者共同組成系統的國際協調機制。

國際貿易協調機制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協調各國貿易政策和管理措施的。

(一)關稅政策協調

它通過在國際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和修改有關國家相互間進口關稅水平,達到調整相互貿易關系和貿易狀態的目的。關稅協調使各國關稅的形成方式發生變化,協定關稅日愈取代自主關稅而占據主導地位。關稅協調主要是通過改變各國關稅結構和關稅水平實現的。其變化首先是使關稅從單一稅率結構向多樣化稅率發展,目前各國已普遍以復式稅則取代了單一稅則。在復式稅則中,其最惠國稅率、普惠制稅率、特惠稅以及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內部的關稅免除等,都是通過各務關稅政策協調之後,才最終確定的。關稅協調的另一影響是使各國稅率水平降低。這是由於各國關稅中協定稅率比重較大,而且關貿總協定通過不斷組織關稅減讓談判,使各國關稅水平進一步下降。

(二)非關稅政策及管理措施的協調

非關稅協調的根本目標是消除國際間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這方面貿易障礙主要是本世紀30年代以來建立的,並對世界貿易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害。基於這一教訓,戰後建立的關貿總協定強調取消進口數量限制,以關稅作為唯一保護手段原則,試圖通過推動各國外貿調控手段以非關稅措施向關稅措施轉化。再通過多邊貿易談判降低關稅,對立全球范圍的自由貿易體制。關稅總協定自肯尼迪回合開始,推動締約方限制非關稅措施舉行談判,達成了若干有關協議。但是由於各國利益難於協調,關貿總協定不得不放鬆對締約方執行上述規則的要求,允許締約方在例外情況下,利用保障條款保護國內市場。另外,關貿總協定把涉及貨幣儲備、國際收支和外匯安排的非關稅政策協調交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處理,要求全體締約方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與之合作。

在區域范圍進行的具有重要意義的非關稅協調是建立經濟一體化組織。它能夠比較徹底地排除成員國間的非關稅壁壘,並通過吸收新成員擴大協調范圍。在不能立即取消外匯管制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利用簽訂清算及支付協定擺脫它對貿易的限制。各國還經常採取協商建立某種出口數量控制機制的做法,避免和取代非協調的單方面進口限制,如多種纖維協定等協調進出口雙方行為的國家政府間商品協定,以及自動出口限制協議、有秩序銷售協議等。

(三)交易活動管理措施的協調

這類國際協調主要存在於出口領域,指若干國家通過建立原料生產國與輸出國組織、簽訂商品協定等,統一規定和調整成員國某種商品的交易數量、價格或者交易商品的種類。發展中國家採取這種協調方式較多,主要用於對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大宗敏感性初級產品的出口管理。發達國家一般對本國出口產品較少干預,但也存在出於政治、軍事目的或為了實行經濟制裁進行聯合出口管制的做法,如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出口管制、發達國家的聯合禁運和封鎖、凍結政府貸款以限制國內企業對象國家的出口等聯合行動。

4、世界貿易體系建立的背景和宗旨是什麼?

世貿組織的宗旨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證充分就業的前提下,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實現全球資源的最佳配置;

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的份額與其經濟需要相稱;

5、國際貿易體系如何確立了美國的主導地位?

解題關鍵:理解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力量對比變化的趨勢。

思路引領:①各國經濟變化②美國戰後的意圖③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的過程

答案要點: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而美國經濟實力膨脹,美國企圖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主要經過了如下步驟:

①1944年夏,美、英、中等戰時盟國的代表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美國憑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確定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其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兩大支柱。

②1947年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從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成為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礎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6、如何區分國際經貿新舊規則

國際貿易規則變化分析
-.國際貿易規則的變化機理(一)國際貿易規則直接由霸權國家提供國際貿易規則直接由霸權國家提供,是指霸權國家在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時,運用該種方式達到最大限度穩定國際貿易的目的,進而在國際貿易體系內使其他國家保持統一。(二)發達國家間合作提供和國際組織提供發達國家間合作提供:很多發達國家在制定貿易規則方面能夠運用國家間的合作開,按著各個國家間的情況來承擔制定成本,同時制定收回相應收益,這種方法比霸權國家直接提供有一定的進步,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發達國家的利益。
二、國際貿易規則受到低碳經濟的影響,發達國家通過貿易與低碳間聯系獲得本國利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需要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領域也不斷增多,國際貿易規則延伸到新領域之後,發達國家為了本國利益,就會使國際貿易與低碳建立-定的聯系。

7、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確立的標志是

答案D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宗旨是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促進國際貿易體系的形成,它的簽署標志著國際貿易體系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