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勢知乎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勢知乎

發布時間: 2022-05-23 06:19:39

1、請簡單談談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特別是我國的對外貿易形勢。

對這方面的形勢分晰,網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擴展,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外貿易領域所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外貿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在此情形下,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外貿形勢,把握一切有利時機,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我國外貿事業發展,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筆者僅就此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一直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和外貿順差的增長速度很快,外匯儲備在2008年末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外貿,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海關總署2008年10月13日發布的我國前三個季度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1億美元,增長29%。累計貿易順差1809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凈減少49.2億美元。進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凸顯出來,進出口貿易形勢呈現惡化的趨勢。由於前三個季度形勢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總體情況還可以。海關總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5,616.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46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0.86億美元,增長18.5%。累計貿易順差2,954.59億美元。進入到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外貿形勢進一步惡化。國家海關總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249.48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貿順差為48.41億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目前尚未到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這種下滑趨勢還將延續一段時期。具體什麼時候能終止下滑趨勢並轉為上升趨勢,目前還不能確定,筆者估計,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對外貿易領域也受到了較大沖擊,以前所固有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若干新問題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諸多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局面。筆者認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對外貿易增長速度趨緩,個別行業出現衰退趨勢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國外貿形勢急轉直下,月度進出口總值出現了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此後逐月進出口總值持續負增長,且跌幅不斷加深。就行業來看,我國紡織與成衣產品所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衰退跡象。國家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9個月,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累計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出口增幅連續8個月回落。2008年1-9月紡織與成衣產品累計出口值約1,402.85億美元,同期成長8.03%,創2003年以來新低。9月份單月出口值為184.04億美元,較8月份有所下降。由於出口銳減,許多外貿紡織企業受其影響,開工不足,乃至倒閉。據統計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萬家紡織服裝廠倒閉,2008年1-5月全國紡織業實際就業人數減少4.6萬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續了這種情況。進口方面,2008年1-9月進口141.94億美元產品,同期增長1.13%,增長速度趨緩。其中紡織品進口為124.26億美元,呈現-1.28%的負增長;成衣進口為17.67億美元,同期增長22.07%。 (二)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我國產品遭遇的反傾銷案件急劇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不利影響的進一步加深,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阻止外來的競爭,紛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舉起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印度於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禁止進口中國玩具,禁令在2月份開始生效。日本已經頒布了相關的規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對出口到日本的醫療保健器械實行新的標准,不僅要求出口商具備ISO13485的認證,還需要進口商也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歐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該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設計、標識、生產、進口商責任、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些非關稅壁壘措施的實施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又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市場,想方設法阻止中國低價產品的進入,無端指責中國產品的低成本與低價格是政府補貼的結果,要對這些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結果專門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迅速增加。這使我國外貿企業產品的出口更加困難。(三)世界市場需求銳減,產品價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創匯能力 金融危機形勢下的各國經濟發展普遍放緩,有一些國家如英國、日本等還呈現出經濟衰退的趨勢。美國和歐盟的一些國家相當數量企業倒閉,還有大量企業經營萎縮,失業率上升,失業人數增加,國內外需求不足。由於世界范圍內需求不足現象的廣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場產品和勞務價格也隨之大幅度下降,這給我國產品的出口和勞務的輸出帶來了嚴重困難,使我國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削弱,嚴重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2、現在的外貿形勢究竟如何?

隨著疫情的影響,中國控制疫情很好,所以外貿訂單非常多。生意很好。但是因為美國經濟靠大量印美元來支持,所以對外貿企業的利潤是很大的壓力。利潤減少

望採納,謝謝

3、根據當前的國際形勢,分析一下目前我國的國際貿易形勢並做出簡單預測。(急!))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國仍然屬於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1998年,按匯率法計算,人均GDP75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國家之列(低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GDP低於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322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國家之列(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這一水平與印度尼西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68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790美元)和玻利維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100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820美元)比較接近。
第二,社會物質財富遠不夠豐富,尚需要大量創造。人均能源消耗當量和人均電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會財富的豐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國人均石油消耗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電力消耗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時)的33.9%,高收入國家(人均8121千瓦時)的8.5%。
第三,產業結構層次低,結構升級任務繁重。從三次產業的構成來看,1998年第一產業比重為1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僅為對%,低於世界平均30個百分點。從製造業內部結構來看,消費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2.5%,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多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消費品製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發達的資本品製造業,且其比重明顯高於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如1997年,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4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前者比後者高19個百分點;日本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0.3%,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4.l%,前者比後者高26.2個百分點;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巴西(1995年)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l%,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32.8%,前者比後者低3.7個百分點;印度尼西亞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2.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1.8%,前者比後者低29個百分點。通過比較可見,我國製造業內部結構狀況與發展中國家接近,而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第四,一半左右的勞動者在初級產業就業,勞動力需要大規模轉移。在發達經濟中,初級產業就業份額一般都低於10%,1998年美國為3.l%,日本為5.4%,而1997年中國為48.7%,與印度尼西亞水平(45.7%)相當。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居民依賴來自於初級產業的收入生活。
從三次產業就業比重來看,我國也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近。1998年我國基礎設施、服務業和其他部門就業份額之和為37.5%,高於孟加拉國的水平(29.2%),與泰國的水平相近(3.6%),但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亞(43.0%)、埃及(5l.5%)、哥倫比亞(79.3%)、巴西(62.4%)等;更低於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如美國(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費結構層次低,消費結構需要升級。人們通常用恩格爾系數(居民食物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來判斷消費結構層次的高低,恩格爾系數越小,消費結構的層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44%,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53.4%,整體上我國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當在44%與53.4%之間,處於很低的層次上,與人均GDP小於或等於1000美元(PPP)的國家組別相當。在這個組別,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平均為48%。有人認為,由於城鎮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費,按統計年鑒有關數據測算的居民消費結構低估了城鎮居民住房消費的比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比重。但實際上,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種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經很小。
第六,尚有3400萬農民和數以百萬計的城鎮居民處於絕對貧困狀態,收入分配關系有待改善。在同一種社會制度下,經濟越發達,人均GDP水平越高,收入越均等。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增長,但是,不同階層的居民並沒有平等地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繁榮。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居民的收人分配越來越不均等。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基尼系數由1984年的0.30上升到1989年的0.35,並進而上升到1995年的0.415。另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6年,中國的基尼系數是0.424,1997年是0.425,1998年是0.456。另外,目前我國尚有3400萬農村居民沒有擺脫貧困,城市貧困階層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必須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消除絕對貧困,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任務艱巨。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尚未達到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42%),低於高收入國家78%的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第八,成人文盲率高,教育普及任務重。1995年,我國男性成人文盲率為10%,女性為27%,比較接近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男性為12%,女性為27%),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第九,勞動資本比低,生產要素質量需要提高。1995年,我國勞動資本比僅為每個勞動者2200美元,不及美國人均115600美元的1/50,歐盟人均144200美元的1/60,日本人均281900美元的1/120,甚至低於印度尼西亞(人均4600美元)和菲律賓(人均對孤美元)的水平。不斷增加資本積累,並用以裝備勞動者,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第十,貿易結構不發達,國際競爭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國際經驗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將發生由以出口勞動密集產品為主、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出口資本密集產品和服務產品為主、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轉變。目前,在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如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較低;在進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這說明我國的貿易結構仍處於不發達階段。
另外,從產業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我國的貿易結構也處於不發達階段。一般說來,貿易結構越發達,資本密集型產品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反之亦然。目前,由於加工貿易已佔我國對外貿易的較大比重(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56.9%),總量層次上的貿易結構難以反映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我們認為一般貿易進口結構和一般貿易出口結構能更好地反映貿易結構的發達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1995年,在我國的一般貿易進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儀器儀表(18.6%),其他交通設備(12.9%),電子通訊設備(佔12.0%),機械(l0.8%)和汽車(9.6%)。在一般貿易出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服裝(14.2%),紡織業(13.4%),煉焦煤氣(13.3%),木材加工和傢具(11.5%)和皮革製品(11.3%)。這種資本密集型產業進口依存度較大出口依存度較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依存度較大進口依存度較低的格局表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弱。改善貿易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任務艱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李善同 侯永志)

4、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下,中國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如何發揮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課題組

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趨勢。中國市場將與國際市場完全對接,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參與全球競爭,對於我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需要盡快了解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以便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不斷提高競爭實力。因此,研究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就成為目前中國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研究中國企業國際比較優勢的重要意義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措施,也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體系的歷史性機遇。由於世界各國在資源、文化和歷史上存在很大差異,處於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自己不同的比較優勢,因此,研究和發揮國際比較優勢當前具有重要意義:
1、有利於中國企業的資源配置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趨利經濟,趨利的過程就是講求比較利益的過程。因為在充分實現分工和交換的條件下,經濟利益多體現在比較利益上,通過比較利益的實現達到趨利的目的。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強調的是形成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重生產,輕效益。企業也熱衷於「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沒有考慮比較優勢的問題,沒有考慮企業效益最大化問題。因此,各地區、各企業的重復建設、重復生產的問題十分嚴重,很多企業都是低水平擴張,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不利於社會化大生產,不利於資源的高效配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從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看,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和發展,經濟的分工和協作成為必然趨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無所不包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片面追求自給自足和「萬事不求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由於每個地區、以至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沒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經濟體系。同樣,各個經濟利益主體在自己的生產運作中,往往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和優勢,在特定的領域內形成自己的優勢,以實現在社會分工和交換過程中的成本和效率最低,因此,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強調利益原則,尤其是比較利益,發揮比較優勢是選擇和高效配置資源的唯一標准。
2、有利於促進優勢產業和產品的出口
由於國際分工合作和國際貿易將會帶來一定的比較利益。而我國多年來高額進出口關稅和配額的限制,使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交流步伐緩慢,關稅限制和貿易壁壘無法體現各國不同的比較優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經濟融入國際的步伐大大加快,通過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分析研究,並提出針對性措施,有利於我國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
3、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通過比較優勢的分析,找出我國目前企業和產業存在的優勢和存在問題,有利於生產要素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產業轉移,進一步實現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的規模經濟,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4、有利於促進劣勢產業和企業盡快提高競爭能力
由於關稅降低和貿易壁壘的消除,使我國同世界各國的分工協作成為可能,對於我國目前暫時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會受到國外產品的沖擊,迫使劣勢產業和企業加快改革和重組步伐,盡快提高競爭能力,我國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越是盡早開放的產業和產品,越能盡早形成競爭實力。一些保護性行業往往是競爭力較差的行業,因此,加強比較優勢的研究對於我國劣勢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

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盡管在技術、管理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我們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力優勢
企業競爭是產品的競爭,其中產品價格的競爭是重要的方面。產品的價格構成中,勞動力成本佔有相當的成分。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我國企業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僅佔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八分之一。中國目前農村有近十億人口,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由於農業會受到一定的沖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大大加快,會使城市勞動力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的成本有較強的優勢,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種趨勢將使我國在紡織、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更大的國際比較優勢。
2、市場優勢
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市場優勢。中國有13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國內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以家電行業為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年中國農村市場每百戶家庭彩電、洗衣機、冰箱的擁有率分別僅為48.74%、28.58%和12.31%,農村市場遠未飽和,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正處在全面開展建設時期,高速公路、立交橋、鐵路、電網、舊城改造等項目使相關產業及產品有巨大市場需求,特別是三峽工程建設以及北京申奧成功,使基本建設及相關產品的市場空間更大。每年幾百、上千億的物資采購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了極大的市場需求。這些物資設備除極少數必須從工業發達國家進口之外,由於運輸成本等原因,主要還得靠就近配套生產。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中國企業具有熟悉中國國情,了解國內市場的消費心理,加上中國產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中國企業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具有較強的優勢和競爭力。
在國外市場中國產品同樣有相當的優勢。從國外市場的需求檔次來看,高檔次商品有市場,而中低檔商品的市場更廣。特別是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高檔電視、高級音響、數碼相機等高檔商品的需求市場很小,中低檔商品比較受歡迎。即使最發達的美國,大量財富也只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普通人的產品也以物美價廉為主,從清晨的鬧鍾、磅秤、吹風器,到夜晚的桌燈、睡衣、拖鞋,幾乎離不開中國貨。即使像家電這樣的產品,美國人也並不都要價格昂貴的高檔貨。中國家電協會組團對美國家電市場進行調研,普遍感覺家電產品在美國家庭中不是消費的熱點和重點,也不是顯示家庭富有的標志。普通美國人對白色家電的消費觀是實用、方便、便宜,而這恰恰是中國產品的特點。另外,在中亞、南亞和非洲等國家,由於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業運輸的貨物分散,運輸量小,運距短,並且通路狀況很差,非常歡迎中國的價格低廉、經濟實用的產品。因此,中國產品在國外的市場中也有很大的優勢。
3、國際競爭力優勢
一些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特別是在我國開放較早的一些競爭性行業及企業,他們在長期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人才和資本優勢,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較強的研發能力,掌握相關產品的關鍵製造技術,品牌已有相當的知名度。個別企業如海爾等企業,通過堅持走國際化經營的思路,使企業發展成為世界級跨國企業集團。海爾集團憑其實力與魄力,選准美國、德國等高度發達國家作為主攻目標,並在美國安營紮寨,建立生產製造基地,打開美國、德國市場,隨即趁勢開拓一般國家的市場。在福布斯雜志的最新統計中,全球白色家電海爾集團綜合實力排到了第6位。目前,海爾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廠,56個貿易中心,15個設計中心,營銷網點53000個,產品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海爾的總銷售額為406億元,而出口創匯2.8億美元,按照目前的速度,海爾集團在2003年就能列入世界500強的行列。中興通訊集團最近向南斯拉夫提供價值總額達2.25億美元的GSM移動通訊設備,實現了我國高新技術成套設備出口零的突破。
天津葯業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原料葯地塞米松市場上取得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90年代初,法國羅素公司等大型跨國公司憑借其強大實力,採用低價戰略搶佔中國市場,天津葯業公司被迫停產。但他們沒有泄氣,而是總結經驗、卧薪嘗膽,經過幾年奮斗,有計劃地實施「高科技加規模經濟」的發展戰略,採用了120多項新工藝,取得了自己的技術專利,很多項目得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重新奪回了質量和價格優勢,不僅使羅素公司及美國、義大利等國公司產品退出了中國市場,還佔領了亞洲60%及全球40%的市場。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其產品已被國際市場認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即使我們有些行業總體水平目前不如發達國家,但是國際市場的需求是有檔次差別的,任何國家在相關的產品上都有強有弱,有所為有所不為。國際間的產業結構是有分工的,分工的基礎就是比較優勢,即使經濟最發達國家也不能什麼行業都先進,什麼產品都有絕對的優勢和競爭力,在某些領域內我們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只要我們選准自己的市場定位,就會有自己的市場機會。即使在普通機床、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機械領域,我國的產品在質量、品種、性能和價格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抗衡。國產工程機械的價格普遍低於進口原裝產品,引進技術實行國產化後的主機市場價格,大體相當於同型號進口產品的50%-80%,由國內自行設計、基本用國產零配件生產的產品,其價格僅為同型號進口產品的1/4左右。
4、行業的優勢
大致來說,我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和產品,如紡織服裝、文教體育用品、毛皮羽絨製品等多數紡織輕工行業,以及部分建材產品、部分家電產品、部分機電產品、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的,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加入世貿組織,短期內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可以利用國外市場配額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使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產品大多數已屬於發達國家不生產或很少生產的。
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它占我國工業增加值的8%,是中國傳統的支柱產業,是我國38個行業中的第二大行業,又是我國最大的創匯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生產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一千萬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出口國,出口額佔世界紡織品出口貿易額的百分之十三,同時,也佔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三。中國紡織品出口在近幾年在產品的結構,出口的附加值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中國紡織行業在加入WTO後,中國有相對勞動力和資源的優勢,有比較齊全的行業加工基礎,這些均為中國參與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國的輕工產品在國外受到廣泛歡迎。特別是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等行業在國外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國洗衣機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冰箱佔16%,空調器佔30%,中國家電產品已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美、日、英、德、法等發達國家的年出口額已超過1億美元。中國輕騎摩托車,既銷往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向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出口。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亞洲國家,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由於「價廉物美」,非常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很多產品價格只是當地產品的一半,而且與不少當地產品比起來,更經久耐用。隨著阿富汗反塔利班戰爭結束,阿富汗戰後重建工作將很快進行,恢復正常生活的阿富汗人將會陸續添置日用品,而中國生產的輕工產品成了他們的首選,大到彩電、冰箱,中到自行車、收音機,小到毛巾、肥皂,中國產品在這里都有市場。中國生產的自行車性能價格比在全球遙遙領先,因此中國的自行車成為中國具有相當比較優勢的產品。2000年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是5000萬輛,其中出口3280萬輛,佔65.6%,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出口量佔全球自行車貿易量的60%以上。在阿富汗等國家,自行車是他們目前最適用也最急需的消費品,只要他們能消費得起,中國生產的自行車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中國的自行車廠家預測,如果世界局勢穩定,很多自行車廠家明年出口可以增長30%到40%。
5、製造業的優勢
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無論今後科學技術如何發展,製造業將永遠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產業。但21世紀的世界,製造業正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戰略性重組,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著新一輪製造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於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加之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使很多跨國公司逐步將製造基地移往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這就為我國的製造業帶來了相當大的比較優勢,而我國的製造業也有一定的基礎。
一是生產能力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建立了強大的製造業體系,已形成若干領域的製造業基地。我國的鋼鐵、集裝箱、水泥、平板玻璃以及電視機、鍾表的總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造船業位居世界前位。我國已經建成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大規模的製造業體系,產值、利稅、企業數目、職工人數等指標均處於主體地位。
二是掌握了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經過技術改造、引進和自主開發,我國製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短,產品總體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我國基礎工業部門80%以上的生產能力是由國內設備提供的,農業裝備幾乎全部由國內提供。我國為電力、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門的生產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重要機械產品中,有相當數量達到國外80年代中末期水平。
三是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我國的製造業在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方面已居全國領先地位,近20年來,製造業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出口和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一些行業的產品如一般機電產品、日用機械等,佔有較大的國際市場份額,製造業產品已成為我國對外出口的支柱產品。
四是企業的規模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我國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加大了重組和整合的力度。即使國際競爭力差的汽車行業,通過兼並重組,從過去的100多家組裝廠組裝100多萬輛汽車的分散狀態集中到目前的13家整車廠,佔到總產量的90%,並將進一步形成上汽、一汽和東風為核心的三大汽車集團,大大提高企業規模經濟和競爭實力。
6、本土化優勢
要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除了要有產品優勢以外,還要充分了解該國的文化和消費習慣。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國企業同樣具有相當的比較優勢。中國企業除了感情之外,還最了解中國人的消費水平、特點、購買心理、價值觀與審美觀。一些中國企業提出的「量體裁衣」、「設計思想本土化」的方針,就是基於對我們這方面優勢的認識與把握。
一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口味愛好。洋飲料、洋快餐在中國可以說風行一時,對我們的企業有一定沖擊,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主要是迎合青年人和小孩,廣大中國成人並不都喜歡。而中國的快餐企業經過深刻反思和深化改革,逐漸取得市場優勢。全聚德烤鴨、狗不理包子、蘭州拉麵已開始在快餐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全聚德烤鴨已打出國門,在十幾個國家注冊或開設分店。
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產品面對國外品牌的沖擊,通過發揮比較優勢、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特點與國外產品展開競爭,並逐漸取得競爭優勢。尤其是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勇於與跨國企業同類產品展開競爭。眾所周知,世界第一飲料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與它的同胞兄弟「百事可樂」多年來一直在世界飲料市場上稱王稱霸,在中國市場也佔有重要地位,我國企業與其相比實力上的確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們的年青產品「娃哈哈」和「健力寶」不畏強手,敢於發揮比較優勢與其競爭。「娃哈哈」在穩定乳酸飲料、純凈水、八寶粥產品的基礎上,進軍可樂型碳酸飲料「非常可樂」,向「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發起了沖擊,短短兩年時間產品已佔全國碳酸飲料市場的10%。很多省份已超過洋可樂的份額。「健力寶」通過發揮自己比較優勢,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不但勇於在家門口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並且敢於西渡太平洋殺入美國本土,並通過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策略,逐步站穩腳跟,並向北美、拉美、東歐、南歐和東南亞市場進軍。在美國超市,美國可口可樂由於受到來自中國名牌飲料的競爭壓力,不得不開始降價。
二是中國企業熟悉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文化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服裝服飾強調古樸、典雅,崇尚自然、和諧,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款式、造型、風采,非但深受國人歡迎,也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青睞,在國際服裝市場上作為一種流派呈現在世人面前。
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是相當大的,全球知名公司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紛紛前來搶攤設點。跨國公司規范的經營,先進的管理方式、全球標准化的產品特色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促銷,短短幾年席捲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產品飄柔、潘婷、海飛絲、舒膚佳、汰漬、玉蘭油等中國老百姓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上海家化針對跨國公司的挑戰,充分發揮企業對本土文化和當地市場非常了解的優勢,把目標對准了長期青睞傳統產品的消費者,把中葯材治療的作用引入化妝品中,圍繞自己的名牌產品「六神丸」開發出「六神花露水」,有提神醒腦、祛痱止癢的特殊功效,產品上市後很快獲得了60%的市場佔有率,隨後推出的「六神沐浴露」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三是中國傳統習慣使我國相關行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中醫葯行業在中國和世界市場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國的中醫葯有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病吃中葯,保健吃中國補品」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盡管西醫西葯具有診斷精確、療效快的特點,也被很多中國人接受。但是由於西醫設備和西葯價格昂貴,再加西葯主要是化學合成品,副作用大,引起許多葯物源性疾病,所以不僅在中國中醫中葯受到重視,連一向歧視中醫中葯的美國,也在大力開展以天然療法為特點的中醫葯的研究。因此,以中醫為基礎的我國中醫葯產業大有發展前景。
四是中國農村市場特點決定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中國有近十億的農民,是相當大的消費群體。國內外很多企業已經看好中國的農村市場,開拓市場的重點也著眼於啟動中國農村市場。與外國企業相比,我們自己更了解中國農村市場的特點。中國農村由於受經濟基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更需要價廉、耐用、操作簡便的產品。還有很多農村地區電壓不穩定,交通不便,山區地形地貌變化大,對於一些精確度高、功能多、操作復雜、電壓要求穩定的進口設備和家電,很不適應,更歡迎功能簡單、操作方便、電壓適應性強、維修容易、價格便宜的中國產品。

5、根據當前的國際形勢,分析下目前我國的國際貿易形勢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從其他地區的情況看,雖然半導體產業在逐步復甦,但復甦的幅度不大,而貿易增長的發動機仍是所謂的「舊經濟」產品。德國電子工業就預計說,2003年德國電子元器件市場增幅可望達到9%,明年形勢可能更好,其中半導體行業所佔份額最大。但帶動增長的發動機仍是汽車工業。

從2003年第一季度17個主要國家的出口情況看,傳統貿易產品的出口增長率仍維持了高增長的勢頭,其中,汽車同比增長17.1%,鋼鐵增長27.4%,化學品增長21.7%,都遠遠高於IT相關產品9.8%的增長率。

7.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漸成潮流

所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是指一國同另一國 ( 地區 ) 或多國集團就取消或降低各種貿易和投資限制而洽簽的協定。近年來,在世貿組織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舉步不前的同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碩果累累,漸成潮流。據世貿組織統計,到2002年底,全球累計共簽署了255個區域貿易協定,其中約九成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成為一些貿易大國的重要選擇,它們紛紛加大了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力度,甚至在東亞和拉美等地區顯現出競爭局面。2003年上半年,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相繼與新加坡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從目前的情況看,

美國正在與韓國、斯里蘭卡、埃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打算以同新加坡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為範本,加速與東盟其他成員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或即將啟動的談判對象還有摩洛哥、中美洲5國以及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5個成員國。2003年5月,美國總統布希提出建立中東自由貿易區的建議。日本已開始與韓國及泰國、菲律賓等國正式協商自由貿易協定,准備與墨西哥、智利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還有同美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的動向。

從以上的分析看,2003年上半年的國際貿易復甦步伐沒有預想的快。目前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大多對2003年全球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 相繼調低了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但對下半年的走勢普遍持樂觀態度。如果2003年下半年的經濟形勢能如人所願的話,預計,2003年的國際貿易增長率可能超過3%。

二 2004年國際貿易形勢展望

預計2004年的國際貿易形勢要好於2003年,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界經濟的前景可望得到改善並恢復景氣。

這是因為戰爭的速戰速決和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降, 有助於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重新恢復;全球固定資本投資已經開始回升;通貨膨脹處於較低水平 , 各國繼續採取了刺激性貨幣政策;發達國家的經濟基礎尚好, 主要國家將繼續進行結構性改革;亞洲新興經濟體已經從SARS疫情所導致的增長放緩中回升等。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18日表示,伊拉克戰爭速戰速決,股市更加看好,再加之企業信心提升及歐美利率較低,都導致世界經濟前景會更加美好。並預估2004年全球經濟將進一步擴張至4.1%。快速的經濟增長為國際貿易增長提供了保障。

第二,發展中國家貿易的快速發展以及南南貿易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近年來,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和快速的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推動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間的南南貿易也逐年增加,並且這種趨勢有望持續下去,從而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第三,「舊經濟」產品的貿易將與「新經濟」產品貿易同步增長,成為貿易增長的「雙引擎」。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消費信心的恢復以及消費能力的增加,人們對汽車和鋼鐵等傳統貿易品的熱情會「不減當年」。同時,對電腦等新貿易品的熱情也會逐漸升溫。債信評等機構標准普爾(Standard & Poor's) 9月22日表示,經過三年的不景氣,全球電信設備生產商最惡劣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過去。

國際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協會(SEMI)9月17日表示,8月份北美製造商接獲的晶元製造設備訂單較上月溫和增長。全球最大的手機晶元生產商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9月9日表示,由於對其半導體產品的市場需求轉強,該公司第三季營收將位於先前預估區間的高端。北美一直是全球新經濟的排頭兵,其新經濟的復甦必將帶動全球貿易的增加。

第四,國際旅遊服務業有望進一步回升。如果SARS能夠被有效控制的話,如果中東形勢能夠相對穩定的話,那麼,2003年受戰爭和疾病影響的旅遊服務業將獲得加快的發展,從而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6、淺析國際貿易的當前形勢

1 客戶購買力下降
2 產品的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3 國內生產商的人工成本及資源消耗成本的增加
4 國際航運的運輸成本的增加
5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例如歐盟和美國相繼對我國的緊固件產品及輪胎等相關產品的反傾銷政策)
6 國內個別商品出口退稅利率的減少

7、可以幫忙分析一下當前國際貿易的形勢和發展趨勢嗎?

我們分析一下當前國際貿易的形成發展趨勢嗎?可以可以,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貿易

8、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如何?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競爭從以比較優勢為主,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等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對策思考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美、歐、日、東盟、俄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談判的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在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同時,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積極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繼續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針對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後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紡織品一體化應對。及時發布紡織品出口和紡織業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鼓勵行業自律。推動紡織業開拓國際市場從出口為主向出口與「走出去」相結合轉變,減少貿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貿組織規則,主動做好入世後過渡期應對工作。依法運用各種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密切跟蹤貿易救濟措施實施後對國內上下游產業的不同影響,指導企業及時調整結構、增強競爭力。研究借鑒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相關法律和案例,科學規范案件調查與裁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