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20 23:22:13

1、《國際貿易地理》與《國際貿易學》研究的側重有何區別

區別:國際貿易學的研究對象就包括了國家貿易地理,簡單的說區別就是國際貿易地理研究對象比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更詳細和透徹,前者著重點在於地理與還地理位置上的國家的發展變化。後者涉及的范圍就比前者廣得多。

2、國際貿易地理自考重點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學科屬性(重點)
理解:研究對象及學科屬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應用:地圖法、分析法、對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地理位置和氣候(重點)

識記:經濟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徵與分布
理解:新加坡戰後經濟地理位置的變化對其經濟的影響;氣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應用:時差的計算與應用
(二)地形與河流、湖泊(一般)
識記:大陸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資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理解:地形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三)國家、居民(重點)
識記:主要國家類型的劃分及其分布、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及世界人口特徵。
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為維護或打破舊的世界經濟秩序所採取的措施。
應用:分析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四)科學技術(次重點)
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五)宗教(一般)
識記: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圖騰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蘭教對經濟貿易的影響。
第三章 世界貿易中心區的形成與轉移
(一)漢薩同盟和義大利北部的區域貿易中心(重點)
識記:漢薩同盟的地域范圍,義大利北部的貿易中心。
理解:義大利的威尼斯等貿易中心在與亞洲貿易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佛蘭德爾地區(一般)
識記:地域范圍。
理解:在歐洲貿易中的作用。
(三)地理大發現、第一次產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重點)
識記:地理大發現的三大歷史事件、第一次與第二次產業革命的標志。
理解:地理大發現與第一、第二次產業革命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
(四)亞太地區興起的政策環境(重點)
識記:亞太地區的范圍。
理解: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經濟聲速增長的原因。
(五)亞太地區豐富的資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點)
識記:錫礦帶、錳結核、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
理解:亞太地區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亞太地區面臨的挑戰(一般)
理解:亞太地區面臨哪些挑戰。
第四章 世界區域經濟集團
(一)定義、類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重點)
識記:定義、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和共同市場
理解:區域經濟集團化對世界經濟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二)形成原因(次重點)
識記:集團化8項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相融合的產物。
(三)歐盟與APEC(重點)
識記:形成歷程及一體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質
理解:歐盟是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集團;
(四)北美自由貿易區(次重點)
識記:成員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對三國經濟有利和不利影響。
第五章 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
(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重點)
識記:溫室效應,可持續發展戰略定義;
理解:動植物資源的枯竭,溫室效應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應用:說明自然資源領域、社會領域、經濟領域及科技領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環境及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次重點)
識記:環境的定義。
理解:環境與人類的關系
(三)貿易對環境保護有利和不利影響(重點)
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響。
(四)環境會影響貿易(次重點)
識記:厄爾尼諾現象
理解:環境危機會影響貿易。
(五)如何克服綠色貿易壁壘(重點)
識記:綠色貿易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綠色貿易壁壘定義。
理解:從政府、企業兩個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綠色貿易壁壘。
(六)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重點)
識記:發達國家發展不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落後的含義。
理解:所謂「持續優先」或「發展優先」的不科學性。
(七)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一般)
理解:國際環保合作的六項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貿易地理
(一)世界石油的儲藏、生產、消費的地理分布(重點)
識記:世界6大儲油區、中東儲油區的儲藏與生產的主要特點、OPEC。
理解:世界石油開采、加工和消費不平衡的狀況
應用:如何建立本國可靠的石油儲備制度。
(二)天然氣與煤炭(次重點)
識記:世界主要天然氣的儲藏和生產國家、主要煤炭生產國。
理解:天然氣與煤炭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變化。
第七章 世界農產品貿易地理
(一)世界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重點)
識記:溫帶高度商品化集約化農業,亞熱帶季風農業,地中海農業和熱帶種植園農業的分布及主要代表農作物。
理解:不同農業類型與氣候和農業生產方式的關系。
(二)發展「綠色農業」已成為一種重要趨勢(次重點)
識記:綠色農業的定義。
理解:進行「綠色農業」生產的主要措施。
(三)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一般)
理解:如何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四)小麥、稻穀、玉米、棉花、大豆、飲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產與貿易(重點)
識記:上述主要農作物生產的地理分布,主要生產國、出口
(五)世界農產品貿易的主要特點(次重點)
理解:世界農產品貿易的8大特點
第八章 工業製成品生產與貿易地理
(一)製成品的類型及主要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地帶(重點)
識記:美加工業帶、西歐工業帶、中東歐工業帶和亞太工業帶的地域范圍及主要工業部門
理解:戰後工業製成品貿易不斷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鋼鐵生產發展歷程(重點)
識記:戰後鋼鐵工業發展歷程及主要特點
理解:戰後鋼鐵工業布局趨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鋼鐵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國家(次重點)
識記:主要生產國和貿易國。
(四)世界汽車生產的地域分布(重點)
識記:亞太、北美、西歐三大汽車生產地帶的主要生產中心、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
(五)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歷程(一般)
理解:戰後汽車生產迅速發展的原因。
(六)主要國家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和貿易(重點)
識記:美、日、西歐、亞太等國家和地區電子信息工業的分布;世界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國。
理解:電子信息產業成為促進經濟迅速增長的火車頭。
第九章 國際貿易運輸地理
(一)國際貿易運輸的特點和方針(重點)
識記:五大特點。
理解:辯證認識和運用「十字」方針。
(二)國際貿易運輸性質(一般)
理解:為什麼說國際貿物運輸為國際貿易不可缺少的環節。
(三)世界四大航運及主要航區通道和主要港口
識記:主要運河、海峽的地理位置及特點;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貨物運輸的四要素(次重點)
識記:航線劃分的標准及選擇航線的主要要素
理解:貨物與港口兩要素在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運物流(一般)
識記:石油、煤炭、鐵礦石、鋁土礦、糧食的流向。
(六)鐵路、公路、大陸橋運輸(重點)
識記:我國和鄰國的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陸橋運輸的定義
理解:大陸橋運輸的優越性
(七)集裝箱運輸(次重點)
識記:集裝箱運輸的主要特點
理解:集裝箱運輸的優越性。
第十章 超級大國——美國
(一)自然地理環境的優越性(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和氣候的特徵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環境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政區人口狀況及政治體制
識記:主要行政區、主要民族
理解:美國議會與總統相互制約關系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二)美國經濟的特徵(重點)
識記:當前美國經濟的主要特徵;知識經濟的概念。
理解:美國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形成條件。
(三)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歷程(一般)
識記:四個發展階段的劃分,及每個階段的特點。
理解:美國迅速實現工業化的條件。
(四)采礦業、製造業和農業(重點)
識記:主要煤炭、石油產區;汽車、航空、化學、電子、食品工業中心;小麥、玉米、棉花帶的分布。
理解:農業生產特徵及農業危機。
(五)交通運輸業(一般)
識記:主要港口及鐵路樞紐。
(六)對外貿易狀況(重點)
識記: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及地區結構。
理解:美國出口貿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七)市場狀況(一般)
識記:市場的主要特點。
(八)北部區(重點)
識記:北部區地域范圍,主要城市和主要工業部門
理解:北部區形成美國最大工業區的條件。
(九)南部區和西部區(次重點)
識記:「陽光地帶」的范圍
理解:戰後「陽光地帶」崛起的條件。
第十一章 發達國家(一)——歐盟四國
(一)德國工業和農業(重點)
識記:採煤、鋼鐵、汽車、機械、化學、電子工業的分布;主要農業區。
理解:傳統工業區和新興工業區形成的條件。
(二)德國自然地理環境(次重點)
識記:四大地形區、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理解:過渡性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三)德國主要經濟區和城市(一般)
識記:北部區的范圍和在德國經濟中地位,主要工業中心;南部區的范圍及主要城市。
理解:魯爾區形成的條件。
(四)法國優越的自然條件(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區和氣候類型的分布、河流和礦產的分布。
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五)法國工業與農業(次重點)
識記:鋼鐵、化學、航空、電子工業的分布;主要農業區。
理解:戰後法國經濟發展階段及主要措施。
(六)法國區域差異及城市(一般)
識記:東部區的范圍,主要工業中心,主要產業部門
理解:東部區形成法國最發達地區的條件。
(七)英國優越的自然條件與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重點)
識記:英吉利和多佛爾海峽、北海油田、英倫三島、主要煤田。
理解:北海油田開發對英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八)英國新、老工業部門狀況(次重點)
識記:傳統工業部門及工業中心;汽車、航空、電子工業部門的分布,兩個「矽谷」。
理解:戰後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及撒切爾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
(九)英國對外貿易(一般)
理解:戰後英國對外貿易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義大利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自然條件(重點)
識記:主要半島和島嶼、主要地形和氣候類型。
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十一)義大利經濟特徵、主要工業和農業(次重點)
識記:鋼鐵、汽車、電子、紡織工業中心;主要農作物的分布。
理解:經濟的五個特徵
(十二)義大利區域差異(一般)
理解:北部區在全國經濟中所處地位。
第十二章 發達國家(二)——日本
(一)自然地理環境(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兩種氣候類型、河流特徵、礦產與漁業資源。
理解:自然環境對日本經濟發展所起的制約或促進作用。
(二)領土組成,政區和居民(次重點)
識記:四大島及北方四島、一、二級行政區、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
理解:島國位置對日本經濟發展的意義。
(三)戰後經濟的特徵(重點)
識記:五大特徵:「三灣一海」地帶
理解:日本經濟對外依賴性強,工業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
(四)經濟發展歷程(次重點)
識記:明治維新、侵略擴張、戰後抓住有利時機的三個發展階段。
理解: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增長的國際、國內有利條件。
(五)工業(重點)
識記:工業生產體系的三大特徵;汽車、鋼鐵、石油加工、電子工業中心。
理解:促進鋼鐵、汽車工業發展的措施。
(六)農業(次重點)
識記:水稻、水果、蔬菜、捕魚業的分布。
理解:日本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七)對外貿易地位及迅速增長的原因(重點)
理解:迅速增長的原因。
(八)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次重點)
識記: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
理解:商品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歷程的關系。
第十三章 原社會主義轉型國家——俄羅斯
(一)多樣的自然條件、豐富的資源(重點)
識記:三大地形區、多樣氣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礦產資源的分布。
理解:自然條件的多樣性和資源的豐富性與集中性,對俄經濟布局的影響
(二)面積、疆域和人口(次重點)
識記:主要鄰國和臨海、主要民族和政區
理解:民族復雜性與人口增長緩慢對經濟的影響。
(三)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經濟(重點)
理解:改革失誤的主要表現
(四)普京時代俄羅斯經濟(次重點)
理解:普京執政後俄羅斯經濟恢復增長的原因。
(五)工業(重點)
識記: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氣田;鋼鐵、機械工業基地。
理解:石油、天然氣生產在俄羅斯經濟中的巨大作用。
(六)農業(一般)
識記:農業三大類型區的地域分布
理解:農業生產長期落後的原因。
(七)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與地區結構(重點)
識記:出口和進口商品構成;主要貿易夥伴。
理解:對外貿易增長與經濟發展背離的原因。
第十四章 發展中轉型經濟國家——印度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人文環境(重點)
識記:南亞次大陸、種性制度,三大地形區,煤、鐵、錳等礦產。
理解:復雜的人文環境對印度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二)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階段(次重點)
理解:尼赫魯主張的「社會主義類型社會」經濟的主要特徵。
(三)20世紀80年代後經濟改革階段(重點)
識記: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誤。
(四)能源、鋼鐵、紡織、電子、寶石工業(次重點)
識記:上述工業的生產中心
(五)農業(重點)
識記: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小麥、黃麻、茶葉、棉花等作物的主產區。
理解:水旱災害頻繁形成的原因。
第十五章 新興工業化國家——韓國、新加坡和巴西
(一)韓國「漢江奇跡」——迅速發展的經濟、主要工業部門(重點)
識記:鋼鐵、造船、電子信息,汽車等工業的中心。
理解:戰後經濟迅速發展的國際、國內因素
(二)韓國自然地理環境(次重點)
識記:海岸、地形、氣候、河流和資源狀況。
(三)韓國南北分裂和南北對話(一般)
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對話的歷史進程。
(四)巴西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重點)
識記:地形、氣候、河流和資源狀況。
(五)巴西經濟迅速增長與陷入嚴重債務危機(次重點)
識記:經濟迅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經濟特徵。
理解:分析嚴重債務危機的原因。
(六)巴西主要工業部門和熱帶農產品(一般)
識記:主要工業中心及工業部門、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種植區。
(七)新加坡經濟發展歷程(重點)
理解:獨立後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及相應政策措施。
(八)新加坡主要產業部門(次重點)
識記:煉油、電子電器、造船業、海運業、旅遊業的基本狀況。
第十六章 農礦資源出口大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
(一)加拿大自然條件與居民(重點)
識記:地形、氣候、河湖的特徵;主要礦產、水力、漁業資源、兩大移民居住區。
理解: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二)加拿大農業與製造業(次重點)
識記:中部草原三省的「谷倉」;紐芬蘭、溫哥華漁場;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冶煉,紡織、服裝、木材加工工業中心。
理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三)加拿大經濟概況(一般)
理解:加拿大經濟的主要特點
(四)澳大利亞自然條件(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氣候、可流和資源狀況;大堡礁、鴨嘴獸、按樹。
理解:自然條件與澳大利亞產業結構的關系。
(五)澳大利亞經濟概況(次重點)
理解:經濟特徵與國家歷史進程和自然條件的關系。
(六)澳大利亞農牧業與采礦業(重點)
識記:小麥、甘蔗、水稻的主要種植區;鋁土礦、鐵礦、煤炭、黃金等的采礦中心。
(七)澳大利亞對外貿易(一般)
識記: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主要貿易夥伴。
理解:進出口商品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
第十七章 非洲貿易地理
(一)富饒大陸(重點)
識記:豐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資源;金、金鋼石、銅、石油、鋁土礦、磷礦的分布;水力資源狀況
理解:蘇伊士運河、好望角航線在世界交通運輸中的重要地位。
(二)貧窮大陸(次重點)
理解:經濟增長緩慢,產業結構落後,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日益惡化,政治不穩定與經濟落後的關系。
(三)復雜大陸(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國家歷史進程等方面的復雜性。
(四)南非概況(重點)
識記:自然條件特點;農牧業、采礦業的分布。
理解:南非產業構成與其自然條件的關系。
(五)埃及概況(次重點)
識記: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乾燥的自然環境。棉花、石油的生產狀況。
理解:從單一經濟轉變為多元化經濟的進程。

僅供參考。

3、在國際貿易地理課程中我們能學到哪些內容?

一、課程性質與目的
國際貿易地理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教育選修課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地理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背景知識,進而使學生掌握從事外貿工作所必須的貿易地理理論和知識。

二、課程簡介
國際貿易地理是介於國際貿易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該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各國(地區)對外貿易活動的地域分工以及地域組合的空間特徵;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點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國際貿易運輸的主要方式、航線和港口等;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當前經濟的特點、產業部門的構成及其分布、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
通過學習,學生應理解當今國際貿易地理新格局及發展方向;掌握國際貿易運輸網路和國際運輸發展的新動態;了解世界各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作用;掌握我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基本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貿易特徵、貿易地位等知識。

4、國際貿易地理是什麼

國際貿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不同市場的基本條件和特點,它們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以及各個市場上不同的商品結構,供求、交換、運銷狀況。為商業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內容包括兩個方面:①以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主要工農業部門的生產和分布特點的分析,研究國際貿易商品流通的區域結構和區域間差異;②以國際貿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產品的產銷聯系為對象,研究如糧食、主要經濟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及尖端技術、高加工度商品的生產、運輸、貿易和消費形成的空間流動。由於運輸是國際貿易的媒介,對世界航線、港口、商船、鐵路干線、航空運輸的研究也是國際貿易地理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貿易區、出口工業加工區、自由邊境區、過境區和保稅倉庫區等各種形式的經濟特區是促進國際貿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產生的條件、類型及布局,亦為國際貿易地理的重要內容。

5、研究國際貿易地理問題可以採取的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有哪些

1

6、國際貿易地理的研究對象時什麼?

1) 研究世界貿易格局變化、世界貿易運輸地理、主要商品的世界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和變化發展;
2) 研究國際貿易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經濟地理環境對其貿易規模、貿易商品結構、貿易流向、貿易條件、貿易模式的影響;反之一個國家或地區貿易的發展對其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和經濟地理環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 研究世界上單個國家或地區地理環境、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的地理分布與貿易地理格局的特徵及其形成原因和變化發展。

7、研究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和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分別有什麼作用?

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也叫對外貿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上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在某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所佔有的位,一般是以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在該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既標明了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也標明了該國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著該國進出口貿易的國別分布,表明著它同世界各國或地區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也叫國際貿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國經濟集團的對外商品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觀察和研究不同時期的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對於我們掌握市場行情的發變化,認識世界各國間的經濟交換關系及密切程度,開拓新的國外市場,均有重要的意義

8、國際貿易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及科學性質

您好!國際貿易地理學是指從各國各地區的生產和貿易條件研究國際分工的經濟地理學分支學科。 國際貿易地理學是國際貿易學和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經濟地理學(二級學科)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9、國際貿易地理主要學什麼?對外貿重要嗎?

國際貿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不同市場的基本條件和特點,它們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以及各個市場上不同的商品結構,供求、交換、運銷狀況。為商業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內容包括兩個方面:①以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主要工農業部門的生產和分布特點的分析,研究國際貿易商品流通的區域結構和區域間差異;②以國際貿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產品的產銷聯系為對象,研究如糧食、主要經濟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及尖端技術、高加工度商品的生產、運輸、貿易和消費形成的空間流動。由於運輸是國際貿易的媒介,對世界航線、港口、商船、鐵路干線、航空運輸的研究也是國際貿易地理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貿易區、出口工業加工區、自由邊境區、過境區和保稅倉庫區等各種形式的經濟特區是促進國際貿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產生的條件、類型及布局,亦為國際貿易地理的重要內容。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一、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一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亦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區域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計算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額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也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總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 由於對外貿易是一國與別國之間發生的商品交換,因此,把對外貿易按商品分類和按國家分類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結合起來,可以查明一國出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去向和進口中不同類別商品的來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