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及其實現機制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及其實現機制

發布時間: 2020-12-01 11:39:31

1、開展國際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促進意義

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是指貿易帶動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利益。本文概述了國際貿易發展利益理論的演變,並對各種理論進行了評析,繼而對國際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機制,作了較為系統深入的分析。作者認為,要使國際貿易起到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需要具備一定的國際國內條件,特別是要具備必要的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國際貿易的利益大致可分為兩類:國際貿易的靜態利益和國際貿易的動態利益。所謂靜態利益,是指開展貿易後,貿易雙方所獲得的直接的經濟利益,它表現為資源總量不增加、生產技術條件沒有改進的前提下,通過貿易分工而實現的實際福利的增長。所謂動態利益,是指開展貿易後,對貿易雙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間接的積極影響。靜態利益偏重於一國通過貿易所獲得的消費方面的好處(當然,這種好處與分工後生產力的提高有關),而動態利益則注重於開展貿易後對生產的刺激作用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其他諸方面的積極影響。如果說,靜態利益是直接的貿易利益,那麼,動態利益就是貿易帶動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利益。本文擬就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以及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機制和條件等問題,作一深入分析。一、國際貿易發展利益理論的演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為自古典學派以來的歷代經濟學家所重視。他們常常是自由貿易的熱烈擁護者,極力宣揚擴大國際貿易的優越性。在他們的著作中,不僅令人信服地論證了貿易的靜態利益,而且還包含有豐富的關於國際貿易動態利益(亦即發展利益)的思想。最早涉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相互關系的問題的,應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他提出的動態生產率理論和「剩餘產品出口」(VentforSurplus)模型,對以後的理論發展有重要影響。斯密認為,分工的發展是促進生產率長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則受到市場范圍的強烈制約。對外貿易是市場范圍擴展的顯著標志,因而對外貿易的擴大必然能夠促進分工的深化和生產率的提高,加速經濟增長。斯密的這些論述包含了國際貿易具有帶動經濟增長作用的最初思想。斯密的「剩餘產品出口」理論更是著眼於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國在開展國際貿易之前,存在著閑置的土地和勞動力,這些多餘的資源可以用來生產剩餘產品以供出口,這樣貿易就為本國的剩餘產品提供了「出路」。他寫道,對外貿易可以「給國內消費不了的那一部分勞動成果開拓一個比較廣闊的市場。這就可以鼓勵它們去改進勞動生產力,竭力增加它們的年產物,從而增加社會的真實財富與收入」。這種剩餘產品的生產不需要從其他部門轉移資源,也不必減少其他國內經濟活動,因而出口所帶來的收益及換回的本國需求的產品,也沒有機會成本,因而必然促進該國的經濟增長。需要說明的是,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是以國內充分就業和一般均衡為前提的,因此,出口部門的擴張是通過從進口替代部門轉移資源來實現的,涉及進口替代部門縮減,就這一點而言,並不必然得出經濟總量同時增長的結論。因此,「剩餘產品出口」理論可與比較成本說互補。

2、在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中,對外貿易產生和發展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斯密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理論,並以此作為他反對重商主義的「貿易差額論」和保護貿易政策的重要武器。他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認為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分工使每個人

3、國際貿易是如何影響一國的利益

①在50年代,諾克斯根據對19世紀英國與新移民地區的經濟發展原因的分析,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了這一命題。他認為,19世紀國際貿易的發展是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為各國按比較成本規律進行國際貿易,通過兩優取其更優、兩劣取其次劣的辦法進行專業化分工,使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了產量。通過交換,各國都得到了多於自己生產的消費量。他認為這是對外貿易的直接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外貿易產生間接的動態利益,即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通過一系列的動態轉換過程,把經濟增長傳遞到國內各個經濟部門,從而帶動國民經濟的全面增長。他指出,19世紀的國際貿易具有這樣的性質:中心國家經濟上的迅速成長,通過國際貿易而傳遞到外圍的新國家去。它是通過初級產品的迅速增加的需求而把增長傳遞到那些地方去的。19世紀的貿易不僅是簡單地把一定數量的資源加以最適當的配置的手段,它尤其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6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家進一步補充了這一學說。他們認為,對外貿易較高速的增長、特別是出口的高速增長會帶來以下幾個重要的動態利益:(1)出口擴大意味進口能力的提高。進口中的資本貨物對經濟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一方面,資本貨物的進口使這個國家取得國際分工的利益,大大地節約了社會勞力。另一方面,資本貨物的進口,尤其是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可以提高國內的技術水平,經消化後,會大大地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2)對外貿易的發展使國內的投資流向發生變化,資本會越來越集中在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進行專業化生產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3)規模經濟利益。一國國內市場相對來說總是狹小的,
出口的擴大克服了國內市場的狹小性,生產規模可以不斷擴大,以達到最佳程度,使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單位成本不斷下降。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潤率,另一方面會增強國際競爭能力。(4)出口擴大還會加強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這一點對經濟運行機制不健全的國家尤其重要。出口的擴大,特別是加工程度較深的製成品出口的擴大,會增加對向出口部門提供投入物部門的需求。這些部門轉而向其他供給部門增加需求。如此反復下去,不但能帶動所有部門的發展,而且會大大地促進國內經濟的一體化。(5)出口的不斷擴大會鼓勵外國資本的流入。這對普遍缺乏資本的落後國家日益重要。外資的流入不但能解決國內投資不足的難題,而且會促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傳播。(6)在世界市場上進行激烈的斗爭會使國內出口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產業改進質量、降低成本,從而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①但是,諾克斯認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的學說,適用於19世紀,其主要論據是英國的經濟發展通過對外貿易帶動了新興國家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等國家的經濟發展,成為他們的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到了20世紀,由於各種條件的變化,這一學說不再適用。即在20世紀,中心國家(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並未通過初級產品需求的增加而把它們的經濟增長傳遞到世界其他國家去。諾克斯認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6個:(1)發達國家工業結構的變化,由輕工業結構轉向重工業結構(技術和化學工業),即從製成品中原料含量高的工業轉向原料含量低的工業;(2)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勞務部門所佔的比重增加,因而對原料的需求落後於生產的增加;(3)對農產品需求的收入彈性低;(4)農業保護主義的蔓延;(5)工業原料的節約使用(如電解鍍錫,金屬回收和再加工);(6)合成原料和人造原料越來越多地代替天然原料。
60年代以後,隨著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通過出口導向型而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後,這一學說再度流行。
對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學說的評價(一)就對外貿易能帶動或激發經濟增長這點來說,它是正確的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已經證明,商業的擴張往往推動著工業的進步,世界商業和世界市場是在16世紀開始資本的近代生活史的。在產業革命以前的時期如果沒有國內外貿易的發展,工業進步就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商業上的產業大革命是革命的歷史前驅。在戰後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是以發展對外貿易為突破口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帶動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但是,該學說不談生產對對外貿易的決定性作用,只強調對外貿易對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反作用,就此而言,這個學說有些片面性。
(二)這個學說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過分誇大了對外貿易的作用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它們的經濟發展除了生產關系改革這個重要條件以外,還有四個主要因素,即市場的擴大、資本的積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先進的管理。這些因素是互相影響的,只有綜合起來,經濟才能取得迅速的發展。
2.忽略了對經濟增長機制的分析對外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刺激和帶動作用,但只有在經濟和社會條件具備時才能充分發揮這種作用。對外貿易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只是它的一個必需條件,而不是它的先決條件。在19世紀西歐國家對初級產品需求的增長之所以能帶動少數白人移民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因為在這些地區存在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條件。而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盡管它們的對外貿易也增長了,但是並沒有導致經濟發展,原因就是它們在國內還不具備這些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條件。

4、國際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的好處

選擇更多,如報關員,報檢員等,你可以去外企,這是一般選擇工作;其實,你可以去國有企業或者幾個月,你也可以自己創業。現在的大學生,雖然說是讀這個專業,但畢業後工作不只是讀與專業掛鉤,這將取決於畢業後的就業方向。發展是無限的,就沒有必要考慮的限制。

5、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發展帶來的好處?

回答這個問題,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你要求「字數越多越好」。。。如果我熱愛抄襲,那麼,我可以先將「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名詞解釋抄上一萬字。。估計在你給分之前,已經看得眼暈昏死過去了!

好吧,灌水不是我的風格,下面說正事:

國際貿易,說得直白一些,就是距離更遠一點的生意。回到生意的本源,為什麼會有「商機」的存在,會需要將商品進行交換。。那是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分工逐漸細化,更細化。使得大家需要用自己的強項產品去換取其他人的強項產品。因此,才逐漸出現了貨物交換,然後才有了貨幣,有了市場,有了貿易。

而交通業和國際物流業的發展,提高了人和貨物流通的便利性、快捷性,這樣,才更能夠促進方便實現在更大范圍內的貿易進行。才方便了在全球進行資源的重新配合和產業分工的細化、優化(為什麼波音飛機能夠由很多個國家提供配件就是一個明證)。

那麼,我們可以知道,國際物流業的發展,對於國際貿易的發展,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國際貿易的好處是什麼呢?其實上面已經回答了。好處就在於(從經濟學意義上講,無關政治因素),通過國際貿易,讓全球各地區都能參與國際化的市場分工,然後強化自身優勢,並以優勢產品去換取自身所需的其他物質。從而提高生活水平和滿足感。

6、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1、增加國民福利。

2、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4、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

5、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2、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4、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五、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6)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及其實現機制擴展資料:

一、國際貿易的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二、國際貿易的發質感趨勢:

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7、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作用是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意義是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

1、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2、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及其實現機制擴展資料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和國際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專業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電子商務將國際貿易帶進了一個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國際貿易專業的興起和網路貿易的誕生,導致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間流動,推動了國際貿易向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