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地理大發現與國際貿易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地理大發現與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 2020-11-28 14:25:22

1、簡述幾百年來國際貿易政策發展史

1. 古代的世界貿易

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後,人類文明就開始在中東產生。當時,世界其它地方還比較落後,處於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中東就已經比較發達。除了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發源於中東以外,農業、城市、貿易也最早從中東開始。
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時代進入鼎盛時期,地中海的羅馬帝國、中東的帕提亞帝國、印度的貴霜帝國以及中國的漢王朝分別發展成為各地區強大的政治經濟實體。最初的「國際貿易」,更確切地說是「地區間貿易」也由此產生。當時各地區之間交換的物品主要有羅馬的亞麻布、金銀銅錫、玻璃,印度的香料寶石和中國的絲綢。其中主要的產品是絲綢,主要的通道是歐亞大陸之間的「絲綢之路」。然而,從公元2世紀末開始,世界各文明古國均程度不同地出現了動盪。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相繼滅亡,東西方的貿易也隨之斷斷續續,時盛時衰。
對國際貿易的第一次大推動是中世紀後期西歐的勢力擴張。在中世紀以前,西歐還是一個不發達的地區,他們地處歐亞大陸的西端,不象中東地區那樣有機會與其它民族接近,經濟上也比較落後。然而,歐洲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使得他們有比別的民族更強烈的擴張性與好戰性。為了使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他們會不惜使用武力。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十字軍多次東征從穆斯林手中奪得了地中海,從而使地中海象古代一樣再一次成為歐亞大陸貿易的海上通道。
十字軍東征對世界貿易的推動不僅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將西歐融入了世界。成千上萬的歐洲人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遠征,看到了東方發達的經濟和豐富的物質,以至回國後仍垂涎於看到的和享受到的奢侈品。此時,西歐人的擴張除了為上帝服務征服異教徒之外,尋找黃金和獲取資源也成為非常強烈的動機。由於地理和資源的限制,西歐做不到自給自足,他們急迫地需要尋找新的資源和產品,從而大大推動了歐洲以及歐亞大陸的貿易發展。
到了14世紀,整個歐洲已形成了幾個主要的貿易區,包括以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等城市為中心的地中海貿易區,以布魯日等城市為中心的北海和波羅地海貿易區,包括基輔、諾甫哥羅得、車爾尼哥夫、彼列雅斯拉夫爾等城市的東歐羅斯貿易區,德意志北部和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漢薩貿易區,以及不列顛貿易區。這些貿易區不僅有大量的區內交易,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很密切。
與此同時,亞洲也形成了幾個比較重要的貿易區,包括以中國、朝鮮和日本為主的東亞貿易區,占婆(今越南南部)和扶南(今柬埔寨)等國的東南亞貿易區,以及以印度為主的南亞貿易區。
在13-14世紀,東西方之間通過陸路和海路也進一步發展了貿易。陸上通道主要是原來的「絲綢之路」。此時正值中國元朝時期,元帝國三次西征,疆界擴至黑海南北兩岸和波斯灣地區,打通了從中國直至歐洲的通道。海上通道則主要從地中海,經紅海和印度洋到印度,或從波斯灣經阿拉伯海到印度。歐洲從東方進口的商品主要有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印度的珠寶、藍靛、葯材、地毯,以及東南亞的香料。這些商品在歐洲人的消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歐洲能向東方出口的產品卻不多,除了出口羊毛、呢絨和金屬製品外,不得不支付大量的黃金與白銀。
在15世紀前,整個國際貿易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按自願交換的原則進行。貿易在自然經濟中的地位並不重要,只是人們經濟生活中的一個補充。因此,當時各國之間各洲之間的貿易還處於不連續不穩定的狀態。
2. 地理大發現對世界貿易的影響

如果說,15世紀前的貿易主要局限於各洲之內和歐亞大陸之間的話,那麼,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及由此產生的歐洲各國的殖民擴張則大大發展了各洲之間的貿易,從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
「地理大發現」產生於15世紀末。在此之前,歐洲城市的興起和農業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分工,也進一步促進了商品市場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又需要更大規模的貿易。然而,14世紀末到15世紀這段時間里,由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和其對小亞西亞、巴爾干半島和埃及的佔領,從歐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國的商路幾乎中斷了。面對這一局面,歐洲國家不得不努力尋找新的貿易通道。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歐洲的技術也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造船及其它航海設備方面。在13世紀到16世紀之間,歐洲已能生產600至800噸的圓體帆船。中國的火葯和指南針技術也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已能在艦船上載有火炮,還能生產羅盤儀和象限儀,繪制航海圖。傳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動力、通過貿易牟利的強烈慾望、開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加上新的航海設備與技術,歐洲人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也就成為自然的結果。
歐洲人最早的遠洋探險大約是在1431年。當時有一個名叫維爾和(Velho)的葡萄牙航海家成功地到達了大西洋東北部的亞速爾群島並返回了葡萄牙。此後,通過一系列的遠洋探險,義大利人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於149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 迦馬率領的葡萄牙船隊於1497年繞過好望角,到達南亞西海岸,打通了歐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麥哲倫率領的西班牙船隊在1519年經過大西洋,經南美海峽進入太平洋到達亞洲的菲律賓群島。隨後,歐洲國家又陸續開辟了一系列通往四方的新航道,發現了大片前所未有的新土地。「地理大發現」的結果,實際上是把原來各自發展的各國聯系起來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或全球貿易也由此發展起來了。
地理大發現對歐洲經濟從而對世界貿易發展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使歐洲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商業革命。所謂的商業革命表現為商業性質、經商技術以及商業組織方面的巨大變化。地理大發現後,各國地理與資源上的差距使得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許多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商品如咖啡、煙草、可可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並且立即成為歐洲人喜愛的商品。與此同時,歐洲的產品也有了更大的市場去推銷。貿易的擴大促進了專為交換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各國不同的產品價格所造成的巨大利潤進一步推動了為牟利而進行的國際貿易。
為了適應新的大規模的貿易,歐洲建立起專門在全世界從事貿易活動的新型合股公司。這種合股公司將投資與經營的職責分開,從而有利於動員大量的甚至閑散的資本從事種種商業投機。這些公司中最著名的有荷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法國的西印度公司。至此,國際貿易不再是少數商人單槍匹馬的行為,而成為一個以牟利為目的的巨大產業。
第二,地理大發現引發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殖民擴張和殖民貿易,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
從15世紀中期開始,葡萄牙就由南向西非沿海擴張。到15世紀末,葡萄牙已佔領了非洲西海岸的大批土地,大肆搶奪黃金、象牙和黑人奴隸。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葡萄牙又佔領了巴西,隨後由迦馬於1498年繞過好望角,佔領了非洲的南端和整個東海岸。然後,葡萄牙人又東進印度、錫蘭、馬六甲海峽,甚至佔領了中國澳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葡萄牙通過它的殖民統治,壟斷了東方貿易。他們將一些小日用品如小鏡子、小刀、帽子、葡萄酒、腌魚、乳酪等運到殖民地,然後將殖民地的產品運往歐洲,牟取暴利。這些商品包括非洲的黃金、象牙、鑽石、丁香、樟木,印度錫蘭的珠寶、胡椒、肉桂、大米和印尼的胡椒、丁香、豆蔻、白擅木等。
在葡萄牙之後的另一個殖民大國是西班牙。從15世紀開始到16世紀中期,西班牙先後用武力佔領了除巴西和蓋亞那之外的整個中南美洲。西班牙殖民者一方面掠奪美洲現有的金銀財富,另一方面使用奴隸進一步開採金銀。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對美洲土著居民的殺戳,造成美洲種植園勞動力短缺,於是西班牙又大量從事奴隸貿易,將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從事勞動。
在葡萄牙佔領非洲,西班牙佔領美洲後,荷蘭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也加入了殖民擴張。荷蘭主要從葡萄牙人手中爭奪殖民地。到16世紀中期,荷蘭基本上佔領了原來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西、葡兩國。為了壟斷殖民地貿易,荷蘭成立了規模巨大的「商業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這些公司依仗著政府授予的特權,從殖民地獲得大量珍貴物產,然後運到歐洲以高價出售,獲得暴利。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在支付龐大的軍事行政開支之後仍能分給股東20%到160%的紅利。
繼葡、西、荷之後成為殖民大國的是英國和法國。英國人從16世紀末開始遠征印度,貿易中的驚人利潤強烈地刺激了英國政府與商人,從而也開始了瘋狂的殖民擴張。到18世紀中期,英國先後戰勝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法國,佔領了從北美、西印度群島、亞洲和非洲的大片土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英國和法國分別於1600年和1664年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從事在亞洲的殖民貿易。法國還同時建立了「西印度公司」從事在北美的殖民掠奪。英國從印度大量收購香料、棉織品、絲織品以及其它貴重物產和農副產品運回歐洲高價出售,同時在北美建立奴隸制種植園專門生產煙草、大米、藍靛和棉花,為英國提供糧食和原料。北美的奴隸大量來自於非洲。英國從1562年就開始販賣奴隸。1588年,英國又成立了「皇家非洲開發者貿易公司」,專門經營大量獵捕黑人運往美洲作為奴隸的貿易。僅在1680年後的100年裡,英國運往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奴隸就超過200萬。這種殖民貿易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據統計,在17世紀末,英國貿易所得利潤年平均為200萬英鎊,其中種植園貿易60萬,與非洲、遠東、歐洲的貿易60萬,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利潤來自於殖民貿易。
地理大發現以及由此帶來的西歐殖民擴張,雖然殘酷,但在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從而初步形成了一個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當時的貿易流向基本是:(1)歐洲向美洲出口製造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傢具、家庭用具、酒和其它消費品。(2)從非洲輸往美洲的主要是奴隸。奴隸貿易不僅為歐洲人獲得巨額利潤用以購買美洲和亞洲的商品,也為在美洲生產商品和原料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3)從美洲流向歐洲的商品主要是在殖民地開採的黃金和白銀,生產的煙草、棉花、糧食、海洋產品和糖等。(4)歐洲從亞洲及東方各國進口的主要產品仍然是香料、絲織品、茶、咖啡等。17世紀後,遠東的紡織品成為歐洲大量進口的商品之一。
盡管地理大發現以後,世界貿易已從單純的互通有無變成了以牟利為主的商業行為,但決定貿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國的自然資源和各自固有的生產技能的差異。各國主要出口本國特有的產品,進口本國不生產的東西。這段時期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貿易。

2、地理大發現對世界貿易有什麼作用

地理大發現指15世紀末美洲大陸的發現和通往東方新航路的開辟。它對世界商業貿易的影響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謂的商業革命。主要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與數量的增多,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和商業經營方式的轉變。
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開辟後,主要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以及尼德蘭所代替。16世紀中葉,安特衛普成為世界貿易中心。
地理大發現開創了西歐國家的對外擴張事業,導致了近代殖民制度的建立,從殖民地掠奪來的巨大財富,促進了西歐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由此奠定了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基石。商業尤其是對外貿易,在這一時期的經濟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商人成為經濟活動中的關鍵人物。西歐各國都執行重商主義政策,使歐洲成為當時世界上商貿最為活躍的地區,並逐漸形成若干個較大的區域貿易中心:地中海貿易、中歐貿易、波羅的海貿易和大西洋沿岸貿易。

3、地理大發現對國際貿易格局變化有著怎樣的影響

(1)地理大發現擴大了國際貿易的范圍和內容(2)地理大發現使區域貿易中心轉移(3)地理大發現給國際貿易產品的生產提供了大量貨幣資本、工業原料和勞動力

4、為什麼說地理大發現後才形成了真正意義的世界貿易?

可以這么理解。哥倫布發現了新大路,就讓世界知道『西印度群島』。知道了後——就會去探索新大陸——開始有往來——往來多了後,就形成了貿易。
正如歐洲淘金熱一樣,瘋狂奔赴中國,尋找黃金。物物交換多了,不就形成貿易了嘛~~

5、為什麼說地理大發現後才形成了真正意義的世界貿易

因為整個世界才開始變為一個整體。

世界貿易是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只有當世界的每個國家都被發現,貨物和服務能進行交換,才能形成了真正意義的世界貿易。之前的都是某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貿易。

(5)地理大發現與國際貿易擴展資料:

相關歷史

1、從形式上,工業革命時期的國際貿易以直接出口貨物為主,而二戰後直接在外國投資成主流;

2、從內容上,工業革命時期的國際貿易具有偶爾、單純、片面的勞務輸出或商品輸出,貿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業成品和初級原料。二戰後,國際貿易形式多樣、商品層次豐富,涵蓋三大產業;

3、從組織上,工業革命時期缺乏國際貿易組織,出口大都業余偶然,很少有專門從事貿易轉換的公司,分工不細。二戰後,成立了WTO等協調各國貿易,制定貿易原則,而且跨國公司基本壟斷國際貿易,分工很細;

4、從范圍上,工業革命時期國際貿易往往局限於殖民地和宗主國、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而且牽涉面窄(指民眾)。二戰後,全世界均受波及,沒有哪個國家置身國際貿易之外;

5、從意識形態上,工業革命時期重商主義較為盛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圈佔殖民地;二戰後,雖然一度出現冷戰兩大陣營的貿易互不往來,但基本實現自由貿易。

原因:

1、生產力的進步,分工細化,導致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在滿足該國之後有剩餘出口;

2、科技不斷進步,包括交通運輸、冷凍技術、重型貨輪等,為長途貿易提供必要條件;

3、兩次世界大戰打破了原有的殖民體系,成立了聯合國和WTO,為各國自由競爭創造了條件;

4、人類思想的不斷進步,包括經濟學說和人權學說等。

6、地理大發現對國際貿易的發展有何影響

地理大發現指15世紀末美洲大陸的發現和通往東方新航路的開辟.它對世界商業貿易的影響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謂的商業革命.主要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與數量的增多,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和商業經營方式的轉變.
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開辟後,主要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以及尼德蘭所代替.16世紀中葉,安特衛普成為世界貿易中心.
地理大發現開創了西歐國家的對外擴張事業,導致了近代殖民制度的建立,從殖民地掠奪來的巨大財富,促進了西歐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由此奠定了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基石.商業尤其是對外貿易,在這一時期的經濟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商人成為經濟活動中的關鍵人物.西歐各國都執行重商主義政策,使歐洲成為當時世界上商貿最為活躍的地區,並逐漸形成若干個較大的區域貿易中心:地中海貿易、中歐貿易、波羅的海貿易和大西洋沿岸貿易.

7、鄭和下西洋 地理大發現 和絲綢之路對於國際貿易地理的影響? 也可以分開說一兩個 同學們看到了也來回答吧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加強了中西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嘗試建立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地理大發現: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影響
葡萄牙和西班牙對新大陸的發現,都宣布自己的探險隊最先到達的地方為本國 1627年的一幅世界地圖
領土,兩國因此爭執不斷。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調停下,於1494年簽訂條約,規定維德角群島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處從北極到南極的經線為分界線(稱為教皇子午線),西側歸西班牙,東側歸葡萄牙。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後,爭議又起,再次訂立條約,西班牙獨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葡萄牙則將亞洲、非洲置於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之後,荷蘭、英國、法國接踵而至,幾乎將歐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盡。
對新發現地區的掠奪
由於新大陸的瓜分,導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殺,非洲黑人大批販賣,黃金、白銀、香料等不斷運回歐洲。(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黃金流入西班牙)
對歐洲及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
同時,地理大發現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地理大發現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由於航海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天文學、數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17世紀,科學的中心已從中世紀商業繁榮和文藝復興的文化中心德國和義大利北部,轉移到受地理大發現好處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如法國、荷蘭和英國南部。
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上,美洲的馬鈴薯、煙草、玉米、花生等作物傳入中國,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出現了專業生產區域。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觀上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長創造了條件。外交上,新航路開辟後西方殖民者開始侵擾我國。一方面中國被迫開始了反侵略的戰爭,捍衛國家主權,如鄭成功收復台灣;另一方面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東南沿海海盜式的騷擾,清政府設置了廣州行,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失掉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而導致近代中國逐漸落伍。文化上,「西學東漸」開始,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播了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如《坤輿萬國全國》。徐光啟等人開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農政全書》中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