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北宋時哪裡成為國際貿易巷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北宋時哪裡成為國際貿易巷

發布時間: 2020-10-30 21:02:26

1、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不平等條約?

從1842年英國強迫中國簽定第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起,西方列強在1842~1919年間共迫使中國簽定了709個不平等條約,其中英國163個,日本153個,沙俄104個,法國73個,德國47個,美國41個,比利時26個,葡萄牙13個,義大利7個,荷蘭5個,奧匈帝國5個,西班牙4個,其他國家68個。

1、《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涉及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和稅款協商。

2、《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特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於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束。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3、《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4、《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清朝與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大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沙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比利時王國、西班牙王國和尼德蘭王國(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5、《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䜣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簽約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今天安門廣場東南角。另外,1887年與葡萄牙簽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稱《中葡北京條約》。

(1)北宋時哪裡成為國際貿易巷擴展資料:

不平等條約是與平等條約相對而言。平等條約一般是指簽約各主權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願商定的權利義務對等的條約。而不平等條約是指最後締結的條約,對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不對等。最常見造成這情況的原因是其中一方(或多方)使用了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強壓另外一方(即強加條約)。但亦有人認為,不平等條約的締結不一定牽涉武力,只要是條約內容是對各方並不對等即可。在這擴大的定義之下,不平等條約可以包括以下各種情況:

1.條約內容本來對雙方平等;但由於未能預見的改變,造成實際執行上雙方義務出現不平等。

2.條約內容本來對雙方並不平等;而無論實際效果如何。

3.使用或威脅使用經濟壓力或武力來達至第一種情況。

4.使用或威脅使用經濟壓力或武力來達至第二種情況。

5.條約內容平等,但是使用經濟壓力達成。

6.條約內容平等,但是使用武力達成。

參考資料:網路-不平等條約

2、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沒有任何抵抗就投降北宋呢?

五代時期,吳越國是第一批建立的地方政權,並且在歷次權力洗牌中屹立不倒。

然而,在北宋兼並列國的戰爭中,國力穩定的吳越卻沒有進行任何抵抗。

最終在趙匡胤死後就像北宋自動納土,成為了北宋吞並成本最低的一個地方。

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邏輯呢?

吳越國的結構起源於對黃巢暴民的恐懼

事實上,吳越國從來都不是具有很強實力的地方派。從錢鏐作為唐朝地方節度使的時代開始,吳越地區便不以軍隊的戰鬥力而著稱。相反,吳越的成功在於較好的執行了可靠的聯盟與外交策略。在宋朝建立後,繼續維持這種局面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所以吳越也就只能向北宋上繳土地。

吳越國建立者 錢鏐

早在唐末的一系列藩鎮割據混戰中,後來的吳越王錢鏐就沒有什麼太強的部隊。

他的武力班底是吳越本地人,為了抵抗黃巢暴民而組建的地方級團練武裝。

他為了抵抗其他軍閥的侵襲,又對這支部隊進行了擴編。但其水平依然沒有強於普通地級部隊。

後來,吳越曾經和建立吳國的楊行密合作,擊敗了以北方的軍閥部隊。

雙方將大量投降士兵進行了瓜分,吳越方面只分到了一小部分河南人,編為自己的精銳部隊。

這已經是他們為數不多的非本地武裝了。錢鏐雖然需要依仗這些遠離家鄉的職業部隊,卻又對他們非常不放心,需要處處防範。自然,吳越國的軍隊也就強大不起來。

甚至在臨近的強敵吳國被南唐取得後,他們還再次合作,一同攻滅了南方的閩國。在對閩國的瓜分中,吳越獲得了包括福州在內的大部分地方。南唐則只是獲得了泉州一地的效忠承諾。吳越國也暫時成為了十國中對外貿易非常活躍的一方。相比南漢與泉州的坐等外商上門,吳越人是主動派出船隊到朝鮮半島和遼東地區,開展了一種黃海與渤海地區的國際貿易。 

3、宋代對外貿易的概況?

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朝時期全國僅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 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泉州、密州板橋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江陰)、慶元府(明州,寧波)、嘉興府(秀州)澉浦鎮(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 。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元豐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立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還專門制定了蕃商犯罪決罰條。廣州和泉州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 。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里、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146] 。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皇祐(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1064年—1067年)63萬貫, 到了南宋紹興(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佔中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 。
南宋時期,宋朝在與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無。宋朝出口葯材、茶葉、棉花、犀角、象牙等,進口北珠、人參、毛皮、馬匹等貨物。民間也有大量的走私貿易。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