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中國國際貿易差額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國際貿易差額

發布時間: 2020-10-30 21:00:56

1、貿易差額對國家的經濟影響?

影響:

由於美國有發達開放的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強,美元資產收益穩定,加上歷史原因,沒有其他貨幣能夠取代美元的地位,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和投資,仍然需要以美元作為主要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這就導致流出美國的美元在海外不斷沉積。

對美國來說,1971年以後,美元已不再承擔穩定國際貨幣體系的責任,因此可以不顧別國利益而根據自身需要濫發美元,向全球徵收鑄幣稅,用以彌補美國持續增加的財政赤字。其渠道就是藉助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斷地獲得物美價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過美元迴流購買美國國債獲得大量廉價資金。

外國購買美國10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3%左右,而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投資平均收益率比3%高出數倍。大量廉價商品和廉價資金輸入,降低了美國物價水平和利率水平,使美國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也能不受通脹之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都能節省不菲的支出。

(1)中國國際貿易差額擴展資料

國內儲蓄不足、投資大於儲蓄的狀況,也使美國保持長期貿易逆差具有必然性。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貿易逆差與其投資大於儲蓄呈現正相關關系。

在1971年至2017年的47年中,除了1973年和1975年貨物貿易順差的年份儲蓄率(總儲蓄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略高於投資率(投資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其餘年份都是投資率高於儲蓄率。投資率與儲蓄率差距越大的年份,貿易逆差也越大。

儲蓄是指收入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投資是指資本存量增加的部分。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恆等式。當總儲蓄與投資總額存在缺口時,就會出現貿易逆差。

2、《貿易順差(或差額)對我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外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各國加速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進器」,進出口也從原來的逆差轉變為順差,豐厚的外匯儲備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定心丸」。隨著貿易順差大量產生,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海關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一張一張進出口報關單累加、審核、統計出來的,其准確性、權威性國際公認。通過對海關統計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可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順差問題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198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7.9億美元;之後經過6年的發展,於1994年再邁一個千億美元的台階;1997年,外貿總值突破3000億美元,並首次躋身世界10大貿易國行列。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貿易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6年對外貿易進出口高達1.7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並進一步縮小與第二大貿易國的差距;加入世貿組織5年間合計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之前23年的總和;2006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

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對於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表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工業化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經濟部門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品、原材料、技術等,加速工業化進程,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後發優勢」。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步,這種「後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出口國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高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過對外貿易得以實現,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進口第三大國。由於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規模效益。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貿易順差是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展的正常表現

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近幾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為我國積極利用外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出口主體的我國特有的貿易結構。這是我國對外貿易長期保持順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貿易發展勢頭迅猛。一方面,我國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廉價勞動力,加速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另一方面,由於加工貿易實行保稅政策,對於外資投入加工貿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的「半壁江山」。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總額為1775億美元,其中,進出口為逆差的貿易方式有:外商投資企業設備進口逆差278億美元,保稅區、保稅倉庫進出口逆差600億美元,還有其他貿易方式有部分逆差;進出口為順差的貿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貿易進出口順差831億美元,而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則高達1889億美元,超過了貿易順差總額。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增長。2006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630億美元,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入到了製造業中。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我國已成為一些重要工業品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鞏固。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生產,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鋼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尿素等產品進出口態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市場有限,外商投資企業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除上述兩個長期因素外,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也與下面三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

一是部分企業在出口退稅率調整前突擊出口。近兩年,國家對「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相繼調低或取消出口退稅率。企業往往根據政策調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擊出口。如2006年鋼材、服裝等產品集中突擊出口現象較為明顯。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比匯改前累計升值幅度已達6%。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將會帶來好處,而對以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則會帶來沖擊,如電子、紡織、機械等行業。為了減小或避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沖擊,許多企業紛紛加快出口步伐,而對進口采購則持觀望態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價格。由於近年來國內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等價格上升,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許多企業通過提高出口價格轉嫁部分成本。與2005年相比,2006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上升4.2%,而進口價格總體僅上升3%。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國家打擊出口騙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企業守法自律意識的不斷加強,企業出口騙稅違法行為逐步減少;導致出口價格總體水平提升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總體上升。因此,從海關統計角度分析,所謂「大量出口高報價格以騙取出口退稅、導致巨額虛假貿易順差」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除此以外,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實行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出口封鎖,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所急需的技術及其設備進口不足,這也是造成大額貿易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必須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貿易順差大幅增長帶來的新問題

我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和特有的貿易結構,決定了我國貿易順差現象將長期存在。國際上判斷貿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貿易順(逆)差額與當年進出口總額相比,在10%以內的為基本正常,這個10%也可稱為貿易失衡「警戒線」。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1775億美元,約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0.1%,剛剛觸及「警戒線」。從當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德國的情況來看,德國從1952年到2005年的54年間,對外貿易均為順差,2002年貿易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過1900億美元。其中貿易不平衡度超過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達12.7%,超過我國目前的貿易不平衡程度。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的大額貿易順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額貿易順差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濟健康發展。

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要在外貿領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領域動腦筋,不但要在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擴大進口、增加內需上做文章。首先,要大力發展國內消費市場,可以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刺激內需,改善國內消費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通過擴大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的產品目錄,對「兩高一資」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進行政策調整。再次,對利用外資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由「招商引資」轉為「選商擇資」、「養商育資」等。第四,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合理引導升值預期。第五,在調整出口結構和擴大進口方面做一些具體的工作,特別是要促使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放鬆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對我國的出口限制,使進出口結構更趨優化,緩解順差上升過快的壓力。

總之,面對大量貿易順差產生的新形勢,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視貿易順差問題帶來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影響,也要正確認識到貿易順差的客觀必然性。只要我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積極穩妥地處理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就能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3、中國的外貿是順差好還是逆差好?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較快增長,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了較大幅度增長,估計,今年將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八千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截至七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摺合美元將達到三千六百億美元。 有的國家就認為,是中國的廉價的商品導致了中國巨額的貿易順差,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低價傾銷的嫌疑,是某些大國巨額外貿逆差的根本原因,因此人民應當幣升值。甚至揚言要進行貿易報復。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體制還處於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各種法律制度還不健全完善,例如中國的股市規模實在太小了,其籌集,融通資金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所謂,外貿順差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對外出口超過其進口的價值形成的差額。造成本國外匯收入大於支出,從而使該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反之,如果外貿進口大於出口形成的價值差額就是逆差。外貿逆差使外匯支出增加,相應減少國家的外匯儲備。 近幾年來,中國的外貿進出口有了較大的增長,外貿順差也不斷增加,但是,中國的外貿結構卻並不理想,一是初級產品出口比例過大,而高附加值的產品比例過低,產品技術含量低下。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比例低下。二是,我國的外貿基礎十分脆弱,經濟抗風險能力十分薄弱。 人民幣的可兌換性也是人民幣的一大弱項。在當前形勢下,人民幣尚處於不可兌換狀態之下,在資本項目下更不可以自由兌換。這說明,中國經濟的規模還不大,中國的對外貿易是有些順差,但還不足以需要讓人民幣進行大幅升值。不然的話,必將是我國經濟產生劇烈動盪,這樣既不利於中國經濟,也不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大幅升值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都不利,其實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發展到那樣的程度,其抵禦風險的能力還十分有限。 人民幣還處於不可兌換狀態,中國政府還需掌握足夠的外匯儲備,以保證有足夠外匯對外支付,而要保持足夠的外匯儲備,則必須使中國經濟保持一定規模的外貿順差,我們對外貿進出口進行必要的管理一刻也不可以放鬆! 中國政府已經在多種場合表明,中國將保持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在這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政策,因為,在有利於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更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中國政府同時表示,願意採取適當措施解決中國的貿易順差問題,中國無意追求巨額的貿易順差。堅持國際貿易收支相對平衡,是中國的基本政策。 中國下調了出口退稅率,這樣,一方面,減輕了財政負擔,也為出口企業增強競爭力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中國也將努力擴大對外進口,增加從美國等國家的進口。

4、為什麼中國國際貿易總是順差,美國總是逆差

用最簡單的語言說

就是全球化,科技化先進,很多美國人用的商品所生產的工廠,統統移來中國生產,或者委託中國代工,從蘋果手機到玩具等等,美國人用到的東西全部很多都是中國生產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用人水平高,還有各種法規多,成本高,因此工廠紛紛外移到其他國家生產

因此美國總是逆差,所以川普提出的口號就是涓滴政策,即通過操控稅務、加大利好政策,加大投資(如追加聯邦政府訂單,向承諾回來的企業)等等,迫使企業迴流到美國。

5、中國對外貿易順差有哪些益處?

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益處:‍

貿易順差促進經濟增長。

貿易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貿易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經濟總量平衡不僅與儲蓄投資有關,還與外貿有關。

貿易順差加強了中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貿易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

6、我國對外貿易到底是順差還是逆差?

對外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各國加速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
濟發展的「推進器」,進出口也從原來的逆差轉變為順差,豐厚的外匯儲備成為我
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定心丸」。隨著貿易順差大量產生,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
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海關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一張一
張進出口報關單累加、審核、統計出來的,其准確性、權威性國際公認。通過對海
關統計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可以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順差問題有一個更加
清晰的認識。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有力地推動了
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
198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7.9億美元;之後
經過6年的發展,於1994年再邁一個千億美元的台階;1997年,外貿總值突破3000
億美元,並首次躋身世界10大貿易國行列。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貿易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年都以20%
以上的速度遞增,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6年對外
貿易進出口高達1.7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並進一步縮小與第二大貿
易國的差距;加入世貿組織5年間合計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
織之前23年的總和;2006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
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對於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
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表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工業化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
經濟部門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
品、原材料、技術等,加速工業化進程,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後發優勢」。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
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
步,這種「後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出口國
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
高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
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
過對外貿易得以實現,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
進口第三大國。由於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
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
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規模效益。
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
我國的外匯儲備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
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
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
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
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
,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
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
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
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貿易順差是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
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展的正常表現
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近幾年世界經濟全面增長,
為我國積極利用外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要
貿易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出口主體的我國特有的貿易結構。這是我國對外貿
易長期保持順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貿易發展勢頭迅猛。一方面,我國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廉價勞
動力,加速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另一方面,由於加工貿易實行保稅政策,對於
外資投入加工貿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的
「半壁江山」。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2006年我國
貿易順差總額為1775億美元,其中,進出口為逆差的貿易方式有:外商投資企業設
備進口逆差278億美元,保稅區、保稅倉庫進出口逆差600億美元,還有其他貿易方
式有部分逆差;進出口為順差的貿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貿易進出口順差831億美元
,而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則高達1889億美元,超過了貿易順差總額。由此可見,當
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增長。2006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
630億美元,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入到了製造業
中。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我
國已成為一些重要工業品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
位日益鞏固。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生產,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鋼
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尿素等產品進出口態勢已經發生
了明顯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市場有限,外商投資企業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
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
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除上述兩個長期因素外,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也與下面三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

一是部分企業在出口退稅率調整前突擊出口。近兩年,國家對「兩高一資」(
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相繼調低或取消出口退稅率。企業往往根據政策調
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擊出口。如2006年鋼材、服裝等產品集中突擊出口現象較為明
顯。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
匯率相比匯改前累計升值幅度已達6%。從長遠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
規模大、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將會帶來好處,而對以出口為主、
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則會帶來沖擊,如電子、紡織、機械等行業。為
了減小或避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沖擊,許多企業紛紛加快出口步伐,而對進口采購
則持觀望態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價格。由於近年來國內土地、原材料、勞動
力等價格上升,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許多企業通過提高出口價格轉嫁部分成本
。與2005年相比,2006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上升4.2%,而進口價格總體僅上升3%。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國家打擊出口騙稅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企業守法自律意識的
不斷加強,企業出口騙稅違法行為逐步減少;導致出口價格總體水平提升的直接因
素是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總體上升。因此,從海關統計角度分析,所謂「大
量出口高報價格以騙取出口退稅、導致巨額虛假貿易順差」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除此以外,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實行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出口封鎖,導致
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所急需的技術及其設備進口不足,這也是造成大額貿易順
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必須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貿易順差大幅增長帶來的新問題
我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和特有的貿易結構,決定了我國貿易順差現象將長期
存在。國際上判斷貿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貿易順(逆)差額與當年進出口總額相比,
在10%以內的為基本正常,這個10%也可稱為貿易失衡「警戒線」。2006年我國貿易
順差1775億美元,約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0.1%,剛剛觸及「警戒線」。從當前世
界第一大出口國德國的情況來看,德國從1952年到2005年的54年間,對外貿易均為
順差,2002年貿易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過1900億美元。
其中貿易不平衡度超過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達12.7%,超過我國目前的貿易不
平衡程度。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的大額貿易順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額貿易順差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
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
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採取
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濟健康發展。
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要在外貿領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領域動腦筋,
不但要在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擴大進口、增加內需上做文章。首先
,要大力發展國內消費市場,可以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刺激內需,改善國內消
費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通過擴大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的
產品目錄,對「兩高一資」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進行政策調整。再次,對利用外資政
策進行必要的調整,由「招商引資」轉為「選商擇資」、「養商育資」等。第四,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合理引導升值預期。第五,在調整出口結構和擴大進口
方面做一些具體的工作,特別是要促使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放鬆高精技術及其產品
對我國的出口限制,使進出口結構更趨優化,緩解順差上升過快的壓力。
總之,面對大量貿易順差產生的新形勢,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高度重
視貿易順差問題帶來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影響,也要正確認識到貿易順差的客觀必然
性。只要我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積極穩妥地處理問題,我國對外貿易就能始終
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7、如何看待中國巨額貿易順差

外貿增長對世界有貢獻答:我國對外貿易的良好發展,對於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2001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2001年至2006年貨物貿易順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於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了企業的規模效益。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因此多年來進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工貿易是順差主要因素答:貿易順差是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的必然結果,也是國內經濟長期健康快速發展的正常表現。以加工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以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出口主體的我國特有的貿易結構,是我國對外貿易長期保持順差的主要因素。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外貿的「半壁江山」。加工貿易是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總額為1775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順差831億美元,加工貿易順差則高達1889億美元,超過了貿易順差總額。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增長。2006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630億美元,其中近七成投入到了製造業,我國已成為一些重要工業品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鞏固。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面向國內市場生產,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鋼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尿素等產品進出口態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市場有限,外商投資企業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態勢。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也與下面3個短期因素有較大關系:一是部分企業在出口退稅率調整前突擊出口。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出口步伐。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價格。除此以外,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實行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出口封鎖,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所急需的技術及設備進口不足,這也是造成大額貿易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順差現象將長期存在答:由於我國積極利用外資政策和特有貿易結構,決定了我國貿易順差現象將長期存在。國際上判斷貿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貿易順(逆)差額與當年進出口總額相比,在10%以內為基本正常,這個「10%」被稱為「警戒線」。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1775億美元,約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0.1%,剛剛觸及「警戒線」。從當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德國的情況來看,從1952年到2005年的54年間,對外貿易均為順差,2002年貿易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過1900億美元。其中貿易不平衡度超過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達12.7%,順差程度超過我國。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的大額貿易順差基本是正常的。總之,面對大量貿易順差產生的新形勢,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視貿易順差問題帶來的外部失衡和內部影響,也要正確認識到貿易順差的客觀必然性。擴大進口增加內需答:大額貿易順差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要在外貿領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領域動腦筋;不但要在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擴大進口、增加內需上做文章。首先,要大力發展國內消費市場,可以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刺激內需,改善國內消費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通過擴大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的產品目錄,對「兩高一資」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進行政策調整。再次,對利用外資政策進行必要調整,由「招商引資」轉為「選商擇資」、「養商育資」等。第四,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合理引導升值預期。第五,在調整出口結構和擴大進口方面做一些具體工作,特別是要促使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放鬆高精技術及其產品對我國的出口限制,使進出口結構更趨優化,緩解順差上升過快的壓力。

8、對外貿易差額是什麼?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一年、一季或一月)內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相比較的差額。包括貿易順差或貿易逆差。前者指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又稱貿易「出超」;後者指出口額小於進口額,又稱貿易「入超」。出口額與進口額相等則為貿易平衡。貿易差額的產生一般來說主要受一國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所制約,再者也受人為地改變進口或出口政策的影響。對外貿易差額的變化,對一國的國際收支變化起著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一國對外貿易長期處於順差時,其儲備就越多,對外支付能力就越強,國內經濟發展就愈快,國內政局也就相對穩定。反之,情況和結果則相反。因此,它備受各國政府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