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秩序的調整和制定具有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貿易秩序的調整和制定具有

發布時間: 2020-10-20 17:50:32

1、中國為什麼要加入世貿組織?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加入世貿組織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中國,需要一種合理的貿易途徑,來進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加入WTO,對中國來說是一件可喜的事。
從世界135個經濟體先後加入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組織,迄今沒有一個成員退出,30多個經濟體正在努力申請加入和我國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邊組織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盡管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門費」,為此可能產生一定的臨時性的負面影響。但只要我們拿出應對措施,正面影響一定會遠勝於負面影響。

1、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加入這個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WTO是三大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具有制訂和管理世界經貿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規則主要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制訂。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WTO是以市場經濟為基點的一整套多邊秩序。加入WTO,與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目標相一致。可以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並以WTO規則為參照,有力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
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並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普惠制等特殊優惠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加,短期內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受益最大。
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比如在一些國家我國不能獲得普惠制待遇,在有的國家被實施配額限制,還有一些國家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案中主觀選定類比國價格或生產成本作為測算中國出口商品傾銷率的依據,致使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增多。加入WTO後,當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通過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利益。

2、什麼是引領世界貿易體系的新秩序,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格局

二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在二戰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時間里,世界經濟格局卻發生了三次重大演變,每一次演變都給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第一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戰後初期至70年代)原因:二戰使西歐各國遭到嚴重削弱,美國遠離戰場,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在戰爭中通過貸款、出賣武器、後勤物資等,獲取了大量財富。戰後,美國大力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學技術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促進了經濟的穩定發展。美國資產階級還向世界各地輸出資本,擴大海外市場,賺取高額利潤。表現:美國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國生產的。黃金儲備也最豐富。在戰後傳統的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難以維持的情況下,美國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此外,美國還倡導和成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影響:美國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勢力,不斷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日本等進行滲透,企圖控制這些國家。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控制國際金融和世界市場,使西歐、日本等國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還憑借其經濟勢力,大肆推行強權主義政策,使整個世界動盪不安,難以穩定。二.第二次: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演變(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後期)原因:經過短暫的恢復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加強國際經濟聯系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先進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新興產業。各國政府還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利用國家的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憑借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大力發展本國經濟。1973年,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危機結束以後,又進入「滯漲」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歐洲共同體國家和日本在許多領域趕上和超過美國。表現:日本和歐洲共同體同美國在世界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西歐國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國由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為最大的債務國。影響:西歐國家和日本的崛起,嚴重動搖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國即使在美蘇爭霸中也一度處於守勢。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現,沖擊了美蘇兩極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同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其利益沖突,甚至對抗不斷發生。三、世界經濟呈現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90年代至今)原因:1、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得到極大發展。市場經濟制度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冷戰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國際金融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又加快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的情況下,為維護自身利益,增強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力,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出現。表現: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聯系日益緊密,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成為世界經濟領域的重要特徵。1997年,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使許多國家遭受巨大損失,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出現,都是世界經濟新變化的有力證據。影響:經濟全球化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了新一輪擴展。它一方面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另一方面也使發展中國家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其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同時,還給一些國家的社會穩定、地區和平帶來了威脅。區域經濟集團化則促進了參加國經濟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也有利於世界政治、經濟多極化的形成。但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也使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同時也加劇了地區間的不平衡發展。經濟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加快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3、從國際貿易的秩序的角度談談國際社會是如何處理和應付30年代大蕭條和本世紀初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

你的這個問題並不嚴謹,30年代大蕭條和本世紀初的金融危機的原因不同。從目前的世界形勢來看,單憑國際貿易秩序是無法處理的,更多的是要通過政府幹預,調整匯率,實行緊縮政策,拉動內需,減少財政支出(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必須降低社會福利保障),縮減赤字。面對全球的經濟萎縮,國際貿易是被影響的,而不是改變世界經濟的東西。

4、世界貿易組織是什麼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 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世貿組織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通過實質性削減關稅等措施,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邊貿易體制等。

(4)國際貿易秩序的調整和制定具有擴展資料:

世界貿易組織的五大職能

1、管理職能。世界貿易組織負責對各成員國的貿易政策和法規進行監督和管理,定期評審,以保證其合法性。

2、組織職能。為實現各項協定和協議的既定目標,世界貿易組織有權組織實施其管轄的各項貿易協定和協議,並積極採取各種有效措施。

3、協調職能。世界貿易組織協調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的關系,以保障全球經濟決策的一致性和凝聚力。

4、調節職能。當成員國之間發生爭執和沖突時,世界貿易組織負責解決。

5、提供職能。世界貿易組織為其成員國提供處理各項協定和協議有關事務的談判場所,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以幫助其發展。

5、求。。大作業啊。期末考試。。。列舉幾條經貿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第一條為了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保護對外貿易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適用於對外貿易以及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本法所稱對外貿易,是指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
第三條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依照本法主管全國對外貿易工作。
第四條國家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制度,鼓勵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公平、自由的對外貿易秩序。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促進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締結或者參加關稅同盟協定、自由貿易區協定等區域經濟貿易協定,參加區域經濟組織。

6、世界貿易組織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作用

WTO運行機制及規則的完善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作用意義
<br>
<br> 1、WTO運行機制的改革,使其作為規范國際貿易的組織更趨於制度化、有序化。
<br>
<br> 80年代以來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的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談判促進了世貿組織的改革。烏拉圭回合關於GATT體製作用的談判取得了三項重要成果:構築了新的世界貿易組織體制框架;建立了新的貿易政策評審機制;建立和完備了WTO的通報制度。它使:(1)多邊貿易規則有了拓展。從貨物貿易領域來看,把農產品貿易和紡織品、服裝貿易納入多邊貿易的自由化之路。首次在這一領域內觸及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還修訂了傾銷、補貼、貿易技術壁壘、原產地規則和海關估價等非關稅壁壘措施的規則。WTO范圍擴及到服務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領域。(2)WTO的管理和監督能力得到加強。主要體現在三大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即爭端解決機制,貿易政策評審機制,通報制度。為更好地發揮世界貿易組織的國際經貿政策的協調職能,WTO先後在1996年12月和1997年6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簽定了合作協議,彼此合作、相互協調地制定全球的經濟政策。
<br>
<br> 2、 世貿組織各成員的開放性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br>
<br> WTO認為,開放的貿易政策對經濟增長有利。論據是一項比較研究:一組發展中國家實行開放的貿易政策,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都達到了兩位數;而實行封閉政策的國家就差得多。其原因是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外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br>
<br> 發展中國家並不籠統的反對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目標,但在這一進程的速度、范圍、以及力度上與發達國家有分歧。目前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進出口貿易中各佔1/4。從WTO運行來看,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和差別待遇是有限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履行承擔義務方面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就是,發展中國家有較長的過渡期,這可以獲得一個緩沖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暫時減輕市場開放對國內產業的壓力。
<br>
<br> 3、世界貿易組織從過去的權力危機向規則為本轉變。
<br>
<br> WTO作為多邊貿易機制,體現著國際貿易向相對有序的進步。世界貿易組織是各國聲張自己權益的論壇,解決貿易爭端的機構。多邊貿易體制是對付單邊主義的有力手段。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是單邊主義的受害者。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參與多邊貿易體制意味著在雙邊解決途徑之外又多了一種選擇:在雙邊會談不能奏效,或者面臨單邊主義威脅時,可以求助於多邊機制,維護自身利益。
<br>
<br> 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各成員方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它不僅解決各方之間的貿易糾紛,而且還對各成員方執行多邊協議的情況進行監督。
<br>
<br> 4、WTO規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正、平等、合作的精神
<br>
<br> 例如公平互利原則,對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實施同一規則本身是一種不平等,這一觀念已被世貿組織締約方所接受,如"授權條款";以及在有關協議中規定發展中國家的過渡期。
<br>
<br> 發達國家的技術和資金,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和資源優勢,二者互補表明南北國家之間有合作潛力。在世貿組織中,雖然南北國家對一些問題存在很大的爭議,但爭論之後達成某些妥協,簽定某些協議。

三、WTO的弊端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負面作用

1、WTO機制平等與公正的有限性

(1)談判議題決策機制問題。關於制定貿易規則的主導權問題,長期以來,發達國家主導著貿易規則及談判議題的制定。在世貿組織成員中,發展中國家成員佔3/4,但他們的問題和要求卻因不能充分參與談判而被忽視。發達國家憑借經濟實力在絕大多數時候主導了WTO機制。縱觀八輪談判,談判議題大多由發達國家提出,而發展中國家處於被動的狀態。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權利和義務不平衡問題。突出的貿易矛盾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出口困難。 目前最貧困國家的出口在世界貿易總量中佔0·25%。WTO總幹事穆爾指出,富裕國家向最貧困國家的商品實施的平均關稅,事實上比它們向其它富裕國家徵收的關稅還要高。亞洲發展銀行負責人俊善富說,發展中國家認為他們在烏拉圭回合以來,已經作了大量的開放市場的努力,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做的很少,這對世界貿易組織發展來說相當不利,也是不公平的。

(3)非貿易與貿易界線問題。把一些不屬於貿易的問題如人權介入貿易談判中,藉以推行其價值觀念,或進行不平等貿易。

(4)關於透明度和開放度問題。透明度和開放度缺乏為誤解和互不信任提供了土壤。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差距拉大。

由於談判議題和所簽協議以發達國家為主按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提出議定,脫離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如烏拉圭一攬子成果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了一定的發展機遇,但也使他們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如自身經濟與貿易結構問題。為履行這些協議所規定的義務及他們作出的承諾,要進行艱苦的調整和改革。而他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在拉大。

7、語病分析: :海洋國家依賴對外貿易,國家安全范圍不僅取決於主權所不及的海洋和貿易區域的秩序,

國家安全范圍不僅取決於主權所不及的海洋和貿易區域的秩序--- 這段有點冗長,加以拆分比較好。
其國家安全范圍不僅取決於主權所不及的海洋及貿易區域,因為前邊說的是安全范圍,最後加個的秩序,這有點驢唇不對馬嘴了。

8、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如何利用WTO平台推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您好,

面對wto發展的新挑戰,中國的對貿易應做好三件事。

第一,積極推動wto發展,構建和諧國際經貿新秩序。

「多哈」終止,使wto的發展站在十字路口,面臨新的選擇,中國應當以此為契機,積極倡導和諧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wto體制是發達國家倡導的,對發展中國家帶有很多歧視性,尤其我國在加入wto時的三大不利條款」就是證明。我們應當團結和依託廣大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核心,構建新的對話機制。拿出誠意,做出表率,展大國風范,與發達國家積極進行溝通和對話,化解矛盾,共同構建平等、公平、和諧和互利的國際經貿新秩序,推動wto在世紀之初煥發出昂然生機。

自gatt成立60年來,世界經貿的繁榮,印證了多邊貿易體制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加入wto使中國受惠,更使整個世界受惠,因為中國加入wto,極大的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實力和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都要求中國在構建和諧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中,擔當「領路人」角色。

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國家之間只有形成適當而勻稱的互動,發展和平與合作的關系,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才能形成。

和諧的含義,從理論上講,是指一種「配合得適當而勻稱」的關系。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認為,「和合」的概念除了有和諧、團結的意思外,還有向內、聚攏的意思,它能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整體性。「和合」文化作為一種傳統,體現了中國人最根深蒂固的一個願望——和諧。在中國最早的文獻中,就有關於和諧的思想。《書》中就有「協和萬邦」的詞句。對中國人來說,不論就自我修養還是就一般世事而言,和諧都是關鍵。所以,和諧反映了中國的一種文化,一種思維傳統。這種傳統作為中國的一種戰略文化,對中國處理國際經濟關系,一直有著深刻影響。

因此,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的提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發揚。

所謂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是指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國家之間如能夠形成適當而勻稱的互動,發展和平與合作的關系。其一方面是通過構建以規則為導向的多邊的法制體系,反對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為國際商業活動提供一個安全和可預見的環境,促進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確保規則的公正,並在規則制定過程中,確保公平和廣泛的參與,解決發展中國家遇到的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像發達國家一樣,也能夠從參與多邊貿易體系中獲得利益,最終實現全球共同發展。

當前,發展問題仍是建立和諧國際經濟秩序的重要障礙。

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從全球發展趨勢看,最不發達國家與最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擴大,最貧困人口與最富有人口的差距也在擴大。一個貧富嚴重兩極分化的世界,是談不上和諧的。因此,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建立,就是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進步,對反映舊國際經濟秩序的現行國際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改變。

第二,積極利用fta方式,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

通過雙邊安排、或自由貿易區形式進行的區域經濟合作,在全球發展迅速。對於這種區域經濟合作,是wto協定所允許的,但其對wto本身發展所帶來的利弊,是一直存在爭議的。近期wto官員指出:區域經濟合作,已經使wto談判的進程延緩。

目前,美國和日本都在積極尋求通過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對外貿易。這種合作,是在投資、貿易和對外承包等領域的優先安排,事實上排擠了其他wto成員的權利。這對我國來說,尤其是發達國家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構成了重要挑戰,增加了對我國的非關稅壁壘,使中國的對外貿易環境面臨嚴峻形勢。

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制定出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總體戰略。

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一是可以充分利用wto協定所允許的區域合作,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減少我國「入世」三大不利條款帶來的歧視性待遇;二是可以減少其他國家的區域合作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及政治效應;三是可以大大減少我國遭遇各種貿易摩擦。

我國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時,應考慮或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設立專門機構,推進區域經濟合作。

發達國家一般都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處理區域合作工作。如日本2002年底成立了自由貿易貿易區總部,並在經濟司內,增設了自由貿易區及經濟夥伴關系處,具體負責雙邊fta或epa的談判和規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設有專門的雙邊談判機構。我國也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在商務部設立專門負責區域經濟合作工作的機構,這樣更有利於區域經濟合作工作展開。

其次,區域經濟合作應優先選擇周邊國家。

從經濟上看,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總額,已經達到我國外貿總額的60%以上,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投資,達我國外資利用的70%以上;

從政治上看,我國和周邊國家及地區的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和經濟是相互促進的,通過區域經濟合作形式,優先發展周邊經貿關系,可更好地促進政治關系,有利於我國周邊穩定和安全。

首先,應當進一步全面推進「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深度和廣度。我國和東盟已達成《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就貨物貿易中的降稅模式、敏感產品、爭端解決機制等重大問題,達成一致。但在投資和服務貿易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還沒有展開。我們應利用現有合作平台,加強全面合作。

其次,大力推進中日韓區域一體化合作,力爭在近中期形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並努力不斷提升合作水平,促進「10+3」自由貿易區乃至關稅同盟的形成。

再次,推動與巴基斯坦和印度雙邊或三邊自由貿易區的形成。

中國與這一地區的關系近年發展很快,特別是與印度的關系。印度也想與中國進一步發展關系,特別是經貿關系。同時,中國與這一地區的巴基斯坦,一直保持很好的關系,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後,推動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的合作。

在中國與東盟簽訂的10+1自由貿易區的協議框架中,瀾湄次區域經濟合作,與東盟的5個國家相關,而且實現這一地區的發展,也可以使中國實現西南大通道的構想。

再次,除亞洲外,應當在多個地區確定重點合作夥伴,建立區域經濟合作。

我國正在與美洲、太平洋地區、中東和非洲等國家談判fta,但應當目標明確,優先考慮對我國有重要意義的國家。

在中東可優先考慮阿聯酋。

阿聯酋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國,而且阿聯酋具有把中國商品,出口到中東地區其它國家中轉站的轉口貿易功能。

在南美洲可優先考慮智利。

我國與智利在2005年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智利共和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中智兩國將從2006年7月1日開始,全面啟動貨物貿易的關稅減讓進程。中智建立自貿區,將給兩國帶來雙贏結果,為兩國發展全面合作夥伴關系,提供新契機,智利可能成為中國與拉美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橋梁。

在大洋洲優可先考慮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近年來多次表示,要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系,特別是在區域合作方面,表現出很大的熱情,曾多次提出有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建議,這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重點雙邊合作。

在非洲可優先考慮南非。

非洲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但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巨大。同時,非洲的區域經濟發展也較快。因此,我們應首先著手與非洲最發達的南非,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為未來佔有更大的市場做好准備。

上述國家一般是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與我國傳統的貿易摩擦,已達到貿易摩擦總數的60%以上,通過與這些國家進行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

最後,通過apec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apec主要是政治合作和對話,我國應當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並積極聯合其他國家,推動在apec內部的經濟合作。

具體來說,即我國可進一步參與apec的活動,爭取在制定有關規則中有更多發言權,以充分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

我國還應繼續推動上海經濟合作組織框架下的經貿合作,優化貿易和投資環境,實現降低商品、資本和服務流動成本的目的,為今後實現這一地區的貿易自由化,創造條件。

第三,積極發展國內貿易,促進國內消費需求。

事實證明,一個完全外向型的國家,經濟上發展是不穩定的,政治上也將受制於人。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保持經濟上的適當獨立性,才能在政治上真正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應當首先把國內經貿發展好,這樣才能增強經濟安全和減少貿易摩擦。

首先,對於國內貿易發展的促進,應作好如下工作:

一是國內投資政策調整。

應當繼續嚴格控制土地和信貸,抑制投資的過快增長,對於投資的產業應加強政策引導。

我國的國內投資,應當緊密配合我國的工業化調整。我國經濟當前正處於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階段,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任務十分繁重。而工業化的實質是推進結構調整。目前三次產業的分布結構,比較粗放和落後,各類產業整體素質較低,技術落後,設備老化,產業趨同性、產品雷同性、功能單一性問題非常突出,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脫節程度越來越大,一般產品生產能力過剩,但高水平加工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的國內投資,應當把支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作為一項重大使命,全面落實「十一五」規劃對投資和產業變革的要求。

二是產業政策調整。

我國產業政策調整的核心,就是要在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有所突破的基礎上,以產業合理化為政策內涵,營造公平競爭的產業發展環境,建立符合gaatt/wto規則的產業保護機制,實現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過程中,政府應在以下方面發揮調節作用:努力創造一個供求平衡的市場環境;深化體制改革,努力創造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主要包括完善市場體系、消除壟斷、培養獨立的市場主體等;科學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應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將產業政策具體化,即按照一定標准,科學地選擇戰略產業、確定「瓶頸」產業,在此基礎上安排好產業發展序列,進而合理確定產業發展重點。

就目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實際看,應把高新技術產業、如電子信息產業等作為戰略產業,把農業、能源、第三產業作為「瓶頸」產業,將這些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加快其發展。

三是通過建立更加具有彈性的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建立更加完善的 養老保險和 醫療保險制度。

其次,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收入政策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國內需求。

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們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發展階段,國民儲蓄率較高,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這就決定了我們需要、也有條件主要依靠國內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在促進國內需求的措施時,應作好如下工作: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高居民的消費信心;要通過改革,完善教育、衛生、養老等一些社會保險制度,促使一些消費者把遠期需求,轉化為近期需求,並擴大近期需求;切實增加居民收入,首要是增加廣大農民的收入,著力解決職工最低工資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的問題,逐步擴大中產階層的人數和收入水平;加快推進消費信貸,適度增加消費信貸范圍;鼓勵節能產品的推廣使用,營造綠色消費文化;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消費 ;通過轉移支付體系,減輕農民消費負擔,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經濟是基礎,經濟決定政治,這是至今不褪色的真理。我們應當國際國內兩手抓,首先立足於國內經濟的發展,並且發展好,這樣在國際政治活動中才有話語權。只有把上述工作做好,我們才能在國際經貿大浪中披荊斬棘。

希望對您有幫助。

9、加拿大的經濟貿易的特徵(速度……)

上世紀90年代至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高科技術革命的發展,對傳統的國際經濟合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個影響至今仍在繼續。除了七八十年代已經形成的趨勢,如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地位增強,國際貿易適當的增速支持經濟增長以及服務貿易異軍突起等以外,對本世紀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還有如下幾個新的趨勢,值得我們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WTO成為世界范圍維護和完善貿易秩序的重要機制

國際貿易的進行和發展,需要比較合理的國際貿易秩序作為支撐環境,戰後的幾十年時間里,從林林總總的商品組織到聯合國貿發會上震耳欲聾的討論,從GATT的第一回合到多哈剛剛啟動的新一輪貿易談判,各國、各地區都在為改善自身所處的國際貿易環境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在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進步和跨國公司的推動下,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和經濟一體化在不斷突破國家和地域的限制,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動的規模日趨擴大,國際分工日益加深,世界市場范圍內配置資源的效率不斷提高,各國、各地區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正是基於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作用的深切感受和發展自身經濟的強烈願望,各國、各地區不管國力強弱,不論社會制度和文化差異,都在試圖逐步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中,因而也就更加重視全球通行的市場經濟規則。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WTO成員,目前已達144個,成員間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90%以上,這樣就使它具備了根據全球化要求和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制定和實施全球通行的交易規則的能力和條件。

作為當今世界處理貿易問題的重要國際組織,WTO在以往的實踐中,在所有成員的配合下,卓有成效地履行著它的基本職能,已經制定了一系列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基本規則並監督成員執行。WTO也成功地組織了多個國家的貿易談判,為建立公共的國際貿易秩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在微觀經濟活動中為促進貿易的公平進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幫助和評斷。WTO運轉以來,以其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和實踐,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WTO要求各成員實施統一的對外經貿政策,主張各成員不分大小,實行非歧視的貿易待遇原則,給予外國貨物國民待遇,保護知識產權,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主張公平貿易和公平競爭。WTO的這些基本原則已為全球各國、各地區所接受,成為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果說GATT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把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協調起來,追求國際貿易的良好秩序的產物,各國、各地區都視之為同國際經濟體系聯系與合作的重要橋梁;那麼,當這個組織演變到WTO以後,就不僅僅是聯系國際經濟的簡單通路了,當然它仍有這個作用,但這時的WTO本身就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或者可以這樣講,它本身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和舞台。它現在的方式、運行機制就是為經濟全球化而設計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烏拉圭回合的19個協議,就很容易理解了。19個協議浩如煙海的條文,對全球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做了相當全面的規劃,其精細與具體可謂無微不至,不僅WTO成員奉為至典,WTO以外的國家也不能等閑視之。當貿易專家們不時翻閱這個1995年文本的時候,參加多哈部長會議的貴賓們已經著手環保等更深層次與貿易有關的立法

了,人們當然還無法評估本次回合的成果,但有一點已經不容置疑,那就WTO為了國際貿易秩序的優化,為了從次優逐步過渡到最優,在嚴格監督現有環境的同時,還在不懈地推進新的立法。

不僅如此,WTO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的作用還突出表現在它對各成員的國內立法產生了強制的影響。這就是各國在國內涉外經濟立法和經濟管理實踐中必須堅持法律的一致性和透明度等基本原則。

法律的一致性是指禁止頒布與入世承諾相抵觸的法規,這意味著不能通過與WTO規范相悖的法規。

公平地執行WTO規則是建立世界貿易秩序的又一基石,這一原則不允許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中存在不平等的競爭和壟斷。

透明度要求全面公布並提供與貿易有關的現行法律、規則和措施,其目的在於可使成員清楚地了解制度信息、准確評估貿易環境,可見,透明度也是法律一致性的必備條件。

二、FTA的貿易創造效應成為全球貿易新的增長點

各國、各地區出於深化國際分工和合作,配合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已不甘於WTO所形成的次優原則和秩序,主動從雙邊交往和局部地區間的聯盟尋求更大的便利和自由化。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 FTA無論是數量還是進程都變化很大,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底,全球已經完成和正在商談的FTA總量已近50個,其中雙邊的FTA佔90%;區域性的FTA絕對數量雖少,但影響深遠。下面我們先簡略描述在當今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的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情況,來看FTA的作用。

1985年6月歐共體發表白皮書,提出歐洲經濟共同體於1992年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大市場,實現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人才的自由流動的考慮。1986年2月歐洲經濟共同體各國簽署了《歐洲一體化文件》。該文件規定在1992年年底正式實現12個國家間統一市場。事實上,經過6個年頭的努力,到1992年底,作為這個目標的重要標志,三個「自由流動」得以實現。

一是商品自由流動:取消共同體的商品在相互邊境間的全部檢查,統一商品技術、衛生標准;

二是資本自由流動:公民可在各成員國自由存款、貸款和投資,取消外匯管制;

三是人員自由流動:公民在歐共體內可自由遷徙,他國公民享受本國公民同等待遇,相互承認居留權、學歷和技術職稱。

在這個基礎上,歐共體成員繼續努力,1992年又正式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成立歐洲聯盟,確定在上世紀完成單一貨幣、建立中央銀行。如人們所見,隨著歐元的啟動,歐盟經濟一體化建設進入到了更高的階段,此時的成員間,已經具備了完全的貿易自由和便利。

1991年2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公布了推進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同年,三國之間開始了協議談判,在一年零兩個月的爭吵之後,於1992年8月達成協議,同年12月三國分別簽署。

1994年1月1日三個國家正式步入自由貿易區,三國約定15年之內逐步取消貨物和勞務以及資本流動的所有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經過努力,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了基本的優惠安排:

一一美國、加拿大對墨西哥的出口的工業品和農產品的65%已經在2000年前實現了免稅。

一一美國、加拿大對墨西哥出口的汽車整車關稅已經減半征稅, 2000年前已實現了取消75%汽車零件出口的關稅。

一一在原產地規則方面,實現了汽車必須包含62.5%的北美製造的零件可以享受減少關稅的優惠安排。

一一墨西哥逐步開放對美國通訊設備及服務的投資限制。

一一墨西哥取消對美國、加拿大農產品實行的進口許可證,使美國農產品的出口的25%獲得了基本保證。

一一美國、加拿大逐步取消對來自墨西哥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限制。10年內實現沒有壁壘。

一一墨西哥對美、加開放金融市場,經過6年的過渡期,美加銀行、證券公司都可以在墨設立獨資的分支機構。

一一2000年前已經開放了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所有資本市場。

一一三國間的貨物跨境運輸為貿易的便利和自由提供了支持。

一一三國一致採取措施保護知識產權。

當然,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開放進程還在繼續,自由化程度還在逐步提高,較之歐盟確實存在很大差別,但即使如此,我們從上述兩個自由貿易區已經實現的目標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對經濟和貿易的積極作用和促進效果。

首先,自由貿易區的商品貿易自由化進程度已相當高,在商品貿易上,不僅不能存在關稅壁壘,就是比較復雜的非關稅壁壘的取消也都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其次,為了實現區內貿易便利化,成員在開放投資、人才、技術、服務等領域上予以全面合作,貿易自由已逐步演變為經濟一體化進程。在這個進程中,各成員原來追求的貿易便利化目標確實得到了實現,但成員很快就把這一成果作為推進區內經濟一體化的手段,區內的各項安排產生了明顯的貿易創造效應,雖然從其本意上是為促進區內的經濟快速增長,但作為結果之一,區內的貿易以其獨到的便利條件迅速增長,作為一個新的增長點帶動了全球貿易的迅猛發展。

第三, FTA間的攀比和競爭,使成員經濟主權的讓渡范圍越來越擴大,歐元的啟動把這一苗頭發揮到了極至,人們現在考慮的已不再是自由貿易區的意義和重要性這一系列原則問題,擺在日程上的是如何推進並盡快取得成效。

凡此種種,自由貿易區便利的自由的經濟結構對區域乃至全球的經濟產生的影響已經不言而喻。
第一,FTA促進了區內經濟和貿易增長。
綜上所述,內部貿易壁壘的逐步消除及自由流通的實現,將促進內部經濟和貿易的增長,同時生產要素將得到不同程度的自由流動,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也更趨合理,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根據測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考察報告的網址以防你需要補充社么用的:http://lunwen.cnkjz.com/article/217/Article_162008.html?jdfwkey=1zdg33

參考資料:http://www.chinesejy.com/Article/430/575/2006/2006091310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