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對外貿易 » 對外貿易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對外貿易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05 03:19:58

1、影響國際貿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

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

(1)對外貿易的制約因素有哪些擴展資料: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2、對外貿易帶來的風險或不利因素是什麼?

對外貿易的風險:
1.信用風險:在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從接洽開始,要經過報價、還價、確認而後訂約,直到履約。在此期間,買賣雙方的財務狀況可能發生變化,有時危機履約,出現信用風險。
2.商業風險:因貨樣不符、交貨晚期、單證不符等,進口商往往拒收貨物,從而給出口商造成商業風險。
3.匯兌風險:交易雙方必有一方要以外幣計價。如果外匯匯率不斷變化,信息不靈,就會出現匯兌風險。
4.價格風險:貿易雙方簽約後,貨價可能上漲或下跌,對買賣雙方造成風險。而對外貿易多是大宗交易,故價格風險更大。
5.政治風險:一些貿易國家因政治變動,貿易政策法令不斷修改,常常使經營貿易的廠商承擔很多政治變動帶來的風險。
6.運輸風險:國際貿易貨物運輸里程一般超過國內貿易,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增多。

3、影響一國出口貿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響一國出口貿易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
2,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
3,匯率水平的高低。
4,國際市場需求水平和需求結構變動。

4、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因素有那些?

任何國家的雙邊或多邊貿易都受到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因素的影響。

1、地理位置。中緯度地區氣候適中,沿海地區交通方便,對發展國際貿易有利。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內陸山區交通閉塞,則對發展國際貿易不利。日本以「貿易立國」,這與它的島國位置有關。另外,鄰國之間有利於發展雙邊貿易。

2、自然資源。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種類和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到該國國際貿易中的初級產品構成。如扎伊爾有「中非寶石」之稱,在全國出口商品中,礦產品佔70%~80%。

3、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及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美國、日本和歐洲聯盟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佔了一半,而這些國家的人口只佔世界約1/7。發展中國家經濟比較落後,對外貿易額也相對少得多。

4、政治因素。世界各國的政治關系,一個國家的政策對國際貿易也有很大的影響。海灣戰爭後伊拉克石油出口銳減,就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5、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國際貿易的有四個因素:
1.科學技術不斷進步. 2.跨國公司的發展.
3.世貿組織的成立.
4.電子商務的興起.
交易的商品往往需要長途運輸,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外來風險,故通常都需要辦理各種保險,以轉嫁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國際貿易易受政策.經濟形勢和其客觀條件變化的影響,尤其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不定,國際市場競爭和國際摩擦越演越烈以及國際市場匯率經常浮動和貨價變化情況下,國際貿易的不穩定性更為明顯,國際貿易中的海盜活動和欺咋事件頻繁發生,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從事國際貿易的難度.

6、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我國對外貿易在市場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從經濟地理的角度看,我國對外貿易仍然是以發達國家為主的結構。其中對歐盟的貿易已經升至第一位。另外,我國對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貿易都有較快增長。 我國外貿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和爭議。
其一,我國外貿目前主要還是數量型增長。例如出口加工貿易現已佔我國出口總額的50%,佔比較高,但附加價值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所佔比重低。因此,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現在已經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了,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
其二,從世界范圍看,現在正處於國際貿易磨擦的高發期,這對我國外貿發展有負面影響。這種貿易磨擦有幾個特點:一是展於世界貿易中的自然磨擦,而且我國涉及到此類磨擦的貨物所佔比例較大。這種自然磨擦在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韓國這類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的國家,也都發生過。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引起的磨擦。貿易保護主義樹起了各種新型壁壘,包括環境型壁壘和技術型壁壘。
例如歐盟就存在環境壁壘,其制訂的技術標准要求很高,包括涉及環保的汽車廢氣排放標准。這種壁壘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例如日本對進口大米制訂了100多種檢測標准,實際上讓發展中國家達到這種標准不太現實。我國制訂的產品標准與西方國家有較大差距,而且西方國家制訂和調高標准又相當快,這是今後若干年都將面臨的問題。三是外貿規則中一些對我不利的條款引起磨擦。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總體看利大於弊,積極因素很多。但同時我們接受了一些對我方不利的條款。現在我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而我們作出的承諾比一般發展中國家要多一些,因此,發達國家就要利用一些條款。例如外資零售業進入,以及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等等。
四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後,對我方仍有一些制約和限制。例如有關特殊保障條款,還有12年的有效期。在此期間,只要國際貿易中的一方以為你的產品擾亂了他的國內市場、侵犯了他的市場利益,就可以單方面提出制裁。
紡織品出口就是一個實例,現在取消配額了,但還有一個特保條款,對我方出口形成限制。 現在外貿發展中爭論較多的問題是: 一是關於外貿依存度的爭論。 有一種看法認為,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較高,佔GDP比重已達60%-70%,如果世界經濟出現波動甚至發生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較大,所以要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外向型經濟之路不應再走,要轉為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 我對上述觀點不太同意,理由有三條:一是我國實際外貿依存度並沒有這么高。計算外貿依存度實際應當單算出口
,那麼我國出口佔GDP的比重是30%強。
當然,比美國的10%、日本的12%、巴西的10%要高。但是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外商主導的加工貿易數量很大,佔了50%的比重,這實際是不出國的勞務出口,扣除這一塊,我國實際出口額佔比沒有那麼大。二是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加工貿易,主要是受三個條件的約束:1、資源約束。主要指能源、鐵礦砂、木材等資源、以及高新技術能力的約束。2、市場約束。我們的外部市場是逐步擴大的,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3、勞動力約束。我國勞動力數量很大,單靠國內難以徹底解決就業問題,因此,部分要靠發展世界范圍的貿易來解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此,發展加工貿易的重大意義,在於通過對外貿易實現資源轉換,在約束條件存在的前提下實現我國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等目標。三是從國家經濟安全形度看,我們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越廣泛,越深入,實際反而更安全。當然,一些重要資源產品,對國內市場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政策結論:還是要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對外貿易。發展外貿有風險問題,但無安全問題。因此國家還是應當採取措施,鼓勵發展外貿。不僅出口,進口也一樣。 二是關於引進外資的爭論。 我國吸收外資形勢很好,2004年超過了600億美元。1、現在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外商匯出利潤越來越大,不好控制,而且影響匯率穩定,因此有風險。2、隨著外商投資增加,跨國公司壟斷了國內市場。3、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造成了不平等競爭,對國內企業發展不利。4、外方掌握技術和銷售渠道,利潤大部分被外商獲取。這種觀點的結論是:限制外商投資,取消外商優惠政策。 我認為上述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

7、我國對外貿易為何出口受抑制

我國出口貿易受抑制的主要原因:
1、人民幣升值
以外幣衡量的中國商品變得較貴,影響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2、非關稅壁壘攔阻
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於西方國家仍較低,而中國出口商品結構中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這便導致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往往低於西方國家國內產品售價,容易導致發達國家反傾銷或反補貼訴訟;同時,由於我國資金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缺乏,導致我國企業的出口產品常遭遇技術或環境貿易壁壘的限制,出口受阻。
3、金融危機爆發
歐洲債務危機之類的狀況頻發,直接導致購買力下降,購買需求萎縮,因此部分需求彈性較大的產品出口困難。另一方面,在這種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各類原材料、輔料、能源等的價格也攀升,直接導致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對外銷售。

8、一國或地區在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時主要考慮因素有哪些?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活動的准則。它集中體現為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法律、規章、條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國總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採取何種貿易政策,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和力量對比。
一方面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其國內的生產力水平和發展目標不同,制約著對外貿易政策。另一方面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和力量對比制約著對外貿易政策。第一方面僅從自身發展所處的階段考察,第二方面強調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實力對比。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各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會隨著各國的經濟實力地位和力量對比的變化而調整變化。
2、國內經濟狀況和經濟政策。
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發展總是呈周期性變化、波浪式前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周期性變化,在不同階段,其國內經濟狀況不同,總經濟政策不同,必然引起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
3、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是代表統治階級中占上風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的。因此,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政權的更迭,也會帶來對外貿易政策的變化。一般說來,商品市場主要在國外的一些資產階級利益集團主張貿易自由化;相反,商品市場主要在國內,並受到進口商品激烈競爭的資產階級利益集團,則主張限制進口
,實行保護貿易政策。
從國際貿易的歷史考察,以國家對外貿的干預與否為標准,可以把對外貿易政策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保護貿易政策和管理貿易政策。
1、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不加干預,對進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設障礙;對出口商品也不給以特權和優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
2、保護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積極加以干預,利用各種措施限制商品進口
,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生產
,使之免受國外商品競爭;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
,鼓勵擴大出口

3、管理貿易政策
管理貿易政策,又稱協調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內制定一系列的貿易政策、法規
,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實現一國對外貿易的有秩序、健康的發展;對外通過談判簽訂雙邊、區域及多邊貿易條約或協定,協調與其他貿易夥伴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權利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