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對外貿易 » 外貿受阻的原因有哪些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外貿受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4-21 03:14:21

1、海運價格下降一半,但義烏外貿商家賣不動了,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國際形勢穩定,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尤為重要。疫情期間,海運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外貿人苦不堪言。硬著頭皮,縮減利潤也要將大貨發往歐美。當然船運公司也在喊苦,因為他們的訂單也跟著減少,不得不裁員以減少開支。疫情期間,外貿行業較為保守。

海運費用降低即便是外貿的「春天」,也是全世界向歐美供貨的所有外貿商的「春天」,中國的外貿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前一陣子,由於全球都處於疫情水深火熱之中,幾乎所有的(不含中國)商品生產國都因為疫情,被迫關閉了國門,生產也幾乎陷於停頓。所以就變成了中國外貿一枝獨秀的局面。此時唯一有貨物運輸的航線就是中國至歐美的航線,而且是商品從中國運往歐美的單方向運輸。所以就出現了,在中國的港口,一(集裝)箱難求,但在美國的港口,集裝箱堆積如山。此時由於商品全是單方向的,也就讓運價高到了天上去了。

現在,全球疫情得到了緩解,幾乎所有的商品生產國都漸漸恢復了元氣,工廠又開始了生產,當然外貿商也有貨物可以供應歐美的消費者了。於是,商品流通漸漸恢復正常,集裝箱也不再只能運回中國,而是可以在全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的港口之間流通了。由於,全球貿易漸漸恢復正常,當然就讓異常高企的海運價格得到了修復的機會。由於商品不再僅僅依靠中國,還可以從東南亞國家獲得貨源,這樣就顯著緩解了運價因為單一航線而暴漲的問題。

隨著全球貿易進一步恢復正常,這個運價還應當是繼續下降的趨勢,但前期還是漲得太多了,且現在俄烏戰爭正酣,所以運價也不會一下子就跌到疫情前的情況。但隨著全球經濟走出疫情陰影,這個海運價格恢復正常就應當是個大勢所趨的事情。當然,運價的下降,肯定是對中國外貿人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了。大致上就是如此吧。

原因就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兌換已經達到了1:7,這意味著,現在一個貨櫃700萬人民幣的貨,只能換回100萬美元,而在以前同樣的一個貨櫃,備貨可能要少大幾十萬人民幣。

其實對外貿影響較大的城市,除了義烏,還有廣州、深圳這樣的進出口企業較多的一線城市。前不久華為集團任正非先生就說,現在最主要的是活下去。

2、影響國際貿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

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

(2)外貿受阻的原因有哪些擴展資料: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3、外貿企業再現缺艙缺箱,你知道原因嗎?

在疫情面前,只有各個國家共同努力起來。疫情情況牽動著全球人民的心。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對外貿易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中國疫情逐漸趨於穩定,疫情還非常嚴重,這一現狀。只能國內對外貿易的訂單量劇增,甚至出現了缺艙缺箱的情況。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發往國外的集裝箱不能及時運回,中國國內的集裝箱壓力很大。外空的集裝箱造成塞港情況。集裝箱的短缺,引發了運費物價的上漲。主幹航線階段性的運力不足。這一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現狀。

這一狀況也導致了集裝箱的價格水漲船高,裝箱的空箱流通不暢。集裝箱的費用一再上漲。針對運價不斷上漲主要原因如下:1、疫情影響下,進出口箱量的嚴重失衡2、國外港口效率低下,大量空箱無法回收3、運力充分投放,港口擁堵嚴重、4、新箱產能短期難以擴容,新箱造價不斷攀升、5、集疏運體系需要進一步暢通6、船舶資金高昂。

這一現狀,國內的外貿企業也不要過於憂慮,相關部門已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努力,採取辦法,克服這一難題。外貿的復雜的現狀不容忽視,針對這一現狀,目前商務部正會同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採取政策措施,增加海運運力,穩定市場運價,千方百計暢通國際物流。同時針對企業面臨的其他共性問題和突出困難,完善貿易政策”來確保外貿企業的穩定。

對於外貿企業,這與共性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積極行動,共同努力來克服這個困難,外貿企業也不要過於擔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政策。面對困難我們共同努力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4、中國對外貿易為什麼下降?

其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有效需求不足,各經濟體依然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各國的外貿需求下降,全球貿易量出現萎縮。在全球需求疲軟、結構失衡的背景下,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高。

從1981年到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為15.26%,其中出口增長年均增速為15.4%,進口年均增速為15.12%。中國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使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1980年我國出口貿易居世界排名第26位,2004年中國已成為世界貨物仔嘩敗貿易第三大國。200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達11547.9億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出口5933.7,
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態勢分析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2018年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
近幾年,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結構性矛盾凸顯。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對外貿易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結構繼續優化,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成績來之不易。

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5.83萬億人民幣(摺合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72萬億元人民幣(摺合2.21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2.11萬億元人民幣(摺合1.9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61萬億人民幣(摺合2597.5億美元),擴大12.8%。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44萬億元,下降13.1%;貿易順差3.68萬億元,擴大56.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總值3.95萬億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萬億美元,下降2.9%;進口1.68萬億美元,下降14.1%。

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念顫作,及時出台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關部門和各地區積極細化落實政策,為企業減負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外貿實現回穩向好目標,進出口降幅收窄,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2016年,中國貨物蘆舉貿易進出口總值24.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5年下降0.9%,降幅較2015年收窄6.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8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5萬億元,增長0.6%,扭轉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態勢;貿易順差3.4萬億元,下降8.8%。以美元計,進出口總值3.7萬億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萬億美元,下降7.7%;進口1.6萬億美元,下降5.5%;貿易順差5107.3億美元,下降13.9%。

2017年,世界經濟溫和復甦,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下同)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2018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減弱,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升向好態勢,進入相對強勁復甦軌道,內生增長動力增強,金融環境有所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穩中求勝,全球市場信心增強,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復甦。2018年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6%;進口1.19萬億元,增長30.2%;貿易順差1358億元,收窄59.7%

5、漲價近10倍,外貿企業還「一箱難求」,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有很多集裝箱停留在其他港口,沒有辦法及時歸還,所以才導致這樣的現象。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雖然我們的出口非常旺盛,並且有著不錯的需求,但我們的集裝箱數量是固定的,這就意味著如果集裝箱運出去而運不回來,那麼集裝箱的數量會變得越來越少,所以這個時候才會出現價格暴漲的現象,但即便如此,現在很多外貿企業依然找不到方向。

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個事情講的主要是關於集裝箱漲價的現象,以前一個集裝箱可能只需要1000美金,但現在即便漲到了3000美金以上,依然有很多外貿企業找不到集裝箱運輸貨物。對那些生意好的港口來說,現在一個集裝箱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0倍,漲幅非常誇張。

這個現象是因為集裝箱的數量太少了。

我們舉一個關於數字的例子,如果現在我們有1萬個集裝箱,現在我們會把大約5000個集裝箱運到其他港口,但其他港口的生意並沒有那麼好,所以集裝箱在運輸以後就沒有辦法及時歸還。這會直接導致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想要繼續出口貨物,那麼集裝箱的價格就會攀升,因為現在集裝箱變得越來越少了。

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很難解決。

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為即便我們的出口生意很好,但全球各地的其他地區的出口生意並沒有那麼好,這都意味著很多地區的集裝箱始終處在空箱的狀態,他們不可能運送一些空的集裝箱到其他港口。我覺得現在短時間內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果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並且全球范圍內的經濟都在有效恢復,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小,到時候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6、廣東2022一季度外貿「失速」,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響?

主要的有三點,分別是疫情影響、生產力下降和外貿需求減少等。

喬南以為,廣東外貿“失速”的確是受到了很多客觀的影響,最終出現這樣的數據也是經濟大環境之下的正常情況,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上述我說到的三點。

1、疫情的突發導致了廣東外貿“失速”。

年初的時候,由於香港和廣東這邊局部疫情的爆發,導致了廣東採取了一段時間的封閉式隔離防控,這樣的意外狀態就放緩了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腳步,隔離、封控或者說兩天一查等各項防疫措施的出現,都直接的讓這個地區的經濟能力下降,這種情況下也是逼不得已的,所以可以說疫情的存在是廣東外貿“失速”的原因之一。

2、生產力的下降導致了廣東外貿的“失速”。

對於廣東來說,真正的經濟核心地區還是來源於大灣區,而出口貿易類目中的70%都為機電類商品,基於這樣的口出結構來說,人力對於廣東地區的影響比較大,而綜合收入和支出的對比,讓一些人止步不前了,用工節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廣東地區的企業生產力,而2022年的廣東用工環境並里怎麼理想,外地來廣東務工的人員數量有所下降,人員數量的減少也影響到了廣東外貿的出口生產能力,對於人員是否下降的社會真實反應,大家從廣東房租下降的程度就可以得出了。

3、外貿需求的減少導致了廣東外貿的“失速”。

市場並不是無限大的,其中一定是存有上限的,對於外貿行業來說也是如此的,而上面的數據也有提到過,廣東這邊一直都是以機電商品為大類的,而2022年第一季度的外貿需求對於此類商品是呈現了一定的減少趨勢,所以需求關系也導致了廣東外貿“失速”。

7、東南亞「爆單」變成了「缺單」,導致「訂單荒」的原因有哪些?

東南亞訂單荒與國內外貿出口下滑的原因一致,都是因為歐美高通脹經濟衰退之下消費萎縮的結果。隨著美元的進一步大幅加息,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資金流出本幣貶值,消費需求也同樣處於收縮周期。這對於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這樣的外貿出口型國家而言,相當的不利。

這種情況國內其實在2020年的時候就已經預期到了,且提出了雙循環的策略。歐美現在正在失去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我們也不可能在他們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情況下繼續用大量的商品來換取他們超印的貨幣,推動國內消費增長,建設國內大市場,通過雙循環來擺脫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就是我們已經選擇的應對措施。

目前我們採取的具體措施,比如穩房價,房住不炒,這是為了控制住住房消費對其他消費支出的佔用,之所以不敢放任房價暴跌,則是為了金融安全;打擊教培行業,實行醫療集采,則是為了降低居民在這些方面的消費支出;共同富裕,暫時不怎麼說了,主要是時機與實行難度的問題。還有諸如取消各地市場壁壘,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之類。

效果如何,現在看,並不是很明顯。畢竟我們喊著向消費型社會轉型,也提了很多年了,但是這個難度顯然是非常大的。我們都知道,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供給大於需求,需求不足,是因為利潤分配中個人獲得比例不足所致。歐洲工業化過程中,是因為向殖民地傾銷工業品,解決了需求不足的問題。我們過去20年的快速發展,則是靠著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貿訂單的快速增長。

資本主義國家解決不了經濟危機周期性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於他們不可能讓勞動者獲得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我們的制度,理論上是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但是因為國家需要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投入大量資金為工業化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在收入分配比例上,依然出現了個人收入分配比例偏小的情況。

這種情況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事實上國家一直在有意識地增加個人收入分配佔比,但居民收入的增長還是沒有能夠跟上GDP的增長。這一次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將逼使我們不得不加快建設內循環的速度。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8、全球貿易增速放緩有哪些原因

全球貨物貿易增速放緩的十大原因

1、需求因素。由於貿易增速的較強波動性,在分析其增長或下降時,首要的應是從短期因素加以考慮。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3.37%,2013年增速為3.28%,2014年預計增速為3.3%。與此同時,2010年和2011年世界經濟增速均超過4%。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收入增長緩慢,自然最終需求不足,眾多研究文獻強調了需求因素的重要性。如Eaton等人在2011年NBER的工作論文中就強調了需求下降對貿易災難的重要貢獻。該文獻運用國際貿易中經典的Eaton-Kortum模型對此作了數值模擬分析。

2、中國加入WTO對世界貿易的拉動效應減弱。2001年,中國加入WTO是全球金融危機前世界貿易快速增長的重要外在推動力。這不僅使中國出口高速增長,也使得中國進口快速增加,從而帶動整個世界的貿易增速。近兩年,中國貿易開始進入個位數增長時代,對世界貿易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3、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的背景因素。現有研究普遍認為,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繁榮起來,這一分工模式的重要特點是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位於不同的國家。這一分工模式往往能對貿易增長或下降起到放大效應。比如,1單位美國對中國產品最終需求的下降不僅導致中國出口下降,也會導致中國進口中間品的下降,從而導致不同生產環節國家的進出口均會收到影響,從而使得貿易增速下滑比GDP下滑更加嚴重。當然,如果GDP增速提升,貿易增速提升幅度往往也會更大。當然前提是,全球價值鏈得到修復。金融危機之後的兩年貿易增速恢復迅速,但隨即陷入低迷。這可能是全球價值鏈尚未完全修復的緣故。

4、全球價值鏈已發展到足夠深的程度,邊際深化程度有限。這一原因是WTO提供的解釋,《世界經濟黃皮書》做了引用,即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發展迅速,在此過程中,貿易增速較高。但是,由於現在全球價值鏈已發展到足夠深的程度,很難再深化,因此這一提升貿易增速的動力不復存在,從而造成現在的貿易低迷。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麼貿易增速低迷將是長期存在的現象。我們認為,全球價值鏈確實已深化到一定程度,再繼續深化雖有較大潛力,但需要深層次的因素來推動,因此,邊際深化難度加大。一般來講,可以使用增加值出口和總值出口的比率(VAX Ratio,簡寫為VAXR)來衡量各國全球價值鏈分工程度,該值越大,說明分工程度越低;該值越低,則分工程度越高。平均而言,世界整體的VAXR略大於0.6,世界上VAXR最低的經濟體只有0.4,且屬於小型經濟體,因此,全球價值鏈往後繼續深化確實有較大難度。

5、生產和貿易結構。在認識危機期間GDP和貨物貿易增速的差異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生產和貿易結構的不同。我們在本文中僅分析貨物貿易,而不包括服務貿易,這是現有關注危機期間貿易表現文獻的通常做法。那麼,很顯然,GDP作為生產面,不僅包括商品生產,也包括服務生產,而服務貿易占總貿易比重是有限的,尤其是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貨物貿易中的耐用消費品一般容易受到危機沖擊,即在危機來臨時,消費者對必需品的消費下降較少,而大幅削減對耐用品的消費。但是,對於GDP而言,商品生產占其一部分,服務業的穩定可以熨平GDP增速的波動。

6、價格效應。金融危機之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明顯。以現價美元計價大宗商品價格指數2008年達到峰值水平298.6,同年12月底跌到谷底186(《黃皮書》,p.237)。由於各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2010年和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起來,2012年和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則又開始下跌。這將會導致以貨幣單位衡量的貿易額下降。此外,危機期間,出口往往困難,出口商為促進出口,往往採用價格競爭的方式進行競爭,從而導致製造品價格也會不同程度的下降。2012年以來,美元堅挺也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貿易額增速受到影響。近兩年,美元指數整體呈現上漲態勢。

7、融資受阻。這也是現有文獻較多關注的一個原因。金融危機期間,首先受到影響的是金融業,導致貿易信貸緊張,企業融資難,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即使危機之後,短期內也難以恢復。受此影響,出口和進口企業往往難以順利獲得生產或進口需要的資金,從而導致生產面的出口和需求面的進口均受到影響。

8、貿易保護。危機期間,貿易保護程度甚於平常時期,也會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根據已有的研究,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在內的貿易保護措施往往對企業出口的種類數和已有種類的出口數量都造成顯著的影響。近兩年的貿易保護程度並沒有下降,出口面臨的國際環境沒有好轉,使得貿易增速受到影響。

9、貿易和投資的替代關系。在貿易保護較為嚴重的危機時期,各國企業往往轉而通過對外投資來供應當地市場,從而減少出口。這種替代關系也是貿易受阻的一個因素。上述已經指出,危機期間,各國往往出現金融困難,從而相比往常更加歡迎外商投資帶來的資金,使得企業更加易於投資(同等條件下)。

10、貿易增速放緩的最後一個原因是貿易自由化受阻。多哈回合談判啟動後,一直沒有完成,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一直沒有明顯進展。在此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啟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但是近兩年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未取得明顯進展。由此,世界貿易一直缺乏貿易自由化這一重要引擎的推動,在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的情況下,貿易自由化受阻對貿易增速的負面影響便顯現出來。

綜上所述,全球貿易增速放緩出現在2012年和2013年,持續下去的可能性不大,2015年之後世界貿易增速又會高於經濟增速。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十大原因疊加在一起促成了近兩年的貿易低迷,即需求因素、中國加入WTO後對世界貿易的拉動效應減弱、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全球價值鏈趨於飽和、生產和貿易結構、價格效應、融資受阻、貿易保護、貿易和投資的替代、貿易自由化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