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發布時間: 2023-06-03 04:54:58

1、為什麼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

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如下:

1、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2、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蠢游改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3、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4、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5、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1)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在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帶判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紀—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

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磨神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對經濟發展的干預作用日益增強。

2、對「反全球化」的實質的理解

反全球化運動的實質
一、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
作為一種客觀趨勢,作為一種自然歷史進程,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是隨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的。現代科技的進步,先進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產生,為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近10年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不能不受全球化進程的影響。
但是,在人們言必稱「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推進的今天,卻出現了一個眾多國家、國際組織和世界輿論都高度關注的現象,這就是反全球化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江起。很有意思的是,在當今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公運動本身也成了一種「全球化」,只不過是另外一種性質的全球化。
除了以召開社會論壇的形式抨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外,除了頻頻以黑客身份攻擊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官方網站和大型跨國公司以及各種全球性經濟機構組織的網站以發泄自己對當前全球化的不滿情緒之外,反全球化運動採取的主要形式應該說是針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經濟組織的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近幾年來,與經濟問題有關的國際會議開到哪裡,反全球化的抗議者就跟到哪裡。1999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貿易部長會議,2000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2000年2月14日,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的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示威者針對的並非貿發會議,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0年9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2000年12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2001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2001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歐盟峰會,2001年7月,在義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八國峰會,這些大型會議的會場外到處都是情緒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議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熱那亞八國峰會的會場外被槍殺身亡後,法國總統希拉克當時就說:「如果沒有什麼原因觸動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萬的人跑到這里來遊行示威的。無論對錯,肯定存在某種焦慮、某種困難。對此,我們不可以視而不見。」(覃莉:《他們,反的是什麼?——反全球化運動掃描》,《海外星雲》2001年第24期)的確是我們關注的反全球化運動的時候了,的確是我們反思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的時候了。
在這里有必要指出,正如現代科技進步催生了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一樣,現代科技手段,還有各種非政府組織也極大地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由於最近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反全球化抗議的組織工作因而變得越來越簡捷高效起來了,再加上一些組織主要是非政府組織專門為反全球化的抗議者進行培訓,因此反全球化運動迅速發展起來,聲勢越來越大,從而引起了眾多國家、國際組織和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
二、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
所謂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也就是指人們為什麼要反全球化的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反全球化呢?是因為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是因為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是因為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是因為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199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就曾鄭重向與會代表指出:「由於其生存的自然條件迅速不斷地消失,一個重要的生物物種——人——有滅絕的危險。」(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49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人們對當今全球化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刻,人們對當今全球化進程所帶來的災難越來越感到切膚之痛。正是這一系列的原因,人們終於開始行動起來了。於是,我們終於看到,在世界各地,一場場反全球化運動成星火燎原之勢地爆發開來了。
那麼,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或者說,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呢?關於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其著作《全球化與現代資歷本主義》中作了這們的概括:「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帶給了我們什麼,……此時此刻有8億人口挨餓;10億人口是文盲,40億人口生活貧困,2.5億兒童要做工,1.3億兒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億孩子流落街頭,每年有11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營養不良、貧困和可以預防或可以治癒的疾病;多個國家內部和多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遭到無情的、幾乎不可逆轉的破壞;不能恢復的重要資源正在迅速被浪費和消耗;大氣、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變化已經帶來了不可預言的、明顯的後果。本世紀(20世紀——引者),1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消失了,還有同樣面積的土地變成了沙漠或無用的土地。」(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54—5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可見,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首要問題就是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問題。哥倫比亞總統內斯托·桑佩爾曾經指出,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從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得到同樣的好處,在當今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經濟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經濟蛋糕時,「大蛋糕分給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麵包屑」。(《人民日報》1998年10月10日)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其趨向不是使發展全球化而是使貧窮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們各國的主權,不是主張各國人民之間團結一致而是主張在不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各尋活路。」(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0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在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全球化日益貧富分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我們看看美國《商業日報》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題為《窮人與富人》的文章中提供的令人震驚的事實吧,這些事實是從聯合國一篇關於人類發展的報告中摘選出來的,主要是有關全球窮人和富人享受商品和服務的比例。這篇文章寫道:「正如人們可能預料的那樣,『富人可能佔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例如,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費著全球商品和服務總量的86%,而20%最貧窮的人僅消費1.3%—20%,最富有者消費全球肉類和魚類總量的45%,能源總量的58%……佔有74%的電話線和87%的汽車。……世界上最富有的3個人擁有的財產超過了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窮人與富人》,美國《商業日報》1998年10月16日)
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事實甚至連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也不諱言,他在一篇題為《一個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個危險的世界》的談話紀要中指出,現代世界是20%的國家掌握著全世界的80%的財富。他自己也認為,這種狀況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這種不平衡的狀況是對和平的嚴重威脅,一個不公正的世界是一個危險的世界。他還指出,世界上現有30億人每天所得不足兩美元。(黃晴:《危險的失衡》,《人民日報》2000年11月15日)
關於當今的全球貧困問題,極具悲劇性色彩的一點就是,這種貧困是「富裕中的貧困」。現在全球一天生產的財富,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遠非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時代的生產的財富相比,更遑論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切時代了。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潛力和創造財富與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時,世界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不平等和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公正。在通訊和距離方面使世界變得更小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技術成就,與貧富之間、發達與此同時不發達之間巨大的、日益懸殊的差距同時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智慧的一個悲劇。盡管千萬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努力求解走出貧困之道,但是,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得到空前增長的今天,又有誰敢說,人類的貧困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了呢?又有誰敢宣稱人類貧困問題的歷史已經終結了呢?在這里,我只能說,人類呀,雖然你富於智慧,但你卻偏偏讓它酣睡。
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當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進程幾乎與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同步,這不能不使人們把生態環境的惡化歸咎於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人們紛紛指責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精英們及其控制的經濟實體做出的決定往往不民主,因而最終導致全球生態環境破壞。不僅如此,西方發達的國家卻「慷慨地」讓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讓世界的大多數人民「盡情」品嘗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惡果。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至上報》上一篇題為《富國和窮國的不平等也反映在破壞生態環境臁受害的程度上》的文章就譴責說:「工業化國家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源頭。但是,最終為污染和濫用土地、森林、河流以及海洋而付出代價的卻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的人民。」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8年人文發展指數報告的結論,每年大量死於空氣和河水污染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此外,他們民深受土壤貧瘠之苦,不久的將來還可能因為地球氣溫上升而遭水災、地震和歉收之害。
實際上,工業化國家是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因為,它們是世界原料最大的消費者。
英國《新政治家》周刊1998年10月16日一期題為《環境污染 窮人受害》的文章也指出:「全世界死於環境污染的大多是窮人,他們是迄今為止自然界惡化的最大受害者。……污染正在地球上最貧困的人們中間展開一場悄無息(且鮮明為人知)的『大屠殺。』舉例而言,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每年有27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自然界環境惡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窮人,他們付出的代價亦最大……赤貧的人們生活在最為脆弱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風肆虐。」
當今全球化進程產生的問題還有許多,如不平等的經濟發展問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邊緣化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改頭換面的新殖民主義問題,還有失業、社會分裂和忽視社會弱勢群體問題等待。
三、人們究竟反的是什麼樣的全球化?
嚴格說來,「反全球化」這一詞本身並不確切,因為人們並不對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對那種作為客觀趨勢和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那些強烈抗議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詞。准確地說,反全球化運動的人士反對的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是這種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尤其是社會問題。正如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所說的那樣,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實並不是真正地反對全球化,他們是在反對某種同他們本身信念、價值觀相背離的全球化,其中有對世界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憂慮,有對幾個大國主宰世界的不平,當然也免不了為了維護自身的狹隘民族利益甚至是無政府主義。(見覃莉:《他們,反的是什麼?——反全球化運動掃描》,《海外星雲》2001年第24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00年4月3日發表的《我們人民:二十一世紀聯合國的作用》(即《千年報告》)中也認為:「很少有人、團體或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的懸殊差異。首先全球化的好處和機會仍然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在這些國家內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現象:成功地制定了促進全球市場擴展的有力規則並予以良好實施,而對同樣正確的社會目標,無論是勞工標准,還是環境、人權或者減少貧窮的支持卻落在後面。更廣義地說,全球化對許多人已經意味著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這些力量有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失調。……人們日益焦慮的是,……他們的呼聲會被全球化的聲浪淹沒。」
當今的全球化進程是由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尤其是跨國壟斷資產階級主導和推動的,因而,我們很難設想這一進程不會深深打下它們利益的烙印。有識之士指出,當今的全球化明顯帶有西方強權主導的意味,因為這種全球化「不過是重新恢復資本主義那種既是國際的、更是跨國的原始使命,把疆界和國家、傳統和民族統統踩在腳下,迫使一切都更加服從唯一的價值規律。」(法國雅克·阿克:《經濟全球化》第74頁,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版)這種全球化實際上可以說就是過去500年來西方擴張運動的一種繼續,就是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資產階級尤其是跨國資產階級利益的全球化。在這種以市場和資本為杠桿的全球化下,一切似乎是建立在市場規律之上的自願原則基礎之上的。與十九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為確立其在全世界的統治而直接訴諸武力侵略、霸佔領土的作法不同,西方壟斷資產階級這次主導和推進全球化進程是通過所謂形式上平等而實質上不平等的「自由貿易」奪取和霸佔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來實現的。
四、反全球化運動的主要組織
考察反全球化運動的主要組織,自然首先要求我們考察反全球化運動的力量構成,也就是要求我們弄清楚到底是什麼人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從爆發的歷次反全球化運動中不難看出,當前反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運動的主要力量是西方發達國家中的弱勢群體。資本的趨利性以及現在的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制使得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很輕松地把一些在發達國家難以牟利的落後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因而,隨著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的不斷推進,與跨國公司的巨額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他們的低工資、低福利。他們參與反全球化運動的一個根本動因就是要求跨國公司、國際經濟組織、政府部門和國際社會關注他們的福祉。此外,一些非政府組織中的成員、環境保護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減免窮國債務的宣傳者、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抵制者也是反全球化運動的重要力量。當然,那些在全球化中被邊緣化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非常不滿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他們自然也是反全球化運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下面介紹幾個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反全球化運動組織:
「減免債務」(Drop the Debt):該組織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其前身是Jubilee2000(紀念2000年)。該組織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說西方富裕的發達國家撤銷第三世界國家債務上,它不斷向八大國(G8)施壓,已經成功地游說富裕國家撤銷了第三世界國家400億美元的債務。在它的壓力下,八大國家承諾進一步撤銷第三世界國家600億美元的債務。
「直接行動網路」(Direct Action Network):該組織是一個由北美洲多個組織組成的鬆散網路。成員之間常常互相用鐵鏈鎖住、手挽手組成人牆,並表演街頭劇或高舉巨型木偶嘲笑世界貿易團體。該組織是1999年11月世貿組織(WTO)西雅圖會議示威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該組織的許多成員都有無政府主義傾向。
「關注全球化中的南方」(Foeus on the Global South):該組織主要是由泰國的一些智囊人士組成的,這些智囊人士經常開展一些極具爭議的全球問題研究。該組織主要強調亞洲地區、工業化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懸殊。
「救助平民的金融業務征稅聯合會」(ATTC,英文全名是Association for Tax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the Aid of Citizens):這是一個以巴黎為基地的組織,主張要發展中國家向投機活動收取0.5%的稅項,以減慢資金的林量流入或流出。該組織已經替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籌集到1000億美元的款項。該組織強調自己為非暴力組織
「全球貿易監察」(Global Trade Watch):該組織是由2000年美國總統選取舉獨立侯選人奈達領導的,強調貿易協議要有責任感,並努力監察全球化對就業、社會、環境和民主的影響。
國際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這是一個總部位於荷蘭的68個國家環保組織聯明,主要游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貿易官員多注意當地的需要,並評估他們的計劃對環境的影響。
此外,以法國為基地的「取消第三世界債務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Cancellation of Third World Debt)、以日本為基地的「食品安全與環境網路」(Network for Safe and Secure Food and Environment)、以菲律賓為基地的「反對走私婦女聯盟」(Coalition against Trafficking in Women)以及阿姆斯特丹多國研究所(Transnational Institute in Amsterdam)等非政府國際組織也是很有影響的反全球化運動組織。
五、關於反全球化運動的評價
應該如何正確地評價當前的反全球化運動呢?我認為,順勢而生的反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運動有助於我們注意當前全球化進程產生中的一系列問題,有助於我們注意世界經濟表面「繁榮」背後隱藏著的嚴重社會問題和危機。反全球化這一運動的興起,不僅會使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反思他們主導的全球化,也會使世界多數人民受到教育,因而有助於世界多數人民很好地認清當前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運動的本質,從而有助於作為客觀趨勢的「全球化」這艘人類不得不乘坐的「大船」不致偏離正確的航向。
但是,綜觀當前的反全球化運動,我認為,它的意義主要也就在於提出問題而已,因而,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顯的。且不說各種分散的化的反全球化運動組織很難統一起來,且不說反全球化的運動的人士沒有真正從全球化角度而只是從他們各自的角度或者說從他們各自的利益出發提出問題,且不說他們沒有真正解決當前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的最高綱領,單從反全球化運動人士提出的一些口號,諸如「全球化要具有人性」、「世界應該公平對待每個國家」,我們就不難發現,他們還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心存幻想。
關於西方壟斷資產階級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古巴共產黨政治局委員拉蒙·巴拉格爾1998年11月1日在墨西哥城舉行的第八次聖保羅論壇會議上說得非常好:「資產主義是一種沒有能力解決各種重大社會問題的制度……資本主義很明顯是這樣一種政治制度:科學越發達,生產力越提高,它所製造的貧窮和社會差別也就越多越大」。(拉美社墨西哥城1998年11月1日電:《資本主義沒有能力解決社會問題》)我們認為,要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徹底埋藏資本主義的私有制。
另外,在當前反全球化運動的樂章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由於反全球化運動各種力量的出發點不同和關注點不同,因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之間的反全球化力量的難以匯合,更遑論發展中國家的與發達國家反全球化運動力量的匯合了。明眼人只需要看一看77國集團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開的首腦會議,就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首腦雖然坐在了一起,但他們之間的分歧是非常明顯的。一位與會者當時就發表評論說:「如果說77國集團的133個成員國中的122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南方首腦會議的話,那麼在走廊里就出現了180種不同的意見。」發展中國家的反全球化運動力量與發達國家中的反全球化運動力量就更加難以團結一致了。很可悲的一點就是,發達國家的許多反全球化運動人士往往指責他們的資產階級政府未能有效阻止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低廉的勞動力對他們國家的工人構成了競爭。他們甚至建議西方發達國家在推進全球化的進程中更多地提高勞工的社會標准,這無非是找一個借口來抵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的沖擊。
正因為當今的反球化運動中還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如力量分散化的問題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人類離那種世界人民、世界各國、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全球化,離那種世界人民從歷史運動的客體(即作為少數剝削和壓迫的對象)轉變為主體(即作為自己的創造自己歷史的主人)、從歷史的被動地位轉變到主動地位的全球化,離那種伴隨全球化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交往的普遍開展和地球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及道德水平普遍大幅提高的全球化,一句話,離人類的真正的、徹底的解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盡管當今的反全球化運動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畢竟它已經開始了反對西方主導的全球化的進程中各種問題的戰斗,開始進行戰斗是很重要的,正如拿破崙·波拿巴所說:「首先得投入戰斗,然後便見分曉。」

3、"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全面看待「反全球化運動」?

所謂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也就是指人們為什麼要反全球化的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反全球化呢?是因為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是因為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是因為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是因為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199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就曾鄭重向與會代表指出:「由於其生存的自然條件迅速不斷地消失,一個重要的生物物種——人——有滅絕的危險。」(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49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人們對當今全球化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刻,人們對當今全球化進程所帶來的災難越來越感到切膚之痛。正是這一系列的原因,人們終於開始行動起來了。於是,我們終於看到,在世界各地,一場場反全球化運動成星火燎原之勢地爆發開來了。
主要問題
那麼,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或者說,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呢?關於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其著作《全球化與現代資歷本主義》中作了這們的概括:「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帶給了我們什麼,……此時此刻有8億人口挨餓;10億人口是文盲,40億人口生活貧困,2.5億兒童要做工,1.3億兒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億孩子流落街頭,每年有11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營養不良、貧困和可以預防或可以治癒的疾病;多個國家內部和多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遭到無情的、幾乎不可逆轉的破壞;不能恢復的重要資源正在迅速被浪費和消耗;大氣、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變化已經帶來了不可預言的、明顯的後果。本世紀(20世紀——引者),1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消失了,還有同樣面積的土地變成了沙漠或無用的土地。」(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54—5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日益貧富分化
可見,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首要問題就是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問題。哥倫比亞總統內斯托·桑佩爾曾經指出,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從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得到同樣的好處,在當今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經濟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經濟蛋糕時,「大蛋糕分給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麵包屑」。(《人民日報》1998年10月10日)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其趨向不是使發展全球化而是使貧窮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們各國的主權,不是主張各國人民之間團結一致而是主張在不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各尋活路。」(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0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不爭的事實
在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全球化日益貧富分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我們看看美國《商業日報》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題為《窮人與富人》的文章中提供的令人震驚的事實吧,這些事實是從聯合國一篇關於人類發展的報告中摘選出來的,主要是有關全球窮人和富人享受商品和服務的比例。這篇文章寫道:「正如人們可能預料的那樣,『富人可能佔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例如,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費著全球商品和服務總量的86%,而20%最貧窮的人僅消費1.3%—20%,最富有者消費全球肉類和魚類總量的45%,能源總量的58%……佔有74%的電話線和87%的汽車。……世界上最富有的3個人擁有的財產超過了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窮人與富人》,美國《商業日報》1998年10月16日)
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事實甚至連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也不諱言,他在一篇題為《一個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個危險的世界》的談話紀要中指出,現代世界是20%的國家掌握著全世界的80%的財富。他自己也認為,這種狀況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這種不平衡的狀況是對和平的嚴重威脅,一個不公正的世界是一個危險的世界。他還指出,世界上現有30億人每天所得不足兩美元。(黃晴:《危險的失衡》,《人民日報》2000年11月15日)
富裕中的貧困
關於當今的全球貧困問題,極具悲劇性色彩的一點就是,這種貧困是「富裕中的貧困」。現在全球一天生產的財富,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遠非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時代的生產的財富相比,更遑論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切時代了。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潛力和創造財富與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時,世界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不平等和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公正。在通訊和距離方面使世界變得更小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技術成就,與貧富之間、發達與此同時不發達之間巨大的、日益懸殊的差距同時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智慧的一個悲劇。盡管千萬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努力求解走出貧困之道,但是,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得到空前增長的今天,又有誰敢說,人類的貧困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了呢?又有誰敢宣稱人類貧困問題的歷史已經終結了呢?在這里,我只能說,人類呀,雖然你富於智慧,但你卻偏偏讓它酣睡。
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
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當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進程幾乎與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同步,這不能不使人們把生態環境的惡化歸咎於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人們紛紛指責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精英們及其控制的經濟實體做出的決定往往不民主,因而最終導致全球生態環境破壞。不僅如此,西方發達的國家卻「慷慨地」讓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讓世界的大多數人民「盡情」品嘗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惡果。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至上報》上一篇題為《富國和窮國的不平等也反映在破壞生態環境臁受害的程度上》的文章就譴責說:「工業化國家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源頭。但是,最終為污染和濫用土地、森林、河流以及海洋而付出代價的卻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的人民。」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8年人文發展指數報告的結論,每年大量死於空氣和河水污染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此外,他們民深受土壤貧瘠之苦,不久的將來還可能因為地球氣溫上升而遭水災、地震和歉收之害。
實際上,工業化國家是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因為,它們是世界原料最大的消費者。
英國《新政治家》周刊1998年10月16日一期題為《環境污染 窮人受害》的文章也指出:「全世界死於環境污染的大多是窮人,他們是迄今為止自然界惡化的最大受害者。……污染正在地球上最貧困的人們中間展開一場悄無息(且鮮明為人知)的『大屠殺。』舉例而言,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每年有27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自然界環境惡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窮人,他們付出的代價亦最大……赤貧的人們生活在最為脆弱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風肆虐。」
當今全球化進程產生的問題還有許多,如不平等的經濟發展問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邊緣化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改頭換面的新殖民主義問題,還有失業、社會分裂和忽視社會弱勢群體問題等待。

4、如何看待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影響論

當前對全球化的研究已從描述性階段向反思階段過渡,在理論論述同時也作了很多實證研究。在反思全球化當中,國內學者的研究仍以描述性、定性分析、從發展中國家整體利益分析為多;國外學者則較為細化,分析全球化對經濟增長、收入分配、階級關系、生態危機等不同層面的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各國學者逐漸將力量凝聚起來,成立了一批綜合性的專事宣傳探討反全球化理論、支持反全球化運動的國際機構和組織,如全球化國際論壇(IFG)、民族全球運動(PGA)、地球之友等,可見反全球化思潮本身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浪潮。
關注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不利影響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學家、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左翼學者和部分西方主流經濟學者,他們較為客觀地分析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分工和交換體系中所處的劣勢地位,被破壞的民族工業、被侵佔的市場和被固定化了的產業結構,對全球化的主導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大力推行華盛頓共識進行了強烈指責,並提出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經濟現實。尤其是曾被視為從全球化中廣泛獲益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也遭受了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其提供了有力的論據。但是,他們過於強調發達國家的控製作用及其後果,而忽視了經濟全球化對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忽視了世界市場形成的必然性,忽視了發展中國家自身存在的原因,忽視了國際經濟體系的動態變化,從而傾向於引導落後國家片面地拒斥全球化。
基於新貿易保護理論的學者認為當前的自由貿易導致西方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緩慢,體現在實踐中則是試圖通過各種所謂「合理」的貿易壁壘和行業標准維持本國在傳統貿易產品上日益衰退的國際競爭力,維護自身的支配地位。這實質上是將本國產業結構升級滯後的矛盾嫁禍於自由貿易,把本國失業和經濟增長的困境遷怒於發展中國家在有限幾個領域內對其形成的競爭威脅。這類做法不僅無益於國內的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而且進一步惡化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環境。
著眼於全球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和生態環境的各界學者,包括經濟學家、政治學家、生態主義者、和平主義者等等,闡述了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穩定增長、民主進程、環境保護等構成的威脅。然而,我們應當看到,這些問題只是在時間上與新一輪全球化相伴隨,也的確受到了全球化的影響;但是究竟有多大的相關性,國家政策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佔了多大比重還值得進一步探討。對經濟全球化一味持否定態度、一味抱悲觀看法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總體上看,這些反思仍然存在著某些局限。一是對於全球化的弊端,列舉現象的感性認識仍占很大比重,尚未形成有足夠說服力的完整理論體系,未作出以強有力現實數據和研究結果支持的實證分析,更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夠為大多數反全球化運動所認可並用以指導實踐。二是由於理論支持不足,反全球化思潮中批判居多,而能相應提出替代方案或改進措施的很少,欠缺可實施性。今後,反全球化思潮若能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必將能夠在理論領域產生更大的影響,在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反全球化現象從一定意義上對全球化的健康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了國際經濟協調機制的完善,例如:迫使國際社會開始反思全球化的消極面,在減免窮國債務和縮小貧富差距等問題上開始進行政策調整;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和運作方式開始產生一些積極影響;迫使跨國公司考慮調整自己的勞工標准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行為規范等等

5、如何看待世界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現象

全球化實質上,其理想方向,就是美國宣傳的方向,經濟大同,全球共同發展。
但真實方向:發展中國家很快就會醒悟過來,這不過是變相的剝削在新時代的新面具背後的現實。通過經濟全球化的外衣,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低價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獲取有優勢產品的超額利潤。

對優勢國家來說,比較認同美國的觀點,這有點像當年八國聯軍在全球掠奪的溫和翻版,且攜其資金和政治等強勢,大有全力推進的態勢,但正如其真實方向可想而知,洞察其未來的弱勢國家,會竭力展開反全球化斗爭。

6、經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各指什麼?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成因:

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反全球化:

理解「反全球化」的視角很多,可以從經濟、政治、社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其結果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從哪方面出發,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反全球化」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趨勢,不要全球化,轉而尋求傳統的發展道路。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選擇,是任何反對力量都無法逆轉的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是人為反對所阻止不了的。

反全球化成因:

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

7、如何看待「逆全球化」現象?

逆全球化,是指一種趨勢,即各國政府和民眾開始反對和抵制全球化的進程。這種趨勢的表現形式可以包括貿易保護主義、排外主義、民族主義握寬等。
以下是我對「逆全球化」現象的看法:
全球化並非完美無缺:盡管全球化帶來了很多好處念銷,例如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貿易往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資源分配不均、環境破壞等。對於這些問題,應該採取更加合理和可持續的方式來推動全球化進程。
保護主義並非長久之計:貿易保護主義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本國產業和就業機會,但也容易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措施,導致全球貿易關系的緊張和異常。因此,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而需要通過國際協作和合作來解決問題。
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應謹慎對待: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可能會導致社會分裂和矛盾,從而損害社會和諧和穩定。因此,應該慎重對待這些情緒,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的存在,通過對話和交流來解決不同意見之間的分歧。
逆全球化、現象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在段高亮保護本國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全球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需求,採取合理、平衡的方式來推動全球化進程。

8、反全球化的注意的問題

(1)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這一反映當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趨勢。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產物,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不可抗拒的趨勢。全球化要求在全球范圍內合理地配置生產要素,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共同繁榮,這是歷史的進步。這一歷史進程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轉的。實際上,反全球化本身也是全球化這一歷史潮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大多數「反全球化」勢力也都不反對全球化本身,而只是反對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
(2)反全球化有助於人們更加全面、辯證地看待全球化,正視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西方國家佔有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全球化進程中存在著許多弊端以及許多不合理、不公正的現象。反全球化揭露了「全球化時代」存在的嚴重問題,積極反對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促使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不得不正視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尖銳問題,努力促進國際協調管理機制的改革與完善。近年來在各種國際會議中,都認為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這一反映當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趨勢。
(3)反對全球化提醒我們,全球化本身是一把雙刃劍。美國學者羅伯特·塞繆爾遜承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加快經濟增長速度、傳播新技術和提高富國和窮國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但也是一個侵犯國家主權、侵蝕當地文化和傳統、威脅經濟和社會穩定的一個有很大爭議的過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承認:「全球化對美國是好事,對其他國家是壞事……因為它加深了貧富之間的鴻溝。」 英國《衛報》發表的題為《全球化的受害者》的文章承認:西方國家利用全球化推行「新殖民主義」。甚至美國《華爾街日報》在1995年7月6日就發表文章承認存在「美國的新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