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第26課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小結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第26課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小結

發布時間: 2023-03-26 02:50:59

1、如何認識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那麼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

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生產國際化。這主要是指國際生產領域中分工合作及專業化生產的發展。現代生產分工已經不是在國家層次上的綜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門層次和企業層次的專業化分工。這種分工在國際間進行,形成了國際生產網路體系。其中最典型是企業生產零部件工藝流程和專業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飛機有400 萬個零部件,由分布在65個國家1500個大企業和15,000多家中、小企業參加協作生產。德國拜耳公司與35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建立了協作關系,拜耳向它們提供中間產品,由它們加工成各種最終產品。這種企業層次的國際化,使未來在一個企業內部進行的設計、研製零部件的加工或購入、組裝和總裝等一系列的活動環節分布到國外進行,即企業的不同部門、工廠、車間,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國際范圍內進行組織,從而也形成了生產組織的國際化。

(2)產品國際化,也就是生產總額中出口生產所佔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現為現代國際貿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以及眾多的企業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捲入了國際商品交換。現在的國際貿易已佔到世界總生產額的1/3以上,並且還在穩步增長。國際貿易的商品范圍也在迅速擴大。從一般商品到高科技產品,從有形商品到無形服務等幾乎無所不包。在我們的國家裡,到處可以吃“麥當勞”快餐,喝“可口可樂”飲料,看“日立”電視機,坐“賓士”汽車等等。

(3)投資金融國際化。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使得國際間資金流動頻繁,大大促進了投資金融的國際化。為適應於國際化的潮流,各國放寬了對投資金融的管制,甚至採取諸多措施鼓勵本國對外投資的發展。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例,從1991年到1993年,國際直接投資總存量的增長速度相當於世界商品和進出口的兩倍,1995 年國際直接投資總存量達2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資本的輸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資本嚴重地與商品資本相分離,脫離生產發展而迅速膨脹。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遠遠超過了世界貿易量。而世界大銀行致力於在世界各國廣設辦事處、代表處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屬銀行以及附屬金融機構,並與其他銀行組成合資銀行或國際銀行集團。有資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銀行的海外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資的國際化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

(4)技術開發與利用的國際化。首先從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來看,由於技術對生產和經濟的重要作用,生產國際化自然帶動國際技術貿易的不斷增長。資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國技術貿易總額為 30億美元,1970年達110億美元,80年代初為160億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億美元。其次,從研究與開發的情況來看,一方面由於各國在科技發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業又為了獲得先進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國間設立研究與開發據點便成了一種趨勢,以至於許多企業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研究與開發網路,從而促進了研究與開發組織體系的國際化。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科技發展以高科技開發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開發投入高,風險大,使很多企業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聯合開發,這是現代技術開發活動國際化的又一顯著特徵。例如,1990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和西門子公司結成了共同研究開發新產品的戰略聯盟,1992年初日本東芝電氣公司也加入這一聯盟,三家聯手開發256兆位超微晶元。

(5)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生產、投資、貿易發展的國際化使各國間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特別表現在區域間經濟關繫上,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以區域為基礎,形成了國家間的經濟聯盟。如歐洲共同體,美、加、墨自由貿易區等等。歐共體自成立來,一直朝著經濟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方向推進。1985年 2月,歐共體執委在《關於完善內部市場的白皮書》中,提出了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的目標,確定使12個成員國分散的市場連成一個擁有3.2億人口的統一市場,在統一市場內實現商品、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這種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不僅大大推動集團內的經濟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會影響到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進程。

(6)資本流動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必然帶來貿易全球化,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又必然帶來資本的全球化。這三者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如今各地區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場形成了有機整體,資金以光的速度在全球流動,哪裡增資就流向哪裡。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2、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如何?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指的是:通過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交通和國際通信,以及上述內容帶來的國際人口遷移,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企業生產由內部分工擴展為全球性分工,進而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組合配置,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過程和狀態。

經濟全球化具有以下特點:

(1)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規則的全球一體化;

(2)經濟全球化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

(3)經濟全球化目前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存在多種不對稱結構的。

我們一般認為:科技革命出現後,經濟全球化將迎來發展高潮

(1)第一次科技革命後貿易全球化迎來發展高潮

(2)第二次科技革命後投資全球化迎來發展高潮

(3)第三次科技革命後金融全球化迎來發展高潮

經濟全球化目前主要的具體表現有:

(1)貿易全球化

(2)生產與投資全球化

(3)金融與資本流動全球化

(4)人力資源流動全球化

(5)國際經濟組織全球化

(6)國際經濟規則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目前主要帶來了如下積極影響:

(1)各國均獲得了更多的國際貿易收益

(2)各國都能夠參加更合適的國際分工

(3)各國的金融業都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4)高素質的人才能流向更合適的崗位

(5)國際經濟組織能夠更好地為各國服務

(6)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機會通過經濟全球化崛起

經濟全球化目前主要帶來了如下消極影響:

(1)各國國際貿易收益分配不均;

(2)各國的產業結構趨向單一化,抗風險能力降低,且部分發展中國家因產業結構單一化而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3)若發生國際金融危機,其沖擊將遍及全球;

(4)發展中國家出現人才流失問題;

(5)國際經濟組織在處理貿易摩擦時不公平、不公正的態度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經濟全球化目前遇到的主要障礙有:

(1)貿易失衡引起的貿易糾紛、甚至是貿易戰;

(2)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的大量不穩定因素;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的大量經濟與政治問題;

(4)各國經濟中本身就存在的不穩定性與風險;

(5)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各國國內經濟政策有效性的減弱;

(6)各國對於國際經濟規則、規范仍然有不同的觀點沖突;

3、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在世界經濟進入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也向信息化、知識化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引領經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設備與技術的普及,網路設施的大眾化,國家經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信息的競爭。盡管網路經濟並非萬能,但是有「小超人」之稱的香港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提出:「面對這一全新的經濟大潮,動作快的人會打敗動作慢的人,動作慢的人會打敗根本不動作的人」。奧斯特羅姆·莫勒(2003)在《全球化危機?》中指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明天的沖突將發生於爭奪信息公路的控制權,也就是使用信息公路的定價權。把電視播發到某地,需要多少錢?從世界的一個地方往另外一個地方打電話需要多少錢?未來的競爭很可能決定於哪些企業最先得到信息,或比較准確地說,是哪些企業最快把信息送到需要的地方。例如,我們可以選擇集裝箱運輸,由於競爭是激烈的,最早發現新趨勢和聽到新消息的企業可以提供最優價格和最佳的發送保證。如果在信息方面落後,即使有著最好的船隻和最佳的服務的公司也無法取得成功。由此,在經濟學中,「豐度」法則(Law of abundance,一個產品一旦被介紹給大批顧客,就開始對顧客增加價值,最終成為顧客離不開的東西,使得企業能對該產品附加許多服務和其他產品,如手機及對其所附加的各種服務等)取代了「遞增回報率」的老辦法(通過進入更大市場,降低單位成本而獲利)。全球化的網路所提供的信息暢通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技術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據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2000)提供的30年來世界技術轉移周期曲線顯示:第一產業已從平均10年降低為4年;第二產業已從平均5年降低為2年;第三產業已從平均2年降低為0.5年;而信息軟體更從過去的1年降低為2個月。牛文元認為,正是這種轉移周期的顯著下降,給予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以有力的支撐。技術加速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促使技術逐漸獨立出來,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進一步促進了技術的流動。

第三,高素質人才無國界流動。人是知識與技術的重要載體,是知識與技術的創造者與應用者。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國際人才市場逐步形成,高素質人才依據價值原則進行擇業與創業,國界不再成為人才流動的天牢,他們要麼跨越國界從事價值創造活動,要麼在一個國度以內,從事著全球化企業的財富創造,企業的競爭直接表現為人才的競爭。

第四,發展中國家改革與開放相互兼容,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利用國際資金與市場發展民族經濟。同時,各主權國家要求平等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由於發達國家經濟技術的領先性和政治地位的優越性,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必然比發展中國家要佔有的多一些,發展中國家一直在為更多地分享這塊由於經濟全球化而增大的蛋糕而努力,從而避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極世界,改革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過時的國際經濟秩序。

第五,各國之間的依賴性增強。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各國相互分割的市場一體化,市場的不確定性較過去增強,各國之間的依賴性也隨之增強。區域經濟是相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吸引,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中國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夥伴,以及中韓互為第三大貿易夥伴,這些都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區域性集團一方面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它成為經濟全球化中區域內各國避免風險的一個穩定因素,例如,歐盟統一貨幣市場就為該區域內成員國避免20世紀末東南亞爆發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抵禦作用。當然,區域化只是全球化中的一個進程方面,就全球經濟發展來看,無論是風險的防禦,還是對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和要求,各國之間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

第六,資本在全球的流動比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更為明顯。截止到20世紀的最後一年,全世界每天跨越國界的貨幣流通量平均約為1.5萬億到2萬億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這種跨國界的貨幣流量已經達到全世界每天新增GDP產值的700倍,是全球股票市值總額的10%(牛文元,2000)。就其形態而言,經濟全球化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過程,而且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商業資本全球化和借貸資本的全球化。今天的第三個階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其基本特點乃是以跨國公司為中心的產業資本全球化。產業資本全球化集中表現在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2001年出版的世界投資報告,200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了1.3萬億美元(雷涯鄰等,2003)(表1-2)。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幾乎達到了全球GDP的50%,是世界商品和服務出口貿易額的兩倍多。這些數據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對外直接投資比國際貿易更重要。

表1-2 1982~200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生產部分指標

(據雷涯鄰等,2003)

以上表格數據包括50多個國家(其中24個為發展中國家),他們流入儲備(inward stock)超過了100億美元,而15年以前,只有17個國家(其中只有7個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表1-3和表1-4說明了各個地區在1982~2000年之間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動情況。數據反映了發達國家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關鍵因素,同時也顯示了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重要性,2000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了2400億美元。當然,投資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世界主要的30個東道國吸納了世界大約95%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儲備,世界主要的30個投資國佔了對外直接投資和儲備的99%,而且,大多數為工業化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急劇增長。美國繼續是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接受國。最近,由於亞洲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國際投資商開始將資金投向亞洲。根據2002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的世界投資報告(雷涯鄰等,2003),10個接受對外直接投資最大的國家中,有8個是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中國、南非等。這些地區的長期投資前景看好。中國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執行,在過去十多年裡,吸引了大量來自於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表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吸納者,同時也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之一。中國擁有世界近1/4的人口,又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未來前景看好。

表1-3 1989~2000年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流入的地區分布 (單位:10億美元)

(據雷涯鄰,2003)

表1-4 1989~2000年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流出地區分布 (單位:10億美元)

(據雷涯鄰,2003)

4、經濟全球化總結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僅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當務之急是如何既能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又能克服經濟全球化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有全面、清醒地認識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廣泛的、深刻的影響,我們才可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經濟全球化,找出對策,揚長避短,快速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5、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在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紀—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對經濟發展的干預作用日益增強。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 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 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 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 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6、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分別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介紹如下:


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成為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也就是說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本文從經濟全球化出發,以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為題,第一部分寫經濟全球化的概述,分別介紹了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部分寫了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其包括經濟全球化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其他正面效益。

第三部分寫了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其包括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使貧富差距拉大;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最後寫了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潮流。

發展中國家必須結合國情,利用本國的優勢,加快本國民族產業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團結合作,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

1、經濟全球化可以優化資源配置。

2、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機遇和挑戰的機會。

3、經濟全球化將會促使世界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

1、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使貧富差距拉大。

2、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3、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

4、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5、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

6、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 。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文庫-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7、跪求嶽麓版歷史必修二所有的小標題,急!!!

純手打,望採納。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1.農業的起源 2.從耒耜到曲轅犁 3.水利設施的逐漸完善 4.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
第2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1.廢井田,開阡陌 2.多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3.租佃關系日趨普遍化】
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1..四大經濟區的形成 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遷 3.中國古代經濟中心的南移】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1.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 2.衣被天下 3.從燒陶到制陶 4.官私手工業的消長】
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
【1.商業的發展 2.城市的繁榮 3.重農抑商】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1.農耕經濟高度發展 2.資本主義萌芽 3.近代前夜的危機】

第二單元 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1.東方的誘惑 2.開辟新航路 3.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第8課 歐洲殖民者的擴張與掠奪
【1.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動 2.海上馬車夫 3.英國殖民帝國的崛起】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1.蒸汽時代的到來 2.進入電氣時代 3.工業時代的經濟組織 4.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第10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
【1.經濟結構的變化 2.洋務運動與官辦企業 3.民族工業的出現和艱難發展】
第11課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 2.侵華日軍對中國民族經濟的破壞 3.民族資本的困境】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
【1.斷發易服 2.報刊與電影 3.移風易俗 】
第13課 交通與通訊的變化
【1.鐵路,更多的鐵路 2.水運與航空 3.從驛傳到郵政】

第三單元 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和調整
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2.新經濟政策 3.斯大林時期的經濟】
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1.黑色星期四 2.經濟危機橫掃資本主義世界 3.羅斯福 4.凱恩斯主義】
第16課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1.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2.「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 3.福利國家的出現】
第17課 蘇聯的經濟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 3.戈爾巴喬夫改革】

第四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課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
【1.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3.經濟建設的成就與教訓】
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1.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國有企業改革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第20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第21課 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
【1.從數據看滄桑巨變 2.城市化進程加快 3.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 4.時尚的中國】
第22課 綜合探究:調查改革以來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變化
【1.從糧票說開去..... 2.從糧票到其他票證... 3.一卡走神州】

第五單元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第23課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布雷頓森林體系 2.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3.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第24課 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
【1.歐洲共同體的建立與發展 2.歐洲聯盟初具規模】
第25課 亞洲與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1.東南亞國家聯盟 2.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出現 3.亞太經合組織的建立】
第26課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1.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 2.問題與展望】
第27課 綜合探究: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
【1.最受贊譽的合資企業 2.在競爭中求發展 3.走向世界的海爾 4.遵守游戲規則,運用游戲規則 4.如何應對傾銷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