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三年高考歷史真題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三年高考歷史真題

發布時間: 2022-11-27 09:24:46

1、高考歷史

您好:
徐州市08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
歷史
本試卷共120分,考試用時100分鍾。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填寫在答卷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後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塗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後,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並收回。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關於宗法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按軍功分配政治權力 B.周天子對諸侯實現了集權統治
C.長子具有優先繼承權 D.形成中華民族尊祖敬宗的習俗
2.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最能反映出

圖一 圖二
A.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B.相權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權進一步強化
C.中央機構精減取得較大成就 D.六部的設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3.「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庄》)這首詩能夠反映自然經濟狀態下
①鄉野風景的恬適閑靜 ②鄉村民風的古樸淳厚 ③重視農業的觀念 ④安土重遷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關於明朝對外貿易政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限制外國商人來華經商 B.試圖建立官方壟斷的單一貿易體制
C.禁止民間從事海外貿易 D.只允許廣州一地對外通商
5.明清時期,大量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的白話小說蓬勃興起。這主要是因為
A.文人自由創作意識的覺醒 B.文學素材的不斷豐富
C.市民階層的逐漸壯大 D.思想控制的漸趨放鬆
6.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寫道:「《南京條約》簽訂之後十年,感到更不滿意的不是戰敗國而是戰勝國。」戰勝國「不滿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鴉片尚不能正常輸入中國    B.掠奪的戰爭賠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態度沒有改變         D.商品在中國仍然滯銷 
7.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太平天國運動 B.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戰役
C.台灣人民反割台斗爭 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8.歷史學家陳旭麓先生指出,「中國人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與材料所說相關的歷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鴻章 ④孫中山 ⑤陳獨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9.對新文化運動,毛澤東曾作出這樣的評價:「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的就是絕對的壞,好的就是絕對的好,一切都好。」這段話指出了新文化運動存在的缺陷是
A.對東西方文化的認識存在絕對化的傾向 B.尚未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
C.沒有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D.矯枉過正是文化改革運動的通病
10.在西方世界日益關注中國的過程中,《時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右圖是1949年毛澤東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圖片,毛澤東能夠成為倍受關注的《時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A.領導中國人民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引發中國社會巨變
B.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C.開創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揭開了無產階級革命新時代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以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台
11. 2007年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為「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把「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是在
A.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 B.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2.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走向對外開放,其中我省連雲港、福建廈門、上海浦東和海南全省對外開放的先後順序應是
A.連雲港、廈門、海南、浦東 B.浦東、廈門、連雲港、海南
C.廈門、連雲港、海南、浦東 D.廈門、浦東、連雲港、海南
1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時期――伯里克利時代,下列從職人員不是公民通過抽簽方式產生的是
A.公民大會輪值主席 B.十將軍 C.五百人會議成員 D.陪審法庭陪審員
14.1992年在紀念哥倫布航行500周年時,許多印第安人後裔卻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印第安人後裔所說的「苦難」是指哥倫布的航行
A.導致了當地部落之間的頻繁戰爭 B.加劇了美洲自然環境的惡化
C.對美洲的殖民擴張、掠奪和屠戮 D.將印第安人掠賣到非洲為奴
15.「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提出這一觀點的啟蒙思想家是
A.伏爾泰 B.孟德斯鳩 C.盧梭 D.康德
16.維多利亞女王時代(1837~1901)是英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段歲月。下列關於這一時期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確立世界工廠地位 B.「日不落帝國」發展壯大
C.流行現實主義文學 D.責任內閣制初步形成
17.早在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就曾預言「蒸汽大王在前一個世紀中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它的統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種更大無比的革命力量——電力的火花將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內西:《憶馬克思》)在「電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過程中,關鍵性的科學發現和發明有
①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②西門子研製成功發電機
③格拉姆發明電動機 ④狄塞爾發明柴油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200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更進一步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羅斯福新政在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對我們具有借鑒意義的措施包括
①給工人集體與僱主談判的權利 ②規定了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
③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④建立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就蘇聯改革,有人評述說:「赫魯曉夫把蘇聯改亂了,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死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說「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的主要論據可能涉及戈氏
A.沒有在經濟領域進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與美國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加劇了國內的經濟危機
C.實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識形態多元化將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豐富的從政經驗、靈活的應對政策,個人獨斷專行
20.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後,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強烈反對。右圖是當時諷刺達爾文的漫畫,該漫畫能夠說明
①科學戰勝愚昧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②進化論的價值被人們廣泛認識
③達爾文學說動搖了宗教神學的根基
④自然科學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21題13分,第22題11分,第23題11分,第24題11分,第25題14分,共計6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愛人」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
材料二 「未受考驗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如果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那麼我們認為美德即知識就將是對的」。
――蘇格拉底
材料三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中國有孔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遠隔萬里,但卻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德國)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並說明其對於今天建設和諧社會所具有的借鑒價值。(3分)
(2)據材料二,概括蘇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與智者學派相比,有何異同?(4分)
(3)據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說的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相通的地方」。(2分)
(4)據上述材料,從思想和政治兩個方面分析孔子和蘇格拉底的思想對東西方社會產生的影響。(4分)

2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婦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儀禮》
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二程全書》
「元豐(宋神宗年號)以前猶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為恥。」
——《輟耕錄》
材料二 中國近代,受到歐風美雨的影響……婦女解放運動開始於維新變法時期,戊戌維新運動倡導並一度引發了戒纏足和興女學運動;辛亥革命興起了以實現男女平權、爭取女子參政為主要目標的女權運動;五四運動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學女禁的開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開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特點》
材料三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佔全體代表10.4%的69名婦女出席了會議。199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進一步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保障婦女的基本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婦女已佔32.44%。1994年國務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長16名,全國有女省長、副省長18名。在全國517個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當選為正副市長。
——《中國婦女的狀況》
回答:
(1)據材料一,提取婦女在古代社會受到種種壓迫的具體信息。(3分)
(2)據材料二,概括近代婦女解放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突出表現,並概括指出發生變化的原因。(5分)
(3)據材料三,指出新中國婦女地位進一步提高的表現。新中國婦女地位的提高說明了什麼?(3分)

23.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中國領導人非常關心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毛澤東晚年,在經濟上可說是重農主義者,「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以糧為綱」、「要實現農業機械化」等,都是他提出來的。然而「文革」期間多數農民仍然處於貧困狀態,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糧荒」。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1985年的1.25億人;到2005年絕對貧困人口減到2900萬,貧困發生率從30%降至3%。絕大多數人解決了溫飽問題,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材料三 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使撤社並鄉具有合法地位,宣告了人民公社歷史的終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的制定和試行,使1982年憲法關於村民自治的規定具體化;199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農村以村民自治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進程。
回答:
(1)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文革」期間,毛澤東如此重視農業,為什麼還會出現「糧荒」?(4分)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從政策、科技兩個方面說明農民溫飽問題解決的主要原因。(4分)
(3)據材料三,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基層行政體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這一成就的取得能夠說明什麼?(3分)

2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圖三
材料二 「本協議締約方,認識到在處理其貿易和經濟領域的關系時,應當是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貿易,同時考慮根據持續發展的目標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資源,尋求既保護和維持環境又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強這樣的措施;進而認識到需要積極努力以確保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其中的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享有一個與其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份額;熱切希望達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減少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關系中歧視性待遇……。」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
材料三 毫無疑問,中國入世談判是多邊貿易體制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較量,在世界談判史上也極為罕見。自1986年7月10日中國正式向WTO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遞交復關申請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國才正式成為WTO的成員。……中國的「入世」是改革開放 20多年來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加速我國社會轉型,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擔憂之點,在同新自由主義的較量中,社會主義還處於弱勢地位,中國有喪失獨立的工業體系之虞;「三農問題」可能火上澆油,可能帶來失業人口增加;為腐敗增添土壤。
――《中國人的WTO心靈史》、《入世的喜與憂》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分別代表當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組織?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什麼趨勢?(4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話最能體現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它的成立與經濟全球化之間是何關系?(3分)
(3)據材料三指出入世歷程如此艱難,中國為什麼還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對入世的擔憂,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議。(4分)

25.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確立和發展的過程就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啟蒙運動為代議制的確立提供了思想源泉。列舉啟蒙運動中提出的與代議制有關的主要思想。(3分)
(2)代議制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試以英、美、德三國議會、國家元首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加以說明,並概括指出造成多樣性特點的主要原因。(8分)
(3)多樣性中也孕育著統一性,試概括歸納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共同特點。(3分)

徐州市08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
歷史參考答案
1.D 2.B 3.A 4.D 5.C 6.D 7.A 8.B 9.A 10.A 11.B 12.C 13.B 14.C 15.D 16.D 17.A 18.C 19.C 20.B
21.(1)仁。(1分)互相愛護,融洽相處;待人寬容,立人達人。(2分)
(2)理性;知德合一。(2分)都強調理性;否認絕對權威。(1分,任答1點)蘇格拉底彌補了智者學派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對智者學派的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認為真理應有其客觀標准。(1分,任答1點)
(3)注重人的作用;強調倫理道德。(2分)
(4)儒家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成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2分)蘇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頭,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頭。(2分)
22.(1)男尊女卑,婦女的依附性;提倡從一而終,剝奪了女子的婚姻幸福;纏足陋習,殘害婦女身心健康。(3分)
(2)維新變法時期,廢陋習,興女學;辛亥革命時期,男女平權、女子參政;五四時期,開放大學,社交公開,婚姻自主。(3分)原因: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政治運動的推動。(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賦分)
(3)政治地位顯著提高(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廣泛參與國家管理);基本權益受到法律保障。(2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當家作主。(1分)
23.(1)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或人民公社舊體制),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文革」動亂,嚴重影響經濟發展。(4分)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袁隆平培育新型水稻品種(其它言之有理亦可)。(4分)
(3)撤社並鄉。(1分)村民自治。(1分)中國共產黨致力於保障農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1分)�
24.(1)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洲聯盟。(3分)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1分)
(2)「達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減少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關系中歧視性待遇」。(2分)推動經濟全球化,表明經濟全球化進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1分)
(3)能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加速我國社會轉型,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2分)提高綜合國力,振興民族工業,加強國有企業改革,科技創新,關注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任答4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
25.(1)天賦人權;人民主權;分權制衡;社會契約。(答任3點得3分,其它言之有理同樣賦分)
(2)

英 美 德
議會(3分) 權力至高無上,內閣對議會負責 立法獨立,分權制衡 徒具形式,沒有實權
國家元首(3分) 虛君,統而不治 政府首腦,總攬行政權 君主專制
主要原因:各國國情不同;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方式不同。(2分)
(3)通常以選舉產生的議會作為代表民意的機關,行使國家權力;一般都實行分權制衡原則;都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3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2、歷史解答題 用高中歷史書的內容史實證明觀點 政治是由經濟決定的 要有論據還有結論 急!


解題技巧

(一)、瀏覽材料,找關鍵詞,明確觀點。很多學生,在提煉觀點時沒有根據題意,導致跑題而失分,十分可惜。由於題干中的觀點並不全面,我們不能完全獲悉,因此,就必須要閱讀材料,找出關鍵詞。何為「關鍵詞」?那就是材料中的主體或者是圍繞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題干中的問題帶到材料中去閱讀,如2010年中的「歷史前提」其實就是講資本主義有萌芽到發展的條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講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發展的結果還是受外部影響或者是內外相組合的產物。當然,如果材料太長,我們還要學會分層處理,關鍵詞一般應該是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的字眼。找出關鍵詞,明確觀點,也就完成了該題的第一步。

(二)、聯系知識,羅列論據,安排結構。一般來講,高考試題中的小論文題的材料不會是生僻冷門的,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內容,換言之,是我們學生比較有話寫之類題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義,也不利於高考的選拔。

如2010年的「歷史前提」,我們就要聯繫世界近代史的有關知識,運用我們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觀),從經濟、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尋找史實。比如經濟上,我們就可以想到新航路開辟以來,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或者是英國的圈地運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資金等。同時,我們還應該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聯系中國的情況,恰好中國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結合就可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論述。而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們最好從內外結合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樣既符合我們的唯物史觀,也利於保證論文的完整性和字數。

(三)、下筆成文,講究格式,史論結合。所謂「萬事開頭難」,寫論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寫好開頭。有些學生寫的開頭很長,但觀點始終沒有明確,有點含含糊糊的味道,這是不行的。其實開頭不要寫得太多,就是開門見山,觀點是什麼就寫什麼。如2010年的「歷史前提」,就這樣寫「恩格斯所說的「歷史前提」,主要是指歐美國家由「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需要的條件。」或者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寫「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發展和外來文明共同作用的結果。」

同時,一定要講究格式。在高考評分中對論文的結構是要計分的,這就要求考生應該在論文中分段,突出結構。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觀點,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內因,最好還有個總結。如果單列政治、經濟、思想原因的話,最好也將它分開寫,這樣顯得有層次結構。

另外,史論結合要求學生史中有論,論從史出。一定要使用歷史學科語言,切忌口頭語。單純的史實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論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如2010年的「歷史前提」政治方面時,就不能只說資產階級革命,而應該表述為「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等。

例題賞析:

1、(2010年全國卷第40題第3問)(13分),(難度系數0.26,全省平均分3.42分)

材料三: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的僱傭勞動是很古老的;它個別地和分散地同奴隸制度並存了幾百年。但是只有在歷史前提已經具備時,這一萌芽才能發展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論》

請回答: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對恩格斯所說「歷史前提」的認識。(要求:以對「歷史前提」的認識為中心: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3分)

答案示例:

恩格斯所說的「歷史前提」,主要是指歐美國家由「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需要的條件。理由有四:

(1)、在政治方面: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最先、完善並得到發展。在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確立過程與反封建求民主的進程結合在一起。二在明清時代的中國,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在經濟方面:歐美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等,使這些國家獲得原始積累和勞動力。17世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18世紀日不落帝國英國等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獲得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足夠資金;英國「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使農民與土地分離,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而中國封建土地私有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中國的發展。

(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都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這些思想文化運動反過來仍然加快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而中國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及文化專制不可能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

(3)、在外交政策方面:歐美早期發達國家形成市場,促進資本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他們積極開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漸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而中國在明朝時期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後於世界,因此中國的市場越來越小,不利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

綜上所述,歐美國傢具備了這些前提條件,因此就從資本主義僱傭關系發展為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沒有具備這些前提條件,因此在中國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資本主義。

2、2011年高考全國文綜卷(課標)第41題

西方的崛起曾被視為世界歷史中最引人入勝的歷程之一。這一進程始於民主與哲學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出現,繼之以中世紀歐洲的君主制和騎士制度,經過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結束於西歐和北美對全世界軍事、經濟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們只有在遭遇歐洲探險時才會被提到,他們的歷史也就是從歐洲的開始的。

然而,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一些歷史學家對上述概括提出了顛覆性的認識。他們認為在1500年前後的經濟、科學技術、航海、貿易以及探索開拓方面,亞洲與中東國家都是對全世界的引領者,而那時歐洲剛走出中世界進入文藝復興時期。這些歷史學家認為,當時的歐洲要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地方的許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趕上並超過那些發達的亞洲國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較臨近才突然發生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歸功於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僅僅取決於的事情。——摘編自傑克戈德斯通《為什麼是歐洲?—世界史視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評材料中關於西方崛起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難度系數為0.43,全省平均分5.02分)

答案示例一:

關於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認為西方崛起引人入勝,究其原因主要由內因決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屬。而第二段材料認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內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響,我贊成第二種觀點。

理由如下:西方崛起的開端是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興起。思想上,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成為思想核心,民主科學思想逐漸深入人心。政治上,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水平,又通過殖民擴張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歷史發展的結果。

但在西方向近代邁進的過程當中也深受其他文明影響。如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傳入歐洲,廉價的紙張取代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動印刷機,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所有的這些都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的崛起。

答案示例二:

西方的崛起既要歸功於其他文明的成就,同時也是社會內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亞非文明的基礎上逐漸起步、發展並超越的。古代的亞非文明不論在經濟、科學技術還是在航海、貿易等方面均處於領先世界的行列。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術、印刷術傳入歐洲,便利了文化知識的傳播,成為新教傳播的工具;火葯傳入歐洲,使歐洲在武器製造方面逐漸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使騎士階層階層日益衰落,同時促進了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迅速發展;指南針的傳入,為歐洲的造船和航海事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動力和保障,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打開世界市場,進行殖民擴張,提供了條件。可以說,四大發明推動了歐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變革,促使歐洲率先邁入近代社會。步入近代社會後,西方國家通過殖民侵略、擴張,把廣大亞非拉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從而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掠奪了大量原料,擴大了海外市場,所有這些都為其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誠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經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伴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與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近代資產階級不滿神學壓制、神權統治及專制制度,於是興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運動,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並爆發了席捲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工業革命。所有這些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西方社會的迅速發展,從而成為近代文明中心並迅速崛起。

進一步明確評分標准:

1、觀點明確(2分)。觀點表述完整且合符邏輯。(2分)

2、合理運用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3分)

3、多角度評論(3分)

「多角度」可能的幾種形式:

A、社會歷史諸方面(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國際關系等)

B、世界歷史諸時段

C、正反兩方面進行評述

D、用(古今、東西、南北)比較方法進行論述的

E、從哲學的、歷史的、政治學的等多學科角度進行論述

4、論證充分、層次清晰、表述清楚。(2分)

動手練一練

1、(13分)2011年江蘇卷第22題

傳統經濟社會結構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隨著迷惘和陣痛。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舊生產方式逐步解體所產生的苦難之外,還應當有新生產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機和朝氣。如果忠實於歷史唯物主義,就不能不承認:歷史的主題應當是後者而不是前者。」

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論證陳旭麓先生提出的觀點。(6分)(要求:觀點理解准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陳旭麓先生認為傳統經濟結構的近代更生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並存,但以積極影響為主,我認為是科學的。因為,經濟結構變動雖產生了諸如人們收益減少、傳統謀生手段的消失、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世風日下等負面現象,但經濟結構的變動,更促進了中國的經濟近代化,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進而推動社會政治體制,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促使中國融入世界潮流,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而且還出現婦女進入近代企業做工,部分女孩創新產品,出口美國,獲取收益,也是有力的證明。

2、二戰後,歐洲各國的社會福利制度迅速發展。一般說來,現代歐洲各國的福利國家制度主要包括醫療、疾病、養老、事故、失業、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業保險規定:凡出於年老、殘疾、分娩、工傷、失業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喪失或暫時喪失勞動能力者,國家將提供一定的社會津貼。除此以外,國家對因公死亡或者傷殘的人給予補償,對有各種困難的人和群體給予補助,同時國家還實行社會救濟制度,成立社會保險的專門機構,以保障每個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編自劉玉安《北歐福利國家剖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簡要評述歐洲福利國家制度

參考: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迅速;福利保障內容全面,范圍廣;制度完善。

評:福利制度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大規模運用,是二戰後西方國家發展經濟鞏固統治的重要政策,有利於西方國家經濟的恢復,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但它妨礙了競爭、制約了效率,加重了財政負擔,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對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過程,西方學者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沃勒斯坦認為:「15世紀末16世紀初,一個我們所知的歐洲世界經濟體產生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技巧和現代科學技術……使這個世界經濟體得以繁榮、增值和擴展。」而佛蘭克認為:「正如歷史學家所知道的,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組建了一個世界……人們甚至絲毫沒有想到,也許還有另一條相反的道路,也許是世界創造了歐洲。」

依據上述材料,評價關於經濟全球化的相關觀點。

(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解析:此題可以任選一種觀點加以論述:第一種觀點「歐洲創造了世界經濟全球化」可以從地理大發現、新的經濟因素的發展、經濟侵略方式、殖民擴張手段、科技進步等方面加以論述;第二種觀點:「世界的發展創造了歐洲,推動了全球化」:可以從市場、資本、勞動力、資源、國際組織的建立、區域經濟的推動、東西方的對比等方面加以歸納即可。

5、選擇題類型與方法例析

題型一 組合型

例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這則材料提供的關於唐朝的歷史信息包括

①唐朝始設宰相②唐朝宰相中有賢相

③唐朝所用的宰相盡是小人④唐朝有的宰相專權亂政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題適用排誤法。結合材料中的「自秦始置丞相,」排除①;③中「盡是」的表述過於絕對化,而且與材料中「有賢相」不符,可排除。故選B;

解題對策:

做這類題目,除了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巧妙借用其組合,以提高做題正確率。常用的方法有:

排誤法:就是對照題乾的規定性,先找出錯誤選項,依次排除錯誤的題肢的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組合數碼的項數相等的題目。

選正法:即首先在備選項中確定一個正確的題肢,然後將沒有該正確題肢的選項一一排除。

在做組合型選擇題時要堅持「以確定排除不確定」的原則。即在題目的諸多備選項中,由於對各項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可先對自己完全確定的選項做出正誤判斷,然後通過組合即可正確

題型二 正誤型

例題: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太平天國的農民領袖開創了學習西方的先河

B.洋務運動的官員邁出了實現近代化的步伐

C.戊戌變法的仁人志士啟發人們改變落後的思想

D.辛亥革命者實現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解析:本題屬於逆向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歷史進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A項表述錯誤,開創了學習西方先河的是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

解題對策:解答這類題型,一般採取如下方法:

(1)排除法。即結合所學知識排除正確或錯誤的選項,從而作出正確選擇。

(2)直選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直接確定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3)逆推法。在排除了一兩個錯誤選項後,仍不能確定正確答案的可以進行逆向推理,即先假設此項正確,然後,逆推向題干,驗證結合是否符合實際和邏輯,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解答這類題目要特別注意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一定要弄清題目的規定性,明確其選擇的指向——正向還是逆向。逆向型選擇題在高考試卷中不時會出現一兩道,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稍不留神,就會選錯。解答時,不能夠一見到錯誤觀點就排除。解答逆向型選擇題,可以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並用。首先根據題意正向思維,找出符合事實的、正確的選項;然後再逆向思維,把符合事實的選項排除,剩下的就是符合題意要求的選項。

題型三 最佳選擇型

例題:當歐洲其他國家的君主專制制度還在效仿法國的時候,英國議會已經爭得了主動權,朝著現代國家立憲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大憲章》的頒布B.《權利法案》的頒布

C.英國議會改革D.內閣制的確立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中的「議會就已經爭得了主動權」,結合四個備選項,可知1689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故選B。

解題對策:做該類題型時,選項之間進行的比較不是判斷選項是否正確,而是判斷關系主次、程度深淺、影響大小的等,尤其要注意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以便排除其他干擾的選項,找出問題涵蓋最全面和解釋最深刻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

注意三點:1.該類題型對課本基礎知識要求很高,必須准確、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學基礎知識,只有依託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結合題意進行分析比較,運用靈活的解題方法,迅速答題。2.解答此類試題一定要緊扣題目設問的指向,也就是要抓住題干中那些引起標志這類題型的特定詞句,如「主要在於」、「主要因為」、「最根本」、「最能說明」等。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揭示出本質問題,找出問題涵蓋最全面和解釋最深刻的選項。3.解答此類題型要掌握好選擇最佳選項的方法。由於選擇題的結構特點是幾個備選項與題干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在聯系,要按題目的要求對幾個備選項進行分析比較,比較時要鑒別誰主誰次、誰輕誰重、誰大誰小,只有區分好它們之間的程度關系,才能排除干擾項,得出正確答案。

題型四 因果型

例題:「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後,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西交流的加強B.工業革命的需求

C.世界市場的形成D.中國自然資源的發現

解析:注意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區別,排除D。18世紀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A。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C錯誤。故選B.

解題對策:要注意三點:

第一,認清題乾和選項之間能夠構成因果關系。就原因的分類而言,就有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根本原因與一般原因、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等多種分類,特別是在做最佳選擇題時,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其選擇的一般原則是:有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時,選內部原因;有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時,選直接原因;有根本原因與一般原因時,選根本原因;有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時,選主要原因。

第二,分清題目考查的是「由果尋因」還是「由因求果」,避免因果關系顛倒。

第三,有四種情形的備選項不能入選:①本身表述錯誤的選項;②答非所問的選項;③與題乾的規定性重復或變相重復的選項;④因果關系顛倒的選項。

使用的方法:

(1)基本觀點分析法。即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經過推理分析得出正確選項,也就是直接法。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具體解題時要根據題目的指向性,區分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

題型五 材料型

例題: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商、又很開明的國家的首領。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伏爾泰贊揚英國政體的這句話,表明英國國王

A.獨立享有立法權B.擅長經商又很開明

C.擁有無限的權力D.權力受到法律制約

解析:本題中伏爾泰贊揚的英國政體是君主立憲制,由材料中的「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

可知: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國王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制約。故選D.

解題對策:解題步驟是:

第一,審讀材料。這是做好該類題型的基礎。審讀材料就是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層次。

在審讀圖表材料時,又要做到:①審清圖表標題——這是材料要描述的中心、關鍵;②審清表體——這是材料中心的具體細節,是要作出選擇的主要根據,在分析圖表時既要橫向分析也要縱向分析;③要注意審讀圖例和注釋——這是圖表內容的補充說明,對解題成敗起關鍵作用。

第二,審讀設問。通過審清設問來把握命題者的命題角度,明確命題意圖。審讀設問要注意題干中的引導詞,引導詞決定著答題方向,是將題乾和選項有機聯系起來的關鍵,如「相一致」、「共同主題」、「這說明」、「由此可見」、「對••••••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等。

第三,審讀備選項。要仔細、認真分析備選項,把握每個備選項的基本含義。首先,判斷每個選項是否正確。如果選項本身說法錯誤,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選擇題除外)。其次,分析選項與題干之間的聯系。一般來說,選項與題干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本質的、直接的聯系的就選,選項與題干間若存在臆想的、表面的、間接的聯系則不選。

題型六 探究型

例題:某同學在探究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時,找到了這張圖片,這是20世紀初中國某商店貼出的標語,當時

①愛國者倡導使用國貨②重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③日本企圖獨霸中國④愛國精神是民族資本主義賴以發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題干中信息「20世紀初」和圖片中的標語「本店不進日貨」,說明當時掀起抵制日貨、使用國貨的浪潮。聯系所學,可知這是在一戰期間,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導致中國人抵制日貨,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這期間民族工業得到短暫的發展,但主要是輕工業,重工業也得到一定程度發展,但不是迅速發展,排除②。故選C。

3、2022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_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普通高中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設置的全國性統一考試,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試。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2022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

2022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製、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於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並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 總結 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環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於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 傳統 文化 中的正統地位。

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一席.並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3)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也輝煌燦爛。從春秋的《詩經》、戰國的楚辭,直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斷得到發展.並呈現平民化的趨勢。

(4)古代戲曲:以京劇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戲曲獨樹一幟,雅俗共賞。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高潮到來。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 革命根據地。

(3)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偉人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中國的抗戰,是在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兩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5)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l947年春,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對陝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軍取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萌發:鴉片戰爭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他們拋棄陳腐觀念,放眼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魏源等是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2)維新思想:1 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在民族危機面前,提出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制的主張,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運動,對中國社會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

(4)新文化運動:1915年,面對袁世凱「尊孔復古」的逆流,以陳獨秀為首的資產階級激進派發動了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幟,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思想界的主流。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是「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4)1955年新中國派代表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成功召開。

(5)「求同存異"就是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為了共同的利益加強團結和合作。

(6)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實現了正常化。

(7)新時期奉行的不結盟政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加快了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8)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英國君主立憲制:l688年「光榮革命」後,議會權力大增;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到1 8世紀中葉國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

(2)美國總統共和制:美國獨立後,通過l 7 8 7年憲法,確立了聯邦制、總統制、一權分立原則等,開創了資本主義代議制的新形式。

(3)法國議會共和制:法國大革命後,共和派與君主派斗爭激烈,法國政體也幾經反復,最終於1875年頒布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4)德意志君主立憲制:1 9世紀中後期,德意志通過王朝戰爭完成了國家統,1871年制定了帝國憲法,確立起君主立憲制政體。德意志君主立憲制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軍國主義色彩,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1)浪漫主義文學的突出特點是深入挖掘人類的情感世界,通過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

(2)現實主義文學(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是關注社會問題,剖析社會生活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

(3)現代主義文學的特點是集中表現自我;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與傳統大相徑庭。

(4)德國音樂大師貝多芬,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架起橋梁的偉人。

(5)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放映自製電影成功,標志著電影的誕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一五」計劃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2)全面建設時期,黨和國家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左」傾思想發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害。

(3)____後,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從范圍上不斷擴大,從層次上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對外開放格局。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點是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保持固定的匯率。

(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國對外經濟擴張和霸權地位的確立。

(3)《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宗旨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開始朝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歐盟——一體制化,沒有超越國家權力的機構;北美自由貿易區——半體制化,無協調性組織機構;亞太經合組織——論壇性經濟組織,不具備實際管理職能。

(5)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6)經濟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給我們帶來機遇,也帶來巨大的挑戰,我們要積極參與,趨利避害。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社會地位較低的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他們代表本階層或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張。

(2)政治和經濟大變動,導致 教育 和學術領域也發生變化。社會上形成一些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思想流派。這些學者和思想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

(3)學派之間的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2、評價: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二、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人尊稱「至聖」。

2、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於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

荀子也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並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論斷。

(3)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他指出社會動盪的根源,在於人們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2)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

2、法家:

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主張君主要以法治國,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來震懾臣民,提出了系統的法治理論。法家把君主的權力提高到極點,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

高考歷史必背易錯知識點

1.中英《南京條約》開上海為通商口岸,而沒有南京;《天津條約》開南京為通商口岸,而沒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經開到了海南島和台灣島;《北京條約》開天津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商品輸出、掠奪原料的侵略要求;《馬關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銳;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徵,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4.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後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因而,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著歷史的必然。

5.《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絕對平均主義的性質,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產品。平均分配土地調動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而平均分配產品則相反。

6.五四運動只是取得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並不是徹底勝利。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黨合並。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8.中共「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務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沒有提出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問題;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而不是國共合作問題。

9.大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並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

10.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而國民革命運動卻失敗了。

11.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表現為急躁冒進、急於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但因為「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所以「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1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起義失敗的最大教訓是堅持「城市中心論」,最大啟示是應該從城市轉入農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到了華北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14.近代前期三次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022年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_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大全

★ 提高高考歷史大題成績和知識點

★ 2022年高考文綜知識點總結

★ 2022高考政治知識點歸納整理大全

★ 2018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匯總

★ 2022高考文綜知識點總結

★ 高考文綜必背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

★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重點歸納

4、請給我一百道高中歷史選擇題及答案

1、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築長城
2、「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外敵的武力入侵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B.說明中國人民不勇敢,懼怕竹槍火炮
C.因為吸煙中國人民內部互相仇殺 D.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
3、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定都天京 B.天京變亂 C.被清政府攻破天京 D.北伐失利
4、《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對於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這一規定實際上體現的外交政策是:
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另起爐灶」 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
5、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俞的勝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B.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建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6、「國王是國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在19世紀末的下列國家中,符合這一民主特徵的主要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
7、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自發組成的區域性商人群體。商幫涌現反映了哪一時期商業發展的情況?
A.漢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8、「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並,有過則罰。」這一規定反映的實質是
A.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清朝前期大機戶兼並小機戶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9、魯迅說,近代中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松油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標槍以至機關槍,……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傳統風俗習慣根深蒂固 B.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
C.新舊風俗雜陳 D.西方文化對中國影響廣泛
10、清朝晚期,有位商人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漢口,受到了當地官吏的百般刁難、重重勒索。他氣憤地說:「政府同外國的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自由航行,不受盤查,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行?難道非要中國商船插上外國旗子才有生路嗎?」這件事最早應發生在
A.1842年以後 B.1844年以後 C.1856年以後 D.1858年以後
11、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 6世紀歐洲的市民
①你會發現市場上出現了花生、玉米、甘薯等農產品
②如果你有機會去做生意,一般會獲得較好的利潤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會遇到一些裝滿了黑奴的船隻
④在陸地上,你可以坐火車;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20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的許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寫著「不要美元」。這一現象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資本主義世界出現金融危機 B.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貨幣 D.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
13、鄧小平在一次參觀文物展覽時,指著一幅名畫說:「我們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經濟了。」這幅畫應是
A.《天王送子圖》 B.《洛神賦圖》 C.《清明上河圖》 D.《步葷圖》
14、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A.據玉面人的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
B.青銅器是商朝標志性器物,故應在商朝
C.商朝時期出現青銅銘文,估計在西周時期
D.根據文字判斷,墓主最早應是秦朝人
15、「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詞風格上看,該詞屬於
A.婉約派 B.豪放派 C.田園派 D.花間派
16、看圖讀史,斷定正誤,錯的一組是 (1) (2) (3)
A.圖(1)的核心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洋務派的宗旨
B.圖(2)的核心思想是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C.圖(3)的核心思想是發展資本主義
D.資政新篇》繼承了《天朝田畝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兩者在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經濟的主張方面卻是相矛盾的
17、圖片書中的人物對於美國來說,最大的影響是
A.締造美國
B.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產生重要影響
C.最大限度發揮美國的民主意識
D.加強美國中央集權
18、1999年12月,在20世紀最後一期的《時代》周刊中,評選出了一位「世紀人物」。《時代》周刊稱他為「天才、政治難民、人道主義者、原子和宇宙謎的開啟者」「以其最偉大的思想和無與倫比的形象獨占鰲頭」。這個世紀人物應是
A. Isasc Newton B. C.R.Darwin C. T.A.EdisOn D. A1bert Einstein
19、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是:
A.打擊工商業 B.保護小農經濟
C.鞏固封建統治 D.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徵收
20、15世紀,歐洲人探險尋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洲人富於冒險精神 B.歐洲人的貪欲特別旺盛
C.歐洲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D.歐洲的手工業和農業進一步分離
21、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必要條件是:
A.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B.工場手工業向機器生產發展的趨勢
C.增強殖民擴張的實力 D.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22、鴉片戰爭後,中國茶葉和生絲的出口量猛增,這一現象說明的實質性問題是:
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 B.中國開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茶葉和生絲日益商品化 D.生產生絲獲利多,並逐漸掌握自已的命運
23、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是:
A.甲午戰爭後 B.新文化運動時期
C.五四運動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24、中國的近代化具有實踐性的探索始於:
A.鴉片戰爭時林則徐待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B.太平天國運動中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建國方案
C.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創辦軍事和民用工業
D.辛亥革命中孫中山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奮斗
25、羅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整頓了財政金融體系
C.對工業加強了計劃指導
D.緩和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26、二戰後初期,蘇聯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
A.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日益暴露 B.農業全盤集體化的消極影響
C.農業單位面積產量沒有提高 D.工業發展緩慢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7、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建立市場經濟 B.深化國企改革 C.引進先進技術 D.增強企業活力
28、城鎮化的含義是指:
A.農村變為城市 B.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
C.鄉鎮企業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經濟由農村型轉向城市型的過程
29、1953年我國實行了農業合作化運動,1978年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對以上變化的評述,最准確的是:
A.是性質完全相反的兩種經濟政策 B.後者是對前者的發展
C.都是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 D.後者是對前者的全盤否定
30、1947年簽訂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其性質是:
A.國際政治組織 B.國際貿易組織
C.國際貨幣組織 D.國際政治經濟組織
31、20世紀70年代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它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 B.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經濟危機
C.美日歐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D.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
32、歐共體的兩大支柱是:
①歐元 ②統一大市場 ③關稅同盟 ④共同的農業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標志著歐洲一體化成為由歐洲公眾參與推動的自下而上的進程的事件是:
A.歐共體的成立 B.《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署
C.歐洲統一大市場建立 D.歐元的誕生
34、歐洲聯盟是:
A.歐洲地區的非政府國際組織 B.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世界最大的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35、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區域合作集團是:
A.世界貿易組織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東南亞國家聯盟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36、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墨西哥出口的產品主要是:
A.技術密集型產品 B.本密集型產品
C.勞動密集型產品 D.知識密集型產品
37、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發達國家盡享全球化「紅利」,廣大發展中國家卻飽受貧困、落後之苦,解決這個問題必須:
A.取消國際不等價交換 B.免除發展中國家外債
C.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D.縮小各國之間的貧富差距
38、自1981年起,中國曾多次獲得世界銀行貸款,用於改造農田和發展教育,這說明:
A.世界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B.世界銀行的貸款重點只有發展中國家
C.世界銀行是為協調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
D.世界銀行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39、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趨勢是:
A.經濟全球化 B.區域經濟一體化
C.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 D.強調可持續發展
40、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
A.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B.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C.科學技術發展是其根本動力 D.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但存在嚴重問題
41、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是:
A.相互對立 B.區域集團化有利於全球化的發展
C.區域集團化即將被全球化取代 D.兩者既有矛盾也相互促進
42、造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出現「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貴族、官僚及豪強霸佔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採取不抑兼並的政策 D地權和勞動者的分離
43、請觀察下圖然後判斷這種工具出現的時間: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44、下圖是西漢的博山爐,請你仔細觀察此圖然後回答西漢時期出土的青銅器有什麼特點
A:器物造型莊重雄奇 B:紋飾細膩優美
C:工藝精湛處於最高峰 D:廣泛採用鎏金、鑲嵌等裝飾工藝,精美華麗
45、 導致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
A、社會環境穩定 B、自然條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產力大為改觀
46、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的是
A、北宋時期江浙地區商品經濟繁榮
B、北宋立國後主要依靠東南的財富力量
C、中唐以後南方農業進入了全面開發期
D、南宋政權重視農業生產,江南經濟超過北方
47、 引進、推廣高產農作物玉米和甘薯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是①養活了眾多人口 ②經濟作物專業區域擴大 ③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④提高了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8、 學習明、清史後,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個概括了這一段歷史的全過程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
49、 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這種布的原料是
A絲 B麻 C棉 D毛
50、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它造成的後果不包括:( )
A市場狹小 B原料不足
C勞動力缺乏 D資金短缺
51、 洋務運動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軍事不重經濟 B 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
C 沒有觸動封建制度 D沒有大力宣揚西方思想文化
52、 「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麼過?」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社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主要由於
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 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
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D.蘇聯政府背信棄義
53、「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對這句1978年出自安徽鳳陽農民的話,理解正確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戶的優點 ②表達了對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
③說明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經濟注入了活力④說明農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54、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B.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加強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C.鞏固和完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
55、 引起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強的侵略 ②自然經濟的解體,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有識之士的推動 ④西方文化的影響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56、 新中國出現新生活新風尚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的迅速發展 B.人民當家作主
C.蘇聯的援助 D.人們對美的追求
57、 對新航路的開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B.歐洲各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識與航海造船術的進步
D.《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探險的激勵
58、 工業革命後社會生產力飛速提高,從本質上說明了:
A.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戰勝封建主義農業文明是一大進步
B.工業革命使工人生產積極性倍增
C.資本主義消滅了阻礙生產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產生成效
59、新航路的開辟,從根本上看是
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產物 B.歐洲人對黃金的狂熱追求
C.商業危機的產物 D.人文主義倡導的產物
60、最早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侖布 D.麥哲侖
61、新航路開辟後,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了
A.歐洲 B.亞洲 C.地中海 D.大西洋
6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中,最重要的是
A.促進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B.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C.促進歐洲商業發生重大變化,貿易量大增 D.引起了殖民擴張和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63、從歷史淵源看,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開始於
A.資本主義萌芽 B.文藝復興運動 C.新航路的開辟 D.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64、假如你生活在15--16世紀的歐洲,下列商品你不能從市場買到?
A.中國的瓷器 B.非洲的象牙 C.美洲的咖啡 D.澳洲的皮革
65、被稱為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國 D.荷蘭
66、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A.英國頒布<<航海條例>> B.英國海盜搶劫活動
C.荷蘭要擴大北美殖民地 D.英國搶奪荷蘭的海運事業
67、17---18世紀的殖民擴張活動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
A.搶佔了廣大海外市場 B.加速資本原始積累
C.削弱封建貴族勢力 D.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68、 十七世紀對我國進行殖民侵略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蘭 ⑤法國
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69、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積累了豐厚的資本 B.圈地運動獲得大量勞動力
C.積累了大量技術知識 D.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70、「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並不因此減弱的變革」.恩格斯的這段話是
A.肯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地位 B.贊揚法國大革命的作用
C.譴責英國組織「反法同盟」 D.肯定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地位
71、工業革命密切聯系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媒介是
A.炮艦 B.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C.軍隊 D.物美價廉的商品
72、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C.化學工業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
73、20世紀初,人類可以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車 B.火車 C.輪船 D.飛機
74、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主要是因為
A.資本主義制度廣泛確立 B.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
C.自然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 D.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進展
75、世界市場能夠形成,從根本上說是
A.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推動 B. 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
C.新的通訊手段的應用 D.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76、西周時諸侯國的國君相對於周王來說應是
A.大宗 B. 小宗 C.關系是相對的 D.不確定
77、「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紀功刻石說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統一六國
C.漢武帝開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78、古代中國由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統治的重要標志是
A.三公九卿制的形成 B.郡縣制的實行
C.文化專制 D.皇帝制的形成
79、西漢時期,形成「中朝」決策機構的官員包括
①三公 ②尚書令 ③侍中 ④九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0、唐朝草擬政令以及審核政令的機構分別是
A.中書省和門下省 B.門下省和尚書省
C.政事堂和門下省 D.中書省和尚書省
81、中國歷史上延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是在
A. 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2、《清史稿》:「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後百八十年,威命所寄,……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內閣 D.軍機處
83、我國古代自秦漢以來政治發展演變的基本趨勢是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③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明清時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主要表現在
A.激化了階級矛盾 B.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C.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斗爭激烈 D.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85、在封建社會,皇帝與丞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從漢至元,歷代皇帝曾經採取過的限制相權的措施包括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參與決策 ②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督③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④設轉運使負責全國漕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86、之所以說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了民主軌道,是因為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平民的民主權利,這些措施包括(1)廢除債務奴隸制(2)設立平民可參與的民眾法庭(3)確立了「陶片放逐法」(4)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的等級
A.(1)(2)(3) B.(1)(2)(4) C.(1)(3)(4) D.(2)(3)(4)
87、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
A.終身制 B.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
C.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D.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88、西方法律繼承了羅馬法的
①陪審制度 ②律師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 ④自由民主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9、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國家決策機構是
A.執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會 D.民眾法庭
90、英國近代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是
A.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國為共和國
C.1688年光榮革命 D.《權利法案》的通過
91、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的實際最高行政首長是
A.首相 B.國務卿 C.英王 D.眾議會在野黨領袖
92、下列對英國19世紀中期以後的內閣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②內閣成員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③內閣實際上對國王負責 ④內閣選舉實際上是政黨間的權力角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3、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最高法院可以
A.通過被總統否決的法律 B.宣布總統法令違憲
C.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聯邦法官
94、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下列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5、20世紀80至90年代以來形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不包括 A.歐洲聯盟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歐洲共同體 D.亞太經合組織
96、1921年蘇俄實施的新經濟政策和新中國過渡時期實施的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商業政策都
A.恢復和擴大了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秩序
B.是兩國社會主義經濟政策成熟的基本標志
C.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力
D.是兩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長期策略
97、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經濟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點放在農業方面 B.把重點放在工業方面
C.沒有根本改變經濟體制 D.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
98、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相同點是
A.推動了生產關系的變化 B.以科學實驗成果為先導
C.源於技術工人的實踐經驗 D.在幾個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
99、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 A.《點石齋畫報》 B.《民報》 C.《申報》 D.《游戲報》
100、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主要是因為 A.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B.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C.世界形勢出現和平穩定局面 D.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

參考答案:
1—5:BDBCC 6—10:ADDBD 10—15:CBCDB 16—20: ABDCC 21-25:DBDCD 26-30:ADDCB 31-35:ABDBD 36-40:CCAAB 41-45:DBADD46-50: DBABB 51—55:CCBAA 56—60 BAAAC
61-65:DBCDD 66-70:ABADD 71-75:DADBD 76-70:BBBCA 80-85:CDADA 86-90:BDABD 90-95:ADBCC 96-100:CCACA

5、求幾道高考歷史大題

答:
1.(2015年高考江蘇卷1題)《禮記》記述了貴族朝會的列位禮節: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階之前;諸侯,阼階(東台階)之東;諸伯,西階之西;諸子,門東„„九夷,東門外;八蠻,南門外。與此相關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縣制D.郡國並行制
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題)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宗法制及其影響的是 A.「封建親戚,以蕃屏周」B.「譜牒不立,則傳久而失宗」 C.「父死子繼,兄終弟及」D.「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3.(2015年高考全國Ⅱ卷25題)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後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後代所沿用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6、(24分)近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的一種歷史潮流和趨勢。閱讀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理由:葡、兩西國最早支持開辟新航路。(2分)
條件: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確立(或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制度確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4分,每個點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變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新型交通工具出現;新型娛樂傳媒出現;世界由分散、隔絕、孤立日益走向為統一的整體;世界市場形成。(8分,每個點2分,答對4個即可得滿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例文要點: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實質是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發達國家處於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處於劣勢;但機遇與挑戰並存。因此發展中國家應積極應對、趨利避害,爭取使全球化沿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10分,注意:這是屬於有指向的開放題,必須包含粗體字眼所體現的內容,每個要點2分,共4個要點,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7、高考歷史科目中的全球史觀,社會史觀,文明史觀,革命史觀,生態史觀分別應怎麼理解?它們各自都包括些...

1.文明史觀
文明史範式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2.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全球史觀,又稱整體史觀。他們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交往、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3.近代化史觀(現代化史觀)
現代化是以商品經濟為特徵的工業文明取代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農業文明的結果,它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
4.革命史觀(階級斗爭史觀)
革命史觀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5.社會生活史觀
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芸芸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境關系史等。

8、(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國被迫融入經濟全球化。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屈辱地

(14分)
(1)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放沿海通商口岸;資本主義國家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鴉片走私有增無減。(任答4點4分)
(2)資本在全球新一輪的擴張;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相互依存以達到一個高度;貧富懸殊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後,缺乏競爭力。(每點2分,共6分)
(3)跨國公司的出現;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世界貿易組織;新型交通工具和信息化。(任答4點4分)

9、哈爾濱歷史教師綦岩命中2011高考歷史必修100%知識點,怎麼辦到的?請教!

綦岩老師2012年高考歷史試題預測(么么么,綦老師我愛死你了!)
中國:
戰國 一、 小農經濟(重農抑商、租佃關系、土地兼並)春秋戰國 √穩定 X剝削
秦 二、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漢 三、(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儒家思想
1840 四、 鴉片戰爭 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是中國逐漸走向近代化
1895 五、 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手工業)中日甲午 維新變法雙重壓迫
1860 六、 洋務運動 富國強兵的自救運動
1898 七、 維新變法 提倡君主立憲的救亡圖存運動
1840 八、 西學東漸 西方思想逐漸傳入中國
1912 九、 辛亥革命 比較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24 十、 新三民主義 反封反帝 提倡民族民權民主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
1915十一、新文化運動 民主與科學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1919十二、五四運動 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
1921十三、中國共產黨誕生 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1924-1927 1936-1945 十四、國共合作 民族團結 共御外敵(軍閥)
1937-1945 十五、抗日戰爭 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第一次偉大勝利 鼓舞了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 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組成部分
1956 十六、一化三改 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949 十七、新中國成立 新民主主義制度向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度 人民當家做主
1979 十八、十一屆三中全會 開創了經濟體制改革 對外開放的社會主義新局面

世界:
一、古希臘民主與思想羅馬法(選擇)
14-17世紀 二、文藝復興 人文主義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16-17世紀 (宗教改革)反宗教學壓迫 反封建的改革
17-18世紀 三、啟蒙運動 理性之光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四、自然科學發展(李約瑟難題) ※近代 現代
1500 五、新航路開辟 把孤立的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1760 六、工業革命 提高生產力 資產階級生產關系 城鎮化 近代化(1760-1840)
1860 (二次工業革命)同上+壟斷資本主義 1860-1945
1640-1688 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 法 德 )
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 為工業革命提供(資金 市場 原料 勞動力 技術)
1933 八、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的新模式/凱思斯
1933 九、各國資本主義調整(人民資本主義 經營者革命福利國家)
1921-1929 十、新經濟政策 計劃經濟為主 融入市場經濟 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1929-1953 斯大林體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1992 十一、經濟全球化 √資源優化配置
X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差距大
政治多極化 反霸權主義 強權政治
1993 十二、歐盟 政治 經濟 軍事 合作的區域集團化組織
1967 東南亞同盟 發展中國家的區域集團化組織

24題到35題
先秦文化 百家爭鳴或小農經濟
漢代政治或唐代
程朱理學或者宋代分權
明清經濟或內閣軍機處
羅馬法(十二銅表法)或雅典政治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資產階級革命
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鴉片戰爭(二次鴉片,中日甲午,八國聯軍)或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或維新變法(新文化運動、三民主義)或辛亥革命(中共誕生、太平天國)
國共關系(新三民主義)
冷戰、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布雷頓森林體系,各國資本主義調整(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
一化三改(外交)市場經濟或一法六制一會(毛澤東思想、百花齊放百花爭鳴)
社史觀、現代化史觀

40題和41題
1資本主義與中國
2儒家思想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重農抑商、土地兼並)
3中華民族崛起
4國共關系
5社會主義建設
6西方近代文化與其政治經濟
7美蘇經濟發展與冷戰
8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

45題
中國古代改革或者西方近代改革
萬能模版一:沒什麼(背景)有什麼(內容)有什麼加強什麼(影響)
萬能模版二:
背景:內因(政治經濟文化)外因
內容:政治經濟文化
影響:性質 意義
1打擊了。。。
2發展了。。。(政治經濟文化)
3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