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與中國農村發展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與中國農村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6-23 04:56:35

1、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1.經濟全球化導致關稅壁壘削弱,有助於擴大出口,方便優勢產業走向世界;
2.有助於促進國家間的經濟互惠,從互通有無中互惠互利;比如進口原材料,高科技產品,出口自身的優勢產品;
3.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方政治關系,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關系了,雙方的經濟依賴度已經相當高,政治措施已經不可能忽視經濟方面的影響;
4.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技術途徑更為方面,方便技術發展;
5.激烈的競爭有助於提高國內產業的競爭意識,促進優勝劣汰。
弊端也很多:
1.更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風險加大,
2.弱勢產業難以生存,導致大量倒閉,尤其是與國外差距過大的產業,不過這方便政府一般會考慮,開放前會給這些產業爭取一個緩沖期;
3.經濟交流的加深不僅僅影響政治關系,使得其不至於手段過激,同時也會導致良好的政治關系因為經濟摩擦而產生政治沖突,
4.國際貿易存在一種剪刀差,不在上就在下,加大貧富差距。

2、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

1....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國農業的發展,從而推動農村城市化。 2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小城鎮建設。
3.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 4.有利於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 5.有利於我國克服資源危機,發揮比較優勢經濟

3、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有何意義?

萬事萬物必然有其兩面性,所以確實是有弊端的。據善林金融專家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三加大了貧富差距;四金融市場風險加大等影響。

4、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農業影響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對每個國家的各個經濟領域或多或少是會有影響的,對於我國的農內業的影響應該可容以從這些方面考慮
1、糧食在整個世界范圍來說還是比較稀缺的,雖然我國在糧食出口上不是主要的出口國但是可以將我國某些剩餘糧食放到國際市場上以合理的價格出售
2、農產品中有許多都是國家戰略物資,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必然導致戰略物資的搶購,為了滿足市場以及保持戰略物資充足,很可能引起我國農業種植結果的改變
3、經濟全球化會帶來經濟的交流在農業經濟、管理領域的加深,可以促使我過學習適合我過的農業管理經驗

5、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

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
我們先分析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有利因素:
1、有利於引進外資。隨著改革開放的進步,我國已發展成為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2000年我國利用外資407億美元,2005年增長到603億美元,到2005年底累計利用外資6224億美元(張強莉等,2006),極大地解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實現了由對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資的轉換,有效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2、有利於促進對外出口,平衡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對中國經濟的有力拉動作用。擴大對外貿易,以出口帶動進口,進口促進出口,進一步刺激國民經濟的增長。進出口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更加促進我國的外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使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3、有利於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有利於解決我國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促進勞動力就業問題的合理解決,有利於促進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和諧安定的政治環境,不但有利於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的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進程。
4、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有利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有利於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5、有利於促進我國的金融市場改革和完善,縮短從二元經濟向現代化經濟轉型的時間,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市場經濟的平等性、競爭性、法律性和開放性;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特性,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同時促進國家發揮更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作用,最終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制度的完善。
6、有利於中國更好的融入世界市場,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優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充分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市場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調節人、財、物在市場中的投放方向和數量比例,促進無形的手對我國經濟的調節,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7、進一步節約勞動成本,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吸收引進當代先進科技成果,增強經濟實力;接受來自國際市場競爭壓力的挑戰,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8、有利於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外資和大型跨國公司的進入,有助於傳統產業結構改造和產業競爭,對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技術合作,可以縮短與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強我國經濟技術的競爭力和創造力。
再分析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1、 被進一步捲入世界市場後,不可避免的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受國際性經濟危機沖擊概率會變大,受到的損失也會隨之變大。進一步完善了市場經濟體制後,受整個市場的變動性影響也會增強,市場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會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壓力。
2、由於外資投入大都集中在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好、回報利潤率高的地區和項目,將造成我國地區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因而也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以及區域經濟不能協調發展的問題,甚而至於會造成經濟波動,社會不穩定等一系列民生問題,可能會挫傷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不利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東西部差距過大,也不利於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不利於共同富裕的最高理想的實現,不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
3、我國外貿出口主要是靠低價競爭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特點,卻為之付出了犧牲生態環境和消耗寶貴礦產資源的沉重代價。出口產品類型的限制,讓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無法由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因此,國內生產資料在不斷損失,生態環境也被破壞的極其嚴重的情況下,出口卻沒有為我國爭取到相應的回報,長此以往,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於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立,不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4、外資壟斷性並購和跨國公司的技術、資金優勢,極大地沖擊了民族工業與農業,削弱了國內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在國際出口產業鏈上仍處於低端的水平,對於國際壟斷資本的侵入,民族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而中國廉價的出口產品又容易受到國際上反壟斷的限制,因而不利於出口業的長久發展,更容易被某些別有用心的組織利用,產生的經濟糾紛也不利於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