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主題論文1500字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主題論文1500字

發布時間: 2022-05-23 00:54:54

1、求全球經濟企業管理的1500字作文

企業危機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可能危及企業形象和生存的事件,比如財務危機、產品質量聲譽危機、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信譽危機等。作為一種事件,危機具有四種特徵:突發性,它在某一時空上突然爆發;預知性,它在爆發前有一段潛伏期,在多數情況下會有先兆出現;破壞性,它使企業組織利益和聲譽受到重大損失;緊迫性,企業對它作出反應和處理的時間十分有限。

2005年以來,有關企業遭遇危機的消息不斷發生。2005年3月,亨氏、肯德基因部分產品含有蘇丹紅而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強生的嬰兒油被印度葯物管理專員指出含有液體石蠟油,可能對嬰兒造成危害,消息傳到中國,引起軒然大波;2005年4月,一則由來自國外報道引發的產品信任危機襲擊了高露潔牙膏,造成了消費恐慌;2005年6月初,雀巢碘超標奶粉事件還沒有落幕,鄭州媒體的一次暗訪又將國內*業巨頭——光明*業推上了風頭浪尖。2005年7月,沸沸揚揚的"國產啤酒95%加甲醛"的傳言使得國產啤酒在這個炎熱的夏季,遭遇了寒流。

在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下,隨著企業經濟交往的日益密切,企業行為也將面臨更多的變數,由此也帶來了更多的經營風險,企業在生存和發展中遭遇危機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美國《危機管理》一書的作者史蒂文.芬克指出"危機就似死亡和納稅一樣,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須隨時為危機做好准備。"企業發生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機來臨時,企業缺少良好的處置辦法,造成危機處置失誤,致企業於災難甚至死亡的境地。

2001年9月,南京冠生園被揭露使用陳餡做月餅,受到當地媒體與公眾的批評。面臨著即將掀起的信譽風波,南京冠生園這家一向有著良好品牌形象的老字型大小企業,作出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它公然宣稱「使用陳餡做月餅是行業普遍的做法」。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詞,激起公眾一片喧嘩。一時間,譴責、批評、起訴、退貨、索賠接連而來,有著88年歷史的南京冠生園不久宣告倒閉。

危機是一種挑戰,出色的危機應對措施不僅可以使瀕臨絕境的企業轉危為安,而且可以從危機中找到商機。2003年,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曾披露了四川、重慶一些地方製作泡菜過程中的不衛生行為。作為地方名牌產品,當地的泡菜聲譽面臨危機。針對產品信譽危機,四川、重慶當地的黨政官員紛紛出面,通過各種途徑解釋原因,消除人們對當地泡菜的害怕和抵制情緒。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加大對泡菜製作的引導和管理,使之走上集約化、公司化生產之路,有效遏止了少數不衛生製作行為,一場山雨欲來的危機終於化解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發生的各種危機,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密切關聯的。存在於企業管理中大大小小的各類問題與缺陷,都可能導致企業危機的發生。例如發生於2005年6月的「光明牛奶」事件,該企業應付過於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忽視了擴張下的嚴密管理,是事件爆發的重要因素;其二,隨著我國消費者消費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提高,也推動了部分企業危機的產生。1998年,湖南常德一位老人因服用某口服液致死,其兒子將該企業告上了法庭。在這期間,該公司對危機的到來沒有做好處理,結果導致員工罷工、買家退貨、貸款取消、產品堆積等等問題。不久,企業便倒閉了;其三,國家有關部門檢查、監督力度的加強,使不少企業的潛在問題得以暴露,無論是肯德基的蘇丹紅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以及新聞媒體報道的毒火腿、毒茶葉等都將相關企業及行業推向了危機的「火山口」;其四,媒體信息的擴散作用,使得一些企業「星星之火」的傳聞很快便造成了「燎原之勢」。2005年4月的高露潔牙膏風波剛剛平息,2005年7月的媒體又傳出了"國產啤酒95%加甲醛"的消息,一時間國產啤酒處在四面楚歌的境地。盡管國家權威部門很快作出「國產啤酒放心喝」的結論,但人們仍然要拷問:是誰把國產啤酒"妖魔化"了?

美國危機管理專家奧古斯丁對危機處理的經驗做了精闢的概括:「說真話,立即說。」危機發生之後,企業能否及時做出反應,取得利益相關者的理解和信任至關重要。溝通作為危機管理中最關鍵的兩個字,包括了與企業員工、媒體、相關企業組織、股東、消費者、產品銷售商、政府部門等利益相關者的溝通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功課,現代生活的社會化越來越高,人們的社會意識越來越濃,這意味著一個企業的危機不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事件,而是與廣大社會公眾有關的事件,企業必須及時通過傳播媒體將事件發生的*、處理進展傳達給公眾,以正視聽,杜絕謠言、流言,穩定公眾情緒,爭取社會*的支持。

在2001年11月的中美史克PPA遭禁事件中,事發的第二天,史克公司便向員工通報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宣布公司不會裁員。此舉贏得了員工空前一致的團結。同時,公司迅速成立危機公關小組,對危機進行積極有效的處理。一方面是耗費巨資從全國市場上收回尚未銷售的感冒葯,另一方面不斷坦誠地向新聞媒體報告事件處理的最新進展。同時,公司成立新的研發小組,在最短時間研製出不含PPA的新康泰克投向市場,企業的信譽度與美譽度大幅上升,這對康泰克樹立優質的企業品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企業要永遠記得,處理企業危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維護和樹立自己在客戶中的良好形象。因為公眾是企業企業經營活動的現有或潛在對象,危機本身也許只涉及很少的一部分消費者,但是潛在地會影響到所有的消費者,他們會據此重新判斷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問題。2005年1月,在業界密切關注某保暖內衣公司和一位著名打假人士之間因內衣質量話題引發的糾紛進展時,矛盾雙方突然在北京宣布和解,同時向法院撤回了各自的起訴。這場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事件被雙方以「低調而溫和」的語氣宣布了和解。事後人們評介說,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低調,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來淡化危機,顯示了該企業在處理危機時技巧。與此做法相反的是,前些年,一位普通消費者因對某筆記本電腦的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的傲慢與敷衍不滿,採取了在網上開辦個人網站來維權,於是該公司將這名消費者送上了法庭。雖然公司不久勝了官司,但最終也失掉了企業的公眾形象,更失去了市場。

據有關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危機管理能力薄弱,大部分企業內部不存在危機管理程序,當危機出現時,幾乎80%以上的企業家不知道該怎樣正確應對。正是由於企業對危機的性質、後果、原因等判斷遲緩,極有可能將原本不大的事件演變為一場空前的危機。業內人士指出,企業危機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個過程,顯示出不同程度的前兆與信號,例如,內部管理出現了不協調的跡象,有不守信用的行為發生,受到新聞界、政府部門「曝光」,社會公眾*嘩然等等,企業應當樹立防範風險的意識,從各個渠道及時捕捉到這些徵兆的信號,並對這些徵兆的信號進行分析和判斷,及時進行必要的預防,確保企業的某些薄弱環節不至於轉變為危機。

首先,企業要確立快速反映的應急機制,通過詳實的危機管理計劃和完善的危機系統組織,力求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控制在局部環節。企業要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把危機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決不能使千里之堤毀於蟻*。

其二,態度決定一切。因為一個事件產生的時候,公眾和*的焦點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件發生後企業的態度和所採取的措施。企業應該用誠信的態度面對危機,公布危機產生的原因及處理辦法,承諾自己應負的責任。

其三,開辟有效的信息傳播渠道,進行有針對性的危機公關。現代社會新聞傳媒的影響越來越大,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形成一股誰也無法忽視的力量,處理好企業與新聞傳媒的關系將有利於化解企業面臨的危機。企業在進行危機公關時還要保持與公正、權威性機構的合作,妥善解決危機,得到他們的認可,以確保公眾和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

專家們還提醒企業面對危機時必須去除的三個不當行為:一是僥幸過關的心理;二是據"理"力爭的心態;三是詭秘運作的做法。

經濟的全球化使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危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如何有效預防,又如何化險為夷,已經關繫到中國企業發展快與慢,大與小,強與弱,生與死,這是每個企業必須長期面對並解決的重要課題。一位著名企業家說:沒有準備的企業在危機中消亡,優秀的企業能成功地安度危機,只有偉大的企業才能在危機中發現機遇。直面企業危機,中國企業能夠做得更好!

2、以全球化為主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論文

經濟全球化的歷程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經濟步入高速發展軌道,世界各國各地區在資源、資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補性進一步增強,聯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於是世界經濟日益發展成為一個整體。這種趨勢我們稱之為「經濟全球化」。
探尋經濟全球化的源頭,可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14世紀義大利佛羅倫薩等城市國家出現了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的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早期資本家、冒險家渴望得到歐洲之外的特產(如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將歐洲的商品銷售到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以圖發財致富;同時又要繞開控制了東西方商路的奧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為首開始了探索到達東方的新航路的歷程。經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探索,到達東方及環球航行的新航路開辟出來。新航路的開辟,徹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絕狀態的終結,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也是殖民國家對殖民地征服掠奪的過程。美洲大片的庄園被開辟出來,導致了「三角貿易」的興起與繁榮;歐洲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往非洲,但交換的是近億的黑奴;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等整船整船地運往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8世紀,英國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奪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並把棉布等商品傾銷到印度。由此可見,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繁榮與非洲、美洲、亞洲有著密切的聯系,歐洲不再是獨立地發展經濟。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科學技術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勁的動力。1765年,英國織布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用於紡織部門,將人類推進到蒸汽時代。隨後,交通運輸等部門使用蒸汽動力,火車、汽船相繼發明問世,生產效率獲得飛速提高。此後,法國、美國等國也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銷往國外,亞非拉地區成為其工業原料供應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但東方從屬於西方。19世紀70年代,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汽車、電報、電話、飛機等相繼問世,並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促使壟斷組織形成、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階段。1869年埃及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並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並被美國控制,這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強攫取世界范圍內的利益,把世界經濟活動從時間、空間上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技術突破為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形成了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經濟,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便捷、快速。這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優勢互補、互相依存,日益緊密地形成一個整體,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在不斷發展。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東西方兩大集團劍拔弩張局面消失,世界呈現「一超多強」格局。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力量在不斷增長,成為有效扼制美國霸權主義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勢得到緩和,各國都制定了適合本國發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便利條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便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競爭中取勝。
經濟全球化的催化劑是國際金融的發展,同時金融機構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更加現代化,國際資金流通速度隨之加快,國際金融市場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強。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是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跨國公司為獲得超額利潤,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企業內部分工,形成國際生產和營銷網路,使一國的生產與多國的生產緊密相聯。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經濟活動,帶動了貿易、資本、科技等各個領域的進一步國際化,從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2002年,中國海爾集團已在美國、義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廠,在海外有8個設計中心,4萬多個營銷網點,12家海外銷售公司,實現全球營業額602億元。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摩擦、貿易沖突不斷,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國際協調機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負責對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發生的分歧進行仲裁,以促進成員國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掀開了中國經濟發展新的一頁,中國開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世界經濟出現了一體化趨勢,出現了一體化的經濟區域集團,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等。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商品、勞動力、技術等的國際流動,有利於國際分工的進一步發展,有利於促進各國及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但是,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將獲得最大利益,這將壓縮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從而拉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其次,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執行同樣的「游戲規則」,承擔基本相同的國際責任和義務,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嚴重的壓力,甚至有的國家付出慘重代價。再次,經濟運行風險提高。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普遍增大,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如2008年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已導致世界經濟嚴重下滑,大批銀行倒閉、大批企業破產、大批工人失業。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們要規避其對我國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對我國有利的一面,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搶抓機遇,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淺議當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
摘 要:基本建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系統工程有其內在的規律,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去實現。
關鍵詞:工程管理;項目管理

一、傳統管理體制不適應現代工程項目管理
基本建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程建設採用建設單位(建設指揮部)、設計單位、施丁單位、物資供應單倫分工協作的體制,對國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員獻。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工程建設項目的規棋越來越大,上程內容越米越復雜,建設要求越來越高,涉及的方面越來越廣。傳統的以工程建設單位(建設指揮部)為主體的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日益顯示出其各主要環節設計、施工、物資供應之間互相分割與脫節,工程建設周期長,工作效率不高,投資效益低下等缺點。
二、現代工程項目管理呼喚專業管理組織
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系統工程有其內在的規律,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去實現,也就是說,需要有專門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組織為之服務。這種組織應該有與項目管理相應的功能、機構、程序、方法和技術;有相應的資質、人才、經驗,能夠為業主提供最優秀的項目管理服務,能夠為業主創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FIDIC(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的英文簡稱)推薦的項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為代表的模式,這種模式業主在委託完成設計的基礎上,通過招標選擇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負責設計。另一種是以FIDIC《設計——建造與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為代表的模式,這種模式業主在完成僱主要求或項目定義的基礎上,通過招標選擇總承包商,這種模式承包商負責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全過程服務,這就是EPC總承包模式。FIDIC合同條件是在總結近百年來工程承包合同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次修改出版的範本。它反映了建設項目的共同規律;充分考慮和兼顧了業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責、權、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關條款以法律為依據,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改進,按照國際工程承包的慣例進行編寫,許多條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學、公正、嚴謹、規范化和國際化的特點。
三、有關當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大力推廣採用FIDIC項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條件
我國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國際承包工程中採用並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採用還不夠普遍,宣傳面也不夠廣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條件範本.對老版本從結構上、定義上和適用范圍上作了較大改進,這對我國工程項目承包業將起積極作用。我們應盡快組織制定以FIDIC合同條件為基礎的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同範本,加大推廣和宣傳力度,改變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滯後,一些業主單位和部門主管領導觀念陳舊.地方和部門條塊分割,在項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預盛行,保護主義嚴重的局面。盡快讓工程項目管理從傳統的自營式管理走向社會化、專業化的市場運作模式,實現同國際慣例接軌。
(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項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國設計力量和施工力量總體過剩,設計隊伍和施工隊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現象,而專門從事EPC全過程項目管理的力量卻十分路弱,能為業主提供全過程項目管理服務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無幾。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是對全過程項目管理能為項目和業主創造可觀效益這一點認識不足。實踐證明,全過程項目管理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服務活動,是最能為業主創造價值和效益的一種服務。二是對項目管理要求具備較高的知識和技能,也就是項目管理需要專業化這一點認識不足。國內有相當多的業主和主管領導認為項目管理很簡單,誰都可以管理,因而不願意委託專業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為迅速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在我國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項目管理公司。我國大型設計院最有條件改建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項目管理公司。我國大型設計院最有條件改建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為設計在工程建設中起主導作用,設計院人才較集中,人才資源豐富。把一批骨幹設計院轉變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當前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務。
(三)加快落實投資項目法人制,組織業主培訓
1992年國家計委頒發了《關於建設項目實行業主責任制的暫行規定》,並隨後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又指出:全面實行投資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資約束機制。這使我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在實際運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二點:一是業主責任問題。業主責任問題的根本還是「真業主」和「假業主」的問題沒得到徹底解決。業主是項目的投資主體,而由於所有權和機制上的各種原因,業主真正關心的或者在決策時實際上考慮的,往往不是項目的最終效益,在立項階段,他們往往考慮怎樣使項目能被批准,什麼時候能被批准;在決定項目管理模式時,他們必須考慮如何附和政府官員的意志;在決策是否推行EPC總承包時,他們更關心本邪門人員安排及利益等。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浪費和腐敗,最終後果是損害項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無效投資。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項目法人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二是業主素質問題。業主是項目的投資主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最大的決策權,能否正確決策取決於業主的素質。業主不一定必須是項目管理專家,但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的業主應該具備必要的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他們應該了解項目管理費用、進度、質量三大控制,他們應該懂得項目的費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費用低到不能保證工程質量的程度,工程就會出質量事故。進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設周期壓縮到不合理程度,就會不得不增加費用或影響質量;質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質量的標准應是適宜和合格,質量過剩是一種浪費。也就是說,應該用最終創造的效益來衡量和決定項目的合理費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質量標准。當業土盲目拍板一個不合理的費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質量標准,實際上往往已適得其反,埋下了項目失敗的禍根。
業主的項目管理涉及到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設計和承包商的選擇、項目的協調和控制、項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諸多方面。業主既不要代替和過多於預專業化的工程公司的項目管理,又不放棄對項目的監督和控制,這要涉及到項目管理方面的許多知識。實踐證明,業主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項目的成敗,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以後,對業主(項目法人)進行培訓是很有必要的。
(四)組織開展項目管理技術研究開發,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我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項目設計、采購、施工是分離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項目管理咨詢公司還為數不多。我國現有的工程咨詢公司主要業務是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或評估;現有的設計院不負責采購和施工管理。現有的監理公司主要任務實際上是項目施工階段的現場施工質量監督,因此,對於項目管理作為一門科學,EPC全過程作為一個系統過程以及項目管理技術作為一種科學的先進工具,還缺乏研究、總結和提高。發達國家的某些業主和承包商甚至認為中國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還不具備獨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項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國項目管理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提高項目管理技術水平是我國工程建設界的當務之急。為了提高我國建設項目管理水平,應重視和提倡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和推廣。

3、求一篇一千五百字的論文《經濟全球化帶給中國的影響》急....如題 謝謝了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我們的對策 胡代光 <宏觀經濟研究和我們的對策》2002年第7期 一、 經濟全球化正負面雙重影響 經濟全球化內在地具有正面和負面雙重影響,這是客觀事實。就經濟全球化的正面影響而言,最重要的可概括為: 1、經濟全球化由於信息技術使空間距離極大地縮短,幾乎在產地之間「天然的」競爭界限的地理距離已失去了意義,於是世界各地彼此都是潛在的競爭者,相互爭奪正在變得短缺的資本投資和相應的勞動崗位,後兩者通過納稅使民族國家和社會福利國家的政策得以實現。即是,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國家能富裕起來。 2、現代信息的通信技術以及復雜的計算機程序,有助於人們消除不同資本市場的時間差。在跨國的生產網路方面,時間的全球化正在形成。「時間競爭」對能否通過衛星通訊可以即時了解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件,從網際網路上可以獲取大量信息和寶貴的知識,因此,商品、服務、資金、思想和信息的流通將比過去更加自由、快捷,這就給各國人民帶來很大益處 3、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4、全球化為千百萬人開辟了出乎意料的生活機遇,包括從前的所謂發展中國家在內。世界各國以前從來沒有這么多人擁有像今天這么多的選擇機會。由於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這就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 然而,盡管全球化意味著競爭兩個字寫得很大,似乎競爭是能夠造福於世界共同體所有國家的惟一價值,但事實勝於雄辯,過度競爭卻無法對於以下最重要問題作出回答(這些問題如未解決,那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1、在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不平衡,以及世界廣大地區的兩極分化。大量資料已揭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距,1980年為39倍,世界最富有國家和最貧窮國家的人均收入比例,1997年約為727:1。在過去10年中,世界最貧窮的5個國家的收入佔全球收入比例從2.3%降至1.4%。世界最富有的3個家族的財富總和比最不發達6億人口的年收入還要多。現在世界上的485個億萬富翁控制著世界一半的財富。佔世界人口總數20%的發達國家,擁有世界財富的80-90%,而佔世界總數80%的發展中國家,則只擁有世界財富的10-20%。 2、對於全球生態系統的過 度開發與破壞,例如,日益 蔓延的荒漠 化、對土地的侵 蝕 、動 植物物種的滅絕、海洋與河流的污染等。其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把污染產業生產活動和污染技術利用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便壓低工資並迫使勞動者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這些都是明擺著的事實。 3、權力 集中在幾 乎不受任何監督控制的少數幾個經濟單位的手裡,如跨國以及跨地區的公司企業、全球信息通訊網路等。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瑪麗·魯濱遜說,現今,500家跨國公司操縱著全球1/3的國民生產總值、佔有全世界90%的外國直接投資和3/4的全球貿易,12家公司不久將控制全球食品工業。因此,她擔心,權力正從政治家手中轉 向董事會會議室。而且,國家權力受到全球和地區機構及其規則的限制。跨國經濟網路突破了國界、市場,強大的跨國公司以及代表各種信仰和利益的國際和地區非政府組織都在入侵本來應屬一個國家的領地。國家的權力被迫縮小,這對於發展中的弱小國家尤其如此。 4、工會權利將受到全球化的損害。2000年5月,國際勞工組織負責人胡安·索馬維亞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化和在激烈競爭的世界市場的生存原則'將對工會和結社自由以及集體談判的權利產生消極影響。」全球化正在造成緊張局勢和減少勞工的某些權利。由於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資本流動的高度可能性和生產的國際化,這就大大減少了集體談判的內容和影響。 由是可見,不是任何價值都能從競爭市場上得到;傳統的經濟邏輯對於人與生態的若干方面是置之不理的;所謂的經濟理性並不能指揮個人與集體生活的所有領域。要知道,自由市場的存在是使投資者賺錢並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而不是為了滿足國家需要或社會福利需要。 二、我們應採取的對策 1998年3月,江澤 民同志明確指出:必須全面正確地認識和對待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誰也迴避不了,都得參與進去。問題的關鍵是要辯證地看待這種「全球化」趨勢,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這對於我們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尤為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參與到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去?

4、經濟全球化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要求1500字,以文章行式寫出來

由於不斷深化的國際分工打破國家對資源配置的限制對生產要素進行跨地區集中生產,各國只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產品,世界范圍內使生產要素配置更加合理使各國受益,最終使百姓受益.

5、速求一篇經濟全球化的小論文,800到1000字就行了,,謝謝

經濟全球化它作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極大地影響了20 世紀後半期的各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本文從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兩方面來闡述分析。它既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讓我們面臨風險。首先,它為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各個國家可以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在總體上促進世界范圍的經濟增長。其次,它使得世界市場成為一個不斷擴大的統一的整體。各國面對著激烈國際市場競爭,必須努力改善生產經營活動,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生產。這一切都會有效的擴大世界的總產出水平。同時,它也有不利的一面。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佔有明顯的優勢,這就使得南北國家的發展不平衡差距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擴大。這充分暴露出全球化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正面效應 負面效應 當今的信息革命導致全球化以網路形態跨越各大洲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地擴展著。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全球化時代的競爭與合作中,彼此相互依存,它們的經濟繁榮、國家生存都日益依賴著這個全球關聯的網路。而經濟全球化更是全球化整體進程的基礎和核心。所謂的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發展要素——商品、資本、信息、技術、人力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組合,進而實現優化配置,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在全球的建立與規范化的過程。 一、經濟全球化的正負效應 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實際上事市場經濟規則在全球的擴展,是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機制從來就有它的兩面性,利益和風險並存、機會與挑戰同在。而經濟全球化放大了市場機制的這兩個作用,使其產生乘數效應:一方面,以各種經濟資源愈益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配置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全球化,使得市場機制產生利益和機會倍增,利用的好,經濟發展可能迅速騰飛;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使得市場機制產生的風險與挑戰倍增,全球范圍內爭奪資源、市場等的競爭更為激烈。從這個角度講,經濟全球化對所有國家都是利弊並存。 從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來看。 首先,它為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作為全球經濟組成部分的各個國家,可以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在總體上促進世界范圍的經濟增長。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國際分工的大發展、產業的大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大流動,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要素缺口,發揮後發優勢,迅速實現產業演進、技術進步、制度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投資和技術轉讓互相促進,不斷加快。跨國公司為了延長技術的生命周期,擴大技術效用以及給自己的技術尋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術轉讓活動。這種加速轉讓在客觀上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發展,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工業化進程,加速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變。此外,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還加快了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引進外資的進程,有助於彌補發展中國家資本的不足。再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為發展中國家的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且也有助於彌補發展中國家市場發育的不足,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組織形式,愈來愈突破國家的界限,出現了所謂無邊界的企業,從而非常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 其次,經濟全球化將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又是全球化的強大推動力。正是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加速發展推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反過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要求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進一步完善。世界貿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內容和核心就在於減少和取消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後,首次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非貨物貿易也納入到多邊規則之中,使擴大多邊自由化的領域以及擴大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個核心職能。此外,投資自由化已經成為當前國際投資發展的主流,不僅是發達國家而且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積極採取投資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進外資,另一方面又積極進行對外投資,從而使世界直接投資額迅速增加,投資活動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資的規范框架和規則也開始形成。 3 第三,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優質服務的好機會。隨著市場全球化的發展,物流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國人民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消費需要,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那種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所設置的貿易壁壘和防線將會被逐步取消,那種國家壟斷或個人壟斷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那種以低劣的質量和服務向消費者漫天要價的情形行將結束。 最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減少國際沖突。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更深層次的國際分工體系,跨國公司的投資與技術轉讓活動又把各國的生產經營、銷售和研究與開發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此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程度加深,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政治領域和國際關系的變化,協商與對話越來越成為當今處理國際關系的主要手段。各國之間加強信任與合作,約束國際沖突或至少降低沖突的激烈程度已漸漸成為發展趨勢。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趨勢將會越來越加強。 從它的負面效應來看主要有四點。 第一,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佔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它們獲益也大大超過發展中國家,這就使得南北國家的發展不平衡差距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擴大。一方面,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為世界經濟運轉所制定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們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所擁有的經濟、技術和管理優勢,是發展中國家遠不可及的。因而經濟全球化中獲益最大的當然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發達國家,而經濟和技術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盡管具有一定的中長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較長的時間內,是很少或很難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損害和沖擊,如許多民族企業虧損或倒閉等。雖然經濟全球化客觀上能導致全球物質財富的增加但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競爭是首要法則它在創造高效率的同時必然導致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 第二,經濟全球化可能加大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性。例如,1994 年墨西哥發生的金融危機,1995 年 2 月巴林銀行的倒閉,1997 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4等等,都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波動和損失。這充分暴露出全球化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更為密切,各國國內經濟的穩定將不僅取決於本國國內因素,更大程度上要受到國際因素的巨大影響。隨著國際貿易和服務貿易的不斷擴大,其他國家尤其是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狀況如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將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遞機制影響到本國。如果本國的經濟結構存在某些類似隱患,這些經濟波動就不可避免地會在國內出現。即使本國經濟不存在問題,也會因為心理因素的作用而使經濟發生一定程度的波動。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因為經濟全球化就是金融、貿易與投資的全球化,然而由於發展中國家市場發育不夠充分,經濟結構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沖擊;而且由於發展中國家立法不全,便於投機;再加上發展中國家執法不嚴,有法不依,從而給「國際游資」留下可乘之機。於是,西方國家的大量游資不時沖擊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甚至引發金融危機,造成如同戰爭般的破壞。 第三,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客觀上需要用規則去加以規范、約束參與者的行為而規則的制定是以實力為基礎的。所謂規則其實就是對利益沖突的一種界定。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由於國際經濟組織是由歐美等發達國家操縱,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主要由發達國家來制定。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中雖然有些規則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如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但大部分規則卻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某些產業發展規則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發展該產業的時候制定的,如信息技術產業協議以及勞工標准等。發展中國家一旦發展這些產業就必須遵守他們並未參與制定的規則,並為此而付出代價。此外,盡管發達國家極力倡導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但是各國政府為維護本國利益,仍然實施各種貿易壁壘措施。尤其是非關稅壁壘措施,如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這些由發達國家有意制定的貿易標准往往都是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的。這些措施客觀上阻礙著生產要素在各國間的自由流動,從而使市場導向機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發展中國家所應得到的機會與利益無從保障。因此,目前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所帶來的利益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利益及政治利益遭受損失的基礎之上的。 5 第四,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這將使得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質消長不等、凸顯不一。這種現象,不利於文化的發展,更不符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演進原則。文化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有商品文化、制度文化、價值文化、語言文化、科技文化、藝術文化等。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妨礙資本、技術和產品跨國界流通的障礙一個接一個地被拆除,繼之而來的是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的流入。有些在相互沖突和撞擊中形成了新質——世界大文化,有些則會改變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特性。 經濟全球化在給發達國家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給發展中國家新的發展機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發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好,只要善於把握機會,就能充分地利用好「經濟全球化」給自己帶來的各種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