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金融全球化的消極作用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金融全球化的消極作用

發布時間: 2021-10-25 20:37:19

1、金融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從而滿足了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歐洲貨 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2.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3.有利於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4.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 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5.導致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2、全球經濟化有哪些積極與消極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國內外研究者做過多種表述,從比較嚴格的經濟學角度來定義,一般可以解釋為這樣一種經濟現象:由於世界各國相繼取消或放鬆對商品、勞務、資本和技術等方面國際流動的管制,各國間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依賴日益加深,進而導致全球范圍內各種生產要素價格趨同。

(一)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地位和主要原因

進入80年代,伴隨著全球經濟自由化和市場化改革,各國的貿易和投資聯系空前加強。自1980年至1996年,全球貿易規模幾乎增長了兩倍。全球貿易額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1985年佔29.8%上升到35%。80年代初至1996年,國際資本流量年均增長率高達20%,遠超過國際貿易約5.5%的年均增長速度。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是這一時期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特徵之一。1996年,全球跨國公司提供了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40%。與此相關,在過去10餘年裡,世界國際直接投資年均增長近30%。經過大規模的跨國兼並和重組,在許多重要的生產領域,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甚至唯一的生產組織者,它們將整個世界納入其統一的生產和銷售網路。

可以認為,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是過去20年裡世界范圍內的技術進步和各國社會經濟變革的綜合反映。

首先,新技術革命的成果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物質基礎。高新技術的產業化使許多原本並不存在的市場迅速浮現,同時也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業機會。特別是80年代以來現代通信業的革命(互聯網路的迅速商業化運用),大大降低了國際間的通訊費用和交易成本,成為推動當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全球性的非管制化與市場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經濟全球化的制度障礙。80年代初,整個世界進入了一個更加註重市場作用的非管制化時代,各國在取消貿易和資本流動管制方面邁出了相當顯著的步子。1970-1997年,取消經常項目匯總管制的國家由35個猛增至137個,其中大部分是80年代以後完成的。另據統計,1991-1997年,在世界各地,對管制外國直接投資的條例進行了570次自由化的修改。毫無疑問,無論是各國內部的市場化改革,還是貿易和投資領域管制的解除或放鬆,都意味著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一個更有利的制度環境。

再次,國際金融市場的深化與創新,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術條件。8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不僅交易的制度環境日益寬松,且各種新型的金融工具與交易技術不斷涌現。這些創新,加上電子計算機遠程終端的廣泛運用,加快了交易速度,從而為資金在國際間的快速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近10年來,發達國家投資基金的大規模海外擴張,加速了國際資本流動,並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7個主要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用於國際投資的資產比重已從80年代末的7%增至90年代中期的10%以上。

最後,以關貿總協定(後改為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代表的國際經濟組織和協調機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始於80年代中期的烏拉圭回合,與過去歷次談判主要限於商品關稅減讓和非關稅壁壘拆除等議題不同,將談判議題擴大到了包括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市場准入、反傾銷規則和建立多邊貿易機構等在內的許多新領域。經過近8年的艱苦談判,各國終於在上述方面基本達成一致,從而為更加廣泛的貿易自由化確立了基本框架。作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倡導和推動者,80年代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國家已經實現了經常賬戶項下的可兌換。同時,所有發達國家已完全取消資本交易的匯兌限制,許多發展中國家對於資本賬戶的開放也開始越來越積極。近兩年來,對於經濟全球化具有重要意義的兩項多邊協定的談判業已取得明顯進展。其一是《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定》。該協定已從1999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並有首批52個國家宣布加入。其二是世界多邊投資協定。這一主要由經合組織成員國參與、被認為是旨在制定「單一的全球經濟規則」的協定,目前正在談判之中,估計不久也將面世。
(二)經濟全球化的代價

經濟全球化在給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代價之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超過30%,個別國家達到了50-60%。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失衡都會反映為外部失衡,進而很快影響到與其具有緊密貿易和投資關系的國家,最後極有可能將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與危機的境地。1997年泰國的匯率危機,很快傳染到整個東南亞地區以及韓國和日本,從而形成嚴重的地區性金融危機。隨後又波及俄羅斯和拉美地區(一度包括美國),形成了事實上的全球性金融動盪,便是危機傳染效應的最新例證。

國際游資的存在是全球經濟不穩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為一種超越國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國際游資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動盪的製造者或推動者,扮演了危機傳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今天,盡管仍然可以繼續探索各種有效監管措施,但對國際游資的完全控制則是不可能的。

代價之二: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歐盟經濟體發展的歷程表明,隨著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員國經濟主權獨立性則不斷下降。從早期的關稅同盟、統一農產品價格、匯率聯合浮動,到單一貨幣歐元出現以後的統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歐元利率區啟動),無不說明各成員國的財稅和貨幣主權已逐漸讓渡給超國界的歐盟協調機制。而這種經濟主權的讓渡曾經使許多成員國付出不小的代價,甚至多次危及歐盟經濟體的存亡。

對於歐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其經濟主權(特別是在財稅和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同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這種考驗大致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經濟主權的主動讓渡。從關貿總協定的歷次減稅和貿易自由化談判,到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為了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被迫進行的經濟調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權主動讓渡。另一種是跨國私人經濟力量對經濟主權的侵蝕。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國公司。由於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很少會同東道國的經濟發展目標完全一致,因而,它們對於東道國為了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採取的許多政策措施,經常表現出一種本能的抵抗和規避。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了大規模資金轉移,對東道國貨幣金融政策的消極作用同樣是不可低估的。顯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量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在這方面付出的代價,是應當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

代價之三: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如前所述,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據世界銀行統計,1983年,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高收入發達國家的2.4%,即後者等於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後者為前者的62倍。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兩個因素不容忽視。其一,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雖然幾乎所有參與全球化過程的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從中受益,但並不意味著利益均沾。因為事實上,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這種相對優勢,使它們在價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動權,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換時獲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義匯率下降,導致國民生產總值名義值減少。由名義貶值引起的實際貶值,又將導致貿易條件的惡化,進而在國際交換中付出更大的代價。

3、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

(1)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3)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國際經濟調控的加強,使國際經濟組織和規則不斷完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4)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緩和國際上的一些矛盾。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作用:

(1)經濟全球化增大了各國經濟連帶波動的風險。

(2)經濟全球化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下,會使各國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

(3)經濟全球化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下使發展中國家付出的代價巨大,發達國家分享更多利益。

(3)金融全球化的消極作用擴展資料: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主要有: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2、跨國公司的發展。

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3、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

在國際范圍內,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市場的控制大大放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

所有這些都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質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4、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積極作用: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消極作用: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拓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原因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其次,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最後,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在國際范圍內,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市場的控制大大放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所有這些都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質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網路--經濟全球化

5、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依賴程度也越強,但是由於經濟基礎和資本主義國家性質影響,沒有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當經濟危機爆發時,容易在短時間內就快速的波及全國乃至全世界。

2、經濟危機的收益者是國家金融炒家,是發達國家的代表。這也說明了,經濟全球化後發達國家更加有侵略性,可以通過經濟手段來控制別國經濟和掠奪別國的財富。



(5)金融全球化的消極作用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

1、有利於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2、可以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科技人才、跨國公司、國家之間以及民間的全球性科技活動日趨活躍,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積極參與,就能有效地促進中國技術水平的提高。

6、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一詞的出現是在90年代。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巨大進步,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發展和完善,全球化生產體系和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各類國家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和世界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等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經濟全球化。 本文著重論述了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僅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只有全面、清醒地認識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廣泛的、深刻的影響,我們才可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經濟全球化,找出對策,揚長避短,快速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不僅有其現實基礎,也有其理論基礎,本文既表述了經濟全球化的動態發展變化,更從理論上解釋了自由經濟基礎上的經濟全球化的演變過程。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開來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積極面來看,經濟全球化將中國納入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中,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變化軌跡清楚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和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的積極姿態;加入WTO,是中國贏得了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減少了貿易歧視和摩擦;經濟全球化是中國面臨全新的競爭,在貿易體制上和企業綜合競爭力上,我國都與WTO成員國有一定差距,這些差距是我們正視現實,積極應對挑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積極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 從消極面來看,經濟全球化將給中國造成一段時期的工廠倒閉和失業問題,出口市場更加集中,是貿易摩擦頻繁化、長期化;地區差異華將更加嚴重,拉大了地區差距;貿易條件趨於惡化,使中國經濟出現「貧困化增長」;反傾銷和技術貿易壁壘的升級使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受挫。 當務之急是如何既能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又能克服經濟全球化造成的負面影響。針對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對策:實行有管理的貿易自由化戰略,避免貿易逆差,實行瀑布式的關稅結構,根據規則實行主動的靈活的進口保護,鼓勵出口,把參與國際競爭作為檢驗經濟效率的標尺,實施新的幼稚產業扶持政策;完善FDI的利用,提升我國外貿競爭力;加強與亞太和東盟的合作,實現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實現西部地區跨越式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改善貿易條件。

7、國際金融市場的積極作用合消極作用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從而滿足了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歐洲貨 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2.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3.有利於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4.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 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5.導致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8、論述金融全球化對世界經濟和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金融全球化會讓世界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各取所需,資源合理的配置。但是消極影響就是馬太效應,會讓富國更加的富裕,窮國更加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