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商品的全球化擴張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商品的全球化擴張

發布時間: 2021-10-25 18:43:58

1、商業全球化是什麼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界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
全球化的另一種詮釋: 黃樹東在《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中這樣寫道: 隨著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國際政治生活的主流。什麼新殖民主義,什麼南北談判等等,統統讓位於全球化,讓位於各國間的自由競爭。一個國家貧窮的原因不再是歷史上的殖民主義,或現實中的不平等關系,不再是許多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發展中國家自己成了自己落後的唯一原因。解決現實世界的諸多不公正的途徑,不再是調整國際秩序,而是全球化。 對公正的訴求被推到了世界議題的背後,一新的理論和信仰開始升起。這是一個建立在叢林原則上的信仰。表面上看這種信仰提倡每個人和每個國家,無論貧富,都必須自己幫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實際上這種信仰提倡的是強者對弱者的「自由競爭」,資本對勞動的「自由競爭」,強國對弱國的「自由競爭」。這種信仰表面上賦予了強者和弱者同樣的自由,但是在這種「自由」面紗下,是強者對弱者的統治,強者對弱者的掠奪。 我們正在經歷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堅時代遜色嗎?如果麥當勞、肯德基能體現全球化,中餐館可是在上上個世紀就在世界各地登陸了,如今其普及程度遠非美國快餐能比。我懷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脹的「新聞界」給誇張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交通技術並沒有飛躍的進步。自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以輪船、鐵路、汽車和飛機為代表的交通技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員和物資的國際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那個時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護照也可有可無。美洲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住滿移民,中國人就是從那時開始改穿西式服裝,改用西式筆墨,扛洋槍、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釘,以及下南洋、闖西洋、赴東洋。 即便是資本流動,舊時代恐怕也未必差得遠。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開辦的銀行里存錢、取錢、借錢。那時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資本輸出被列寧看成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徵之一。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體現為驚人規模的「金融資本」流動。每天全世界有1萬多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進行賭博投機,每年全球「熱錢」高達400萬億美元。可那又能說明什麼呢?當今的國際貿易量才8萬億美元。國際金融賭博能影響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活?資本是經濟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義在於促進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的效率。可是,用於國際賭博的「資本」促進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樑是工業和商業資本,不是「賭博資本」。 電力的使用,廣播的興起,電話的出現,新聞出版的普及,乃至後來的電視時代,上述任何一種通訊技術的進步,其意義未必低於互聯網。因此,過去精神產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亞於今天,精神產品的多元化也不亞於今天。否則,民主思想、共產黨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識形態怎樣傳遍19和20世紀的世界?除了巨額的「金融資本」,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還體現為互聯網的興旺普及。互聯網使得信息傳輸變得快捷和方便。但擁有信息與擁有知識顯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觀念的多元化。今日美國人的觀念並不比越戰時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中國知識界今日的觀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多元。比起今天的大學,上個世紀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難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國人現在的觀念當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並不是互聯網的結果。 兩次世界大戰加上冷戰,綿延80年,切斷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使冷戰後開始恢復的國際交流顯得突然和新穎。筆者不是歷史學家,但倘若某個歷史學家告訴我,在上上個世紀和上個世紀早年,人員、物資、資本和精神的國際交流程度高於今天,我不會感到驚奇。 當然,我並沒有說未來的全球化不會超過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帶來什麼? 無論我們是否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化過程里,以往的經驗都具有啟發性。全球化的歷史經驗可以分成四大類:道義問題;收益問題;趨同與逐異問題;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問題。而以下四個全球化特徵正對應著這四個問題。 1.缺少法治道義的全球化。任何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治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國際的市場化卻不是在法治環境下進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謂國際市場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當立法、司法和執法都歸於一家,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去奢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沒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謂「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治理。 2.無法預知國家損益的全球化。抽象談論在全球化中獲益或受損的條件非常困難。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可能獲益,也都可能吃虧。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 3.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全球化導致的「趨同」是淺薄的,全球化導致的「逐異」卻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徵。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來激烈的社會變遷,刺激形形色色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激烈的社會集團、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以往的全球化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也帶來了大革命,帶來了國內戰爭,帶來了「世界大戰」。 4.促進民族主義和國家疆界的全球化。毫無疑問,近代以來形形色色的國際主義都產生於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帶來了更強大的民族主義,帶來了護照和海關,帶來了人員交往的阻隔,帶來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疆界,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強大的國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獲勝的不是國際主義,而是國家主義,特別是民族主義。在今天,我們看到了「歐洲合眾國」主義的興起,歐洲貨幣的使用,歐洲邊界的鞏固,歐洲海關的確立,歐洲防衛的統一。是什麼刺激出這種新「西歐民族主義」?美國、日本、西歐……哪一個還在談論國際主義?當人們已經把保衛疆界安全的戰場延伸到外太空,誰還能說全球化消滅國家疆界呢?曾幾何時,為普世歡樂而設立的奧林匹克和世界盃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場,國家之間的競爭,甚至成了在民族國家內部進行競爭的資本。 結 語 為了「經濟效益」,人們從遼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走入了城市。他們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賴,但只有依靠斤斤計較、彼此競爭、相互傾軋才能生存。城裡的人們看上去沒什麼不一樣,可每個人都從骨子裡在追求與眾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里脫穎而出。殘酷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義觀的人,他們崇拜資本所帶來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資本本身。人們很自然便忘記阿富汗貧民的生命與世貿大廈里的生命是平等的。他們會為紐約2000多條「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蠟燭,但絕想不到為阿富汗那4000多個「野蠻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類可以公然聲稱自私自利和弱肉強食是其本性,並能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類,只好用鋼鐵製造的防盜門來取代分隔家庭的籬笆,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來取代調解鄰里糾紛的長老。當貧窮遼闊的地球村變成了繁榮細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國家利益」理所當然地成為國際關系的最高准則,武力也自然成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當國際化開始傾向於代指這樣一個過程時,今天的全球化用來區別一系列的趨勢,很多是在二戰後變得尤為突出。它們包括: 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國際貿易以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長 由跨國公司控制的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趨勢被各種各樣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組織看作是積極的,在很多情況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積極地推動。例如,有這個樣一種經濟理論:相對優勢使得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並且對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有利。 二戰後通過很多諸如關貿總協定等的國際組織已經使得國際貿易間的障礙得到相當大的降低。特別是從關貿總協定演化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 提升自由貿易 商品:較少或消除關稅;建立自由貿易區來降低關稅 資金:減少或消除資金控制(資金控制會影響貿易發展) 減少、消除對當地產業的津貼補助金(達到公平貿易) 知識產權保護 在國家間對知識產權法律進行協調(通常來說,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國界承認知識產許可權制(例如,在中國獲得的專利權可以在美國獲得承認)

2、什麼是商品的全球化

商品的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是指各種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的,不受地方保護主義和貿易壁壘阻礙的跨區域生產,經營,采購和流通。

3、為什麼全球貿易活動會導致商品全球化?

說白了,產業規模化之後,會導致供應大於需求,然後會讓商品價格下跌,但是如果擴散到全球范圍,這個需求就會增長,從而形成新的供需關系,然而商品的價格就不會下跌。並且還能保持相當的利潤。所以,大型企業都有將商品售往全世界的趨勢,而全球貿易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4、當一個國家經濟擴張的時候,商品價格如何變化?

經濟擴張是從軍事擴張中引申出來的一個概念,其實就是指一種經濟上的掠奪。主要包括搶奪市場,搶奪原材料等等

(一)低利率政策促進了房地產繁榮和消費膨脹,二者共同推動了美國經濟增長
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的擴張,同上一輪相比,除信息技術之外,本輪經濟擴張沒有明顯的技術進步因素,而同寬松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從2001年1月開始,美聯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了借款成本,在一年內先後11次降低短期利率,從6.5%降到了1.75%,並且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6月又降了0.75%。在低利率政策的推動下,美國房價急劇上升。據Freddie Mac計算,整個90年代美國房價漲幅為46.5%,但是本世紀前6年就上漲了59.8%。這種情況下,房產擁有者財富隨之上漲,部分人以此為抵押再次向銀行借貸,然後投資於房地產,房地產投資本身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00-2004年,美國GDP年均增長率為2.5%,房地產支出約佔GDP增長的三分之一,如果沒有房地產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這五年美國GDP增長的平均速度只有1.7%。
房價上升的財富效應導致消費膨脹。根據美聯儲的估算,美國家庭把房地產增值收益的50%用於消費支出。目前,美國消費佔GDP總額的70%以上,成為這輪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也對其它國家創造了龐大的外部需求,為其提供了廣闊的出口市場並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二)新興市場經濟體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但貨幣政策執行的難度加大
上輪經濟擴張導致東南亞經濟崛起,本輪的特點則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根據經濟增長的外部原因大可以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俄羅斯和巴西為代表的國家,這類國家從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中受益;另一類是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國家,這類國家從國際產業轉移和全球化中受益。由於看好新興市場經濟體發展前景,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外匯儲備急劇增長、本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外匯儲備激增導致貨幣供應量被動增加,從而帶來巨大的通脹壓力,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執行的難度隨之加大。
在開放經濟中,外匯儲備(FX)、國內銀行信貸(DC)和貨幣供應(MS)存在如下關系:
FX+DC=MS
即貨幣供給等於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加上銀行體系提供的國內信貸。換言之,一國貨幣供給的變化等於外匯儲備的變動加上國內信貸的變動。
在原有的強制結售匯體制下,企業出口創匯收入必須要出售給商業銀行,獲得相應的人民幣收入,形成企業在商業銀行的存款(一般情況下劃歸M2),從而擴大了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能力,同時由於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增加,也造成基礎貨幣擴張。央行為了沖銷這部分新增的基礎貨幣,可以通過向商業銀行出售央行票據回籠資金。而商業銀行持有的央行票據雖然也是商業銀行資產的一部分,但是和央行存款准備金不同,央行票據並不是基礎貨幣,也不具備乘數擴大的功能。通過沖銷操作,央行雖然回籠了部分基礎貨幣,但是,企業外匯收入轉換成的人民幣收入(即企業存款)作為商業銀行的負債,卻已進入經濟體系中。這一部分資金是無法通過央行的操作予以消除的。因此,即使央行的操作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控制基礎貨幣,但是對由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應量的被動激增卻束手無策。
另外,某些出口激增的需求將導向對國內生產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即非貿易品的需求。它們包括交通、建築、電力、公共設施和服務等等。由於非貿易品的供給是有限的,較高的需求會導致較高的非貿易商品的價格。以羅馬尼亞為例,快速的發展使得建築業蓬勃發展,該行業需要20-30萬名工人,但建築公司即使願付歐盟水平的工資,也很難找到合格的建築工人。我國也面臨類似問題,2007年11月份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僅為0.9%,但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價格上漲9.1%。另外,貿易部門同樣需要非貿易部門提供的服務尤其是生產性服務,這種聯動機制也將推動物價上漲。對於此類物價上漲,單純的貨幣政策也難以奏效。
(三)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資產、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由於美國、日本和歐元區三大主要經濟體多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過剩問題日益嚴重。與此相伴的是資產、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盡管價格上漲的原因並不唯一,但流動性過剩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以住房為例,流動性過剩推動了全球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導致房產信貸膨脹,信貸本身又創造了大量貨幣,流動性過剩隨之加劇,然後再進入下一輪循環。同時,房地產業的過快擴張帶來其產業鏈條上游產業的繁榮,而這些產業絕大多數是高耗能產業,這些產業的快速增長間接推動了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5、全球化有哪幾種

資本全球化,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 (課本上的)

http://ke.baidu.com/view/9593.htm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6、什麼是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s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


(6)商品的全球化擴張擴展資料:

全球化的表現

當今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互聯網等的沖擊,其社會使用功能正處於逐漸弱化或消失的危險境地。

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危民族語言;保護民族語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7、全球化都包括哪些東西啊?

包括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技教育全球化。

8、沃爾瑪是以什麼模式實現對世界的擴張的

家樂福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連鎖企業,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國內最大的外資連鎖企業,但是當家樂福的老對手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後,這個中國第一寶座很快就讓給了沃爾瑪。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沃爾瑪能在中國迅速的成長為零售連鎖企業的第一名呢?進過仔細研究,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沃爾瑪擴張模式:

總結沃爾瑪成功拓展海外包括中國市場的擴張經驗,就是將全球化管理體系與本土化運營體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而取得成功,其主要做法是:

1、選擇產品:選擇一個或少量的產品系列作為全球化的先頭部隊。

2、選擇市場:通過認真分析,挑選適合的市場。

3、選擇打入市場的方式:選定目標市場後,企業應確定出口產品與當地生產的比例。

4、移植企業文化與經驗:把企業的經營模式帶入目標市場。

5、贏得當地市場:對當地客戶、競爭對手和所在國政府的要求與行動進行預估並做出相應的調整與反應。

6、取得霸主地位:最終以絕對的優勢實施同業購並,而且是低成本的對手無討價還價餘地的購並。

沃爾瑪本土化步驟:

對沃爾瑪來說,之所以能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零售市場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更好的進行了本土化。總結起來沃爾瑪進行本土化,贏得當地市場有兩個步驟:

1)了解當地情況,確定需要進行本地化調整的規模與內容;

2)對當地競爭對手的行動與反應做出應變。

沃爾瑪中國經驗:

本土化就是沃爾瑪國際化的保障。他在中國的做法最好驗證了他的這一策略:

1)為了迎合中國人的習慣,開設了大賣場是指「同一屋檐下,貨品多元化」的巨型賣場,商品從大眾消費類電子產品到日常雜貨,應有盡有。沃爾瑪在中國有三種不同的運營形式:引入了包括沃爾瑪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商店、沃爾瑪社區店三種業態。在中國根據具體的市場情況,使用不同的店鋪組合。

2)管理團隊本土化。沃爾瑪明白,要真正實現其全球擴張的戰略,在中國紮下根,就必須堅決地實行本土化戰略。人才的本地化是沃爾瑪的管理基礎。本地員工對當地的文化、生活習慣比較了解。在運作時,還懂得節約成本,所以人員和管理的本地化能增強企業競爭力。目前,整個沃爾瑪中國總部的外籍管理人員佔中國所有員工的%,正在向本地化發展。公司根據其業務發展趨向,加大專業培訓力度,委派當地有才華的商業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3)采購本土化。「采購中國」是沃爾瑪中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本土化采購不僅可以有效地節約成本,而且還能促進與當地政府、商界的關系,可謂一舉兩得。

4)經營方式本土化。沃爾瑪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這幾年,沃爾瑪除了在中國培養人才外,進行適應中國市場的調整也一直在進行。近來,沃爾瑪新開設的分店和最初中國開設的店鋪已經有不小的變化,調整的范圍不僅包括產品結構,還涉及到經營方式,沃爾瑪在深圳華僑城和大連新開設的店鋪都出現了專櫃,國外沃爾瑪店沒有專櫃。

5)賣場布局本土化。沃爾瑪在賣場布置和商品促銷方面非常講究技巧,能很好地迎合消費心理。另外,部分國際品牌商品的價格優勢也非常明顯。沃爾瑪為適應中國市場的調整一直在進行,范圍不僅包括產品結構,還涉及到經營方式。比如設專櫃,從最初的購物廣場向現在的大賣場、社區店轉變等等。沃爾瑪實行多業態共同並舉,形成了以大型超市賣場與會員店為「綱」、小而多的社區店為「目」的格局。

6)裝修簡單朴實,拒絕華而不實,努力創造低價競爭力-全球品牌網-。由於在中國競爭十分激烈,有些零售商就試圖利用豪華的環境來標新立異,試圖通過安裝高級地板、非常寬敞的通道,以及精緻的天花板,在店鋪中營造一種更為誘人的環境。這些特色不但使每平方米銷售空間的投資幾乎翻了一番,增加了成本,還會誤導對價格敏感的中國消費者,使他們誤認為零售商提供的價位非常高。而沃爾瑪卻是將通過簡單朴實的裝修,降低成本,把更多的資金用在新產品的展示,或者在收銀處添設額外的收銀台,這樣自然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7)拒絕一味求大,對不同的地點開設不同大小和類型的門店。對於大城市人口密度較高,一般門店的規模較大,但是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密度和收入都較低,因此需要中小型、配套設施低廉的店鋪。沃爾瑪在不同的市場引入了包括沃爾瑪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商店、沃爾瑪社區店三種業態。

8)根據不同的區位,門店所售貨物也有不同。如果門店比較靠近商務區的話,一般就會提供更多的商務用品,而對生活用品就會相對少一些。而如果更靠近住宅區的話,就會提供更多的生活用品。通過對不同區位的人群的把握,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商品,而不是單純的實行統一的鋪貨。

9)靈活的本土化嘗試。沃爾瑪在中國市場中進行了多種嘗試,尋找最受顧客歡迎的商店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深圳超級購物中心,它採用了一種集商業中心與倉儲購物商店特點的混合形式,既採用會員制銷售,同時對非會員提供「當日特價商品」。此外,沃爾瑪還開辦了一些規模較小的衛星店進行試驗,力求把握中國運輸與購物的發展趨勢,適應中國人的購物習慣。 而且,沃爾瑪也和中國的零售企業一樣,對供應商的付款,也延長了賬期——給供貨商的貨款結算周期從以往的3-7天一舉延長到個月。 沃爾瑪的本地化策略正是它全球化擴張的一部分。只有充分的本地化才能連接為國際化經營的跨國企業,這是沃爾瑪的過人之處。

本地化的實質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需求,一個企業只有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需求後,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沃爾瑪等外資零售企業通過本地化,不斷壯大,在激烈的零售市場競爭中逐漸處於優勢地位。對於國內民族零售連鎖企業來說,應該虛心向沃爾瑪等企業學其先進的一些經驗和制度,取長補短;同時結合自身的優勢不斷地創新發展,只有這樣中國的零售企業才能在同跨國連鎖巨頭的競爭中更好存活下來。

9、什麼是生產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 兩者有什麼區別

生產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區別:

1、不同形式:

生產全球化只需要投資者在電腦上操作,大量資金可以在短時間內從一個全球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全球市場。

貿易全球化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貿易全球化的規模和程度通過國際交流而增強。

2。不同側重點:

生產全球化關注的是資本的走向。貿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術的全球擴散。

3、不同的影響:

生產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貿易全球化和投資便利化將惠及所有投資者、所有投資國家和地區、所有居民。

(9)商品的全球化擴張擴展資料:

全球化發展趨勢:

全球化是二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運動(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和各種形式的資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發生的推動下,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和生產社會化、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應運而生,當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各國經濟也變得更加相互依賴和相互聯系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不斷削弱,以及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已經逐漸成形,不斷改善。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到18世紀。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迅速發展,世界市場擴張速度加快,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大大超過了歷代。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 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 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 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 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參考資料:網路-貿易全球化

參考資料:網路-全球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