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的正確理解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的正確理解

發布時間: 2021-03-02 01:18:47

1、如何正確理解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

(2019·黃石)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俄羅斯繼承蘇聯大國地位在國際舞台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提出建立以日美歐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積極爭取成為政治大國。歐洲說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一現象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
(2018·黃石)有人說:當今的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的徵兆。這主要是指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2017·黃岡)1944年,國際貨幣制度(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1947年,23國簽訂了關貿總協定,在這些重要的國際性組織中,美國占據了支配地位。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美國佔主導地位的關貿總協定。這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已明顯增強。
(2010·鄂州)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在於經濟力量的多極化。

2、下列對經濟全球化含義的理解正確的是 A.經濟全球化是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來

B

3、如何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

(3)經濟全球化的正確理解擴展資料:

經濟全球化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4、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

積極效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所以發大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有積極影響: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這一擊會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增強經濟的競爭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使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還可以藉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優勢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以便從中獲取更大利益。
消極效果:
第一、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拉大。
第二、 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證。
第三、
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
第四、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了一種全球行為,他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5、如何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

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志,這是所謂「自由派」觀點;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這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第四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現在世界,但未來如何尚看進一步變革,即著名的「變革論」。

某些發達國家高唱經濟全球化,想的盡是對他們通向更加富裕的機遇,而沒有看到對他們的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嚴峻地潛在著的。就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對發達國家意味著什麼?首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將無力購買發達國家的產品,使全球市場萎縮,「貿易自由化」還有什麼實質意義?貧窮的國家總是帶來嚴重的社會矛盾與動盪,從而投資環境惡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麼實質意義?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無法參與,還有什麼經濟全球化?這樣,反過來必將制約發達國家自己的經濟發展,引發起全球性經濟危機。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不僅無法倖免,而且即使不首當其沖也必然損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距」越來越大,意味著歷史上殖民地與殖民主義的對立將以新的形式再現。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一個貧窮國家的動亂將引起周邊地區乃至全球性動亂。更嚴重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歷史鐵的規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反對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浪潮必將一浪高一浪,階級斗爭也將從國內走向全球化,和平與發展時代將結束,代之以新一輪的全球范圍的革命與戰爭。即使在血與火中誕生一個新世界,也將是人類一次空前的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也是向人類的挑戰,全人類應該在這一挑戰面前深思。

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我國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一方面,發達國家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而且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我國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如某些產業規則、信息技術產品協議和勞工標准等,這就決定了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始終處於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人才流失嚴重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

6、如何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

?

7、如何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從根本上說,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大勢所趨。但具體來看,又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國際貿易、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企業經營國際化,特別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擴張,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8、如何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已經有不少定義,在我看來,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般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描述的是生產要素在各國之間流動加快的趨勢,經濟活動在各國之間聯系日益緊密的趨勢.然而單純從善良的正面去了解經濟全球化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要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和特點,以及正負效應,而且要理解反全球化運動的特點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處於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經濟態勢,並選擇和實施中國之最佳對策.
當今全球化成因與特點
從資本主義國家開拓世界市場,向外擴張,並推行各種殖民主義措施開始,經濟已經在漸漸全球化了.那麼,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有什麼動因和特點呢?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與知識經濟,尤其是信息技術相適應的.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關系中,不僅有貨物、勞務和資本的大規模國際交流,而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人們提供了一種便捷無比的國際交流手段,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緊密.沒有信息化,就沒有全球化.這部分地可以解釋,為什麼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小的是美好的」說法,把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了,而90年代又重新掀起大規模的並購高潮.因為信息技術使跨國公司內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費用降低了.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為主體來構成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的.除國家之外,企業,尤其是現代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的作用日趨增大.它們把自己的生產、投資、銷售等活動的場所遍布全球各地,實行全球經營戰略.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形成了當代國際經濟關系空前巨大和嚴密的全球網路,把世界各國和全球經濟都包羅在內.據統計,眼下全世界有40%的產品是由跨國公司生產的.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市場體系和市場經濟體制來溝通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的.不僅國際貨物貿易空前擴大,資本流動成百倍地增長,而且國外直接投資、勞務貿易、科技貿易、信息傳播、人員流動、國際旅遊等領域都有了迅猛的發展.這些領域互相促進,互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完整的發達的市場體系.這個世界市場體系和市場體制把各國的經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各國發生著廣泛的各個領域的經濟關系.二戰後,以「經互會」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世界市場體系,90年代已不存在了.因為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倒退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和越南轉軌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古巴等仍被封鎖和制裁,難以參與經濟全球化.
——當今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主導的.最有競爭力的西方強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壟斷和霸權,力圖將自身的生產方式逐漸擴展到所有的國家.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正如吉登斯所說,「美國深刻而突出地影響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從某些方面看,……它企圖把美國的憲法條款推及全球」.
——當今經濟全球化同經濟區域化和經濟集團化並存.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迄今為止,世界上已出現了144個區域性經濟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調查數為68個;而日本貿易振興會推算數為101個.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公布的數字則顯示,從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後出現過109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其中2/3是90年代的產物.目前至少已經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以上各種形式的區域性經濟集團.在集團化方面,迄今出現的經濟集團有,七國集團、七十七國集團、二十四國集團等.全球化和區域化並存的一個印證是,隨著全球化進程速度的加快,區域的內部經濟流通也在加快.如1993年,北美、歐盟和東亞三個地區佔全球出口貿易總量的76.8%.目前,歐盟國家有1/3的對外貿易是在其內部進行的,亞洲國家的一半外資也是來自其他亞洲國家.
經濟全球化的正負效應
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它為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可能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作為全球經濟組成部分的各個國家,可以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在總體上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憑借其在資本實力和科技上的優勢,要比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大的利益.
其次,它使得世界市場成為一個不斷擴大的統一的整體,客觀經濟規律將在全球范圍內發揮作用.這自然是以各國市場經濟體制部分趨同為基礎的.在統一的世界大市場中,各國面對著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必須努力改善生產經營活動,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生產.這一切都會有效地擴大世界的總產出水平.同時,激烈的國際競爭還會刺激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使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圍內更快地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刺激全球經濟的增長.
再次,它加速了世界性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際直接投資和技術轉讓這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導致世界性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和升級.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加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當然,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能夠繼續保持在這方面的優勢地位.
最後,它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可能提供有利的條件.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是各國發展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倘若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能充分認識到並採取積極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就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