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和制度基礎是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和制度基礎是

發布時間: 2021-03-01 23:10:50

1、全球化的基礎是什麼

全球化的基礎是國家化,所謂全球化無非是在國家利益基礎上的一種自願平等交換,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對此就如同社會中人與人在市場基礎上自願平等交換一樣。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1)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和制度基礎是擴展資料

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交通技術並沒有飛躍的進步。自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以輪船、鐵路、汽車和飛機為代表的交通技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員和物資的國際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

那個時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護照也可有可無。美洲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住滿移民,中國人就是從那時開始改穿西式服裝,改用西式筆墨、扛洋槍、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釘,以及下南洋、闖西洋、赴東洋。

即便是資本流動,舊時代恐怕也未必差得遠。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開辦的銀行里存錢、取錢、借錢。那時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

資本輸出被列寧看成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徵之一。全球化體現為驚人規模的「金融資本」流動。每天全世界有1萬多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進行賭博投機,每年全球「熱錢」高達400萬億美元。

2、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物質基礎是()

A

3、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基礎和根本動力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基礎和根本動力是:新科技革命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4、全球化基礎是什麼

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現實基礎,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其主要原因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其中,生產力的發展可以說為根本原因。

5、全球化的基礎是什麼?

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現實基礎,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其主要原因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其中,生產力的發展可以說為根本原因。

6、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和基礎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經濟活動的有效分工,是世界各國在全球增值鏈上找到最有利的生產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取得競爭優勢,從而謀求經濟利益的持續享有。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標志,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外貿增長數字年年攀升,GDP一路狂奔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范圍內資源最優配置的表現形式,這對於以強大製造能力著稱的中國尤其重要,可以通過經濟全球化獲得加工製造原材料,進行增值加工後,將產能擴散到全球賺取中間利潤。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的中國,無論外界勢力如何阻擋,或者國際形勢如何變化,對外改革開放的步伐絕不會停頓。

(6)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和制度基礎是擴展資料

以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兩國為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擁有豐富的土地和資本、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在農業以及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方面占據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方面有比較優勢。

由於兩國發展階段和稟賦結構的較大差異,經濟結構具有較強互補性,構成了雙邊貿易合作的基礎,兩國因此成為彼此的最大貿易夥伴。

7、全球化的物質前提和基礎是指什麼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最早是由T·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