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怎樣推動經濟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怎樣推動經濟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1-02-26 10:24:02

1、有哪些因素可以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有人認為全球化新起步,是因為它從20世紀後期才被人加以普及,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就有類似於全球化的「基礎模型」,比如古羅馬和中國的絲綢貿易,我個人認為加強國際貿易和國家之間的互相交流是比較重要的,希望採納,謝謝

2、我們應當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

你好,
我們應該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做到:
1、順應世界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全球化。
2、扶持國內企業發展,推動企業創新。
3、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造活力。
4、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以內需拉動增長。

3、在全球經濟低迷狀態下,如何推進經濟全球化

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一直面臨著低增長、低利率的環境。暫時性的財政版緊縮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權構去杠桿的過程,則是導致目前經濟增速維持低位的主要原因。盡管不能排除出現長期停滯的可能性,但這並非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對各國的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在放緩,消費需求也在持續下降。該狀態就長期存在。

4、重大開放舉措如何助推經濟全球化?

備受矚目的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日前正式出爐。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新版負面清單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在銀行、汽車、鐵路干線網、電網、加油站等22個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開放措施。

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一、二、三產業全面放寬市場准入。在農業領域,取消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種子生產外資限制。在資源領域,取消石墨開采、稀土冶煉分離、鎢冶煉外資限制。在製造業方面,汽車行業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船舶行業取消外資限制,飛機行業取消外資限制,包括干線飛機、支線飛機、直升機等各類型。在金融領域,取消銀行業外資股比限制。

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縮減」,清單借鑒國際高標准,已跟上國際投資市場准入基本管理制度變革的方向,不僅清單長度縮短了,更重要的是在重點領域開放方面,推出了具有標志意義的舉措。此次修訂負面清單兌現了中國履行擴大開放的承諾,再次彰顯了中國政府主動擴大對外開放、主動對接國際做法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日益提升,但是,過去依靠要素低成本的粗放型、低效率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必須轉向高質量發展。此次修訂負面清單,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將有效促進中國經濟在開放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通過新的開放措施,將進一步深化我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投資合作,有利於直接增加各類高質量產品的供給,有利於推動上下游本土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技術水平,有利於促進我國整體製造業轉型升級,有利於優化資本配置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則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積極引進高質量外資是提升供給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一定會激勵各類企業生產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當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近年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一些發達國家製造業不振、失業增加、貧富差距拉大,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因此不斷抬頭。某些國家公開對外使用「對抗性」做法,破壞全球生產網路,破壞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和秩序,以此解決國內結構性問題及全球性挑戰。這股「逆全球化」潮流,正在使整個世界經濟面臨著巨大風險。

中國此時推出新版負面清單,在加快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將推進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按照自身發展邏輯和基於歷史經驗,主動選擇順應新趨勢加快市場准入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促使新一輪開放的重大機遇不斷開啟。今年1至5月,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長顯著。新加坡、韓國、美國、英國等對華實際投入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3.9%、66.9%、16.3%和56.9%,中國已成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作為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熱土,正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風雨前行40年,中國參與並受益於全球化的進程,同時也不斷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此次修訂負面清單,再次大幅放寬外資市場准入,充分體現了我國外資管理體制更加開放、靈活、高效的改革方向,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中國也將順應不可逆轉的經濟全球化大勢,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用自身發展有力促進世界經濟保持開放和進步。

來源:北京青年報

5、經濟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
1) 全國分工與協作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調整。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趨於「軟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分工與協作體系中歷史形成的「中心—外圍」結構得以強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同時經濟全球化也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 經濟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在貿易,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相互交往和聯系日益增強,這些聯系又相當一部分是國家主權越來越難以控制的。)
3) 經濟全球化使「馬太效應」愈加明顯,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拉大。窮國越窮,富國越富,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利於國際社會的穩定和平衡。
4) 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全國性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且更加難以解決,世界經濟因而受到了嚴重影響和干擾,如環境問題,毒品問題,跨國犯罪與恐怖活動等,都需要國際合作,來共同解決。
5)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了一種全球行為,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世界經濟不斷增長,實現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對現狀的強烈沖擊。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消極後果,會制約甚至破壞全球生產力的發展,對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潮流,我們要認清形勢,積極進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爭取主動,克服「全球化」的弊端,並且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條件發展壯大自己。
首先,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國情,利用本國的比較優勢,加快本國民族產業的發展,以適應全球化競爭的要求。
其次,為了實現「後發優勢」,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我們要走科技創新之路,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包括經濟體制和科技制在內全面創新建設機制,以增強國家的國際競爭優勢。
其三,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團結合作,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推動對舊的不平等的國際規則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我們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國力。

6、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

積極效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所以發大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有積極影響: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這一擊會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增強經濟的競爭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使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還可以藉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優勢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以便從中獲取更大利益。
消極效果:
第一、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拉大。
第二、 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證。
第三、
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
第四、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了一種全球行為,他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