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感悟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感悟

發布時間: 2021-02-26 10:23:36

1、談談你所感受到的經濟全球化

外國的商品可以在我國輕易買到,也包括可以看到外國的電視電影書
外國的學校來我國招生
外國的公司在我國辦廠招收工人
我國的商品有很多是外銷商品
……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處處都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進口的家電、汽車、食品處處可見;我國製造的商

A

3、你對經濟全球化有什麼感想是好的還是壞的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意義有哪些呢?又存在哪些問題呢?筆者欲就這些問題進行粗淺的分析,希望對廣大同學有所幫助。一、經濟全球化的意義第一,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優化配置。經濟全球化使商品、服務、資本、技術、人員等在世界范圍內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動,各國可根據各自特有的優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有助於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第二,加速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際直接投資和技術轉讓這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導致世界性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升級。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加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發達國家能夠不斷地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並繼續保持在這方面的優勢地位。第三,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各地很少有人不知道「麥當勞」、「可口可樂」了,也很少有人把它當作外國的東西加以排斥了,我們可以坐在家裡看美國大片,通過互聯網和外國朋友聊天,這些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第四,促使國際關系以協調為主。世界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經濟利益錯綜復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賴性加強。經濟上的互惠互利推動國與國之間的接觸和對話,促使大家擱置分歧,增進了解,進行協商,努力協調各種矛盾,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擴大合作。第五,為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當今世界的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是世界各國發展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倘若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能夠充分認識到並採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必將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第一,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1965年處於貧富兩端、各佔世界人口20%的國家中,貧國和富國的比例,前者為後者的30倍,1990年擴大到60倍。1998年,全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28.86萬億美元。佔世界人口約17%的24個發達國家,擁有世界生產總值的79%;而佔世界人口83%的發展中國家,僅佔世界生產總值的21%。高收入國家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20%,但卻消費著全世界86%的商品、45%的肉和魚、74%的電話線路和84%的紙張。第三世界國家的外債總額2.2萬多億美元,其中2/3是長期國債,平均每人欠西方約420美元。此外,在一國內部貧富差距加大的現象也是十分驚人的。在德國,領取社會救濟的年輕人數量1987—1993年增加了60%。第二,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性增強。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一國經濟的波動,很快就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其傳染性和破壞性都會空前增強。1994年墨西哥發生的金融危機,1995年2月巴林銀行的倒閉,1997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間長、蔓延地區廣,給東南亞乃至整個世界造成了嚴重的創傷。還有與國際金融密切相關的蘇東國家經濟的大規模倒退,日本經濟10多年啟動不起來,處於新經濟的美國也發生了衰退等,這些經濟的波動都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失。第三,進一步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掌握著主導權。在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國內公眾關注的情況下,為了繼續獲取超額利潤,一些發達國家把利潤高、污染重的企業遷至發展中國家,甚至將工業垃圾和有害物質向其他國家傾卸。一些發達國家還憑借自己的優勢,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進行掠奪性開采。這些行為都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並進一步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第四,加大世界經濟發展的矛盾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錯綜交織,使全球經濟充滿了不平衡、不協調、不穩定,在發達國家之間,以及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戰,貨幣戰接連不斷,並波及到整個世界,從而加劇了世界經濟范圍內的矛盾和斗爭。第五,加劇世界發展的不安定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憑借他們的經濟實力和在世界中的優勢地位,對別國進行干預、制裁、威脅越演越烈,甚至發動軍事侵略,這理所當然的引起其他國家的反擊,加劇了世界的動盪和不安定。再者,由於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社會中下層的不斷貧困化,青年的「進攻性」行為在增加,在荷蘭、丹麥、義大利和瑞典,年輕人的暴力犯罪在1985—1995年增加了兩倍。第六,全球文化多樣性面臨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一些大國的流行文化當道國際舞台,世界文化、世界各國人們的審美趣味正變得越來越趨同,越來越相似,尤其是當我們是藉助於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經濟領域的全球化趨勢獲得世界視野時,我們其實是在同時失去世界的豐富性,至少在失去文化表達的豐富性,文化發展的多樣性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4、面對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們採取了充分的措施來加以應對。由此我們感受到經濟全球化:①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

B

5、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和問題,請你各列舉一

例一、我們在超市中可以購買到眾多國際品牌的商品。
例二,問題,由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國內企業生存困境,失業率上升,黃金價格猛漲,買金銀首飾就變貴了,國內汽油的價格也經常波動。

6、談談你所感受到的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經濟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市場、技術與通訊形式都越來越具有全球特徵,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減少。
為此,可從三方面理解經濟全球化:
一是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態勢將會波及、影響到全球各地;二是各國之間的經濟規則不斷趨於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強化,即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約束作用越來越強。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物資互通有無、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信息傳輸技術的引用,大大提高了全球貿易的效率。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 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
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名,制訂不合理條款,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對此,要予以警惕。

7、對經濟全球化的看法

依我來說:1、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只有去順應,對於我國來說,尤其如此;
2、對於原礦產資源凈出口的國家,尤其要自己國家的民族工業,發展自有原料的深加工,只有這樣,才能夠壯大自己的民族工業,增加自身礦產資源的附加值,自有資源才不會被恣意「掠奪」,才不會在自有資源枯竭時窮困潦倒,坐吃山空;
3、雙邊貿易,多邊貿易,互通有無,是一種雙贏的結局,抑或多贏的結局;
4、對於產品出口國來說,經濟全球化就意味著是國際市場;對於產品生產國來說,經濟全球化就意味著是技術升級的來源;對於欠發達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就意味著是境外投資的來源;
5、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將國家經濟融入地區經濟、全球經濟,才能夠使自身經濟得到最大的發展和提升,否則,閉關自守,與全球經濟退避三舍只會損壞了自身的國家經濟。 但有一點,在全球貿易當中應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應以他國的利益為犧牲,還要防止國家安全的被損害。

8、談談你對全球化的基本認識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
為了「經濟效益」,人們從遼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走入了城市。他們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賴,但只有依靠斤斤計較、彼此競爭、相互傾軋才能生存。城裡的人們看上去沒什麼不一樣,可每個人都從骨子裡在追求與眾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里脫穎而出。殘酷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義觀的人,他們崇拜資本所帶來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資本本身。人們很自然便忘記阿富汗貧民的生命與世貿大廈里的生命是平等的。他們會為紐約2000多條「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蠟燭,但絕想不到為阿富汗那4000多個「野蠻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類可以公然聲稱自私自利和弱肉強食是其本性,並能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類,只好用鋼鐵製造的防盜門來取代分隔家庭的籬笆,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來取代調解鄰里糾紛的長老。當貧窮遼闊的地球村變成了繁榮細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國家利益」理所當然地成為國際關系的最高准則,武力也自然成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當國際化開始傾向於代指這樣一個過程時,今天的全球化用來區別一系列的趨勢,很多是在二戰後變得尤為突出。很多的趨勢被各種各樣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組織看作是積極的,在很多情況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他人積極地推動。例如,有這個樣一種經濟理論:相對優勢使得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並且對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有利。
二戰後通過很多諸如關貿總協定等的國際組織已經使得國際貿易間的障礙得到相當大的降低。特別是從關貿總協定演化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