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引起金融危機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引起金融危機

發布時間: 2021-02-25 21:59:49

1、為何經濟全球化的國家都在陷入衰退?難道金融危機真的如此嚴重??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人在其中 投機,而監管部門不可避免的有漏洞和法律不可不免的不健全,所有這些導致國際大鶚在金融國際化中得利,社會受秧。除此之外,還有國家的封閉和過度的開放也可能使的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必然導致金融危機產生因素加多!

2、根據經濟全球化的特點,說明經濟全球化對經濟危機的影響?

2008年是不穩定的一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重大沖擊,其影響已經從虛擬經濟蔓延到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擴散到發展中國家,並且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為與美國聯系最為密切的中國,金融危機對於我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現結合《經濟生活》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這一知識點,談談對經濟格局發生的變化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金融危機對於世界格局的影響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下,世界格局並未發生重大變化,仍然只是處於量變階段,至於質變何時發生仍是未知數;國際貨幣多元化進程加快,但美元霸主地位仍未改變;發展中國家實力增強,但發達國家的優勢仍未變,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危機影響下,各國政府調整作用日漸突出。

3、經濟全球化對經濟危機的影響?

1.
我建議你可以百度一下:深圳外貿論壇
進入裡面的 國際金融&關注經濟的版塊, 我建議你可以去裡面收集一些素材。 深圳外貿論壇是全國最專業的外貿論壇。 裡面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貿精英。
2.
關於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分析

美國經濟目前正處在全面爆發的金融危機之中,這導致了許多銀行紛紛因虧損而瀕臨倒閉。銀行業普遍更加關心平衡自己的資產負債水平,從而出現借貸緊縮甚至借貸枯竭,其必然後果就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現在我們正在步入經濟衰退期,美國政府正在採取步驟,向銀行注入資本,並希望制定有效的政策來結束這場金融危機。

我認為目前的經濟衰退會直接導致美國經濟的負增長,也許年度累計會達到1%到2%的負增長。隨後經濟的恢復會比較緩慢,因此未來兩到三年內我們都會感受到這場危機帶來的傷痛。

然而全球經濟恐怕不會出現緊縮,因為世界經濟增長率會潛在地高於目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歐盟經濟會出現緊縮,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增長會明顯放緩。我認為這場經濟衰退會讓世界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接受考驗,不僅僅是美國和西歐,包括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

美國經濟多年以來一直在巨額赤字下運行,我想現在差不多是改變狀態的時候了。這意味著美國的消費需求在國內會降低,美國人會把消費更多地轉向商業投資和更加保守的理財策略。這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對美國的消費品出口貿易會出現減少,同時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依然會繼續保持。由於對美國出口貿易降低或者出口貿易增速出現減緩,我認為中國經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如果我們展望未來20年或者30年,你會看到中國的經濟規模日益接近美國的水平。在看到中國追趕美國的同時,你會看到中國經濟重心從製造業向服務業領域轉換,就像五十年來美國和歐洲所經歷的一樣。這將讓中國經濟與今天截然不同。與其做一個製造業大國,不如成為一個以高科技創新為驅動,面向消費服務的經濟大國。

我認為在提高國內需求和對美出口貿易萎縮的問題上,中國應當進行認真的思考,使得中國經濟全方位地平衡發展。其中的一個方面是,中國應當適度地進行真正的投資。假如中國在房地產領域過度投資,那麼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崩潰就會動搖中國的金融體系。如果對經濟高速發展做出盲目的樂觀估計,因而進行過度商業投資,這同樣也會影響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我認為中國需要思考國內投資策略,比如說在房地產和商業投資領域追求健康適度地發展。

實際上,我想中國也應當關注如何建立和保持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經濟繁榮的背後容易掩蓋銀行業沒有得到有效監管的事實,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的時候,銀行業監管方面的漏洞就顯露出來。中國的銀行業長期受到壞帳的影響,我認為中國當務之急是建立穩固的現代金融體系,不要建立現在美國和歐洲的那種債權過度的金融體系,應當建立那種債權較少且不以房地產業為主的金融體系。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在美元是否是良好的儲備貨幣問題上,過去幾年,許多人關注歐元或者儲備多種貨幣以備不惻。我們現在看到了災難的發生,在世界金融危機中,美元表現十分強勁,這表明美元實際上是很好的儲備貨幣,當危機來襲,美元實際上出現了升值,這正符合我們儲備貨幣的願望。我知道中國因為儲備有大量美元,多年獲得很少的回報而受到批評,但現在是得到報償的時候了,美元的走強使中國獲益。

4、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1、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2、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將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財務風險計算頗為復雜,通常得先分析被證券化的那一堆貸款案過去類似貸款案例之風險,計算出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

3、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美國有許多中小型的銀行,因為資金有限並不想等二十年後才回收房屋貸款,所以樂意將手上的房貸債權轉賣出去,而且銀行也急著把錢放貸出去不然自己會被利息支出壓垮。

4、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5、於是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常常隨之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在幾十年前金融危機基本上等同於擠提,現在則多以貨幣危機形式出現。股市暴跌有時也是一種金融危機。

(4)經濟全球化引起金融危機擴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參考鏈接:金融危機—網路



5、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危機的關系!

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主要是由美國的房地產的次級房貸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與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去一段時期由松變緊的變化有關
從2001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周期。此後的13次降低利率之後,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達到過去4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反映在房地產市場上,就是房貸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貸款利率從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調息按揭貸款利率從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這一階段持續的利率下降,是帶動21世紀以來的美國房產持續繁榮、次級房貸市場泡沫起來的重要因素。因為利率下降,使很多蘊涵高風險的金融創新產品在房產市場上有了產生的可能性和擴張的機會。表現之一,就是浮動利率貸款和只支付利息貸款大行其道,占總按揭貸款的發放比例迅速上升。與固定利率相比,這些創新形式的金融貸款只要求購房者每月擔負較低的、靈活的還款額度。這樣,從表面上減輕了購房者的壓力,支撐過去連續多年的繁榮局面。
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開始了逆轉;到2005年6月,經過連續13次調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標志著這輪擴張性政策完全逆轉。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貸的成本,開始發揮抑制需求和降溫市場的作用,促發了房價下跌,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大量增加。
2、它與美國投資市場、以及全球經濟和投資環境過去一段時期持續積極、樂觀情緒有關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加大,全球范圍利率長期下降、美元貶值、以及資產價格上升,使流動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張,激發追求高回報、忽視風險的金融品種和投資行為的流行。作為購買原始貸款人的按揭貸款、並轉手賣給投資者的貸款打包證券化投資品種,次級房貸衍生產品客觀上有著投資回報的空間。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中,它能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回報率,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性,吸引了不僅來自美國、而且來自歐亞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從而使得需求更加興旺。面對巨大的投資需求,許多房貸機構降低了貸款條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級房貸產品。這在客觀上埋下危機的隱患。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包括歐亞、乃至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均參與了美國次級房貸衍生產品的投資,金額巨大,使得危機發生後影響波及全球金融系統。
3、與部分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違規操作,忽略規范和風險的按揭貸款、證券打包行為有關
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的增大。在過去幾年,美國住房貸款一度出現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趨勢。歷史上標準的房貸首付額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現了負首付。房貸中的專業人員評估,在有的金融機構那裡,也變成了電腦自動化評估,而這種自動化評估的可靠性尚未經過驗證。
有的金融機構,還故意將高風險的按揭貸款,「靜悄悄」地打包到證券化產品中去,向投資者推銷這些有問題的按揭貸款證券。突出的表現,是在發行按揭證券化產品時,不向投資者披露房主不僅難以支付的高額可調息按揭付款、而且購房者按揭貸款是零首付的情況。而評級市場的不透明和評級機構的利益沖突,又使得這些嚴重的高風險資產得以順利進入投資市場。

至於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就我們國家而言,最受影響的就像國內專家說的那樣,主要是還是出口。如果對我們日常生活,個人認為暫時好像還沒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結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隨便辭職了。
危機還沒有結束,所以還是那句,不可預測!

6、金融危機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聯系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趨勢。正確認識和妥善應對全球化,不僅有利於我國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與和平發展,而且有利於促進國際體系轉型、和諧世界建設與人類文明進步。 一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遠遠超出經濟領域,正在對國際政治、安全、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全球化的積極作用主要有:

(一)促進發展模式創新。全球化促進生產、資源、人員、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國公司已發展到在全球布設研發、生產、銷售鏈條的全球公司階段。經驗顯示,一國經濟開放度提高與其人均GDP增長之間成正比。無論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如何調整變化,不考慮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機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進的發展模式。

(二)促進國際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現在經濟領域,又表現在其他領域;既表現在雙邊領域又表現在多邊領域。國家間經濟相互依賴逐步深化,俱榮俱損局面開始形成。全球經濟鏈條越擰越緊,一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依賴增強。除國家利益外,共同地區利益和全球利益明顯增多。利益融合有利於國家關系改善,國家間協調合作增多,出於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願者聯盟」不斷出現。謀霸權、搞對抗,堅持集團政治和冷戰思維越來越不得人心。

(三)促進安全內涵擴展。安全已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恐怖主義、經濟安全、環境惡化、氣候變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威脅增大,涉及到經濟、民生、社會和自然等廣泛領域。非傳統安全主要由人類發展的不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的不協調引起,其實質是發展問題。非傳統安全問題模糊了安全與發展的界限,增大了國際安全合作的緊迫性,挑戰著傳統安全的主導地位,緩和了國家間的軍事對抗關系。如恐怖主義和氣候變化不是任何單一國家能夠解決得了的,美國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國際社會。又如,美俄在導彈防禦問題上矛盾尖銳,但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總的來說合作順利。

(四)促進國家主權轉移。全球化促進了國際組織的發展。僅1990至1998年,國際組織就從26656個增至48350個,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25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成為全球性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實施者、全球性問題的管理者和全球性爭端的解決者。WTO在其《關於解決爭端的規則與程序的諒解》中,全面規定了WTO解決貿易爭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決執行與監督以及救濟辦法等,並專門設立了爭端解決機構(DSB)。的確,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的主要行為體,國家主權仍然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國家主權在越來越多地向政府間國際組織轉移。比如,向聯合國、地區組織轉移政治、外交和軍事權利,向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全球公司轉移經濟權利,向各種各樣的其他非政府國際組織轉移社會權利。全球化還促使一國的國內規則盡可能與國際規則協調與一致。

(五)推進國際體系轉型。現行國際體系的主要特徵是:由西方特別是美國主導、國家間名義上平等而事實上不平等、國際組織作用有限、霸權主義和「問題國家」得不到有效制約。現行國際體系在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方面日漸乏力,其調整、完善和轉型乃大勢所趨。今後幾十年內新的國際體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徵:一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由於新興大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振興,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有利於多強不利於「一超」、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不利於發達國家的變化,「一超」與多強、南方與北方兩個力量對比失衡問題有望最終解決。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經濟大國將重新洗牌,中國將躍居世界第二位,俄羅斯、印度、巴西將躍入前10名,另有部分發展中大國將躍居前20名。美、中、歐、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極之間利益融合與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發生尖銳對抗與全面戰爭的危險性降低。二是西方與非西方國家共同主導。將來隨著美國「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優勢的逐步喪失,西方的主導地位將難以維系,多極、西方與非西方將共同主導新的國際體系,國際關系民主化將得到發展。三是國際組織作用增強。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將進一步充實、完善和強化,對大國和「問題國家」的約束將得到加強。四是國際治理多樣化。全球性問題增多將促進國際治理模式多樣化,如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大國共治與中小國家共治、全球性國際組織治理與地區性國際組織治理等相互結合和相互補充。五是和平漸進性。以往國際體系的變革都是通過戰爭實現的,這一次國際體系轉型可能在保持總體和平狀態下通過大國之間、南北方國家間的斗爭、協商、妥協以漸進式改良逐步完成。

(六)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人類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問題、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礎上,形成人類新的共同價值觀念和新的人類文明,打破西方在人類文明中的主導地位,實現對西方文明的總體超越。


我們在看到全球化的積極作用的同時,對其逐漸積累的負面作用也不能忽視。

(一)經濟危機。隨著全球經濟鏈條日益緊密,能源價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嚴重失控、大國經濟明顯衰退誘發全球經濟衰退甚至危機的可能性增大。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其傳導的速度、影響的深度可能遠遠超過以往的世界經濟危機。此外,氣候變化、環境惡化等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終會威脅全球與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社會動亂。全球化導致國家間和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內部的社會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發達國家傳統產業大量外移,失業問題突顯,社會風潮增多。全球化還使各國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的聯系與互動增強,國際問題誘發國內動盪、國內問題引發國際動盪的機率都在增大。

(三)大國對抗。有的國家背離全球化的演進方向、背離人類歷史前進的步伐,沒有放棄搞霸權主義,沒有放棄搞戰略擴張,沒有放棄搞軍備競賽,沒有放棄遏制其他新興大國。特別是它還將在一二十年內保持戰略優勢,一旦擺脫當前的戰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國對抗的可能,那將對國際體系的轉型、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產生嚴重危害。

(四)地區動盪。全球化中邊緣化的國家、霸權主義、恐怖主義、核擴散等,可能使用21世紀頭20年內地區熱點不是隨全球化深入逐步減少而是繼續增多,使地區熱點對全球安全形勢的牽動作用增大,使國際形勢在總體和平狀態下局部動盪繼續加劇。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和全球戰略意識。

完善國家發展觀、利益觀、安全觀、主權觀與國際秩序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搞好五個統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全球化發展間良性互動。摒棄絕對排外的國家利益觀,遠離霸權主義那種維護一己私利的國家利益觀,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區利益納入國家利益視野,在推進與外部世界互利共贏中發展並延伸國家利益。創新國家安全觀,促進國防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國家和平發展的協調,促進維護傳統安全與維護非傳統安全的協調,促進維護本國安全與維護國際安全的協調,促進軍事手段與其他手段間的協調,力爭擺脫「安全困境」羈絆,推進安全與發展統一,努力維護國家綜合安全。妥善應對國家主權轉移的趨勢,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利益發展取捨國家主權讓渡,以是否有利於本國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穩定決定對國際干預的立場。充實國際秩序觀,在適當參與全球治理中推進和諧世界建設。

增強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互動增強,要善於利用全球化機遇促進國內發展,善於利用全球化壓力推進國內制度創新,善於規避全球化風險維護自身安全,善於防範國內問題沖擊地區和全球安全與發展。

7、經濟全球化會帶來危害嗎?

經濟全球化也會帶來危害。

「經濟全球化」的代價之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超過30%,個別國家則達到了50%-60%。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國際游資的存在肯定是全球經濟不穩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為一種超越國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國際製造者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動盪的製造者或推動者,扮演了危機傳染的主要媒介物。

所以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區的經濟震盪很可能引起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

(7)經濟全球化引起金融危機擴展資料:

發展機遇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在21世紀最大的發展機遇就是經濟全球化。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符合中國的最大國家利益。

至少到目前為止,不少分析都表明,經濟全球化產生的收益並未在各個國家均勻分配。南北之間的差距在擴大。但是,從市場化改革的發展績效來看,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世界銀行認為。改革開放20年以來,中國與世界經濟一體化迅速推進,貿易、外國直接投資以及國內高儲蓄率這二者之間的聯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8、為什麼經濟全球化容易導致金融危機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人在其中 投機,而監管部門不可避免的有漏洞和法律不可不免的不健全,所有這些導致國際大鶚在金融國際化中得利,社會受秧。除此之外,還有國家的封閉和過度的開放也可能使的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必然導致金融危機產生因素加多!

9、結合經濟全球化談談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

1.
我建議你可以百度一下:深圳外貿論壇
進入裡面的 國際金融&關注經濟的版塊, 我建議你可以去裡面收集一些素材。 深圳外貿論壇是全國最專業的外貿論壇。 裡面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貿精英。
2.
關於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分析

美國經濟目前正處在全面爆發的金融危機之中,這導致了許多銀行紛紛因虧損而瀕臨倒閉。銀行業普遍更加關心平衡自己的資產負債水平,從而出現借貸緊縮甚至借貸枯竭,其必然後果就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現在我們正在步入經濟衰退期,美國政府正在採取步驟,向銀行注入資本,並希望制定有效的政策來結束這場金融危機。

我認為目前的經濟衰退會直接導致美國經濟的負增長,也許年度累計會達到1%到2%的負增長。隨後經濟的恢復會比較緩慢,因此未來兩到三年內我們都會感受到這場危機帶來的傷痛。

然而全球經濟恐怕不會出現緊縮,因為世界經濟增長率會潛在地高於目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歐盟經濟會出現緊縮,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增長會明顯放緩。我認為這場經濟衰退會讓世界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接受考驗,不僅僅是美國和西歐,包括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

美國經濟多年以來一直在巨額赤字下運行,我想現在差不多是改變狀態的時候了。這意味著美國的消費需求在國內會降低,美國人會把消費更多地轉向商業投資和更加保守的理財策略。這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對美國的消費品出口貿易會出現減少,同時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依然會繼續保持。由於對美國出口貿易降低或者出口貿易增速出現減緩,我認為中國經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如果我們展望未來20年或者30年,你會看到中國的經濟規模日益接近美國的水平。在看到中國追趕美國的同時,你會看到中國經濟重心從製造業向服務業領域轉換,就像五十年來美國和歐洲所經歷的一樣。這將讓中國經濟與今天截然不同。與其做一個製造業大國,不如成為一個以高科技創新為驅動,面向消費服務的經濟大國。

我認為在提高國內需求和對美出口貿易萎縮的問題上,中國應當進行認真的思考,使得中國經濟全方位地平衡發展。其中的一個方面是,中國應當適度地進行真正的投資。假如中國在房地產領域過度投資,那麼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崩潰就會動搖中國的金融體系。如果對經濟高速發展做出盲目的樂觀估計,因而進行過度商業投資,這同樣也會影響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我認為中國需要思考國內投資策略,比如說在房地產和商業投資領域追求健康適度地發展。

實際上,我想中國也應當關注如何建立和保持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經濟繁榮的背後容易掩蓋銀行業沒有得到有效監管的事實,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的時候,銀行業監管方面的漏洞就顯露出來。中國的銀行業長期受到壞帳的影響,我認為中國當務之急是建立穩固的現代金融體系,不要建立現在美國和歐洲的那種債權過度的金融體系,應當建立那種債權較少且不以房地產業為主的金融體系。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在美元是否是良好的儲備貨幣問題上,過去幾年,許多人關注歐元或者儲備多種貨幣以備不惻。我們現在看到了災難的發生,在世界金融危機中,美元表現十分強勁,這表明美元實際上是很好的儲備貨幣,當危機來襲,美元實際上出現了升值,這正符合我們儲備貨幣的願望。我知道中國因為儲備有大量美元,多年獲得很少的回報而受到批評,但現在是得到報償的時候了,美元的走強使中國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