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向何處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向何處

發布時間: 2020-11-28 23:02:42

1、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時代大背景?

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予了正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實現自己的新時代目標,推動世界向安全、公平、進步方向發展,並不是「敲鑼打鼓」自然實現的。它需要奮斗,需要實力,需要勇氣,更需要實踐。這個實力就是引領國際分工的實力。

2、中國要想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中發揮核心作用,就必須從國際分工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就必須在科技發展上創造中國的優勢,就必須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塑造新型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另外,「一帶一路」作為一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台,它體現著中國塑造新世界的實踐。要行穩致遠,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沒有勇氣就不敢在各種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沒有智慧就無法在紛繁復雜的情境中打開局面。 

(1)經濟全球化向何處擴展資料

1、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快重塑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興起是推動人類文明持續進步和世界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回顧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進程,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的發展面貌和基本格局。

2、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推升全球治理加快變革

冷戰結束以來,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促成了商品大流通、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資本大重組、技術大發展、人員大流動,形成了包括越來越多國家的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

3、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使國際力量對比變得更加平衡

從全球范圍看,傳統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如今,按匯率法計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在全世界所佔比重接近4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

如果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10年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將接近世界總量一半,這將使全球發展的版圖變得更加全面均衡。

2、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誰提出的?

德國的奧特弗利德·赫費,99年寫了一本書叫《全球化時代的民主》,明確提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詞

提出背景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

(2)經濟全球化向何處擴展資料:

全球190多個國家、約70億人口,我們因何而緊密相連、為何不該一意孤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給出的「中國答案」。

從國與國雙邊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內的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年多時間里,國家主席習近平60多次談及「命運共同體」,深入思考事關人類命運的宏大課題,展現出中國領導人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博大胸襟和歷史擔當。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源自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始終不變的「天下」情懷。從「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處世之道,再到「計利當計天下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判斷……同外界其他行為體命運與共的和諧理念,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新時期,中國人民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追求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關於命運共同體的傳統理念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世界大勢的准確把握而貢獻的「中國方案」。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經濟全球化讓「地球村」越來越小,社會信息化讓世界越來越平。不同國家和地區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國家之間,過時的零和思維必須摒棄,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損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輸我贏、一家通吃。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

3、中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史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50 000年前。語言的產生,信息在人腦中存儲和加工,利用聲波進行傳遞,是猿到人的標志。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文字的創造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的發明,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產,擴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圍。

4、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明,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實現了金屬導線上的電脈沖來傳遞信息以及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1946~1958年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1958~1964年第二代晶體管電子計算機。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20世紀80年代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3)經濟全球化向何處擴展資料:

信息技術發展前景

1、信息技術革命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橋梁,是促進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亮點。信息技術將使人類能夠進一步把潛藏在物質運動中的巨大信息資源挖掘出來,把世界變成一個沒有邊界的信息空間。

2、國際互聯網的普及提供了加強各國經濟聯系的新紐帶,信息的快速搜集、加工、儲存和傳遞,使各國政府、公司企業和個人能便捷地獲取信息。信息的這種透明性(公開性)和流動性,有利於各國政府和人民間的相互了解、有利於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有利於政府和企業的科學決策,從而必然有利於各國間的經濟合作。

3、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將在21世紀大大促進全球實務經濟和服務業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知識將成為對世紀生產要素中的一個獨立成分。

4、《馬克思主義哲學》小論文題目:

內容提要自19世紀末以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有了三大思想文化資源: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西方思想文化。以何種方法和評價標准來整合這三大思想文化資源,成為以中國共產黨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努力探索的歷史性課題。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正確對待三大思想文化資源的學術範式。「馬學為宗、國學為根、西學為鑒」是這一學術範式本質特徵的綜合體現,是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

關鍵詞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範式文化自覺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北京胡錦濤同志曾經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界要切實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瞄準學術發展前沿,打開認識視野,拓展思維空間,既立足當代又繼承傳統,既立足本國又學習國外,大力推進學術觀點創新、學科體系創新和科學方法創新,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ll]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三位一體,綜合地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社會實踐對於思想理論的當代呼喚和要求,全面地體現了哲學社會科學的當代中國形態,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範式。學術範式是理論研究及其創新所普遍遵循的方向、目標、方法和評價標准。依照中國學術的傳統解釋,學術範式即為學統道統,是內在的學術准則;借用當下文化的流行語匯,學術範式體現文化自覺、是內在的文化品質。

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思想文化的學術範式盔8卜屍軼確舜6舞扮偽8oSB層b6uoJ=O 漸」,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則可追溯至19世紀末,這是當時的志士仁人苦尋而來的,從此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就有了三大思想文化資源: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西方思想文化,相應地就有了與民族命運相關的三大思想文化資源整合的學術範式問題。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過程中,中國學人面對各種進步的、保守的、反動的文化思潮,高舉革命文化的旗幟,譜寫了中國學術新紀元的開篇之作。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中國先進分子,率先從中聽到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在東方的強音,比較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看似一種民族文化的選擇,實質是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但卻擺脫不了被列強欺壓凌辱的中國人民作出的改變命運的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解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中,一直在探索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思想文化三種思想文化資源整合的問題。這既是解決中國革命建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的需要,也是解決中國學術的發展目標與方法標準的需要。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在中國的體現,也是中國學術在世界歷史潮流中的前進。馬克思主義是空前的「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語言中都找到了擁護者』,岡的科學理論。
以上內容由學位論文網整理

5、新形勢下大學生怎樣鞏固意識形態主陣地

要大力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本質上是社會主回義價值體系與資答本主義價值體系的斗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表現,也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主要方面的建設。

多聽知識分子的意見,特別是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意見,加強思想引導,主動提供服務。即使對那些有不同意見甚至發表過錯誤觀點的知識分子,也要多做教育引導工作。

(5)經濟全球化向何處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除了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社會建設、給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以外,還必須注意思想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善於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工作引領人、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調動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工作熱情。

意識形態工作是動員和調動群眾的重要武器,在新形勢下應當堅持好、運用好,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在動員調動群眾中的重要價值。

6、美國在世界上最大的對手是誰?

卡普蘭在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美國直到目前為止還未面對海軍或是空軍方面的威脅,和中國在軍事上的較勁仍限於傳統武力和游擊戰。這種情況即將轉變,因為中國的海軍已准備向太平洋推進。不難想像未來太平洋的環狀礁群列島會成為美國與中國拉鋸戰的重心。

這篇以《我們將如何抵擋中國(How We Would Fight China)》為題目的專文指出,中國的優勢在於它綿長的海岸線及直伸入中亞的廣大後勤基地;它甚至可能由後方精準地以導彈攻擊太平洋上移動的船艦。專文指出,任何海戰爆發時,中國即使軍事技術落後,仍能掌握優勢。

中國除了軍事上急起直追,也積極的擴張它「柔性的「勢力。在美國致力於打擊跨國恐怖份子之際,中國在全球各地擴張它的經濟勢力。借著建設工程及條約,在亞洲、中美洲和非洲發揮間接的影響力。

《大西洋月刊》刊出的另一篇評論文章則強調,對抗中國的野心,美國應有更深刻的自我認知。美國智庫「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學者班傑明.史瓦茲(Benjamin Schwarz)指出,2001年布希初任美國總統時,不只是布希政府,也包括多數的外交政策分析家,都把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因為他們相信中國會成為美國在東亞的競爭對手,以它的經濟力量及武力挑戰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優勢地位。

不過,美國政界的溫和派和強硬派對於中國何時能躍居這樣的地位有不同的看法。史瓦茲指出,一些目前在布希政府占重要決策地位的強硬派人士憂心中國成為霸權。不過,他認為,中國內部仍有層出不窮的問題,仍是一個採取守勢的國家。雖然中國積極進行軍事現代化,它的武力仍落後美國。

史瓦茲認為,中國若想在東亞稱霸,它必須根本改革軍隊的教條、訓練及架構,同時必須獲得先進的戰機。雖然中國最近自俄羅斯購買第一流的戰機,它的飛行員訓練仍不能和美國相比。

他強調,中國雖然已有中程飛彈及潛艇,美國在指揮統御、通訊、計算機及情報這些現代軍事技術方面仍超越中國。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優勢在未來幾年仍會增長,不致消減。

7、學習《世界地理》對我們學校、工作、生活有何意義?

好地理不但有利於考試取得良好的成績,更關鍵的是對任何一個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遠的影響,我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學好地理的現實意義和長久意義:
1、學習地理是完善個人知識結構,培養人文精神的需要
我並不是說擁有了地理知識就一定具有人文主義精神,地理學科有邊緣化的危險,這很讓人擔憂。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樣重要。我們都知道暴發戶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盡管他們很有錢。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這是至理名言。一個國家也一樣,僅僅經濟的富有並不能保證在國際社會被認可。我們國家現在的主要領導人都是很優秀的,這一點我是同意的。大家可以從他們畢業的學校和他們的經歷看出。但有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他們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畢業的。我們知道在美國大學校長一般都是地理系或歷史系的,而中國的大學校長也一般是理工科的。大概理工科畢業的人一般比較嚴謹,而文科的思想比較活躍吧。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領導人很難犯大錯誤,有沒有開拓精神就很難說了。小說《三國演義》大家都喜歡看,通過羅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幅立體的戰爭的畫卷。沒有足夠的地理素養,羅貫中先生的小說是不會這樣有吸引力的。 書上說,韓信用兵妙,孫子用兵妙,這些都得聯系地理知識才能理解怎麼個妙法。從哪裡走,走到哪裡,在哪裡埋伏,為何這么埋伏,聯繫上了地圖才知曉這仗為啥漂亮。 台灣問題,我當然是希望看到國家統一的。但我們有很多大陸人,動不動就威脅炸爛台灣,這難道有利於國家統一?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台灣海峽的寬度最短還有130公里,如果武力收回,需要巨大的海空軍優勢,而我國的海空軍實力較弱,統一談何容易,統一需要大智慧。

2、學習地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須,是培養合格的世界公民的必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要有全球化的地理觀念。中國人的地理意識讓人感到擔憂,我們對世界的很多看法和分析都很有問題。比如地球可以容納100億人,現在已經有70億,快到地球的承載力的極限啦,怎麼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人口問題,怎麼解決越來越少的礦產和能源問題?怎麼解決世界環境問題?怎麼徹底解決中國環境問題?這些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從何談起,對此漠不關心,包括很多電視節目只重視娛樂,不重視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學習地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可持續發展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浮躁瘋狂的今天。

3、學習地理是滿足生活的需要。在古代,人們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句話。可見,學好地理就足以在別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學識。大家熟知的一代地理天才諸葛亮就充分的把地理知識運用到軍事當中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話。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盡得10萬良箭。火燒赤壁,一把火燒滅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野心,燒出了三國鼎立的蜀漢王朝。他充分運用地理知識可謂成也地理;蜀軍北伐欲意重振漢室,火困司馬懿,欲想一把火燒掉曹魏的根基。不料,一場大雨澆滅了蜀軍的希望也澆滅了他的信心。他千算萬算卻沒能算到這場大雨可謂敗也地理。一代妖才,成也地理,敗也地理,功敗垂成,徒讓人黯然神傷,讓後人敬仰而又傷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學好地理也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地理大綱全是一些基礎性的,常識性的知識。不同於繁瑣的化學實驗和苦澀的物理公式,地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的日常交往談論當中,大多數的話題也都是和地理有關聯的,所以學好地理很重要。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地理,做一個智慧的人!

8、全球化拓展對企業各方面的促進作用?

加強企業凝聚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企業員工的認同感

9、國內哪些大學的會計學比較厲害?

 

會計屬於工商管理類專業類別。

會計學專業屬工商管理學科,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該專業設有企業會計、國際會計、注冊會計師等三個專業方向。專業以企業會計為主,兼顧計算機與財務管理。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倡啟發式與案例教學,多方位培養學生處理會計業務與管理財務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會計學專業是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為基礎的基本理論應用學科,以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基礎,主要學習財務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資本運營、資產重組、企業兼並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國際會計核算的慣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側重於實務操作,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基本訓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強化學生財務管理、審計、經濟法、稅法方面知識的學習,為學生以後參加註冊會計師考試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10、出國留學的利弊

出國留學的好處:
1、工作機會
在國內遍地文憑的大環境下,出國留學,回國後更容易找到工作。尤其是在私企或者外企中,海歸的競爭力遠高於國內研究生。出國意味著更多的、更好的工作機會。
2、開闊眼界
出國留學是一個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難得的好機會。國外和國內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人的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差異,在一個新的環境中生活可以體驗全新的風土人情,領略不通風民俗文化,可以開拓個人眼界。總是在網上看到國外的生活方式,去了才知道網路與現實的區別。
3、能力提升
生活在國外,意味著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你要自己租房子,自己做飯吃。所以在留學期間,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無論是對留學生的生活能力、理財能力還是交際能力都是不錯的鍛煉機會。留學會讓你學會更加獨立。
4、語言環境
想要學習地道的外語,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國留學,完全浸入到當地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中.國外的互動式語言環境相對於海內的填鴨式應試教育更有上風,使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更透徹、運用更靈活、溝通更順暢。
出國留學的壞處:
1、經濟負擔
出國留學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就像英國現在的碩士一年的整體費用30萬上下,澳大利亞和英國差不多,美國加拿大的話,大概是40萬左右。除了教育費用,在異國他鄉租房、吃飯、交際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國外的高消費往往會讓你囊中羞澀,你總是得去挑選別人看不上的便宜貨而飽受他人鄙視的目光。
2、誘惑大
國外環境相比國內更為開放,也更具誘惑性,自控能力差的同學容易受到不良誘惑,誤入歧途。如果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會白白浪費幾年光陰和大筆金錢。
3、想像與現實
國外的生活可能會和你所想像的差別很大,許多歐洲國家人口稀少,冷清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城市市容還不如中國的上海和深圳,甚至象是農村。想像與現實的落差可能會讓你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
4、人身安全
某些外國人有很強的排外情緒。不管哪個國家,總有些人會有國籍歧視、種族歧視,網路上,新聞里鋪天蓋地的中國留學生遇害信息,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5、遠離親人
出國難免要面臨與親人朋友的分別,一下子到異國他鄉,難免會特別想念家人,容易覺得特別孤單。當你很努力了學習卻老跟不上時,當你很勤快工作了卻還被老闆無情的羞辱和扣錢時,當你滿肚子牢騷地回家卻發現錢包丟了時,特別是當你生病了,全身難受卻只有一人呆在窄小的房間里時,當這時你母親給你打了電話你還要勉強笑著說:「媽,我在這邊一切都很好,別擔心」時,那種感覺該是多麼的痛苦,這些都不利於心理健康的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