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政黨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政黨

發布時間: 2020-11-28 12:45:58

1、世界上,馬克思主義政黨 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2、簡述一下當今世界共產黨在各國的發展狀況````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3、世界 上,馬克思主義政黨 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約有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4、當今各國共產黨的狀況

國外共產黨現狀及前景
柴尚金
●原載《當代世界》(京),2005.2.25—27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5、盧拉政府

國外共產黨現狀及前景
柴尚金
●原載《當代世界》(京),2005.2.25—27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6、全世界有哪些國家有共產黨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

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

西歐地區:葡萄牙共產黨、義大利重建共產黨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西班牙共產黨、希臘共產黨等

北歐地區: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

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俄羅斯共產黨、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烏克蘭共產黨、亞塞拜然共產黨、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等國家。

亞洲國家:印度共產黨、尼泊爾共產黨、敘利亞共產黨、黎巴嫩共產黨,越南共產黨、朝鮮勞動黨、寮國人民革命黨、古巴共產黨、日本共產黨等

拉丁美洲與北美州:主要是巴西共產黨、智利共產黨等。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南非共產黨、美國共產黨。

(6)全球化政黨擴展資料

共產黨,泛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的工人黨。

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

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

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

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

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參考資料:國外共產黨現狀-人民網

7、共產黨是什麼樣的組織?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8、11、「第三條道路」在西方盛行的原因、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歐洲社民黨「第三條道路」評析

進入9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出現的一個重要政治現象就是"第三條道路"的興起。在西歐,主要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包括社會民主黨、工黨、社會黨等,以下簡稱"社民黨")都打出了"第三條道路"的旗號,要走一條即不同於以國家干預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也不同於右翼政黨所奉行的新自由主義的道路。在美國,柯林頓所領導的民主黨政府雖然不信奉社會民主主義,但是也聲稱要走一條能夠將自由市場經濟與國家干預結合在一起的"第三條道路"。新世紀到來之際,俄羅斯新領導人普京也提出要走不同於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第三條道路"。目前,"第三條道路"成了各國學術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預計它在21世紀初期將對西方社會乃至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本文擬以歐洲社民黨的第三條道路為主要對象,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第三條道路":老詞語,新概念
"第三條道路"並不是什麼新鮮詞語,本世紀曾出現過許多版本的"第三條道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就被稱為是介於布爾什維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之間的政治力量;東歐的農村平民主義也這樣描述自己;法西斯主義的知識分子也聲稱法西斯主義就是資本主義無政府狀態和"共產主義專政"之間的第三條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多民族獨立國家,比如印度,就試圖走一條既不依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也不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第三條道路。新中國成立前,一些民主黨派也曾建議中國走第三條道路,不倒向兩大陣營的任何一方。1951年,社會黨國際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稱,民主社會主義要走一條既不同於資本主義也不同於共產主義的第三條道路。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間,捷共領導人提出要實現沒有私有制的市場經濟,走介於民主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道路。此後,實行改革的東歐國家和西歐的"歐洲共產主義"都號稱要走第三條道路。現在,英國有一個名為"第三條道路政黨"(THE THIRD WAY PARTY)的左翼組織,1997年大選中還提出了走"第三條道路"的競選綱領,不過它與我們所要討論的"第三條道路"是兩回事。
可見,"第三條道路"並不只是90年代的政治"套語"①。不過,歷史上的"第三條道路"卻從未象今天這樣格外引人注目,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天的"第三條道路"影響范圍之廣是過去所無法比擬的,另一方面還因為許多國家的領導人直接參與了對"第三條道路"的討論和闡述。特別是布萊爾,不僅比較早地提出了"第三條道路"這個概念,而且還對之做了較為系統的闡述。 1998年9月,費邊社發表了布萊爾撰寫的小冊子--《第三條道路:新世紀的新政治》,標志著"第三條道路"在理論上已經成形。當然,學者們的研究則更為深入、系統,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被稱為布萊爾的政治顧問的倫敦經濟學院院長安東尼·吉頓斯。1997-1998年,吉頓斯專門組織了有關"第三條道路"的課題研究,召開過一些研討會;英國《經濟學家》周刊1988年5月2-8日號專門介紹了吉頓斯所概括的"第三條道路"要點;1998年,他出版了《第三條道路》一書,對"第三條道路"理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這是到目前為此最為系統、詳盡地闡述"第三條道路"理論的著作。
當然,今天的"第三條道路"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更主要的還是它本身確實有新意,有其吸引人之處。從政治定位來看,它要走一條介於傳統的社會民主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之間的道路。如果將各種政治力量從左至右排在一條線上的話,那麼現在的第三條道路則比1951年民主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更偏右一些。
二、求生存、謀發展:"第三條道路"興起的直接動因
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社民黨的"第三條道路"是逼出來的,最初只是為了求生存、扭轉日益衰落的局面。
二戰後,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在歐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歐洲社民黨處於黃金時期,各國的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工黨在本國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持著與右翼政黨輪流執政的態勢。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社民黨普遍陷入危機,主要表現是信奉新自由主義的右翼政黨紛紛上台,並且政績頗佳,在大選中連選連勝,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撒切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和德國科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而工黨和社會民主黨則長期在野。從90年代中葉開始,社民黨"奇跡般地復興",先後上台或單獨執政,或與其它左翼政黨聯合執政,或參加各黨聯合政府,歐盟幾乎成了左翼政黨的一統天下。
70年代以前,歐洲社民黨普遍奉行具有如下五個特點的社會民主主義,取得了較輝煌的成績:第一,以人權和民主價值觀為基礎的政治體制;第二,混合型經濟體制;第三,讓人們過上人道、尊嚴的生活;第四,採用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來應對經濟危機;第五,平等基礎上的社會價值觀。這五個特點也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理論支柱,決定了社民黨的綱領、政策。在這五個理論支柱指導下,社民黨普遍實行了國有化、福利制度、國家干預等經濟社會政策,對西歐社會的發展穩定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比如英國工黨,1945-1951年的艾德禮政府大力推行國有化和福利政策,成效顯著。1948年,艾德禮頗為自豪地宣稱英國在世界上第一個建成了"福利國家",認為工黨已找到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模式,"一種把個人自由與計劃經濟、把民主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的制度"。1 此後,直到70年代末,無論哪個黨執政,都沒有根本改變這個框架。
對社民黨的成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英國工黨右翼理論家克羅斯蘭認為,"至少在主要方面,到1957年英國已不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工黨左翼理論家哈羅德·拉斯基認為,他們與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有著"共同的理想","能夠領導英國人民解除身上的鎖鏈","而英國工人階級將在全世界促進工人階級的團結,從而最後贏得新的世界。"2 當然,多數學者還是認為,社民黨建立了一種"歐洲福利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與美國和日本的資本主義模式有一定的差別。
以1979年撒切爾保守黨政府上台為開端,歐洲社民黨陷入危機。社民黨陷入危機的原因是復雜的:首先,社民黨所奉行的傳統福利國家模式走入困境。科技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失業人口增多,這使得拿救濟金的人越來越多,而納稅人越來越少;歐洲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成倒金字塔狀,較少的年輕人要養活較多的老年人,而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領取養老金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醫療費用也越來越高,而歐洲國家的健康保障體制又是人人都能享受的。這些都使福利國家在財政上走到極限。其次,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已不能適應全球化的需要。國家對經濟生活的過多干預,抑制了市場作用的發揮。這是70年代歐洲經濟普遍出現滯脹的重要原因。第三,從70年代開始,政治冷淡主義在歐洲興起。此前,意識形態的影響特別大,此後,對政治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年輕人,不願參加意識形態色彩強的政治組織,而是喜歡中性的組織,如環保組織、和平組織,而社民黨是比較重視意識形態的政黨。第四,歐洲的社會階級關系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比如德國,社會已經不再象以前那樣由價值取向一致的若干階級構成,而是由不同的群體組成,其中服務行業群體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人的素質較高,而傳統意義上的工人這個群體只佔總人口的6%。社民黨沒能適應這個變化來調整選舉戰略。最後,蘇聯東歐劇變給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以沉重打擊。保守主義勢力將共產黨與"准馬克思主義"的社民黨捆在一起來打,各國的社民黨威信掃地,力量銳減。與此同時,社民黨還遇到了來自另一個方面的沖擊:許多共產黨紛紛改旗易幟,向右滑動,它們的綱領政策與傳統社會民主主義的差距越來越小,實際上是在搶奪社民黨的地盤。

在危機面前,社民黨必須反思過去的路線,重新確立自己的綱領,否則,繼續堅持傳統的路線是沒有出路的。各國黨紛紛進行大幅度的改革,探索新的道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工黨。1994年,布萊爾任工黨領袖後,開始對工黨進行大刀闊斧、脫胎換骨的改革,其中最帶根本性的措施是修改黨章第四條,放棄堅持了76年的、象徵工黨宗旨的公有制條款。這一措施具有象徵意義,表明工黨將同傳統的路線決裂,用布萊爾的話說就是"擺脫黨內一小部分人所持有的准馬克思主義傳統,使本黨重構基本價值觀",3 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英國政治舞台上。

不過,放棄傳統路線只是個"破"的過程,對社民黨來說還存在著個"立"的問題。"立"什麼?怎樣給社民黨重新定位?第二條道路--社民黨的傳統路線--不能走了,那麼可不可以走第一條道路,即右翼政黨所走的以自由市場經濟為主要特徵的新自由主義道路?新自由主義雖然在80年代輝煌一時,但90年代以來的歐美政治現實表明,新自由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新自由主義以犧牲公正來換取效率,損害了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越來越遭到中下層群眾的反對。從97年開始,右翼政黨紛紛在大選中下台,而且敗得很慘,就說明了這一點。第二條道路也不是好的選擇對象。

三、全球化:"第三條道路"形成的大背景

70-90年代社民黨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適應經濟全球化這個大趨勢。現在,要探索一條即不同於傳統社會民主主義,又不同於新自由主義的第三條道路,必須要考慮這個大背景。

進入90年代以來,給世界政治帶來最為深遠影響的是全球化進程加速,科技革命更加迅猛,知識經濟興起,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深化。社民黨人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比如,布萊爾在《第三條道路:新世紀的新政治》中談到,"第三條道路"面臨的挑戰就是要認真對待世界經濟和社會所出現的"改變"。他列舉了四點尤為重要的"改變",其中第一點就是"全球市場和全球文化的發展"。4 吉頓斯也將全球化看成是"第三條道路"產生的重要背景,認為正是全球化、科技革命、知識經濟使90年代的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將持續到21世紀。社民黨制定新的政治路線、構建新的理論體系,必須考慮這些因素,正如吉頓斯所說,"第三條道路政治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全球化"以及它所帶來的"個人生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世界的變化使傳統的階級政治分野已經過時,面對挑戰,"第三條道路"必須超越"左右對立",兼顧"效率與公正"、"發展與正義",均衡"權利與義務",建立新的"個人與社會關系"。5 他對工黨政府的改革政策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工黨議程上的首要政策問題包括憲政改革、放權、福利國家改革以及歐盟的未來,這些問題都體現了全球化的影響.
應當肯定,70-9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也看到了全球化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才放棄了與社民黨的"共識政治",與福利國家和凱恩斯主義分道揚鑣,重視市場的作用。不過,社民黨人與新自由主義者所理解的全球化是不同的。相比之下,新自由主義更強調市場,試圖使政府責任最小化,他們夢想實現全球統一的市場,而國家則變得無所作為。他們誇大了全球化的作用,將之奉為神話,用以對付政敵。比如他們將全球化作為大幅度削減社會福利的根據,而在全球化問題不這樣突出以前,他們也主張削減福利。

在社民黨看來,過去忽視市場的作法固然是不對的,但是讓市場自由放任也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態度應當是,在讓市場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要動用政府的力量對市場進行干預、監督、補充,只有這樣,市場才是可以被容忍的。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應當得到擴大、加強,而不是加強一方,削弱另一方。傳統的社會民主主義在加強政府作用的同時,削弱了市場的作用,而新自由主義則是在加強市場作用的同時,削弱了政府的作用。社民黨還認為,全球化只是使經濟成為全球性的,而政治則仍然是民族性的,而新自由主義則用全球性來否定民族性。此外,社民黨不象新自由主義那樣將全球化奉為神話。對社民黨來說,全球化雖然促進了社會分工和勞動生產率的發展,給各國帶來了機遇,但它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對社民黨這樣代表社會中下層群眾利益的政黨,挑戰更為嚴峻。德國社民黨著名理論家托馬斯·邁爾認為,目前社民黨對全球化有如下三點認識:第一,主體經濟雖然全球化了,但仍有部分未全球化,需要國家的調控;第二,已經全球化的經濟領域,國家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其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能力;第三,在全球化時代,社會民主主義也必須努力在國際舞台上加強左翼政治力量的合作。②

四、"第三條道路"的基本內容

(一)重新確定依靠力量。傳統的工人階級過去一直是社民黨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隨著階級關系的變化,傳統工人階級的人數越來越少,這使社民黨在選舉中處於不利境地。為了適應選舉的需要、求生存、謀發展,社民黨必須重新確定自己的依靠力量。現在,從理論上講,社民黨主要依靠三個群體的力量:一是工人。這部分人雖然只佔人口的6%,但卻是社民黨的傳統選民和堅定支持者,是社民黨不能放棄的依靠力量;二是計算機、文化、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這部分人實際上包括了主要的白領階層,他們有活力和進取精神,有責任感,追求提高經濟的革新能力,對政治感興趣,不過他們不願受政黨政治的約束,意識形態觀念淡薄;三是小業主。小企業雖然人員少,但效率高,小業主一般都有革新精神,自立性強,不求向社會索取,而是依靠自己。社民黨依靠這三個群體就可以形成政治多數,就能保證在選舉中獲勝,而且這三個群體的共同點就是都主張社會公正。這三者中第二者最為重要,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部分人的數量會越來越大。

(二)重新解釋社會公正觀。社會公正是社會民主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它與主要競爭對手--自由主義相區別的最重要標志。不過,以往社民黨對社會公正的理解存在著嚴重的局限,過於強調形式上的平等,並通過建立帶有平均主義色彩的福利國家來實現平等與公正。現在,社民黨修正了社會公正觀。托馬斯·邁爾認為,社會公正是一個復雜而可操作的社會現象,它有如下幾層含義:1、形式上的平等,即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公民權力和參與管理社會的權力;2、社會有很強的包容性,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參與到社會發展中去,對社會有歸屬感和責任感;3、社會允許一些不平等現象存在,如收入、待遇上的不平等,因為它們有利於社會發展,也使社會底層的人受益,這種不平等現象與平等觀不矛盾,它們是功能性的不平等,而不是目標性的;4、社會公正並不是市場行為的自然結果,而是一個政治目標;5、一個人不管他在社會上貢獻多大,成功與否,其人的尊嚴應得到公正的對待,社會必須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會公正是實現社會團結的前提條件。要想保證社會團結,無非有兩個渠道:一是用暴力維持,一是有說服力地解釋社會存在的合理性。若採用後一種方式,就必須首先實現社會公正。

(三)摒棄傳統的左右政治分野,走非左非右亦非中間的道路。不貼左或右的意識形態標簽是第三條道路的顯著特徵之一。英國工黨首相布萊爾說,目前英國正在進行一場革命,其目的是在"放任自流"和"僵化的國家干涉主義"之間推出一個真正"布萊爾主義"的管理方式。布萊爾一再表示,他的政府是重實效的,他拒絕任何教條,最重要的是使國家如何發展,而不在乎是左還是右。7 吉頓斯曾這樣闡述第三條道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就是要超越傳統的政治概念,即老右翼所主張的新自由主義和老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而不是在它們之間。

第三條道路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徵:在政治哲學上,老的左翼和右翼是以階級為基礎來分野的,但是階級已不再是政治生活的主導力量,所以第三條道路必須建立在新的聯合體的基礎上,這種聯合體不易按左或右來分類。在對待國家權力上,老左翼尋求擴大國家的作用,老右翼則相反,而第三條道路則尋求在各個層次上重建政府,致力於補償現有政體在民主上的虧空,推進憲政改革、行政的透明度和地方民主。在對待社區上,老左翼對社區的作用持懷疑態度,而老右翼則認為只要國家權力不施加影響,社區就會繁榮起來,第三條道路則既承認社區的價值,又能看到國家權力在促進社區繁榮上所能發揮的作用。在民族問題上,老左翼認為不應該有民族觀念,而老右翼則過分強調民族主義,以致於有沙文主義傾向,第三條道路贊成"世界民族"概念,它承認民族仍然是重要的,但又欣賞現代的民族融合,贊賞"模糊民族主義"和"多元主權",主張將民族和國家區分開來。在經濟問題上,老左翼贊成混合經濟,以改造資本主義,老右翼鼓吹市場經濟,第三條道路則主張"新混合經濟",這種"新混合經濟"強調的不是所有制而是競爭和規則。在福利國家問題上,老左翼歡迎福利國家,並將之作為再分配的主要載體,老右翼則把福利國家看成是魔鬼,第三條道路的目標是將福利國家改造成為"社會投資國家",其著重點是由在公益事業上花錢轉為"人力資本投資",社會投資國家將對諸如減弱毒化環境這類事情持積極態度。在全球秩序上,老左翼沒有全球理論,只有簡單化了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老右翼的國際關系理論是建立在如何對付戰爭上,第三條道路認為,人們已不再生活在兩極世界裡,因此國家已沒有敵人,國家所面對的只是各種危險。8

(四)四大主題。 雖然第三條道路在各國有不同的模式,各國都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而且社會民主主義也不追求統一的發展模式,但各國各黨都有著同樣的四大主題:

1、新經濟。核心內容就是如何在全球化形勢下實行充分就業和高速增長。主要有四個途徑:一是通過國家為開發、研究、教育提供支持來保證經濟有革新能力;二是國家支持建立大量的小企業,使之有足夠的靈活反映能力;三是實行更多的短時間就業崗位制,以便讓更多的人分擔工作,有就業機會;四是創造一些低收入但又是社會所必須的就業崗位,國家支持保證就業者的收入能達到一定水平。

2、新福利國家。過去的高福利導致一些人濫用社會福利,因此必須減少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新福利國家的原則是,改社會福利國家為社會投資國家。就是說,不能再把福利投入的大部分用於救濟失業者,即救火,而是用於就業培訓,即防火。與此同時,在社會上大力提倡自助,改變事事都要依賴國家的觀念。

3、新的執政行為。傳統的國家是中央集權的,隨著社會復雜性的增加,這種執政模式已經逐漸失效。自由主義的解決辦法是私有化、市場化。社民黨要找出新的辦法。比如,在社會保障問題上,國家可以從行政上規定,每個人都要買保險,並定出一個目標,而由社會來籌集資金實現目標。在很多事情上,國家可同參與者進行談判、協商,一起找到解決方式,並非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動用國家行政的力量。法國總理若斯潘精闢地概括了"第三條道路"的執政行為:"要市場經濟,不要市場社會。"

4、新政策。社民黨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政策,以便能夠取得其依靠力量的支持,保證執政多數。
六、對"第三條道路"的幾點評價

社民黨"第三條道路"的特徵主要不是體現在政策層面上,而是在理論層面上,較為突出之處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時代感強。首先是社民黨將全球化作為構建第三條道路理論的大背景,這是難能可貴的。任何一種理論或事業,如果要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須與時代潮流密切聯系起來,順應時代潮流的要求。否則,與時代潮流相背離,盡管有時靠某種個人魅力或組織強力或特殊的環境能興盛一時,但絕不會持久。其次,冷戰後,全球局勢進一步緩和,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進一步深化,人心思和平、求發展。這要求各國政府和政治家要將主要精力用在發展經濟、促進世界和平上,而不是象20世紀絕大多數時間那樣搞意識形態對抗。在全球化時代,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增多,階級、集團利益相對減少。社民黨的"第三條道路"強調淡化意識形態,超越傳統的左右政治分野,走一條非左非右亦非中間的新道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這種時代要求。9

二、強調變革和創新。"第三條道路"提出走非左非右亦非中間的道路,超越傳統的左右政治概念,這本身就是一大創新。翻開《新英國--我對一個年輕國家的展望》這本布萊爾的言論集,可以發現"新"字特別多。布萊爾將變革與工黨的生命聯一起,他說:"不進行變革的政黨將會死亡,工黨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運動而非一座歷史紀念碑。"10

三、實用主義色彩濃厚。社會民主主義本來就有實用主義的特徵,"第三條道路"更突出。布萊爾曾強調,為了賦予"第三條道路"價值"以實際效用,在很大程度上的實用主義是必要的"。11 布萊爾的一句名言是:"沒有意識形態的先決條件,能夠實施的也就是行得通的"。12 "第三條道路"的實用主義色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理論上兼收並蓄。它不標榜自己是唯一正確的終極真理,而是要設法吸收其他政治力量的價值觀。布萊爾曾在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發表的文章中這樣闡述"第三條道路":"它並不僅僅是左派和右派之間的妥協。它設法要吸取中間派和中間偏左派的基本價值觀念,將這些價值觀念應用於一個有著根本的社會變革和經濟變革的世界"。13 二是在實踐上從實際出發,不搞教條主義。從英國工黨執政兩年多的實踐看,它在政策上非常靈活,不管某項政策過去曾被帖上過什麼政治標簽,只要它有效用,就會被採用。有時看起來工黨的政策比保守黨還"自由化"。在外交政策上,"第三條道路"的實用主義色彩更為濃厚,幾乎看不出"左翼"的基調。 四、尊重傳統。雖然社民黨人宣稱"第三條道路"不同於傳統社會民主主義的路線,而且是非左非右亦非中間,但是"第三條道路"並未同社會民主主義一刀兩斷,它仍堅持了社會民主主義傳統的核心價值觀,只不過是根據新的形勢做了新的解釋而已。如果從客觀的角度給走"第三條道路"的社民黨進行政治定位的話,應當承認它們在歐洲是不同於右翼政黨的中左翼力量。這不僅是因為社民黨人自己聲稱他們是中左翼力量,他們仍堅持社會民主主義,而且還在於社民黨與右翼政黨相比,更強調變革和與人民的聯系。比如,布萊爾認為,在1979-1982年工黨連續輸掉4次大選,"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同人民的接觸。"他宣稱:當"我們恢復了與人民的聯系"時,"我們將證明是工黨而不是保守黨理解現代世界人民所關心的問題。"14 最能體現"新工黨"政治定位的話是:"新工黨的基本信條是我們必須將傳統的價值觀以新的方法運用於新形勢之中。"15 可見,"新工黨"基本繼承了老工黨的政治定位和基本價值觀。說"第三條道路"是非左非右亦非中間,是指思維方式,而不是指政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