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怎樣促進全球化教育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怎樣促進全球化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28 12:38:18

1、全球化對教育有什麼影響? 教育應該做哪些准備

?

2、中國高等教育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應採取的政策和建議:

經濟全球化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已經被世界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社會生產單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已不行了,須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機器化生產和世界市場形成基礎上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同世界歷史進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都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知識與技術更新周期大大縮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世界市場對各國經濟的影響更加顯著,國際競爭與合作進一步加深。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各種文化交流日益擴大,開放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明顯增強。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指責經濟全球化本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它是一種趨勢,如果我們不融入這一發展過程,自己將永遠落後。唯一的辦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為競爭的強者。具體來說,應採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如果我們否認乃至拒絕它,既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會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閉門自守必然導致落後,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因此,我們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順應歷史潮流,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目前,我國已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但是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發展卻比較緩慢,對外投資量尚不到世界對外投資的1%,這既與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和引進外資的規模不相稱,也表明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我們應一方面要發揮現有技術優勢,擴大對有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另一方面,對發展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考慮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生產。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應對它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

二、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裡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直接從比較高的起點開始,在技術水平、生產組織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鑒一些現代化國家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文明成果

3、全球化時代,孩子需要怎樣的教育

你的認識太有高度了!
信息技術使得經濟文化教育日新月異,從小學好心儀的外語,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兼備,重視自己教育子女。
然而,
可是
我們許多家庭都是大眾百姓認識見解低下,脫離不了我們中國的學校教育,班級授課制,奢求出國呀,貴族教育呀不太現實而已。

4、知識經濟與全球化對教育的需求和挑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許多國家開始實行「知識經濟」,通過剖析知識經濟的發展歷程,進一步揭示了大學系統是如何更直接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從而突顯了大學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進程中可以發揮的關鍵作用:促進知識生成和傳遞,通過教學、科研與商業機構密切接觸。本研究將為國家政府如何制定有利於最大限度發揮大學的作用,促進高校知識遷移和經濟發展的高等教育策略提供有益啟示。

5、怎樣應對教育國際化的挑戰

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深化綜合改革。

首先把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全校辦學實踐之中,給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打算出國的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和國際理解的機會,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國際競爭意識,培養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讓學生突破狹窄學習環境的定式,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成功經驗,抓好學校的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發展公平優質的教育,滿足社會公眾願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其次,通過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聯合培養與合作研究,訪學、游學與國際會議,結成友好學校與構建中外辦學機構的方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尤其提高教師指導學生規劃學習生涯與進行課題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跨文化學術交流合作以及語言應用的能力,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第三,將外國文化的本土化與本土文化的國際化相結合。全球化、國際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越要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人盡其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質朴的道德操守,深邃的哲學思想和高雅的審美情趣。要重視優秀中國文化的弘揚和優質教育資源拓展,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教育的獨到經驗。為推進教育國際化,做出中國的貢獻。

第四,保持敏銳目光,密切跟蹤,主動應對高考改革,互聯網教學,STEAM教育等帶來的新挑戰。要轉變教育資源觀念,積極探索教學組織調整,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要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學校,特別是高中學校要構建選課制走班教學的教學新常態。中小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協調改革、協同創新,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攜起手來,努力培養國際化人才。

6、到底什麼是國際化教育

一、什麼是教育國際化

所謂的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激盪,共同促進世界的繁榮和發展,各國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教育內容的選擇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採用等方面不僅要滿足來自本國、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適應國際間產業分工、貿易互補等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形勢。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或者本質,說到底就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想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搶佔世界教育的制高點,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人才,為本國的最高利益服務。眾所周知,在知識經濟日益顯現的時代,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數量多、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富於創新能力的人才,誰就能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教育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能立足於本土,放眼於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

什麼是教育國際化?或者說教育國際化的內涵是什麼?我們非常贊同這樣的一個觀點:所謂教育的國際化,就是用國際視野來把握和發展教育。

7、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適時轉變觀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最佳答案1.經濟全球化對愛國主義教育帶來的挑戰 --------------------------------------------(1)全球化直接威脅各民族國家的經濟安全,同時也弱化了國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2)全球化對各民族國家的主權會有所削弱。 (3)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在對各民族國家進行文化滲透。 2.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必須弘揚愛國主義 --------------------------------------------(1)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整體利益的代表者。 第一,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 第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民族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最強大的行為主體。 第三,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促進經濟全球化正常發展最具實力的制約力量。 (2)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 --------------------------------------------◆經濟全球化非經濟利益一體化,各民族國家仍然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仍需保護民族工業和品牌,維護國家經濟利益; ◆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政治一體化,愛國主義仍是當代維系民族國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條件下, 一方面,西方強勢國家倚仗其經濟實力推行強權政治,企圖動搖他們作為民族國家主權象徵的政府權威。 另一方面,面對國人的政治淡漠和對政府信心的喪失,如何以一種思想或理論來匯聚人心、重建政治合法性,成為中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能發揮這種作用的,只有愛國主義。 ◆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文化一體化。文化的民族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文化的發展需弘揚愛國主義。 (3)弘揚愛國主義有利於全球化條件下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處理。 --------------------------------------------既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以塑造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的良好形象。 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如何弘揚愛國主義? --------------------------------------------(1)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速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 (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 (3)以全球視野和開放意識來建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 謝謝,祝國慶中秋快樂 9

記得採納啊

8、全球化背景下,我們面對怎樣的文化挑戰,教育應當如何應對?

我們面對著很多外來文化的入侵挑戰,國人過於喜愛外來文化。
國家應該重視傳統文化,出台相關政策。

9、怎樣應對教育國際化的挑戰?

教育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邊緣產物。我想,教育國際化基本目標就是促進世界范圍內教育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協調發展。進入國際化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特徵是什麼?

從人力資源上講,留學生數量快速增加、教師的國際流動明顯加速;從物質資源來看,隨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的迅速增長,這些國際化的課程、教材、課件等教學資源的跨國流動和傳播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必然伴隨的是現代教育理念、先進培養模式、教學管理模式、學生事務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跨國傳播和融合。

怎樣應對教育國際化的挑戰?

第一,要把握世界教育發展大趨勢。

在教育發展方面,現在世界各國政府主要聚焦到兩點上,即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盡管國情不同、教育體制不同,但各國在融合中相互借鑒,也形成了一些共性發展。

比如,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重視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教育和建設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與評估,提高辦學質量,等等,這些各國都高度重視。

第二,要加強戰略思想。

我們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師生國際競爭意識,注重培養教師及學生多元文化理解、溝通、交流、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合作,扎實提高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這是我們推進教育國際化過程中應該重點考慮的。

第三,要探索國際經驗本土化。

比如,要尊重學生選擇和心理特徵的發展,讓學生突破現在狹窄定勢,讓他們更加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要把國際化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辦學實踐之中,給全體學生而不是只給少數准備出國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機會。明確應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規劃、課題探究、自主學習以及跨文化學術交流。推進中國優秀文化弘揚和優秀教育資源拓展,為教育國際化作出中國貢獻。

任何問題都有兩方面,一方面,借鑒國外先進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結合校情提高我們自身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促進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的國際拓展。不能妄自菲薄,盡管存在困難,也要通過努力、扎實改革,對教育的國際化作出我們的貢獻。

(以上內容根據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長春二道)教育改革實驗區啟動大會上的講話整理)

10、全球化對教育的影響多大?請詳細說明。最好有例子。謝謝各位

非常巨大,互聯網使用,極大縮小了世界彼此間的距離,比如坐在家裡可以上網校,接受遠程教育,包括遠程視聽、視頻,不僅教育界收益,全球化對其他行業如醫療農業商業貿易等都不同程度獲益,即醫療接受遠程救助,農業實現優質產品推廣,商業貿易可以從網接受物流產品買賣流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