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的今天應堅持樣的開放政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的今天應堅持樣的開放政策

發布時間: 2020-11-28 12:37:20

1、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為此我國應該 A.繼續堅持擴大出口,適當進口 B.減

A

2、當前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湧動,中國為何依然實行對外開放,而且堅定表態?

中國的定位是世界工廠啊,而且這個定位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那麼你是工廠,你生產出來的東西賣給誰?你只能賣給國外啊,國內的需求只能消耗掉一部分的產能,多出來的產能只能出口,不出口就會導致大量人口失業,只有就會導致社會動盪,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至於為什麼定位是世界工廠,因為中國目前的科技實力還不是世界尖端的,至少在大部分非軍工相關行業不是,而人口又多,人口就是勞動力,所以綜合下來目前世界工廠的定位是最適合我國的。也許,會有人說中國的科技力量正在快速崛起,但是要注意這些崛起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有了世界工廠的定位,在生產過程中吸收和發展的。

3、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弘揚愛國主義?怎樣弘揚愛國主義?

愛國是要保衛經濟全球化取得的成果,國家始終是人民強大的後盾。人民愛國國家才會更有動力。關於弘揚愛國主義,其實不能片面地把為國捐軀看成愛國。關注時事,培養凝聚力,能明辨是非,不傳播謠言等都是。

4、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應如何推動自身經濟的發展?

復制的內容,僅供參考:
1.加速經濟改革,擁有標准佔領技術高點
應加速推進我國經濟法制改革,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盡快建立和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體系。積極參加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包括貿易依存度和投資開放度,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為微觀經濟主體進入國際市場創造宏觀環境。擁有標准佔領技術高點,現在我們造成財富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知識差距,就是由於我們現在沒有自主創新和自己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少,技術依存度有50%是依靠自己,50%依靠引進技術。知識包括標准、品牌,也包括你的技術、專利等等,這些東西的價值是很難用實物跟它比較的。比如說標准,誰擁有了標准,誰就可以說佔領了技術的高點。

2.加強質量管控,擴大對外交流
應努力提高國有或民營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改進技術和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抓好質量管控,擴大對外交流,使產品有能力進入市場並佔有一定份額。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中央提出來要「走出去」的戰略。到國外投資,擴大對外交流,需要做大量工作,要熟悉當地的法律、文化、歷史,還要在當地建立關系網。我國現企業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設立銷售辦事處,第三步是設立生產企業。真正實現跨國經營的公司還是很少,所謂實現跨國經營的跨國公司,就是從全球的角度制定它的戰略,能夠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它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現在有些上市公司熱衷於並購國外的企業,這個也是跨國公司發展的模式,但並購的時候應該重視市場和文化的差異。

3.健全機制,提高風險意識
隨著參與全球化的加深,在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領域都將有相當規模的交流,我國將更多地融入越來越自由化的國際金融市場,但由於我國金融體制還不健全,在這一進程中,我們要始終注意風險的防範和危機處理。建立風險防範意識和機制。全球化進程,使各成員的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都受到挑戰,面對較為頻繁的外部制度的影響,內部制度沖突的機率與風險不斷加大,存在著管理環境和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這在短時期內是必然的,要注意形勢研究及時提出對策。

4.適時開放,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使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資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變得越來越快,對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的影響深刻而頻繁。適時開放市場,只有市場開放了,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時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還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方面,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競爭力還處在劣勢,因此在准入領域和准入時間上一定要與國家的長遠發展相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中國企業是做了很大貢獻,我們要把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認真地進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專家學者要深入到企業里,總結中國企業的經驗,然後上升到理論。這些應是逐步進入國際市場應具有的條件。

5、為什麼說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發展必須堅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

「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後,愚昧無知」。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有封閉半封閉向對外開放的轉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崛起。這是我們黨和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當代世界發展大勢,實行對外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系統的開放性原則的最出色運用。

6、經濟全球化時代下,為什麼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1)獨立自主,是指自己擁有處理本國事務(包括經濟事務)的權利,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國資源發展本國經濟。這就是說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必須把立足點放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主要依靠本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優勢來發展自己。

(2)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之所以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因為:①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國的經濟命脈,逐步建立起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獨立,進而保障政治獨立;②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③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保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3)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提示:①不能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看成是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和盲目排斥。②不能把「自力更生,爭取外援為輔」等同於「自力更生為主,對外開放為輔」。因為,爭取外援不等於也不能代替對外開放,對外開放不僅僅限於爭取外援這一狹窄的范圍,它涉及經濟、文化、科學與技術等各個領域。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不是何為主何為輔的關系,而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關系。③可以聯系哲學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來加深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這題都成了政治必考的題了 高中 高考 大學 。。。

7、「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為什麼還要堅持愛國主義」

1、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民族國家的形式沒有過時。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
國家的產生是民族和文明發展成熟的標志。國家不僅能夠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會成員的利益、動員全民族的力量、規范全社會的未來,而且是本民族整體利益的最高代表者。盡管經濟全球化使國家的部分職能也處於變革之中,但是,國家作為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未變,國家是民族整體利益的最具權威的唯一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未變。在今天的世界,哪個民族削弱了國家的地位和能力,哪個民族就面臨毀滅性的生存危機。這已被當代世界歷史所證明。(如伊拉克)
2、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本民族整體利益的最具權威的代表者。 只要國家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堅實的基礎。只有堅持愛國主義,才能使每個民族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獲得共同發展。
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外敵對勢力妄圖西化和分化我國的戰略並未改變。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是國際敵對勢力進攻社會主義的重要戰略,通過實施「西化」和「分化」的攻勢,在經濟上誘壓兼施,政治上扶持「親西」力量,思想上進行西方文化的滲透,整體上大搞攻心戰。
世界上某些超級大國認為,冷戰結束以後,中國的綜合國力發展迅速,己經成為21世紀美國的潛在競爭對手,所以,不論他們對中國採取何種斗爭策略,遏制中國,西化和分化中國的戰略始終不會改變。
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斗爭事實告訴我們,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是防止西方國家對中國搞「和平演變」的重要保障。
4、面對國人的政治淡漠和對政府信心的喪失,如何以一種思想或理論來匯聚人心、重建政治合法性,成為中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能發揮這種作用的,只有愛國主義。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無論你是生活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無論你的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如何,也無論你在何種所有制企業中工作,作為中華兒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來報效祖國。應當說,經濟全球化趨勢為個人報效祖國消除了許多障礙或阻隔,開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間。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5、經濟全球化非經濟利益一體化,各民族國家仍然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仍需保護民族工業和品牌,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政治一體化,愛國主義仍是當代維系民族國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
既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以塑造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的良好形象。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需要做到:
(1)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速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 。
(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 。
(3)以全球視野和開放意識來建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

8、在地球村概念逐漸流行的情況下,還應堅持愛國主義嗎

論少林功夫文化的當代價值(王崗 高曉明)
◎王崗 高曉明

少林功夫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應如何在新時期確定自己的位置、選擇自己的道路,成為關心少林功夫文化、關心少林寺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少林功夫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導向意義。
一、文化轉型期的少林功夫文化
1.當今少林功夫文化所處的文化環境
從改革開放以來,到進入21世紀後中國加入WTO,中國社會進入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期。在中國社會的不同層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改革的深入發展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給予文化轉型以強烈的刺激和巨大的推動,同時又迫切要求文化領域的改革相配合」。「市場經濟是一種嶄新的文化現象,它的出現,給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倫理規范等帶來了震撼性的沖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文化真空』和『文化失范』的文化生態危機,也成為市場經濟初期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精神文化建設發展的代價」。中國文化開始面臨改造傳統文化和建立中國現代文化的歷史選擇。
2.少林功夫文化在社會轉型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自中國社會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封閉之中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而日漸向世界開放。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開始與他民族文化有來有往。今天,中國社會正經歷著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對外開放更向縱深發展。隨著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提升,世界開始了解中國,中國在許多發面受到世界的關注。獨一無二且富有中國傳統色彩的少林功夫文化已經開始向著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傳播,但在此過程中它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是並存的。
長期處於農業文明熏陶下的中國社會,在新世紀到來以後開始了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這是中國社會遭遇全球化風暴無法迴避的歷史選擇。中國人無論從生活方式還是思維方式與改革開放之前相比也發生了巨變。同樣的,在對待少林功夫文化這類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也不同以前。人們開始意識到它對於本民族的重要性,並開始加以保護和開發。少林功夫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看似與現代社會很難相適應的少林功夫文化也開始尋找著恰當的契合點。
「地球村」概念提出以來,傳媒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尤其在網路時代到來之際,「地球村」變得名副其實。發達的傳媒和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的網路為少林文化在全球范圍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另一方面,許多的外國人對少林功夫文化興趣盎然。也許以「禪武歸一」為特點的少林功夫文化精髓很難被外國人所理解,但是無論是玄妙的「禪悟」還是精湛的「少林功夫」都在不同的側面吸引著人們的注意。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國人蜂擁至少林寺,以滿足自己的夙願。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日益激烈的競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文明病」已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而對於「文明病」的一個有效的預防手段就是參加體育鍛煉。武術作為傳統項目以其不受場地制約的特點在中國社會向來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據不完全統計,武術具有6000萬練習者,這一數字是常年參加體育鍛煉人口的一半。」近些年來,由於關於少林功夫題材電影的播映和「少林國際武術節」的活動的舉辦,在國內外掀起了學習少林功夫的熱潮。單從少林寺周邊的武術學校來看,就有80餘所,招生人數達3萬餘人。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少林功夫將會在人們日益追求健康的今天找到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
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為少林功夫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袤的發展空間,但同時在許多方面也向其提出了諸多挑戰。尤其表現在少林功夫文化1500年文脈的傳承和少林功夫文化資源流失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在「禪武歸一」的旗幟下享譽千年的少林功夫文化,不是僅僅擺在那裡的一些需要保護的文物,而是一種活的少林功夫文化。我們對於它的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殿堂、碑銘、壁畫等物態層面上,少林寺的佛、僧、禪、武、醫、齋等非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更是我們應該加以保護的對象。其次,自「少林」和「少林寺」字樣成為某種商標出現,到入世後對「少林」和「少林寺」商標在國際范圍內的搶注和盜用。世界唯一的少林功夫文化開始被淡化、曲解、混淆和瓜分。在少林功夫僧團隨中國政府代表團赴日本參加中日韓三國建交慶典中,永信方丈從一位日本友人手裡得到「一本厚達3000餘頁的日本國內搶注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聯盟等272項相關商標以及在全球發展了28個加盟會員國的查詢報告」。雖然中國社會開始與世界「接軌」,但在其過程中,我們會遭遇到許許多多始料未及的情況和問題。長期生長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的少林功夫文化已經在一開始就蒙受了巨大的挑戰。少林功夫文化不能夠只是與世無爭的「關門念經」,為了少林功夫文化今後可持續發展問題,應當站出來捍衛少林寺自身的利益和權利。另一方面,在少林功夫在國內外廣受歡迎之際,少林功夫表演、少林國際武術節等活動為少林寺創造了豐厚的經濟價值,但是我們必須在經濟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將少林功夫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加以保護和宣傳。總而言之,少林功夫文化在新時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正像永信方丈所言:「我要為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考慮。」
二、少林功夫文化的本原價值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並且發揚光大,形成中國化的佛學宗派——禪宗。少林寺以「禪宗祖庭」和獨具特色的少林功夫在中國的眾多寺院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少林寺涵載著極大的文化價值。因此,正是少林的武術文化使得少林寺在世界范圍內聲名遠揚。在少林寺發展至今的1500年裡,它始終發揮著它自身的價值。什麼是少林功夫文化的本原呢?我們搞清楚這個問題對於少林功夫文化的未來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從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為僧人跋陀修建少林寺一直到今天,少林寺作為一個位於中原地帶的皇家寺院,始終保持著自身的宗教文化模式。
少林功夫文化的一個顯著的文化價值就是印度佛教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沖擊和融合,印度佛教在中原大地上最終形成了中國禪宗佛教。中國的禪宗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與中國的儒家、道家思想相融合,並且在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中占據了一個顯赫的地位。
「禪以它頑強、活潑的生命力,還活在中國現實的文化中,並且構成現實中國人特別是知識階層一種處世的心態。」始於印度的禪在其中國化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禪起初在中國的土地上傳播之時也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無法避免的發生過碰撞,與不同的宗派之間也經歷過多次的紛爭。中國禪的最鼎盛時期是在五祖弘忍之後禪宗本身的分化階段。以六祖慧能為代表的南宗禪和以神秀為代表的北宗禪有著不同的修持方法。前者主張頓悟,後者主張漸修。兩者對於佛本性的認識也有著極大的不同。這一點從慧能和神秀為承傳五祖弘忍的衣缽所作的偈中可以看出。神秀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之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有」和「無」。最終,南禪宗壓倒了北禪宗,並使得中國禪宗進入繁榮時期。慧能視心性本體為「無」,這是中國禪宗形成的真正標志。這種對於心性的認識正是印度大乘佛教與中國道家思想相融合的產物。而在被稱為禪宗宗旨的四句真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中,「佛」幾乎成為儒家和道家所追求的「真人」和「聖人」。這樣一來,漸漸地中國禪宗就超出了宗教,並且向著文化和生活的各個層面滲透。在文化方面突出個「雅」字,例如「從魏晉南北朝以來,隋、唐、宋、元、明、清,其文學藝術的許多領域,都不能拒絕禪境的誘惑,甚至不能不以禪境為高雅之境。」而「從生活層面看,悟禪、參禪,不僅為許多著名的文人雅士所趨附,以之為高標;而且『平常心是道』的禪風,也使平民大眾為之傾心。」毋庸置疑,中國禪宗對於中國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並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顯現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少林功夫最初產生的原因是為保衛寺院安全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林功夫不僅僅是單純地為保護寺院的安全而傳承的一種技擊術,尤其在冷兵器時代過去以後它逐漸向著多層面發展,少林功夫的體系也變的博大而精深,其價值也體現在不同的方面。少林功夫的最經典之處莫過於「禪武合一」。可以說少林功夫以一種特有的修煉方法將中國佛教、儒家和道家等傳統思想的精髓融入少林功夫,使得自身更加具有強烈的文化特性。「在少林寺,和尚練武也是一種『禪』的形式,完全符合石頭希遷『萬物體玄而自現』的思想和雲岩『寶鏡三味』中『即事見真』的禪法。」少林功夫習練的關鍵在於有沒有「禪心」。通過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練習少林功夫,習練者可以將習武過程等同於學佛修禪的過程。另一方面,少林功夫是以套路為單位的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其動作從設計到組合成套路,都是符合中國古代人體醫學和人體運動規律的。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下,少林功夫追求自身和自然的和諧。因此,經過長期的不斷發展和改良,少林功夫在發揮人體潛能的同時也可以增強人體多方面機能,顯示出了極高的健身養生價值。少林功夫套路的在其形成的過程中也融入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韻」、「氣」、「形」、「神」、「意境」在少林功夫中都有完美的體現。例如,少林「象形拳」,其動作、造型形象的體現了各種動物的特徵,真正將力與美完美地結合到一起,那種惟妙惟肖的表演實然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少林功夫中所蘊涵的禪的精神還是中國傳統審美情趣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與創新的結果。
少林功夫真正在中國大地上揚名還是從唐王李世民授封少林僧人開始的。從那時起,少林功夫的那種愛國主義精神就緊緊地與之聯系在一起。少林寺本應該是佛門禪宗之凈地,與外界無所瓜葛的,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下開始捲入了國家的爭斗之中,並以「安邦濟世」聞名天下。此後人們比較熟悉的就是在明朝中期,少林武僧抗擊倭寇的侵略。無論在哪個時期,少林寺在民族危難之時,沒有將自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是毅然擔負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重任。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在少林功夫中的滲透,更奠定了少林功夫在中國武術中的地位。因為,無論是從中國的傳統道德思想,還是從佛門的「普度眾生」的願望而言,少林寺「安邦濟世」之舉對於樹立民族意識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都是值得贊揚的。萬籟聲先生所著《武術匯宗》中的專節《少林功夫傳授門徒規條》中有「十願」,其中第一條就是「一願學此本領,保國安民!」「早在十二世紀,少林寺覺遠和尚就為訓練眾僧習武規定了森嚴的『習武禁約』,名為『十禁』:一禁叛師;二禁異思;三禁妄語;四禁浮藝;五禁盜劫;六禁狂斗;七禁違戒;八禁抗詔;九禁欺弱;十禁酒淫。」少林功夫在這樣種種戒規之下進行傳承難怪少林功夫正義的習武宗風能夠代代相傳而不泯。少林功夫文化發展至今,昔日少林寺「安邦濟世」之舉也許永遠不會發生在今日,但是,那種愛國主義精神會永遠伴同少林功夫文化在新時期的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道路上譜寫新的篇章。

少林功夫「禪武合一」的精神,對中華武術乃至佛教信仰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少林功夫在追求技法精進的同時,同樣重視心性的修煉,功夫只不過是一種修行的法門,少林寺僧人通過修習少林功夫找到了覺悟佛法的另一途徑。少林寺僧人將這種般若性空精神貫徹到少林功夫演練過程中,使少林功夫獲得一種中國武術其他流派難以企及的境界,從而形成少林功夫特有的有益於提升人類精神境界的宗教品質。少林功夫的這種宗教品質和文化功能,豐富了中國傳統精神文化的內涵。

希望這些對你有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