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反對全球化的國家有哪些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反對全球化的國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1-27 18:02:11

1、反對全球化的利和弊

經濟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弊端。
其一,經濟全球化包含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國際貿易。由此,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動盪甚至危機。
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給每個國家都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台,另一方面,由於不合理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激化。
二、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①國際貿易的加快發展,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發展對外貿易。
②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資金、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參與跨國投資,利用海外資源。
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的產業向全球轉移的機會,加速自己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使我國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④可以利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機會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等。
當然,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來說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我們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①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競爭,既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商進來,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經濟舞台,開拓國際市場,發展開放型經濟。
③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加強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的提高。
④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⑤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的關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從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在更廣闊領域和更深層次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僅要堅持「引進來」的政策,還要採取「走出去」的戰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
要發展我國在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產業。由於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業壓力大,這就需要重點發揮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與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與資本主義國家共存和共同發展。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既有矛盾斗爭,又要和平共處。社會主義國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義國家既要警惕國際反動勢力「和平演變」的陰謀,又要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科學技術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切科學的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為什麼有些國家反對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 對於發展中國家有利也有弊

3、反全球化的力量來源於哪些組織?

反全球化是讓全球化的腳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反全球化浪潮更是發達國回家和不發達國家答弱勢群體的吶喊。

反全球化主要是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針對發達國家以全球化加快世界發展的借口進一步壓榨其的法抗表現。
沒一個國家都有反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是拉美非洲中東的某些國家尤為突出。

4、反全球化反映了什麼社會問題?

反全球化運動發展的一些明顯的特點。
第一,反全球化運動是在國際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期出現的一種有廣泛社會基礎的特殊的國際運動。這個運動的鋒芒一開始就直接指向以美國為首的主導全球化的七國集團,指向依照七國集團制定的規則推行全球化的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第二,反全球化運動的發展十分迅速。發生在美國西雅圖的「西雅圖風暴」拉開了全球化運動的序幕,發生在義大利熱那亞的「西雅圖風暴」把反全球化運動推向高潮。從拉開反全球化運動序幕,到把反全球化運動推向高潮,一共還不到兩年時間,而投入反全球化運動的「西雅圖人」已經從拉開反全球化運動序幕時的4萬人猛增到反全球化運動達到高潮時的12萬人。
第三,反全球化運動十分活躍,發生的頻率很高。從西雅圖世界貿易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到最近的八國峰會,在不到32個月中,反全球化運動至少舉行了16次大規模遊行示威和其他形式的斗爭。
第四,除了極少例外,幾乎可以說,在現在這個地球上,哪裡舉行推行全球化的國際高峰會議,哪裡就會出現反全球化運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進行激烈碰撞、沖突和斗爭,已經具有不可避免之勢。
第五,反全球化運動的迅速發展在國際上有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根源。就像全球化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一樣,反全球化運動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第六,反全球化運動遭到西方發達國家統治者的鎮壓。但是,無論是逮捕、監禁,還是催淚彈、高壓水槍、橡膠子彈以至核武器,這些鎮壓手段都沒有使反全球化人士屈服。
第七,反全球化運動本身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成為使主導全球化的西方發達國家統治者感到頭痛和害怕的一種全球化。
二、什麼人反對全球化?他們為什麼反全球化?
關注反全球化運動,首先關注的是什麼人反對全球化。西方國家媒體對什麼人反對全球化有不少報道。
德國《世界報》2000年4月13日發表的一篇題為《全球化及其反對者》的文章說:「伴隨著世界經濟的一個景象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創造的財富越多,反對者的行動就越咄咄逼人。這是一支由許多非政府組織組成的隊伍,他們中有環保和消費者利益保護者、社會活動家和工會組織、宗教界領導人以及呼籲和提供發展援助的人。」
美國《世界日報》2000年4月23日發表的一篇題為《防止經濟一體化成為新的經濟奴役》的文章說:2000年4月16日在華盛頓美國國會前舉行反全球化遊行示威的人主要是勞工。
西班牙《世界報》2001年7月21日發表的一篇題為《透視反全球化運動》的文章說:在以反全球化為宗旨的許多組織和人物中,有經過組織訓練的反全球化人士,也有金融投機交易收稅協會(主張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進行民主監控,反對新自由主義政策)、關注南半球(反對貿易自由化,反對將東南亞邊緣化)、第三世界網路(傳播第三世界電影)、唐·維塔利諾(義大利牧師,他認為新自由主義和全球化會導致飢餓、文盲和失業)、免除債務等和平性質的組織和人物。
從西方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參加反全球化的隊伍是由許多國家的多種非政府組織和多方面、多階層人士組成的,有相當的廣泛性。在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組織中,既有來自西方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又有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有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的社會活動家、環境保護主義者、消費者利益保護者、宗教界領袖,有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工會領導人和勞工,有的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社會階層的人士。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既有全球化的直接受害者,更有全球化直接受害者的利益代表者。在反全球化這個共同目標下,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組織走到了一起,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社會階層的反全球化人士走到了一起。
關注反全球化運動,更關注的是反全球化運動參加者為什麼反全球化。關於反全球化人士反對全球化的原因,西方媒體有很多分析。
上述德國《世界報》的那篇文章說:「他們反對全球化。他們說,全球化加大了貧富之間的不合理分配,剝奪了民族國家的主權。全球化就是工業國家一手策劃的、不尊重人的賭博資本主義。」
上述美國《世界日報》的那篇文章說:「示威者最大的口號是抗議全球經濟一體化(此用語在這里實際上是指全球化——引者)為貧窮國家帶來災難。」該文還說:反全球化運動「打破了由高科技和資訊革命帶來經濟持續繁榮的虛幻景象,揭示了世界經濟一體化背後的南北矛盾和貧富差距擴大給人們帶來的重大心理沖擊和隱藏的社會動盪因子。」美國《世界日報》的那篇文章揭示了全球化反對者舉行大規模抗議的共同主題:「抗議人群呼籲的是,世界經濟強權正和一小部分跨國公司聯手,打著幫助貧窮國家建設的招牌,利用貸款和巨額債務進行不合理的國際分工,使落後國家接受改頭換面的金融殖民、技術殖民,並把環境危機等轉嫁出去。」美國《世界日報》的那篇文章還說:「世人所期待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大家的共同繁榮,是利益和資源更平等的分配,能夠使人權和生存尊嚴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可是,事實與人們期待的正好相反。「人們越來越看到世界經濟議題背後的虛偽和不平等,以及世界經濟體系背後日益嚴重的南北問題與貧富差距。」
西班牙《世界報》2001年7月21日發表的題為《透視反全球化運動》的文章說:「這些示威者們的旗幟就是:反全球化。這一概念涵蓋了從保護農業到捍衛一個沒有軍隊的世界、免除貧窮國家債務、生態主義、無政府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理念。」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2002年2月1日發表文章說:「全球化會使世界各地的環境和貧困問題進一步惡化,還會減少本國的就業機會。」
從西方國家媒體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反全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參加反全球化運動的非政府組織和人士反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認為全球化擴大了貧富差距,既擴大了富國和窮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加深了南北矛盾,也擴大了各個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
第二,認為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和跨國公司聯手,利用貸款和債務進行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通過全球化推行包括金融殖民和技術殖民的新殖民主義,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災難。
第三,認為發達國家推行全球化會使本國工業空心化,會減少本國的就業機會。
第四,認為全球化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農業。
第五,認為發達國家利用全球化向發展中國家轉嫁環境危機,破壞發展中國家的生態平衡。
第六,認為發達國家通過全球化侵犯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侵蝕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穩定,損害發展中國家的獨立。
反全球化運動參加者的復雜性決定了反全球化運動目標的復雜性。從要求廢除貧窮國家債務到保衛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從維護民族獨立國家的主權到反對新殖民主義,從反對跨國公司接管世界到反對資本主義,從反對新自由主義到反對賭博資本主義,從要求建立一個沒有軍隊的世界到要求建立一個沒有公司支配的工人的社會,運動色彩斑斕,目標復雜多樣。

作者:_鏡之_那顏_ 回復日期:2006-11-21 12:38:22
世界反全球化運動事例(2002以前)
1999年11月底12月初發生在美國的「西雅圖風暴」,拉開了世界范圍的反全球化運動的序幕。現在按照歷史順序來回顧和考察反全球化運動。
1999年11月30日,世界貿易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在西雅圖開幕。與此同時,世界反全球化人士雲集西雅圖,對全球化進行抗議。有4萬人組成的全球化抗議者隊伍與警察在整個西雅圖發生全面沖突,被視為全球化象徵的麥當勞快餐店(有一種說法是,全球化就是麥當勞化)被搗毀。防暴警察試圖用催淚彈和橡膠子彈(警察事後只承認用了胡椒粉噴霧劑)驅散示威群眾,但效果不大。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被迫推遲5小時開幕,不少代表團未能出席第一天會議。警方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實行宵禁。到12月1日,警察已逮捕310人,另有多人受傷。柯林頓的貿易保護主義的講話遭到普遍反對,會議未能達成協議。
在西雅圖大規模反全球化示威遊行之後,世界各地隨後發生的所有反全球化的示威遊行都被稱為「西雅圖風暴」,反全球化運動的參加者都被稱為「西雅圖人」。
2000年1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在達沃斯舉行。反全球化示威者從世界各地聚集達沃斯,抗議全球化。在示威中,又發生了搗毀被視為全球化象徵的麥當勞快餐店事件。
2000年2月14日,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曼谷召開。反全球化示威者匯集曼谷,譴責WTO(世界貿易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WB(世界銀行),要求國際金融機構立即採取行動分擔發展中國家由於全球化造成的負面影響。
2000年4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華盛頓開會。大批全球化反對者匯聚華盛頓,抗議全球化,抗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會議,使一些代表無法進入會議中心。示威者要求建立一個沒有「公司的支配」的「工人的社會」。全球正義動員組織發言人說,這次抗議活動旨在反對跨國公司接管世界。「我們的政治制度已愈來愈變成一小撮跨國公司集團的工具。……只照顧跨國公司的利潤。」警方拘捕了600名抗議示威者。
2000年5月1日,倫敦舉行聲勢浩大的反全球化遊行示威,以紀念國際勞動節。
2000年9月上旬,聯合國在紐約舉行各成員國首腦千年高峰會議。與此同時,大批反全球化示威者在聯合國總部對面舉行各國人民高峰會議。
2000年9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布拉格舉行年會。1萬多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從世界各地聚集布拉格,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舉行的年會,指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全球資本主義的工具,要求加以關閉。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沖突,約100人受傷。
2000年10月20日,第三次亞歐會議在韓國漢城召開。反全球化示威者約兩萬人舉行與亞歐會議相對立的人民論壇。
2000年12月6-7日,歐盟首腦會議在尼斯舉行。與此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示威者雲集尼斯,舉行聲勢浩大的反全球化大遊行,參加者大約有5萬人。歐盟首腦會議一度被迫中斷。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沖突,多人被捕,其中2人被判監禁。警察中有24人受傷。
2001年1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在蘇黎世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名反全球化示威者會集蘇黎世,抗議世界經濟論壇會議。反全球化人士與警察發生沖突,約有30人被驅逐,120人被捕。
2001年4月20日,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在魁北克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是來自南北美洲各地的反全球化的大批示威者同警察發生沖突,警察動用催淚彈和高壓水槍對付示威群眾,400名活動分子被捕。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石塊和酒瓶,19名警察受傷。
2001年6月15日,歐盟首腦會議在哥德堡開會。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是來自歐洲的反全球化人士雲集哥德堡,舉行反對全球化的示威遊行,參加者約兩萬人。示威者與警察發生巷戰,警察向示威者開槍,多人受傷。
2001年6月25日,世界銀行在巴塞羅那開會。大約1萬人在巴塞羅那舉行反全球化示威遊行。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沖突,22人被捕,32人受傷。世界銀行被迫取消了一次會議。
2001年7月20-22日,布希等八國首腦在熱那亞舉行會議。會議開幕前,新聞媒體報道,將有10萬名反全球化人士從世界各地聚集熱那亞,准備示威遊行,並舉辦大型社會論壇,抗議全球化。義大利媒體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西雅圖人」分為紅、黃、藍、黑四大軍團,劃分的標準是「西雅圖人」反全球化的方式。紅色軍團一般採取和平方式反全球化,他們頭帶安全帽,手持木棒和盾牌,准備在遭到襲擊時進行自衛。黃色軍團較為活躍,持有仿古「武器」。藍色軍團備有石塊、燃燒瓶,有暴力傾向。黑色軍團不僅有暴力傾向,而且有破壞力。「西雅圖人」分別通過陸、海、空雲集熱那亞。義大利警方嚴陣以待。天上戰機巡邏,海上軍艦游弋,軍方甚至部署了地對空導彈,會議區內連下水道出口也全部焊死。7月20日,八國峰會開幕。八人開會,兩萬人保衛,十萬人抗議——這成了媒體的醒目標題。據德新社熱那亞7月20日電,在開幕前一天,示威者企圖沖進開會地點,與警察發生沖突。燃燒的垃圾箱成了濃煙滾滾的路障。警察動用了催淚彈和高壓水槍,示威者動用了燃燒彈和鋪路石。7月20日,會議開幕時,匯聚熱那亞的大約12萬示威者舉行大遊行,打出了全球化導致貧困的橫幅。示威者與兩萬名警察和准軍事人員發生了暴力沖突。在這場暴力沖突中,近500人受傷,126人被捕,1位義大利青年被警察開槍打死。在會議的第二天,至少有228人受傷。美聯社熱那亞7月21日電稱:這次八國峰會是「一次被抗議活動攪得亂七八糟的最高級會議」。英國《金融時報》7月21日文章說:「由於嚴格的安全保衛措施,這里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首腦會議的參加者和抗議者。普通百姓都呆在家裡。」7月22日,八國首腦會議在反全球化的抗議聲中閉幕。《八國首腦會議公報》甚至也不得不寫上「要使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全體公民,特別是窮人」這樣的話
2002年1月31日—2月4日,世界經濟論壇在紐約召開,這是該論壇1971年創立以來首次在瑞士以外的地方召開,有100多個國家的政要、企業家、學者、宗教界領袖等近3000人參加。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反全球化人士匯聚紐約,准備示威遊行。示威者說要上街,警方萬分緊張。大批警察對會場實行「密集防衛」。紐約《每日新聞》報道:會場所在的曼哈頓中城在警察保衛下猶如一座「軍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講話中說,全球權力和財富分配的極不平衡對國際安全形成嚴重威脅。當今的現實是少數人享有特權,而太多的人則生活在極度貧困和日益惡化的境況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勒甚至也批評美歐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批評發達國家「過於自私」。會議期間,近萬人多次遊行示威,反對全球化,抗議富國和強國決定世界命運。
2002年6月26-27日,八國峰會在加拿大舉行。為了防止反全球化人士到開會地點遊行示威,東道國加拿大將會議特意安排在距卡爾加里約100公里外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舉行,並採取嚴格措施,禁止非與會人員前往。會議主題討論全球經濟、反恐、援非等問題。軍警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會議開幕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名反全球化人士無法接近八國峰會會場,只得在距離會場約100公里外的卡爾加里遊行示威。他們高呼反全球化口號,抗議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實行經濟掠奪造成死亡。抗議者與警察發生沖突,一些抗議者被捕。
以上考察的是反全球化運動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的特點是,反全球化運動與推進全球化的國際峰會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舉行,前者與後者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發生正面沖突,而且往往出現暴力沖突。
反全球化運動還有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的特點是,反全球化運動與推進全球化的國際會議在同一時間,但在不同地點舉行。前者對後者進行遠程對話和抗辯,但不會發生正面沖突,更不會出現暴力沖突。下面考察這種形式的反全球化運動。
2002年1月31日—2月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於美國紐約召開的同時,反全球化的世界社會論壇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召開。在巴西這邊的世界社會論壇與在美國那邊的世界經濟論壇進行遠程對話。世界社會論壇是與世界經濟論壇相對立的非政府組織會議。在美國那邊的世界經濟論壇有100多個國家參加,在巴西這邊的世界社會論壇有150多個國家參加。世界社會論壇反對「由自由市場控制」的全球化,反對「新自由主義的過分做法導致的災難、不平等和不公正現象」。會議宣言要求結束「軍國主義、新自由主義和戰爭文化」,宣言主題是「為了抵制新自由主義、軍國主義和戰爭」。這次反全球化運動認為,「美國政府及其盟國以『反恐怖主義戰爭』的名義悍然發起了一場軍事行動」,「戰爭加強了美國及其盟國的主導地位」。宣言總結了「反全球化精神」,指出:「這是一種全球團結的運動,我們因為反對財富集中、反對貧困與不平等現象的擴散、反對破壞我們生活的現象而團結到了一起。」埃菲社說參加世界社會論壇的人數多達6萬人,其中有1.5萬人是青年,他們在會議期間還為去年在熱那亞反全球化運動中被警察打死的那位義大利青年舉行了悼念活動。
2002年6月26-27日,在富國峰會於加拿大舉行的同時,非洲一些國家的代表於非洲舉行窮國峰會,對富國峰會進行遠程抗辯。
反全球化運動的形式除了以上兩種之外,世界上不少地方舉辦的全球化論壇有的實際上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又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的反全球化國際運動與推行全球化的國際會議既不在同一時間舉行,也不在同一地點舉行,而是一種獨立行動。哈瓦那全球化論壇已經舉行了三屆。2002年2月11-15日,第四屆全球化論壇在哈瓦那舉行。出席論壇的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10多個國際組織和地區組織的1000多人士。論壇的議題較為廣泛,有金融危機、外債、人類資源和勞動力市場、經濟一體化和合作、環境、阿根廷危機、美洲自由貿易區等。卡斯特羅在閉幕式上發表講話說:當今世界正處於二戰以來最嚴重、最危險的危機之中。發展中國家債務日益嚴重,已達2萬億美元。其中拉美國家1985年外債總額為3500億美元,2001年增加到75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一些國家推行私有化,使財富轉到了外國企業手中。卡斯特羅批評美國霸道做法,為了美國利益,逼迫一些國際機構改變原來的職能和作用。不少反全球化人士在論壇上抨擊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

5、西方國家的反全球化傾向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

很簡單。全球一體化雖然好,但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凡是都有兩面性。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發達國家,如美國的資本家,他們原先在美國設廠,首先帶來就業,其次他們認為工人熟手了,怕流失工人,不得不用高薪去挽留工人,而且以前的航運通訊什麼都不方便,因此,一些比較辛苦的工作,還是得本國找人,畢竟工人是體力勞動者,比較累,因此不得不出高薪水去請人。而隨著科技發展,航運都有冰箱,通訊有微信等工具,而且工廠機器也日漸從簡單好用直接走向自動化生產,工人不需要太高的學歷也能夠正常維持工廠生產了,並且成本降低這樣一來,工廠外移,原來的高薪工作統統拜拜,工人失業。而資本家卻因為全球化帶來的便利變得越來越有錢,越來越富有,而銀行家則投資這些公司則越來越富有。而一般當工人的,說實話,有的真的學歷不怎麼高,不可能讓一個40多歲的人重新讀大學讀碩士去找工作吧?而且以前是工廠多,只要你願意干不怕累就能慢慢積累資本賺錢改天說不定能當老闆,如香港,好像李嘉誠等,很多人都是這樣出來的。而工廠外移,社會又變得是知識型社會,要求學歷高,並且工時往往很長,不是說你想做就能做,你能找到才行,你讓那些原來當工人的,怎麼跟剛畢業的人競爭?你是老闆你請誰?而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首先救就是救這些資本家,因此導致很多人不滿,奧巴馬也為此被批評過,憑什麼用美國平民的錢幫他們擦屁股?而且全球化還會帶來很多環保方面的問題,一些高污染企業在本國混不下去了,就跑去環保法律沒這么嚴格的地方,污染得差不多,別人又立法管理了,又跑去別的地方繼續污染。。。所以全球化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畢竟在就業人口不變的情況下工廠紛紛外移,你讓原來的工人去哪兒就業?去哪兒憑空變出那些因為工廠外遷而導致的職位缺口?說白了全球化會在發達國家中造成貧富差距變大。。。所以現在開始有的國家在想法解決著一些全球化帶來的問題,總的來說,全球化前途的光明的,路途有曲折,這是很正常。比方說一些福利國家對有錢人抽重稅,然後拿這些錢去補貼國家福利。或者好像川普那樣對一些大企業給予稅務優惠和稅務上的一些操作,迫使一些工廠的工序回到美國(川普也明白全部回去不可能,美國不夠人干,不過至少要多爭取一些就業職位回去)。。。

6、中國人為什麼很少反對全球化

中國人為什麼很少反對全球化?
與此同時,中國的教科書和官方宣傳也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對民眾進行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不斷加深」、「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之類的教化,並著力於展示中國在全球化中的獲益和取得的進步,這些宣教加上那些實實在在的成就,使得推進全球化和對外開放在中國差不多成了一種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確」。
其次,中國和西方的社會氛圍不一樣。二戰後西方興起福利主義,強調政府對人民的種種義務和責任,加上選舉政治的影響,個人為自己負責的精神漸漸減退,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訴求比天大,自己沒有錯,錯的是社會和別人。在這種社會氛圍下,政客操弄民粹、尋找替罪羊、禍水外引的做法就很容易大行其道。
而中國盛行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人人力爭上游,長時間工作、頻繁加班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這一方面強化了中國勞工和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一個人一旦在競爭中失利,更多會責備自己,從自身找原因,並傾向於通過親戚朋友網路來獲得幫助,東山再起,很少人會在這方面對政府寄予厚望,一般也不會諉過於來自外部的競爭。事實上,絕大部分中國人對政府抱敬而遠之的態度,對政府的要求基本限於「你不要來找我的麻煩就好」。這樣一來,即便有人因為工廠轉移到東南亞而失業,也不大會認為是印尼或越南的工人搶了自己的飯碗,更不會指望政府替自己出頭。而政府出於維護和周邊國家關系的需要,也更多強調在此形勢下中國進行產業升級的必要性,這就使得仇外、排拒競爭的言論在中國缺乏擁躉。
中國的全球化是有選擇性的
第三,迄今為止,中國對全球化的擁抱是有選擇性有節制的,主要加入的是經濟和貿易領域的全球化,資本、人員流動、意識形態等領域的全球化基本談不上,這使得中國可以盡情享受全球化的好處,而避過了相關的風險和陷阱。以人口流動為例:英國脫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歐盟的開放邊界政策使得移民和難民大量湧入,感覺不堪重負;歐洲近年來頻發恐怖襲擊,原因是過去半個世紀里吸納了太多穆斯林移民又融入失敗;在美國,非法移民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社會議題。而難民和移民之所以能在歐美紮下根,是因為這些國家有一系列足以讓難民和移民留下來的政策,比如即便你沒有合法身份也可以就醫上學,費用由政府負擔;久不久會有大赦,非法移民一夜之間就合法了。這些政策在客觀上起到了鼓勵難民和非法移民湧入的作用。
而這些有利條件在中國全都不存在。1982年,中國簽署了《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和《關於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截至2014年8月共接收了約40萬難民,其中包括1970年代末接收的26萬多越南難民和6萬阿富汗難民,1980年代接收的2萬多印度錫克族和斯里蘭卡泰米爾族難民,以及近年來接收的近萬名緬甸果敢難民。這些人在中國基本上是短期停留,多數最終被遣返。而留下來的難民享有哪些權利義務,中國的法律只有一些比較模糊的原則性規定。因此,中國雖然在接收難民,但並沒有建立起長期容留難民的機制,難民沒有在中國工作的權利,難民兒童無法參加高考,這些現實層面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成為主要的難民目的國。
為您推薦
面對難民潮:歐洲不應自築堡壘

非法移民也同樣如此。在我所生活的廣州,民間傳說有30萬非洲人在此生活工作,官方的數字是6萬,據說其中有些就是簽證過期的非法滯留者。但這些人一來人數較少,無論30萬還是6萬,和廣州近2000萬人口相比根本微不足道,雖然他們中有些人的行為讓本地人看不慣,但畢竟沒有造成大的麻煩,也沒有對本地人的就業生活產生明顯影響,所以大家基本上能相安無事。而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之所以招致激烈反彈,一個重要原因是來的人太多,8000萬人口的德國一年內涌進100多萬難民,對原有的社會秩序和治安沖擊很大。二來中國的政策使得這些非洲人只可能是短期停留,不管在中國待多久,他們基本不可能獲得中國身份,在停留的過程中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也都會面臨很多障礙,這就大大降低了非法難民長期滯留的可能性。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規定不是中國政府對外國難民和移民的特殊限制,而是中國特有的戶籍制度的必然結果,一個湖南人來到廣東打工,其遭遇和這些難民移民也差不多。
以上可以看出,中國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全球化的正面態度,是建立在中國的一些特殊國情和策略之上的。但無論如何,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利益優先、傾向放棄無利可圖的國際責任的情況下,中國的這一態度,不僅給擔心世界會陷入各國自掃門前雪狀態的企業、個人和國家吃了定心丸,更是中國樹立自由貿易守護者形象、提升軟實力和國際號召力的重大歷史機遇。當然,美國留下的空缺,中國未必就能補上。美國的領導者地位,不僅建立在強大的物質力量之上,也因其為世界貢獻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先進理念、思想、制度、規則,在這些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認為,特朗普的就職意味著「20世紀的舊秩序已經結束,21世紀的秩序以及將來世界會是怎樣還未確定,一切都有可能出現。」在參與塑造新秩序的過程中,中國有選擇的全球化策略必將受到挑戰,而國內改革的推進程度,也將是中國能在新秩序中扮演何種角色的決定性因素。

7、誰在反對全球化

反全球化抗議活動始於1995年,在1999年世貿組織西雅圖會議期間大出風頭,開始引起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從此以後,與經濟問題有關的國際會議開到哪裡,反全球化的抗議者就跟到哪裡,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這次在熱那亞,針對八國峰會的反全球化抗議活動更是規模空前,造成1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當發展中國家擔心全球化進程是否損害自身利益的時候,發達國家中的某些利益群體首先站了出來,搖旗吶喊反對全球化進程。究其原因,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發展到新階段,產生新問題的結果。
首先,反全球化浪潮是西方「新新左派」思潮的延伸。
「新新左派」攻擊現代資本主義只顧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不關心個人的社會福利,甚至破壞文化和生態。他們認為,以跨國公司、國際經濟組織為代表的全球化進程,不僅沒有解決資本主義存在的這些問題,而且加劇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
反全球化浪潮最先攻擊的目標是跨國公司。耐克運動鞋、星巴克咖啡、麥當勞、殼牌石油……鋪天蓋地的廣告使它們譽滿全球,也使它們成為反全球化的首選目標。跨國公司的罪狀很多:侵犯勞工權利,破壞生態環境,加劇第三世界國家的貧困,影響力超越國家之上,等等。接下來受到攻擊的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全球化進程的主要推動者,跨國公司的「奴僕」。
大部分反全球化分子希望改造跨國公司,使它們擔當起更多的責任,而一些極端的反全球化分子則主張徹底打碎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主體的現行國際經濟體制。
其次,反全球化浪潮是發達國家弱勢群體的吶喊。
與跨國公司的巨額利潤形成對比的是人力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雇員的低工資、低福利,在經濟增長的陰影下,發達國家的弱勢群體生活貧困,因此反全球化在相當程度上是代表了發達國家中窮人的心聲。
反全球化也是發達國家落後產業的要求。目前全球化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全球自由貿易,發達國家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已經或正在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放棄那些不佔優勢的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和知識產權。因此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中這些落後產業的從業人員的利益無疑受到了沖擊。
應該看到的是,發達國家中窮人的利益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並非一致。發展中國家通過自由貿易受益最大的往往就是發達國家放棄的這些行業。

8、為什麼當今世界有各種反全球化的思潮

「反全球化」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趨勢,轉而尋求傳統的發展道路。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享用了交通、信息傳遞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否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安南在2000年4月發表《千年報告該報告》,在第一部分重點談及全球化問題,認為很少有人、團體或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的懸殊差異。原因在於:

第一,全球化的好處和機會仍然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在這些國家內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現象:成功地制定了促進全球市場擴張的有力規則,並予以良好實施,而對社會目標無論是勞工標准,還是環境、人權或者減少貧窮的支持卻落在後面。

更廣義地說,全球化對許多人已經意味著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失調,文化完整性和國家主權可能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在最強大的國家,人們不知道誰是主宰,為自己的工作擔憂並擔心他們的呼聲被全球化的聲浪淹沒 。

深層次原因分析

1、在世界范圍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窮者與富者的對立。在全球化加速的情況下,未來世界的危險性是資本的統治、技術的統治與少數集團、少數國家統治,即全球民主喪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如果全球化最後導致的是全球大多數人們沒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園、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麼全球化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2、全球化使得民族認同與民族主義問題空前突出。那些無法在全球經濟中支配自己命運的人更需要民族認同與民族國家。多元文化、認同、文明如何與單一經濟共存是一大世界性挑戰。

3、「反全球化」力量多為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沒有競爭力的、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邊緣化的最不發達國家與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試圖保護自己的特性不受影響的團體與個體等等 。政府與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別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數者問題。

反全球化的主體可概括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組織。

第一, 一類相當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 是那種旨在維護以至弘揚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體系的宗教文化運動, 它們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導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體系的侵蝕和支配。

第二, 以跨國公司和美國的經濟文化實力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識形態。

第三, 由於全球化威脅或剝奪其就業而反對全球化的發達國家部分勞工,他們構成那裡勞工界的反全球化運動及其社會基礎。

第四, 社會主義等「左派「力量、環境保護主義者和人權運動分子等成分構成的部分反全球化運動。

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沒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如交通、信息傳遞等,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來的。因此說,離開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復存在 。

主要表現形式

1、原始主義

將人類的歷史看作是以往那種美好狀態的衰落,就是人們最初的狀態是最好的,然後慢慢人類歷史就走下坡路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歷史倒退論的觀點,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別人的侵擾。

如,芝加哥有這樣奇觀,大街上汽車跑,四輪馬車也跟著跑。這些人都是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婦女包著頭巾,不學別的就學本民族的語言、本民族的文化,上本民族辦的學校,不和外族通婚,也是怕別的文化侵擾到他們。如果和外族人通婚,就要被趕出部落。

2、社會改良主義

社會改良主義並不從根本上反對全球化,它反對的是西方國家現行的全球化的政策和策略。

社會改良主義強烈地反對世界銀行、世界貨幣組織、WTO等國際機構,包括是一些國家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認為,當今世界的兩極分化,是西方發達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造成的。要求這些國家調整他們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 如綠黨,他們有一系列的主張,比如說反對市場經濟、反對物質主義、反對消費主義、反對壟斷、反對核威懾等等,主張生態經濟、宣傳和平主義思想,倡導社會公平原則,這些也都是針對西方發達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如今綠色政治思潮在歐洲政壇上影響很大,綠黨已經佔了歐洲議會的很大席位。

3、民族主義

本意是要反對西方價值觀的入侵、普遍化擴張,但卻走向了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北朝鮮是一個典型。

4、原教旨主義

是主張按照某一套原教旨主義重新組織全部社會生活的集體行動形式。反對的是一直以來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反對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所建構的全球性。原教旨主義實際上是想用自己所主張的那個價值觀的普遍化擴張,來對抗全球化中西方價值觀念的普遍化擴張。

9、反全球化是什麼?

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