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關系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0-26 18:15:47

1、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區別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既存在本質的區別,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區別來看,區域經濟一體化並不是經濟全球化的一種過渡或局部表現;從聯系來說,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全球化具有既推動又阻礙的雙重作用。

2、簡述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區別與聯系有那些?

轉播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關系
經濟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發展中呈現出的新的趨勢,是一個牽動世界全局,影響長期發展,引發世界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經濟全球化實際是經濟國際一體化趨勢進一步深化,是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國際商戰日趨激化,科技發展日益迅猛,區域集團化、企業國際化進一步加劇的現代經濟大背景下,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國際間轉移時人為限制逐步消除的過程與狀態。即經濟資源愈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全面、大量、結合地流動,世界經濟愈加相互融合,各國經濟發展與外部世界經濟的變動愈加相互影響和制約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特點。隨著世界經濟總量的擴大,各國、各地區經濟資源配置不斷突破國界限制,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最優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達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同時,以地區經濟一體化為標志的區域經濟合作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區域經濟一體化表現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通過區域內的國際分工尋求擴大經濟合作,提升經濟增長潛力。近年來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發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與「10+1」模式的出現,標志著東亞地區經濟合作開始步入體制化發展的新階段。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區別和相互關系
1.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生,我們應當將它看作是國家和地區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過程中的一個發展階段,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系列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它不僅為適應經濟全球化而發展,並且為推動經濟全球化而發展。如前所述,經濟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場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場的分割首先是主權的分割。當國際分工的發展要求經濟活動突破國界的限制,使國內市場同國際市場更加緊密地結合,並且使國內市場進一步成為國際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時,需要「國際慣例」和一定范圍內的「制度性安排」為國際商務活動提供便利,由於地區性安排較之多邊安排協商范圍較小,更易實踐,也更易成功,所以區域經濟合作廣受歡迎,並得到加速發展。
2.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並加速發展的情況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特別是由政府間自由貿易協定推動的區域經濟合作趨勢在加強。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世界市場環境的變化,各國對世界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競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國際分工,吸引更多的跨國投資為本國、本地區的經濟繁榮提供條件。地區內各國實施經濟一體化措施,進行區域經濟合作,不僅可以使各有關國家享受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國際分工利益,而且可以通過創造穩定的區域市場環境,提升區域經濟吸引跨國投資的能力,保持區域內各國經濟和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力。
3.顯然,經濟全球化是比區域經濟一體化更為強大的一種具有結構性特徵的趨勢。因為,世界市場的全球化能夠造就吸引企業投資環境的基礎因素。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世界市場經濟的主體一跨國公司的行為和意願是決定市場走向和市場結構變化的主要力量,也是影響乃至可以成為改變許多國家政府經濟政策的主要力量。從這一意義上來講,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已經成為刺激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說,目前區域經濟更加註重內部合作的趨勢是區域內國家應對全球化的一種戰略調整,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要求的一種區域性體制安排。
4.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區別在於:前者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跨國經濟、資本和市場的國際化以及市場機製作用的推動,後者則以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均衡和有序發展為目標,建立在政府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推行區域經濟一體化措施、實現一體化目標的基礎上。但是,盡管其發展動力和實施途徑不同,最終都將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各個地區經濟之間的相互融合。更為重要的是,它將為企業創造更為統一的市場環境,為世界范圍內的商務活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相輔相成,可以實現兩種潮流互動,共同發展。
5.目前的國際經濟合作在雙邊、地區和多邊這三個層次上並行發展。由於經濟全球化使單個國家在應對國際競爭中實施經濟措施的效果減弱,需要新的應對力量,所以地區合作和多邊合作受到普遍的重視。況且,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都已成為富有成效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以自由貿易協定的方式使區域內有關國家得以充分利用國際分工,為自身的經濟發展謀取利益,產生了明顯的示範效應。因此,目前的區域經濟合作異常活躍。對於國家而言,參加地區經濟合作已經成為進行國際經濟合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

3、簡述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區別

經濟一體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由政府間通過協商締結條約,建立多國的經濟聯盟.在這個多國經濟聯盟的區域內,商品、資本和勞務能夠自由流動.強調經濟聯盟性質
經濟全球化 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簡單的說也就是 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強調更大范圍的整體

4、請高手解釋一下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區別和聯系

簡單說,世界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最高階段。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區別和聯系主要表現為:
1. 經濟活動全球化與經濟規劃全球化的關系。經濟全球化主要是指經濟活動全球化,即生產要 素的全球流動,而世界經濟一體化則主要是指經濟規劃的全球化,即經濟規則的全球統一。
2.民族國家主體和民族國家消亡的關系。在經濟全球化的長期進程中,民族國家有權制定自 己的經濟政策,選擇自己的發展模式,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對國際性的經濟組織讓渡經濟 主權是有限的,一般只涉及與貿易有關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但進入世界經濟一體化之後, 民族國家的經濟主權將完全讓渡給全球性經濟組織,整個世界形成統一的經濟規則。
總之, 世界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最高階段。

5、經濟區域一體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經濟將區域一體化=經濟區域集團化

1.世界經濟多極化時出現經濟區域集團化內的容基礎,經濟區域集團化是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特定表現形式

2.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原因是,一方面,經濟區域集團化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經濟區域集團化客觀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它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階段,是經濟全球化實現的一個具體步驟。

3.你提到這四個組織都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表現。
要是進行排名的話,應該是歐盟,亞太經合組織,東南亞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因為歐盟既是經濟聯盟,也是政治聯盟,關系最為密切;亞太經合組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經濟組織,各國之間聯系較為密切;東南亞聯盟的各成員國之間的密切程度比北美自由貿易區要強;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經濟組織,但是較為鬆散。

6、經濟全球化跟一體化有區別嗎?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其實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一輪對外擴張。
總的來講,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經濟一體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由政府間通過協商締結條約,建立多國的經濟聯盟。在這個多國經濟聯盟的區域內,商品、資本和勞務能夠自由流動,不存在任何貿易壁壘,並擁有一個統一的機構,來監督條約的執行和實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廣義的經濟一體化即世界經濟一體化,指世界各國經濟之間彼此相互開放,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有機體。
狹義經濟一體化,即地區經濟一體化,指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在一個由政府授權組成的並具有超國家性的共同機構下,通過制定統一的對內對外經濟政策、財政與金融政策等,消除國別之間阻礙經濟貿易發展的障礙,實現區域內互利互惠、協調發展和資源優化配置,最終形成一個政治經濟高度協調統一的有機體的這一過程。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

7、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種新的國家經濟體制,它反映了國際經濟關系領域的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也給當前國際關系帶來全面深刻的影響。 1.促進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個統一的全球經濟系統正在逐步形成。各國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利益錯綜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同時各國對世界市場的爭奪也日趨激烈,爭端和摩擦接連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傳統經濟體制下的零和、輸贏規則已為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非零和及雙輸、雙贏規則取代,要麼一損俱損。因此,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經濟實力多麼強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國,尤其是各大國,在處理相互關系和國際關系時客觀要求相互溝通。協調與合作正在成為大國關系的主旋律。 近年來,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就與經濟全球化這一因素密不可分。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冷戰結束之後兩國關系麻煩不斷,一度曾面臨嚴重危機。但是,由於兩國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中國擁有廣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美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急需開拓國外市場,因而,中美間的經貿關系仍迅速發展。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對中國的直接出口為美國提供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雙邊貿易至少為美國工業和服務業提供了上百萬個工作崗位。經濟上的互惠互利推動著兩國間的接觸、對話不斷發展,雙方擱置分歧,增進了解,加強協調,擴大合作。兩國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系。兩國元首頻繁互訪,並設立首腦熱線,及時就全球問題交換看法和意見。中美兩國還在資源、能源、環保、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 2.對南北關系產生雙重影響 南北關系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擺脫發達國家經濟和政治上的剝削與控制,謀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全球化對南北關系產生了雙重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首先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過去南方對北方的單向依賴已變成雙方的相互依賴和相互競爭,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彼此都認識到,只有保持南北雙方和諧發展,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健康地運行。雙方都在處理南北關系時表現出務實性和靈活性,放棄了一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其次,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南方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南方國家之間要求加強經濟和科技合作的呼聲很高。 從消極方面看:(1)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無國界經濟逐漸發展的過程,它要求國家減少干預,甚至出讓部分經濟決策權,由全球協調和仲裁機構去實行。從理論上看,主權讓渡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對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但是,實際上,發達國家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單方面沖擊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在發生危機時又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增大了發展中國家承擔風險的概率。東亞金融危機就是由於發達國家的投機資本鑽了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發的,這本身就是出讓主權的結果。而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緊急援助貸款,又是以發展中國家出讓主權,放棄亞洲發展模式為條件的。有的東南亞國家把這一模式稱為「新殖民主義」。所以,南北關系的實質依然是控制與反控制、干涉與反干涉的斗爭。 (2)擴大了南北兩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市場經濟就是實力經濟,其成果按實力分享。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由於經濟實力不同而所得相差十分懸殊。因此,隨著社會財富的大量增加,財富的集中程度也越來越高。1997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的資料顯示,1965年,世界上7個最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是7個最貧窮國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這一差距擴大到38倍。目前,主要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2萬美元,而發展中國家還有13億人的年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500美元,全球還有1億人每天在挨餓,15億人上不起學。 (3)使南南合作面臨挑戰。七八十年代,在77國集團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南方國家組織的主導下,南南合作曾取得過巨大的成就,一度被視為南方國家擺脫北方的經濟控制,走上自主發展之路的根本途徑。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乏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為經濟上存在互補性的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的合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平等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金融新秩序的新的「游戲規則」的制訂。這又要求首先加強南南合作。 3.推動區域內國家聯合 經濟全球化帶來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各個國家,特別是弱國、小國,都希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但是一個國家又往往力不從心,於是有著地理、文化等若干共同因素的國家就通過區域內國家的聯合,通過地區經濟一體化來加強爭奪市場份額的能力。近年來,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不斷增多,60年代只有9個,70年代發展到28個,80年代有32個,到1997年達107個,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有的還參與了多個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 地區經濟一體化又進一步對國際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是促進地區范圍內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地區化的經濟組織是以承認成員國主權平等為前提的,發達國家不能對發展中國家頤指氣使,為所欲為,而比較注意尊重發展中國家的權益。而且,各種經濟一體化組織都有程度不同的合作形式和規范,這就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證,有利於促進南方國家的發展。 二是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為了給本地區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或者為了增強區域集團的實力地位,往往還注重加強其他方面的合作,從而維護了地區安全和穩定。美洲國家組織1998年10月就成功地調解了厄瓜多和秘魯長達50多年的邊界爭端,兩國議會都表示無條件地接受保證國提出的解決有爭議領土的方案,這是在地區一體化框架內和平解決爭端的成功範例。西非經濟共同體也成功地化解了長達9年的賴比瑞亞內戰。 三是有助於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地區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要求用制度來鞏固其成果,這就導致地區經濟一體化逐步向政治一體化發展。地區政治一體化則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例如:建立於1967年的歐洲共同體,從最初的6個成員國不斷擴大,並向縱深發展。1995年擴大為15國的歐洲聯盟,盟內生產總值達到7.5萬億美元,占該年全球生產總值23萬億美元的1/3,首次超過美國該年的國內生產總值6.26萬億美元。歐盟成為與獨霸世界的美國抗衡的一大力量。政治上,1991年12月,共同體各國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政治聯盟和經貿聯盟條約》(簡稱馬約),向建立全面超國家一體化的歐洲聯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1997年10月歐盟15國簽署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進一步促進了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1999年1月1日,歐盟中的11個成員國建立經濟貨幣聯盟,統一使用歐洲單一貨幣——歐元。這標志著一個新歐洲由理想初步變成了現實,它將大大增強歐盟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並進一步沖擊美國經濟和它的世界霸權,對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亞洲東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場、非洲的東南非共同市場等發展中國家集團也在成為影響經濟政治的重要力量,這些力量的發展有助於打破超級大國對世界的主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7]。展望世界未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它對國際關系還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此,我們應在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把握當前國際關系的種種特點,趨利避害,抓住機遇,促進我國的振興與發展。

8、經濟全球化與經濟政治一體化的區別

「全球化」與「一體化」業已成為世人皆知的流行語匯,很難將其歸入某一特定學科領域的專用詞彙之列,以至於到目前為止,對「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確切概念仍然是眾說紛紜。全球化和一體化都是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特徵,兩者有相通之處,也存在差別,不能通用和混淆。本文擬就全球化和一體化之間的區別和邏輯聯系作一番探討。
一、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內涵
(-)全球化的內涵
全球化(Globalization)作為一個新名詞,誕生還不到20年,它是在1985年由美國學者提奧多爾·拉維特(Theodre Levitt)在其《市場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的,隨即在國際經濟學、國際政治學和國際文化學中得到普遍使用。對於全球化現象的描述,早在19世紀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產黨宣言》中寫到:「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動派怎樣惋惜,資產階級還是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國內外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全球化的概念。國外有學者認為:「全球化是沒有時間和空間區別的互相依存」,「全球化是市場、法律和政治的非國家化的進程,它為了共同的利益將各民族和個人聯結在一起。」「全球化是一種過程,它促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文化、經濟、政治、技術和環境等生活的各個方面越來越多地相互連接在一起。」但也有學者只強調突出「經濟全球化」,認為這是「資本主義這種經濟體制對世界空間的主宰」。國內學者也在起源和范疇上有眾多不同的看法,有把全球化起源追溯到地理大發現,也有認為始於19世紀20年代或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們則認為應把經濟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從階段上區分開來,強調是在二戰結束後,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充分發展的情勢下,才使經濟國際化真正向經濟全球化轉換和提升。直到80年代甚至進入90年代,由於國際政治經濟發生歷史性大變革,市場全球化得到真正確認,經濟全球化才得以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全球化這一新名詞在這期間提出並得到廣泛接受和傳播決不是偶然的。
至於全球化所涉及的范疇,既不能隨意擴大甚至濫用,也不應簡單限定在經濟領域,至少不同領域的全球化詞義也是有差別的,涉及政治意識形態方面全球化應慎用為好。《世界經濟學大詞典》把全球化解釋為「不僅包括資本、勞動力、科學技術、信息、產品、服務等在全球范圍的流動和合理配置,包括所有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在全球范圍內的相互交織和融合,而且還包括思想文化在全球范圍的廣泛交流,包括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文化藝術等在全球范圍的溝通和相互影響。」但它特別指出「全球化的基礎和主要內容是經濟全球化。」從上述清楚表明,全球化是這樣一種社會形態:生產力高度發展使所有生產要素和經濟關系跨越國家和地區界限日益自由流動,使世界經濟在全球融合為一個難以分割的整體。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深化的基礎上,人類社會生活在全球范圍展現全方位的溝通。聯系和相互影響。很顯然,全球化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一客觀發展的歷史進程,主要表現為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橫向聯系的不斷緊密關聯。
目前對全球化多是對其表象的描述,對其本質的揭示和探索還不夠。由於全球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區分,目前全球化仍然處於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並且全球化在世界范圍內帶來的影響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所以從總體上和理論上把握和界定全球化的確很復雜很困難。一般來說,對於全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領域。在經濟領域,全球化顯示世界經濟運行的地理范圍擴大和有機聯系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動的因素不斷減少,各種經濟關系在全球范圍的交織和融合,它是經濟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更高級表現。當前經濟全球化還在不斷深入,其本質是市場和資本的全球化,隨之帶動了其他領域的全球化發展。經濟全球化要求在國際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全球優化配置和國際合作協調的加強。於是在政治領域國際局勢緩和,國際治理孕育發展以及國家間的合作與對話相應地在加強,當國際合作協調要求限制和制約傳統的國家主權時,如何融入全球化和保持相對獨立並維護國家利益就成為所謂政治全球化的核心。與經濟全球化相比,政治全球化的發展程度要淺薄得多,矛盾和沖突也更錯綜復雜,但說到底,政治分歧的根本是經濟利益的分歧,所以政治全球化的發展有賴於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經濟和政治的全球化又直接推動了文化的全球化,其初級表現為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傳播,中級表現為各種文化融合過程的沖突和碰撞,高級表現則是各國各種文化的共同提升。文化全球化為經濟和政治全球化提供了觀念基礎,是全球化領域內最抽象最廣泛的部分,很難量化。總之,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彼此聯系、互相促進並且共同構成了難以捉摸的全球化全景。
歸結起來,全球化總的理念是國家間的交融合作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強,在經濟空間上表現為市場關系的平面網路結構,單個國家或地區可以看作為網路鏈條上的鏈接點,彼此聯系和影響。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該市場交織的平面網路的密度和廣度不斷得到拓展,形成全球范圍內全方位的網路結構。
(二)一體化的內涵
一體化(Integration)的經濟概念是荷蘭學者簡·丁伯根(Jan·Tinbergen)首次明確賦予經濟一體化以完整詞意,其本意在於以區域為基礎,提高區域內的要素流動,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一體化從文字本身的含義來理解,是使分散的部分融合為一體,不僅是相互間的聯系加深,更強調部分之間的共生性。相對於全球化,一體化是橫向和縱向兩方面的全方位立體型的緊密融合。比較清晰完整的表述有,把美國學者林德伯格的一體化定義概括為「各國放棄獨立推行對外政策和關鍵的國內政策的願望和能力,轉而謀求作出聯合決定或把決策活動委託給新的中央機構的過程;說服若干不同環境的政治領導人,將其願望和政治活動轉向一個新的中心的過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兩個或兩個以上國際關系行為主體在一定領域內,以自願的方式,聚合成新的行為主體的過程、趨勢和結果,就是國際一體化。」經濟學領域內的學者將一體化表述為:「參與者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讓渡一部分民族國家主權,由參與者集體行使部分經濟主權,實現國際經濟調節的行為過程。」「再生產過程各個階段上國際經濟障礙的消除。」也有人把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等同使用:「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和地區經濟日益融合為一個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或世界)經濟一體化。」
對「一體化」概念界定上的差異由來已久,最早研究一體化問題的兩位代表性學者卡爾·W·多伊奇和厄恩斯特·B·哈斯就從不同的角度來定義「一體化」。多伊奇認為:「一體化是在一定領土范圍內,足夠強大的和廣泛傳播的,確保長時期內其居民之間的變化能和平進行的共同體意識、機制及實踐的實現。」哈斯則提出一體化「是說服幾個國家內的政治行為體把他們的忠誠、期望和政治活動轉移到一個新的中心的過程,這一中心的機制應該擁有高於現存國家的管轄權。這一政治一體化過程的結果是產生一個高於現存政治實體的新的政治共同體。多伊奇雖然強調共同意識是構成一體化的核心,也提及一體化的機制性要求,但哈斯則強調機制化是一體化的核心。所以,機制性、制度性要求是一體化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包括建立組織體制和政策機制,實現共同調節。由此可見,一體化的根本理念是在分立的國家和區域內形成共同的內在機制,制定共同的政策和制度規范,實現組織體系內的超越國家的協調和管理。從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歷程總結,經濟一體化至少具有幾種形式----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聯盟到完全的經濟一體化,而政治、法律、安全防務等一體化更表現出是不同層次的主權轉讓和共享。所以,一體化區別與全球化的更本質的特徵是其在空間上明顯地逐步表現為建立垂直層次的體制型立體結構,即一定程度的超國家體制和政策。

http://cache.baidu.com/c?word=%BE%AD%BC%C3%3B%C8%AB%C7%F2%3B%BB%AF%3B%B5%C8%CD%AC%3B%D3%DA%3B%BE%AD%BC%C3%3B%D5%FE%D6%CE%3B%D2%BB%CC%E5%3B%BB%AF&url=http%3A//www%2Ecq%2Ecei%2Egov%2Ecn/content%2Easp%3Ffcode%3D8100&b=28&a=18&user=baidu

9、區域集團化,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合作:僅僅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在某些層面上發生的協調關系。 區域集團化:是把某些個體或群體有機的結合在一個,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集合體,是具備各項功能的強大組織。 經濟一體化: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就像溶劑、溶質與溶液的關系一樣。
由以上分析得知,合作是歐洲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採取的一些政治手段,而非把自己的權力拱手交出,去區域集團化、經濟一體化!
對於「經濟全球化」,不是誰能控制和改變的的趨勢,是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不存在政治等利益關系,是人類發展的趨向,是各個民族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開始。

10、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區別,要簡潔

經濟全球化是全球一體化主要的推動力,
全球一體化包括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軍事等多個方面
經濟全球化本身也預示了全球各種文化和力量的碰撞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