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進口出口 » 當進口處山岩較差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當進口處山岩較差

發布時間: 2021-10-27 13:06:48

1、為什麼說台灣山脈岩風化比安第斯山脈強?

台灣山脈風化比安迪斯山脈強的原因是台灣地區氣候冷熱差異比較大,嗯,再有受台風影響大。

2、藏族人們在村莊、湖岸、山岩下壘築石堆,尊為()又叫()供人敬拜,乞求()

藏族人們在村莊、湖岸、山岩下壘築石堆,尊為(切糕神堆)又叫(5000一斤)供人敬拜,乞求(吃切糕)。

藏族(藏文:བོད་པ་ )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布。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約750萬左右,中國境內約700萬(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以上。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3、這是在武當山南岩抽的第二十九簽,請問哪位高人可以幫忙解簽,謝謝啦

意思是有事業運,可以放心去做,不要怕艱難,縱使目前還是很困難,只要堅持就能事業高升,命中有財!

4、火山岩的分類是怎樣的?

正如第一章概論所述,火山岩是指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火成岩,即地下岩漿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地表及近地表處結晶、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包括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本章僅指火山熔岩部分,即IUGS分類中的「火山岩」,而分類中「火山碎屑岩」將在第五章闡述。眾所周知,火山熔岩大多數結晶程度較差而常含有玻璃質,甚至全由玻璃質所組成,因此,IUGS的火山岩分類,依據能否測定岩石的實際礦物含量而分為兩種情況:能夠測定其實際礦物含量的,可用QAPF雙三角形圖解分類(圖4-1);不能測定其實際礦物含量的,只能依據化學分析數據分類的,可用TAS分類(圖4-2)。與火山作用有關的次火山岩在IUGA分類中沒有提及,本手冊將作為本章的一節(第七節)闡述。

5、岩類解譯

系指以一個標准1∶250000幅TM或ETM+影像地圖為信息源,依據圖像宏觀影像特徵變化和微觀影像差異實現沉積岩、變質岩、火山岩和侵入岩類的解譯區分。

5.2.1 沉積岩類及岩性解譯

主要指利用色調、影紋、地形地貌和水系類型等標志,實施對沉積岩類(區)和岩石類型、岩石類型組合及鬆散堆積物的解譯區分。

5.2.1.1 沉積岩類(區)解譯

沉積岩是地球表面廣泛分布的一類岩石,由於多數岩石成層性明顯,在遙感圖像上顯示出清晰的層理信息,形成典型的層型影紋結構(圖5.9),易於區分。

層型影紋結構標志:多以單層、夾層、互層或不規則互層形式顯示沉積岩類(區)的空間展布,並代表成岩岩石。

5.2.1.2 岩性解譯

主要指沉積岩類的岩石類型或岩石組合類型解譯。

(1)碳酸鹽岩類

碳酸鹽岩在我國分布廣泛。由於它受氣候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對分布於南方和北方的碳酸鹽岩解譯,其影像特徵有所不同。

1)南方碳酸鹽岩。南方地區由於氣候潮濕,降雨充沛,化學風化強烈,碳酸鹽岩出露區常形成溶蝕峰林、漏斗、落水洞、斷頭河、暗河、溶洞等岩溶地貌[圖5.12(a)],在大比例尺的遙感圖像上多呈斑點狀、斑塊狀、密集圓斑狀、角狀、不規則斷續暗帶狀等圖形特徵顯示。在小比例尺圖像上,呈現密集棋盤格狀(或似橘皮紋狀)、網脈狀影紋。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嚴格受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的控制,尤其在和緩背斜構造的核部和傾伏端,以及斷裂密集帶分布區更為顯著。

圖5.12 碳酸鹽岩影像

2)北方碳酸鹽岩。北方出露的碳酸鹽岩,岩溶地貌不甚發育,裸露的基岩表面只發育有石芽和溶溝,使岩石表面變得粗糙,在某些構造部位也可見溶洞和漏斗。一般情況下,碳酸鹽岩在遙感圖像上具有淺灰至灰白色色調,色調不均勻。當碳酸鹽岩層理發育、出露良好時,在遙感圖像上具有明顯的條紋條帶狀圖形[圖5.12(b)]。在地貌形態上常形成單面山或豬背嶺地形,多為陡峻的山峰,山脊多呈斷續不規則的陡峰延續分布。在斷裂或節理發育地帶,以及岩性具明顯差異處,往往形成陡崖。

(2)黏土岩類

主要指泥岩、頁岩類和膏泥岩類的解譯。實際解譯時,主要利用岩石柔軟,容易風化剝蝕等特性,通過圖像上顯示出的平緩起伏的波狀丘陵地形、帶狀負地形(夾層型)和細條紋或條紋夾條帶狀影紋加以解譯區分。當岩石含有炭質成分時,圖像顯暗色彩(調)。

此外,有些地區黏土岩類在圖像上呈現地區性的影紋,如在西南地區的一些黏土岩類在圖像上呈現蜂窩狀影紋;華東和華南地區的某些黏土岩類則構成姜塊狀影紋等。

(3)碎屑岩

主要指礫岩、砂岩類的解譯。

1)礫岩。具有一定厚度的礫岩常為似層狀、透鏡狀或塊狀等,層理不發育。礫岩出露地表時,不管其產狀如何,岩石表面經風化剝蝕後變得粗糙,陰影發育。風化面顏色一般顯褐紫黑色、紫紅色和雜色等。地形起伏較大,單斜山、爪狀地形特徵明顯,有的地區成陡崖或孤嶺狀山峰。水系不發育。圖像上多呈斑點狀、斑塊狀等不均勻色調。礫岩陡崖或陡坎處常有倒石堆。基岩出露區植被不發育。

2)砂岩。根據砂岩的成分、結構構造和物理性質可分為多種岩石類型。它們顯示的影像特徵變化較大,其解譯標志的地區性和可變性明顯。質軟層理發育的砂岩出露良好時,以條紋或條紋夾條帶狀圖形為主;質硬厚層砂岩出露良好時,條帶或條帶夾條紋狀圖形清晰。

質軟層理發育的砂岩一般形成和緩地形,壟崗狀山脊;質硬厚層砂岩一般構成較突出的正地形,其水平岩層往往構成桌狀山或平頂山及陡坎;傾斜岩層多構成單面山或豬背嶺,順向坡比較平整,逆向坡為階梯狀復合坡。

砂岩分布區水系密度較小,多為平行羽狀樹枝狀水系、平行束狀水系等,在單面山和豬背嶺的順向坡水系平行稀疏,逆向坡平行密集。砂岩分布區水系容易將地形切成疊瓦狀或反疊瓦狀形態。近水平產狀岩性較軟的砂岩分布區,其水系呈稀疏似格狀、樹枝狀。當砂岩層組成褶皺構造,或有斷裂構造通過時,水系類型有明顯的改變。

砂岩分布區土壤覆蓋和植被生長情況各地有較大差別。質硬厚層砂岩區基岩裸露較多,殘坡積土壤較少,植被呈零星分布,它們在遙感圖像上的色調主要由基岩風化表面綜合反射率決定。質軟層理發育的砂岩地區,除乾旱區外,大部分殘坡積土壤較多,土壤成分與岩性有關。如豬肝色砂岩的紅色殘積層,黃綠色砂岩的淺黃褐色殘積層等,植被生長較密集,或者呈簇狀分布,或者順岩層走向密集生長,後者可作為在圖像上判定層理的一種特徵標志。這類砂岩分布區在圖像上的色調主要由基岩和基岩表層的殘積層以及植被等各種景觀的綜合反射率決定。

(4)岩石組合類型

主要利用層形結構標志的組合規律解譯區分岩石組合。一般情況下,單層結構標志代表一種岩石類型;夾層結構標志代表兩種岩石類型的組合;互層結構標志代表兩種以上岩石類型的組合;不規則互層型結構標志代表多種岩石類型的組合體。

5.2.2 侵入岩類及岩性解譯

5.2.2.1 侵入岩類(區)解譯

侵入岩也是地球表面分布廣泛的一類岩石。解譯中,主要考慮它的侵入作用方式、產出條件和產出形態特徵,充分利用其面狀、環狀、橢圓狀、透鏡狀、不規則狀等空間形態、地貌組合以及與周圍層狀岩石的不協調關系等宏觀影像特徵圈定侵入岩體(帶、群)、雜岩體、岩漿侵入活動中心的分布范圍和規模。

5.2.2.2 侵入岩的岩性解譯

主要利用形態、色彩(調)、地形地貌和影紋結構標志區分基性-超基性岩類、中酸性岩類和岩石類型。

(1)基性-超基性岩類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體多呈岩牆、岩株和岩脈產出,常分布在規模較大的構造帶,如強烈褶皺帶內、穩定地塊的邊緣、深大斷裂帶以及古老穩定地塊內等。規模較大的超基性岩體較少,在我國西部的深斷裂帶、板塊結合帶出露較多。

由於超基性岩體產狀、出露部位的特殊性,時代較早的岩體受後期構造作用強烈,岩石容易碎裂,加之易風化,一般很難完整保存下來,加上岩體的規模小,解譯難度較大。強烈褶皺帶內、穩定地塊的邊緣和古老穩定地塊內的超基性岩體不容易建立解譯標志,可解程度很低;深而長的大型斷裂帶內的超基性岩體,可解程度較高。主要解譯標志有:

1)色彩(調)標志。依地區和使用的數據種類、波段組合方式不同而不同。例如,阿爾金地區基性-超基性岩體在TM741合成圖像上以藍色色斑、色塊顯示[圖5.13(a)];東天山基性-超基性岩體在TM743合成圖像上以灰綠色調顯示[圖5.13(b)]。

圖5.13 不同地區基性-超基性岩體影像特徵

2)形態標志。圓形、透鏡形、鏈形、串珠形、脈形和不規則等形態。

3)地形地貌標志。負地形。

解譯中,綜合運用上述標志可有效地解譯圈定基性-超基性侵入岩體的分布范圍,但岩石類型劃分需結合野外調查資料來實現。

(2)花崗岩類

花崗岩類侵入體有岩基、岩牆、岩株、岩脈等產狀之分。雖然,這些時期、規模、形態、性質不同的花崗岩體,因產出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構造環境條件不同,解譯標志有所差異,但色彩、形態、影紋結構和空間組合關系均是花崗岩類侵入體及岩石類型解譯區分的重要標志。

1)色彩(調)標志。總體而言,依岩性從酸性向鹼性變化,色彩有從淺向深的變化規律。在圖像中多以色團、色塊顯示,其色彩顯示範圍代表花崗岩類侵入體規模,而色彩不同代表岩石類型不同。當然,這只是針對同一地區,相同波段組合而論。但應注意解譯標志的地域性和圖像波段組合不同所產生的差別。如阿爾金地區TM741合成圖像上花崗岩體呈灰綠色[圖5.14(a)];東天山地區的二長花崗岩類呈褐黃色[圖5.14(b)];鉀長花崗岩類呈深褐色[圖5.14(c)]。

圖5.14 阿爾金地區TM741花崗岩類岩體色彩特徵

又如東天山地區TM743合成圖像的岩體色彩顯示:花崗閃長岩類呈灰白色(圖5.15a);二長花崗岩類呈黃褐色[圖5.15(b)];鉀長花崗岩類呈褐紅色[圖5.15(c)]。

圖5.15 東天山地區TM743花崗岩類岩體色彩特徵

2)形態標志。清晰的環形、透鏡形、不規則面形、啞鈴形等邊界形態標志及與圍岩的影像差異是岩體范圍、規模圈定的重要標志。

3)地形地貌標志。在色彩(調)、形態標志確定的基礎上,表現出的平緩地形、負地形、團塊山、山脈等地形形態的變化,間接反映了侵入岩體的岩石類型和侵入期次的不同。新的花崗岩體或造山帶中強烈侵蝕花崗岩類岩體,也具有陡峻地形地貌特徵。

4)影紋結構標志。它是岩體內部微細影像信息變化產生的次級影像分區,主要表現微紋圖形或圖案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岩石類型差異引起,代表同源岩漿一次侵入活動的多個岩體侵入結果。

5)空間結構標志。主要通過圖像中的色彩(調)、形態、影紋結構、地形地貌等標志之間的空間分布或組合關系,解譯提取岩體與圍岩、岩體與岩體、岩體與斷裂、岩體與蝕變或接觸變質等信息,指導岩石類型劃分和侵入期次與順序釐定。

解譯中,綜合運用上述標志,特別是色彩(調)、地形地貌和樹枝狀水系標志,可有效地解譯圈定花崗岩類侵入岩體的分布范圍、規模,進行岩石類型劃分,侵入期次與順序的釐定。

(3)侵入順序解譯判定

主要根據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地形地貌差異和影紋圖形變化等標志判斷劃分岩體的侵入次序。基本判定原則為:

1)交織結構。通過兩期或兩期以上岩體之間形態邊界保存的完整性判定侵入順序。在影像上表現為,晚期岩體形態邊界比早期岩體保存完整。

2)穿刺結構。通過兩期岩體之間形態邊界保存的完整性判定侵入順序。在影像上表現為,在早期岩體影像區內存在形態完整的晚期岩體影像區。

3)吞蝕(包容)結構。通過岩體之間保留的捕虜體結構判定侵入順序。在影像上表現為,被捕虜的岩體邊界模糊,呈漸變過渡關系。

4)同心結構。通過兩期或兩期以上岩體的空間同心環帶分布關系判定侵入順序。主要表現形式有兩種:其一,自內而外岩體性質從基性向酸性變化;其二,自內而外岩體性質相同,但結構從粗向細變化。前者反映的是成分演化序列,後者反映的是結構演化序列。在准確建立這些岩體解譯標志的情況下,利用解譯標志的有規律變化,即可判定岩體的相對時代和期次。

(4)侵入岩體就位機制的解譯

由於遙感圖像具有宏觀和直觀性特點,對岩體幾何形態的確定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岩體的幾何形態是研究岩體就位機制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利用遙感圖像進行岩體就位機制的研究比常規地質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岩體就位機制通常分為強力就位(包括穹起、底辟和氣球膨脹)和被動就位(包括頂蝕、破火山口沉陷和斷裂擴張)兩種。

1)強力就位岩體,在遙感圖像上表現為:深成岩體在平面上呈圓形或橢圓形幾何形態(環形影像);同圍岩有規則而清楚的接觸界線(色調、影紋、地貌、水系特徵上的陡變);接觸帶附近的圍岩中出現與接觸面平行的變形影像;具有同心環狀的岩石類型分帶影像,岩體邊部色調較深,地貌相對較高,陰影和水系發育。而岩體中部色調較淺,地貌相對平坦,水系稀疏;在接觸帶附近的圍岩和岩體中發育有弧形影像,這同側向擠壓有關,在近岩體圍岩中出現環狀向斜,並發育與就位同時產生的斷裂,後者既出現在岩體內部,也可出現在圍岩中,並有同期岩脈填充。

2)被動就位岩體,在遙感圖像上表現為:深成岩體在平面上呈不規則幾何形態,接觸面呈鋸齒狀或港灣狀影像;圍岩未有因岩體侵入而發生變形的影像特徵;圍岩中原有的構造保持與區域性一致的影像特徵;岩體周圍常有岩枝貫入圍岩的影像標志。

(5)岩脈及性質解譯

岩脈是一種分布較為普遍的脈狀侵入體,它們在塊狀侵入岩體發育地區及岩體內部相對集中,在其他地區也能少量出露。岩脈一般成群、成帶分布,而有些岩脈具有區域性分布的特點。在基岩裸露較好的地區,利用遙感圖像進行岩脈的解譯具有特殊的解譯效果。其中對岩脈的期次和交切關系,以及利用岩脈的分布特徵研究岩漿活動和構造變動期次等都比常規地質工作方法直觀、真實。然而,覆蓋地區的岩脈,在遙感圖像上的直觀性較差,多是根據岩脈的影像標志進行分析判斷。

一般情況下,岩脈呈現壟崗狀線性影像,它的一側明亮,另一側為深暗的陰影,其明亮部位的色調為岩脈的真實色調。根據其色調的深淺大致可判斷出岩脈的類別:色調較淺者岩性偏中性、酸性、鹼性,色調較深者岩性偏基性、超基性。少數岩脈如基性、超基性岩脈和一些再次構造破碎的岩脈呈現凹形槽溝地形,它和壟狀地形一樣可以穿越不同地形,水系呈直線性延伸,當它穿越山脊時,形成鞍部地形。

集中在岩體內部或接觸帶圍岩中的岩脈,因為相對集中,多以線性組合成的束狀、弧形、格狀和網脈狀影紋,它是鑒別岩脈及其交切關系的基本影像。

區域性分布的岩脈,由於相對分散,一條岩脈的影像經常被忽視,難以在岩性解譯時逐條圈定,一般多是在詳細解譯的基礎上,根據已掌握的代表性的解譯標志,再對遙感圖像詳細解譯,從而勾繪出區域性分布的岩脈。

5.2.3 火山岩類(區)及岩性解譯

5.2.3.1 火山岩類(區)解譯

現代火山噴發岩區在遙感圖像上易於解譯劃分,主要通過被狀、繩狀火山熔岩流與下伏岩層的不協調分布關系,以及呈錐形、環形窪地展示出的火山口構造加以解譯劃分,如五大連池、騰沖、昆侖山[圖5.16(a)]等地區的新生代火山岩。對於較老的火山岩建造區,可通過火山機構、火山盆地的形態特徵,以及不同岩石組合類型的影像結構差異加以區分,如內蒙古得爾布乾地區火山岩[圖5.16(b)]。

解譯區分沉積岩區的夾層火山岩建造比較困難,應用中可不進行單獨劃分,混歸為沉積岩區一並解譯。

5.2.3.2 火山岩及岩性解譯

利用遙感圖像進行火山岩的解譯,其效果取決於火山岩形成的時代,時代越新,解譯效果越好,這是因為時代越新的火山岩,岩石裸露、形態特徵保存完好;時代較老的火山岩,其火山機構和火山岩的面貌經歷了多次改造,解譯區分難度較大。

(1)火山機構解譯

火山機構是判定火山噴發作用存在的物質堆積體。它由火山口、火山錐、潛火山、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物質組成。解譯中應注意現代火山和時代較老火山機構的區分。由於現代火山噴發機構未經歷強烈的地殼變遷運動改造,火山口和熔岩被的形態保存良好,可通過圖像中顯示的孤立山包、環狀窪地和被形台地等影像組合加以判定。對於較老火山機構,因其遭受了強烈的地殼變遷運動影響和構造作用改造,原始的火山機構特徵基本消失。因此,解譯中主要根據發育在火山岩區的放射狀水系、環形地貌組合、環形影像、特徵色彩體的存在判定火山口、潛火山岩的存在。

圖5.16 新老火山岩區影像對比

(2)岩石組合的解譯

火山岩的岩石類型較多,基性岩類有海相噴發的細碧角斑岩、陸相噴發的玄武岩等;中性岩類有安山岩等;酸性岩類有流紋岩等;鹼性岩類有粗面岩等,以及不同岩類之間的過渡類型和火山碎屑岩類等。原則上講,要真正從遙感圖像上解譯區分出上述岩類實屬困難,但通過色彩、影紋結構、地形地貌特徵等影像標志變化與組合規律,進行影像單元解譯劃分,可實現岩石組合類型的解譯。一般情況下,影像單元特徵不同,反映的岩石類型、岩石組合類型不同。解譯中,如選擇ERDAS軟體平台,可利用其中的岩石波譜資料庫數據進行對比判別,也可結合航磁數據磁性分區的解釋結果進行解譯。採用以上方法,影像岩石單元的定性效果會更好,但要准確確定岩石類型,需野外取樣驗證,通過特徵解譯標志的建立可達到解譯目的。

1)火山凝灰岩類。火山凝灰岩多出露於火山機構的邊緣地帶,與沉積岩過渡。由於大部分岩石成層性好,其影像特徵與細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類相近。這可根據區域地質情況和岩石產狀來區分。通常,凝灰岩組成平緩的地形,具有稀疏的樹枝狀或鉗狀溝頭水系類型,常有似條紋狀的線性影像分布。

2)火山集塊、角礫岩類。火山集塊岩和角礫岩,一般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具有不規則的似層狀、塊狀分布。岩石表面不平整,風化面多呈不規則花斑狀顏色。因此,在遙感圖像上色調不均勻,多呈斑點狀、斑塊狀影紋。表面水系不發育,多受斷裂和裂隙控制,具有與裸露的礫岩相似的地形形態特徵。

3)火山熔岩類。火山熔岩解譯可通過環形影像單元區與層形影像單元區的影像特徵差異來判定。然後,根據影像特徵變化解譯劃分岩石類型或岩石組合類型。

5.2.4 變質岩類及岩性解譯

變質岩類(區)解譯應根據變質變形程度不同,劃分為結晶基底變質岩系、變質表殼岩系和變質岩性解譯3類。

5.2.4.1 太古宇基底變質岩系

由於岩石變形變質強烈,表現出相對均一的抗風化剝蝕程度,在影像上顯示出的平緩丘陵地形、塊狀地形分區,弱層理特徵以及與上覆層狀岩層形成的層狀影紋結構反差,均是太古宇基底變質岩系解譯區分的宏觀標志。如華北、山東、新疆(圖5.17A)等地區太古宇基底變質岩系。這類變質岩區定向排列的斷續細線紋理特徵是特徵性解譯標志。

圖5.17 東天山變質岩區影像特徵

5.2.4.2 蓋層變質岩系

系指分布於結晶基底之上的淺變質岩系。由於該套岩石變形變質較弱,保留了大量的原岩信息,尤其是層理信息,與沉積岩區難以區分。解譯中往往根據一些片理、板理表現的斷續細線紋或結合已知資料來確定。如華北、新疆(圖5.17B)等地區長城系、薊縣系、青白口系。

5.2.4.3 變質岩的岩性解譯

色彩、地形地貌、水系類型及影紋結構等標志是變質岩岩石類型或岩石組合類型解譯劃分的主要標志類型。

(1)接觸變質岩解譯

接觸變質岩石發育在侵入岩發育地區,分布於侵入岩的外接觸帶,形成的岩石類型與原岩性質和侵入岩岩性有關。一般情況下,侵入於沉積岩或火山岩地區的中-酸性侵入岩容易形成接觸變質。岩石類型為角岩類和大理岩類。

角岩類在TM543合成圖像上呈深或暗色調,由於岩石堅硬,多形成突起的高地貌,尖棱狀山脊。

大理岩類在TM543合成圖像上呈淺色調或白色調,透鏡狀或似層狀幾何形態。

(2)動力變質岩解譯

主指與動力變質作用相關的糜棱岩系列,它屬於韌性應變或晶體塑性變形相伴生的同構造重結晶作用造成的粒度細化。在影像特徵上,常呈帶狀展布,復菱塊狀結構影紋和壟崗狀地形是提取韌性剪切帶信息的主要解譯標志。

另外,對於與俯沖作用有關的雙變質帶,應結合野外調查結果,採取從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建立解譯標志,並加以解譯圈定。

(3)沖擊變質岩解譯

它是由隕石沖擊作用引起的岩石變質類型。主要通過大型環形構造、負地形、邊緣色彩異常帶的存在,確定沖擊變質岩石類型的存在。

(4)區域變質岩解譯

色彩、地形形態是區域變質岩岩石類型解譯的主要標志。

1)千枚岩、板岩、片岩類。該類岩石因變質程度較淺,原岩的成層特徵明顯,條帶影紋發育,多構成低緩丘陵或崗狀地形,小沖溝構成的平行密集線紋往往代表著板理、千枚理、片理的方向,有時它們與代表岩層走向的條紋條帶重合。

2)片麻岩、變粒岩類。片麻岩和變粒岩是變質礦物顆粒粗細、片麻理構造發育程度不等的兩類岩石,它們的外貌特徵很相似。片麻岩由於片麻理構造發育,當其遭受風化剝蝕後,容易形成緊密相間的槽脊平行排列的似羽毛狀或「豐」字形地形形態。在基岩裸露的情況下,在遙感圖像上可見斷續的線性影像,一般指示區域的片麻理走向。片麻岩分布區由色調和影紋異常引起的透鏡狀、似層狀和腸狀的影像,應引起特別注意。如華北等地片麻岩分布區中呈深色調,透鏡狀、月牙狀幾何形態的影像體,岩性有可能為磁鐵石英岩,這可作為直接的找礦標志。根據淺色調圈定的透鏡狀、似層狀或不規則塊狀的大理岩、石英岩、石英脈等,指示了變質岩中正常沉積岩夾層的存在,對恢復變質岩原岩和變質變形構造研究提供了依據。片麻岩區的地形和水系與花崗岩分布區具有相似性,一般組成低緩的地形,似壟崗狀和饅頭狀山脊,其走向不明顯,地形坡度較緩。有的地區岩性柔軟,表生殘積土壤和岩石碎片發育,主支脊間沒有明顯界線和固定的幾何關系。有的地區岩性較堅硬,主支脊有的成羽毛狀斜交,有的近於直交,山脊呈尖頂狀,最小一級沖溝往往同片麻理方向一致,槽脊發育,構成密集羽毛狀或「豐」字形地形和水系類型。有的片麻岩分布區,發育有密集平行鉗狀樹枝狀水系。

潮濕氣候條件下,片麻岩形成低緩的地形,殘積坡積土壤層較厚,以亞黏土為主。植被發育情況不等,絕大部分地區以草和灌木為主。另外,人文活動強烈,農田密布,在遙感圖像上色調和影紋已完全被掩蓋,此時地形、水系和植被分布特徵是鑒別該類岩石的主要標志。

變粒岩類的基本影像特徵與片麻岩相近。有時變粒岩分布區,因暗色礦物的多少和淺粒岩的出現,常呈條帶狀影像分布,它們構成的地形一般延伸比較穩定,其中淺粒岩類由於顏色淺,岩性較硬而成正地形,在圖像上容易解譯。

(5)變質變形構造的解譯

變質變形構造首先對變形過程中形成的片理、片麻理構造進行解譯。這些變形構造多是斷續細線紋理,如果有多個方向細線紋,要努力從中鑒別其復切關系,分清期次。在深變質岩分布區,同變質構造形成的多期透入性構造置換面理、塑性環境下的褶皺構造、韌性剪切構造等,在遙感圖像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多期透入性構造置換面理在遙感圖像上顯示為斷續的線性影像,透鏡狀灰白色、白色影像等;塑性環境下的褶皺構造在遙感圖像上以弧形影像,褶曲影像,脈岩體褶曲影像,脈岩體沿褶皺轉折端對稱分布影像,同一影像體沿褶皺轉折端對稱分布等顯示;韌性剪切構造在遙感圖像上以斷續的線性影像,透鏡狀灰白色、白色影像斷續呈線帶分布,蠕蟲狀影像呈線帶分布,褶皺構造影像等顯示。

(6)變質深成侵入岩體解譯

主要根據變質深成侵入岩殘留的形態結構、多期次岩體侵入的環狀結構,以及與變質地層之間的微細影像特徵差異來判別提取。主要影像表現特徵為模糊的形態邊界;相對均一的影紋區;塊狀結構;與變質地層影紋的不協調關系等。

6、山岩上有一個凹進去的地方,彷彿一個山洞的進口,其實並不是山洞,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如果說他是修辭方法的話,那就只有是比喻了,把那個凹進去的地方,形象的比喻成了一個山洞的進口

7、如何區別三大岩類

一、火成岩
火成岩又稱岩漿岩,它是因地殼變動,熔融的岩漿由地殼內部上升後冷卻而成。火成岩是組成地殼的主要岩石,佔地殼總質量的89%。火成岩根據岩漿冷卻條件的不同,又分為深成岩、噴出岩和火山岩三種。
1.深成岩
深成岩是岩漿在地殼深處,在很大的覆蓋壓力下緩慢冷卻而成的岩石,其特性是:構造緻密,容重大,抗壓強度高,吸水率小,抗凍性好、耐磨性和耐久性好。例如,花崗岩、正長岩、輝長岩、閃長岩、檄攬岩等。
2.噴出岩
噴出岩是熔融的岩漿噴出地表後,在壓力降低、迅速冷卻的條件下形成的岩石,如建築上使用的玄武岩、安山岩等。當噴出岩形成較厚的岩層時,其結構緻密特性近似深成岩,若形成的岩層較薄時,則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結構,近於火山岩。
3.火山岩
火山岩又稱火山碎屑岩。火山岩是火山爆發時,岩漿被噴到空中,經急速冷卻後落下而形成的碎屑岩石,如火山灰、浮石等。火山岩都是輕質多孔結構的材料,其中火山灰被大量用作水泥的混合材,而浮石可用作輕質骨料,以配製輕骨料混凝土用作牆體材料。

二、沉積岩
沉積岩又稱水成岩。沉積岩是由原來的母岩風化後,經過風吹搬遷、流水沖移而沉積和再造岩等作用,在離地表不太深處形成的岩石。沉積岩為層狀構造,其各層的成分、結構、顏色、層厚等均不相同,與火成岩相比,其特性是:結構緻密性較差,容重較小,孔隙率及吸水率均較大,強度較低,耐久性也較差。
1.機械沉積岩
風化後的岩石碎屑在流水、風、冰川等作用下,經搬遷、沉積、固結(多為自然膠結物固結)而成。如常用的砂岩、礫岩、火山凝灰岩、粘土岩等。此外,還有砂、卵石等(未經固結)。
2.化學沉積岩
由岩石風化後溶於水而形成的溶液、膠體經搬遷沉澱而成。如常用的石膏、菱鎂礦、某些石灰岩等。
3.生物沉積岩
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殘骸沉積而成。常用約有石灰岩、硅藻土等。
沉積岩雖僅佔地殼總質量的5%,但在地球上分布極廣,約佔地殼表面積的75%,加之藏於地表不太深處,故易於開采。沉積岩用途廣泛,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灰岩。石灰岩是燒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更是配製普通混凝土的重要組成材料。石灰岩也是修築堤壩和鋪築道路的原材料。

三、變質岩
變質岩是由原生的火成岩或沉積岩,經過地殼內部高溫、高壓等變化作用後而形成的岩石,其中沉積岩變質後,性能變好,結構變得緻密,堅實耐久,如石灰岩(沉積岩)變質為大理石;而火成岩經變質後,性質反而變差,如花崗岩(深成岩)變質成的片麻岩,易產生分層剝落,使耐久性變差。

http://www.ajjs.com/2008/u/139/archives/2008/1725.html這里有圖片看的

8、在藏族居住地區,人們在村莊、湖岸、山岩下壘築石堆,尊為 「」,又叫什麼,供人敬拜,乞求什麼。

在藏族居住地區,人們在村莊、湖岸、山岩下壘築石堆,尊為瑪尼堆,又叫朵幫,供人敬拜,乞求神靈保平安。

瑪尼堆是信眾們對原始神靈,主要是山神、戰神的崇拜,是人與神進行對話之所在。這些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它們也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



(8)當進口處山岩較差擴展資料

關於壘瑪尼堆的傳說有兩種:

一是像塔一樣的瑪尼堆可以代表善意神靈的保佑,而增加瑪尼堆的高度可以提高對地方的保護能力;

二是瑪尼堆的出現是為了保護被埋藏著的東西不被暴露和破壞。

藏族人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徒步或騎馬,只要從瑪尼堆跟前經過,除了要摘下禮貌合掌頂禮外,還要往石頭堆上添一塊小石頭,虔誠者手搖轉經筒,口念「六字真言」,按順時針方向繞其轉過一圈,有些甚至要旋轉數圈,以便消災免禍,賜福延年。

若乘車經過瑪尼堆時,要大聲呼喊祭祀「拉則」,信徒們還會一邊呼喊,一邊朝空中拋灑「龍達」,祈求上蒼的恩賜與神靈的保佑,去除災難,得到幸福,並圍繞瑪尼堆轉一圈,再添上一塊石頭,希望它能保佑一路上平安。

即使沒有石頭,他們也會添上動物頭顱或角或羊毛,甚至自己頭發之類的東西。長此以往,隨著人們不斷地添加,瑪尼堆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9、高中地理題 一系列

老師常說--要領會出題人的意圖,也就是在做題前要明確考點
1、考點:大氣的熱力作用----第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您的一說,盆地地勢低窪,四面環山,水汽不易散失導致雲霧現象多,白天雲起到削弱太陽輻射作用,晚上起到保溫作用!日溫差小!(這是絕對正確的)
2、一樓不對:考察的不是地質構造中常見的構造地貌:向斜和背斜.在褶皺形成的初期向斜成谷背斜成山,但是由於背斜長期受張力,向斜受擠壓力,背斜更易被侵蝕。所以經過漫長的年代 向斜可能成山,背斜成谷。由於向斜受擠壓力,所以我們建隧道一定不能選在向斜處,會被擠垮。窯洞是由於黃土的直立性強,加上當地缺乏建築材料(岩石類),所以創造出了窯洞這一獨特的景觀。窯洞建在山谷,更多的是考慮山谷水源充足 地勢較為平坦 ,利於生活、工作。
3、估計樓主題寫錯了,題應該是等高線密集處。
4、考點:熱力環流 ,大氣的熱力作用 。山風,即風來自山頂方向,谷風即風從山谷處吹來。「夜晚」是關鍵詞。晚上 ,由於大氣的熱力作用,山頂溫度低形成高壓,山谷溫度較高形成低壓,大氣是由高壓指向低壓,所以夜晚風由山頂吹來。
5、潮汐能,是目前人類掌握比較到位的利用海水發電的方式。海岸線漫長可以利用潮汐發電的規模就更大。
一字一字純手寫 ,無粘貼 。希望對你有幫助!

10、烏夏地區火山岩儲層評價與預測

克夏地區下二疊統中深層火山岩儲層物性好於同等埋深的碎屑岩。 火山岩有效孔隙度隨深度變化小; 當深度>1500m時, 火山岩儲集性能普遍好於碎屑岩 (圖4-73)。 因此,火山岩儲層是研究區下二疊統重要的油氣儲層類型。 在埋深1500~2000m范圍火山岩滲流性能好於碎屑岩; 當深度大於2000m時, 火山岩和碎屑岩水平滲透率基本相當。

研究區火山岩儲層孔隙度集中分布在5%~10%的范圍內, 根據本次研究制定的克-夏地區下二疊統火山岩儲層分類評價標准, 整體屬Ⅲ類儲層; 大於10%的樣品佔24.7%,在中等—深埋藏的油氣儲集層中, 儲層物性相對較好。 滲透率相對較差, 54.9%的樣品滲透率值小於0.1×10~3μm2, 26.18%的樣品介於0.1~1×10~3μm2 (圖4-74)。

選取准噶爾盆地鑽遇火山岩儲層的重點探井, 進行單井儲層綜合評價。 單井分析發現, 同一層段, 不同成因的火山岩儲層物性特徵不同; 不同層段, 火山岩儲層質量差異明顯。 以481井佳木河組上亞組火山碎屑岩為例, 不同成因岩石類型的儲層質量不同(圖4-75)。 2584~2620m, 以爆發相的火山角礫岩為主, 儲層物性好, 屬Ⅰ類火山岩儲層; 2554~2584m, 發育爆發相熱碎屑流亞相冷凝固結的凝灰熔岩, 儲層物性中等, 為Ⅲ類火山岩儲層; 2654~2668m, 發育流紋質含角礫熔結凝灰岩, 為冷凝固結, 儲層物性較好, 為Ⅱ類火山岩儲層。 整體上, 481井佳木河組上亞組為Ⅲ~Ⅱ類火山岩儲層, 局部發育Ⅰ類火山岩儲層。

圖4-73 克-夏地區下二疊統火山岩和碎屑岩儲層物性隨深度變化

圖4-74 克-夏地區下二疊統火山岩儲層物性評價圖

圖4-75 481井佳木河組上亞組火山碎屑岩儲層綜合評價圖

通過岩心、 鏡下薄片觀察, 孔隙類型分析, 結合單井儲層綜合評價, 對研究區不同地區、 不同層位火山岩進行分類評價 (圖4-76)。

在西北緣烏夏地區, 儲層孔隙度變化范圍較大, 相對集中在5%~10%和小於3%兩個范圍 (圖4-76A), 說明火山岩儲層因埋深、 岩石類型、 成岩作用等因素影響非均質性強。 在克百地區, 火山岩儲層孔隙度值呈正態分布, 集中分布在5%~10% (圖4-76B),整體屬Ⅲ類儲層。 總體上, 克百地區火山岩儲層物性優於烏夏地區。

圖4-76 不同地區下二疊統火山岩儲層孔隙度評價圖

烏夏地區風城組火山岩儲層孔隙度平均值為6.6%, 佳木河組為6%; 克百地區風城組火山岩儲層孔隙度平均值為5.3%, 佳木河組為7.9%。 因此, 整體上克百佳木河組火山岩儲層孔隙度最好, 烏夏地區風城組和佳木河組其次, 克百地區風城組火山岩儲層物性相對較差。 通過對滲透率數據的分析發現, 克百佳木河組火山岩儲層受斷裂和風化殼影響滲透率最高,平均為10.9×10-3μm2。烏夏地區風城組和佳木河組次之,克百風城組的火山岩儲層滲透性相對較差 (表4-21)。 研究區不同層位火山岩儲層評價圖見。

表4-21 准噶爾盆地克夏地區、 不同層位火山岩儲層評價

1.風城組一段火成岩井旁道分頻地震特徵

夏72井: 4806~4826m, 岩性為流紋質角礫熔結凝灰岩。 4808~4826m井段試油,壓裂3.5mm油嘴自噴, 油42.79t, 氣3230m3。 火山岩則表現為中高頻均有分布 (15~40Hz), 缺少低頻信息 (10~15Hz) (圖4-77)。

圖4-77 夏72風城組一段井旁道分頻特徵圖

風南1:試油井段4468~4496m, 試油結果為干層, 岩性為凝灰岩。 井旁道分頻特點表現為15~40Hz隨著頻率的增加, 在該目的層的地震響應依然存在, 缺少15Hz以下地震信息 (圖4-78)。

圖4-78 風南1風城組一段井旁道分頻特徵圖

鑽遇風城組一段非火成岩地震響應特徵: 風城1井風城組一段試油結果為油層, 岩性為雲質粉砂岩, 井旁道分頻特點表現為10~15Hz隨著頻率的增加, 在該目的層的地震響應越來越弱, 缺少15Hz以上地震信息 (圖4-79)。

圖4-79 風城1風城組一段井旁道分頻特徵圖

由已知鑽遇風城組一段火成岩的井分頻數據分析: 火山岩具有中—高頻成分豐富、 低頻成分較少的特徵 (圖4-80)。

圖4-80 鑽遇風城組一段井火成岩分頻特徵圖

通過對整個烏夏工區內鑽遇風城組一段12口井進行統計, 92%井符合這一規律。 其中夏87井頻譜道集與統計數據不符, 主要是因為是由於夏87風城組一段岩性主要含有凝灰質成分, 在地震道上反映為火成岩反射特徵。

表4-22 風城組一段分頻結果和試油結果分頻響應統計表

2. 火成岩地震正演研究

夏72井風城組一段4806~4826m井段, 岩性為流紋質角礫熔結凝灰岩, 電性特點表現為高聲波時差, 低密度特點。 夏87井風城組一段4226~4238m井段, 岩性為凝灰質砂岩, 電性特點表現為低聲波時差, 高密度特點。

從過夏72到夏87井風城組一段正演模型可以看出 (圖4-81), 隨著岩性孔洞變小,地震振幅從強振幅逐漸變弱, 頻率從高頻逐漸降低。 從過夏72到夏87井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 (圖4-82), 火成岩表現為強振幅逐漸變弱, 與地震正演模型相符。

圖4-81 夏72—夏87風城組一段火成岩地震正演模型

圖4-82 過夏72—夏87地震剖面圖

風城組一段火成岩具有多期噴發特點, 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強地震振幅相互疊置。 為了驗證多期噴發火成岩在地震剖面上的特點, 特設計風城組一段火成岩多期噴發正演模型(圖4-83)。 模型選取Ricker子波, 180度相位, 主頻23Hz, 黃線為火成岩地震響應。從設計的火成岩正演模型上看, 多期火成岩正演模型與實際地震剖面相符, 正演模型剖面上地震響應特徵表現為強振幅相互疊置特點。

圖4-83 夏72—夏89—夏87火成岩地震正演圖

3. 風城組一段火成岩類儲層屬性預測

從井旁道分析表明, 風城組一段火成岩在地震分頻特徵為一套高頻特徵, 且在頻率40Hz表現最為穩定, 而風城組一段雲質岩類在地震分頻特徵上是一套低頻特徵, 因此可以通過二者頻率地震響應特徵不一致上區分二者。 本次火成岩類儲層預測基於40Hz地震分頻體提取均方根振幅屬性進行預測。 火成岩目的層平均速度大概在4500m/s, 且火成岩厚度在30m左右。 因此屬性的提取上時窗選取基於火成岩頂, 即風城組一段油層頂, 上下各開20ms時窗。

火成岩頂面表現為風城組一段底部強反射軸之上的弱的波峰或波谷反射, 可以對火成岩頂面進行追蹤。 以追蹤的火成岩頂面進行屬性預測結果表明, 風城組一段火成岩在烏夏地區分布在4個區域: 風7、 風南4、 夏72及夏76井區 (圖4-84)。

4.風城組一段火成岩類優質儲層預測

風城組一段火成岩有利儲層與緻密儲層具有不同的波阻抗, 風城組一段火成岩有利儲層儲層密度小於2.56g/cm3, 聲阻抗一般小於12146g/m3·m/s。 從已知井統計可知, 風城組風城組一段雲質岩優質儲層波阻抗分布范圍在9896~12040g/m3·m/s, 因此在理論上,直接應用聲波密度曲線進行波阻抗反演技術預測兩種岩性優質儲層在空間上無法區分開。 針對風城組一段雲質岩和火成岩電性特徵, 此次反演選取能反映火成岩電性特徵, 且和雲質岩電性特徵有區別的自然電位曲線進行曲線重構, 進行風城組一段火成岩類優質儲層預測。

採用這種反演方法應用三維資料進行了反演處理, 在連井反演剖面上 (圖4-85),波阻抗分布規律與實鑽井吻合較好, 能夠反映儲層物性變化, 預測有利儲層 (圖4-86)。從預測結果來看, 火成岩優質儲層主要分布在夏72井區及風南4井區, 夏76井區火成岩儲層相對較差。

圖4-84 風城組一段油層頂上下各開20ms時窗40Hz分頻均方根振幅圖

圖4-85 過夏72—夏40—夏201地震反演剖面圖

5. 火成岩類烴類檢測及預測結果分析

由於風城組一段火成岩分布復雜, 烏爾禾地區東部及夏子街地區, 雲質岩與火成岩在烏爾禾地區東部搭橋相會, 因此烴類檢測時窗選取上在烏爾禾地區東部無法克服預測信息里包含有雲質岩的烴類檢測。 在時窗選取上, 盡可能包含烏爾禾地區東部及夏子街地區所有含油層段, 根據風城組一段含油層段高度及地層速度, 因此選取風城組一段底向上60ms時窗進行烴類檢測。 風城組一段油層段烴類檢測表明, 烏夏工區風城組一段油氣主要富集在風城1、 風南3、 風南4、 夏72及夏71井區分布; 在風7、 夏76井區呈零星分布狀態 (圖4-87)。

圖4-86 風城組一段油層頂上下各開20ms時窗反演均方根振幅圖

圖4-87 風城組一段底向上60ms時窗烴類檢測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