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進口出口 » 鎧甲進口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鎧甲進口

發布時間: 2020-10-21 08:01:12

1、有關中國鎧甲與刀劍的問題

其實是沒有優劣之分的。
在西方封建時代,戰爭是對於貴族的一項權利,我們經常在一些西片中看見那些雄偉的城堡。那些就是享有戰爭特權的貴族者所居住並且擁有的領地。因此,貴族們對戰爭有一種崇高的精神寄託。所以放在裝備來說就是盡量精巧華美,以此襯托出其擁有者的卓爾不凡和貴族身份。在西方的戰爭中,貴族的死亡率遠高於平民,是因為他們把戰爭看成了家族的榮耀。因而形成中古士旗的騎士道,因此,在裝備來說,就比較注意全身的防護和武器威力最大化。
而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自古以來都是打雙方大規模的集團戰居多。傷亡的數量也不是同時期西方國家可以比擬的。例如,戰國時期,長平一戰,秦軍就坑殺了趙軍四十萬,這就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因此我國的戰爭指揮者一般都不會沖鋒陷陣,除了某些有此愛好者除外(關羽斬顏良之類的)一般都是距中軍而遙控全局指揮。加上我國的地形復雜,那些大塊頭的盔甲在某些特殊的地形可能就不能適用了。像嶺南地區,終年濕熱,再穿上這樣一幅的大塊頭簡直就是一個噩夢。因此,在軍事裝備的發展上主要就以適應形勢為主的。一般講究輕巧靈活。笨重的裝備在隋朝時期就已經推出歷史舞台了。隨著軍事形勢與少數民族的滲入,我國的軍事形勢日漸復雜。重裝備的軍事部隊根本不適用與軍事形勢的發展,像南宋時期的金國兀術麾下就有一支重裝備的拐子馬部隊,但是對上岳飛的步兵部隊一樣潰敗。

2、為什麼仲蟈古代的盔甲不如日本武士的盔甲?

日本古代的武器,確實比中國的好
這是因為中國一直沒解決鐵被硫磷污染的問題。
所以宋代開始就在進口日本武器,比如刀劍。
不過日本盔甲沒有見過大規模進口的記錄。
其實想一下就明白。
當重量一定時,裝飾性的東西越多,用於防護的部分就越少。
日本高級盔甲看著很拉風,是使用大量裝飾的結果,比如那個前立,一個比一個大,實際沒有防護用途,所以,那種盔甲是好看,也只是好看。並不實用。

3、日本 戰國盔甲多少錢

要看你是用來做什麼的了,擺設的話,就買個手辦式樣就可以了,日本原裝進口的才100-200人民幣,高約10厘米,具足,武士刀,旗幡都有。如果買來穿戴,只有買國產製造的一般幾千到1萬元,但是質量都不理想,日本原裝進口的具足還不錯,但是價格很高,一般在18w-22w之間,好一些的工藝品具足在35-60w之間,古董的就不要琢磨了,因為不能出境,最好你去淘寶看看,有代溝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4、日本盔甲動畫片

我就知道2個動畫是穿盔甲的,一個是《聖鬥士星矢》,一個是《魔神壇鬥士》。

5、有沒有喜歡中世紀歐洲騎士盔甲的

有的,
一提到中世紀的騎士,人們會馬上想到高大的戰馬,光鮮亮麗的鎧甲,高尚的騎士精神,行俠仗義、救死扶傷的美德等等。在這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騎士的那身行頭了——騎士鎧甲。
我們是怎麼看到這些鎧甲的呢?在博物館,今天保留下來的這些傳世鎧甲讓我們看到了歐洲的鎧甲和東方的鎧甲的不同,這些鎧甲用鋼鐵把騎士從頭到腳都包裹住,只給眼睛留兩條縫,給鼻子留些小孔,走起路來哐哐作響,就像現在的機器人,於是,各種各樣的猜測和假設出現了,有人說歐洲騎士身穿重甲,關鍵部位重達一百公斤!穿鎧甲要人幫,跌倒了要人扶,上馬要用類似吊車一樣的杠桿吊上馬背!有人說,歐洲騎士的鎧甲是整塊鋼板製成,不是東方鎧甲的葉片甲,對長矛防禦力較好,對刀劍防禦力較差;甚至有人對歐洲騎士穿那麼重鎧甲的動機大加評論,說用這么重的鎧甲對付游牧輕騎純粹是腦袋被門板夾了或是小時候被傻子抱過,敵人都不用浪費箭射你,累都累死你,想跑都跑不掉等等。
還有人根據歐洲的騎士鎧甲對東西方在中世紀的交鋒——蒙古騎兵入侵歐洲時期雙方的戰術進行分析,認為歐洲騎士就是重騎兵,價格昂貴,數量少,歐洲人對其太過自信,單純使用重騎兵短途突擊,這樣蒙古騎兵用復合弓精確射殺,用撓鉤等武器把重騎兵弄下馬,重騎兵盔甲太厚,下了馬幾乎站不起來,很多都是下馬後被蒙古馬踩死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評論是事實嗎?歐洲人有這么傻嗎?現在本人根據國外專家和歷史學家的研究和自己幾年來的探索,詳細的為你解讀歐洲騎士的鎧甲到底是如何被製造和使用的,以及歐洲騎士的戰術。
今天大家對歐洲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鎧甲的了解,大多來自博物館里的鎧甲實物以及根據這些實物創作的圖形和繪畫,並以此對歐洲騎士和騎士鎧甲進行推測和想像。其實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鎧甲生產只集中在三個國家,它們是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當時歐洲還未工業革命,鎧甲製造完全依賴手工完成,製作鎧甲的手工業者被稱為鐵匠(blacksmith),這些鐵匠大多數都集中在上述三國的大城市中,如義大利的米蘭,法國的馬賽,德國的奧格斯堡等,(英國在整個中世紀時期的鎧甲完全依賴進口,沒想到吧!)在這些鐵匠中,有的擅長製作頭盔,有的擅長製作胸甲,還有的全身各個部位的鎧甲都會做,也就是做出我們今天所說的套裝,並且還能在套裝的件與件之間的組合方面有獨到的改良,或者在套裝上用自己的風格進行藝術裝飾,如凹版花紋、凸版花紋、鍍金花紋等,並刻上自己的名字,後者被稱為鎧甲製作業的大師。
騎士們的鎧甲一般都是量身定做,在當時,金屬的價格並不便宜,請普通的鐵匠製作鎧甲散件都非常昂貴,別說請鎧甲大師來製作套裝,其價格更是驚人,因此,能夠請大師來製作鎧甲的人一般都是國王、領主和大貴族,這些人都是貴族階級的上層,而騎士是貴族階級的最下層,普通的騎士一般是請不起大師為自己做鎧甲的,只能請普通的鐵匠做些散件。另外,普通騎士的鎧甲還來自另一個方面——戰場繳獲,或者說拾取,歐洲諸國長年征戰,互相攻伐,戰場上倖存下來的騎士從陣亡騎士的身上搜羅包括鎧甲在內的各式武器裝備,適合自己身材的鎧甲經鐵匠修復後留作己用,自己用不了的就賣給鐵匠,鐵匠又把它賣給其他騎士,那些不產鎧甲的國家和城市裡的鐵匠都從事這種修復和轉手鎧甲的行當。
比較窮的騎士只能在身體的重要部位購買金屬鎧甲,其餘部位只能用皮甲,因此中世紀歐洲騎士們的總體裝備水平並不高,戰場上雙方騎士的裝備都是五花八門,參差不齊,必須用罩袍來區分敵我,罩袍上繪有各自騎士所屬領主的標志和顏色,其感覺就像網游「魔獸世界」里的戰場一樣,部落和聯盟都穿相同的套裝,練的好的可以穿高級套裝,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大貴族,練的差的只能穿些散件,如同普通騎士一般。
而歐洲中世紀各個時期騎士鎧甲的樣式、風格又不盡相同,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1世紀,騎士的鎧甲都效仿古羅馬時期的鎖子甲和魚鱗甲,並且大多隻是在身體重要部位進行防護,1066年黑斯廷戰役以後,騎士在戰場上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了戰場的主宰,鎧甲也發展成全身穿著鎖子甲、持盾、頭部帶一頂有護鼻的硬頭盔的式樣,此後的十字軍東征時期(包括蒙古騎兵入侵歐洲的時期),這種鎧甲式樣一直保持著,只是頭盔出現了把整個頭部罩住,只留兩條縫給眼睛的「大頭盔」。

鎖子甲真正登峰造極的境界出現在13世紀,也就是所謂的「編織甲」。這是一種將極細的金屬絲和亞麻絲編製成線,然後再以制衣方法製造的軟甲,看上去如同一件金屬色粗毛衣一樣,它對砍劈和穿刺的防禦力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價格也一樣居高不下。
而即使是常規的鎖鏈甲這時也達到了「縫隙中穿不過貓的胡須,看上去如銀色的粗緞子」的程度。
相對應的,鎧甲的防護力也並不驚人,今天博物館中鎧甲的平均厚度大約和硬幣差不多,這個厚度的鋼板,力量大的弩機和弓箭是能夠射穿的 ,但是會大大降低弓箭的殺傷力,因此,大多數騎士的鎧甲實際上是起到降低傷害的作用,並不能抵禦傷害。

的確200磅的英國長弓配合熱處理後的穿甲箭頭可以穿透米蘭甲,但大多數弓箭對米蘭甲無效,更別提後來的超哥特甲,實際上,阿金庫爾戰役即使面對法國的早期板甲,普通的長弓也大多失效了。

6、浙江鎧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浙江鎧甲建復築科技有限制公司是2018-10-12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明星村烏牛山路18號。

浙江鎧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521MA2B5CQC4M,企業法人何繼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浙江鎧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模板、防護屏、腳手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模板、防護屏、腳手架、建築機械設備、普通機械設備生產、設計、銷售、租賃、技術研發,貨物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浙江鎧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7、上海盔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盔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8-17在上海市普陀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西街198號7幢A區1414室。

上海盔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7MA1G08CT9D,企業法人王潔,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盔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計算機網路工程;計算機軟體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設計、製作及利用自有媒體發布各類廣告;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企業形象策劃;商務信息咨詢;汽車租賃;汽車軟體科技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銷售: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汽車及配件;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上海盔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上海盔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歐洲中古世紀的盔甲有幾類?用途各是什麼?盔甲各分為幾個部分?

西羅馬滅亡後,歐洲開始學著接受文明生活,但蠻族人卻始終無法提高,不論是諾曼人還是加洛林騎兵,鎖子甲一直是其主要裝備,這些鎖甲和羅馬時代相比,完全沒有進步,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甲的進化要有技術突破不是容易的事,有人說,蠻族人不懂造更復雜的甲,但從出土文物看,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諾曼人甚至使用過全身鱗甲。

同羅馬和西歐一樣,拜占庭的盔甲也是鎖子甲為主,其著名的重騎兵kataphractos的標准配備就是鎖子甲,但是一種叫的盔甲lamellar也十分流行,不論單獨還是配合鎖子甲,這種盔甲在東歐和阿拉伯各族廣泛使用,是那個時代的西方世界的最好鎧甲,有趣的是,這種鎧甲多是胸甲,無袖或者短袖,長及膝蓋的非常罕見。lamellar可以說是札甲和鱗甲的結合,這種盔甲在12世紀大量流行,我曾有幸在網上問過Timothy Dawson(著名拜占庭軍事研究者),他的解釋是經濟是決定盔甲的首要因素,lamellar在拜占庭不同歷史的普及度不一樣,就從側面反映了拜占庭的經濟狀況,其後在他的拜占庭步兵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證,這位老兄很隨和,可是他的書我還是一本正版都沒買。與拜占庭臨近的東歐國家,他們的盔甲一直是東方式樣,通過中國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中國對東歐盔甲產生影響,直到10世紀以後波斯盔甲的大量引入,才改變了東歐的風格,前段時間有媒體稱匈牙利人的盔甲像連環畫的岳飛,說法雖不夠專業,但卻點出了早期東歐盔甲和中國的淵源。

薩拉森人的盔甲是西方和東方的結合體,由於薩拉森人的成分較復雜,所以其盔甲也有多種風格,既有類似於中國步人甲的披掛甲,也有古羅馬風格的鎖子胸甲,還有拜占庭風格的復合盔甲(將鎖子甲和布甲及札甲混合使用達到加強防護的目的,通常是用札甲式胸甲結合鎖子甲,這種盔甲拜占庭也廣泛使用)。在早期戰爭時期,阿拉伯人的盔甲水平和西歐人相比都一個樣--寒酸,真正解決他們盔甲問題的時候是控制波斯和印度後,這是兩個傳統的盔甲製造大國,尤其是伊朗,在10世紀到15世紀,波斯人出口的盔甲,支持了土耳其,俄羅斯,帖木兒的擴張,波斯風格的盔甲也稱為西歐板甲甲,中國唐式披掛甲之外的第三種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甲胄。薩拉森人的盔甲風格也由早期偏重西歐風格演變成中亞風格。當然由於文化弱勢,薩拉森人的盔甲很少被人關注,也由於其來源的混雜性,使他們的甲胄集世界之大成的同時變得毫無特色。

波斯中世紀鎧甲除了從古老時代留下來的鱗甲,還包括新型的鏈板甲和新型鏡甲,鏈板甲是在鎖子甲上加裝鐵片,根據鐵片大小多少分為數種風格,在印度,伊朗,阿拉伯,俄羅斯都有廣泛應用,直到16世紀中葉,土耳其和印度人依然把這種鎧甲作為主力鎧甲,蒙古西征時遭遇的花剌子模騎兵,也是使用鏈板甲的。鏡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誕生於印度的鎧甲,早期鏡甲只有四片方形鐵片,分別保護軀乾的四個方向,後期鏡甲造型復雜,其基本結構就是大塊不同造型鐵片,通過鎖子來連接適應人體曲度,我們從此可以看出,完整的大塊的鐵片比零碎的鐵片和鎖子更受歡迎,大塊鐵片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適應人體外形,通過鎖子連接在很大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古羅馬,古希臘都曾經廣泛使用大塊完整銅片製成的鎧甲,如肌肉甲,但這種鎧甲都無法適應人體的外形,穿戴既不舒服,羅馬環甲是一種嘗試,但同樣無法完美解決問題,加上造價的原因,被鎖子甲和鱗片甲淘汰掉。印度將圓形和方形的完整鐵片安裝於腹前和胸前,雖然防護力很高,但保護范圍很窄,鏈板甲和後期鏡甲的出現是大塊甲片廣泛應用於中世紀戰爭的標志,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對整塊甲片的追求是從古到今的,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是造價,不是性能,而是工藝--如何適應人體。

我們還要說下披掛甲,鎖子甲很輕,所以能夠用肩承擔重量,但其他甲葉式鎧甲,比如,山文甲,札甲,鱗甲卻不行,必須用身體多個部位承擔重量,伊朗,拜占庭很少出現大型甲葉甲裙,而使用鎖子裙代替,中國是最多最早使用甲葉式甲裙的國家,唐式披掛鎧是中國最經典的鎧甲,我們的關於鎧甲的藝術造型多是用他們,從敦煌到當代連環畫,唐式披掛鎧幾乎就是唯一的造型,這種鎧甲在宋代達到完美,可是實際使用和藝術是有區別的,比如我們知道唐式披掛鎧有巨大的腹甲,甚至可以垂到膝蓋處,可騎過馬的人都知道,這種裝置對騎兵而言毫無用處,反而是累及,我們在兵書上看到的騎兵鎧甲並沒有這種部件,同理,中亞,拜占庭的披掛鎧也沒有,明代中期的圖同樣沒有,或許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東西不是實戰用或者不常用,考慮到步人甲是有這東西的,我們也可以認為他是步兵甲的設備。

盔甲的穿戴講究簡單,唐式鎧甲的穿戴非常麻煩,而且不穩固,應該不是盔甲的主要趨勢,或許我們看到他們多隻是因為他們是藝術家的寵兒,明孝陵前的將軍像是穿這種鎧甲的,各地的天王像是穿這種鎧甲的,清末的武侯祠雕像同樣穿這種鎧甲,可見這是一種藝術造型,與真正的中國實戰鎧甲關系有限,也對後世的研究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誤導,我聯想到拜占庭遍地都是的聖武士像,這些永遠身著和古希臘甲裙的武士像從6世紀到14世紀都廣泛出土,我們只能明確他們是早期拜占庭軍隊的造型(也許就是貝利撒留時代),但絕不是後期的武士裝備,拜占庭的研究者曾經感嘆,非常的不幸,在經歷了戰火和毀滅後的拜占庭軍事文化,留下了一大堆藝術而非寫實的東西。

西歐的盔甲騎士走了一條和世界截然不同的路,當其他國家在鎖子甲上使用札甲或皮甲來增強胸部頭部防護能力時,西歐的騎士卻選擇了鎖子褲和鎖子袖(手套)來增強手臂和腿,同時,還最廣泛的使用面甲,所以西歐騎士的防護面積在11世紀到14世紀為世界第一,這裡面的一些東西值得我們研究,國內曾有人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並認為這代表西歐兵器落後,連破鎖子甲都難,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西歐是世界上使用盾牌最廣泛的地區,騎士可以說是人手一盾,盾牌最主要的就是保護軀干,忽略盾牌去探討盔甲是極為幼稚可笑的,我們如果關注俄羅斯,拜占庭和土耳其十二世紀後的盔甲發展,也能發現這個規律。直到13世紀中葉,歐洲仍然以鎖子甲為主,寬大的騎士袍罩在鎖子甲外邊以表面騎士的身份。我們知道,由於歷史積淀,很多不好的習慣會被保留,騎士袍是非常影響戰斗的,歐洲人非常清楚,但他們不換,就是強烈的傳統意識作怪,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此時的拜占庭已經喪失了科技的主導能力,不僅從義大利進口盔甲,式樣也完全向西歐靠攏,雖然仍有使用lamellar,但數量日減。

13世紀末,西歐騎士首先使用護腕護脛增強前臂小腿的保護,接著護肘,護膝,護肩,大腿甲葉開始應用,尤其是此時,腿甲和臂甲往往是半開的,接著一種胸甲開始應用,歐洲板甲時代的黎明開始了,最早的胸甲不是整體的,是分成數塊,通過覆蓋在表面的織物進行連接,稱為coats-of-plate,我們姑且稱為板甲衣,這很類似蒙古的布面甲,由於這種盔甲在14世紀中在德國最先開始廣泛使用,我們甚至可以肯定的說,這就是布面甲的一種變形。板甲衣標志著板甲時代正式開始,幾乎是緊接著,義大利和英國開始生產整體式胸甲,這些胸甲有的是正面,有的是正面背面都有,此時,我們第一次看到帶弧度的,可以適應人體的整塊甲片,板甲在消失了近1200年後,重新在地中海出現。

此時的西歐騎士已經不再流行長長的騎士袍surcoat,更短,更適合穿戴的式樣出現,jupon(緊身襖)也有使用,這些衣服是騎士的造型非常優雅,由於英法百年戰爭的高潮就是在這個時間段,所以它們是中世紀歐洲盔甲最好的代表,接著鐵片製成的甲裙開始流行,由於鎖子甲還在應用,歷史上便稱這種鎧甲為混合甲(mixed armour),當腿甲臂甲變成管狀時,歐洲騎士脫掉了只有好看而無實際作用的罩袍,聖女貞德隨後穿著米蘭的大白甲馳騁疆場,1410年,鎖子甲讓出最後的保留地--頸部,世界盔甲的終極產品--全身板甲出現了。

板甲出現後,立即跟隨上文藝復興的腳步,各種藝術造型構思出現在其上,板甲也在快速改進,胸甲從一片式變為兩片式,左肩護肩增大,形成防護手取代盾牌。到16世紀中葉歐洲板甲發展到了一個極端先進的地步,不止是性能,還有產量,那個時代的歐洲軍隊已經徹底放棄其他鎧甲,不論是德國傭兵還是西班牙征服者,板甲成為了一件能在中層士兵中普及的裝備。

隨著火槍的發展,板甲通過減少某些部件以增強機動性能,首先減少的就是腿和臂的甲,在英國內戰等著名戰爭中,這種精簡過的盔甲備受寵愛,同時土耳其,波蘭也開始採用板甲,西帕西騎兵和翼騎兵都曾廣泛裝備板甲,日本則採用了南蠻胴,換而言之,除了中亞,西亞和中國,全世界都認同了板甲。

這還不是板甲的結束,當板甲精簡到只剩胸甲時,世界已經開始工業革命,但胸甲騎兵依舊是那個時代的風雲寵兒,此時,凡是受到西方影響的國家,只要採用帶甲騎兵,都使用板甲,比如印度。

9、為什麼貼吧一些人,對日本的意見這么大? 我就說了一句客觀的話,說日本戰國的鎧甲很好看,結果就有人罵

因為近年來仇日情緒比較重,以前的歷史舊賬又勾起了新仇舊恨,連帶著很多無辜人士躺槍。
一提戰國史,必提村戰,一提明治,必提侵略,連正常的交流都難。特別像貼吧這種水平參差不齊的地方,要有包容力。

10、中國的《鎧甲勇士》與日本的《假面騎士》有什麼區別?

鎧甲幼稚,假面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