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匯率查詢 » 為什麼企業要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為什麼企業要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6-19 20:43:24

1、從主動和被動兩方面分析企業全球化經營的原因

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都是在市場中進行的,而市場又受國家的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的限定與影響。所以,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從環境的研究與分析開始。 企業環境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所有因素的總和。可以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大類。企業外部環境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各種外部因素的總和;企業內部環境又稱企業內部條件,是企業內部物質和文化因素的總和。 企業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企業經營的一切要素都要從外部環境中獲取,如人力、材料、能源、資金、技術、信息等,沒有這些要素,企業就無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企業的產品也必須通過外部市場進行營銷,沒有市場,企業的產品就無法得到社會承認,企業也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同時,環境能給企業帶來機遇,也會造成威脅。問題在於企業如何去認識環境、把握機遇、避開威脅。另一方面,企業是一種具有活力的社會組織,它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為環境所支配,而是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產生影響,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基本關系,是在局部與整體的基本架構之下的相互依存和互動的動態平衡關系。因此,企業必須研究環境,主動適應環境,在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企業外部環境又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層次。宏觀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這些因素對企業及其微觀環境的影響力較大,一般都是通過微觀環境對企業間接產生影響的。微觀環境因素,包括市場需求、競爭環境、資源環境等,涉及行業性質、競爭者狀況、消費者、供應商、中間商及其它社會利益集團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1、宏觀環境分析
宏觀環境一般包括四類因素,即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簡稱PEST(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另外還有自然環境,即一個企業所在地區或市場的地理、氣候、資源分布、生態環境等因素。由於自然環境各因素的變化速度較慢,企業較易應對,因而不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1. 政治環境:是指那些影響和制約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運行狀態。具體包括國家政治制度、政治軍事形勢、方針政策、法律法令法規及執法體系等因素。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中,企業能夠通過公平競爭獲取正當權益,得以生存和發展。國家的政策法規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控制、調節作用,相同的政策法規給不同的企業可能會帶來不同的機會或制約。 2. 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具體包括社會經濟制度、經濟結構、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勢等。其中,重點分析的內容有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經濟環境、市場及其競爭狀況。衡量經濟環境的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就業水平、物價水平、消費支出分配規模、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利率、通貨供應量、政府支出、匯率等國家財政貨幣政策。 3. 技術環境:是指與本企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現有水平、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以及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等。如科技研究的領域、科技成果的門類分布及先進程度、科技研究與開發的實力等等。在知識經濟興起和科技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技術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是創造性的,也可能是破壞性的,企業必須預見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應對。 4. 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處地區的社會結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與變動。社會文化環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文化水平會影響人們的需求層次;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可能抵制或禁止企業某些活動的進行;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會影響產品的社會需求與消費等。

2、微觀環境分析
微觀環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具體環境。與宏觀環境相比微觀環境因素更能夠直接地給一個企業提供更為有用的信息,同時也更容易被企業所識別。
企業內部環境包括企業的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它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客觀物質條件和工作狀況以及企業的綜合能力,是企業系統運轉的內部基礎。因此,企業內部環境分析也可稱為企業內部條件分析,其目的在於掌握企業實力現狀,找出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因素,辨別企業的優勢和劣勢,以便尋找外部發展機會,確定企業戰略。如果說外部環境給企業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機會的話,那麼內部條件則是抓住和利用這種機會的關鍵。只有在內外環境都適宜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1、企業資源分析 企業的任何活動都需要藉助一定的資源來進行,企業資源的擁有和利用情況決定其活動的效率和規模。企業資源包括人、財、物、技術、信息等,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 2、企業文化分析企業文化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文化的現狀、特點以及它對企業活動的影響。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制定與成功實施的重要條件和手段,它與企業內部物質條件共同組成了企業的內部約束力量,是企業環境分析的重要內容。 3、企業能力分析 企業能力是指企業有效地利用資源的能力。擁有資源不一定能有效運用,因而企業有效地利用資源的能力就成為企業內部條件分析的重要因素。

2、為什麼現在很多科技公司動不動就提全球化?

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頻繁地提起了全球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一些公司會經常提起全球化呢?下面,讓我來為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這些科技公司提出全球化的原因吧!

一、經濟全球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經歷過許多年的發展後,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斷進步,使得地球上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變得日益方便。與以前的情況相比較而言,現在的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與輕松。現在,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輕輕鬆鬆地就可以去到別的國家,或者與別的國家的人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了解別的國家的事情。在經過各國人民之間的密切交流後,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便會應運而生。所以,在我看來,在往後的日子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因為,在現在的社會發展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可以做到完全脫離世界的發展軌道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是可以完全不接觸外界的。因此,不同國家之間都會進行一些經濟活動,也就是說,會有許多跨國公司的產生。所以,現在大多數的科技公司都會提出全球化,是因為這些公司的發展,不只是在自己的國家內的,而是涉及到許許多多個國家的。在我看來,這些科技公司提出全球化,便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提出全球化可以擴大海外市場。

現在大多數的科技公司都提出全球化,是因為這一些公司都比較注重自身的全球化經濟貿易狀況。這一些公司提出全球化,可以擴大公司的市場份額,把公司開到海外去,不斷了解海外的市場,從而達到擴大海外市場的目的。在我看來,這些科技公司注重全球化發展,更加有利於公司自身的長遠發展。

三、科技公司注重全球化發展,有利於進行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學習。

由於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大提高了各國之間交流的便捷性,從而為各國人民互相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科技公司注重自身的全球化發展,能夠有效地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公司進行交流,並且提供了許多互相學習的機會。所以,我認為,大多數科技公司提出全球化,可以為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

3、全球化拓展對企業各方面的促進作用?

加強企業凝聚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企業員工的認同感

4、全球化戰略的企業實行全球化戰略的必要性

企業要有全球化的思維方式與布局,無論是在創業階段還是成長階段,
一,全球經濟中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迅速轉移;互聯網的發展,使通訊成本大幅降低,世界變得扁平,成了天涯若比鄰的地球村,跨國協作更加通暢,富有效率;跨國貿易、投資及科技轉移步伐的加快,使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同時,本土市場也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同質化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蔓延,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的連鎖店在世界各地快速拓展;人們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從未有過的包容和欣賞,對特定產地產品的忠誠度日益淡薄;企業、產品品牌及知識等智慧資產,成為企業最為寶貴的重要資產,對知識和人本身的尊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網路科技的發展顛覆了許多傳統的思維和經營模式,新產品開發的時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同時,多姿多彩的虛擬世界也創造了許多新的商業機會。 中國低成本的優勢正在失去。全球化,正成為中國企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外國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本土市場與中國公司展開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下,中國企業為了在自己的領域里增強競爭力,不得不去海外尋找新的市場與利潤來源,那些市場已經開放、競爭加劇的產業尤其如此—這些產業的利潤已經非常微薄,繼續死守國內市場不可能產生更多價值,只有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才有發展餘地。或許因為中國人比較講究地緣性,也或許是完全沒有全球化的經營和管理理念,多數企業非但沒有邁開全球化的步伐,反而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價格戰,到頭來,使生產完全無利可圖。
解決方案
1.企業要有全球化的思維方式與布局,即便處在創業階段也要如此。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必須把所在市場和想進入的市場裝在心裡,將自己定位為以中國為營運總部的全球企業,在生產經營的各個層面,加速全球化的布局。
2.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框,突破「圈子文化」,不能畫地為牢,限制自己,要打破自己的局限性。
典型案例—中星微電子公司
中星微電子公司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典型企業。1999年創立之初,就對全球晶元市場進行了充分研究,立足全球選擇目標市場,最終確定了數字多媒體晶元領域作為突破口。公司的運營採用「矽谷模式」,即把矽谷的風險投資模式和股票期權制度引入公司,並把矽谷的經營理念用於公司運營,完全按照全球化公司的標准來要求自己。2005年底,中星微在納斯達克上市。 TCL宣布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彩電業務,拉開了華人企業海外大收購的序幕。
隨後,聯想、明基、海爾、中海油等一批優秀的華人企業紛紛投身於這一浪潮。但大多數企業的全球化之路並沒有預料中那麼順暢,有的甚至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成功企業的經驗表明:走全球化之路的企業首先要有清晰的戰略思考,要結合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途徑。此外,還要善於運用和調動全球資源,用寬闊的胸懷容納全球人才。反觀中國企業全球化歷程中的曲折經歷,我們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對自己在全球化經營環境中的戰略重點做出清晰的思考和選擇,沒有根據戰略重點及自身能力選擇全球化的最佳路徑。另外,企業的全球化運營能力不足,全球化的實施路徑與企業的組織能力不相匹配。
解決方案
1.要在全球化過程中少走彎路,企業要搞清楚自己的資源狀況如何,核心能力是什麼,國際化人才的准備程度如何,目標市場在哪裡。之後,再確定戰略重點是市場的全球化還是資源的全球化。
2.利用網路科技,提升營運和溝通效率。
3.強化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能力是基於企業所能主導的領域,所形成的在質量、服務、時間、技術或創新上的獨特能力,使企業在生產—分配的價值鏈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而非產品或功能。
典型案例—華為
華為採用的是全球范圍內的本地化經營戰略。為了更加貼近客戶,傾聽客戶需求並快速響應,華為在海外設立了20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華為還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等地設立了12個研發中心,每個研發中心的研究側重點及方向不同,聚集全球的技術、經驗和人才來進行產品研究開發,使產品一上市,技術就與全球同步。華為還在海外設立了28個區域培訓中心,為當地培養技術人員,並大力推行員工的本地化。 人才問題成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在麥肯錫的一項調查中,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認為人才短缺是其全球擴張計劃的最大障礙。對於依靠並購來推進全球化步伐的企業來說,沒有合適的人來推進中外夥伴關系的建立,使企業的並購能力明顯不足,並且由於文化沖突導致問題復雜化,並購後的整合亦困難重重。
全球化人才隊伍的打造,同樣是個大問題。以華為為例,海外員工已超過1萬人,而且正處於快速增長中。海爾、聯想等走上全球化之路的企業也都急需國際化人才。
解決方案
1.盡量讓企業屬地化,弱化「中國企業」的概念,制定清晰戰略,用各種資源吸引合適的國際人才。
2.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與國際化人才的溝通和對接能力。
3.提高知識管理能力,把在跨文化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案,迅速轉化為企業管理方式。
4.創造全球公用的價值標准,全球各地所有分支機構都遵循共同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
典型案例—趨勢科技
趨勢科技成立於1988年,目前已是全球領先的防毒軟體公司,在全球建有30家分公司。
它採用多總部運作模式,不以任何國家為統領—財務中心在日本,營銷中心在美國,研發大本營在台灣,全球客戶服務中心在菲律賓,行政中心在愛爾蘭。它有一支優秀的跨國管理團隊,僅有13人的核心管理團隊來自中國、日本、印度、美國、德國、阿根廷等6個國家。它有凝聚多元化的強勢文化,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符合人性,放之全球而皆準。 全球化時代,企業創新的周期越來越短,創新成果的保鮮期也越來越短。實質上,全球化是一場新的利益角逐形式,誰在這場比賽中始終不渝地走在創新者的前列,誰就是最終的獲勝者。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企業的創新壓力非常大。這是因為,創新管理首先基於對人性的極度尊重,是對人類精神的深層次的挖掘。創新管理的背後,是管理者的全球化理念和創新精神,是對失敗的包容,是企業整個管理系統的有效支撐。這些,中國企業做到者寥寥。當前,中國企業的創新努力更多是產品層面的創新,在創新管理方面,普遍缺乏經驗和累積。
解決方案
1.建立有利於創新、有利於知識創造和分享的環境和機制。譬如通過改變辦公空間設計,讓辦公室成為員工信息交換、知識交流與創意激盪的場所。
2.讓員工和客戶成為重要的產品創意來源。
3.採用彈性工作制,體現人本管理。
典型案例—3M公司
3M公司以為員工提供創新環境而著稱,視革新為企業成長的方式,視新產品為生命。3M每年要開發200多種新產品,其目標是每年銷售量的30%從前4年研製的新產品中獲得。3M創新管理的秘訣之一,就是努力創造一個有助於創新的內部環境。譬如允許所有員工可使用最多15%的時間在他們感興趣的專業上,並允許失敗,它的口號是:你只有在吻過許多青蛙後,才能找到一位王子。 全球化時代,企業競爭的平台已經悄然發生改變,與競爭對手共舞是常態,企業間常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系。企業領導人不僅僅要思考競爭、思考盈利,也要思考如何擁抱一個更為開放的商業環境。聲名赫赫的日化產品巨頭寶潔公司支出近20億美元,面向全世界「搜尋」它的科學家。研發都能通過協作和外包解決,還有什麼領域不能?
將非核心專長的業務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可以使企業快速抓住全球化過程中的機會。這種戰略合作,包括戰略聯盟與戰略外包,它的基礎是信任,是所有聯盟參與者彼此真誠相待。但信任的環境,恰恰是中國企業界比較缺乏的。
解決方案:
1.以價值為導向,以誠信為企業經營之本。
2.開放、靈活、透明。可以從人力資源等管理領域開始,增加企業的開放度,以吸引企業外的思想和企業外的人力資本。
3.協作各方的核心專長應能相容與互補,讓1+1>2。
4.著眼於長期的利益,而非短期利得。
典型案例—海爾
2002年,海爾與台灣最大的家電製造商台灣聲寶集團結成同業聯盟,雙方的合作涵蓋互相銷售對方的家電產品,並擴大了零組件采購及技術共享。與聲寶的結盟,為海爾進入台灣市場鋪平了道路。
中國有世界級規模的公司,卻沒有世界級的公司。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理想的中國企業正以不同的方式實現著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戰略布局。是否能克服全球化競爭中的各種挑戰,是否能盡快錘煉出全球化的視野,將決定他們未來能走多遠。

5、為什麼要實現ERP的全球化

一體化,無紙化,不限制區域,減少人工,降低錯誤率,方便統計是ERP全球化發展的方向,也是企業改革的方向。

6、請系統的闡述為什麼會有生產全球化?為什麼生產全球化能收獲最大程度上的利益?

經濟的發展需要市場的支持,做到全球化的經濟也就是市場的統一
企業的市場決定著企業的生命,倡導市場的統一才能得到經濟的騰飛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至今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解釋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7、急用:請英文高手幫忙翻譯國際金融論述題。(企業為什麼進行全球化,全球化的利弊)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shown its great power in all aspects, including economy, political, military, social, and cultural. This is a profound revolution for every country. As an enterprise, if wants to catch one place in world platform, should participate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tively, or else will be eliminated in this great trend.

Advantages:

1. Rece technical and policy barrier for factor flow, such as goods, service and capital; and accelerate liberalization trend for world trade.
2. Urg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for every country, and promote proct factor shif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orld extent.
3. Push forward adjustment of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
4. Promote world competitive, enterprise merge and reform.

Disadvantages:

1. Speed up economic crisis transmits, for having improved the economic dependency between enterprises.
2. Competition centralize world wealth to minority countries or groups when bring efficiency.
3.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ill face huge crisis, for the competitive risk have improved in the law of the jungle.

8、全球化生產對企業的意義都有哪些內容?

全球化生產對於企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1、集中優勢資源以加強核心競爭力。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面臨相當大的競爭壓力,如果同時從事價值鏈生產的所有環節,那麼每個環節都有無數的對手與之競爭,這時該企業要維持全面競爭優勢就可能顯得力不從心,而且投入成本也十分高,而進行全球化生產則不同。在全球化生產中,企業只是從事價值鏈的某個或少數環節,走專業化道路,從而可以集中優勢資源以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比如,宜家(IKEA)在家居產品的價值鏈生產過程中,只負責產品的設計和銷售,而生產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製造外包(OEM)。通過價值鏈上的分工,宜家充分發揮了自身研發和營銷優勢,從而極大的提高了企業的效益和利潤,目前宜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美國戴爾公司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戴爾公司把自己非常有限的資源集中於一個特定的領域,即按照客戶的特定需求,為客戶最快地提供定製系統的解決方案,而把生產、運送和售後服務等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去完成,並與他們建立起戰略聯盟關系。這樣,戴爾公司就能在短期內,迅速地成長為全球PC市場的最大供應商。
2、提高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由於走專業化道路,進行全球化生產的每個企業只經營產品價值鏈的部分環節,它可以與多個企業進行價值鏈對接,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風險,或者說分散風險。比如從事設計開發的企業A,可以在眾多的加工製造企業中選擇與之合作的夥伴,於是,它抗風險的能力比自己同時從事加工製造時大為增強。同樣,加工製造企業B,也可以在眾多從事設計開發的企業中選擇與之合作的夥伴。同時,在共同完成一條價值鏈生產的不同企業之間,往往有著協作夥伴關系,這樣企業直接進入市場的機會減少,從而遭受市場風險的可能性也就降低。特別是對於加工製造企業來說,由於是根據需求確定生產,而不是按照企業的主觀願望決定生產,這有利於減少生產過剩。
3、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對於共同完成價值鏈生產的企業來說,他們之間形成設計開發、加工製造、市場銷售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協作或合作,從而超越了直接的市場交易,於是市場交易的成本就大為減少。同時,全球化生產也促進了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定義,產業集群是指企業集中於一種或數種產業,得益於由競爭者、買方和供方組成的網路協作關系。一些國家在一個地區或全國范圍,形成了特殊的產業集群,如芬蘭以諾基亞為核心的電訊設備產業集群,美國以英特爾和微軟等為核心的電腦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也超越了直接市場交易,減少了市場交易的成本。
所謂全球化生產,指的是某一產品價值鏈由不同國家的不同企業共同生產完成。這時,生產的國家邊界被突破,生產的企業邊界也被突破,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行為延伸到其他企業。在生產經營分工的基礎上,企業之間的關系體現在各自從事同一產品價值鏈不同部分的生產。某一產品的價值鏈由設計開發、加工製造和營銷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設計開發由企業A在國家A或跨國家完成,加工製造由企業B在國家B或跨國家完成,營銷則由企業C在國家C或跨國家完成,他們共同完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有時候,產品的設計開發與營銷均由同一家企業完成,但產品的設計開發、加工製造和營銷必定不是由同一家企業完成,否則就不是全球化生產。目前進行全球化生產的跨國公司相當多數是負責產品的設計開發與營銷,而不進行加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