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匯率查詢 » 貨幣匯率市場化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貨幣匯率市場化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6-03 21:18:38

1、人民幣匯率將實行市場化改革了嗎?

據報道,從經濟領域的對外開放來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有「三駕馬車」值得關注,其中之一就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之所以能夠維持相對均衡態勢,離不開背後的市場化改革。

報道稱,金融市場有兩個核心的價格,一是對內利率,二是對外匯率。目前來看,利率市場化已基本實現,匯率市場化還待進一步提升,長遠來看,推動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堅定不移,價格的市場化能決定資源最優配置,長遠看,推動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是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必然要求。

專家表示,從目前經濟工作總基調來看,穩中求進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了怎樣維持經濟穩定健康增長;改革方面則考慮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論從貨幣政策層面還是促進改革層面,深化匯率市場改革都是出於綜合考慮的結果。

希望人民幣的匯率可以早日實現市場化!

2、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中國不市場化,擔心的是什麼?若需要將兩率市場化,應該怎麼做?

總的來說,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充分發展金融產業,發揮金融服務經濟的重要舉措。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先從利率市場化說起。

利率市場化的好處具體體現在:

1、發展金融產業

1)、充分引入競爭,鼓勵銀行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等手段發展。

可以理解為提升銀行的綜合經營能力。

2)、豐富金融產品和產業

現代經濟的發展,決定了銀行並不僅僅是資金的提供者,還是金融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經濟的各個領域都需要銀行的支持,但由於需求方式的不同,決定了產品供給方式需要多樣化,因此利率市場化,銀行可以自主根據需求豐富產品。

金融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產業鏈,那麼利率市場化,擴大市場金融產品的需求,因此配套產業如期貨、證券、保險、金融解決方案等市場主體隊伍會逐漸的擴大。

3)、完善中國人民銀行的利率調控體系。

總起來說,對於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是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提升銀行的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益。

2、服務經濟

1)、充分引入競爭,銀行間的競爭加劇,為了擴大市場,銀行可能採取降低貸款利率的手段,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相對降低。

2)、產品和產業的豐富,非銀行市場主體有更多產品選擇。

總的來說,為金融系統的完善,使得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3)、為財政政策提供幫助

比如,當經濟處在通縮和通脹周期的時候,利用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銀行根據風險,減少或者擴大對市場的資金注入,引導經濟趨向合理。比如,通脹,銀行可以提升利率,減少資金注入,遏制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對等的狀態。

中國不是不利率市場化,而是採用一種漸進的利率市場化政策。因為利率市場化是有風險的。

主要擔心:過度競爭和系統性風險。

1、過度競爭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為了擴大市場,不惜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容易出現的問題:

1)、大銀行越來越大,小銀行生存困難。

比如,大銀行不斷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利差進一步放大。利差收入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小銀行面對客戶的不斷流失,利差水平的不斷降低,而可能負債運營。

2)、資產質量下滑,增加債務違約風險。

2、系統性風險(債務危機)

銀行放債熱情高漲,導致債務過度膨脹。這種情況下,如果債務違約,將是對整個經濟的打擊,比如破產、對經濟未來發展悲觀預期等等,將使經濟處於惡性通縮的境地。

阿根廷曾經借希望於利率市場化,緩解國內通脹的經濟形勢和鼓勵金融市場發展,但是由於金融機構大幅度降低利率吸引客戶和資金需求者向利率較低的國際市場借款,導致外債過度膨脹,大批企業因為無法償還企業貸款而倒閉,最終導致債務危機。

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是有條件的:

1、金融產業的完善,市場主體公開、充分的競爭。就是市場主體要多。

2、市場化運作的意識,意思就是按照規律運營,同時要有風險意識。

3、法律保障

4、技術保障

法律保障和技術保障是基礎,提供操作規范和便於宏觀調控、協調能力的,比如全國統一性平台。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是上述四個條件逐步完善的過程。

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

1986 年1 月7 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

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的嘗試,《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資金可以相互拆借,資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議定。

關鍵詞:期限和利率雙方協定。

存在風險:市場主體風險意識薄弱。意思就是銀行主體單純為了追逐利潤而過度擴張業務而可能導致的債務違約、流動性等風險。

1990 年3 月出台了《同業拆借管理試行辦法》

首次系統地制訂了同業拆借市場運行規則,並確定了拆借利率實行上限管理的原則。

解讀:在法律法規上保障利率市場化工作有法可依,上限管理是為了擬制過度競爭可能產生的拆借利率過渡上升。

1995 年11 月30 日,國務院有關金融市場建設的指示

從1996 年1 月1
日起,所有同業拆借業務均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網路辦理,生成了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CHIBOR)。至此,銀行間拆借利率放開的制度、技術條件基本具備。

關鍵詞:全國統一拆借市場網路、同業拆借利率放開制度、技術條件

1996 年6 月1 日,人民銀行《關於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

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

解讀:在法律保障、全國運行平台技術條件成熟的條件下,同業拆借利率完全根據供求關系決定,標志著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完成。

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

1991 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承購包銷這種具有市場因素的發行方式。

1996 年,財政部通過證券交易所市場平台實現了國債的市場化發行。

方式:利率招標、收益率招標、劃款期招標等(市場因素),旨在提升發行效率和降低發行成本。

1997 年6 月5 日,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決定利用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開辦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借鑒拆借利率市場化的經驗,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價格同步放開,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

關鍵詞:全國統一拆借市場(技術條件),雙方協調確定(根據供求關系,自主決定)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1999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嘗試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解讀:銀行主體根據供求關系,決定貸款的供求關系自助決定貸款利率,引入市場競爭。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

關鍵詞:1.5倍,被解讀為銀行自助決定存款利率的上限,超過1.5倍,根據存貸比,銀行可能負債運營。所以被解讀為市場化基本完成。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標志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解讀:自此,銀行已經掌握根據供求關系自主決定存貸利率的主動權,市場化操作基本完成。

匯率市場化基於同樣的道理,在人民幣匯率的形成過程里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多地參照國際貨幣市場的供求情況,依據市場供求靈活確定人民幣與各種外幣的比價。需要市場主體的市場意識、法律和技術保障,中國正在推進。

3、人民幣匯率隨市場自由浮動對老百姓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老百姓生活沒有直接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影響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大一些。
先從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本質說起,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匯率市場化」,其字面意思是隨行就市的意思,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根據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自主定製匯率。
匯率市場化的本質就是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比如銀行有根據市場需求對人民幣靈活定價的權利。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有管理的匯率形成機制,雖然這種管理體制能夠有效的應對金融風險,比如說金融危機。但是這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局面:
1、匯率機制(比如匯率價格形成機制,傳導機制、管理體制)不能很好的反映人民幣的供需狀況。
2、金融市場主體缺乏創新動力,管理結構臃腫、行政化嚴重。
3、金融市場主體單一,不能很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等等。
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體現「匯率市場化」的本質的話,就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引入競爭,更好的反映市場機構有自主定價能力的核心,本意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一大舉措。
那麼,什麼對老百姓的生活有直接影響:
人民幣的貶值和升值。
人民幣貶值:
直接影響:出國旅遊、求學、出差,企業層面,有利於出口。間接影響,比如就業機會,人民幣貶值帶動出口貿易市場的繁榮,能夠鼓勵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創造更多的勞動收入。
人民幣升值:
進口產品價格低,能夠以便宜的價格享受國際上的一些品牌產品。
間接影響:
就業,出口市場下滑,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的慾望降低,減少生產進而減少工作崗位。
進口類型產品沖擊國內市場,本土產業競爭加劇。或者本應流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轉內銷,增加國內市場產品供應量,競爭加劇。
等等。
所以,從本質上講人民幣匯率自由化(自由浮動)對有出國、進出口需求有間接影響,但直接體現在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貶值上。

4、什麼是市場匯率?

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關系,又叫做匯價。如果把外匯也看作是一種商品,那麼匯率即是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l美元=110日元,表示美元與日元的兌換比率為110,1美元可換110日元,或110日元可兌換成 1美元。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時常要進行貨幣之間的兌換。例如,日本進口商要進口10萬美元的美國設備,就必須先將1100萬日元兌換成10萬美元,再支付價款。目前,在國際外匯幣場上,出現了許多脫離這種經濟交易的外匯買賣。例如,某人買進該種貨幣,待匯率上升之後,再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取大量利潤。因此,外匯成了投資獲利的工具。
匯率的標價方式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匯率標價的方式: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簡單地說,直接標價法就是用若干數量的本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幣,或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幣為標准,來換算 應收付若干本幣的一種測量匯價的方法。
例如,以日元為本幣,在直接標價下:
1美元=110日元
1英鎊=165.80日元
1馬克=64.94日元
在外匯交易中,直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外幣數額固定不變,匯率的漲跌是以本幣數額的變化來表示的。如果外幣折算成本幣的數額上升,表示外幣升值,本幣貶值;相反,如果外幣折算成本幣的數額下跌,則說明外幣相對於本幣貶值,而本幣升值。簡單地說,直接標價法下,匯價數值越大,外幣價值越大,反之亦然。
目前,世界上除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以外,其他國家都使用直接標價法。我國人民幣外匯牌價,也採用這種方法。
間接標價法是用若干數量的外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幣,或是以一定單位本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付若干單位外幣的一種測量匯價的方法。
例如: l美元=1.6840馬克
1美元=110日元
1英鎊=165日元
1澳元=1.6820美元
在外匯交易中,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本幣值固定不變,匯率的漲跌都以外幣數額變化來表示。數值越高,說明外幣幣值相對於本幣來說越小(貶值);數值越小,說明外幣幣值相對於本幣而言越高(升值)。目前世界上只有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使用間接標價法。美國在1978年9月以前也使用直接標價法,後來為了和國際市場上美元標價一致,才改為間接標價法。

5、什麼是匯率市場化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將匯率浮動權交給市場,由市場自行決定匯率的過程,但央行有一定的浮動匯率管理制度

6、什麼是外匯匯率市場

外匯市場,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

我某外貿公司代理國內某客戶從比利時進口設備一台,計價貨幣為比利時法郎。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對方提出延期交貨,我方用戶表示默認,未做書面合同修改文件。後因比利時法郎升值,我進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訂約時多支出了31萬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進出口公司代理客戶進口比利時紡織機械設備一台,合同約定:總價為99,248,540.00比利時法郎;價格條件為FOB 安物衛普;支付方式為100%信用證;最遲裝運期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開出100%合同金額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信用證有效期為1994年5月5日。 (開證日匯率美元對比利時法郎為1:36)。

1994年3月初,賣方提出延期交貨請求,我方用戶口頭同意賣方請求,延期31天交貨。我進出口公司對此默認,但未作書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進出口公司根據用戶要求對信用證作了相應修改:最遲裝運期改為5月26日,信用證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時至4月下旬,比利時法郎匯率發生波動,4月25日為1:35(USD/BFR),隨後一路上揚。

5月21日貨物裝運,5月26日賣方交單議付,同日匯率漲為1:32(USD/BFR)。在此期間,我進出口公司多次建議用戶作套期保值,並與銀行聯系做好了相應准備。但用戶卻一直抱僥幸心理,期望比利時法郎能夠下跌。故未接受進出口公司的建議。

賣方交單後,經我方審核無誤,單證嚴格相符,無拒付理由,於是我進出口公司於6月3日通知銀行承付並告用戶准備接貨,用戶卻通知銀行止付。因該筆貨款是開證行貸款,開證時作為押金劃入用戶的外匯押金帳戶。故我進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兌現。

後議付行及賣方不斷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賣方派員與我方洽談。經反復協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證金額,支出美金310餘萬元。同時我進出口公司根據合同向賣方提出延遲交貨罰金要求BFRl,984,970.00(按每7天罰金0.5%合同額計),約合62,000. 00美元(匯率為1:32)。最終賣方僅同意提供價值3萬美元的零配件作為補償。此合同我方直接經濟損失約31萬美元,我銀行及進出口公司的信譽也受到嚴重損害。

【分析】

本案是匯率波動的風險造成貨物買賣損失的典型案例,但在風險出現時,本來有可能避免或減少的損失又由於代理關系及資金來源的特殊性使得我方延誤了時機。縱觀項目運作全過程,我方有如下失誤:

第一, 計價支付貨幣選用不當。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計價及支付貨幣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計價貨幣通常與支付貨幣為同一種貨幣,這些貨幣可以是出口國貨幣或進口國貨幣,也可以是第三國的貨幣,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將承擔一定的匯率變化風險。因此,作為交易的雙方當事人,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時,就不得不考慮貨幣匯價的風險。首先,應考慮所選用的貨幣是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次,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要考慮其穩定性。特別是在遠期交貨的大宗貨物買賣中,選用匯率穩定的貨幣作為支付貨幣,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則,也是買賣雙方都易於接受的條件。除非我們能夠預測某種貨幣在交貨期會發生貶值,為獲取匯率變化的利益而選用某種貨幣。即通常所說的「進口選軟幣,出口選硬幣」,但這只是單方面的期望,而且應建立在對所選貨幣匯率變化趨勢的充分研究之上。但實際上交易的對方也會作出相應考慮。因此我們說,當以貨物買賣為目的的合同金額較大時,選用匯率穩定的貨幣支付是比較現實的。在本案中,合同金額近300萬美元,交貨期為簽約後6個月。我方在未對匯率做任何研究的情況下,接受以比利時法郎為支付貨幣的交易條件,這就給合同留下了匯率風險損失的隱患。因為比利時法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不屬於幣值穩定的貨幣。

第二,輕率接受延期交貨條件,使風險成為現實。當交貨前賣方提出延遲交貨請求時,我方仍未意識到合同的潛在風險,無條件地接受了賣方的要求,雖未做書面的合同修改但卻按賣方提出的條件修改了信用證。這時若意識到匯率風險,則完全應以匯率風險由賣方承擔作為接受延遲交貨的條件,實際情況證明:正是這無條件地接受延期交貨使得我方的匯率風險變成現實。

第三,對風險沒有採取相應的保值措施,造成重大損失。在國際貨物買賣中,為防止匯率變動而帶來的損失,可以採用遠期外匯買賣等外匯保值措施。在本案中,4月下旬比利時法郎上漲時我方進出口公司為避免或減少損失,建議採取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十分正確的,但用戶卻心存僥幸,拒絕採取防範措施。結果損失發生且無法挽救時又無理拒付,造成我方經濟、信譽雙重損失。由此可見,對遠期交貨的進出口業務增強匯率波動風險意識,慎重選擇支付貨幣,採用金融上的操作手法防範和減少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7、為什麼要進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匯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並且自從史密斯協定以後,各個國家基本都採用的浮動匯率制度,將匯率的決定權一部分交給市場來做決定,當然央行還是會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在裡面

8、匯率市場化的什麼是匯率市場化

如果說利率市場化是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在國內資金市場上的必然反應,匯率市場化則是我國主動參與國際范圍內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新中國成立後先是學習蘇聯採用了依靠要素投入,首先是資本要素(投資)驅動經濟的粗放增長模式,改革開放後是模仿日本的出口導向型模式,採取「出口導向」的國家對外經濟政策,用出口需求彌補由要素驅動造成的消費和內需不足,總體上是以投資和出口驅動的粗放增長方式。
要素價格的嚴重扭曲鼓勵高資源投入、低經濟效率項目的擴張。要素價格定得過低;為了支持出口導向的政策,本幣的匯率由進口替代時的本幣高估轉為低估。如果說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以偏離市場供求的匯率政策支持特定的經濟發展目標還可以理解的話,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這種政策無論如何已經難以為繼。國際金融危機更是使我國的出口導向政策既不可能(需求限制),也缺乏吸引力(外匯儲備縮水)。
實際上我國的匯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開始。2012年央行把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浮動幅度由5‰擴大至1%,並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0%,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率由2007年峰值的10%降至目前的不到3%的水平。

9、匯率市場化是否意味著實現完全的浮動匯率?

匯率市場化是指匯率有市場供求來決定,匯率市場化後,對應的匯率一定是浮動匯率。但並不意味著一定實現了完全的浮動匯率,因為只有不受政府幹預的匯率市場化對於的才是完全的浮動匯率,在如果存在政府幹預,就不能稱完全的浮動匯率,如人民幣匯率,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一種非完全市場化兌換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