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外贸公司发展战略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外贸公司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 2022-08-19 01:27:11

1、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

<

2、以国际企业为例说明三种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模式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归纳起来,具体包括三大类:

1、出口,即国内生产,国外销售。

这是一种传统,简单,风险最低的进入方式。

出口模式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既专业性的外贸公司)来从事产品的出口。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外贸部门,或者使用目标国家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2、合同进入,又称非股权进入。

它有多种具体的形式,而且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契约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证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合同制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双向贸易等六种。

3、对外直接投资,又称股权进入。

即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国投资,就地生产,就近销售。

投资模式属于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级阶段。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资模式。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

合资进入:合资指的是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

独资进入:独资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或并购目标国家的企业。独资经营的方式可以是单纯的装配,也可以是复杂的制造活动。

(2)外贸公司发展战略扩展资料

影响国际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如下:

1、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如果目标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或者市场潜力较大,则企业可以考虑以投资模式进入,尽可能地扩大销售额;反之则可以考虑以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进入,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使用。

2、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如果目标国家的政局稳定、法制健全、投资政策较为宽松、人均国民收入比较高、汇率稳定,则可以考虑采取投资模式进入,反之则以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为宜。

3、国内因素。主要包括本国市场的竞争结构、生产要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如果本国市场是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型,企业可以考虑以契约或投资模式进入国外市场。如果本国市场的竞争程度比较高,则企业可以采取出口模式。

4、企业产品因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以具有丰富资源的国家为生产基地,如果目标国家具备条件,那么采取投资模式,就地设厂,以节省出口的中间费用。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高、技术复杂,考虑到目标国市场的需求量,以及当地技术基础的配套能力,则以出口模式为宜。

5、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核心竞争力而言,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诀窍,另一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诀窍。当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诀窍上时,应尽量避免许可协定和合资企业的经营方式,以降低技术失控的可能性。

6、企业资源与投入因素。企业在管理、资金、技术、工艺、和销售方面的资源越充裕,企业在进入方式上的选择余地就越大。如果企业的资金较为充足,技术较先进,且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则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模式进入国外市场。

3、急需!!! 至关重要!!! 谢谢解答

观点对的!(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清楚地辨别企业的核心

业务,然后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2)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

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一是过去的竞争对手相互结盟,

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共享;二是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送给供应

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这实际上也是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效应。

(4)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并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三、供应链战略

所谓供应链战略就是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它确定原材

料的获取和运输,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与

特点。供应链战略突破了一般战略规划仅仅关注企业本身的局限,通过在整个供

应链上进行规划,进而实现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供应链战略管理所关注

的重点不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身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而是产品

或服务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供应链中运动的流程所创造的市场价值给企业增加的竞

争优势。

费希尔根据产品的需求模式将供应链战略划分为两类,即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和反

应性供应链战略。费希尔按需求模式将产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产品和创造性产

品。功能性产品包括可以从大量零售店买到的主要商品,这些产品满足基本需

求,需求稳定且可以预测,并且生命周期长。但是,稳定性意味着竞争较激烈,

进而导致利润较低。创新性产品指满足特定需求而生产的产品,企业在产品式样

上或技术上进行创新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尽管创新性产品能使企业获得更高

的利润,但是,创新性产品的新颖却使需求不可预测,而且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

较短。

有效性供应链战略是指能够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成品,

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供应链战略。由于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生产该

类产品的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妥善安排订单、完

成生产和产品交付,使供应链存货最小化和生产效率最大化。因此,生产功能性

产品的企业应该采用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反应性供应链战略是强调快速对需求做

出反应的供应链战略,所对应的产品是创新性产品。这是因为创新性产品所面临

的市场是非常不确定的,产品的寿命周期也比较短,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快速

把握需求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对变化做出有效反应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很明显,绝大部分外贸企业所从事的产品都是功能性产品,适用于有效性供应链

战略。

四、供应链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必须吸收战略管理中适应环境变化与对策的合理思想,制定供应链发

展的战略,才能有效地发挥出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供应链管理战略应解决以下问

题:

第一,供应链的战略展望,指明供应链建设前进的目的地,从而提出一个长期的

发展方向,清晰地描绘出供应链的未来前景。

第二,建立目标体系,将展望转换成供应链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标准。

第三,制定战略,达到期望的效果。

第四,高效地实施和执行选择的具体战略。

第五,评价供应链的经营业绩,采取完整性措施,参照实际的运营事实、变化的

经营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调整战略展望、发展方向以及对战略的执行。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实施需要在战略层次上分析三个方面:

第一,横向关系,即供应链上某一环节同类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内生能力分析,即企业对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确认企业边界的可

能范围,寻求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结合点。

第三,纵向关系,即供应链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企业可以在

供应链上进行定位并实施供应链战略。

第二节供应链的整合者

供应链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构建外贸企业的供应链战略首先应该引

入战略管理思想,供应链应该符合企业的总体战略要求。在实施外贸企业供应链

管理战略之前,应该先确立外贸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是实业化,还是采

用综合商社性质的多方位投资策略?抑或是采用以虚拟经营思想为核心的经营模

式,保持贸易公司的特色?

香港利丰行成功地实现由从事中间商业务到供应链经营管理者的案例可供外贸企

业借鉴,那就是建立一个由供应链连接的虚拟组织,从事虚拟经营。同香港利丰

行一样,我国专业外贸企业通过供应链把国内企业特别是诸多中小企业连接起

来,外贸企业成为虚拟组织的核心,确定供应链战略的目标,根据成本和速度两

个条件建立战略模型,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并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估,保持供应链的

稳定性并做适当改进,从而使专业外贸企业从一个中间商转变成供应链的管理

者,成为连接国外消费者和国内供应商的贸易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供应链管理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在管理理论中首

次明确提出了针对供应链的“跨企业整合”。由于外贸企业从事的是基于全球的

进出口贸易,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企业是最

基本的供应链单元,每个企业家都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者,小至路边的小店,大至

跨国的巨型企业,企业家都要关心从顾客需求、采购生产到资金需求等各个管理

细节。供应链管理的工作,首先是从发现需求,组织资源去满足这些需求。从更

高的层面看,由于很少有最终产品的供应是从头到尾是由一家企业包办的,所

以,一个由多个企业组成的段落供应链便需要一个协调的中心,从而提高供应链

的整体效率。充当这个段落供应链协调者或管理者的企业必须具有该段供应链中

必须的核心能力,并有能力连接供应源和客户及中间的各个环节。段落供应链协

调者可以是一个专门协调工厂的贸易商(利丰),也可以是某一重要部件的生产

商或总装生产商(汽车厂),亦可以是控制销售管道的零售批发商,视乎环境、

产品特性和段落长度而定。

一般来说,作为供应链管理者,掌握了整条供应链的主要利润和整条供应链的竞

争力,同时也必须承担商业环境变化的重要风险。无论如何,作为供应链管理

者,必须紧紧掌握顾客的需求,只有在达成销售的情况下,才可能考虑采购、生

产、付运,以至与其他企业合作。

供应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它始于最基本原材料的取得,终于最终产

品的消费。每个企业只是价值生产过程整个系列的一部分,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

供需联系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4、说说外贸企业参展目标的分类及具体内容?

 1、可以了解同行信息,把握同行发展的趋势和发展规律,确定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另外,一些行业展会还举办大量的行业论坛、讨论会等,可以通过这些会议进一步了解行业信息。
2、可考察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潜力。通过展会把世界上所有的同行都聚到一起后,可以明显的感受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了解自己产品的市场潜力。
3、可通过参展期间与当地代理经销商的广泛接触,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参加展会的无非是2类人群,一类是推销产品的,另一类是寻找产品的,通过展会这个公正、开放的平台,可以非常容易实现双方的对接。
4、树立、维护公司形象。特别是在客户和经销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或国家,通过展览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司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也是对当地经销商的一种支持和协助。
5、通过展会可以实现拜访客户的目的。一个企业在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客户可能很多,而且肯定比较分散,单独拜访不仅费用高,而且效率低。通过展会,可以将所有的经销商或客户集中起来,逐一洽谈,提高了拜访和洽谈效率。
6、通过展会可以实现贸易合作向资本合作的有效过渡。通过与客户或经销商,或其他企业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激发企业的发展思路,详细了解企业产品市场,并有可能实现就某一产品或技术的资本或技术合作。

5、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3.贸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2000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达到48.54%,占据半壁江山,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上升,占出口贸易总额54% 左右。由于通过加工贸易我国只能赚取增加值,虽然对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我国从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却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75%,而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更小。
4.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频繁

应对策略:
1.澄清认识,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不会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这是不科学的。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

2.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2)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发展中国家里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甚至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遇。(3)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来进行。在未来几年里,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而我国外贸企业结构迄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缺乏主导产业、无长远规划、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就必须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4)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6、如何开展国际业务!

随着我国外贸行业改革的日益深入, 专业外贸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 体表现在: 外贸经营主体极大地拓宽了, 外贸经营内容已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单一的产品出 口格局,国家对外贸行业的政策保护日趋减少,竞争日趋激烈。根据国家制定的“大经贸” 战略,外贸行业今后发展方向应是各项外经贸业务(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与 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及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业务)互相渗透与融合,实现商品 贸易、技术贸易及服务贸易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对于专业外贸公司来说,充分认识并主 动发挥外经贸业务相结合的优势,在坚持主业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外经业务,不仅有助于其 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其自身的外贸业务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自 1997 年以来, 我们中国抽纱山东进公司在开展外经业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 本文拟结合对公司一个海外投资项目选定过程的具体分析, 谈谈对专业外贸公司开展 外经业务的一些共性因素的认识。 1997 年 4 月,根据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我们初步选择以在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搞实 业项目作为外经业务突破口,逐步完成了市场分析、寻找合作客户、洽谈选项等工作;10 月派出考察小组,带着针织、抽纱两个项目做实地考察、论证,确定了与客户合作在孟建抽 纱厂的意向,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 年 2 月,向外经贸部报送了申请使用多 种形式援外专项资金搞此项目的有关材料待批。 作为一个专业外贸公司, 我们选择在此地搞 此类项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国际间掀起了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浪潮, 不仅发达国家热 衷于此,发展中国家也积极从事跨国经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 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跨国经营在绕开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渗入区域经济集团市 场等方面具有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功能, 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 就必须积极稳妥地发展跨国 经营。 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一般规律,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 (1)输出型企业阶段,通过贸易代理商出口商品和劳务; (2)国外销售阶段,企业直接寻求贸易伙伴,并逐步在国外建立销售公司,乃至建立世 界范围的销售网; (3)国际型阶段或国外生产阶段,由于商品出口受限,企业开始在国外建立生产机构; (4)跨国公司阶段,企业以世界市场为基准,追求全球总体战略。 综上所述,跨国经营一般都是以商品出口、海外营销网形成,通过生产基地国际化以及 跨国经营的梯度逐步推进。我国抽纱、纺织品一直是传统出口产品,是率先面临和参与国际 竞争的产业,对国际市场有较高的依存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 较好的需求基础,建立了一定的海外营销网络,拥有国际营销经验,所以,这应是我国发展 跨国经营的首选产业。 中国抽纱山东进出口公司作为专业外贸公司,经过长期经营,已具备如下优势: (1)建立了一个遍及世界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网络,并在部分地区设有海外机构。 (2)拥有一批精通国际贸易、金融及企业管理的专业人员和多语种人才。 (3)在传统商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检验、仓储运输诸环节拥有一批精通业务的专业人 员。 (4)在省内与数百家生产厂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拥有 19 个自属企业、15 个中 外合资企业,与牬牥余家生产企业实行参股联营。 (5)公司所在地———青岛及其腹地山东省拥有较为雄厚的工农业基础,劳动力资源丰 富。 (6)公司前几年曾在抽纱、纺织印染及服装等行业搞过外经项目,如招商引资、海外办 企业并吸收国内劳务、向境外派遣技术培训研修生等,通过这些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培养了一支外经工作队伍。鉴于拥有上述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据此去开展外经业务,而不必 (也不应该)在陌生领域以己之短去与别人竞争。 首先,我们明确了如下指导思想:配合公司主业,在与之相关行业范围内,把着眼国际市场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实 业项目为基础,并以此带动劳务及产品出口,向实体经营型发展,实现外经、外贸业务互相 推动和促进,为公司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谋求长远发展。 在明确了外经工作指导思想后,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经营策略,内容有:(1)立足自 身优势,加强同国内相关产业的联合,以确定协作单位的方式建立项目实施合作关系,形成 群体优势,辅以建立国内劳务基地,以保证外经业务的顺利开展。(2)利用现有的资源开 展业务。(3)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业务管理,防患于未然。(4)努力协调好与政府及 社会各方面的公共关系,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5)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争取为国家多创外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劳务人员个人收入。(6)严格执行国家有 关政策,合法经营。(7)认真贯彻“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四项 原则和“守约、保质、薄利、重义”的经营方针。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 我公司主营抽纱品和相关 原材物料的进出口业务, 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 但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加以严格限 制, 使我们对这个大市场的出口业务受到很大制约, 而来自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 则基本不受限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及出于政治关系需要。其他一些对 中国产品不设限制的市场(如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区),则需求价格低廉的产品。由于我 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增高, 越来越不能适应该市场 的要求, 逐渐被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廉产品挤出市场, 但中国企业目前所拥有的生产设 备和技术水平对这些国家来说, 还是比较先进和适用的, 若能将之用于在这些国家举办实业 项目,则可发挥我们现有资源的优势,使我们能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和进 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需求最旺盛的市场上销售。从客观上 分析, 这种设想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 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很多产业 (包 括抽纱、纺织类)生产能力过剩,但产品还能在海外找到销路,这些产业可以采用转移投资 的办法,到海外继续生产,中国政府对此大力支持;在海外投资方面,外贸企业可以和生产 企业进行合作,外贸企业了解市场,有渠道和经验,生产企业有生产优势,这两种优势结合 起来,其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确定了主攻方向:从这些分布在南亚、非洲及拉美的国家中选择有 一定生产基础和条件的地点,与条件合适的客户进行合作,以举办抽纱、纺织类实业项目带 动各项外经贸业务的互相渗透与融合,以期达到迂回打入目标市场,巩固、发展公司主业之 目的;与东道国客户合作,既可节约资金投入,减少投资风险,又可帮我们协调好与当地有 关各方的公共关系,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考虑项目的区位选择方面,我们认为,与非洲、拉美诸国相比,南亚诸国与中国地域 相邻,文化传统上也有认同性;同时,有着数十亿人口的南亚次大陆一直被认为是继中国之 后的又一待开发的广阔市场, 这里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蒸蒸日上的民族工业, 这些都 是吸引国外投资、合作的有利条件,其中孟加拉又以其稳定的政局独树一帜。恰在此时,省 外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孟加拉国投资贸易合作项目的通知, 由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寻到一 家实力较强的孟方客户, 在接触和商洽过程中又逐步加深了对孟加拉国情况的认识。 孟加拉 国是我国多年来的主要受援国,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很好;孟加拉国政局多年来基本保持 稳定,与周边国家关系良好,居民中多数信仰伊斯兰教,社会环境较为理想;曾长期为英国 殖民地,受其影响,经济立法较健全,且通用英语;政府从牳牥年代初就实行旨在吸引外资 的开放政策,投资环境较好。在后来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又了解到:孟加拉国产品销往欧洲、 美国和日本可享受普惠制待遇,当地有加工绣品的绣工社会基础,但无抽纱品出口记录,由 孟向欧美市场出口抽纱品无配额限制, 当地具备生产抽纱品所需的原材物料, 且生产成本比 中国低, 合作客户在孟社会基础较强, 能协调好与当地有关方面的关系。 对上述情况的掌握, 使我们解决了外经项目的区位选择及产业选择问题。 经与客户反复协商, 双方达成了在孟建 抽纱厂的合作意向。 关于专业外贸公司在开展外经业务时须考虑的因素,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 眼:(1)解放思想。当前,相当多数的外贸企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束缚, 多多少少地将自己的经营发展方向限于外贸进出口、 单纯劳务输出等传统领域。 企业经营的 核心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其根本措施就是对其所有的和可以支配的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进行 最优化配置,这就是外贸企业应当实行大经贸战略的决定性原因。(2)明确指导思想。应搞 清自己为什么要开展外经业务、 如何看待它在企业总体业务中所占位置、 其发展方向和目标 何在等问题。 (3)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4)对自身实力及市场情况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准确定位,树立目标,寻求商机。 (5)对国内基础性建设工作和市场开拓工作应“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6)广纳真正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才从事此项工作,在对其使用方面要责 权利三者结合。(7)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行事。

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并且我国单位产出投入的自然资源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带来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
3.贸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2000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达到48.54%,占据半壁江山,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上升,占出口贸易总额54% 左右。由于通过加工贸易我国只能赚取增加值,虽然对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我国从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却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占比75%,而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更小。
4.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频繁
当前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的选择过于狭窄,过多地依赖其主要贸易伙伴。从理论上讲,这种过分依赖状况极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市场风险,从而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稳定性与波动性。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上尤其是美国针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加。2004年,对我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合计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倍。涉及知识产权的争端和技术壁垒也呈递增之势。与主要贸易伙伴摩擦加剧,成为制约我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对策略:
1.澄清认识,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不会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这是不科学的。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价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发展。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强调,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弥补国内短缺资源。只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国内厂商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由外商委托制造向委托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发展,加工贸易也会延伸链条,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也会向高层次发展。

2.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2)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我们应首先关注和重视的市场。发展中国家里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甚至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如果我们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遇。(3)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来进行。在未来几年里,对外贸易战略应把侧重点从主要依*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转向大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而我国外贸企业结构迄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缺乏主导产业、无长远规划、缺乏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就必须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4)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3.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

由于各国的政府层面没有专门针对WTO规则的法,各自用国内法处理与中国贸易关系。我们要踏踏实实研究其是否符合WTO规则,做到知己知彼。针对不公平的歧视性待遇,我国出口生产企业或行业面对反倾销起诉,首先是要用法律和事实来证明某一遭投诉的产品或行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均具市场经济条件。如能证明而且能够获得进口方反倾销主管当局的承认,中国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就能直接被承认为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不能获得认定,则一旦遭遇反倾销诉讼,要实事求是,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进口方成员的相关法律武器。例如,根据美国等反倾销程序中关于“可获得的最佳信息(BIA,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的规定,积极选取对我出口产品有利的“替代国”价格,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反倾销应诉结果。我们既要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最大限度消除对我国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特保条款”、“非市场经济”等不利条款,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贸关系所处的地位,从最大限度地争取我国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应对战略措施和具体工作方案,注意防止某些贸易伙伴将不利条款政治化,以及滥用不利条款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积极参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审议,加强南南合作,继续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使世界经济早日纳入平等的轨道。

总之,世贸组织有一整套完备、明确和细致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它们的熟悉程度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我们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抓紧学习这些规则。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熟悉WTO的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有效地利用WTO的原则解决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密切跟踪WTO的活动,以便应对未来的谈判;要进一步利用自由化措施,将关税减弱和自由化的承诺转化为贸易的机遇;要最大程度地利用 WTO规则,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4.稳妥解决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欠退税规模和欠退税现象不断扩大,出口退税机制已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已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也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表面看,出口欠退税问题是由于中央财政没有能力满足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而造成的,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要求不适应而至。目前,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而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随着出口退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的压力会随着出口退税资金需求的扩大而不断加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既要有利于保持出口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不能影响财政预算的完成;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应退尽退,又要加强管理。

5.努力营造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散布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荒谬论调。我们应以加入 WTO为契机,大力宣扬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适时提出中国经济机遇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将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将为一些国家经济渡过难关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将对我们促进外贸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8、我国进出口分别有哪些战略?选择外贸发展战略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怎么从广大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怎样在成本日渐增加情况下保持销售额和利润。。。

您的问题设计忒广了,够写一个博士论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