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我国现阶段的外贸经济是指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我国现阶段的外贸经济是指

发布时间: 2020-10-30 20:08:43

1、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对外贸易在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结构。其中对欧盟的贸易已经升至第一位。另外,我国对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贸易都有较快增长。 我国外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争议。
其一,我国外贸目前主要还是数量型增长。例如出口加工贸易现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0%,占比较高,但附加价值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低。因此,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现在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了,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其二,从世界范围看,现在正处于国际贸易磨擦的高发期,这对我国外贸发展有负面影响。这种贸易磨擦有几个特点:一是展于世界贸易中的自然磨擦,而且我国涉及到此类磨擦的货物所占比例较大。这种自然磨擦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韩国这类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也都发生过。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磨擦。贸易保护主义树起了各种新型壁垒,包括环境型壁垒和技术型壁垒。
例如欧盟就存在环境壁垒,其制订的技术标准要求很高,包括涉及环保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这种壁垒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例如日本对进口大米制订了100多种检测标准,实际上让发展中国家达到这种标准不太现实。我国制订的产品标准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西方国家制订和调高标准又相当快,这是今后若干年都将面临的问题。三是外贸规则中一些对我不利的条款引起磨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总体看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很多。但同时我们接受了一些对我方不利的条款。现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而我们作出的承诺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要多一些,因此,发达国家就要利用一些条款。例如外资零售业进入,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等等。
四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对我方仍有一些制约和限制。例如有关特殊保障条款,还有12年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只要国际贸易中的一方以为你的产品扰乱了他的国内市场、侵犯了他的市场利益,就可以单方面提出制裁。
纺织品出口就是一个实例,现在取消配额了,但还有一个特保条款,对我方出口形成限制。 现在外贸发展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 一是关于外贸依存度的争论。 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较高,占GDP比重已达60%-70%,如果世界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所以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之路不应再走,要转为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对上述观点不太同意,理由有三条:一是我国实际外贸依存度并没有这么高。计算外贸依存度实际应当单算出口
,那么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是30%强。
当然,比美国的10%、日本的12%、巴西的10%要高。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外商主导的加工贸易数量很大,占了50%的比重,这实际是不出国的劳务出口,扣除这一块,我国实际出口额占比没有那么大。二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加工贸易,主要是受三个条件的约束:1、资源约束。主要指能源、铁矿砂、木材等资源、以及高新技术能力的约束。2、市场约束。我们的外部市场是逐步扩大的,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3、劳动力约束。我国劳动力数量很大,单靠国内难以彻底解决就业问题,因此,部分要靠发展世界范围的贸易来解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发展加工贸易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资源转换,在约束条件存在的前提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目标。三是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我们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越广泛,越深入,实际反而更安全。当然,一些重要资源产品,对国内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政策结论:还是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发展外贸有风险问题,但无安全问题。因此国家还是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外贸。不仅出口,进口也一样。 二是关于引进外资的争论。 我国吸收外资形势很好,2004年超过了600亿美元。1、现在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外商汇出利润越来越大,不好控制,而且影响汇率稳定,因此有风险。2、随着外商投资增加,跨国公司垄断了国内市场。3、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造成了不平等竞争,对国内企业发展不利。4、外方掌握技术和销售渠道,利润大部分被外商获取。这种观点的结论是:限制外商投资,取消外商优惠政策。 我认为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

2、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国,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关于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理论的争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上升,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投资、需求一起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支重要力量。然而,探索出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思想显得十分紧迫。在这一过程中,围绕比较优势理论能否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应该以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第二,指出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科学合理的成份,中国可以借鉴其中的“合理内核”,但并不主张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第三,有人认为比较优势理论长期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如果也照搬照抄,中国必将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地位,因此不应该借鉴比较优势理论。从理论的探索到形成共识是需要时间作为代价的,当人们对此莫衷一是,还没有形成新的共识之前,比较优势理论被经济学界所默认。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发展迅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人们更有理由相信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成功。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人们对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深信不疑。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明显削弱,外贸出口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出口贸易的后劲严重不足等问题凸现。严峻的形势又迫使经济学界重新思考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比较利益陷阱”论和“国际竞争优势”论。“比较利益陷阱”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比较利益理论是不能指导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的。因为比较利益结构的本质是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按照这种格局来进行分工的结果是,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劳动或资本密集型主要不是用产品本身来区分的,而是按照投入要素来区分的,但“比较成本”是相对于本国的产品进行比较的,它并不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就有竞争能力。所以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虽然能获得利益,但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而且在现阶段,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产业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企图通过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来发展国内经济,不仅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还可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即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它进一步强化了该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该理论的实质是要告诉人们不要静止地看待比较利益理论,它并没有完全否定比较利益的思想,而是要求人们应当动态地看待比较利益理论,并不能以此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这里所指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指一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高度入手,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竞争已不仅仅是单独的企业行为,而是各个领域共同的力量才能实现。“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代表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一国的比较优势,更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提高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进一步说,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根据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创造“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贸易结构导向的转变,过去参加国际竞争主要是依据自身的供给条件,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现在则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有效地进行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为了使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争相采用高新技术,以新技术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3、现阶段我国允许的私营经济和外贸经济客观上造成剥削现象,是否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矛盾?

不矛盾。“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漫长内的过程。在实现之前容,允许私营经济和外贸经济等存在剥削的经济存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利用剥削,消灭剥削。

4、试述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试述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来源: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1-12-30 19:46:27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入世前的改革
我国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始于1979年,到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前,改
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年一1986年)。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外贸行政管理过于集中,经营统得太死,产销脱节,地方政府、工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缺乏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汇分配制度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改革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对外贸易的所有方面。改革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下放外贸经营权,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工业部门、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使外贸取得较大的发展并具有相对的超前性,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这次改革改变了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中过去那种主要直接依靠行政干预手段的控制,逐渐采取了间接市场经济杠杆加以调节的措施,从而在许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宏观调节体系的发育成长。
(2)第二阶段(1987年一1990年)。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全面实行了对外贸易的承包责任制。这种改革首先使执行对外贸易的主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外贸公司进行承包改为地方政府作为承包人。同时,在外贸的计划、财务、经营、管理价格和外汇分配体制方面的改革有了一些新的突破。_

(3)第三阶段(1991年一1993年)。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在对前三年实行外贸承包责任制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目标。同时,政府对外经贸的管理转向主要以经济、法律和政策的手段,进一步减少了对企业经营运作的行政干预。
(4)第四阶段(1994年一2001年)。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从1994年起我国开始了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核心、综合配套的新一轮外贸
体制改革。其目的是: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
1994年制定的《对外贸易法》全面体现了我国从1994年开始的外贸管理体
制改革的精神口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许可。对外贸易经营者是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主体。根据原《对外贸易法》第8条的规定,我国当时的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照原《对外贸易法》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也
就是说,现阶段中国对各类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实行许可管理,只有依法经国家对外贸易主管部门许可,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才可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凡未取得外贸经营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从事外贸经曹活动。这些企业如果直接对外签订了进出口合同,这种合同是无效的,因而也是不能执行的。
我国当时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外贸专业公司,主要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领导下的各专业进出口公司;工贸、农贸、技贸公司,是指各生产部门成立的进出口贸易公司;③各省、市地方外贸公司;④有权自营进出口的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国有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除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可以进口本企业需要的物资、出口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外,虽然我国企业当时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是以经审批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为前提,但从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考虑,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审批制度将会逐步放宽以至取消;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完成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过渡。
(2)关于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原《对外贸易法》第巧条规定:“国家准许货物与技术的自由进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集中体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在一定的必要限度管理下,对货物、技术采取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3)关于对外贸易秩序。为进一步规范中国的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
法》突出强调了下列问题:关于对外贸易的国内秩序。对外贸易的国内秩序是指中国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国内从事外贸活动必须遵守的秩序。为了确保在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我国的原《对外贸易法》第27条对于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活动做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对外贸易经营
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原产地证明、进出口许可证;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以不止当竞争手段排挤竞争对手;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这些都是针对近年来在我国对外贸易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制定的,也是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集中起来作出的强制性规定。L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上述领域还不断加强专门立法和执法力度。如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于1993年9月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于2007年8月30日又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作为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外贸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关于对外贸易的进口秩序。对外贸易的进口秩序是指外国产品进人我国国内市场时,按我国
法律规定应遵守的公平竞争秩序。我国原《对外贸易法》关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项措施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直到1997年才制定了相应的条例。
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改革,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对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进程,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培育和发展,对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使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对外贸易经营上,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外贸部门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较好地调动了地方、部门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加强;贸易方式向着灵活性、手段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逐渐向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靠拢;通过引进国际竟争机制,促使企业的素质不断提高,推动我国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加快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补与对接,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创造了条件。

5、为什么说扩大外贸出口是现阶段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小论文

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的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越快,消费增长也就越快。
因此,我国政府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我国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我们要扩大内需,以投资拉动消费和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我国政府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第28页: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igE8oJivehWo-EGdWfOckIV9E7bl3Mm5KBy__5hXKkKU8_aD_9THFH8teE9m

6、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什么?

?

7、关于我国对外贸易形式多样化的论文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促
使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从而使我
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
也有利于消化部分产能过剩,扩大就
业,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等作用。但是
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相应的矛盾
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如流动性过
剩,资源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
贸易矛盾激化等等。本文结合最新数据
重点探讨了我国现在对外贸易顺差现
状,弊端及持续扩大的原因,以及结合
现状提出相关促使贸易平衡的意见。
【关键词】
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产能过剩; 出1:2
退税
一 我国现阶段贸易顺差基本情况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
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
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
支延续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2499亿美
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
2177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
亿美元,下降66%;收益顺差1l8亿美元,
增长11 0/0{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
长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亿美元,
较上年下降84%。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
亿美元,下降l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
美元,增长12.7倍;其它投资顺差133亿
美元,上年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未
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
达到10663亿美元。由统计结果来看,经
常项目顺差在夫幅增加,而资本和金融项
目顺差则在大幅下降,并且经常项目贸易
占了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进入2007年以
来,我国外贸顺差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按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007年全年贸易顺
差为2500—3000亿美元。通过海关2007
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现阶
段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贸易方式看
加工贸易顺差迅速扩大,一般贸易由
逆差转为顺差。一季度,加工贸易顺差544.
7亿美元,同比增加179.9亿美元,增长49.
3%;一般贸易顺差165.1亿美元,同比增
加93.4亿美元,增长1.3倍。加工贸易顺
差为一般贸易顺差的3.3倍,为全部贸易顺
差的1.17倍。
(二)从产品结构看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轻工纺织
产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卜3月,机
电产品顺差为396.7亿美元,占当期贸易
顺差总额的85.4%,同比增加188.3亿美
元,增长90.4%;高新技术产品顺差123
亿美元,占当期贸易顺差总额的26.5%,同
比增加67.6亿美元,增长1.2倍;卜2月
轻工产品贸易顺差347.7亿美元,相当顺
差总额的74.9%,同比增加97.2亿美元,
增长3 8、8%。1—2月纺织产品贸易顺差
209.7亿美元,相当顺差总额的45.2%,同
比增加53.4亿美元,增长34.2%。
(三)从贸易伙伴看
美欧等是我国贸易顺差国主要来源
地。一季度,对美国贸易顺差346.8亿美
元,占顺差总额74.7%,同比增加60.8亿
美元,增长21.3%;对欧盟顺差276.9亿
美元,占顺差总额59.6%,同比增加95.4
亿美元,增长52.6%。对香港顺差362.2
亿美元,占顺差总额78%,同比增加79.8
亿美元,增长28.3%。对香港特区出口大
部分转移到美国。对日本逆差63.8亿美
元;对韩国逆差l10.6亿美元,对台湾地
区逆差159.5亿美元。
二 如何看待贸易顺差
(一)从积极的方面看
l、顺差扩大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是
我国经济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的重要标志。顺差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使我国摆脱了长期困绕经济发展的“外汇
缺口”压力,使我国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显
著增强。
2、顺差扩大反映了出口对GDP的贡
献增加,消化了我国部分产能过剩及通货
膨胀的压力。
3、持续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改善了
我国国际收支和信用状况,维护了金融稳
定。07年6FJ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13326.
254L美元,相当于一年零五个月的进口用
汇量,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近
几年国际信用机构对我国的信用评级不断
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发展海
外投资。国家手中握有较多的外汇,也有
利于在银行体系中保持金融的稳定。
(二)矛盾和问题
1、流动性过剩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发
展,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在当
前的外汇管制体制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
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购入外汇,形成外
汇储备,同时也相应地投放了等值的基础
货币,造成外汇占款猛增。这种流动性过
剩同时也造成了投资增长过快、部分行业
产能过剩的矛盾,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全
局影和稳定
2、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
突出。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出
口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能源、资
源和环境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快的珠三角
和长三角地区酸雨面积扩大,河流污染严
重,各种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3、国际经贸矛盾激化。美国已经成
为我国第一贸易顺差来源。巨额的贸易顺
差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突出矛盾,成
为美国对我国施压和迫使人民币升值和采
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重要口实。
4、随着我国贸易顺差不断的增加,人
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且人民币升
值呈现加快的趋势。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外
汇储备充足,贸易顺差的继续大规模增长
已经不利于我国长期经济形势的发展。目
前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我国对外贸易
实现平衡。
三 造成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
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
大。2004年贸易顺差32l亿美元,2005年
增加到1020亿美元,2006年进一步增加
到l775亿美元。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仍
有加快的趋势。贸易顺差扩大,既有国际
大背景,也有国内产业发展、政策激励等
原因。(一)国际大背景
1、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
加速向我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在亚太地区形
成了以我国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为原
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技术研发
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
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
对美欧顺差。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
1443亿美元,对欧盟顺差9l7亿美元。
2、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
强劲。近年来,全球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
长,主要发达国家内需旺盛、投资活跃,带
动全球经济较快回升。美国07年一季度经
济增长5.3%,创两年来最快的纪录。欧元
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日本经济走出通
缩,步入新的景气周期。新兴市场和发展
中国家继续取得高增长。
(二)国内综合优势集中释放
1、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我国劳动力资
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工人
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劳资纠纷少,是吸
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出口快
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2、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强。改革开放初
期,加工贸易料件完全依赖进口。随着我
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链伸
延迅速,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据广东
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该省加工贸易出
口2083.9亿美元,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
值超过3000亿人民币。
3、要素价格低。长期以来,我国能源
价格、供水价格、环保收费明显偏低。现
行的汽油价格比美、欧、日分别低20.9%、
67.7%和37.2%,柴油价格分别比美、欧
低21.6%和58.9%。工业用电价格和居民
用电价格分别比OECD国家低0.05元和
0.4元供水价格比美、日低66.7%和90%。
各项环保费用规定标准低,且征收不到
位。为了吸引投资,很多土地无偿或廉价
提供给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投资成本和运
营成本明显偏低。
4、“奖出限人”政策和体制因素。改
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创办经济特
区和改革开放试验区,鼓励发展外向型经
济,鼓励出1:3创汇,鼓励增加出1:3拉动经
济增长。
除上述两个长期因素外,我国贸易顺
差问题也与下面3个短期因素有较大关系:
一是部分企业在出13退税率调整前突
击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
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
取消出口退税率。企业往往根据政策调整
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
坝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促使企业加快
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相比汇改前累计升值幅度已达6% 。
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
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
产的行业将会带来好处,而对以出口为
主、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则
会带来冲击。为了减小或避免人民币继续
升值的冲击,许多企业纷纷加快出口步
伐,而对进口采购则持观望态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价
格。由于近年来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
力等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
许多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部分成
本。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出口价
格总体上升4.2%,而进口价格总体仅上
升3%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打击出
口骗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守法自
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出口骗税违法行
为逐步减少;导致出口价格总体水平提升
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
总体上升。因此,从海关统计角度分析,
所谓“大量出口高报价格以骗取出口退
税、导致巨额虚假贸易顺差”的说法,是
没有根据的。
四、对策建议
贸易顺差的迅猛扩大给我国经济带来
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
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
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
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
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
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
济健康发展。为了减小我国贸易顺差,笔
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普遍下调所有产品出口退税率
进行总量调整
2006年以前实施的大部分商品的出
口退税还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
为扩大出口而有意调高的出口退税率。当
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减小金融
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支持与扶植企业
出口创汇,增加外汇收人,发展贸易。但
是这种政策目前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
的要求了,目前,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相对于当前我国的竞争优势而言仍显得偏
高。政府可以适当考虑将所有出口商品的
出口退税率普遍下调2%左右,以抑制不
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二),通过改变对外贸易政策取向进行结
构调整
改变出口导向行对外贸易战略,适当
调整相关贸易政策,可以使对外贸易结构
趋于合理,并能够通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
构的关联带动效应,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尽
快优化升级,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
(三)通过完善国内要素价格体系,进行
价格调整
完善价格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仅是产
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贸易结构转
变的客观要求。只有深化资源、能源产品
价格改革,让它们的价格既反映市场供求
关系,又反映其稀缺程度,才能真正限制
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生产与出口,结束
以国内廉价资源、能源、环境要素补贴其
他国家的现状,使我国出口在赚取外汇的
同时,也真正能够为国民带来福利,这需
要调高能源价格,逐步调整煤、天然气、
水、电价格,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等等。
总之,面对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新形
势,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高度重
视贸易顺差问题带来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影
响,也要正确认识到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
性。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
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就能始终
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圃
【参考文献】
1
、张唯实.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及其
对经济的影响[J】.发展,2007,(o2)蠢
2、姜宁川,杨毅 中国外贸顺差问题
[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1)
5、李播溪.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
策选择[J】.治金经济与管理,2007,
(0{) ”
4、陈冬梅.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
原因与对策[J】_经济论坛,2007,({2)
5、鲁胜,浅析我国外贸顺差问题【Jl1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
({5)
6、秦玄,浅议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J】.
集团经济研究,2007,(O7)中国统计
局.统计分析,2007,(07)
7
、巫才林.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
负面效应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07,(07)
8、陈冬梅.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
原因与对 J】_经济论坛,2007,({2)

8、我国当前国际贸易现状?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贸易问题?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

9、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有何意义?

浮动汇率制

以前的固定汇率制由政府承担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改浮动汇率后我国的金融市场直接与国际金融市场挂钩,在外汇方面个人/企业承担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