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贵州对外贸易产品经济发展情况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贵州对外贸易产品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 2020-10-21 07:01:53

1、我国2005年以来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

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3.3倍。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3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约6820亿美元,增长15%左右;进口约6510亿美元,增长16%左右。

2、贵州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测算,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46.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2%,第三产业增长8.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要求。

综观上半年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业经济的平稳增长,为上半年经济增长贡献0.5个百分点。

全省农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夏粮出现一定程度减产、油菜籽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增加值增长3%,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直接贡献4.2和1.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轻工业增长10%,重工业增长13.8%,均保持较快增长。煤炭、铁合金、铝等产品销售形势较好,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累计为98.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产销率的提高,为工业经济效益状况的明显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总额10.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2%。

由于“西电东送”建设力度不减,部分重大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8.72亿元,同比增长40.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5.96亿元,同比增长3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28亿元,同比增长41.6%。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度加快。1-6月,全省用于电力的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2.4%,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高28.2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使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贡献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83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我省虽然未发生非典疫情,但非典对旅游、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上半年旅游总收入仅为26.92亿元,同比下降32.3%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2.33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75亿美元,增长64.2%,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8.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加幅度较大。

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08.2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1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下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由于粮食等农产品减产,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减少;二是土地征用补偿的收入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同比减少了44.8%。

第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1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6.5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和22.7%。财政总支出为119.52元,同比增长11.9%。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银行贷款增加。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154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42.81亿元。

第五,价格回升,一定程度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今年以来,受鲜菜、鲜果、粮油及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开始逐月回升。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0.1%。由于投资强力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5%。

二、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要高度重视“非典”的滞后影响

总体上看,“非典”疫情对我省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不明显,经初步测算,影响GDP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但它对我省经济产生的滞后影响需予以重视,特别是对生产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据省企业调查队于5月底在全省范围进行的快速调查,47.5%的企业认为影响时间会持续3个月以上。

(二)高度“三农”问题

一是旱情较重影响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今年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受灾较重的地区夏粮减产达近3成,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粮食产量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两年减产,力争和确保全年粮食的增产,是一个必须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是农资价格问题。今年以来,我省农资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至5月底,尿素价格每包同比上涨8元。尿素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的增产,农民投入成本的降低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是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问题。由于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减产,我省农民出售农产品减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回落。另外,“非典”也给农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据省农调队对32个县劳动力回流的调查,截止5月15日全省反乡民工人数30多万,其中39.3%的民工是因“非典”而返回的。我省民工回乡人数虽只占外出民工人数的10%,但在疫区的民工由于企业减产或歇业等原因,收入有所下降。

(三)电力等部分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我省电力工业以“西电东送”为契机发展很快,去年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590万千瓦,今年以来又有4台新机组共102万千瓦投产,到五月底,贵州电网装机容量已接近700万千瓦。但由于向外输电大幅上升和省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电力生产供不应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据了解,全省九个市(州、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业用电紧张情况,不少地方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供电不足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较大,要千方百计协调好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四)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据对二季度城镇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7.9%,比上年末上升1.17个百分点,增加失业人口5.3万人。特别是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就业,再加上历年沉淀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3.1万人左右,使得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

三、对全年经济的看法

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全省经济工作力度继续加大,经济运行将会出现进一步向好的态势,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9%的预期目标可望实现。

农业方面。农业下半年的形势若不出现意外,可能好于上半年。大秋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加之端午前降雨量充足,大秋作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烤烟又完成种植合同,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农业可望获得丰收;畜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农业增加值可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工业方面,随着水电生产的逐步恢复,特别是下半年还有6到7台新机组投产,电力问题能够在9月份得到缓解,工业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投资方面,如果在建项目后续资金有保障,新增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大中型项目能按计划开工建设,全年投资建设将会有良好的表现,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是可期的。

第三产业方面。上半年非典影响了旅游、餐饮等部分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不会对第三产业增速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下半年如果没有大的调资政策出台,第三产业要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难度较大。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加强水稻、玉米、烤烟、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气象部门加强适时监测,在目前的降水集中期,各级要注意防治洪涝灾害以及水灾之后可能出现的伏旱;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二是协调好电力部门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关系,帮助重点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解决好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效益的改善。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避免盲目生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随着非典的控制,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现有工业品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工业产销水平。

三是要抓住贵州未发生非典的机遇,及时启动旅游市场,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3、贵州经济形势走向?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测算,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46.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2%,第三产业增长8.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要求。

综观上半年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业经济的平稳增长,为上半年经济增长贡献0.5个百分点。

全省农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夏粮出现一定程度减产、油菜籽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增加值增长3%,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直接贡献4.2和1.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轻工业增长10%,重工业增长13.8%,均保持较快增长。煤炭、铁合金、铝等产品销售形势较好,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累计为98.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产销率的提高,为工业经济效益状况的明显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总额10.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2%。

由于“西电东送”建设力度不减,部分重大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8.72亿元,同比增长40.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5.96亿元,同比增长3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28亿元,同比增长41.6%。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度加快。1-6月,全省用于电力的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2.4%,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高28.2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使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贡献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83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我省虽然未发生非典疫情,但非典对旅游、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上半年旅游总收入仅为26.92亿元,同比下降32.3%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2.33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75亿美元,增长64.2%,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8.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加幅度较大。

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08.2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1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下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由于粮食等农产品减产,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减少;二是土地征用补偿的收入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同比减少了44.8%。

第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1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6.5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和22.7%。财政总支出为119.52元,同比增长11.9%。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银行贷款增加。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154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42.81亿元。

第五,价格回升,一定程度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今年以来,受鲜菜、鲜果、粮油及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开始逐月回升。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0.1%。由于投资强力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5%。

二、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要高度重视“非典”的滞后影响

总体上看,“非典”疫情对我省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不明显,经初步测算,影响GDP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但它对我省经济产生的滞后影响需予以重视,特别是对生产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据省企业调查队于5月底在全省范围进行的快速调查,47.5%的企业认为影响时间会持续3个月以上。

(二)高度“三农”问题

一是旱情较重影响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今年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受灾较重的地区夏粮减产达近3成,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粮食产量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两年减产,力争和确保全年粮食的增产,是一个必须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是农资价格问题。今年以来,我省农资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至5月底,尿素价格每包同比上涨8元。尿素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的增产,农民投入成本的降低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是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问题。由于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减产,我省农民出售农产品减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回落。另外,“非典”也给农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据省农调队对32个县劳动力回流的调查,截止5月15日全省反乡民工人数30多万,其中39.3%的民工是因“非典”而返回的。我省民工回乡人数虽只占外出民工人数的10%,但在疫区的民工由于企业减产或歇业等原因,收入有所下降。

(三)电力等部分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我省电力工业以“西电东送”为契机发展很快,去年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590万千瓦,今年以来又有4台新机组共102万千瓦投产,到五月底,贵州电网装机容量已接近700万千瓦。但由于向外输电大幅上升和省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电力生产供不应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据了解,全省九个市(州、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业用电紧张情况,不少地方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供电不足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较大,要千方百计协调好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四)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据对二季度城镇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7.9%,比上年末上升1.17个百分点,增加失业人口5.3万人。特别是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就业,再加上历年沉淀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3.1万人左右,使得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

三、对全年经济的看法

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全省经济工作力度继续加大,经济运行将会出现进一步向好的态势,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9%的预期目标可望实现。

农业方面。农业下半年的形势若不出现意外,可能好于上半年。大秋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加之端午前降雨量充足,大秋作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烤烟又完成种植合同,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农业可望获得丰收;畜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农业增加值可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工业方面,随着水电生产的逐步恢复,特别是下半年还有6到7台新机组投产,电力问题能够在9月份得到缓解,工业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投资方面,如果在建项目后续资金有保障,新增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大中型项目能按计划开工建设,全年投资建设将会有良好的表现,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是可期的。

第三产业方面。上半年非典影响了旅游、餐饮等部分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不会对第三产业增速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下半年如果没有大的调资政策出台,第三产业要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难度较大。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加强水稻、玉米、烤烟、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气象部门加强适时监测,在目前的降水集中期,各级要注意防治洪涝灾害以及水灾之后可能出现的伏旱;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二是协调好电力部门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关系,帮助重点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解决好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效益的改善。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避免盲目生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随着非典的控制,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现有工业品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工业产销水平。

三是要抓住贵州未发生非典的机遇,及时启动旅游市场,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4、贵州近两年的经济状况如何

贵州经济较落后,不过现在发展的很快。来贵州做服装生意批发能做活,贵州的消费能力还是可以的。人多的地方,贵州三大城市贵阳,遵义六盘水这几个地方各项指数都排在省里前列。其他的兴义的城市人口也很多消费能力也不错,交通也很好。贵州省主要城市城区人口(2011年底)贵阳220万 遵义80万 六盘水60万 兴义40万 凯里35万 安顺35万 都匀30万 铜仁25万 毕节25万 这是城区常住人口哦

5、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

贵阳城市经济圈及安顺市——加快打造以烟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磷化工、铝工业、现代中药、特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集中治理,环保设施与园区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
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围绕能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能源、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优势原材料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电力、煤及煤化工、黄金等工业项目和循环经济生态型工业示范基地。
遵义市——加强与成渝经济圈、贵阳城市经济圈的联合与合作,重点做大做强名优白酒及特色食品、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和竹纸一体化等优势产业。
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铜仁地区——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民族药业、林纸一体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和水电、特色矿产资源加工。

6、贵州经济发展怎么样?

第一部分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开发带动战略,使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幅度基本上保持在9%左右,全省生产总值(注:国家统计局规定,自2004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改称“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46.6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44.31亿元,增长28.8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16元增加到2003年的3600元,增长23倍多。从纵向比较,贵州经济发展快速,成绩很大。从横向比,我省与周边省市及邻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奋发努力。第一,以2003年为例,贵州除人口总数居第15位外,其余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仍居全国挂末地位。第二,由于贵州区位偏离对外开放前沿地带,长期饱受对外开放区位劣势之苦,至今仍是我国西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第三,近年来经济增长幅度虽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但好些主要经济指标越来越落后。第四,在全国31个省(区、市)新经济“座次”排序中也位居滞后地位,但比人均生产总值排序前进4位,表明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还会给落后的贵州带来新的希望。其次,将贵州与东盟10国进行比较,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盟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与越南不相上下,比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略高。第二部分 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迫在眉睫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贵州是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内陆近海省份之一,资金和技术缺口尤为突出。为了加速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大力发展外贸,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力度不够,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大。应当看到,贵州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制于内需主导型经济弊端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开放度低,致使贵州经济的地区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弱这里,以2003年为例分析贵州经济开放度。经济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即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为近年来一些欧美学者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专家所提出。测量这一指标的要素主要是市场准入。在国家对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壁垒等政策统一实施的情况下,分析考察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主要有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和服务开放度等3个重要指标。(一)贸易开放度(即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开放度指一国(或一个省区)在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与其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贵州2003年的贸易开放度为6.03%,同期全国的贸易开放度为60.27%。按照国际划分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是开放经济的起码标准,贸易开放度大于10%者为开放经济,小于10%为封闭经济的话,贵州至今乃属封闭经济。在改革开放已达20多年的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内需主导型经济为好。贵州贸易开放度很低,表明对外贸易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小,地位低、尚未将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开放带动战略尚未落到实处。我们用定量方法,计算出2003年贵州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2.13%,进口对GDP的贡献率为1.53%,仅相当于全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GDP贡献率的15%(二)资本开放度资本开放度,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外资总额占其GDP的比率。2003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535亿美元,同期贵州仅为0.56亿美元,约占全国利用外资的0.1%。全国资本开放度为3.8%,贵州为0.34%,约相当于全国的1/10。从开放经济学的定量方面进行分析,贵州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很小,其作用不很明显。一个省(区、市)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该省(区、市)利用外资的流入量占全国外资流入量之比除以该省(区、市)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例。如果指数值等于1,表明该省(区、市)利用外资的比例与其占全国GDP的比例相当;指数大于1,表示该省(区、市)利用外资高于其GDP规模,业绩大;反之,业绩小。根据上述利用外资业绩指数含义,得出利用外资业绩指数公式:式中:K为利用外资业绩指数; fdi为该省(区、市)利用外资流入量; FDI为全国外资流入量; gdp为该省区的生产总值; GDP为全国GDP总量。据以上公式计算,贵州在1995年的业绩指数为0.140,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列23位;1998年贵州业绩指数为0.089排列28位;2003年贵州业绩指数为0.053,排列第29位。可见,贵州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接连下降,确实值得认真反思!为了分析研究贵州利用外资的前景,我们引入了利用外资潜力指数这个开放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指标。所谓利用外资的潜力指数是指一个省(区、市)未来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和潜力。这里选择7个变量作为评价吸引外资的潜力指标,它们是:人均GDP,过去10年GDP增长率,出口依存度,每千人拥有电话数,人均电力消费量,研究和发展占GDP的比例,受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通过计算,得出1995年贵州吸引外资的潜力指数为0.062,在全国排名29位,2003年为0.050,在全国排名31位。贵州在我们绘制的全国务省(区、市)利用外资业绩和潜力指数分布图中属于落后省份。贵州不可能对所有行业和项目的投资都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应该找准贵州在利用外资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吸引适合贵州投资环境的外资,才能提高自己利用外资的业绩和引进外资的潜力。(三)服务开放度一般以反映国际化水平指标较高的国际旅游服务外汇收入占其GDP的比率表示。它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其GDP的比率。由于2003年遭受非典的严重影响,不能反映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客观现实,特选择2002年的指标来分析我国和贵州旅游业的开放度。2002年全国实现国际旅游对外汇收入203.85亿美元,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为1.65%。同期贵州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795亿美元,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为0.59%,即仅相当于全国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的1/3。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28位。为了对贵州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引入了开放经济学的国际旅游服务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业绩指数两个指标。所谓国际旅游服务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从事国际旅游职工人数同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之比率。由于资料可获得性的限制,一般采用国际旅游接待率和人均创汇额这两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2002年为例,计算出全国的国际旅游服务接待率为413%,即每位职工接待外国旅游者4人以上,人均创汇22.9万美元。同期,贵州国际旅游接待率为315%,即每位职工仅接待3人,人均创汇只有10.98万美元。一个省(区、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业绩指数,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比率除以该省(区、市)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率。指数大于1,表示该省(区、市)收入了相对于其GDP规模更多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其业绩优秀;反之,其业绩差。我们据此,分别计算出1998年和2002年两个不同时期全国各省(区、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业绩指数。贵州业绩指数1998年为0.358,排名15位,2002年为0.1739,排名下降到22位,说明贵州虽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比较优势,但由于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不力等原因,致使旅游竞争力越来越低下。通过上述经济开放度三个主要指标的定量与定性深入分析研究,说明贵州经济开放度很低。开放经济学(Economics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认为,贸易开放度必须大于10%以上(2003年贵州只有6.03%,经修正调整后低于2%),资本开放度和服务开放度都必须大于1%(贵州2003的资本开放度为0.3%,2002年服务开放度只有0.55%),才算开放经济。可见,贵州至今还算不了开放经济,而属封闭经济范畴,在我国经济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我们还是叫其为内需主导型经济为好。所谓内需主导型经济,是指经济活动和各类企业的建立都是为了满足国内,特别是本省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几乎没有或很少考虑产品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国际交换实现价值增值等问题。因此,贵州经济的地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弱,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第三部分 对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建议一、全省上下要提高对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面、准确地理解省委和省政府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提高贵州经济开放度是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关键和具体内容。1.提高贸易开放度,就是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使外贸总额占贵州GDP的比率达20%以上(相当于修正调整后的10%以上)。2.提高资本开放度,就是要大力引进外资,使利用外资总额占其GDP的比率达1%以上。3.提高服务开放度,就是要加快国际旅游服务业等的发展,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贵州GDP的比率达1%以上。三、认真分析入世后的新形势、熟练利用WTO的原则,规章、例外条款和保障机制,将入世后的机遇变为现实,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四、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贵州带来的发展机遇,将其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国内、省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全面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含义,认真贯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对外开放的三个层次。六、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要认真研究它给贵州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冲击,积极探寻应对措施。七、全面贯彻落实2004年3月1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和2003年8月《贵州省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八、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九、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涉外人才,为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7、贵州经济、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发展潜力。

近几年贵州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开发带动战略,使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幅度基本上保持在9%左右,全省生产总值(注:国家统计局规定,自2004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改称“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46.6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44.31亿元,增长28.8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16元增加到2003年的3600元,增长23倍多。从纵向比较,贵州经济发展快速,成绩很大。从横向比,我省与周边省市及邻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奋发努力。第一,以2003年为例,贵州除人口总数居第15位外,其余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仍居全国挂末地位。第二,由于贵州区位偏离对外开放前沿地带,长期饱受对外开放区位劣势之苦,至今仍是我国西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第三,近年来经济增长幅度虽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但好些主要经济指标越来越落后。第四,在全国31个省(区、市)新经济“座次”排序中也位居滞后地位,但比人均生产总值排序前进4位,表明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还会给落后的贵州带来新的希望。其次,将贵州与东盟10国进行比较,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东盟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与越南不相上下,比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略高。第二部分 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迫在眉睫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贵州是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内陆近海省份之一,资金和技术缺口尤为突出。为了加速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大力发展外贸,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力度不够,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大。应当看到,贵州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制于内需主导型经济弊端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开放度低,致使贵州经济的地区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弱这里,以2003年为例分析贵州经济开放度。经济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即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为近年来一些欧美学者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专家所提出。测量这一指标的要素主要是市场准入。在国家对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壁垒等政策统一实施的情况下,分析考察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主要有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和服务开放度等3个重要指标。(一)贸易开放度(即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开放度指一国(或一个省区)在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与其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贵州2003年的贸易开放度为6.03%,同期全国的贸易开放度为60.27%。按照国际划分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是开放经济的起码标准,贸易开放度大于10%者为开放经济,小于10%为封闭经济的话,贵州至今乃属封闭经济。在改革开放已达20多年的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内需主导型经济为好。贵州贸易开放度很低,表明对外贸易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小,地位低、尚未将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开放带动战略尚未落到实处。我们用定量方法,计算出2003年贵州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2.13%,进口对GDP的贡献率为1.53%,仅相当于全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GDP贡献率的15%(二)资本开放度资本开放度,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外资总额占其GDP的比率。2003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535亿美元,同期贵州仅为0.56亿美元,约占全国利用外资的0.1%。全国资本开放度为3.8%,贵州为0.34%,约相当于全国的1/10。从开放经济学的定量方面进行分析,贵州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很小,其作用不很明显。一个省(区、市)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该省(区、市)利用外资的流入量占全国外资流入量之比除以该省(区、市)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例。如果指数值等于1,表明该省(区、市)利用外资的比例与其占全国GDP的比例相当;指数大于1,表示该省(区、市)利用外资高于其GDP规模,业绩大;反之,业绩小。根据上述利用外资业绩指数含义,得出利用外资业绩指数公式:式中:K为利用外资业绩指数; fdi为该省(区、市)利用外资流入量; FDI为全国外资流入量; gdp为该省区的生产总值; GDP为全国GDP总量。据以上公式计算,贵州在1995年的业绩指数为0.140,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列23位;1998年贵州业绩指数为0.089排列28位;2003年贵州业绩指数为0.053,排列第29位。可见,贵州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接连下降,确实值得认真反思!为了分析研究贵州利用外资的前景,我们引入了利用外资潜力指数这个开放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指标。所谓利用外资的潜力指数是指一个省(区、市)未来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和潜力。这里选择7个变量作为评价吸引外资的潜力指标,它们是:人均GDP,过去10年GDP增长率,出口依存度,每千人拥有电话数,人均电力消费量,研究和发展占GDP的比例,受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通过计算,得出1995年贵州吸引外资的潜力指数为0.062,在全国排名29位,2003年为0.050,在全国排名31位。贵州在我们绘制的全国务省(区、市)利用外资业绩和潜力指数分布图中属于落后省份。贵州不可能对所有行业和项目的投资都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应该找准贵州在利用外资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吸引适合贵州投资环境的外资,才能提高自己利用外资的业绩和引进外资的潜力。(三)服务开放度一般以反映国际化水平指标较高的国际旅游服务外汇收入占其GDP的比率表示。它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其GDP的比率。由于2003年遭受非典的严重影响,不能反映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客观现实,特选择2002年的指标来分析我国和贵州旅游业的开放度。2002年全国实现国际旅游对外汇收入203.85亿美元,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为1.65%。同期贵州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795亿美元,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为0.59%,即仅相当于全国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的1/3。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28位。为了对贵州国际旅游,服务开放度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引入了开放经济学的国际旅游服务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业绩指数两个指标。所谓国际旅游服务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从事国际旅游职工人数同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之比率。由于资料可获得性的限制,一般采用国际旅游接待率和人均创汇额这两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2002年为例,计算出全国的国际旅游服务接待率为413%,即每位职工接待外国旅游者4人以上,人均创汇22.9万美元。同期,贵州国际旅游接待率为315%,即每位职工仅接待3人,人均创汇只有10.98万美元。一个省(区、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业绩指数,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比率除以该省(区、市)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率。指数大于1,表示该省(区、市)收入了相对于其GDP规模更多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其业绩优秀;反之,其业绩差。我们据此,分别计算出1998年和2002年两个不同时期全国各省(区、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业绩指数。贵州业绩指数1998年为0.358,排名15位,2002年为0.1739,排名下降到22位,说明贵州虽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比较优势,但由于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不力等原因,致使旅游竞争力越来越低下。通过上述经济开放度三个主要指标的定量与定性深入分析研究,说明贵州经济开放度很低。开放经济学(Economics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认为,贸易开放度必须大于10%以上(2003年贵州只有6.03%,经修正调整后低于2%),资本开放度和服务开放度都必须大于1%(贵州2003的资本开放度为0.3%,2002年服务开放度只有0.55%),才算开放经济。可见,贵州至今还算不了开放经济,而属封闭经济范畴,在我国经济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我们还是叫其为内需主导型经济为好。所谓内需主导型经济,是指经济活动和各类企业的建立都是为了满足国内,特别是本省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几乎没有或很少考虑产品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国际交换实现价值增值等问题。因此,贵州经济的地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弱,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第三部分 对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建议一、全省上下要提高对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面、准确地理解省委和省政府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提高贵州经济开放度是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关键和具体内容。1.提高贸易开放度,就是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使外贸总额占贵州GDP的比率达20%以上(相当于修正调整后的10%以上)。2.提高资本开放度,就是要大力引进外资,使利用外资总额占其GDP的比率达1%以上。3.提高服务开放度,就是要加快国际旅游服务业等的发展,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贵州GDP的比率达1%以上。三、认真分析入世后的新形势、熟练利用WTO的原则,规章、例外条款和保障机制,将入世后的机遇变为现实,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四、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贵州带来的发展机遇,将其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国内、省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全面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含义,认真贯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对外开放的三个层次。六、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要认真研究它给贵州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冲击,积极探寻应对措施。七、全面贯彻落实2004年3月1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和2003年8月《贵州省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八、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九、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涉外人才,为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贵州的发展潜力主要在贵州煤化工产业,旅游业等服务型行业,

8、寻求贵州省经济发展报告。(内容最好齐全)

“十五”发展情况和2005年工作情况

及2006年工作安排

贵州省中小企业局

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贵州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使贵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十五”期间保持了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十五”贵州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005年1—11月,我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实现工业增加值31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63%和62%;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总额65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2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分别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19.4%和9.7%。在全省新增就业岗位中,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分布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

至2005年三季度止,全省工商注册企业总户数已达93632户,个体工商户47.71万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和10.2%;我省符合企业新划型标准的大型企业仅有23户,中小企业占99.98%以上,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业,在行业分布上,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由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开始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重化工等领域拓展。一方面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严重亏损,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改制、重组、联合、“退二进三”、兼并、租赁、承包经营、托管、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重组,推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并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结构上正在从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靠拢。同时,随着贵州省优惠政策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一批省外、境外、国外企业落户贵州,有力地推进了贵州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随着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资本积累的增加和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661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31.04%,成为制药、食品、矿产品加工、房地产、商贸超市等新兴产业的主体,并形成了神奇集团、益佰制药、老干妈、北京华联、星力百货、大昌隆、市西路小商品市场、遵义苟家井市场、三桥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主业突出、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其中西洋肥业、神奇集团、益佰制药年销售额都已超过10亿元,西洋肥业销售额达13.5亿元,进入全省23家大型企业行列;益佰制药成为省内首家上市的非公有制企业;老干妈公司纳税额达到7800多万元;红华家电营业额超过5亿元,并把经营业务拓展到了邻近省区。

(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区域特色初步形成,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形成一批以专业化、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具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如贵阳的制药业、遵义的辣椒、仁怀的白酒业、赤水的竹业、余庆的苦丁茶、湄潭的米、福泉和开阳的磷化工、六盘水的煤及煤化工、铜仁地区的电解锰等。全省3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如“老干妈”公司的辣椒制品,其生产原料每年就带动了20万农户增收;信邦制药公司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带动了罗甸、施秉等县的农民致富;“牛来香”公司生产牛肉制品,带动了1万多农户养牛致富;遵义县虾子辣椒市场2003年交易达5万多吨,交易额3.5亿元,带动了周边10多个县的农民致富;贵阳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3年交易量达10多亿公斤、交易额13亿多元,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五)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首先是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方面具有了科学性,合理地确定企业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从整体策划上提高了战略眼光;其次是企业发展贴近了贵州经济发展主线,产业选择、产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贵州特色经济发展方向,确定了迅速将贵州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再就是企业更加注重技术进步,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大了高新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比例;还有一点就是企业的市场意识大大提高,很多企业都充分认识到:必须从企业质量、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采用、营销策略制定、人才引进及培训、企业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作出努力,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2005年贵州省中小企业局主要工作情况

2005年,省中小企业局(省非公办)按照工作职责,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指导下,以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和促进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全面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认真部署各项工作。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省中小企业局(省非公办)还分别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座谈会”“全省典当行业工作会”和“全省担保行业工作会”,统一部署各项工作;并通过电视台和在《贵州日报》开辟专版等,邀请省领导和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广泛宣传,为我省加快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以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组成《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起草小组,完成了省人大的立法调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按省政府要求和省经贸委党组的指示,组成调研工作小组,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发函征求意见稿等形式,完成《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已于10月26日报省政府审议批准。

(三)加大了对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扶持了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实施,共拉动投资13.97亿元,共计安排项目104项,其中,贴息36个项目758万元,补助68个项目1242万元。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制定了《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5年项目申请指南》。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0项,安排资金630万元。另外,组织了500万元额度技改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共计26个项目。初步建立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第一批有500多个项目入库,为项目跟踪、项目服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5年2月初,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贵州信息网”,为全省中小企业搭建起信息交流平台,点击率已超过了25万次。配合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启动“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对各类人员进行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经营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举办24期培训班,共培训3224人。指导帮助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建立13个县级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中心。联系、指导中介组织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服务。通过省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受理非公有制企业的一些投诉,帮助协调,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开展法律咨询、维权服务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测算体系。

与省统计局联合作制定了《贵州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体系建设方案》,已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试运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开展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现状调查,并撰写出《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初稿)》。

(六)积极开拓市场并加强交流合作。

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贵州代表组织了51家企业参展,共设42个展位,总成交额达4.5亿元,省中小企业局还获得中博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组织我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教育部组织的“2005年第三届全国中小企业网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招聘活动”。截止6月活动结束,我省已有160余家企业在网上招聘,设立360个工作岗位,招聘了近1500人,在全国排名第15位。

(七)帮助、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

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担保机构、金融机构与政府间的密切合作,帮助担保机构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合作开发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加大对典当行业的规范管理和行业服务,使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起到积极补充作用。

三、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6年,贵州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围绕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保障权益、加快发展的方针,强化服务为宗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营造发展环境,加大工作力度,建好服务平台,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着力解决贵州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企业活力问题,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继续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推进法规体系建设。抓紧《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草稿)》的地方法规立法调研工作,争取2006年进入省人大立法程序。力争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切实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做好“十一五”贵州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组织,加强协调,扎实推进,认真制定好我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监测体系统,及时掌握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配合省减负办,治理向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负担。

(三)推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参加各种投资展销会,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筹备2006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拨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简称“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对全省重点贫困县、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四)培育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改进和拓宽服务手段。重点围绕信用担保、投融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推进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科研机构的作用,整合资源,构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提高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素质。

(五)着力推动和解决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规范、推动和扶持信用担保业及典当业的健康发展,探索设立再担保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企业投资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四、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银河培训工程”等项目,在我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中反响很大、很好。但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数额太少,希望中央财政大幅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且积极与各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

(二)建议国家继续扩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途径。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要求各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转变服务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提高工作效率,开发适应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三)建议建立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制度。现行统计体系中没有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口径,难以获得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完整数据。建议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核算和动态监测,以便系统、全面、准确的掌握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四)鉴于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普遍存在总量小、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创业辅导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及培训、考察上给予倾斜,适当从优。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加大中、东、西部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相互交流的组织力度,促进各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9、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

贵阳城市来经济圈及安顺市——加自快打造以烟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磷化工、铝工业、现代中药、特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集中治理,环保设施与园区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
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围绕能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能源、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优势原材料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电力、煤及煤化工、黄金等工业项目和循环经济生态型工业示范基地。
遵义市——加强与成渝经济圈、贵阳城市经济圈的联合与合作,重点做大做强名优白酒及特色食品、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和竹纸一体化等优势产业。
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铜仁地区——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民族药业、林纸一体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和水电、特色矿产资源加工。

10、贵州近两年的经济状况如何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测算,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46.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2%,第三产业增长8.9%。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要求。

综观上半年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业经济的平稳增长,为上半年经济增长贡献0.5个百分点。

全省农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夏粮出现一定程度减产、油菜籽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增加值增长3%,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直接贡献4.2和1.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轻工业增长10%,重工业增长13.8%,均保持较快增长。煤炭、铁合金、铝等产品销售形势较好,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累计为98.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产销率的提高,为工业经济效益状况的明显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总额10.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2%。

由于“西电东送”建设力度不减,部分重大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8.72亿元,同比增长40.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5.96亿元,同比增长3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28亿元,同比增长41.6%。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度加快。1-6月,全省用于电力的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2.4%,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高28.2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使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贡献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83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我省虽然未发生非典疫情,但非典对旅游、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上半年旅游总收入仅为26.92亿元,同比下降32.3%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2.33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75亿美元,增长64.2%,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8.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加幅度较大。

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08.2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1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下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由于粮食等农产品减产,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减少;二是土地征用补偿的收入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同比减少了44.8%。

第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1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6.5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和22.7%。财政总支出为119.52元,同比增长11.9%。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银行贷款增加。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154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42.81亿元。

第五,价格回升,一定程度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今年以来,受鲜菜、鲜果、粮油及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开始逐月回升。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0.1%。由于投资强力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5%。

二、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要高度重视“非典”的滞后影响

总体上看,“非典”疫情对我省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不明显,经初步测算,影响GDP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但它对我省经济产生的滞后影响需予以重视,特别是对生产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据省企业调查队于5月底在全省范围进行的快速调查,47.5%的企业认为影响时间会持续3个月以上。

(二)高度“三农”问题

一是旱情较重影响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今年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受灾较重的地区夏粮减产达近3成,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粮食产量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两年减产,力争和确保全年粮食的增产,是一个必须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是农资价格问题。今年以来,我省农资特别是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至5月底,尿素价格每包同比上涨8元。尿素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的增产,农民投入成本的降低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是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问题。由于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减产,我省农民出售农产品减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回落。另外,“非典”也给农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据省农调队对32个县劳动力回流的调查,截止5月15日全省反乡民工人数30多万,其中39.3%的民工是因“非典”而返回的。我省民工回乡人数虽只占外出民工人数的10%,但在疫区的民工由于企业减产或歇业等原因,收入有所下降。

(三)电力等部分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我省电力工业以“西电东送”为契机发展很快,去年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590万千瓦,今年以来又有4台新机组共102万千瓦投产,到五月底,贵州电网装机容量已接近700万千瓦。但由于向外输电大幅上升和省内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电力生产供不应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据了解,全省九个市(州、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业用电紧张情况,不少地方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供电不足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较大,要千方百计协调好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四)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据对二季度城镇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7.9%,比上年末上升1.17个百分点,增加失业人口5.3万人。特别是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就业,再加上历年沉淀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3.1万人左右,使得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

三、对全年经济的看法

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全省经济工作力度继续加大,经济运行将会出现进一步向好的态势,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9%的预期目标可望实现。

农业方面。农业下半年的形势若不出现意外,可能好于上半年。大秋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加之端午前降雨量充足,大秋作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烤烟又完成种植合同,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农业可望获得丰收;畜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农业增加值可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工业方面,随着水电生产的逐步恢复,特别是下半年还有6到7台新机组投产,电力问题能够在9月份得到缓解,工业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投资方面,如果在建项目后续资金有保障,新增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大中型项目能按计划开工建设,全年投资建设将会有良好的表现,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是可期的。

第三产业方面。上半年非典影响了旅游、餐饮等部分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不会对第三产业增速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下半年如果没有大的调资政策出台,第三产业要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难度较大。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加强水稻、玉米、烤烟、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气象部门加强适时监测,在目前的降水集中期,各级要注意防治洪涝灾害以及水灾之后可能出现的伏旱;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二是协调好电力部门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关系,帮助重点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解决好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效益的改善。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避免盲目生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随着非典的控制,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现有工业品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工业产销水平。

三是要抓住贵州未发生非典的机遇,及时启动旅游市场,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