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集装箱经济全球化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集装箱经济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23-03-27 04:10:01

1、重庆在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过程中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993年10月5日,民生公司首开水路集装箱运输,为重庆外贸运输打开一条新的通道至今,重庆地区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增至10家,集装箱船舶达150余艘,集装箱总运力超2万TEU以上。
1998年5月,重庆及西南地区第一座专用集装箱码头----重庆港九龙坡港区专用集装箱码头破土动工,年设计通过能力5万TEU,2000年7月建成试投产。九龙坡集装箱码头的建成,为重庆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打通了港口枢纽节点,极大的提高了重庆水运口岸集装箱通过能力。随后又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还有重庆新港码头、重庆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茄子溪码头、重庆茶园码头、重庆黑石子码头、重庆理文纸业码头、重庆玖龙纸业码头。这些码头的建设,为西南地区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道。
重庆内陆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重庆港口集装箱运输集码头、堆场、货站三位一体。重庆集装箱运输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港外堆场,所有的空箱、重箱都堆存在码头,码头堆存压力紧张;另外,因重庆地区很多进出口企业和工厂不具备装拆箱能力,装拆箱的压力再次转移到了港口,重庆港口装拆箱的比例是沿海港口的30倍以上。
先进的运输方式与传统的管理经验相混杂。重庆集装箱运输从传统的件杂货运输方式演变而来,不论从人员的组成、管理方式上都习惯于传统的管理经验来进行集装箱管理,与沿海先进的集装箱管理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
先进的技术装备与落后的管理手段并存。不论是扩能技改还是新建的集装箱码头,技术装备上都采用先进的设备,但设备的管理手段十分欠缺,装备水平与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突出。
重庆港口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码头前方的通过能力与后方的堆存能力不匹配。重庆又称山城,山高路不平,港口附近相对平坦的土地资源更是十分稀缺,一般情况下码头后方可供延伸的陆域资源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因重庆内陆港口集装箱运输集码头、堆场、货站三位一体,港区外无专用集装箱堆场,进一步加剧了港口堆存矛盾,码头后方的堆存能力相对不足,与前方富裕的通过能力之间的矛盾是近几年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港口装备能力不足,特别是设备保障能力不足。近几年,港口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添置适合于内陆港口的桥吊、正面吊、堆高机等,更新集装箱装备,港口装备能力不足的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随着新设备的引进,对设备故障的准确诊断、及时处理,特别是PLC等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明显滞后于生产的需要,加之港口的设备大多呈单点性,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处理,常常造成船公司班轮的延误。
航运与物流人才短缺。重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从传统的件杂货管理方式演变而来,缺乏先进的集装箱管理理念;同时,发展时间短,地处内陆,航运与物流国际人才高地还未真正建立。
码头岸线资源统筹规划使用的力度不够。重庆水运发展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之一就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码头较少,但由于利益的驱使,码头岸线资源的审批粗放,部分规模小、个体或民营的自备码头大有遍地开花之势,造成码头岸线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与港口配套的集疏运一体化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集装箱运输是一个系统工程,集疏运一体化是港口物流节点的延续和支撑。目前重庆集疏运呈散、乱、小,大多个体经营,往往是购买一台拖车就成立一个物流公司,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低,抗风险的能力弱,集疏运缺乏规模化。
未建立集装箱数据信息交换平台。目前,重庆虽然建立了EDI中心,但未真正进行集装箱数据交换运行。船公司、代理公司、港口都各自开发了自己的集装箱管理系统,相互之间数据信息并不共享,大多仍采用传真的形式,急需建立集装箱信息交换平台。
水铁集装箱多式联运一片空白。多式联运是体现集装箱运输优越性的重要特点之一,重庆水运发展迅猛,重庆铁路网络也十分发达,且九龙坡港区拥有铁路专用线与铁路网络直接贯通,但因为铁路运输的体制限制以及利益分割的影响,水铁集装箱多式联运还未开展起来。
航道通行能力有限。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蓄水,重庆至宜昌段的航道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主要制约因素是荆沙河段,每年的枯水季节船舶不能满载,给船舶运行带来安全威胁和成本上升,同时给港口生产组织带来较大的影响,班轮到达不均衡,码头移泊频繁,港口生产效率下降。
重庆港口集装箱运输面临的发展机遇
1.中央发展西部地区的战略机遇。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务院把重庆市定位于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性交通枢纽、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世界级特大城市、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2005年11月27日,由交通部牵头,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38%,GDP占46%的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联合签订了“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构筑长江经济带首尾呼应、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2006年3月,国家把加快长江黄金 水道建设和发展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年6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和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重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决定。决定指出:在2010年前,建成航道干支畅通、港口功能齐全、船舶结构合理、支持保障有力、市场规范有序、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内河水运体系,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25亿吨、集装箱160万标箱、汽车滚装140万辆,船舶运力达到500万载重吨,货运量达到1亿吨,各项主要指标实现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2020年实现全市水运现代化。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重庆市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制定集装箱通过高速公路的优惠通行办法,以吸纳云贵川等西部地区更多物资通过重庆市水运;在税收方面,积极推进建立保税港区和临港物流园区,国外货物入港保税,国内货物入港还税,港内加工产品、港内货物自由流通不收增值税,以吸引周边货物转口物流通过重庆港聚集;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方面,给予土地储备政策和相关优惠。
3.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良港是重庆港口集装箱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且沿江产业集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三峡成库后,由于水位的抬升,航道条件将大为改善,船舶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船舶运行周期缩短,船舶运行成本将大幅度下降。由于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的进一步凸现及长江快速通关体系的建立,将有更多的世界海船公司把目光聚焦重庆,水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据悉,目前世界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包括马士基海陆、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等,已全部进入重庆,重庆集装箱市场拥有的世界集装箱班轮公司已达60余家。
4.重庆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资本、技术加快向我国转移。重庆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区位上的枢纽优势、政治上的直辖地位和产业基础厚实、人力资源富集的优势。
重庆内陆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建议
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作为重庆港口集装箱的重要主体,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抓住机遇,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已经制定《重庆港口物流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末,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水运枢纽港和集装箱集疏港,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最有带动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全国有实力、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成为重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和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集并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集聚码头有限资源,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不断提升港口的经营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让长江“黄金水道”真正“流金淌银”。
不断提升码头集装箱运输的服务水平。建立绿色通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服务求质量,通过改进服务质量,把握先机,不断培育和开发市场,不断满足和创造客户需求,创造客户满意,确保船公司班轮来得顺畅,走得准点。
建立集装箱管理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倡导学习的氛围,除却固步自封,关注集装箱发展的前沿态势,借鉴先进的集装箱管理理念,熟悉先进的集装箱作业工艺,建立集装箱管理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着力提升其战略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提高集装箱管理水平。
加强码头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使用管理。码头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既要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进程,大力发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要兼顾物流企业当期与未来发展的利益需要,重庆市委、市政府已高度重视,已经制定出台《重庆市港口管理条例》,建立有偿使用岸线资源的机制,制定相应征收办法、开征岸线使用费。
积极推进“一城一港”战略。“一城”是指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港”是指对港口和岸线资源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是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城市港口群,主要分布在重要交通枢纽的主城、涪陵、万州三大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武隆五大重点港区,2006年7月28日,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国有资源的整合,万州港、涪陵港整体划转重庆港,“三港合一”标志着“一城一港”战略构想成为现实。重庆港承担着全市港口项目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对外招商引资等职责。
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协作机制。集装箱水铁多式联运的关键在于铁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决定》,建议重庆市水运发展协调小组把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协作机制作为解决水运发展中的重大事宜来抓,打破铁路瓶颈,延伸集装箱腹地范围,充分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优势。
建立集装箱信息交换平台。建立覆盖港口、船公司、代理公司、海关、国检等口岸单位的重庆口岸集装箱数据交换EDI中心,全面推进“长江流域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沪渝内支线电子单证系统,通过EDI系统实现同上海平台的交换,用户同长江多式联运业务与上海船公司、码头、内支线承运人及代理进行发送、接收进出口中转舱单、电子订舱等多种电子报文,通过这些传统单证的电子化,使内地企业减少中转单证数据误差率,缩短出口退税时间等。

2、集装箱应用有何意义

集装箱是全球货运主要的运输工具,中国是典型的大陆经济模式,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手段,铁道部已明确铁路货运的高级形式是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铁路集装箱运输将会得到跨越式发展,为此,铁道部计划三年内在中国经济密集区巨额投资建设18个百万TEU(集装箱单位)装卸能力的中心站,希望铁路集装箱运输不但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且能实现与世界集装箱运输对接。现在,铁道部迫切需要开展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基础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集装箱运输门到门的基本功能,使得中国铁路成为全球物流链的组成部分。

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铁路需要能够发挥最高效率的集装箱专列站到站运输计划,但是我国公路集装箱运输企业规模小、经营观念陈旧、人才匮乏、装备落后、没有能力与铁路集装箱专列进行衔接形成运输系统,由于铁路是计划性十分强的的运输方式,少量的集装箱铁路运输需求铁路只能将其混编在货车运输计划中,这种方式的集装箱公铁联运是满足不了客户对集装箱门到门准时化服务的要求,这就是今天集装箱公铁联运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目前,铁路集装箱因无专列计划造成运输效率低下,相当比例的长途适箱货物采用了最不经济的汽车公路运输,这种现象不但造成了中国交通资源浪费和能源紧张,而且国内落后的运输现状导致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高企不下,在挤压国内产品利润空间的同时又制约了中西部开发及产业转移、升级。长期如此,中国经济不平衡状况难以改善,今天的全球能源危机,中国物流系统的落后是脱不了干系的。

在此背景下,同系推出了以铁路集装箱专列为基础的“门到门集装箱多式联运”。

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决定集装箱运输已经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脉,开展集装箱运输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国际贸易、经济体制、运输政策、技术进步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具有互促互进的密切关系。发达国家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在其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运输市场的建立,特别是日益高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资源而导致的运输全球化等,使得中国集装箱运输在国内、国外两种环境条件下必然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否则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回顾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由于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实行条块管理,集装箱多式联运缺乏清晰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模式,集装箱运输还处在一种分割的、各自为战的状态。

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为高附加值货物,一般来说,货主对运达时间、服务水平、“门到门”等一系列运输需求要求较高。集装箱运输具有突出特点和优势,便捷、快速、安全,有利于实现多式联合运输和“门到门”服务。发展集装箱运输,显著提高了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是现代化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集装箱运输的自身优越性,适箱货物及集装化货物运输需求越来越大,肯定是今后货物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之一。

铁路集装箱平均运输距离长达2000公里,大大超过600~800公里的公路与铁路合理运距划分,而由公路担任长距离的集装箱运输则存在污染大、能耗高、能力小等不利因素,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以各站港为依托,集装箱“五定”班列为载体,同系联盟成员为服务主体,水运、公路、铁路相连接的多式联运网络将给货主提供安全、准时、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3、被集装箱改变的世界

(

4、什么是集装箱改变世界?

《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作品“没有集装箱,不可能有全球化。”——《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杂志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在莱文森看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就是现代运输体系,而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的核心就是集装箱。在1956年集装箱出现之前,人们很难想象美国的沃尔玛能够遍地开花。而在集装箱出现之后,以至于某件东半球的产品运至纽约销售,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更划算。毫不起眼的集装箱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实现了货物运输的标准化,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世界经济形态因此而改变。这本书分析了不起眼的航运集装箱所取得的出人意料的成功.以及这一发明如何让全球商业进发出潜力。——《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评委中国的集装箱产销量已14年蝉联世界第一。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想了解集装箱化.请阅读这本经典史吧。——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给我们讲述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技术——在集装箱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后.整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纽约时报》就像今天大量的国际货物一样,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这是一篇写给集装箱的赞美诗,歌颂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集装箱推动了贸易,加快了货物的交付,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拓宽了商品的供给。对一个如此简单、沉默寡言的东西来说,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华尔街日报》第1章集装箱造就的世界…1第2章码头上的拥堵…18第3章卡车司机…41第4章系统…62第5章纽约的港口保卫战…87第6章工会的分裂…117第7章制定标准…148第8章起飞…173第9章越南…..196第10章暴风雨中的港口…217第11章繁荣与萧条…242第12章“大规模”情结…263第13章发货人的反击…279第14章及时生产…301

5、现代物流与集装箱运输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与集装箱运输的关系:现代物流是 2 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我国许多运输和储运公司都对现代物流业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现代物流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由于中国铁路的特殊性质 ,一些理论和方法仅具有学术性 ,缺乏操作性。铁路部门应从集装箱运输业务入手 ,全面建立铁路的现代物流业务 ,结合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实际情况 ,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建立物流中心、改造物流站台、设置配送中心、开展电子商务等 ,促进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现代物流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 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初步形成,未来集装箱运输市场将呈如下发展趋势。 运量仍会以较高速度增长 目前,主要国际航线上的散杂货集装箱化比重已达到相当的高度,1.5~2万吨的散杂货船已基本被淘汰,而全集装箱船队则迅速增长。尽管现在集装箱化比重已经很高,上升空间有限,且今后商品呈轻、薄、小的发展趋势将使运量的弹性系数降低,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适箱货物的总量不会减少。此外,集装箱的用途正在迅速扩大,如在冷藏货运输中,冷藏箱已取代冷藏船占主导地位,且比重仍在扩大中;液体化工原料罐式集装箱的比重正在上升;一些传统散运或裸运的货物,粮食、方木等已经开始用集装箱运输;轿车专用集装箱也已推出。这些都将刺激集装箱运量迅速增长。 船舶大型化运力进一步增长

6、我国集装箱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趋势
(1)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其中就提到了要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这些港口都是我国主要的集装箱港口,应当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例如,有条件的港口要“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业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码头运营商。从陆上通道来讲,我国沿海及长江干线集装箱港口要积极开辟并建立沟通中欧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和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同时,加快参与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2)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十八以来,受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转型发展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1.6亿吨,同比增长4.8%,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93万TEU,增长6.1%,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后面临的困难可能还要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调整为7%左右,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是呈正相关的。预计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港口吞吐量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但我国货物贸易大国、资源能源进出口大国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我国港口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总体上会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即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将进入中速或中低速增长的“常态”。
(3)积极应对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联盟化的发展
对于集装箱运输来说,船舶大型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位运输成本降低,更在于未来集装箱班轮公司及其联盟将依靠船舶大型化构建起全新全球航运网络,即由传统钟摆式改为轴幅式,挂靠港减少,单次航程综合成本降低。对集装箱港口来说,船舶大型化一方面意味着对港口能力的挑战,包括航道、码头水深、装卸设备、装卸时间、集疏运能力等,另一方面未来将引起集装箱港口地位格局重新调整。为保证大型船舶的货源充足,地区主枢纽港必须有足够的支线进行喂给,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喂给运输组成的集装箱运输格局将逐渐形成,集装箱港口也由此分工成枢纽港、支线港和喂给港。因此,我国集装箱港口要积极采用合作共赢、合理分工等有关措施来应对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联盟化的发展。
(4)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全程物流是将腹地范围内的货代、船代、公路运输商、铁路运输商、船公司、港口服务商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分工合作,为货主设计全程物流方案,提供满足货主运输需求的相应服务,使得货物从发货地开始就能够实现整个运输的安全、及时,并达到低运输成本。此时的港口不在仅仅是运输中的一个环节了,而是控制全程运输的主要物流经营商,全程物流经营商要开展的业务范围也较多,包括码头经营、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多式联运、集装箱拆装箱、简单加工包装等等,这些业务的开展将改变港口原来的装卸、仓储等单一功能的局面,进一步优化港口经济增长方式。港口企业只有重视掌握客户的供应链需求,为客户直接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才能更有效地营销港口企业自身。如山西怀仁某瓷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凭借着堆场、机械设备、报关报检、海运订舱等资源优势,为该企业提供了全程物流服务,帮助该企业解决了堆存、报检、海运订舱等方面的困扰,降低了出口货物的物流成本,从而赢得了该公司的青睐,委托天津港负责发运其装载瓷器的内外贸集装箱。天津港定制的全程物流方案成功后,山西省其他出口企业也纷纷慕名前来要求合作。据了解,目前天津港已先后成功开发了PVC树脂、再生资源、液体化工、集装箱配件、高岭土等多个全程物流项目。天津港全程物流服务的成功案例,正是其满足客户供应链管理需求的生动体现,将促使天津港从码头营运商实现向物流营运商的业务拓展。
(5)开展以“门到港”、“港到门”为特色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
以集装箱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是港口开展物流服务的重要方面。而我国港口的多式联运体系还并不完善,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多式联运将成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重点,建议港口企业要充分发挥港口枢纽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以港口集装箱为重点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铁水联运、海河联运、水水中转、甩挂运输。以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例,港口是集装箱多式联运最重要的枢纽节点,而铁路是综合运输体系中大运量、长距离地面运输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港口集装箱货源地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更应充分发挥铁路的作用,加快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促进我国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港口企业重视开展为客户提供以“门到港”、“港到门”为特色的港口物流服务。如近年来,大连港与铁道部门合作,在已开通大连至沈阳、长春、哈尔滨等集装箱干线班列的基础上,推出“点对点”大列内贸集装箱循环车组,开通了五棵树、吉林西、长春东、沈阳等路局管内大列循环车组,目前的内贸集装箱班列已逾50班/周。在内贸集装箱班轮方面,大连港共开辟了至广州、上海、宁波、青岛、漳州、泉州等9条航线。大连港在国内沿海港口中将粮食散装船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其码头企业自行设计的自动化散粮装箱设备的装箱能力达到400 TEU/天。大连港并且在沈阳东站、长春、吉林等“无水港”也建设了散改集设施,将物流服务开展到客户家门口,为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稻等大宗散粮运输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全程物流服务。大连港的物流运作实践,突破了港口企业只能在港区码头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局限,而且把物流作业和服务做到了生产集聚地和消费地,根据客户的供应链需求,大力开展“门到港”、“港到门”的集装箱内陆段物流服务,逐步使港口码头业务、港口物流业务与客户的供应链融为一体。
(6)建设内陆无水港,拉近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沿海产业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内陆地区的内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的也渐渐增多,促使沿海港口纷纷在货源集中的内陆地区建立无水港。2002年10月,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口岸签署直通协议,这是口岸跨关区通关的有益尝试,在全国首开“无水港”先例。短短几年时间,从北到南已形成了若干“无水港”群,包括以大连港为龙头的东北“无水港”群、天津港牵头的东中西部16个省市区“无水港”群、以宁波港建立的金华、义乌、绍兴、余姚及衢州为主的江浙“无水港”群。由于内陆无水港引进了货代、船代、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和海关、国检等口岸单位,内陆地区的货主不用到沿海港口办理货物进出口审批手续,在无水港内就能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内陆无水港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不仅有利于沿海港口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港口腹地范围,而且也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客户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促使港口与口岸单位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接近外贸进出口货物的内陆目的地与发送地。

7、集装箱运输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铁路应尽快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铁路改革。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管理方式和现代营销理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政府的承诺,铁路将逐渐开放货运市场,第一,在加入WTO之际,在外资比例不超过%49的前提下,允许外资参股中外合营铁路货运企业;第二,在我国加入WTO满三年后允许外资在铁路货运公司中控股;第三,我国加入WTO满6年后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铁路货运公司。与此同时,并承诺开放与铁路货运有关的仓储和货运代理业务。而伴随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似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

铁路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先进现代化运输方式,具有快速、安全、简便、节约和便于实现多式联运的特点,对于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国内外运输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是国际国内贸易运输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必然途径。是运输企业在生产组织,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使得集装箱在未来的货物运输凭借着办理手续便捷、运输质量高、运输速度快、途中损耗小、批量性强、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等优点,成为运输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