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ccg全球化智库王辉耀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ccg全球化智库王辉耀

发布时间: 2022-05-18 06:41:30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原则是构建以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利益观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

2、全球权威智库排行发布,中国拍第几?

全球智库发展概况:中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库数量最多,拥有1931家;欧洲其次,拥有1770家;亚洲紧随其后,拥有1262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英国和印度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288家和280家。

2016全球智库排名榜单解读


1.中国智库全球排名呈现新亮点

根据区域分布、研究领域、特殊成就三类标准,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共列出52个分项表单。其中,中国智库上榜的表单数量达到41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3个,反映出中国智库发展呈现的良性态势。2015年,中办国办就加强中国智库建设发出重要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国政府重视智库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全球智库175强榜单中,有9家中国智库上榜。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中,18家中国智库上榜。在最佳社会智库、最值得关注的智库、以及多个研究领域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国防和国家安全智库排行榜单中,中国智库均列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智库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猛,在该报告中表现亮眼。其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三个分榜单中排名中国社会智库第一,在全球最佳质量保证和完整策略及程序的智库、全球最佳互联网应用智库两项榜单中,CCG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智库名列其中。

此外,新兴智库中不乏优秀者涌现,受到国际关注。在今年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 12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上榜;而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相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2.全球顶尖智库175强榜单,9家中国智库上榜

《全球智库报告2016》的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共列及175家世界智库。其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这已经是布鲁金斯学会连续5年排行第一。英国查塔姆社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分列第二、第三位。布鲁金斯学会还被报告选为2016年度全球最佳智库。美国入选全球十大智库的数量最多,达到6家,与去年持平。

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175强中,有9家中国智库入选,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111名)、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149名)。

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175强榜单(中国智库排名)智库名次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第111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第149名)。

3.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18家中国智库上榜

《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的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60强榜单中共有18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4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8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10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3名)、卡耐基中国中心(第19名)、布鲁金斯中国中心(第20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22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24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30名)、上海社会科学院(第35名)、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第41名)、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台湾)(第45名)、中国金融40人论坛(第48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51名)、盘古智库(第57名)、新华社瞭望智库(第59名)、团结香港基金(第60名)。

 4.最佳政府智库排名6家中国智库上榜

在特别成就分类下的最佳政府智库排名中,中国在全球75个入选名单中,共有6个智库上榜,其中5个智库位列前20名。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7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9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3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16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20位)。

 5. 6家中国智库入选全球最佳社会智库

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120强榜单中共有6家中国智库上榜,分别是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察哈尔学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应用国际贸易研究所。

6. 中国5家智库最值得全球关注

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共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分别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31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54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63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91名)。

7.5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杰出政策研究项目智库

在全球拥有杰出政策研究项目的智库排行中,共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排名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31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41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62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第80名)。

 8.最佳高校智库榜单6家中国智库上榜

在最佳高校智库90强榜单中,中国智库上榜6个,有三个入选前20名,分别为第11名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14名的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以及第16名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9. 3家中国智库上榜最佳新锐智库排名

在2016年最佳新锐智库榜单中,有三家中国智库机构上榜且入选前40,分别为排名第23位的阿里研究院,第29位的21世纪丝路合作中心,第34位的前海创新研究院。

 10.4家中国智库报告上榜最佳研究报告榜单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中国-东盟海事合作:过程、动机和前景》, 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的《G20科技和创新发展》,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的《2016 G20高峰论坛关于T20的政策报告》等上榜最佳研究报告榜单。

此外,中国智库在其他榜单上也表现突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上榜最佳质量保证和完整策略及程序的智库榜单,在前70名里排名第28名。

两个中国智库上榜智库最佳创意和模式创新排名,分别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43名)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47名)。

发布会后还就“为什么智库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主题进行了研讨。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包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副所长李国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永权等嘉宾参与了讨论。专家们在研讨中表示,《全球智库报告2016》报告发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智库在全球和中国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智库在全球化发展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还建议智库研究应该要保证高质量,但同时也应该保证研究结果的时效性,以及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及时递送到政策制定者、媒体以及公众的手中;智库必须学会适应对市场对快速变化的数据以及分析的需求,更好发挥智库对政策的影响力作用。

3、王辉耀的介绍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1,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兼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顾问。曾经担任国家经贸部官员,中组部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专题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7级本科毕业,在北京国家经贸部工作,后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和国际管理博士学位(PhD),担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经担任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多家大学兼职教授。还担任了国际移民组织(IOM)顾问理事会理事,国际大都会国际执委会委员,国际猎头协会顾问,耶鲁大学亚洲发展理事会成员,加拿大毅伟商学院亚洲董事会成员和德国IZA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在人才战略、企业国际化、国际管理、创业创新、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人员群体和智库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学术研究,发表有关中英文著作60部和有关中英文专业文章上百篇。

4、直面汽车产业变革,人才引进如何重新出发?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的启动序曲。“十四五”时期,汽车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增长的不确定性,我国该如何直面产业变革,车企国际化发展的应对之道又是什么?

 

汽车“交织”期需重视人才

 

在日前召开的2020第七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上,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三种交织”的局势。第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调整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相交织,中美贸易战实际上使中国的汽车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霸权打击;第二,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重构期与中国制造强国攻关期相交织;第三,中国汽车市场的转轨期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期相交织。在这种特殊时期,汽车产业也迎来新的变革。

 

 面对现状,付于武指出,要重新思考、重新出发,全力应对“三种交织”的局势。

 

在付于武看来,汽车的新时代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呵护人才。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创新的火种,有火种才能用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也认为,直面产业变革,需聚焦汽车人才,使中国与全球共荣。

 

“十九大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处于关键转型期,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人才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当中发挥关键性的核心作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志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也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都离不开人才,他呼吁海外华人和汽车海归继续心系祖国,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贡献力量。

 

人才引进应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

 

从人才流动的角度看,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人才保有量和流动量最大的国家,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是留学势头仍会继续,各类国际人才都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才保有量超过2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高达700万,在海外华人华侨数量高达6000万。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

 

可见,人才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朱明荣对此倡议全球华人专家通过整合海外华人专家资源、积极搭建和国内交流的通道、扩大国内外产业界朋友圈等方式肩负起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和使命。

 

在李志刚看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显得十分紧迫。首先,全面开放的中国更需要人才的大开放。其次,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是创新与人才。另外,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李志刚指出,在新一轮的人才引进中,要转变方式,需由过去以政府为主导,转向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总书记有一个重要的人才思想,即中国对国外人才主要以引字为主,为我所用即可。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企业在整个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也应该成为引才的主体。”

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迫在眉睫

 

在未来的竞争中,如何让汽车人才更好地释放能量,发挥作用?

 

在李志刚看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吸引和用好人才提供制度保证,我国需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太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要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二是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人才评价在人才的选拔、使用、激励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评价人才主要看论文,如今很多单位已不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所以,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三是疏通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我国在体制上还存在着人才流动的障碍,事业单位、企业、机关相互之间有“玻璃门”过不去。另外,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四是要强化人才股权期权激励。“股权激励是对人才最大的激励,要想方设法让人才名利双收。现在我们还面临很多法律方面的约束,体制上也有制约,当然还有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李志刚强调。

 

五是要构建高效的引才用才机制。要更多采用柔性引才、全球配置的方式引才聚才。

 

总之,全球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制度的竞争。立足未来,李志刚认为,应努力通过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依靠市场力量形成汇聚国际人才的制度优势、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等举措,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让全球人才拥抱中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驻美大使首次用玻璃幕墙谈中美关系有何深意?

5月1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参加了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举办的“中美关系40年”研讨会。大白新闻注意到,崔天凯在活动中首次提到了“玻璃幕墙”一词,并称一些美国人试图对中美之间正常的交流合作设置障碍,对中国在美留学生和学者疑神疑鬼,值得警惕。此前,就有中国学者在美参加研讨会时曾被美媒猜疑,而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的担忧是否就是“玻璃幕墙”的基石底料?

5月1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参加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举办的“中美关系40年”研讨会时表示,中美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存在差异和分歧是自然的。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台海、撞机、炸馆等危机都发生在中国领土或邻近中国的地方,而没有发生在美国。这些事件都是因美方损害中方利益而起,中方不得不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他表示,中美双方应加强沟通对话,共同努力消除“理解赤字”。有人认为,历史上大国之间发生的16次权力转移中有12次诉诸战争,只有4次以和平方式进行。他们担心中美难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

事实上,中美关系同上述两类情况都应该不同,因为中国并不想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是主张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避免走历史的老路、避开“修昔底德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辟一条新路。

崔天凯强调,当今世界各国利益紧密交融,没有谁能够一家独大,我们希望与美方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合作伙伴,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希望国与国关系以感情为基础,那未免太过天真。但如果一国的外交政策被敌意、恐惧和猜疑主导,那将非常危险。

他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内有些人正试图在中美之间设置一道“玻璃幕墙”,对中美之间正常的经济、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设置障碍,甚至对中国在美留学生和学者疑神疑鬼。希望这种危险倾向不要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

中国学者在美开会引美媒猜疑

“对中国在美留学生和学者疑神疑鬼”的情况并非无中生有。据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5月9日,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举行研讨会。美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莫名其妙地将矛头对准一名中国学者。美国5月7日报道称,卢比奥于4日致函威尔逊中心,要求公布将参加研讨会的中国学者王辉耀的官方政治背景,因为“卢比奥质疑王辉耀具有中共统战部官员身份”。

5月8日,另一家美国媒体报道称,威尔逊中心的这次研讨会邀请了多名嘉宾参与。卢比奥在信中询问该中心是否意识到受邀出席的嘉宾王辉耀,与中国中共统战部之间的联系。报道说,威尔逊中心的会议日程上仅提及王辉耀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并未提及与中共统战部的联系。

该报道还称,在报道刊出后,威尔逊中心网站上显示,王辉耀已不在与会者名单上。对于具体原因,威尔逊中心不愿回应或说明。

据报道,卢比奥认为这场活动的焦点在于讨论中国影响力运作。威尔逊中心公布的议题预告中提及,目前中国在美影响力被描述得不准确、夸张甚至滥用。有分析认为,这可能导致卢比奥不满,才招致被炒作。对此,王辉耀说,这是冷战思维的延续,美国有些人先是说中国留学生有问题,然后又说中国科研人员有问题,现在智库学者也开始受到质疑,真的非常不应该。

美国担忧“中国制造2025”毫无必要

大白新闻注意到,崔天凯在“中美关系40年”研讨会讲话中提到了一个词——“玻璃幕墙”,并称有人试图对中美之间正常的经济、科技等交流合作设置障碍。此前,美国部分人士一直对“中国制造2025”表示担忧。对此崔天凯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为自身产业发展设定的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实现这些目标是以排除其他国家为代价的。事实上这一计划对中国企业、美国和世界各国企业都是开放的。

崔天凯说,当前中美经贸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双方应平衡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妥善管控分歧。我们也许无法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先找到解决短期问题的办法,同时寻找解决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出路。

中美之间虽然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当前双方经贸团队正在就此努力协商谈判,相信只要双方坚持照顾彼此关切,就能够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对于有美国人担心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放慢的问题,崔天凯表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他说,中国目前很多高科技领域还处在追赶态势,我们深知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和其他国家学习互鉴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他同时指出,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可能在一段时间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长期保持领先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只要有公平竞争,总会有别的国家追赶上来。

今天,美国仍然对中国实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如果美国既不卖给中国高技术产品,又不让中国自己研发制造,那么中国产业的出路何在。

以上内容来自:大白新闻

6、101℃聚焦国际:11.17你不知道的大事?

【国际篇】

津巴布韦外交部和国防军举行吹风会 否认发生政变

11月17日电 综:津巴布韦外交部和国防军16日下午在首都哈拉雷联合举行形势吹风会,否认该国发生政变的说法,表示军队仍忠于总统穆加贝,津民众和在津外国公民无需担心安全。

麦启安:中国在世界环保能源中保持领先地位

11月17日电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今明两日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设立了十三场聚焦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全球化主题的分论坛, 国内外政要、知名“走出去”企业领袖、外国使节、国际专家学者等嘉宾在论坛上分享智慧。

50国形象调查:德国取代美国排名第一 中国名次上升

据报道,16日公布的权威性国家形象调查显示,德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国家。中国的得分有明显提升,在接受调查的50个国家中,中国综合排名第24位。

美国逾半数员工过去一年未加薪 令人失望

据报道,尽管全美就业市场繁荣,雇主看来不难招到员工,然而,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过去12个月,一半以上美国人的工资并没有增加。

王辉耀:中美签订经贸大单展现中国国际合作决心

11月17日电 11月17-1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设立了十三场聚焦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全球化主题的分论坛,国内外政要、知名“走出去”企业领袖、外国使节、国际专家学者等嘉宾在论坛上分享智慧。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在论坛上指出,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7、新中国护照是如何从严格审批到按需申领的?

护照,对于个人来说,是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对于国家来说,是“门面”,是主权的象征和体现。回顾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的变迁,可以看到,审批程序逐渐简化,制证水平不断提升,“含金量”越来越高。专家表示,中国护照只用了6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二三百年的成长路程。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越来越强的综合国力,和中国政府日益自信和开放的对外形象。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管理严格 办理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规定,中国护照分为普通护照、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普通护照又分因私、因公两种。其中,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下称普通护照)主要发给出国探亲、旅游、学习以及前往国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使用,使用面广、持有量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护照发生过十余次版本变化。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前、新世纪以来。每个时段的变迁都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从管理体制看,上世纪50年代末,普通护照开始由外事部门转归公安机关管理。从内容看,护照文字印刷多为中俄文对照,是当时外交形势的直接反映。从制作技术看,护照需要手工填写,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改革开放前,出国人员主要为援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因私出国的绝大多数为归侨和侨眷,每年办理量不过几千本。在外交部原领事司副司长范振水看来,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关政治形势决定的。一些时段内,“出国管理处于‘三无状态’:受理无明确规定,审批无明确时间,管理无明确机构”。

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前

关卡减少 逐步规范

对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来说,1984年出国留学前办理护照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1982年,从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的王辉耀来到原国家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司工作。两年后,他获得赴加拿大留学的机会。虽然是国家干部,他办理护照所需的留学邀请函、赞助、薪级条件、奖学金等材料依然很多,“所有材料加起来有一本书那么厚”。这些材料需要经过单位审批,公安部门还会核查其出身、家庭成分、海外关系、政治思想等情况。一个多月后,他终于拿到了护照。王辉耀表示,“感谢改革开放政策,让我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不过,人们实际办理护照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申请护照的证明材料多、前置审批多、审批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造成申请人来回跑路,拉长了办证时间。”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夏莉萍举例说,当时办理护照需单位盖章,一些人为了出国留学,在未满服务期的情况下,需要给所在单位交一笔培养费,才能得到单位盖章。

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随着留学、探亲、“新马泰”旅游等因私出国大潮涌起,公安部从1994年起在全国统一公民因私出国护照申请和审批程序,护照申领迈入规范化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

立法保障 惊人跨越

经济的崛起,带动了中国首批出国旅游潮在本世纪初达到一个高峰。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人出境旅游突破1000万,占据了当时护照申领量的2/3。

不过,新世纪初期,跟团游是办理普通护照的重要前提。夏莉萍说,许多人参加团队旅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申领一本护照,方便以后出国。

2001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天后,全国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宣布了按需申领护照试点、取消港澳游名额限制、扩大口岸签证点等多项改革措施。时至今日,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仍十分巨大。它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护照审批时代即将结束。到2006年,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按需申领。2006年通过的护照法,2013年施行的出境入境管理法,更是从法律上保障公民依法出入境的各项权利。

新世纪以来,王辉耀的护照换发了好几次。“每次去办理都能感受到新变化。”他说,以前北京只有一个出入境管理处,后来每个区县都有了,而且异地也能办护照;申请材料逐步简化,办理时间由一两个月缩短到10天,护照年限由5年增为10年。

“在出入境时,以前要填各种表格,现在一本护照就能方便进出。2012年电子护照出现后,每次口岸通关时间只要几秒钟。这些都是进步。”王辉耀说。

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护照变迁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证件标准更规范。证件规格、栏目规划等参照国际有关标准设计制作,逐渐变得简洁实用、美观大方。二是证件防伪性能更强。新型防伪材料、防伪技术及制作工艺不断更新,特别是数字安全防伪技术应用,使证件防伪能力大幅提升。三是证件签发管理智能化程度更高。护照制作由人工手写发展到完全自动化制作,证件管理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证件签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证件应用更便捷安全。例如,2012年版电子护照采用内嵌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芯片,存储持证人个人资料、指纹及证件签发信息等,并对芯片数据采取多种保护机制,既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又标志着中国护照安全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护照版本从最初的单页纸、手工填写,发展到如今集成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制证技术,其跨越是惊人的。从整体看,我们已走过了西方先进国家二三百年的护照成长路程。”梁治寇说。

来源:人民网

8、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大的支柱,十分重要。

2.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运用创新的力量引领国家持续高效发展,驱动作用。

3.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的振兴很重要,国家才能够协调发展,一同进步,缩小贫富差距。

4.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走出去”才能更加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发展和建设一带一路,推动周边经济发展。

5.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快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努力破除原来旧体制的弊端。

拓展资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